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联军中的地 位和作用,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华利益的分配。最想增兵的国家当然是距离帝国最近的日本和 俄国。因为既然参加,就要当主力,以后在分赃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权利。日本的国力还不够 强大,列强干涉日本向帝国归还辽东的事情仍令他们心有余悸,因此,北京使馆的局势越紧 急,日本人越不吭声,他们的打算是各国终会主动〃请〃他们增兵。但是,各怀账本的各国 政府似乎看透了日本人的意图,根本不提请日本人增兵的事。同样距离帝国很近的俄国人没 日本人那样阴柔,早在联军攻击大沽口炮台的时候,俄国人就开始大举增兵了。有一天,俄 国人的增兵到底令日本人坐不住了,日本终于向联军表达了增兵3万的计划。日本人的计划 立即受到英国人的支持,英国明确提出〃委托日本人充当联军主力〃……英国人想让日本人 牵制住俄国人……但德国人担心日本出兵太多对自己不利,因为英法已经瓜分了帝国的南方 ,德国人担心自己占领的胶州湾会被一直觊觎着帝国北方的日本人挤占,于是反对日军当主 力,更何况德皇有过明确的指示:必须避免日本人单独行动。 增兵的勾心斗角僵持了数天,北京使馆传来的消息令各国军队再次紧张了起来,这次的消息 说:各国驻华使节的性命真的难保了。英国人于是赶紧趁机活动,并向各国保证〃日军完成 任务后不会留在中国追求特权〃,同时宣称,如果日本人这样做的话,英国人将〃用舰队来 强迫日本履行他的义务〃。暗地里,英国人怂恿日本人赶快增兵,并答应为日本政府提供百 万英镑的援助。 各国无奈之下,同意日本增兵。 日本政府立即命令驻扎广岛的第五师团火速赶往天津,由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日本少将山口素 臣为统帅,这时候,日本在华兵力达到13万人,成为联军中各国兵力之首。 同时,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尽可能地扩充了兵力: 英国从印度、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殖民地紧急调兵,兵力达2700人,以印度锡克 兵为主,司令官盖斯里少将。 美国从本土和菲律宾紧急调官兵来华,即美国第14步兵团、第5炮兵团的瑞利连、第6团 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营,兵力达3100人。司令官查菲。 俄国人更不甘落后,他们把旅顺和营口的兵力全部调到了天津,使其兵力一下子达到662 7人。司令官林涅维茨。 法国人是从越南调的兵,多是越、寮、柬三国的雇佣军,兵力为1500人。司令官费雷。 意大利和奥地利无兵可增,依旧是〃掌旗兵〃,分别为50人和53人。 军队组织好了,接着就是谁当联军总司令的问题,各国吵得更是不可开交,从而使向北京出 兵的日期一拖再拖。经过没日没夜的明争暗斗之后,最终德国人争取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但是,直到联军已经从天津向北京进发的时候,法国人仍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表态,因为 法、德之间的怨恨太深了。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战败,向德国人赔偿了近五十亿法郎,还割 让了领土,即使此时共同去〃救援〃他们共同的国人,法国人与德国人仍是不共戴天。 1900年8月1日,组成联军的八个国家的军事指挥官确定:联军向北京出兵的日期为8 月4日下午3时。联军总兵力3万人,其中1万人驻守天津,2万人向北京进发。具体的 行军序列是:先头部队分三路前进,日本人为左翼,英国人为右翼,美国人为中路,其他国 家的军队随后。 日、美、英三国军队组成的先头部队的兵力为:14050人,49门火炮。 俄、法、意、奥军队的兵力为5650人,34门火炮。 8月3日,联军指挥部下达的命令是:〃携带一天给养,今夜露营时不许生火做饭。〃 天津至北京,陆路137公里。 40年前,英法联军曾沿着这条陆路向帝国的都城前进,一路上用洋枪洋炮对付清军的大刀 马队,整整走了一个月。而今,在他们前进的路上,手拿洋枪洋炮的帝国军队正等待着他们 。 1900年8月4日凌晨2时,联军部队开拔。 联军官兵对开拔甚不满意,因为〃一切都是匆忙的,没有军乐声,甚至没有吹号〃。 史称的〃八国联军〃,实际上是〃七国联军〃,因为德国人最终决定等增兵到达之后自己再 前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杂种杂牌军。