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国大阅兵-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言(1)
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阅兵活动源于周武王,“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阅兵,新中国成立后举行过13次阅兵活动。让我们共同来回眸开国大典上的那次神圣大阅兵吧!
  漫谈阅兵
  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阅兵活动源于周武王,“观兵以威诸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阅兵,新中国成立后举行过13次阅兵活动。让我们共同来回眸开国大典上的那次神圣大阅兵吧!
  说起来,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儿。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在驻晋南的一个炮兵团里,我面对高昂耸立的榴弹炮,###了好久好久。电影《南征北战》里,打得敌张军长攥着报话机直叫“拉兄弟一把”的,不就是眼前这种火炮么?暗自庆幸如今有了与火炮“亲密接触”的机会,写家信时总不忘说说我们的榴弹炮,觉得底气儿十足。训练感到困乏时,也总会抬头望望那昂首挺胸的火炮,觉得立马就有了精气神。连长说,你们铆着劲儿训练吧,结束时师长要来阅兵,到时可别给我出洋相。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苏军红场阅兵的故事。
  1941年10月下旬,正值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
  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万多门大炮和迫击炮,兵临莫斯科城下,眼看着首都就要沦陷。为了鼓舞士气、扭转战局,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阅兵!时间就定在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
  此时,莫斯科处在慌乱的撤退之中,全城烟雾缭绕,没有人会想到要在这个危急时刻进行阅兵。
  有人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岔了,小心谨慎地询问斯大林。斯大林毅然决然地说:“是的,要举行阅兵式。这不仅会对莫斯科市民,而且还会对全军和全国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
  11月7日清晨,纷纷扬扬的大雪把莫斯科的大街小巷染得雪白,市中心的红场银装素裹。
  阅兵式如期在大雪中举行。
  坦克、大炮、汽车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受阅指战员庄严肃立,双肩和后背都披上了一层雪。全体将士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斯大林从阅兵台上传出的声音:
  “红军和红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同志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处在德国侵略者压迫下的欧洲被奴役的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
  讲话时斯大林很激动,他心灵深处意识到在即将来临的殊死搏斗时刻举行的这次阅兵的特殊意义。接着,他向那些直接从红场开赴战场的士兵说道:“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将不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 ”

引言(2)
最后,斯大林声音高亢地说,希特勒德国一定会由于其罪行累累而崩溃。“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伴随着斯大林的讲话,革命歌曲响彻云霄,口号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了斯大林的检阅,随后就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
  红场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苏联迅速扭转了苏德战争的局势,最终不仅将德军赶出苏联,而且还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德国国会大厦。
  “阅兵”居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我听完连长讲的故事,不止一次的考问自己。当然,我们的那次阅兵是不能与红场阅兵同日而语的。但从那个时候起,“阅兵”这个词儿就在脑子里扎下了根,常萦系于脑际、畅想于笔下。“兵龄”进入“而立”之年后,对“阅兵”词义的了解也愈加丰盈和厚实。
  其实,“阅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内涵的概念。它与军队的产生相一致,与武器的发展相伴随,与人类的战争史相联系,源远流长。
  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便有了阅兵活动的记载。18世纪以后,西欧等国广泛普及阅兵活动。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法国统帅拿破仑等,都善于在战前阅兵,以鼓舞军队的士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不仅斯大林重视阅兵,盟军统帅如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戴高乐等,对阅兵也都很重视,经常举行各种盛大的阅兵活动。莫斯科红场阅兵,只不过是二战期间的一朵奇葩罢了。
  中国阅兵的历史更是年深月久,说来话长了。
  相传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曾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会上,众多士兵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边歌边舞,以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这种仪式,就是阅兵的萌芽。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阅兵活动起源于周武王。公元前21世纪,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会合八百诸侯,共同###殷纣王。两年之后,周武王再次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武王亲率西周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从而奠定了西周立国的基础。
  春秋时期,中国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明确文字记载。“观兵”就是阅兵,内容多为检查战车或战阵的演练,以鼓舞士气,势在必胜。比如《春秋桓公六年》上说:“秋八月,壬午,大阅。”《毂梁传桓公六年》进而曰:“大阅者何?阅兵车也。”西安发掘出土的秦陵兵马俑2号坑,共有战车89辆、战马400余匹、近千人参加。战车辚辚,战马萧萧,这阵式是何等的壮观!

