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大阅兵-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26年1月,常乾坤从黄埔军校毕业,经周恩来推荐,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学飞行。5月,他作为广东航空学校的优秀飞行学员,被派往苏联第三航空学校学习。1930年1月毕业后,在苏联空军独立航空队服役,担任飞行、领航、射击教官,飞行大队长,团领航主任,准校军衔。
  为了更多地掌握航空理论知识,常乾坤于1932年12月考入苏联航空工程最高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在这里,他潜心学习和研究飞机发动机原理、构造、设计等。毕业设计时,他成功地设计了1架侦察机和1台飞机发动机。虽然没有达到制造的水平,但还是受到了专家教授的表扬,并获得了航空工程师和空中领航员的技术职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常乾坤在苏联再也坐不住了。他几次跑到驻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处,强烈要求回国参战报效祖国。直到次年3月,共产国际才批准他的请求。
  任弼时找常乾坤谈话后,又亲自把他送到车站。他###异常,没来得及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就匆匆踏上归途,回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这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通过与国民党政府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关系,抽调43名党员进入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
  常乾坤到迪化后,组织上准备让他到航空队当教官。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盛世才改变了对###的态度,不同意常乾坤等到航空队任教,原计划开办的第4期飞行班也不再招收###学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懂4国语言的军委航空局长与南苑飞行队(2)
后来,###中央决定在迪化办一个航空理论训练班,集训原准备进航空队第4期学习飞行的同志。常乾坤负责讲授飞行原理。他讲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很受学员欢迎。除讲课外,他还编译了《飞行原理》、《空中射击学》、《空中领航学》等教材。这些教材,不仅解决了当时教学的急需,也为日后空军创建航空学校,培养飞行技术人才提供了资料和教材。
  1940年12月,常乾坤等奉命从新疆回到延安。时值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办航空尚提不到议事日程,然而他从长远着眼,还是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建议:可先成立一所小型学校,集中百十名干部学习航空理论,以后作为建设空军的骨干使用。
  毛泽东看过建议之后,认为此举很有远见卓识。
  1941年2月,中央军委根据常乾坤等的建议和延安当时的条件,做出了成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内称军委航空学校)的决定,校址选在延安以北的安塞县,并指定由常乾坤负责筹备工作。3月6日,常乾坤被任命为工程学校教务主任。3月10日工程学校在安塞正式成立,4月6日开始上课,有100多名学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不久,###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常乾坤等人。
  一天清晨,时任第18集团总参谋长的叶剑英对常乾坤说:“枣园来电话,叫你和王弼同志去,可能是商谈在东北办航校的事。”
  常乾坤、王弼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饭都顾不得吃,就急忙赶到枣园。
  上午10时左右,常乾坤、王弼走进了任弼时的窑洞。
  任弼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你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中央要你们马上赶到东北去,创办一所航空学校。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你们看怎么样?”