各种肤色、各式军装、各自语言的口令,而且没有明确的总 司令,谁也不想听从谁的指挥。 从在异国的国土上攻打一个如此巨大的帝国的都城这一军事举动上看,联军的行为近乎不可 思 议。他们不但兵力少得可怜,军事指挥和部署也混乱不堪,于是,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联军 向帝国都城北京的进发都像是一次失去理智的自杀行为。 中华帝国北方盛夏的夜色依旧暑气蒸腾,还没有正式行军,所有联军官兵的军服已经被汗水 湿透。这些来自异国的官兵们望着黑沉沉的前方之路,都心情忐忑地祈祷万能仁慈的上帝保 佑他们能够活着回来。  
翠扳指(1)
联军刚出发就下雨了,这是帝国北方夏季突然而来的豪雨。天像漏了一般大水倾泻,顿时四 野混沌,汪洋一片。在运河两岸泥泞的道路上,骡马拉着沉重的炮车吱扭扭地艰难移动,联 军官兵们在雷电交加之中简直喘不过气来。军靴由于裹满了泥浆而越发沉重,开始是热汗和 雨水混合在一起,后来就突然感到寒冷了起来。前方是弯弯曲曲似乎没有尽头的乡村土路和 铅色的天空,雨鞭抽打在茂密的庄稼上,嘈杂的声音和枪支马刀的磕碰声单调而沉闷。日落 时分,雨停了,指挥官计算了一下,这一天仅仅前进了六公里。 这里距离阻挡在联军进军道路上的第一个军事目标北仓还有六公里。 夜间不敢再前进,于是宿营。 联军指挥官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运河左岸的日、英、美军和右岸的俄、法、意、奥军从清 军的两面攻击,为主攻部队;中路由俄军上校凯列尔指挥,配属一个俄军炮兵连和两个步兵 连以及法军的一个野炮连突出在前,为佯攻部队。攻击计划做得果断干脆,这得益于联军对 将要攻击的北仓的军事情报的掌握。和联军指挥官们坐在一起开会的,还有好几个中国人, 他们都是信奉基督教的中国教民,在联军向北京的攻击行动中充当联军的军事侦察员和情报 员。这几个中国人已经在联军的前面转了好几天了,他们穿的是当地百姓的衣服或者义和团 的服装,清军在那个叫做北仓的地方修筑的所有防线对他们来讲已经烂熟于心。 北仓,运河北岸的一个小镇,官粮漕运线上的一个大储粮站,也是帝国军队的一个重要军火 库所在地。小镇南北长约一华里,东西宽半华里,居民两千多户。居民们早已经跑光了 ,因为数天前他们就发现帝国的军队开始在这里修筑工事。帝国的工事基本上是沿着铁路修 筑的,依托着军火库旁边的土堤,曲折蜿蜒,绵延数里。工事的不同地段上,部署了口径不 同的大炮,炮兵进行了试射,制定了严密的火力覆盖方案。由于依托军火库,弹药充分,同 时,阻击防线的正面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基本没有让攻击方可利用的地形地物,因此,至 少在军事理论上说,这是一个理想的阻击阵地。 在这里防守的帝国军队是马玉昆部,兵力约八千人,另有少数聂军余部协助防御。当然 ,还有时而铺天盖地,时而踪影全无,人数从来令人捉摸不定的义和团们。 联军计划中的攻击时间是在黎明时分。 黎明来临前,各国官兵们都在极端的疲惫中睡着。 只有日本人醒着。 日本人决心不受联军军事计划的约束,要单独干。这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他们不仅仅倚仗着 兵力充足,更重要的是,他们倚仗着这个民族的一股武士心理。除了追求独自冲杀,独自牺 牲,并且独自占有胜利成果的理想之外,还有一种自卑心理在作怪:在西方列强们面前,表 现一下日本军人的无畏。 日本指挥官山口素臣把部下集合起来宣布:立即攻击。以〃显示大日本帝国军人的武功〃。 又下起了雨,是腻人的蒙蒙细雨。泥泞之中,日军无声息地出发了,兵力是8000人,和 正面阻击的清军兵力基本相当。 4时20分,日军接近了清军的一线阻击阵地。随着一声枪响,双方顿时陷入混战之中。始 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帝国士兵使用的大炮是威力强大的德国火炮,手中拿的是性能优良的步 枪,因此日军的冲击队形立即混乱起来。日本士兵的白色军装在黎明前的昏暗天色中十分显 眼,成为帝国士兵瞄准射击的醒目的靶子。日本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发出尖利的惨叫声栽倒在 泥水里。但是,〃一个人倒下去,马上就又三个人填补上来〃。 帝国军队的统领叫周鼎臣,他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日军不怕死亡的拼死冲击的情形令他回忆 起甲午年间和日本人的战斗。和他一块产生联想的还有那些军官和老兵。