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大阅兵-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临吊唁的唯一元帅。
  罗荣桓,湖南衡山人。被誉为“党内圣人”,是唯一上过大学、学历最高的元帅,也是仅有的“政工元帅”。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享年61岁。
  朱德准备的录音没有用,实况转播的是他的现场声音。
  6年之后,毛泽东把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给了朱德。
  毛泽东指名“红军之父”朱德为十大元帅之首。
  欢快的乐曲声中,深受全军尊敬和爱戴的“朱老总”第一个走向主席台,端端正正地向毛泽东敬了一个军礼,伸出双手接过毛泽东授予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会师的第一次握手开始,“###红军”就成为当时中国黑暗世界中的“一把火”,是光明,是希望,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和旗帜,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漫漫征程上不可阻挡的铁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个个20世纪革命的“神话”在他们手中诞生……
  朱德经常说:“中国革命取得的胜利,都是毛主席英明领导的结果。我是相信毛主席的,一生都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工作。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我!”
  毛泽东也时常提起:“###是一起的,###、###,没有朱哪有毛!”
  一位美国友人,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两个孪生的天才朱、毛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实际上许多中国人都把###看成一个人。毛泽东有一个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有一颗热烈的斗争的心……朱德和毛泽东是一个整体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毛泽东是智慧,是理论家,是‘主席’。朱德是心脏,是军队……这两个人,都是优质材料制成的……”
  这位国际友人这样形容朱德:“身高大约是五英尺八英寸。既不丑陋,也不漂亮,更不会使人获得任何英勇、暴躁的感觉。圆头,剪得短短的黑发间杂着白发,前额很宽,而且略微隆起,颊骨也颇突出。一对有力的上下颚,衬着大嘴,在堆满欢迎的笑容时,露出洁白的牙齿。鼻子宽短,面色黝黑。看起来完全是一副普通的容貌。”
  是的,朱德就是一位慈祥善良而又德高望重的老兵。那年在审查《南征北战》电影样片时,他看见那个可爱的小战士在炸毁国民党军坦克后牺牲了,当即就说,这么勇敢的小战士死了太可惜,把他改成负伤吧,让他在影片结尾同大家一起欢庆胜利。
  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0岁。
  送灵那天,从北京医院出口到八宝山的公路两侧,挤满了戴黑纱白花的群众。朱德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骨灰盒编号101。
  不朽的“红军之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彭德怀挥师钳马(家军)打胡(宗南)兰州庆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但他并没有出席这次重要会议,当然也就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人们亲切地称呼彭德怀为“彭总”。
  彭总的一生,既波澜壮阔、风雷激荡,又曲折坎坷、令人叹惋。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过:“我一生有许多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彭总说这句话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的烈火熊熊燃烧之时,他当然没有时间去讲他的传奇故事。那开国大典时彭总身在何处呢?
  出生在湖南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的彭德怀,1916年参加湘军,由战士一直干到团长。
  12年后,他与滕代远等携手,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第1团发动了平江起义,随后成立红五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
  从此,彭德怀在民族革命与解放的广阔战场上,施展其雄才大略,由英勇善战的红军指挥员、横刀立马的大将军,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帅才。
  1945年8月,彭德怀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两年后,他临危请命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担起了保卫延安的重任,并一直坐镇西北,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
  1949年2月1日,收复延安后不久,西北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月上中旬,他赴西柏坡参加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奉毛泽东的指示,于月底到太原前线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司令部,一是接替患病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的总攻战斗;二是“带兵”入陕,参加解放大西北作战。
  彭德怀挥师西北,战晋阳,得西安,钳马(家军)打胡(宗南),喋血陇东,会师张掖,解放兰州。
  8月26日下午,彭德怀、张宗逊、甘泗淇等率第一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兰州,司令部设在“三爱堂”大院。
  身在兰州的彭德怀,从收音机里领略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分享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
  10月4日,彭德怀从兰州来到酒泉——祁连山东麓戈壁滩上的一个有着美丽传说的地方,部署和平解放新疆事宜。
  彭德怀返回北京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三个月。
  五年之后,彭德怀走上中南海怀仁堂的主席台,从毛泽东手中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委任状,以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彭德怀位列十大元帅第二名。
  彭德怀被称为“刚正敢言”的元帅。毛泽东曾称他是“张飞”,他也常以“张飞”自居。
  彭德怀作战勇猛,连战场上的敌人也不能否认。自从上了井冈山,“###彭黄(公略)”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
  长征时,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掩护红军主力左冲右突,连续越过敌人三道防线。在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大战中,彭德怀亲自指挥两个团在前线作战,坚持3天3夜,保证了###中央和毛泽东安全渡江。
  遵义会议后,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运动战术,四渡赤水,率领红三军团,配合红一军团,一举攻占天险娄山关,二进遵义城,出色完成长征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毛泽东十分振奋,挥笔写下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以示纪念。随后,彭德怀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指挥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西山战役和山城堡战役,为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朝鲜战争中,彭德怀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位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
  彭德怀耿直、倔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自1959年8月###八届八中全会后,彭德怀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搬出中南海时,他主动上交了元帅服和3个一级勋章,在北京西郊一个叫“挂甲屯”的地方住了6年。正当他准备在西南“三线”建设作出成绩时,“###”爆发,又让他备受摧残,致使半身瘫痪。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冤去世,享年76岁。
  四年之后,###中央为彭德怀###昭雪。
  1981年12月,彭德怀在狱中写下的“交代材料”公开出版,书名定为《彭德怀自述》,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发行量接近300万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有的革命###“畅销书”。
  勇者无惧的彭大将军!