  常乾坤掩饰不了内心地激动:“这是我们早就盼望的,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吃午饭时,刘少奇来了。他一再叮咛常乾坤、王弼:“这次到东北创办航校是件大事,是党和人民创建航空事业的一个开端。要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要有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一定要把航校办起来,而且要把它办好。”
  随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又亲切接见了常乾坤、王弼等人。
  10月15日,常乾坤一行20余人起程赴东北时,周恩来亲自送行,并对常乾坤等人说:“你们是放出的鹰,遇事要多动脑筋……”
  常乾坤等肩负着党的使命,怀着无比###的心情,告别延安,踏上了征途。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常乾坤等终于到达冰天雪地的辽西阜新。
  1946年3月1日,东北###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北老航校”。
  在开学典礼上,通化军区司令员何长工代表###中央、###东北局讲话,并宣布了航校领导干部的任职命令,通化军区后方司令员朱瑞兼任校长,常乾坤为副校长。5月,航校转移牡丹江,常乾坤任校长,王弼为政治委员。

懂4国语言的军委航空局长与南苑飞行队(3)
常乾坤等历尽千辛万苦,3年被迫5次全校大搬迁,赤手空拳办航校——
  没有飞机和航空器材,就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四处搜集、修理日伪军散留下来的破旧“家什”。
  没有汽油,就试验或自制酒精代替发动机燃料。
  没有初、中级教练机,就打破常规直接飞99式高级教练机。
  转移时没有火车、汽车运输,就用牛马大车拉着破旧飞机转场……
  常乾坤和东北老航校的创业者们,克服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把航校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3年共培养出各类空勤人员560人。
  1949年3月上旬,常乾坤、王弼奉命前往西柏坡汇报东北老航校的创办情况。
  当毛泽东得知航校已培养出500多名空勤人员时,高兴得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
  周恩来也夸奖说:我们的学生很不错嘛!为党争了气,立了功。
  常乾坤汇报完航校走过的历程和现有飞机装备时,毛泽东又高兴地说了起来:“很好!过去在延安办不到的事,今天办到了。你们为今后正式建立空军做了准备工作,培养出了一些种子。”
  听了毛泽东的话,常乾坤不禁想起毛泽东在延安提到过的建立空军的事。当时,曾有人向毛泽东建议成立航空队,让苏联援助飞机。
  毛泽东诙谐地回答说,延安只有碗口那么大,延安的河水也只有那么多,飞机要烧汽油,暂时还没有条件成立空军。
  仅仅过了3年,成立空军就摆上了中央军委的议事日程。
  3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一个全军性的航空机构——军委航空局。
  3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军委航空局局长,王弼为政治委员。军委航空局正式宣告成立,开始办公。地址在北平灯市口同福夹道7号。
  军委航空局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接收国民党遗留的机场、航空设备,收容旧航空人员;组织修复航空工厂,尽早恢复生产;加强机场管理,开辟空中航线;加速培养航空人员,为正式组建空军创造条件。
  6月2日左右,周恩来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召见常乾坤。
  在简要询问了军委航空局的工作后,周恩来说:“党中央决定召开新的政协会议,保卫工作十分重要,地面的罗瑞卿同志负责,来自空中的,你们能不能出把力呢?”
  常乾坤回答说:“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能担负作战任务的飞行队。”
  周恩来听到常乾坤的肯定答复,非常高兴,让他“回去拟一个计划,向军委报告”,并且一并嘱咐“要争取时间。”
  返回后,常乾坤即着手组建战斗飞行队的工作。他让方华和邢海帆火速起程去东北老航校,考察、选调飞机、航材及空勤人员,同时学习战斗机驾驶技术。
  6月4日,方华和邢海帆匆匆登上去东北的火车。到哈尔滨后,方华即去老航校牡丹江大队部办理相关手续,邢海帆则在哈尔滨招待所里等候。下旬,他们抵达长春市老航校校部,向校首长汇报了北平航空接收组入关以来工作情况,以及他们此行的使命和任务。 。。

懂4国语言的军委航空局长与南苑飞行队(4)
7月初,方华、邢海帆来到长春市附近的公主岭机场。
  老航校新成立的美国P—51“野马”战斗机训练队就设在这里。队长是红军老干部,曾在新疆学习过飞行的夏伯勋,负责飞行训练工作的是驾驶“野马”战斗机起义的杨培光,受训学员由老航校选调,飞机主要是将各地缴获的“野马”战斗机,集中在沈阳东塔机场修理,经试飞合格后,交付公主岭训练队,为成立战斗飞行队做准备。
