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1898年的清廷 已经无力反对列强的任何要求,尽管抗议激烈,交涉频繁,但组建中国军团的程序还是按照 英国人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交涉中,英国人对付中国官员的话是:英国在威海卫租界内组建 的是一支维护租界内安全的军队,也就是说,英国人组建的不是一支严格意义上的军队,是 一支让中国人管理中国人的〃警察部队〃。英国人信誓旦旦地向清廷大员们承诺:〃招募仅 限于威海卫的租界地区〃,〃这支军队绝对不会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使用〃。《米字 旗下的威海卫》,邓向阳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这支部队,英国人称之为〃华勇营〃。根据英国人以组建地命名组建部队的惯例,又称〃中 国军团〃。  招募刚开始,英国人便彻底违背了他们的承诺,招募范围不但扩大到了山东各地,而且扩大 到了河北省。一批又一批来自山东和河北的中国青年集中到了英国国旗下。从今天能够看到 的 当时中国军团的照片上,能够发现那些青年体形健壮匀称,神情安详沉稳。这些中国农村青 年穿上至少当时中国人认为奇异的服装的时候,肯定是不习惯的,特别是早期的中国军团的 帽子,恰和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的思路一样,是印度式样的缠头式的帽子。但即使是这样, 他们 依然列队整齐,训练有素,敲着西洋式的军鼓,高高地挺起胸膛。这些形象与今天能够看见 的大清帝国的正规军官兵的照片相比,同样的青年汉子已经是全无了拖沓委靡之相,居然显 出了百年前中国人难得的英俊与威猛。  无法得知那些中国青年出于什么心理和目的参加了这支雇佣军。从中国的道德层面上讲,这 是极其耻辱的事情。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上看,没有发现他们和他们的亲属感到耻辱的记载 ,因此没有可靠的依据从民族的、文化的和道义的等各个角度加以深入的分析。如果有一点 理由勉强可以揣摩出来的话,那就是被穷困逼到了绝路上的中国农村青年们在寻求一条生路 。山东、河北连年的自然灾害,官吏变本加厉的盘剥以及社会的极度不公正,造成当时成千 上万的中国北方农村青年走上了一条奇特的人生道路……参加义和团杀洋人可以吃顿饱饭, 参加洋人的军队杀国人也可以吃饱饭,而仅仅从吃饭上讲,后者提供得好、多并且稳固。  混乱的时代、混乱的国家和混乱的日子,导致出的道义观念必然也是一本糊涂账。  而且,一个人如同一个民族,当其生存渴求降低到了最危险的命若游丝的底线时,道义是什 么?  然而,数千年来,中国人不是向来以饿死〃不食嗟来之食〃来标榜古老的民族风骨的吗?  中国军团成立时的人数是600。  中国军团的尉级以上军官均从英国正规军中调任。  中国军团吃得好……肉类、新鲜蔬菜、米饭和面食、茶水,敞开供应。  中国军团穿得暖……夏季军服和冬季军服齐全、普通军服和礼服齐备。其礼服的样式几乎 与 英军官兵的礼服无异:深红色的步兵短上衣,浅黄色的袖口、领子和肩章,红色马甲和两侧 有四分之一英寸红色滚边的步兵裤。  中国军团内部,有乐队、翻译、卫生队;编制有长枪连、机枪连、炮兵队和骑兵队。  中国军团里的中国青年受到严格的英式正规军的军事训练,包括符合英国皇家步兵操典的队 列、最新式武器的使用和适应近代战争的战术动作。  中国军团刚刚成立不久,便执行了第一次战斗任务。这次任务的执行,与其说是考验中国军 团的军事训练成果,不如说是在考验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威海卫租界内。租界内的中国农民反对英国的 情绪来自英国殖民者对租界土地的勘察,中国百姓认为洋人是在强迫他们出卖自己的土地, 中国百姓从来都把出卖土地视为天塌地陷的事情。3月初,租界内的英国人已经看到一伙一 伙的中国青年农民在###,###的口号和目的是公开的:赶走英国〃野人〃。鲍尔上校决定 给予这种反英情绪以坚决打击,以此表明英国人要坚决待在中国的决心。3月26日,由上 校率领的420名中国军团的士兵出发了。这些士兵每人发了十发子弹,向一个当地青年 农民的聚集点急行军。