引言(3)
秦汉以后,阅兵活动已趋于经常化,且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壮观,文字记载也越来越详尽。唐朝的薛存诚《观南郊回仗》诗曰:“阅兵貔武振,听乐凤凰来”。宋朝宰相王安石在《射亭》中这样写道:“因射构兹亭,序贤仍阅兵。”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回首当年:“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这些文学作品里,我们不是可以遥想唐宋军队阅兵时壮观情景么?可见,这时的唐朝和宋朝都已经把阅兵作为重要的训练形式,在冬、春两季摆兵布阵,炫耀武力。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就曾连续7次检阅水军,以壮水师士气。
  明朝,阅兵已步入正轨。每年年底一次考阅,三年一次大阅。明太祖朱元璋认为,阅兵能起到整饬训练、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的效果。所以,他一面派遣心腹大将奔赴各地督导练兵、校阅军队,一面轮番调动京师驻军,亲自检验军队的训练质量,奖励贤能,惩处怠惰。明成祖朱棣曾5次远征漠北,每次出征前都要亲自检阅军队,激民心,鼓士气,壮军威。
  阅兵作为一种军事仪式、一种正规的训练制度,是从清代开始的。清朝规定,皇帝三年一“大阅”,整饬军纪,检验训练成果。皇太极曾于沈阳北郊、乾隆曾于北京南苑等处“大阅”过八旗精兵。宫廷画师金昆领衔作《大阅图》四卷,记录了乾隆四年(1739年)11月检阅八旗兵的空前盛况。除皇帝亲自阅兵外,清朝还形成了钦派检阅、本省检阅、本军检阅等3种阅兵方式,内容涉及“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
  到了晚清,对海军的阅兵也已成规模,“每愈三年,由总理大臣、海军事务衙门醇亲王大臣,请旨特派大臣,会同北洋大臣出海校阅一次。”清朝海军舰船的吨位曾达到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是名居前位的,战舰如云,威风八面,可最后还是兵败甲午,没能守住大清的海疆。看来,这阅兵制度与训练质量也不一定成正比,国力落后自然改变不了挨打受侮的命运。
  总而言之,阅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仅是古今中外一种隆重的军事仪式,而且还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的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阅兵。在战争年代,尽管条件差,战事频繁,但部队在出征或重大战役前后或重要###时,都曾举行过阅兵,极大地振奋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克敌制胜的信心。
  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朱德等在江西瑞金检阅过红军部队代表及赤卫队代表,以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4年8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县大(埔)桥的红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八一”阅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参加了这次阅兵活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引言(4)
1944年11月1日,八路军第359旅奉命远征湘粤边。出发前,毛泽东、朱德等在延安机场检阅了他们,为抗日健儿壮行。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从河北平山西柏坡迁入北平,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了在城区担任警戒任务的第四野战军第41军部队,给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极大鼓舞和力量。
  仅仅过了20多天,###就从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门楼上黯然落下,“总统办公室”的台历永远定格在“4月22日”上。
  新中国成立在即,新政协筹备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时,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和阅兵仪式,以壮军威、振国威,激励军民斗志,扩大国际影响,于是就有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天安门前的那次历史性的开国大阅兵。
  自此,阅兵被作为共和国国庆庆典的一项重要内容,至今已先后举行过13次阅兵,以开国及国庆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的规模和影响最大,展现了共和国武装力量建设的新成就,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连续24年没有进行阅兵,直到1984年才恢复阅兵。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首长从受阅部队的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首长的检阅。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阅兵,都是按这个“套路”进行的。
  1949年开国阅兵。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身着戎装,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受阅部队。随后,分列式开始。首先通过天安门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方队,接着是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万人,依次由东向西行进。空军有17架飞机受阅,其中4架是携实弹飞行,创造世界阅兵史上的先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国人面前,为新中国的开国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
  1950年国庆阅兵。朱德检阅完部队后,在天安门城楼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局势发表讲话,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和公安部队全体指战员和民兵,做好充分准备,为保卫国家神圣领土、领空和领海而奋斗。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1900匹白色军马分6路纵队通过天安门,人马相融,步调一致,令人叹为观止。阅兵后第19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1年国庆阅兵。走在受阅部队前面的是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高级军官方队,他们无不身经百战,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如今走在受阅方队里,一个个意气风发,虎虎生威。民兵大队首次出现在阅兵方队中,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人人经历非凡,让人不禁联想起“民兵是胜利之本”的名言。