   txt小说上传分享

林彪坐镇汉口摆兵布阵对弈“小诸葛”(白崇禧)(1)
开国大典时,远在汉口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年方42岁。
  这位破产工厂主的儿子,参加南昌起义时还是一名连长。然而,仅仅过了5年,他就坐上了红一军团军团长的位子,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红一军团是红军历史上的一支主力部队。
  年长###8岁的聂荣臻担任军团政治委员,直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他们两人才“各奔前程”。12年后,他们在平津战役中再度携手。
  有人说,###瘦小的躯体中蕴藏着过人的计谋,打仗有一套一套的点子。
  也有人说,###一旦进入临阵状态,就会将一切置之度外,对于一切与战争无关的东西都漠然置之,兀坐着,或者如同梦游者一般来回踱步,脑海中只有战争、战争、战争……
  ###打仗很独断,他经常直接指挥到师,特别是打运动战。重要战斗、重要方向,他有时还直接指挥到团。
  当年“东总”和四野的秘书、参谋人员都说,###的电报,一般都是按先师后纵队(军)再兵团的顺序发出去。署名“林罗刘”、“林罗刘谭”、“林罗赵”,经常是电报发走了,再送给“罗刘”等看。衡宝战役后期,###病了,倒在床上指挥,电报记录完了,秘书代“林罗赵”签上名便发走了。
  打下锦州时,有的师在哪儿,纵队不知道,###知道。有时兵团正在执行第一封电报指示,师里已经按照变更令的第二封电报行动了。
  几位在黑土地上当过师长、政治委员的老人说,部队行军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报告当时的敌情。三下江南时,###要求20分钟内就得将下面的敌情报告给他。十几个师,到地方不过个把小时,情况通报就下来了。这就逼着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义仗。一仗下来,###6小时内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逼着你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搞得紧紧张张的,脑子里一点空儿也没有。
  ###是个典型的什么事(除军事外)都不管不问的人。谁的军容风纪不整了,谁喝醉了,谁吵架了,他都好像没看见、没听见似的,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打胜仗。”
  四平保卫战期间,警卫员坐在炕上擦枪,不小心走火了,一梭子子弹穿过窗户射出去,在场人的脸都吓白了,可正在屋内踱步的###,只“嗯”了一声,便又继续踱步起来。
  在哈尔滨,一个警卫员大白天上街,枪叫人抢跑了,衣服扒得就剩一条裤头,窝窝囊囊哭着回来后,大家这个气呀就甭提了,只有###停止踱步,瞅瞅那个警卫员,又瞅瞅大家,那目光就像是不食人间香火似的,没有一点大惊小怪的意思。
  ###是一个统兵打仗的“怪才”。
  国共大战一触即发,东北成为两军(也是两党)首要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资深革命家陈云、彭真、罗荣桓、黄克诚、萧劲光以及高岗等云集东北,山东八路军、淮北新四军纷纷赶赴东北。派谁去统领这支“兵强将广”的“东北###联军”?毛泽东首先想到了###,并赋予他指挥东北党、政、军全权。从此,一幕幕战争活剧在白山黑水间上演。

林彪坐镇汉口摆兵布阵对弈“小诸葛”(白崇禧)(2)
仅仅过了两年,东北战局就发生剧变。
  辽沈战役期间,###以牺牲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兵47万,52天解放东北全境。然后,指挥百万大军秘密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一起完成了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后,东北野战军易名为第四野战军,参加了入城式。在1949年2月12日北平各界庆祝解放的大会上,###的画像曾被挂上天安门城楼,这是由北平国立艺专教职员工作团连夜赶制的。
  在北平城内休整两个月后,###挥师南下,追歼白崇禧部队,解放华中地区。
  第四野战军组团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时,###正忙着实施衡(阳)宝(庆)战役,根本脱不开身。他对站在一边的参谋处长苏静说,叫罗政委带队去开会吧。
  当时,罗荣桓在天津养病。
  在十大元帅中,有两位戴眼镜的书生,一位是因眼睛负伤致残的刘伯承,另一位就是四野政委罗荣桓。
  罗荣桓自小酷爱学习,在湖南老家,至今还流传着他躺在树杈上看书,掉进池塘的故事。
  四野进入北平后,罗荣桓又忙着去天津视察。他忘了他只有一只肾,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后又确诊为肾癌。由于长期患病,手术后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终于有一天在与一位干部谈话时突然晕倒了。
  ###中央特派医学专家黄树则前往天津为他诊断治疗。由黄捎去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上说:“……不宜南下,可回北京治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四野代表团共13人。10名正式代表中,罗荣桓和钟赤兵是病残人员,曾泽生和张轸是起义将领。其余几名军以上干部大多是副职。总的看来,四野战斗部队的主官一个也没有去北平出席会议。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还剩下约160万兵力,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虽然无法从战略上构成有效防御,但局部兵力相对集中,还有残喘之力。