在一个破败的庙里,中国军团的士兵看见了至少2000名中国青年 农民情绪激动地会集在一起,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有武器:一头绑有刀和剪子的棍子、叉子 、生锈的矛、老式火绳枪,还有三门老式的土炮以及一只大鼓和一只套管式的铜号。上校的 马被这群青年农民的首领拦截了,中国农民们要求英国上校下马谈话。傲慢的英国上校没有 下 马,他向中国军团下达了上刺刀的命令。中国军团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执行了上校的命令。虽 同样是中国青年,但由于吃得好穿得暖而显得胆气大得多,胆气的前面更有一片闪亮的英式 刺刀,中国农民退缩了,中国军团的士兵们收缴了他们手中的所有武器,并挑选了三个人将 之逮捕,其中自然包括敢于拦截英国上校的马的那个中国青年农民。   。 想看书来

中国军团(3)
这次军事行动不流血地完成了,如此的顺利圆满,给予了英国殖民者一个巨大的惊喜:〃 事件虽小,意义重大。中国军团表现出了与其指挥官坚定站在一起,即使是与自己的人民对 抗也不犹豫的作风。〃《在华勇营服役期间……中国第一军团于1900年3月~ 10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史》,中文译名又称《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巴恩斯著 ,1902年,伦敦。  距离这次不流血的军事行动一个多月后,5月5日,流血的战斗来临了。保护以英国少校彭 罗兹为首的租界勘察人员的中国军团士兵连同少校一起受到了中国农民的袭击。大批愤怒的 中国农民蜂拥而至,少校被刺刀刺伤,左轮手枪也被夺走了。战场位于一条干涸的河床上, 中国军团的士兵们立即按照英国皇家陆军教材上的阻击阵形布开射击线,然后开始射击。这 是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中国农民们在中国军团士兵发射的枪弹中勇敢冲击,他们大声呐喊着 ,冲向那些该死的英国人和那些为英国人开枪的中国士兵。一个叫帕瑞拉的英国上尉被一 群中国农民击倒在地,粪叉子叉在了他的脖子上,如果不是一个中国军团士兵的刺刀戳进了 那个高举着粪叉子的中国农民的后腰,帕瑞拉上尉的气管很快就会被戳穿。战斗持续的时 间 很长,尽管中国军团的士兵奋力作战,但是还是伤亡惨重:彭罗兹少校严重受伤,皮雷中士 的脸被刺破,两名中国军团士兵被棍子和石头打得浑身是血,其中一名中国军团的士兵被农 民们扔下了山沟摔得奄奄一息。  中国农民死亡20人。  第二天,租界内的形势依旧严峻,聚集起来的中国农民比昨天还多。中国军团在营房里补充 了弹药,然后再次奉命出击。到达现场的时候,农民们已经站满了山坡。一门土炮发射了, 〃轰〃的一声,钉子、铁片和乱七八糟的金属碎片雨点一样在中国军团士兵的头顶上落了下 来 。中国军官的反击开始了。这时,发生了一幕值得历史记载的情景:一个中国老汉,肩上的 一 条扁担担着他的全部家当,朝中国军团的阵地跑来。中国军团中的一些士兵认了出来,这位 老汉是军团中一名士兵的父亲。老汉对他的儿子和其他中国军团的士兵说,成千上万的中国 人决心要扫平这里,如果要想活命,赶快逃跑。老汉的儿子对父亲说:我宁愿待在这里。老 汉没有争辩,穿过中国军团的阵地,跑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另一位中国军团士兵的父亲是袭击英国人中的一员。结果,父亲被中国 军团的枪弹击中死了,他的儿子〃还是留在了军团〃。  两名中国军团士兵被愤怒的农民抓住了,但是,看守他们的却是一个小男孩,不知道这两个 中国军团的士兵向小男孩说了什么,小男孩把他们释放了。  这一天,中国农民又死亡二十多人。  中国军团官兵没有死亡的记录。  为此,鲍尔上校收到英国驻北京公使的一封电报:〃祝贺鲍尔上校,他的军团表现出色〃。 《在华勇营服役期间……中国第一军团于1900年3月~ 10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史》,中文译名又称《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巴恩斯著 ,1902年,伦敦。  直接指挥中国军团作战的英国下层军官巴恩斯对军团表现的溢美之辞充斥在他的回忆录中, 表现出他对军团里的中国青年十足的满意:〃中国军团在战斗中毫不逊色地承担了自己的责 任,他们为和自己的威海老乡对抗感到骄傲,这无疑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值得信赖。