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陵君却是走得更快了,脸红过耳,以袖掩面,快步回到座位上,低垂着头颅。

  他是抡材大典的发起人,抡材大典的成功就是响亮的耳光打在他脸上,他万分不想听到“抡材大典”这四个字,秦异人要他发表见解,还不如用刀捅了他。

  “噗哧!噗哧!”人们爆发出一片轰笑声,打量着信陵君的眼色极为古怪。

  信陵君美名天下传,是名动天下的贤公子,可抗王侯,谁都得给他面子,象秦异人这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他面子的事儿太少见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信陵君只字不言,这是彻彻底底的输了,人们这是在嘲笑他,暗想:名动天下的信陵君也不过如此!

  春申君端着酒爵来到秦异人面前,冲秦异人敬酒道:“异人公子盘盘大才,名动天下,成为天下第一名士,黄歇佩服万分!异人公子,请干此一爵!”

  “这不是黄歇吗?”秦异人好象发现新大陆似的,盯着春申君,好一通惊讶。

  又是直呼其名,春申君哪敢计较,忙道:“是是是,是黄歇。”

  有了信陵君的先例,人们倒也不惊奇了。

  “你们可知黄歇最善长什么?”秦异人扫视一眼众人。

  “是什么?”立时有人问道。

  “本公子告诉你们,黄歇走到哪儿,是非就到哪儿,你们可得小心了。”秦异人瞄了一眼春申君。

  这话是在影射春申君一到邯郸,就鼓动信陵君和平原君前来找他麻烦,想要夺回抡材大典一事。

  “公子,可否详实点?”司马梗当然知道秦异人话里之意,与秦异人唱和起来。

  “你们可能不知道,黄歇一到邯郸,赵胜和魏无忌的胆儿就大了,竟然到我府里叫嚣,硬要本公子交出抡材大典呢。”秦异人对司马梗的配合大是满意,扯起嗓子大声道来。

  “这太过份了!”一片叫嚷声响起,指责春申君。

  春申君理亏在先,满脸通红。脸孔扭曲,以袖掩面,退回自己的座位,步了信陵君的后尘,低垂着头颅,不言不语。

  成名之际,不踩仇人踩谁?那些与秦异人有仇怨的人心惊胆跳,然而。出乎他们意外的是。除了信陵君和春申君外,再也没有对付其他人,这让他们大是宽心。

  信陵君迟早会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异人当然不会错过打击他的机会。在这成名的酒宴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狠狠踩信陵君,有着莫大的好处。可以打击信陵君的名望,秦异人当然不会错过。

  至于春申君此人狠毒、贪婪、爱搞事非,秦异人对他很是不喜,当然不会放过他。再说了,他是楚国的令尹,踩他就是在踩楚国。会让楚国颜面大失。

  秦国虽然雄视天下。多次打败楚国,抢占了楚国大片的领土。然而楚国的疆域太过广阔,秦国对楚国还真有几分无力,只能重创,却不能进行致命一击。此时打击春申君,对秦国有莫大的好处。

  xxxxxxxxx

  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跪坐在矮几上,埋头处理公务,极为专注。

  就在这时,长史桓兴快步进来,道:“禀君上,邯郸传来消息。”

  “哦!”秦昭王一颗雪白的头颅立时抬起,眼里精光一闪,问道:“抡材大典有消息了?”

  “是呀。异人公子成了天下第一名士呢!恭喜君上!”桓兴忙冲秦昭王道贺。

  “嗯。”秦昭王还没有反应过来,轻嗯一声,然后就是双眼圆瞪,一脸的震惊,声调很高:“你说什么?异人成了天下第一名士?”

  “是呀,是呀。”桓兴忙肯定道:“这是国尉发来的消息,绝不会有错。”

  “真是天下第一名士?”秦昭王猛的站起来,眼中精光暴射,有些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桓兴再度肯定。

  “异人怎会如此了得?他怎会夺得天下第一名士?”秦昭王的眼睛瞪得滚圆,有些想不明白了。

  依他想来,秦异人纵然不凡,也不可能夺得天下第一名士,能成天下名士就不错了。要知道,名士与天下第一名士之间的差距很大,如同后世进士与状元的差别,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异人是如何夺得第一名士的?”秦昭王从桓兴手里夺过铜管,一把拧开,抽出一张羊皮纸,展开浏览起来。

  白眉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威猛不凡:“以民心为德,好!”

  “得心者,得天下!好!”