  方华和邢海帆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掌握与恢复“野马”战斗机的飞行技术。方华过去只飞过苏联战斗机,美国战斗机从未飞过,必须进行改装训练。邢海帆虽是“野马”战斗机“老驭手”,但也有一段时间未飞行,也需要恢复技术,更负有帮助方华完成改装训练的任务。
  到达公主岭第二天,方华和邢海帆就迫不及待地赶到机场,进行恢复技术和改装训练。
  方华跨入“野马”战斗机座舱实习,邢海帆为他详细介绍各种仪表的作用与性能、各操纵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大约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这时,机场的正常飞行训练即将结束,空中最后1架飞机正进入航线,准备着陆。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方华刚跨出座舱,走下飞机,沿着滑行道进入跑道口处,全神贯注地观看最后1架飞机的着陆动作时,负责训练的杨培光没有注意到滑行道口有人,即开动停机线上的1架“野马”战斗机滑向滑行道口。
  邢海帆还没有走下飞机,见状大声惊叫,但被轰鸣的发动机声所淹没,无济于事。顷刻之间,眼看着方华被螺旋桨打得粉身碎骨,血溅跑道,惨不忍睹。
  这次意外事故给新中国正在起步的航空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方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老红军、深受部属尊敬的好领导。他从小参加革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新疆学习飞行技术,历经磨难才回到延安,之后又参与了东北老航校的创建工作。
  对方华的意外殉难,常乾坤深感悲痛,并决定邢海帆暂时留在公主岭,具体负责“野马”战斗机的飞行训练工作。
  此时,常乾坤完成了成立北平战斗飞行队的报告,并于7月7日呈报中央军委。
  8月15日,飞行队在南苑机场正式成立,队长徐兆文。这个职务原本是由方华兼任的。
  8月下旬的一天,常乾坤带方槐(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长)、油江(华北军区航空处处长)等,参加聂荣臻召集的开国大典准备会议,华北军区、北平市均派领导参加。
  聂荣臻传达了###中央关于开国大典组织群众###和阅兵的重要指示,听取了华北军区和北平市有关情况的汇报。
  之后,聂荣臻把目光集中在常乾坤身上:“你们航空局能否组织机群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懂4国语言的军委航空局长与南苑飞行队(5)
常乾坤当即作了肯定的回答。
  聂荣臻听了十分高兴,要求常乾坤回去后很好地准备。
  第二天上午,聂荣臻又把常乾坤等叫到他的办公室,详细询问了航空局的飞机、设备及飞行员的情况,参加受阅飞行有没有困难。他让常乾坤“先搞个计划出来,过两三天再来向我讲一下”。
  当晚,常乾坤在军委航空局召开紧急会议,局机关、华北军区航空处、南苑飞行队等单位领导出席。常乾坤传达了聂荣臻的指示,强调了受阅飞行的意义,讨论了受阅飞行的计划安排,明确了各单位的任务分工。他要求大家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受阅飞行上来,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中央军委一声令下,飞行队即能进行受阅飞行。
  那时,作为一个军种,人民空军还没有正式成立。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没有先例的受阅飞行,从组织领导上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空中受阅飞行,既要求飞行技术过得硬,更要求政治上纯洁可靠,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是航空局领导考虑最多,也是承担风险最大的关键问题。飞行队百分之八十多的空勤人员,是原国民党空军起义过来的,或是北平解放后报到的旧航空人员,要正视这个现实。常乾坤作为军委航空局的“第一责任人”,为圆满完成受阅飞行任务费尽了心血。
  没想到,这时又出了个意外情况。
  飞行队成立后没几天,徐兆文在进行训练时,因飞机故障跳伞,双脚被高粱茬子扎伤,短期难以痊愈。
  常乾坤急忙致电邢海帆,速返北平,越快越好。
  邢海帆接到电报,预感到飞行队又出了事,不敢耽搁,三言两语交代完工作,就急匆匆赶往沈阳东塔机场,驾驶1架修好的“野马”战斗机飞赴北平。
  当邢海帆降落在南苑机场后,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停机坪上停放着各型飞机,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感到很振奋。仅仅两个月时间,南苑机场就今非昔比,只是物是人非,一同北上的方华意外殉难,又不禁让他增添了几多伤感。
  南苑飞行队的起步真是“难”哟!