〃更重要 的是:〃他们守纪律,听从指挥,勇敢,吃苦耐劳,射击水平很高,吃饭不挑食物,只要数 量充足就行。〃 《在华勇营服役期间……中国第一军团于1900年3月~ 10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史》,中文译名又称《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巴恩斯著 ,1902年,伦敦。  1900年6月21日,无论对中国近代史还是对中国军团来讲,都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华 帝国政府在这一天向全世界正式宣战。而这就意味着中国军团将离开威海卫奔赴天津前线与 清军作战。  第一批出发的是中国军团四个连。鲍尔上校担任指挥,作战参谋为蒙哥特尔上尉。  连队的指挥官是:  第二连,巴恩斯上尉,赖德尔中尉,德恩上士;  第四连,沃森上尉,布瑞中尉,波顿上士;  第五连,希尔上尉,费尔福克斯中尉;  第六连,盟兹上尉,欧雷凡中尉,威泰克上士。  军团乘坐的是英国军舰〃奥兰多〃号,于6月22日凌晨5时到达天津大沽口。  这些隶属英军的中国青年,沿着铁路向天津方向行军。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河北人,他们实 际上是回到了自己故乡。而故乡此时在他们眼中已是一片荒芜,到处是被夷为平地的村庄废 墟。他们的英国军官这样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俄国人的杰作。  1900年6月23日下午8时,中国军团终于穿过清军和义和团狙击手的流弹和同样成为 废墟的法国租界,到达天津租界紫竹林,加入了联军保卫租界的战斗行列。  和中国军团同时到达租界的还有俄、意、美、德、日等国的援军。  在今天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上,那天各国军队到达天津租界的数字十分明确,其中,英军,2 50名……现在应该明确了,所谓英军,实际是四个连的中国青年。  无法猜测天津租界内受到围困的各色洋人看见这样一支部队开到时的表情。这种表情肯定是 复杂的。洋人们因为援军的到达而欢呼雀跃,但是他们究竟已经成为一群惊弓之鸟,只要看 见任何一个中国人就会产生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尽管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些中国青年是奉 命来保护他们的。洋人们企图从这些中国青年的黑眼睛中猜测出他们的内心,但这些中国青 年只是默默地集合,排成整齐的队列,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英国指挥官的训话,扁平的东方人 的脸上神情平静至极。军官训话的内容是命令他们做好前往接应被迫返回天津的摩尔将军部 队的准备,但片刻之后,这个命令又被取消了,然后便是分配各连负责警戒的地域范围。中 国翻译的声音轻柔而迟缓:圣·约翰少校带领的香港和新加坡炮兵队与到达的中国军团会合 ,第二连将和英勇的威尔士燧枪兵团一起住宿,我们的文职兼行政长官道沃德上校因为受命 指挥华北地区的军队而被授予陆军准将军衔……世间最残酷的事情被说得如同一个温暖和谐 的大家庭里发生的家常琐事一样。  1900年6月27日,俄军偷袭东局子弹药库而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的情形,被站在 高处■望的中国军团士兵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军团便接到了增 援俄军的命令。士兵们开始 出发向弹药库方向运动,在运河边上,他们看见一群义和团和一支清军骑兵部队正向他们汹 涌而来,这显然是在企图增援弹药库,打击联军的侧翼。中国军团的士兵立即进入阻击状态 。〃我们丝毫没有理睬头上呼啸而过的子弹,小分队指挥员一直指挥有方,小分队的排枪射 击非常有效,命中率很高。非常幸运的是,敌方持有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旗帜,这 有助于我方准确地选取射击目标。