引言(5)
1952年国庆阅兵。人民公安部队首次参加受阅。受阅的民兵大队成员,来自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他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手里拿着轻武器,朝气蓬勃地通过天安门。尽管摩托化步兵方队乘坐的不是汽车是摩托车,但也“名副其实”。160辆摩托车“突突”地行进在受阅的方队中,煞是威风。在阅兵部队后面压阵的是鼓乐齐鸣的军乐团,他们手拿肩扛着乐器,吹吹打打,边走边奏,还保持着整齐的队形,难度着实不小。
  1953年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次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作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凯旋归来,此时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面对在异国他乡冲锋陷阵的“最可爱的人”,受阅指战员送上敬佩的目光。女民兵第一次出现在受阅方队里,头扎白毛巾,身着对襟白衬衣,手持锃亮步枪,显得英姿飒爽。第一次亮相的还有火箭炮兵方队,伴随他们的是曾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喀秋莎”火箭炮。
  1954年国庆阅兵。国防部长彭德怀取代朱德担任阅兵首长,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检阅受阅部队。受阅部队有军事学院方队,步兵学校方队,炮兵学校方队,工兵学校方队,坦克学校方队,水兵方队,航空学校方队,公安部队方队,摩托步兵团方队,骑兵方队,伞兵方队,高射炮和探照灯方队,炮兵师方队,三轮摩托车方队,航空兵梯队等,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反映了新中国成立5年来海军、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建设成就,军事院校方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骑兵受阅部队来自内蒙古草原,一半骑手是功臣模范。他们共编成6个方队,每个方队都是毛色相同的军马,侧看一条线,队形整齐划一。这是骑兵部队最后一次受阅,而伞兵部队则是首次亮相。这也是武器装备“新面孔”最多的一次阅兵。
  1955年国庆阅兵。这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新式军服,佩戴军衔、肩章及军兵种和勤务符号,军容显得更加威武、严整,精神抖擞。两名陆军少将(吴华夺、胡定千)带领身后“移动的长城”,步伐整齐的走过天安门,格外引人注目。
  1956年国庆阅兵。人民解放军陆军装备完成换装后首次亮相,旧杂装备被淘汰,基本上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制式化。本来可以给全国人民耳目一新之感,可惜下雨了,而且大雨倾盆!当然,阅兵照计划进行,这是新中国迄今唯一一次雨中阅兵,受阅部队冒雨进行分列式,士气高昂,步履铿锵,无一懈怠。阅兵部队乘坐的汽车是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而人们渴望见到的国产喷气式战斗机因天气原因未能参加受阅。本来有众多新看点,因漫天大雨而未能如愿。。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引言(6)
1957年国庆阅兵。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有的飞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立下不朽功勋。
  1958年国庆阅兵。受阅方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的将校学员们。建国10年间,人民解放军已形成完整的院校培训体系,全军有129院校,在院校学习人数达到25万人,比1949年增加16倍。
  1959年国庆阅兵。新任国防部长###取代彭德怀担任阅兵首长,在阅兵总指挥杨勇陪同下,乘国产新型阅兵车,检阅“面孔全新”的受阅部队。此时,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广场面积较5周年国庆时扩大两倍半,达到40公顷。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取消了三轮摩托车和口径在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队,徒步方队横排面由20人增加为24人,观瞻效果更佳。受阅部队装备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由我国自行制造生产,标志着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4年国庆阅兵。中央军委主席###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陪同下,检阅受阅部队。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受阅部队10370人,各种作战飞机117架,导弹189枚,坦克装甲车205辆,火炮126门,火箭布雷车18辆,轻武器6429支(挺)、汽车2216辆,组成46个方(梯)队。其中,地面方队42个,空中梯队4个。受阅的各种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方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方队和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战略导弹部队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充分反映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武警部队和女兵是首次参加检阅。
  1999年国庆阅兵。中央军委主席###在阅兵总指挥李新良陪同下,检阅受阅部队。这是共和国20世纪最后一次国庆盛大阅兵,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这次参阅的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中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受阅大军之中。参阅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这样的规模和阵容,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阅兵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阅常新的话题。无论是检阅者,还是受阅者,都会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特别是当谈起新中国的历次阅兵时,亲历者无不自豪,旁观者好不羡慕,话匣子打开滔滔不绝,更是喜形于色。然而,万事有开头,继续方精彩。让我们先把频道锁定在1949年10月1日,共同来回眸开国大典上的那次神圣大阅兵吧!
  《开国大阅兵》,全方位、多角度、宽视野、深层次地描述了开国大典上最精彩的一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我们可以从中领略新中国阅兵史之开国阅兵式上的无限风光!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1)
开国大典准备工作已经启动,阅兵指挥机构也已经成立,可谁来担任这“阅兵总指挥”一职呢?