那时日本人这种前 赴后继的冲锋,给帝国的军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洋兵在打仗的时候,除了死亡就是胜 利,他们没有被俘和投降的概念。西洋人是〃鬼〃,而东洋人是〃半人半鬼〃,比鬼更可怕 。 双方士兵终于扭打在了一起。刚把一群日本兵赶了下去,又一群冲了上来。两个小时之后, 东方显露出薄明的天色,防线前沿的泥泞之中,散布着二百多具帝国士兵和一百多具日本士 兵的尸体。这时,日军后方的支援火炮密集起来:英军和美军的炮兵连也加入了战斗。于是 战局开始逐渐明朗。联军的随军记者记载:密集的炮火开始把清军〃驱赶出他们的战壕〃, 日军开始再一次大规模的冲击,〃日本兵有的被击毙,有的受伤。一个士兵一边跑步一边射 击,几秒钟后,他摇摇晃晃地,显然受了致命伤。他的同伴停下,搀扶他一会儿,但他还是 倒下了,死在了他的战友身边。〃宝夏礼《津京蒙难记》,杨恩慎译,载《京津蒙 难记……八国联军侵华纪实》,天津市政协、北京市政协编,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北仓阻击阵地的第一道防线被日军突破。 周鼎臣带领官兵退守第二道防线。 这时,各国联军按计划开始了总攻击。他们已经知道日本人开始行动了,但他们还是按部就 班地前进。由于怕踩上地雷,他们在庄稼地里走,但庄稼地里更加泥泞不堪,他们前进的速 度极其缓慢。等他们接近前沿的时候,发现前沿阵地上已经飘荡起湿漉漉的日本国旗了。 帝国军队第二道防线的阻击是顽强的。没有理由说双方在军事实力上存在多大的差距,而且 ,至少在统一指挥上,帝国的阻击部队占据着优势。直到目前,进攻的依旧是日本一国的军 队,虽然他们几乎倾巢出动,但是在很长的防线上兵力不免分散。日本人的攻击,全部暴露 在平坦的旷野之中,除了决死前进之外,他们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对日本兵心存恐惧 的帝国官兵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攻击,甚至在局部上,帝国士兵还组织了反冲击。从那一刻看 来,联军的进军至少要被阻止在这里了。 但是,一线铺开的帝国防守部队严重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常识:自己的侧翼是否安全。帝国军 队可以说刚从一线进攻和一线防守的冷兵器时代的战术中醒悟过来,这种醒悟来源于洋务运 动中办起的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战术的军事学堂。但是,外国教官也许没有认真地上课,或者 ,帝国的军官没有认真地听讲。在北仓这处真正的战场上,当帝国防线的背后响起日本人的 冲杀声时,整个一线排开的防线骤然动摇。防线上的清军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正面冲击的日 本士兵和这些士兵后面的炮兵阵地上了,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身后……也许帝国的陆军与 大沽口炮台上的炮兵一样放心于〃身后是自己的土地〃的想法……当上千日军沿着防线的边 缘绕了五华里之远,快速迂回到帝国防线的侧后时,帝国军队阻击防线的厄运降临了。 当日军从一座被帝国军队掩护撤退的机枪严密封锁的小桥上终于冲过去的时候,他们看见了 数顶帐篷、几面飘扬的大旗和摆成一片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们知道他们的第一仗胜利了, 因为他们占领了清军在北仓的指挥部。 这是1900年8月6日上午9时。从日本人开始打响攻击的第一枪算起,直到帝国军队丢 失北仓防线,战斗持续时间是六个小时。 70名活着的帝国士兵被俘,当即全部被日本人用刺刀捅死。 联军伤亡332人,其中日本人为301人。 没有帝国官兵伤亡的统计数字。 帝国残余部队退往杨村。 根据日本指挥官得到的报告,〃中国军队在正前方,6门大炮,12面战旗,估计有六千多人 〃。 在这撤退了的六千帝国官兵中,众官兵护卫着一位帝国大员,他就是直隶总督裕禄。 日本人兴奋之余,很生气。因为直到这个时候,才看见美国兵出现,这些美国人说〃他们迷 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北仓在哪里〃……枪炮声在北仓阵地持续了数小时,岂有找不到的道 理?突然,一伙属于英军的骑兵……全是些孟加拉人……挥着马刀冲了上来,他们大叫:〃 中国人在哪儿?〃其实日本人知道,刚才战斗激烈的时候,这伙人一直藏在庄稼地里没敢露 面。   。。
翠扳指(2)