〃 《在华勇营服役期间……中国第一军团于1900年3月~ 10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史》,中文译名又称《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巴恩斯著 ,1902年,伦敦。  7月1日,为了消除义和团和清军对租界的威胁,联军组织了一次突击,中国军团首当其冲 。和中国军团一起行动的,还有日军、香港军团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各50名以及100 名威尔士军团的英国士兵。眼前的义和团散乱但依然在顽强地抵抗,中国军团士兵手端步枪 前 进。在赖尔德中尉的带领下,中国军团的士兵用刺刀刺死了坚守一座建筑的两个清军士兵。 在巴恩斯身边,是中国翻译李和以及号手李平震,这两个不满18岁的中国青年手持大口径 武器,射击时烟雾弥漫。而当清军和义和团反击的时候,中国军团的形势开始严峻起来,他 们撤退到一座废墟中,这时,二连的一个叫做王国兴的士兵突然站了起来,用手中的武器猛 烈射击,〃冷静得如同在靶场射击一样〃。战斗最后的结局是,香港军团死亡两人,伤三人 ,中国军团没有伤亡。而在他们面前,义和团们的尸体布满视野。  

中国军团(4)
中国军团参加的另一场战斗,是和英国皇家海军的100名水兵和美国海军的100名陆战 队员一起执行的。任务是在攻击天津城之前的一次大规模侦察。这次侦察受到了清军的猛烈 打击,清军的密集的炮火迫使他们连续撤退。撤退的时候,军团副指挥官布鲁斯少校受重伤 ……他的头盔被一粒子弹击穿,又有一粒子弹打穿了他的肝脏。一颗炮弹几乎在希尔上尉的 头顶爆炸,除了他受重伤之外,身边的另一个士兵被炸死。这是一次没有效果的侦察,联军 全部被赶回租界。在回来的路上,中国军团的士兵一直抬着的英国皇家军舰〃巴福拉〃号海 军候补少尉爱斯戴尔,他身受致命伤,已奄奄一息。  中国军团还参加了联军在老龙头火车战的保卫战。这是联军与中国军队在整个天津地区最血 腥的一次战斗。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中,中国军团伤亡巨大。在今天可以看到的关于这次战 斗的史料记载中,都涉及了一个细节,这便是冲进火车站的中国士兵退守到车厢内,与联军 开始进行肉搏。不幸的是,在巴恩斯的回忆录中记载着,冲进车厢与中国士兵肉搏的联军中 就有中国军团士兵……无法想像中国士兵和这些同样是中国人的英国雇佣兵扭打肉搏的时候 ,双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中国军团在天津战场的出现,引起了清军官兵和义和团农民的极大注意,他们将痛失国土的 仇恨集中在他们身上。无论中国军团驻守在哪里、行进在哪里、宿营在哪里,都会有炮弹莫 名其妙地落下来,以至军团中的英国军官怀疑是中国人派出了大量的奸细在时刻监视着中国 军团的一举一动。针对中国军团的准确炮击最猛烈的一次是7月6日,军团刚刚在一个叫做 〃禁酒厅〃的地方驻扎下来,立即受到猛烈的炮击,〃10分钟之内,落在我们所居住的地 方的炮弹不少于六种型号〃。一颗炮弹准确地穿过了军团食堂的一张餐桌,而另一颗炮弹在 驻地的入口处爆炸,造成极大的混乱。接着,又一颗炮弹在后院爆炸,一名英军中尉身上中 了四片弹片,其中一块弹片把他的脚切断了。而最可怕的是,一颗炮弹竟然准确无误地从浴 室的天花板中间穿了下来,〃浴室中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色,较其本来的用途,更像一把漏 勺。〃 《在华勇营服役期间……中国第一军团于1900年3月~ 10月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史》,中文译名又称《与中国军团在一起的活跃日子》,巴恩斯著 ,1902年,伦敦。  〃中国情报局确实有过人之处〃,像是〃整个地区布满了间谍〃。一个晚上,中国军团正在 进餐。也许中国军团的后勤人员大量地屠宰中国百姓的耕牛,早餐是冷熟牛肉,中午是炖牛 肉,晚上是咖喱烧牛肉……正吃牛肉的时候,一枚炮弹直接进了餐厅,后果可以想像。更可 怕的是,中国军团的哨兵在军团宿舍的房顶上抓住了两个携带武器弹药的中国人,同时有报 告说,大量的清军和义和团正向军团大规模地包围过来,大有将中国军团全歼的意思。于是 ,军团紧急转移。  不管军团的英军指挥官是否明白中国军队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情报局〃,如果说有大量的〃 间谍〃,那只能是义和团的农民所为。