  开国之初,人民解放军兵强将广,帅才众多,有多个人选能担此重任。
  比如彭德怀。从平江起义的硝烟中走来,出生入死20余年,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毛泽东曾赋诗赞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而此时的彭德怀又位居“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之职,完全有资格出任阅兵总指挥。
  比如叶剑英。素以“儒将”之名闻知于世,文韬武略。长期在后方总参谋部工作,深得毛泽东欣赏和器重,一直认为他是最佳的“参谋长”人选。毛泽东与叶剑英见面,总是称“参座”,在谈到叶剑英时,也习惯地称“我们的叶参座”,还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语夸赞。北平和平解放后,出任第一任北平市长,担任阅兵总指挥也是合适人选。
  还比如……
  然而,###中央在确定阅兵总指挥的人选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聂荣臻。
  聂荣臻是挑起阅兵总指挥担子的最佳人选。
  熟悉聂荣臻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聂荣臻也十分注意军容风纪,平时风纪扣总是扣得很好,衣服上的补丁也平平整整,鞋帽时时都穿戴得工工整整,处处显示着胜利之师的风度。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聂荣臻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位,长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个人接触也比较多。毛泽东信任、器重他,尤其看重他“老实、厚道”的性格,而聂荣臻也信服、敬重毛泽东,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战略意图理解得全面、透彻,贯彻得准确、彻底。
  聂荣臻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央苏区首府瑞金,1931年12月的一天。聂荣臻从上海到苏区的当天晚上,就见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国农###动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毛泽东,彼此都很高兴。
  聂荣臻向毛泽东讲了自己初到苏区的感受,说,白区工作是在敌人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处处显得被动,到了苏区,才是到了自己的天下,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路了。
  毛泽东听了,诙谐地用手比画说:“还是像我们这样,拿起枪杆子建立自己的政权,干得痛快啊!”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上,记录有3次开拓性的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在这3次起义中,聂荣臻就亲身经历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血雨腥风。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吴滩场,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江津市吴滩镇。
  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两天之后,人类便跨入了一个新世纪。
  聂荣臻快要满月时,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翻开《随身宝》,指着该书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对妻子说:“这是句吉利话。我们儿子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妻子点头笑了。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2)
少年聂荣臻勤勉勇敢,砸神像,破“天威”,抨击时弊。老师评论他:“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聂荣臻果然表现出不同凡响。他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成为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学生,1923年在比利时经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一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4年9月,聂荣臻奉命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次年2月,被党组织选进苏联红军大学中国班学习并接受军事训练,与左权是同窗学友。
  1925年8月,聂荣臻回国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并担任政治教官,负责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组织领导工作。1926年3月20日,亲身经历了“中山舰事件”,之后同周恩来一起被挤出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朱德、陈毅、张太雷、恽代英等一起踏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
  聂荣臻来到瑞金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刚刚成立,“一苏大会”闭幕不久,被补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就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与担任军团长的###共同指挥这支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
  这一年的4月,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与指挥了漳州战役,歼敌数千。不久,聂荣臻又参与指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水口和乐安、宜黄战役,均取得辉煌的胜利。
  战后,聂荣臻感慨地说,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以及他的领导才能,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由衷地钦佩。”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又与师长###一起指挥了“壮军威、振民心”的平型关战斗。之后,第115师被“一分为二”:###率主力转移吕梁山地区,聂荣臻带领独立团等约3000人留守五台山地区。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聂荣臻带领这3000人开始了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当时,军区机关的同志开玩笑,要问司令部有多少人,答案是一盆菜就够吃,一条灶就够睡了。
  聂荣臻临危受命,对“三千子弟兵”发出动员令后,开拓性的采取了“九大措施”:一为宣传政策,二为整编部队,三为坐镇阜平,四为培训骨干,五为机动歼敌,六为建立政权,七为制定法规,八为开辟冀中,九为进军冀东。
  “九大措施”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背后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强敌围攻中不断发展壮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其中就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
  1938年6月,白求恩从延安启程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临行前,毛泽东专门找白求恩谈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大书记不约而同请聂荣臻出任阅兵总指挥(3)
白求恩在晋察冀见到聂荣臻后,把毛泽东的这番话转告了聂荣臻,并笑着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寺庙。
  1939年1月,聂荣臻写了份晋察冀初创时期情况的报告,着重叙述了晋察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毛泽东阅后,大加赞赏,当即决定将报告单独成书,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并亲笔题写了书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还执笔为书作序,称该书“是十分宝贵的”。朱德、王稼祥也分别作序。
  《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专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扩大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针对国民党的军事挑衅,曾给聂荣臻等人发去电报: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在这里越安全;你们越多打胜仗,我们谈判就越主动。
  聂荣臻心领神会,领导晋察冀军区部队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进行了上党、邯郸和绥远战役,大量歼灭了入侵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
  全面内战爆发后,聂荣臻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指示下,先后指挥了大同集宁战役、正太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坚守和发展了大片解放区,为屏障东北,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北平后,聂荣臻经历了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此时,他已身兼6职——###华北局第三书记、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
  聂荣臻一身多职,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后来也在###中说:建国前后他“很是忙了一段时间”。
  新中国定都北平,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
  人民解放军入城式之后,聂荣臻首先抓了稳定华北的两件大事:一是迅速改编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0万起义部队,二是剿灭土匪,根除匪患。北平的社会治安状况,干系重大,影响极大。
  在聂荣臻卓有成效的领导下,这两件大事进展顺利并大获全胜。仅仅半年时间,北平人民就第一次享受到了和平与太平的幸福。聂荣臻还没有喘口气,毛泽东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