  “挟民心方可以德制暴,一统天下,好!好!好!”

  只一口气功夫,秦昭王赞好不知几多,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

  一连浏览数次,这才收起羊皮纸,仰首向天,放声畅笑:“哈哈!得孙若此,寡人何憾?”

  “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度同衡,一制度,一法令,盘整河山……这才是真正的一统!这才是真正的一统!”秦昭王须发飘扬,极为威猛,整个人意气风发,大声赞叹:“数百年来,无数才智之士在寻求止战之道、息兵之术,却是无果。异人所言才是真正的一之道,一旦实现,华夏再也不会分裂分治。”

  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分裂分治;在此以后,中国就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尽管有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最终,中国仍然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因为我们有统一的中华文明。

  “华阳啊华阳,吾孙天纵之姿,你却陷害吾孙,寡人岂能饶你?”秦昭王一字一顿,杀机毕露,如同一头远古凶兽。

  吸口气,秦昭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传旨,召异人回国!”(未完待续)



………【第三章 合纵回光】………

    赵国王宫,平原君满脸堆笑,正在迎接客人。

剧辛、须贾、后胜、韩开地、春申君、苏代、苏厉先后到来,平原君把他们请进去。

赵孝成王、信陵君和鲁仲连早就在里面等着了,见他们进来,快步过来相迎,把众人请进去,请他们坐下,命人送上茶水。

坐定之后,剧辛问道:“大王相邀,不知有何要事?”

这话正是须贾、后胜他们想要问的,无不是睁大眼睛,盯着赵孝成王。

“无他,今儿邀诸位前来,是商议合纵抗秦之事。”赵孝成王扫视一眼众人,这才道明用意。

“合纵抗秦?”众人大是讶异,谁也没有想到,赵孝成王竟然是要商议如此大事。

不得不说,韩、燕、齐、楚、魏五个重臣都在邯郸,商议合纵正是良机。

“合纵合纵,合纵数十载,却是秦越强,山东越弱,合纵还能有用吗?”须贾摇摇头,唉声叹气。

自从苏秦提出合纵后,六国一直奉为对付秦国的有力措施,数十年力行之,然而,秦国却是越来越强,山东越来越弱,须贾这话说到众人心里去了。

“哼!”剧辛冷哼一声,瞪了一眼后胜。

从大势上来说,合纵的的确确是对付秦国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却是因为齐国与秦国走得太近,不愿意参与合纵,使得合纵最后风流云散。

齐国之所以与秦国走得近,就是因为齐国地处东海之滨,与秦国相距遥远,两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齐国当然不愿与秦国为敌。齐国秦国没有利益冲突,打胜了,齐国得不到多少好处,好处全给其他五国得去了,齐国怎会甘心成为其他五国的棋子?

不仅剧辛瞪着后胜,就是韩开地、须贾、春申君都瞪着后胜。

要是齐国出全力支持合纵。秦国哪会如此猖狂,这都是因为齐国依维在秦国和山东之间,左右逢源,大捞好处的结果,韩开地、须贾、春申君他们对齐国是怨气冲天。

这要真闹起来了,这次合纵就告吹了。赵孝成王忙打圆场。道:“今岁关中大熟,秦国攻赵已成必然。诸位皆知,大赵因为长平之战,国库空虚,精锐尽失,难以抵挡秦国,不得已,只得请求各国出兵相助。”

赵国的情况,天下皆知。说与不说都一个样,还不如光棍点,直接说明,更能博取好感。

“即使关中大熟,秦国未必攻赵呀?”须贾是个草包丞相,压根儿就没有深思。即使他深思,也不可能想到其中的利害,轻率而言。

“是呀。”后胜忙附和一句。

后胜在钻营这方面绝对有一手,说到理正他同样是个草包,和须贾没差别。

剧辛把须贾和后胜瞧瞧,微微摇头,魏齐有这两个草包当国。魏齐不弱才怪。

“大王可是有所见?”剧辛一代名臣,已经知道赵孝成王之话不会空穴来风,必然是有风吹草动。

“这事,还是由千里驹来说。”赵孝成王朝鲁仲连道:“千里驹。请。”

鲁仲连名动天下,为各国贵族座上佳宾,他要说话了,众人不敢分心,无不是凝神静听。

“长平退兵后,仲连游历天下,前段时间又入秦,只见关中收成在即。”鲁仲连开始剖析,道:“今岁关中大熟非同小可,一岁可得两岁之粮,仲连大为惊讶,一加打听,方才知晓这是秦王劝课农桑的结果。”

“秦国重耕战,轻商贾,劝课农桑又何足怪?”须贾这个草包再度轻率发言。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推行“功自耕战出”的国策,特别重视农桑,哪年哪月不劝课农桑?