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军团在战场上的出现,引发了清 军官兵和义和团农民心中的一种无以名状的悲愤,这种情绪立即转化为将这些背叛祖宗的中 国青年斩尽杀绝的决心。虽然在史料中没有看见中国军团过分伤亡的记录,但是他们受到了 同胞的一致仇恨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天津战斗的最后时刻到来了。中国军团混杂在联军的队伍之中向天津城下移动。那是连绵阴 雨的天气,前进的路上到处是泥泞。中国军团负责护卫英军炮兵,而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他 们不是执行警戒任务而是一群苦力……在泥泞中为英军士兵推那些陷在泥泞中的大炮。这是 连骡马都会被累垮的活儿,但中国军团的士兵还是一声不吭地一直把那些大炮推到了天津城 下。  中国军团参与攻击的方向是天津南门。士兵们在这个方向上眼看着日军的攻击在中国军队的 猛烈炮火下一次又一次失败,为此中国军团建立了一个伤员收容站。晚上,军团参加了联军 沿通往天津南门的大路扫荡的行动。这是战斗的最后时刻,在通往天津南门的路上,联军拥 挤不堪,日本人、法国人,水兵、陆军,澳大利亚人、印度人使这里成为操着不同语言的外 国军人互相咒骂和推搡的混乱之地。沿途的所有房屋每一间都受到彻底的搜查和摧毁,而混 杂在这样的队伍中,最得力的应该是中国军团的士兵,原因很简单,他们最熟悉中国房屋的 结构,能够如同进入自己家一样找到隐藏在院子里和房屋里的那些中国式的藏身之处。  1900年7月14日,随着日军敢死队员爆破城墙的炸药包的猛烈爆炸,联军开始对天津 南门进行最后的冲击。清军的主力已经没有了踪影了,只有少数中国士兵和义和团的抵抗依 旧顽强。在接近南门的时候,东城墙下的射击十分猛烈,为此中国军团进行了数次冲击。进 入城门之后,沿街的每一间房屋都有抵抗,中国军团的士兵们一路扫荡过去。途中,他们接 到向西门前进的命令,但是很快命令便修改了,命令他们直接向北门武力压缩。  燃烧的房屋,烧焦的尸体和中国独有的物件的怪味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  1900年9月5日的《北华捷报》有这样的描述:〃中国军团第四连跟随沃森上尉情愿舍 命地冲过弹雨密布的长街……一个士兵护送驮着弹药的骡子来到火线上,当军官们和骡子都 中弹身亡时,他却仍然坚守自己的职责,不惜牺牲生命。目睹这一壮举的欧洲人都说,应该 向这位中国士兵颁发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老照片》第二十一辑,山东画报出版 社。  天津北门,一个悲惨的地方。  巴恩斯带领中国军团士兵到达北门的时候,所看见的情形肯定会令这些中国青年终生难忘: 尸体堆积如山,中国人的鲜血顺着所有的街巷流淌着。在一个角落,一家老小紧缩在一起, 看上去他们如同一堆废墟。天津城内的百姓大多数人受到了致命伤。一位自己已经受到重伤 的母亲在尸体堆中徒劳地想赶走堆积在亲人尸体上的苍蝇,她顽强地这样做着,根本没有对 中国军团的士兵们看上一眼,因此这位中国母亲也许根本无法想像她身后的这些〃洋兵〃 实际上也是些中国母亲的儿子。  当天津城陷落的时候,那些随着外国联军一起攻击中国北方这座重要城池的中国军团的士兵 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行动将导致国之都城北京面临着巨大危机。而北京一旦陷落将 意味着整个大清帝国的失守。对于这一点,也许英国人十分明白,于是,天津结束后,英国 陆军部特别设计了一种徽章作为中国军团的团徽,镶嵌在中国军团士兵的帽子和衣领上:中 国的一座城门,城门的拱顶上用中文写着〃天津〃二字。城门下方,写有〃中国军团〃字样 。这四个字的上面,是〃天津〃二字的英文拼写。  1902年,中国军团的12名士兵被特别挑选出来,代表中国军团到达英国本土,参加了 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这些中国军团中的优秀分子,一定是头顶着一座中国城门受到 英国国王的接见的……想必这是所有来宾中献给那个日不落帝国国王的最奇特的礼物。   txt小说上传分享

晒仪仗和玩电报(1)