  邢海帆刚在队部坐下,常乾坤就匆匆赶到了。
  飞行队还未展翅蓝天,就损失了他两员领兵大将,这让常乾坤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北平防空任务艰苦,开国阅兵时间临近,飞行队不能再出意外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邢海帆身上。
  常乾坤向邢海帆了解东北之行的情况,当面宣布了军委航空局的决定:“鉴于徐兆文跳伞受伤,短期不能伤愈,组织上决定由你代理飞行队队长,同时担任受阅飞行总领队。”常乾坤要求邢海帆迅速挑起飞行队长的担子,抓紧抓好飞行队的训练和战备值班,做好开国大典受阅飞行的准备工作。
  飞行队临阵易将,常乾坤多少有些不放心。他经常亲临南苑机场,指导、检查飞行训练,还主持了机群编队长机在地面的沙盘作业,将飞机按受阅飞行的间隔、距离摆好,组织飞行员反复观看,牢记长机在自己风挡玻璃上的投影与位置,掌握判断、修正偏差的要领,然后进行空中预练和预演。
  10月1日凌晨5时,受阅飞行员进入机场的各个工作岗位,担任战斗值班的飞行员已做好了随时升空的准备。
  常乾坤进入天安门城楼下的大会总指挥部,对受阅飞行中队和各项保障工作做了受阅前的最后检查。
  16时,受阅总指挥部通过常乾坤给油江下达起飞命令,油江立即通过设在华北军区航空处对空无线电指挥室,通知南苑飞行中队受阅飞行梯队:“起飞!”
  1个月后,即11月11日,人民空军在北京正式成立,军委航空局同时撤销。
  常乾坤被任命为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
  1951年3月,常乾坤担任中朝联合空军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在朝鲜境内修建机场和筹措作战物资。
  1973年5月20日,常乾坤因病逝世,享年69岁。
   。 想看书来

揭开受阅飞机“带弹飞行”的历史真相(1)
开国大典定在15时开始,受阅飞机16时升空。
  定在下午举行庆典的主要原因,是考虑了国民党空军袭扰的因素。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中南及华南的战事仍在继续,成都、广州、重庆还停留着国民党空军的飞机。1949年5月4日,盘踞青岛的国民党空军派B…24轰炸机空袭过南苑机场,后来青岛解放了,但国民党空军在舟山群岛及台湾都有远程奔袭的飞机,随时可能对北平进行空袭,但天色晚了飞机就无法返航了。
  尽管如此,阅兵总指挥部和军委航空局还是拟制了防御方案——
  防空部队如何部署?
  首长安全如何保护?
  ###队伍如何疏散?
  等等。阅兵总指挥部和军委航空局的领导对此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具体,设想了各种可能的实施方案。
  比如,如果受阅时遭到国民党空军飞机袭扰,城楼上的领导人立即到天安门的门洞里躲避;现场参加###的群众则就地卧倒。同时,用战斗机进行空中拦截,在广场外组织高炮对空射击。
  华北军区航空处航行科长李裕是担任受阅飞行的地面对空指挥员。他协助处长油江制定了一整套飞机拦截作战方案,划定好几条警戒线、起飞线、拦截线,国民党飞机从哪条航线进犯,解放军飞机在什么地方起飞,在哪条航线上拦截等,都有明确、周密的部署。
  例如,倘若国民党飞机从济南方向来犯,按当时飞机的时速到北平至少需要一个小时,随决定在半小时的航程内起飞拦截,并将其击落。如果飞机到了北平边缘地带还没被击落,则攻击的飞机暂时退出,由地面高炮部队担负起射击任务。所有这些方案,都绘制了详尽的作战地图,并且进行了演练。
  为保证受阅飞机编队的正常飞行,北平的上空当天处于净空的状态。除受阅的飞机外,不准任何飞机使用北平的空中航线。担任警戒任务的飞机在机场值班待命,随时可以升空作战。
  由于当时没有雷达监视报警系统,军委航空局不得不在华北地区和所在已经解放的地方,派出专人建立对空监察哨,组成肉眼防空通信网。一旦有情况,便把各地的情报传递到华北军区航空处飞行地面指挥部。核定情报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尽管阅兵总指挥部和军委航空局对北平的防空,尤其是开国大典时的防空准备了各种预案,天上、地上也都部署到位,但还是决定部分受阅的飞机带弹飞行,以便为空中拦截国民党袭扰飞机争取更多的时间。
  那“部分受阅的飞机带弹飞行”到底是多少架飞机呢?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我们得知,在参加开国大典的17架受阅飞机中,有4架飞机带着实弹。这4架带着实弹的受阅飞机,分别是——
  两架美国P—51“野马”战斗机,飞行员分别是:第2分队队长(长机)赵大海,左僚机飞行员阎磊。

揭开受阅飞机“带弹飞行”的历史真相(2)
两架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飞行员分别是:第4分队队长(长机)邓仲卿,僚机飞行员王玉珂。