孟加拉人还在往前冲,日本人朝他们的马屁股开了几炮。结果,这伙骑兵真的〃接敌〃了, 他们和侧翼的俄国兵不明不白地打了起来,等弄清楚情况之后停火时,双方都出现了伤亡。 日本人的胜利并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各国的风凉话让他们更加愤恨。有的指责他们不 服从统一指挥,有说他们是想战后得到更多的利益,还有的针对日本军队出现的大量伤亡而 评论说,日本人不懂战术,因此不能由此确立日本的强国的地位。 不管怎么说,帝国军队撤退了,联军顺利地通过了第一道阻击防线。更重要的收获是,联军 官兵突然自我感觉良好起来:帝国的正规军不过如此。 联军立即向杨村进发。 杨村,距离北仓18公里,京津间重要的军事要地,繁华的商业重镇。帝国军队在这里部署 了重兵,并且修筑有比北仓更完备的防御工事:以火车站为轴心,跨运河修筑了正面达5公 里的高墙,铁路路基边构筑了坚固的单兵掩体。而杨村防御线的正面,比北仓地形更开阔, 帝国军队甚至把一公里以内的庄稼全部砍了,为了使联军的攻击方向上更加一览无余。从兵 力上看,在杨村防守的宋庆部队,加上北仓退守的部队,兵力达万人以上。 阻击战至此,还不能说帝国军队在北仓的撤退是一个失败。消耗了对方的有生力量和弹药之 后,退到更有利的地点再进行战斗,应是正确的决策,因为,联军终究是外来的军队……联 军是疲惫之师,帝国军队以逸待劳;联军是异国作战,帝国官兵甚至熟悉这里的每一棵高粱 玉米;联军无论兵力和弹药,都是极其有限的,他们没有后方,无从谈到后勤;而帝国军队 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 但是,杨村的阻击战,还是以帝国军队的全面崩溃告终。从双方接触到帝国军队的溃败,战 斗时间仅仅90分钟。描述杨村阻击战是困难的,至少本着对阵亡在这次战斗中的帝国官兵 的祭奠而把战斗描绘得动人心魄是困难的。因为正如众多的史料所称说,在杨村〃很难说发 生了什么真正的战斗〃。 当时确实发生过〃真正的战斗〃,但是,战斗的双方竟然是联军自己,在某一瞬间还〃很激 烈〃。 很长一段时间,对帝国的这段历史的叙述,尤其是在评价帝国军队的史论中,常常特别地突 出外国联军手中的〃洋枪洋炮〃。同在叙述1840年的历史时毫无例外地说〃帝国主义的 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样。而到了60年后的1900年,依旧还将这样的说法当 成是解开历史谜团的一把万能钥匙,无论出自于什么心理和目的,就学术的角度看这也是一 种混日子的慵懒态度,甚或是不负责任和另有用心的。1900年中华帝国的军队事实上已是近 代化的军队。帝国向洋人们 宣战后,这支军队和外国联军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这支军 队已经基本上淘汰了冷兵器,装备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武器,火炮大部分是新购进的。联军 官兵在战斗中常常发现对手使用的火炮的先进程度连他们都没见过。在帝国的武卫军中,士 兵单兵武器是一色的新式毛瑟枪,而且还配备有机枪。1900年的战斗没有类似中国的弓 箭手宁死不屈地向外国的大炮射箭的场面,这一点也许遗憾地大大降低了民族精神的赞美价 值。虽然这个民族长久地怀念着国家军队的官兵拉弓射箭时的英姿。 帝国的弓箭手在拉弓的时候,为了防止和弓弦接触的手指被巨大的力量割裂,手指上要带扳 指,扳指通常是生皮革的,后来有铜有铁。扳指戴在征服四方武士的手上,成为一种威武和 力量的标志。但是,1900年,中华帝国的扳指却是用上等翡翠制作的,一枚万金,戴在 那些帝国军事大员的手指之上,象征着特权和奢华。翡翠美丽而易碎,如同帝国的军队、民 心和山河。 毕竟有人对帝国军队的衰败产生过巨大的忧虑,忧虑者不是戴翠扳指的满族大员,而是帝国 政府中的汉族大员。19世纪,他们开始致力于推行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振兴 帝国的军队。 早在1861年,由著名的洋务运动领袖曾国藩倡议和领导,帝国国内开始仿造西方的先进 武器装备。设立在安庆的军械所,是帝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汇集了当时帝国第一批新式 技术人才。关于通过购买和仿造西方军事技术的方式装备国家军队的建议,在第一次鸦片战 争时期就由林则徐提出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对洋枪洋炮有了刻骨认识和迫于国内对付 太平军战争需要,帝国政府明确了用西方军事技术增加帝国军队战斗力的政策,并把此政策 称之为〃救时之第一要务〃。曾国藩在给中央的奏折中,以购买和仿造军舰为例,展望了先 进的军事技术将给国防和民生带来的美好前景: 购成之后,访募覃嘶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册, 第58页。 