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博士-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的专业人才,读博士只是一个必须的镀金过程,这种读的博士不需要考,当然更不需要在教室里去读。

  读博士真正的意义在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导师,什么样的导师看上了你。如果你看上的导师没有看上你,自然就读不上他的博士,大不了换一个看得上你的导师或者干脆烈女不嫁二夫,等到那位导师哪天突然被你的极度的忠贞感动而招你至麾下,不过这一等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决心,很可能你永远只能是一个单相思。如果哪位导师看上你的话,那么只要你点头就能很自然地读上他地博士,能被导师看上而被邀请加盟的大多是相当优秀的人才,就象刘教授这样。但是往往这些优秀的人才挑选导师的眼光比导师挑他们更挑剔,那些年纪大导龄长而建树少并且没有具体职务的老教授们根本不会进入他们的法眼,而年轻刚刚晋升的博导更是会引起这些人的不屑和不满,他们觉得这些小博导们和自己差不多,不过是在做申报某项国家课题的时候把某位主要领导放在了第一主持人的地位,把次要领导排在了第二,而自己作为第三主持人则全面负责课题的工作。

  在高校公认博导最佳的条件应该是首先具有一定的领导职务最好是校一级的,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研究领域最好是喝过洋墨水的学者,年纪不大不小正值壮年最好是过了四十五十不到。博导是领导可以有更多的资源的配置权,在校内好的资源可以向他的研究领域倾斜,在校外可以拉来更多的课题项目,博导喝过洋墨水则研究的领域在国内越可能首创,就越能奠定他今后在学术界的泰斗地位,年龄无论对于做官和做学问都相当重要,年纪太轻意味着还有很多比你年长的领导要继续锻炼考察你,年纪太大则意味着你的汽油快燃尽,烧光了只能停车,而一个合适的年龄可以让你在官场上不断加油提速更能让你在学术上越烧越旺。刘教授的导师袁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将三点优势完美集于一身博士生导师。

文从流十九  校长助理1
袁教授全名袁荣发,可能是他的父母希望他容光焕发,他有一句名言,并且把他作为告诫弟子的座右铭:“时刻为未到来的机会准备着”。

  袁荣发本是毕业留校的一个小教员,一般小教员都是指那些新留校学生气未脱刚走上讲台的大学老师,可是袁荣发留校从教几年后仍然改不了他在别人心中的“小教员”的印象。学生认为他小,是因为他的个头不高而且长得皮薄肉嫩,站在女同学中都不能显示他应有的男士的地位和气势,不过学生并没有因为他的小而轻视他。相反学生们还十分喜欢这位有些正义感耿直的小老师,每当学生为学校的一些所谓“不公政策”和“苛刻的要求”而斗争的时候,小袁老师总是毅然站在学生这边为学生们奔走呼号。而在同事眼中,这个有些正直的老师只能算做一个不够大气的教员,他们觉得天天和学生混在一起的老师不能称之为“大学老师”,同事认为大学老师应该有一定的威严,地位,和学术话语权,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高屋建瓴,让学生服从,崇敬,敬畏。而这位袁老师天天和学生笑嘻嘻,没有一点架子,还常常为学生的吃饭、洗澡、住宿去和食堂的大师傅,浴室的锅炉师傅和宿舍的钥匙师傅一次次的严正交涉,当然每次交涉换来的是那些师傅大妈的白眼和背后的唾骂,在同事眼中,袁老师这个小教员离一个大学老师应该还有一段距离。而在学校的领导印象中,这个袁老师几年仍然没有改变过他的音容笑貌和思维方式,每当校领导开教师座谈会的时候,这位小袁老师总是发言最多,言辞最激烈的一个,好像在他的心中装的不仅仅是家国天下,更有那些校领导想装装不下的一些东西,每次座谈会领导都会“表扬”袁老师的爱校情结,表示会后一定会认真研究袁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是问题只是用来研究的,领导可从来没有表示过一定要解决。学校的领导一致认为这个小袁教员是一个典型的“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座谈会就发言”的主儿,之后在主管领导的安排下,小袁老师就再也无缘什么可以自由发言的会议了。因为领导认为这个小袁小教员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需要锻炼和成长。