  因此,对于四野来说,参加政协会议是次要的,主要是消灭白崇禧,解放大西南。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附录的战役要图上可以看出,横跨10月1日的战役有两个。一个是第三野战军一部与闽粤边部队共同发起的漳(州)厦(门)战役,另一个是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参加的衡宝战役。
  当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第四野战军部队正炮声隆隆地向前推进。
  苏静返回汉口后,向###汇报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
  “这回名字怎么排的?”屋里踱着步的###问苏静,其实他已从报纸上看到了会议公告。
  “大概是按得票多少排的吧”。苏静含糊地回答。
  全国政协会议,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在56位委员中,###排在第7位,前面6位分别是: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排在###后面的有彭德怀、刘伯承、周恩来、董必武、###等。苏静也弄不清楚名字是如何排的,他猜也许是按得票多少吧。
  ###再没有多问。
  ###被授予元帅军衔时,年仅49岁,位列第三名。在十大元帅中年龄最小,被称为“少帅”。
  1971年9月13日,66岁的###乘坐三叉戟飞机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荒漠上。
  ###中央将###开除出党,被定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2001年,北京电视台拍《蒙古纪行》的电视片,曾专门到温都尔汗。他们的吉普车辛辛苦苦转了几十圈,就是找不到###摔机的地方。天快黑了,有两个骑摩托车的当地人路过,这才把他们带到坠机现场。30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人来此扫墓,本来不大的墓堆早被风雨荡平,大块的飞机残骸已经散失。唯一与别处不一样的就是地面上有很多白色碎片,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飞机大火烧后的结晶。
  黄克诚对###曾如此评价道:“###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据我了解,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在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他们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一个是黄公略……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是###指挥,他是红四军军长……在这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
  可悲可叹的“少帅”!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患病中的徐向前携夫人黄杰疗养青岛海滨(1)
在第一野战军的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中,有贺龙,也有徐向前。但是,徐向前请了病假。10月1日,他与夫人黄杰正在青岛海滨治疗休息。
  早在太原战役前夕(1948年8月),徐向前就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胸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只能勉强支撑工作。毛泽东非常关心徐向前的身体,多次来电叫他去后方休息一下。
  这样,徐向前住进了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检查的结果不容乐观。旧病还在蔓延,消化和吸收能力极差,体质虚弱,急需静养一段时间。可战事如此繁忙,怎么可能安心休息呢?徐向前叹了一口气。
  出院后,徐向前去西柏坡参加中央政治局的(1948年)“九月会议”。会议期间,徐向前向毛泽东汇报了太原战役的设想。然而,这些设想还未来得及全部付诸实践,他就病倒了。
  徐向前的“病根”是肋膜炎。1944年7月,由于肋膜炎作祟,高烧不退,持续两个多月。虽然进延安柳树店和平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也没见明显好转,身体极度虚弱,“七大”也没能坚持参加。后来,由于战事频繁,治病的事就拖了下来。
  “好人”、“老实人”,这是毛泽东对党内其他同志评价中并不多见的高度赞誉。然而,与毛泽东无论私交还是公谊均不深的徐向前,却常常得此“殊荣”。毛泽东是红一方面军的奠基人之一,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创建者。
  1901年,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五台县,与国民党军阀阎锡山的家仅一河之隔。尽管徐、阎同饮一河水,却是志向不同的两路人。
  1924年,已是五台壮志中学附小教师的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从此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徐向前生性质朴,言语不多,在校长蒋介石眼里并不被看好。蒋介石每星期都要找十几名学生谈话,以便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别的学生都拣好听的说,滔滔不绝,徐向前是问一句答一句,答话没有问话多,没几句话就被撵了出来。蒋介石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