汉族大员们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兴趣表明,至少在引进和掌握西方先进技术上,中国人的步伐 并不缓慢。曾国藩在1862年7月4日的日记中记载了他观看中国仿造的火轮船试航时的 心情: 其法似火蒸水汽贯入筒,筒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汽入前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 则汽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汽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实验 一时。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也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曾文正公 日记》同治元年七月初四。 帝国中认为掌握西方的军事技术是强国之途者,倡议开办新式学校,引进现代知识培养科学 人才,甚至建议把〃制造洋机器〃列入帝国选士的科举制度中。他们郑重地警告保守分子: 不然者,有可自强之道,暴弃之而不知惜;有雪耻之道,隐忍之而不知所为计;亦不独俄、 法、英、米(美)之患也,我中华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何以堪之!此贾生之所为痛哭流 涕者也!冯桂芬:《校庐抗议》之《采西学议》。 至少自与国内太平军的农民进行战争的时候,帝国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地改善了。19世 纪60年代末,帝国的正规军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其鲜明的特色就是部队所装备的西方先 进武器的数量和种类甚多。这些正规军包括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左宗棠建立的楚军、李鸿章 率领的淮军,还有豫军、东军、滇军和川军。这些军队不仅仅在武器装备上,更重要的是在 观念上,已经相当接近现代军队的雏形了,与帝国传统的军队大不一样。 帝国传统军队是八旗制度下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曾经多达六十万之众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一 度 是大清帝国国家安全的保证。以满族后裔子弟为主的八旗军,其官兵为了满族统治的利益而 世袭从军,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享受一份军饷,而即使是最下层的满族子弟的一份 军饷也相当于一个七品官的薪水,足可以养活一家数口。这些满族后裔们驻扎在全国各省, 成为帝国政权的象征。但随着和平时期过于长久,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日见明显,浮夸柔弱 的风气代替了剽悍骁勇的尚武精神,最后竟然成为了一群〃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 、不民〃的社会的畸形人……〃八旗子弟〃。为了加强已经极度废弛的军备,帝国政府开始 使用汉族子弟,为此组成了绿营兵。但是,帝国与太平军造反农民的交战证明,由于观念依 旧陈旧,绿营兵不堪一击,接敌便溃,成为一个历史笑柄。洋务运动对帝国军队的改造,最 大之功绩是将以汉族子弟为主的绿营兵改造为〃练军〃。从1862年开始,外国教官便开 始出现在帝国的新式军队之中,尽管满族贵族们以〃玩忽其所素习〃为借口,拒绝让八旗子 弟接受西方式的军事训练,坚持练习骑马和射箭,但是,公子哥儿们手指上那价值连城但已 与拉弓射箭无关的翠扳指,也只能算是大清帝国开国雄风的一种戏剧装饰了。  
翠扳指(3)