要是真如此他岂能特的提出?鲁仲连嘴角浮现一抹讥笑,接着道:“秦王今岁一有空就朝田间地头跑,四处巡视,鼓励秦人开恳。秦国官吏在秦王的命令下,比哪年都更勤奋,竭尽全力为农夫排忧解难。自秦王即位以来,秦国就未如今岁之勤者也。”

“你的意思是说……”须贾这个草包总算有些明白了。

“没错。”鲁仲连重重点头道:“秦国虽然还没有发兵,秦王之意已明。长平战后,秦国本当一鼓作气,直取邯郸,却是因为没有钱粮,又顾忌合纵复起,这才不得不退兵。今岁,秦人疯了一般侍弄庄稼,一岁得两岁之粮,秦国的府库又充盈了。秦兵之退,秦王万不甘心,今岁必起大军攻赵!”

鲁仲连的声调很高,如同雷霆炸响:“而且,必欲灭赵!”

长平大战后,整个赵国如同不设防,只要秦军攻来,赵国难以支撑,赵国之灭是意料之中的事儿。然而,当鲁仲连说出“必欲灭赵”,众人仍是如同被雷霆劈中,脑中嗡嗡直响。

不为别的,百年战国,七大战国还没有一个战国被灭掉,即使挡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地的韩国和很是弱小的燕国,都没有灭亡。若是赵国灭亡的话,这对人心的冲击太过震憾了,要众人不震惊都不成。

“此事可真?”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

即使剧辛这样的明智之士,也是忍不住脸上变色。

“真与不真,很快便知分晓。”鲁仲连淡淡的道,却是透着坚定,让人不敢有丝毫置疑。

“这个……”一众人直吸凉气,须贾和后胜更是脸上变色,仿佛秦国要灭的不是赵国,而是魏国和齐国似的。

“数十载来,赵为山东抗秦,若赵灭,谁为山东抗秦?韩乎?魏乎?齐乎?燕乎?楚乎?”赵孝成王把众人心惊胆跳的神色看在眼里,大是满意,趁机大声疾呼。

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功之后,赵国一直是山东之地的中流砥柱,山东之地赖赵国而安。若是赵国被灭了,还有哪个国家能抵挡秦国?

不可能有了。即使如楚国这样的“五千里之国”也不可能抵挡得了秦国。

“有道是唇亡齿寒,大赵若灭,韩能存乎?魏能存乎?燕齐楚能存乎?”赵孝成王接着痛下说词。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谁都能懂,就是须贾这样的草包也是重重点头。道:“有理,有理。”

“今岁秦攻赵之战,不仅仅是赵国的生死之战,也是山东之地的生死之战。”苏代开始游说了:“诸位皆知,赵地多雄杰之士,赵人善战。若秦得赵地。尽地力,用赵人之力,秦将更强,秦要扫灭列国,易如反掌。”

赵国自赵武灵推行“胡服骑射”的国策之后,赵国的民风骠悍,赵人善战,几不下于秦人。若是赵国被灭,秦国的敢战之士就会更多。

“你们莫忘了。秦赵同源,秦国要用赵人之力,要不了几多时日,三五载是最长时间了。”苏代的话蕴含着无穷的威慑力。

秦国和赵国祖上都是造父,共同的祖先,是以秦赵同源。有了这层关系。秦国要消化赵地,要得赵人之心,要不了几多时日。

更别说,秦国政治清明,国无隶身,一体国人对赵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只要秦国灭了赵国。要用赵人之力,顶多三五载时间。

“若赵灭,韩必灭,魏必灭。”苏厉接过话头。陈说起灭赵的威胁:“韩、赵、魏本是晋国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口众众多,得三晋之地,秦之强前所未有,谁能挡?即使如楚这样的‘五千里之国’也难撄其锋,楚国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楚国号称“五千里之国”,幅员辽阔,占了现代中国的一半,简单的说,长江以南都是楚国的领土。如此辽阔的国土,让楚国具有其他五国没有的天然优势,有着巨大的战略纵深,打不过秦国,可以撤,可以跑。