  袁荣发的小教员地位一直到他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改变,那时袁荣发拿着自己的结婚证兴冲冲得到学校的宿舍管理科去申请一个单身宿舍作为自己的新房。拿着小袁教员结婚证的宿管科副科长惊奇得上下打量着他,用一种近似于京剧老生的语调问道“你结婚了?”袁老师被这位京剧爱好者的腔调激怒,他觉得这位手里拿着他的结婚证一脸官僚的副科长显然没有从*的批资批修的岁月中解脱出来,就连看他的眼神中都充满着一种批判的精神。袁老师没有把原本准备好的喜糖吸烟拿出来而是用一段国家的宪法,婚姻法和学校的福利政策,分房规则的背诵再教育了这位副科长。副科长显然被袁老师的这一段一字不差的背诵所倾倒,就连他平时要向别人做政策宣传的时候都要借助于书面材料,副科长上下重新打量着这位表情严肃,义愤填膺的新郎官,把红色的结婚证递给了他,最后极其吝啬的从嘴中蹦出四个字“没有宿舍”。而后把头迅速得放进了报纸里,任凭那位小教员新郎官怎样地捶胸顿足,敲桌砸凳,指点推搡,副科长毅然聚精会神得看书读报,学习精神与口号。直到小袁老师跳累了,叫疲了坐了下来。

  副科长看这位小新郎官消停了,放下报纸,以一种过来人的口气对着已经没有力气的小教员教育了起来,从国际态势,国家形式,学校情况高屋建瓴得一一剖析,要让这位小教员充分认识到他目前分不到单身宿舍的现实,然后再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性修养的宣传要让这位小教员充分接受到目前分不到单身宿舍的现实,最后再以为人处事、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技巧的现身说法要让这位小教员充分反思分不到单身宿舍的原因。

  袁老师听累了,最后问了副科长一句“怎么样我才能在学校分到一间单身宿舍?”

  副科长皱起眉头点了一根自己的香烟,吸了一口并没有立即把烟雾突出而是咽了下去,等到香烟烟雾遵循扩散理论顺着他的鼻腔钻出后,副科长用鼻腔发音道“除非你的我的领导”。

  袁老师此时眼中突然放光,对他说“我一定会做你的领导的”,随后摔门而去。

  新婚的袁老师只能住在很小的集体宿舍里,一幕帘子是隔开另外世界的墙,这一年袁荣发30岁,依然只是一个具有助教职称的小大学教员,但是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抓住机会赶紧成长,为了做那个领导的领导,为了那间单身宿舍,为了&;#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从流二十  校长助理2
经历“宿舍风波”的洗礼,袁容发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平时说话对他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原本不甚修长的两条腿在他的大脑的支配下显得是在竭尽全力地提高着频率。袁容发时时都在表现着一个思考者地神态,这使得他的同事们也在竭力地思考这位思考者到底在思考什么问题。袁容发的变化引起了系领导的注意,尤其那位黄老主任,凭着黄老主任多年看人看事的直觉,他断定这个青年人一定是在成熟的过程中上下而求索,只不过正在成熟并不代表已经成熟,这需要加一点催熟剂。

  袁容发所在的系是中药学系,而作为药学系的老主任,当然能准确地把握加入催熟剂的时机和剂量。

  这年夏天,学校要来一批国外的医学学者参观访问,各个系当然也有不同的接待任务,比如针灸系最吃香,大部分的国外学者都是冲着他们的“针灸麻醉”去的,这些正宗的西医教授都想一睹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凭着几根银针让病人失去痛觉的奇术。

  对于正宗的岐黄之术中医之学这些外国医学家根本没有能力去感受其中的奥妙,不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是那时的翻译水平还只能把中医中的气血阴虚中的“气”简单得翻译成“gas”,这使得外国人都很惊讶中国人的人体内竟然有大量可燃或者不可燃的“gas”,于是外国人对中国的国粹都退避三舍。

  在访问团里有一位日本山本教授,这位山本教授不仅对中医十分钟爱,更对生长在中国的种种中药材情有独钟,他研究的领域是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致,山本教授一直梦想能把中国的这些药材移植到日本的本土。鉴于山本教授的研究专业和爱好,学校就把接待日本教授的任务交给了袁容发所在的中药学系。