  然而,徐向前毕业后不久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让蒋介石大跌眼镜。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在黄埔军校“门口”闹起了革命。1929年在鄂东北创建苏区,同时参与创建了红四方面军。三年后,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率部西征,开辟川陕根据地。他如蛟龙出海,在鄂豫皖、在川陕边掀起了革命的波涛。
  作为红军领袖,毛泽东为红四方面军取得的成就而高兴,更为有徐向前这样一位既手握重兵又深明大义的帅才而感奋。
  那是1935年6月的一天。
  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徐向前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毛泽东。
  不久,这两支红军主力部队就发生了红军是北上(毛泽东)还是南下(张国焘)的激烈争论。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处境艰难,不好明确表态。但他大局在胸,有很强的原则性,当他得知右路军部队欲追赶连夜北上的毛泽东部时,徐向前当即严厉制止:“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怎么说也不能打。”从而,不仅保证了毛泽东的安全,更避免了一场血战和内讧。

患病中的徐向前携夫人黄杰疗养青岛海滨(2)
一年后,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随后不久,由徐向前率领的西路军几乎全军覆灭,遭到惨败。但西路军顽强抗敌、至死不屈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给毛泽东留下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装扮成算命先生跋涉数千里回到延安。毛泽东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赞扬了他的凛然正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回来就好,有了鸡就有蛋!”
  当时,党内有人埋怨徐向前把几万人马都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毛泽东明确地对徐向前表态: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有许多复杂的原因造成的,给徐向前以极大的安慰和支持。
  抗战爆发后,徐向前出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奉毛泽东命令,他随周恩来前往太原同阎锡山谈判,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解放战争中,时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带病上前线,指挥了一系列漂亮、利落的城市攻坚战。两克运城、攻坚临汾,连战皆捷。毛泽东非常高兴,亲自拟电报表示祝贺。
  在运城攻坚战中,徐向前向攻城部队发出了“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战斗命令。此后,这7个字就成了徐向前所部克敌制胜的名言。
  徐向前认为,最后五分钟,往往是战役胜负的关键。这种时候,敌我双方多处于胶着状态,也最容易动摇军心,错过最后决战决胜的时机。因此,必须让我军的每个人牢牢记住,自己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也正是敌人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候。常常是自己因艰难困苦在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也恰恰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此时此刻,谁能熬过最后五分钟,谁就拥有胜利。
  为了“坚持最后五分钟”,徐向前经常亲临前线指挥,身先士卒,有好几次差点去见了###。
  一次,徐向前手握望远镜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一颗冷弹从衣袖里穿过,他以为是蹦起来的一粒小石头,随手挥了挥,嘴里说了句“讨嫌”,身子挪都没挪。
  还有好几次——子弹穿过一堆麦秸,然后钻进他的棉衣里。子弹也曾跳过他,将身后的警卫员击毙倒地。
  徐向前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事儿不少,但却没能抵抗住身体的疾病。连续5年来,他备受疾病的折磨。指挥太原战役作战时,他中途就病倒了。
  太原战役的“临门一脚”是彭德怀指挥的。太原战役总攻仅用了3天时间,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之后,彭德怀进军西北,带走了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
  想起西北,徐向前就想起了沾满西路军将士鲜血的“马家军”,两眼总是湿润的。连续多日,心潮涌动,夜不能寐。他为不能同彭德怀一起西征而遗憾,更为不能亲手消灭“马家军”,给西路军将士报仇雪恨而内疚。
  参加太原战役的另一支部队——第20兵团则兵发大同。大同刚解放就奉命东进,转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秦皇岛一带布防。后来,第20兵团又以第67军步兵第199师为主,组建了开国大典的受阅步兵方队,接受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检阅。
  尽管重病缠身,但徐向前仍然强支撑着坚持工作,继续履行着太原前委书记、太原市军管会主任的职责。
  阎锡山经营山西38年。“一人当官,鸡犬升天”的处世哲学,在阎锡山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五台人更是委以重任,难怪当地顺口溜说:“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