正是因为这样,秦国屡次打败楚国,抢夺了楚国大片的领土,白起更是攻破楚国的都城郢,烧了楚国的王陵,却是无法对楚国发起致命一击,楚国还是楚国,虽然损失惨重。

要是秦国得到三晋之地,国力将会更强,敢战之士将会更多,到那时,即使如楚国这样的大国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历史上,秦始皇把灭楚一而再,再而三的朝后排,就是因为秦国能够打败楚国,却难以灭掉楚国。是以,等到秦国攻占了大片的山东之地,更加强大以后,这才发起灭楚之战。

“照这么说来,合纵势在必行了?”后胜迟疑了一阵,这才有些不确定。

“不错!”久久没有说话的信陵君重重点头,道:“赵绝不能灭。赵若灭,三晋必失;三晋一失,秦就占领了半个中原之地,齐还能存乎?”

“合纵的话,大魏能得到什么?”须贾知道,眼下情势不合纵不行了,开始讨价还价了。

只要你要价,就证明必然要合纵了,有了魏国的支持,合纵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赵孝成王开心的笑了。

“上卿以为呢?”信陵君打量着剧辛问道。

“大燕僻处北地,地小民弱,赋税少,精兵不多,恐难称信陵君之意。”剧辛是个明智之人,他知道合纵是必然了,不再在合不合纵一事上纠缠,而是要价了。

同为要价,剧辛的要价方式就比须贾有技巧得多了,不愧是一代名臣。

“大韩愿为抗秦大业尽一份心。”韩开地很是欢喜。

山东六国中,韩国被“秦祸”最烈,哪年哪月不受秦国攻击?韩国是巴不得合纵,巴不得天天合纵,那样对韩国最是有利。

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就是讨价还价了,经过一通讨价还价,都很满意。

“明日,歃血为盟,正式合纵!”信陵君最后宣布。(未完待续)



………【第四章 处处碰壁】………

    秦异人府第,一派喜悦气氛。

  赵姬、赵雄、孟昭这些护卫,还有一众佣仆,个个裂着一张嘴,哪里合得拢?

  天下第一名士,相当于后世的状元,秦异人夺得第一名士,这是何等的荣耀?这是何等的让人激动?

  自此以后,秦异人就是君子豹变,身价百倍,所交非富即贵,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吗?

  对于赵姬来说,能嫁得如此了得的郎君,夫复何求?

  对于赵雄来说,能有天下第一名士为婿,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吗?

  对于孟昭他们这些护卫来说,能追随天下第一名士,是何等的荣幸?更别说,秦异人带领他们一路走来,经历过那么多的大风大浪,日子越过越好,让他们扬眉吐气。

  对于佣仆们来说,能侍候天下第一名士,那是何等的福气?这是积了八辈子的德。

  当秦异人回到府上,整个府里一片欢腾,人人激动难已,望着一张张喜悦的脸,秦异人也是激动,下令大摆宴席,与府里人同乐。

  这一乐,就是好几天,仍是意犹未尽,却是不得不中止了欢庆,因为他有事儿要做了。

  “公子,你得准备准备回秦了。”司马梗快步而来,冲秦异人道。

  “回秦?”秦异人眉头一挑,沉吟起来。

  自从被选为质子离开秦国,已经好几年了,前任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秦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归秦国。然而,长平大战爆发,使得前任的这一想法成为了泡影,他被软禁,被刁难,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回秦是无比的奢侈。

  经过秦异人的一番奋斗,回秦的道路已经畅通了。秦异人今非昔比,成了天下第一名士,不仅可以回秦,还要风风光光的回秦,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然而,到了此时。秦异人又不得不犹豫起来:“真能回秦么?”

  “公子。你这什么话呢?”司马梗有些不明白了,道:“你是第一名士,要是你还不能回秦,谁能回秦?”

  秦异人夺得天下第一名士的名头,他的才智已经天下皆知,到了这份上,若秦国还把他留在赵国做人质的话,那么,秦昭王就是猪了。

  如此才智非凡的王孙。当然要回国担当大任,不能用来牺牲。人质,一般来说,都是选那种没有什么才干的人担任,死就死了,对秦国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若秦异人这个天下第一名士死了。对秦国的损失就太大了。

  “公子请放心,我想,秦王召你回国的旨意不日就会到来。”司马梗信心十足,拍着胸脯保证,道:“即使没有秦王旨意,我一力承担,公子随我回秦便是。”

  以秦昭王的精明。在得到秦异人成为第一名士的消息后,肯定会召他回国。即使秦昭王没有旨意,以司马梗国尉的身份,他也可以临机处置。把秦异人带回国没有任何问题。

  “公子,庞煖求见。”就在这时,孟昭快步而来,冲秦异人禀报。

  “你等着,我去见见他。”秦异人冲司马梗道,快步而去。

  秦异人来到厅堂,只见庞煖正在饮茶,一见秦异人到来,忙起身见礼道:“见过异人公子。恭喜公子,成为天下第一名士!”