  这是中药学系建系以来第一次接待日本客人,黄老主任自然就成为学校接待领导小组的成员,具体的职务是校接待领导小组日本事务接待分组组长。黄老主任对于这个职务倒是很满意不过对接待的任务是由心的不愉快。黄老主任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也就是说在南京大屠杀之前他家的祖辈就在南京定居,在日本人屠城的时候,他的奶奶为了保护他年幼的父亲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下。对于日本人,黄老主任有说不出来的愤恨,知道现在他仍然对日本人不分类地统一称之为“鬼子”,如果在“鬼子”之前加形容词的话,他会连续不断地一口气说出十几个足以表达怨恨,愤怒,不屑的词语。

  这个山本教授自然也成了黄主任口中的“鬼子”,黄老主任也在寻思着怎么样去接待这个“教授鬼子”,如果接待得太好了,用南京话说“自己的心理实在抹不直”,如果怠慢了这个“鬼子教授”,学校那边肯定不好交待。

  寻思了大半天,黄老主任想到了袁荣发,他认为这个“生葫芦头”袁荣发是接待“小鬼子”的最佳人选。首先,袁荣发刚工作几年,对专业的知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造诣,小鬼子也不会从他那弄走什么核心的东西。其次,袁荣发显然初出茅庐,对一些人际关系的把握和技巧不是很熟练,这样就不会对“小鬼子”照顾得不太周到。第三,袁荣发最近性格显得有些古怪,如果“小鬼子”有什么不敬的地方很可能激怒他,这小子说不定会扬一下中国的国威。想到这第三点,黄主任捻着胡子笑出声来,心想即使这小子真冒犯了小鬼子,责任只能他自己承担,哈哈,那时自己既能解了气还能对袁荣发一顿鞭挞和教育。

  第二天,黄老主任把袁荣发喊道自己的办公室。向他郑重而神圣地交待了这个光荣的接待任务,袁荣发听完老主任的任务交待后,突然感觉到自己体内的血液都在逆着循环的道路一个劲地往上涌,把所有的营养和氧分送入大脑。血向上涌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导致脑溢血,第二种则会让你的思绪变得更加敏捷。袁荣发显然是第二种,此时他感到血液好像也从眼睛里溢出,他赶紧用手去擦,才发现擦去的是透明的眼泪。黄老主任看到面前的小伙子激动得就像一个快被蒸汽蒸爆了的包子,于是非常老练的用一些国家政策,外事原则,具体注意事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一一解剖分析来给包子降温。袁荣发此时像一个刚学汉语拼音的孩子恨不得跟着老主任一字一字的复述。最后老主任用毛泽东对待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句话提纲挈领得总结了对待这个“小鬼子”的总体把握,让袁荣发铭记六个字“有理,有力,有节”。袁荣发恨不得让老主任把这六个字刻在他的身上。最后袁荣发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蹦出了一句话“请主任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离访问团到来还有一个礼拜,袁荣发非常虔诚得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旁边的药材库里,抱着一本《日语速成百日通》歇斯底里得学着。同事们隔着门看着袁荣发在七月的南京一个没有风扇没有空调没有窗户的药材库里穿着湿透的背心一遍又一遍得“瓦大喜哇”“我哈一哦”得叫喊着,都在担心是否他能坚持到那位日本教授的到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从流二十一  校长助理3
袁荣发用七天学通了《日语百日通》,而且通的让那位日本的山本教授在和他交流之后毅然决定弃用学校安排的翻译。这一举动让学校领导对袁荣发另眼相看,都夸黄老主任会选人,黄老主任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小子什么时候能说的小鬼子那一段“唧里哇啦”。

  袁荣发不仅通了日本语,在一遍又一遍得叫喊着“瓦大喜哇”的过程中,他好像从日本话的语音语调中也悟出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处事原则、礼仪举止,这种意会的感觉正是山本教授放弃使用翻译的原因所在。在日本人看来礼仪举止的到位比语言表达的生动更重要。山本教授是来参观的而不是参听的,他此次来的目的就是要探究中国对植物药研究的深度和现状。

  山本教授对袁荣发很有好感,不单单是因为他在每次对话完毕后都象征性得身体前倾以示说话结束,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眼神中山本教授更感觉到一种虔诚的欲望存在,心理隐隐感觉到这个小伙子心理憋着一股力量,一股不知道何时会爆发的力量。