  徐向前进太原后,街谈巷议很快就传出一句话:“阎锡山跑了,徐向前来了,五台人还是沾光。”
  “共产党不是阎锡山,徐向前没有光可沾。”徐向前态度鲜明,讲原则不讲乡情,讲亲情不徇私情。
  徐向前患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终于沉疴发作,病倒在床。1949年6月底,在夫人的陪同下,前往青岛治疗休养。
  开国大典那天,徐向前携妻坐在青岛海滨的沙滩上,身旁摆放着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一台老式收音机。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9天,徐向前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实际上,徐向前并未到任。“总参谋长”的工作由副总参谋长(后为代总长)聂荣臻“代理”。
  1950年5月,徐向前身体稍有好转,就从青岛回北京参加###七届三中全会。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第一次来北京,看到首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无比喜悦。
  开完会后,徐向前回青岛继续养病。临行前,他深情地对聂荣臻说:“聂总,你辛苦了!”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占了中国宝岛——台湾。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统率机关的总参谋部忙碌起来了,总参谋长徐向前更是无心养病。说来也怪。不知是战争在呼唤一个军事家,还是医生们的医术高明?反正徐向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9月初,在青岛治疗休养14个月的徐向前,带着全家住到了北京。
  1955年9月,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心脏停止跳动,享年89岁。徐向前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他的故乡五台县烈士陵园。
  苦难相随的徐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 想看书来

聂荣臻忙碌于阅兵事务无暇登上天安门(1)
开国大典那天,朱德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时,聂荣臻没有同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一样站立在朱德身旁,当然也就不在那张历史性的照片里。
  尽管新中国成立时,有近700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但几乎都饰演观礼者或检阅者一个角色,唯独聂荣臻例外。
  聂荣臻不仅是检阅者,还是阅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广场群众的召集、大典活动的安全,还有那4架带弹受阅的飞机,事事牵挂着他的心,他实在没有精力站在城楼前排,更没有心情去照相。
  在这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近700人当中,聂荣臻是上天安门次数最多的1个人。自从担任阅兵总指挥、接任北京市市长以来,前后至少10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作为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筹备开国大阅兵的日日夜夜里,事无巨细,大事小事,都考虑得非常细致,还亲临现场指挥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
  在一次在阅兵联席会上,聂荣臻问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装甲车在天安门前熄火怎么办?骡马拉炮,那么多匹马,如果拉下粪怎么办?在检阅时马失前蹄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令###一时无法回答。
  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回到部队后立即组织指战员召开了一次又一次“诸葛亮”会议,群策群力,研究解决的办法。
  聂荣臻提出问题后还是放心不下,多次深入到受阅部队官兵中,主持召开座谈会议,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群众是最有实践经验、最有智慧的,许多问题他们都想出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指战员们出主意说:现在的马掌用的时间都长了,从关外走到了关内,大都已经磨光了,而天安门前又是青条石路,很平,很滑,马掌也就容易打滑,应当给马换上新掌,增加摩擦系数。即使万一打滑,驭手只要赶紧收缰绳,马稍往下一沉,就猛提绳子,帮助战马脱离失蹄状态。
  骡马拉粪怎么办?官兵们认为这最简单,只要给骡马安上粪兜子就行了。
  至于坦克熄火问题,恐怕要另想办法。
  指战员们说,受阅的坦克都是在辽沈战役中缴获的,尽管说不上陈旧,但毕竟不是自己生产的,缺乏对装备性能的透彻了解。为了防止坦克途中熄火,阻塞道路,官兵们建议将坦克方队安排在队伍的最后接受检阅。这样,即使万一开不动了,但由于部队已在前面检阅完了,后面是花花绿绿的群众队伍,对阅兵式的影响也就不太大了。
  9月25日午夜,北平的深秋透着寒意。
  聂荣臻身穿大衣,早早地站在敞亮而寂静的天安门城楼上,全神贯注地观看进行初次合练的受阅部队,还不时对周围的同志交谈着受阅部队要注意的问题。
  忽然,聂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