  “先生过奖了。先生请坐。”秦异人请庞煖坐下,直接叩问他的来意:“先生此来,有何要事?”

  庞煖冲秦异人一抱拳,道:“公子,庞煖已为赵臣,本当为赵计,然公子风采为人令庞煖心折,故,庞煖冒昧前来,向公子进言。”

  庞煖守誓,平原君听说他来了,出面邀请他仕于赵,庞煖应了。

  “先生有话请讲。”秦异人笑道。

  “公子,依庞煖所料,要不了几多时日,秦王召公子回国的旨意必到,不知公子如何应对?是回秦,还是留在邯郸?”庞煖打量着秦异人问道。

  “先生以为该当如何?”秦异人并没有作答,而是反问一句。

  “公子见询,庞煖不敢不言。”庞煖直言道:“以庞煖之见,公子此时不宜回国,而是应当留在邯郸待山东之变。”

  “先生此话何解?”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

  “庞煖已为赵臣,不能再深谈,公子明白人,自能解庞煖之意。”庞煖站起身道:“告辞。”

  “谢先生。”庞煖已经入赵为仕,按理说他当为赵谋,不为秦异人着想,他此番前来,却是为秦异人着想,这是高情厚谊,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秦异人这是真心道谢。

  送走庞煖后,秦异人沉思起来,并未去见司马梗。

  正在这时,黄石公、尉缭、蔡泽、李斯、韩非、姚贾、顿弱联袂到来,秦异人把他们请到厅堂,命人送上茶水,笑道:“你们前来,有何要事?”

  “公子,我们此来是为公子回秦之事。”黄石公眼中精光一闪,道:“我们商议过了,以为公子暂缓回秦为宜。”

  “哦!”秦异人有些惊讶了,问道:“我离秦数载,归心似箭,往昔,非我不愿回秦,而是不能也。如今,我是天下第一名士,挟名士之重回秦,正当时也,何以要暂缓回秦?”

  在战国时代,名士之重,谁个不知,哪个不晓?秦异人成为天下第一名士,他挟名士之重回秦,谁敢说个不字?按理说,黄石公他们应当支持他回秦才是,然而,他们却是阻止秦异人回秦,着实让人奇怪。

  “公子当知,秦与山东之地迥异。”黄石公笑着剖析道:“名士之重在山东有着莫大的奇效,在秦国却未必。秦不重名,不重出身,只重才干,只重功勋,公子虽然成名,名动天下,然而,区区虚名在秦国难以取高位。苏秦就是前车之鉴,还请公子三思。”

  名士之重在战国时代不需要说的。可以抗王侯。然而,名士在秦国没多大用处,因为秦国不管出身,不管名声,只管才华与功劳。没有才干,你就是有天大的名头也没有用。象孟子。若论名望。天下间有几人比得了?然而,孟子终身不入秦,因为他知道,他就是去了秦国也没用,秦国不会鸟他。

  秦异人是天下第一名士,在山东之地的话,自然是响当当的,在秦国却是用处不太大,黄石公所言极是有理。

  “那么。依你的意思该当如何?”秦异人问道。

  黄石公没有回答,而是冲尉缭微微点头。

  尉缭会意,接过话头道:“公子是知道的,尉缭是魏国国尉之子,对于天下消息还算灵通,据我所知。秦王今岁一有空便往田间地头跑,劝课农桑,关中今岁大熟,一岁得两岁之粮,依我们揣度,秦国将在秋后大举攻赵。”

  秦异人虽然在组建情报网,不过。还未全部组建起来,只能打探邯郸附近的消息,对于秦国的消息就难以打探到了。

  “百年战战战……国,未有一个战战国被被被……灭。秦国此次次次……攻赵,必会激激激……起众怒,山东定定定……会救援。此战战战……颇多曲折,公子留在邯郸,待待待……机而动,或可立立立……功。”韩非接过话头,憋了半天,方才把一句话说完。

  秦国重功不重名,若是秦异人立下一件大功,再回秦国,那就是功与名皆全,谁能挡?取秦王之位就容易多了。

  “没错。”李斯重重点头,道:“秦国重功,不重名,若公子能立下大功再回秦国,大事可期!”