  袁荣发也同样感觉到了这个日本教授对知识的认真和对科学的虔诚,这是国内科学家所少有的。袁荣发对日本教授的接待是全程的,从一大早到宾馆房间门前的等待,到一日三餐的准确陪伴,再到参加各种会议*时间安排的细致无误,让日本教授感到这个小伙子有一股大和民族的味道,最后甚至也分不清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了。日本教授对学校的娱乐招待不感兴趣,袁荣发对学校这种没有意义的安排也心存想法,这天袁荣发非常准备得体会到山本教授不想参加学校所谓的招待晚宴和晚会,便提出带着他在南京城里逛逛,体察一下南京的风土人情。山本教授欣然答应。

  袁荣发为了把这项自己擅自添加的接待任务办好,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拿出,特地租了一辆车带着山本教授围着南京城走街串巷,并用刚刚学到的日本话来翻译南京的地名,而且非常恰当的用肢体语言来弥补语言上的不足。当说到“三步两桥”这个地名时,袁荣发竟然边跳边比划,一定要让山本教授相信用三步能跨过两座桥的。山本教授也被他的比划逗得哈哈大笑。

  转眼,一周过去了,山本教授即将回国。袁荣发也圆满地完成了接待任务,但他还是额外地坚持用自己钱租来的车子送山本教授去飞机场。在飞机场送行的时候,山本教授看着袁荣发虔诚的眼神,非常反常得握起他的手,对袁荣发一字一字得慎重的说“我真诚得邀请你去我们日本去学习深造。”袁荣发不敢相信他听到的话,但是确定这些词组都是《日本百日通》上的词语。他无法抑制自己兴奋的心情,牙齿和嘴唇也幸福的打起架来,他用尽所有力气力争清楚地说出“阿里阿道”,但无奈舌头和牙齿和嘴唇也激动得搅和在一起,使得“阿里阿道”听起来更像是“垃圾乱倒”。

  山本教授看着泪流满面的袁荣发,突然表情严肃,袁荣发也非常适时得将自己的表情立刻收住并转换成和山本教授表情配套的脸型,认真得等待山本教授即将说出的话,山本教授此时语重心长得嘱咐在学校要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以做好来日本继续学习研究的准备。

  袁荣发在机场一直目送山本教授的飞机消失在自己几百度的眼镜中。他坚信说话算话的日本人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他发出邀请,自己也会飞向海外,此时他的心仿佛随着飞机已然飘在了太平洋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从流二十二  校长助理4
袁荣发回到学校之后,就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拼命的收集各种文献材料,并开始着手日本教授让他研究的项目。在暑假里他除了不停地做实验之外,其他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日本语上。他一如既往的把自己关在密不透风的药材库里,一遍又一遍的叫喊着,重复着,手舞足蹈着,只不过手里拿的不是《日语百日通》而是《日汉双语大辞典》。

  经过一个暑假的魔鬼训练,袁荣发的日本语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山本教授让他做的研究实验却没有半点进展。他的实验主要是分离一些药材的成份,可是结果全是阴性的,袁荣发严格按照文献上的操作,可是往往得不到应得的结果。他在思考,是否自己的能力有问题,他反复推敲着,疯狂得收集与之有关的文献并细细阅读。

  尽管实验没有进展,但是袁荣发经过大量的文献的阅读却对中药学这个领域渐渐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甚至能准确掌握一些研究的前沿,并且还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袁荣发也试着把这些想法和思路整理出来,竟然发了几篇质量不错的文章。不过光看文献发表文章而实验没有一点进展却让袁荣发感到不安,他还是在一遍又一遍得去寻找突破。

  这年秋季开学,药学系引进了一个名教授,教授姓严,在植物药的领域很有造诣,他的治学作风跟他的姓一样非常严谨。严教授做起研究来不分白天和黑夜,甚至不分节假日,据说严教授在大年初一依然在实验室做他的研究。袁荣发觉得这种治学严谨的教授是他学习的榜样,于是常常求教于严教授,希望在他的指导下自己的实验能有所进展,严教授也十分喜欢这个求知心切的年轻人,对他的求教往往也不吝赐教。在严教授的指导下,袁荣发的实验进展仍然举步维艰,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严教授邀请他进入他的课题组进行相关研究工作,这样袁荣发感到受宠若惊,于是更加忘我得投入到严教授课题组的工作中。