国家除了国防之外,同时也需要戏剧。 帝国北方的新式军队以北洋军为主体。北洋军队除了袁世凯亲自训练的陆军七千人之外 ,还有三支:聂士成的武毅军、董福祥的甘军和宋庆的毅军。从1899年开始,为了加强 帝国政府对军队的控制,北洋军的四支队伍重新进行了整编,编成武卫军,由帝国政府直辖 ,总指挥官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荣禄。 以汉族子弟为主的帝国新式军队洋枪在手,但是拿洋枪的人却还是地道老派的中国农民。他 们对西方技术的渴望远不及对自己土地的收成那样感兴趣,除了洋枪的扳机之外,他们没有 机会更多地了解现代文明的各个层面。曾经是帝国新式军队教官的英国人戈登对此感到迷茫 ,他说,虽然不少帝国军官对洋人的步兵方阵很赞赏,但是〃他们的士兵未必愿意排成这样 的阵势〃,中国士兵〃甚至不想学习喊口令〃。更令外国教官们感到丧气的是,帝国军队中 的腐败现象不但为世界之最,而且还带有鲜明的〃东方特色〃。 清军的军官们谋取钱财的通常手法是〃吃空饷〃。名义上某军有官兵5000,实际上往往 3000不到。上级核实兵员的时候,再临时从街头拉人充数。但是,5000人的军饷每 月照例由中央财政拨出,多余的军官们全部私分。兵员不足,何谈训练?于是,遇到战事, 一个在向国家领军饷的名单上有3000官兵的营,开赴战场的时候实际官兵竟然不足30 0,只好临时抓人顶数,最好抓的便是流浪街头的乞丐流氓。由于当兵可以聚敛钱财,穷人 家的孩子想当兵得花钱,而富人家的子弟不想当兵,可以花钱……雇佣。于是招兵又成为清 军军官们发财的好机会,明知道这个兵是假的,却能够装作不知道。假兵的军饷由雇主支付 ,而帝国为这个兵支付的军饷,双份的军饷就这样装到军官们的口袋里了。 帝国军队装备是新式的,但是军官还是八旗子弟。只要在军队里当上个军官,就神气起来, 而且军饷很高。1900年的绿营兵的月银一般是四两五钱,有时可以达到十两之多。拿袁 世凯训练的〃小站新军〃来讲,相当于营长的统带的月银是100两,外加公费银300两 。而当时大米的价格是每石一两五钱银子,即使军阶最低的士兵,每月的军饷也可以买大米 三石多,相当与今天的近400斤大米,按照当今的米价,约折合人民币600元。而一个 营长的月薪相当于今天的5000元人民币以上,更不要说高级军官的银饷了。尤其是帝国 京城部队的军官,出门有成队的兵勇前呼后拥,比王爷还排场。因此上至王孙,下至贝子, 都开始想办法在军队内〃谋个差事〃……当军官。结果他们中间的很多人,虽然戴着翠扳指 的手里把玩着洋人精致的小手枪,但从来没看见过属于自己管理和训练的士兵。他们大多数 连枪都不会击发。 帝国的军队军纪不好,是危害百姓的祸水。帝国军事制度中有一项值得夸耀的政策,那就是 它从不征兵,因此大清帝国不存在〃徭役〃的问题。帝国采取的是募兵制,即把社会上的闲 散人等,游民、惰民和失业者招募当兵,帝国真正是〃好男不当兵〃。士兵对百姓的骚扰甚 至抢掠屠杀似乎是正常现象。一个外国记者曾经这样写道:〃军队的到来对于百姓来说,是 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帝国军队行军的沿途,一律由地方来承担一切供给,所谓地方,包括士 兵们所遇到的所有的百姓。最害怕军队的是那些店主,只要军队到来,他们就尽可能关门躲 避,如果遇到的是一支正开赴前线的军队,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声称要保卫自己的合法财 产了。〃《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英)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 998年1月第一版,第43页。 1900年,当帝国出现危机的时候,满人的力量已经无法捍卫帝国的国家安全了。而在国 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会像中国人一样在心理上更加依赖自己的军队。 惊恐不安的中国人从来就忽视着帝国军队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现状。名声可进中国文学史的帝 国末期诗人黄遵宪的两类诗歌值得注意,一类是对西方〃奇技淫巧〃的赞赏,另一类是对敢 于与外来入侵势力顽强战斗的帝国官兵们的歌颂。他特别欣赏在南方打击法国人的冯子材, 认为国家如果拥有这样的将军数十位,定能兴旺发达:〃得如将军数十人,制梃能挞虎狼秦 ,能兴灭国柔强邻,呜呼安得如将军!〃《中国文学史》卷四,游国恩、王起、萧 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第339页。尤其是 他为鼓舞士气而做的《军中歌》,被康有为曾称赞为〃读此诗而不起舞者,必非男子〃: 堂堂堂堂好男子,最好沙场死。艾灸眉头瓜喷鼻,谁实能逃死?死只一回毋浪死,死死死! 阿娘牵裾密线缝,语我毋恋恋。我妻拥髻代盘辫,濒行手指面:败归何颜再相见,战战战! 戟门乍开雷鼓响,杀贼神先王。前敌鸣笳呼斩将,擒王手更痒。千人万人吾直往,向向向! 探穴直探虎穴先,何物是艰险!攻城直攻金城坚,谁能漫俄延!马磨马耳人摩肩,前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