  此时的秦异人若要回秦,自然是没有问题。可是,与立下大功再回秦相比,就差远了。

  “庞煖也是这般说。”秦异人笑道。

  “庞煖高义!”黄石公他们齐声赞叹。

  “容我想想。”秦异人眉头紧拧着,沉思起来。

  “我等告退。”黄石公他们见礼离去。

  黄石公他们刚走,孟昭飞跑着前来,冲秦异人道:“公子,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你莫急,发生何事了?”秦异人一见孟昭气喘喘嘘嘘的样儿,大是惊讶。

  “公子,我能不急吗?六国要合纵……”孟昭吼得山响。

  “合纵?”秦异人大是惊讶,随即恍然,道:“定是赵国得到消息,猜出秦王有灭赵之意,趁着五国重臣都在邯郸的良机准备合纵了。”

  “……明日就要歃血为盟了。”孟昭吼声如雷。

  “这么快?”秦异人很是震惊了。

  明日就要歃血为盟,秦异人就算想散合纵,也没有时间呀:“这可如何是好?”

  “国尉呢?”秦异人问道。

  “国尉和王绾大人已经出去了,他们说要去散合纵。”孟昭忙回答。

  “散合纵?他们散得了吗?”秦异人大是担心。

  合纵是对付秦国的一大利器,这让秦国万分忌惮。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与秦国正面碰撞,秦国都不惧。然而,若是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国还真是抓瞎。

  “一定要散合纵!”秦异人深知合纵对秦国的危害有多深,无论如何,不能让六国合纵,一定要想办法散掉合纵。

  问题是,明日就要歃血为盟,一旦仪式一成,合纵就正式成功了,秦国的大麻烦就来了,这合纵非散不可。

  “这要如何散合纵?”秦异人沉吟起来。

  若是时间够的话,秦异人完全可以从容应对,问题是没有时间,这难度就太大了。

  想着想着,秦异人拧着的眉头散开了。

  “哎!”司马梗和王绾垂头丧气的回来,两人如同斗败的公鸡似的。

  秦异人一问之下,方才得知,两人去见须贾、剧辛、后胜、韩开地、春申君,威逼利诱全用上了,却是处处碰壁。(未完待续)



………【第五章 散合纵(一)】………

    “没什么大不了,大战一场!只要有函谷关在,六国大军难越雷池一步!”司马梗怒气冲冲,直贯霄汉。

  自从苏秦合纵开始,每次合纵,六国联军都会齐压函谷关,动辙五六十万大军,天下震动。虽然秦国依据函谷关天险抵挡住了六国联军,却是消耗巨大,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依据函谷关而战,破六国联军,这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若是可能的话,散合纵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问题是,司马梗以国尉之重前去散合纵,没能成功,这让人心情异样沉重。

  “王绾,陪我走一趟,我们去散合纵。”秦异人冲王绾道。

  “公子要散合纵?”司马梗仿佛在听天方夜谭似的,一双眼睛瞪得滚圆,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一脸的不屑:“公子,你以为你是谁?莫说是你,就是君上在此,也不能散得合纵。”

  司马梗是位高权重的国尉,说话的份量特别重,哪是秦异人这个只有第一名士虚名之人所能比,他都不能散合纵,秦异人还能行?

  就连一向佩服秦异人的王绾也是不住摇头,道:“公子,真要去?”

  “当然。”秦异人重重点头。

  “真能散合纵?”王绾一脸的不信。要不是这是秦异人说的,换个人的话,王绾一定会说秦异人糊涂了。

  “即使失败了,也不过依据函谷关大战一场;若是成功了,皆大欢喜,何不去试试呢?”秦异人反问一句。

  这话也有理,就算不能散合纵,情势也不能再坏了。若是成功的话,那是最好。

  “试试也无妨。”王绾依然不信,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

  “不可能成功的。”司马梗狠狠摇头。

  秦异人不去理他,命人备车,带着王绾,乘着天子之车出府而去。

  “公子,先去哪里?”王绾问道。

  “先去见剧辛。”秦异人道。

  “公子,没用的。”王绾很是泄气,道:“剧辛本是明智之士,他看得很深远,他很清楚,若是此次不合纵,赵国必破。赵国一破,燕国也难保,他比谁都坚决。”

  “你们是如何说剧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