  值得一提的是,这4名飞行员都是驾机起义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阎磊的肺腑之言,代表了他们4个人的共同心声:“这在当时的空中受阅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为了保证受阅安全,世界各国从来都不允许受阅带弹通过检阅台,而他们作为刚刚起义过来的飞行员就参加带弹飞行,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起义人员的极大信任。”
  “带弹受阅飞行”,是方槐出的“点子”,他当时在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担任处长职务,具体负责制定受阅飞行计划。50年后,方老揭开了“带弹受阅飞行”的历史真相。方老回忆说——
  当时的飞机都在东北,都在东北老航校里头。在那里恢复技术,在那里培养新的飞行员。也是够忙的,够紧张的。
  成立于3年前的东北老航校,是我军建立以来的第一个飞行训练基地,堪称中国空军的摇篮。参加开国大典受阅飞行的飞行人员几乎都出自这所学校。由于当时航校已经没有多余的飞机,我只好从航校调来了机务人员,对南苑机场的旧飞机进行改造、维修。
  起义来的飞机里头,有几架是比较好的,飞的时间不多。有的是时限到了的,得更换器材,甚至是更换主要部分。这就要求机务人员多吃点苦头,加快维修的速度。
  经过抢修试飞,最终能够参加编队飞行的,有9架P—51战斗机,两架“蚊”式轰炸机,3架C…46运输机,两架教练机和1架联络机,一共17架。
  飞机虽然已经确定下来,但我却依然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就这么几架飞机,又要阅兵,又要值班,又要防空值班。我咋个安排计划嘛?反正是够困难的。
  南苑飞行队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北平的防空安全,而为了能够参加受阅编队飞行,他们不得不动用这仅有的17架飞机。
  当时,这个阅兵和战斗值班的矛盾确实很大。要值班,要防空。这也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万一敌机来空袭,怎么办?
  我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后,向聂总(荣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计划让当时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吃惊。我跟聂总说,要不就搞两架带弹的,带弹空中受阅,这是很危险的事,但我有这么一个想法。
  按照惯例,为安全起见,阅兵时往往是不携带实弹的。带弹飞行无疑是一件十分危险而又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何况,南苑飞行队的飞机性能并不十分稳定,都是缴获的嘛。
  聂总当时没有表态,几天后他同意了我的建议,决定选取几架飞机放置弹药,以防意外空袭。他说,这是个政治飞行,不是一般的,要是出了事故,你这个小家伙吃不了,我也受不了,不好交代哟。他说这个事情时讲得很紧张,我也感受到了他心里有很大的压力。这个决心不好下哩。
  带弹飞行的方案,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然而,这是一个十分绝密的计划。对于这件事情,除了当年带弹飞行的4名飞行员外,飞行队的其他人员包括队长邢海帆都不知道,知情的也就六七个人。4名飞行员,聂总、常局长,还有就是我。周总理是不是知道?聂总没有说。
  第一次我提出带弹时,在座的有好几个人,可最后到底带没带,哪几架带了,这几个人就不知道了。直到若干年后,带弹的事才逐渐浮出了水面。
  方槐原名赖芳槐,1917年10月24日出生在江西于都——红一方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1934年随红一方面长征,曾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为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飞行大队长,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处长。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他是受阅飞行梯队第6分队分队长兼长机,驾驶美国L…5“步哨”联络机飞越天安门上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这4架受阅飞行的飞机是“带弹”而非“载弹”或“挂弹”,一字之别,是大有讲究的。
  简单地说,“带弹”讲的是飞机上的机枪带着子弹,“载弹”或“挂弹”指的是在飞机载或挂上炸弹。
  子弹与炸弹完全是两码事。
  以P—51“野马”战斗机为例。这种飞机在机翼两侧各配置了3挺毫米机关枪,因此给这两架飞机各配备了1800发机枪子弹(每挺机枪300发),并未挂炸弹(每架飞机可挂炸弹907千克)。