  严教授的课题研究是分离一种植物药的有效成分,据他说这项研究目前还没有人做,他是第一个开始研究的,所以要求课题组的人高度保密并且要加快进度赶紧出成果。袁荣发主要负责的任务是查阅相关资料,提供被选的工艺路线以供选择。袁荣发也就非常用心的工作,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线索和情报,他也穿梭于各个大学的图书馆,文献室和书店。袁荣发的勤奋工作自然让严教授的课题进度提速不少。

  这天,袁荣发在南京非常有名的书店一条街上寻觅,他走进了刚开不久的外文书店,书店里大多是一些英文的书籍,袁荣发想在书堆里找两本日本书看看,他顺着书架一直摸索到通往二楼的楼梯边,他正想上楼,却看见楼梯口写着“闲人免进”的标牌,于是他就准备往回走。

  当他走到门口收银台的时候他不甘心得问了营业员句“为什么楼上不让人进?”

  营业员用一口南京话非常生硬得回答道“谁说不让人进?”

  “可是牌子上不是写的‘闲人免进’吗?”

  “用身份证登记一下,就可以上去了。”

  袁荣发立即掏出了身份证,教师证登了记,便径直向二楼走去。

  上了二楼,袁荣发发现二楼的布局没有什么区别,依然是书架和书。他走进书架,拿出一本来看,顿时就惊呆了,他手上拿的这书可不是一般人也就是闲人能看的。袁荣发发现二楼的书籍全是外国一些科技期刊的“影印本”,这些“影印本”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宝贝,有的人为了弄到一本“影印本”可以说是费尽了功夫,因为在那时,中国的图书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一些国外前沿的科技资料和季刊书籍不能及时得进口到中国,所以一些出版社只能通过“影印”的办法,把这些书籍期刊照下来然后再到中国的印刷厂印刷销售,不过这种方法涉及侵权,所以只能在一些特定的书店半公开的出售,知道的人一般也就是一些大学的教授和科研工作者。所以“闲人免进”的牌子是让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别进来,进来了也看不懂什么名堂。

  袁荣发看到这些“影印本”就像是得到奖励的孩子一样,他把口袋中的钱包括一起倒出,选了所能选的,买了所能买的。然后背着一包本子和书步行走回学校,因为他把回去的车费也搭进去买了书。

  袁荣发回到家中,把这些影印本都一一包起书皮,在他的心中,影印本排在第一位,老婆第二位,老丈母娘第三位,自己只能屈居第四了。

  袁荣发不分昼夜的研究着这些影印本,恨不得一夜之间能全部看完看懂,可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进度还是不如他愿,他的英语水平远不及日语。

  最后袁荣发索性先从几本日文的影印本开始读起。他惊讶的发现,日本人研究中药的水平已经不在中国人之下,更让他惊讶的是日本人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令他闻所未闻,深感中国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一到外国人的手中怎么一下就能启发出那么有创意的东西。就好像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自己只用来放光点炮增加些  响声,添些气氛,而外国人却拿起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做起枪炮来中国烧杀抢虐。                                                                                                                        这个中药本来就是中国所特有的,目前中国能把这些花花草草做成药丸、胶囊、药片已经算是技术绝对的革新了,可是日本人已经能把中药里千千万万的精细的成分区别清楚,有的甚至能把有效的成分提取出来并能准确弄清他的构造。

  袁荣发看了这些很前沿的研究文章,他想起了一个人——山本教授,山本教授目前研究的正是这个领域,于是他在这些日文影印本里拼命得翻找着,果然在一本影印本里的一篇文章的作者介绍中一个名字赫然印于他的眼前——山本一太郎,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荣发觉得自己头被这耀然的一行日本小字炫的头晕,他迫使自己定下神来,努力得把文章的标题一个字一个字翻译出来——《益母草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研究》,袁荣发憋着气把这个标题看了又看,一直到即将缺氧昏厥。袁荣发猛然大吸一口气,顿时把自己从心跳停止的边缘拉了回来,不过他仍然感到自己沉浸在头晕目眩的状态中。袁荣发强打起精神,手里抓来那本日汉双解词典,以非常快速准确的方式看完了山本教授的文章。随后他把没有打开的词典抛在床上,自己也随之一跃扎进被窝中。