  受阅飞机“带子弹”而未“挂炸弹”,可见决策者还是心有余悸的,防止“万一”,又怕“万一”。
  那天,阎磊、赵大海完成受阅任务后,即爬升到12000英尺(约3700千米),在北京东南的通州、大兴上空担任警戒,直到受阅任务完成,他们才返回南苑机场着落。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领头雁”(1)
参加开国大典的17名受阅飞行员,有12人是国民党空军起义或投诚过来的。在这些人当中,第5分队分队长兼长机刘善本堪称“领头雁”。
  1946年6月26日,即将接任蒋介石专机——“美龄”号机长的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参谋刘善本驾机飞向延安,开创了国民党空军人员驾机起义的先例。在他之后,国民党空军先后有40架飞机、近百人驾机起义。周恩来多次称赞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带头人”。
  刘善本,1915年1月25日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县泊庄(今属昌乐县)。1932年秋,考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教育。1935年,高中毕业后,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的时局,他怀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考入国民党空军中央航空学校第8期学习飞行,开始学驱逐科,后改学轰炸,是同期飞行学员中的优等生。
  航校原址设在杭州笕桥,七七事变后由杭州经洛阳、南昌等地,辗转到昆明。1938年毕业后,刘善本调到驻成都的国民党空军唯一的远程轰炸机大队——第8大队任飞行员。尽管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日军飞机在成都狂轰滥炸,然而第8大队却没有接到一次作战任务,经常驾着飞机跑警报。
  刘善本抗日有志,却报国无门,苦闷到了极点!
  1943年,刘善本被选送美国道格拉斯航空学校,学习驾驶B—24型轰炸机技术。两年后,他驾驶B—24型轰炸机,横渡大西洋,踏上回国征途。在途经卡拉奇时,接到了国民党当局要他们“就地待命”的指令,而且一“待”就是几个月,新飞机躺在露天停机坪上,风吹日晒雨淋,致使机身锈蚀斑斑。
  到了“家门口”,却不让回“家”;日本鬼子在“咱家里”肆意侵害,却不让军人回“家”杀敌打鬼子,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刘善本百思不得其解。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刘善本万分###,幻想着用自己的飞行技术为祖国的和平建设效力了。恰在这时,他接到了“火速回国”的指令,便随空军第8大队由卡拉奇转场上海大场机场。
  空军第8大队是借抗日之名组建起来的“拳头”部队。然而,抗战八年来,或常年在中国大西北备战,或远涉大洋前往美国训练,从未与日军交过手。如此养兵备战,刘善本心里始终有一个谜团。
  刘善本踏上熟悉的国土,看到的不是和平建国的景象,而是蒋介石杀气腾腾地准备内战的紧张气氛。空军飞机不断地从四川、武汉等地把军队紧急空运北平,美国军舰在帮助国民党把大批军队运往东北,直觉告诉他:内战在即。
  到上海后不久的一天,国民党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来到空军第8大队,给全体空勤人员训话:“我们有40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化师,美国还给了我们几百架作战飞机,三个月内一定可以消灭共产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刘善本是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领头雁”(2)
啊,原来如此!
  刘善本心中的谜底揭开了:当民族敌人的刺刀架在脖子上时,国民党把他们阻在祖国大门之外,名为“留着建国用”,实际上是保存实力,留着打坚决抗日的共产党。他说:“八年抗战,人民涂炭,现在美蒋又要把中国推进内战的深渊。我堂堂七尺之躯,不能为祖国人民效死于抗击侵略者的疆场之上,却要被人逼着向自己的同胞,尤其是抗战有功的共产党军队投掷炸弹,杀害中国最优秀的儿女。我决不干!”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善本决定驾机起义,飞向延安。
  机会很快来了。
  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下令第8大队将驻昆明美军移交的无线电器材限6月23日前空运成都。刘善本参加了这次飞行,他决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