  严教授那个所谓没有人研究自己开了先河的研究便是“益母草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那位山本教授在一年前就已经把益母草当中的成分分得清清楚楚,而且用了一种可靠的工艺把这种成分非常高纯度得提取了出来。也就是说,严教授现在是在炒别人已经炒得非常熟的饭,即使他炒得花样再好,口味再棒,可是饭已经熟了。这就好比处女的第一次只有唯一的第一次,下面再精彩也只是第二次第三次了。

  科学研究注重的就是首创,谁首创谁就是开山鼻祖,如果你再去研究人家已经研究过有成果的东西,那就是侵权,说重点就是学术犯罪。

  袁荣发非常清楚严教授必须立即停止手中的研究,这对一个科学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文从流二十三  校长助理5
荣发第二天带着这本著有山本教授文章的影印本到严教授的办公室等着严教授的到来。严教授见袁荣发在办公室等待他多时,非常热情的对袁荣发抱歉,说昨天实验做得很晚,并告诉他最近实验有很大的突破,即将能把成分分离出来。

  袁荣发小心翼翼得走到严教授的办公桌前,把已经翻开到山本文章的影印本缓慢的落于桌子上,严教授见袁荣发表情很严肃,便急忙拿起老花镜带上。面对一眼的日文,严教授让袁荣发赶紧翻译。袁荣发猫下腰,脸贴着桌子开始一句一句的翻译,袁荣发尽量把脸往桌面贴,贴到眼睛几乎要看花了的地步,他的声音经过桌面的反射却更能清楚得被严教授的耳朵捕获。当袁荣发刚翻译到实验结论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闷响感到身旁一阵空落,当他转过脸来,严教授已经脸色惨白的躺在地上。

  严教授病了,病得越来越重,开始他还能勉强上班,不过上班再也不进实验室了。在学校里他逢人就一遍又一遍重复着 “一定要看文献”“不追踪文献害人啦”这样的话。后来严教授病休回家了,听说他得了癌症。袁荣发一直不敢去看望严教授,应为他知道,正是他的日语翻译让严教授花残玉损,一蹶不振,他害怕他的出现会让严教授更加痛苦。直到严教授因为晚期胃癌去世,袁荣发才鼓起勇气去追悼会上见严教授最后一面。在追悼会上,伴着哀乐的沉痛,袁荣发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他恨自己为什么要学日语,要去接待那个狗屁山本教授。此时他的心里也隐隐对那个山本一郎心存愤恨,心想如果下次有机会再接待他,一定要让他吃吃苦头。

  从此之后,袁荣发把与日语有关的书籍资料全部统统收了起来,至于山本教授让他研究的项目也没有继续进行下去。袁荣发变得越发的沉闷,好像四季的变化,环境的转变对他没有影响,他可以在冬天穿着单衣,在夏天套着长衫。但是他心中的信念没有变,他仍然没有忘记对那个宿管科副科长的承诺。袁荣发依然认真的工作,认真到执着,在各种会议上他不再那么莽撞的发言了,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他总是能安全,圆满甚至有些创造性的完成。领导认为袁荣发经过几年的磨练变得谨小慎微了,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时时把自己放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不斗风霜不战傲雪,这跟中医的理念吻合,领导认为这个年轻人完全融入了学校的文化和气氛中了。没有过几年,系里的黄老主任退居二线了,经黄老主任的提携,袁荣发被提拔成药学系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正科级待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文从流二十四 校长助理6
袁荣发当官了,正科级。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被提拔的那么快,因为他当时只是一个讲师。在大学里一直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争论,到底是先有级别还是先有职称?说通俗一点,就是先做官还是先评教授,在大学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中,有人先做了教授再当上处长,这称为“教授处长”,也有人先坐上处长后评上教授,这被称作“处长教授”。前者在学术上小有成就,学则优就走上了仕途,往往这些人走上领导岗位都带着学者的气息。而后者是善于做官,官运亨通的时候要用一些专业的头衔给自己的官位提提神,舔舔彩,于是弄个教授学者的帽子,好让为以后的仕途添些砝码。

  袁荣发既不属于“教授处长”也不是“处长教授”,因为他只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