北京城里弥漫着一股怪异的气氛。  城门口大清早就有拉着箱包行李出城的大车,看样子是怕仗打到京城,开始往乡下挪窝了。 大车上坐着的少爷姑娘老爷太太们,连同赶车的把式一起,受到了百姓们放肆的嘲笑。所有 京城百姓的脸上都是一种蔑视的神态,连在城门洞子里卖刚上市的西瓜的小贩也都朝他们喊 :〃闹块沙瓤的带着,大太阳天的,路上叫渴可找不到井!〃即使是住在皇城根窝棚里的捡 破烂的老婆子都知道宣战了,并且大致明白〃宣战〃这个词是个什么意思,于是,大街小巷 酒楼茶馆里,京城平民议论起来都替洋人们担心:看看,我说洋人们是瞎折腾吧?怎么样? 老佛爷火了不是?宣战!不是闹拳!武卫军昨儿上去了,炮筒子水缸那么粗!这下子,洋人 们真的玩完了!  逃亡的人寥寥无几,都是些〃吃过洋饭〃的,或者家里曾经有人出过洋的。这些人本来就生 活在进京的义和团的阴影之下,都在担心没准儿那一天被抄了家,而得到帝国宣战的消息之 后,他们在权衡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后,得出了一种更加不祥的结论,于是决定转移财产离开 京城。他们的举动引起绝大多数官员和商人心里暂短的不安。这些人虽然还没有逃亡的念头 ,但是也没有绝对安全的信心。他们的全部指望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之上:洋人究竟人少 力单,无论怎么着,总不至于打到京城里来吧?老佛爷不是也住在这儿么?  帝国政府的《宣战诏书》仅仅在京城里引发了小小的波澜,议论很快就无声无息了,除了东 交民巷的炮声依旧在响响停停之外,没有再发生什么新鲜的事。义和团们也似乎没有刚进城 时那么咋咋呼呼了,他们大都驻扎在庙宇里或聚集在王公府邸里,不少义和团的农民把手里 的大刀扔了,开始做起了小买卖。京城里一切如常。人们看到的是乍雨乍晴的天气格外清朗 ,市场上的海产还在大量到货,看来京津道上平安无事。新鲜的杏子也上市了,海子里的荷 花骨朵已经绽出了粉红。棚铺的伙计们正忙着给大户人家搭过夏天的天棚,今年的棚搭出了 新式样,起着脊,上面蹲着吉祥兽,讲究点儿的还有匾额,这边写的是〃盛世清和〃,那边 写的是〃普沐天恩〃。  但是,细心一点的人还是看出了一点不对头。从甘肃开来的负责攻打使馆的甘军官兵开始在 街 上闹事了,使馆打不下来,于是开始骚扰百姓,平民和这些回回兵的拉扯争执,成了京城街 头新的一景。京城里的戏院和饭馆突然红火起来,人们好像要趁着战争还没有打到京城之前 急着把手里的钱都花出去。酒楼门口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吃客兴高采烈地互相问候,好像多 年不见久别重逢。平民们看到不少王爷没坐轿子来赴宴,据说王府里的轿夫们都〃弃业入拳 〃了,但没发现骑着骡马的王爷们有什么怨言,倒是比平时更和气了一些。于是平民们也花 上点银子弄点吃食回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好的……帝国的都城过年一样。  人心是有一点慌。但是慌什么,没人说得清。于是看上去并不显得慌。  宣战的第三天,1900年6月23日,京城皇城的大门上,突然挂出一颗洋人的头。因为 洋人没有辫子,头被装在一只木笼子里。大伙都跑去看。有人说,这个洋人是让董福祥的兵 抓住的,砍头之前,在端郡王府前跪了火炼子,洋人叫唤起来的声音狼似的人。看了洋 人 头的北京人都说,那个洋人呲牙咧嘴的模样让人恶心。老人们回忆说,咸丰十年刑部的监外 大门上曾经挂过洋人的头,那时的洋人也是打天津那边顺着运河过来的。  据说,慈禧太后赏了抓住这个洋人的甘军士兵500两银子,这个数比庄亲王悬的赏多10 倍。  可正是这一天,慈禧一大早起来就遇到了不顺心的事。  董福祥上奏说,使馆已经攻破。慈禧太后登上宫里的高处望,果然看见使馆方向大火熊熊, 〃以为使馆已毁〃。但是,没过多一会儿,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入见,递上一个奏折,是袁 昶参劾董福祥的,言:〃火起之处非使馆,乃翰林院,甘勇放火焚院,冀火势延烧及于使馆 耳。〃《景善日记》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火是甘军故意放的,说 是翰林院和使馆相邻,等火蔓延过去,使馆就会 被烧光。慈禧〃闻之,大为不怿,斥责董福祥〃。气还没消,光绪皇帝就来〃告状〃,说大 阿哥背后把皇上称为〃鬼子徒弟〃,口气和义和团一样。慈禧大怒,立即命令将大阿哥抽2 0鞭子。端郡王赶快赶来了,〃甚为愤恨,但畏而不敢言。〃  都知道太后这几天脾气很大,都小心地侍候着,包括眼看就要达到目的的端郡王载漪。  慈禧和载漪不一样,她是个有心计有头脑的人。在和洋人们翻脸之前,接见公使夫人们的时 候,她不但知道世界上有一个维多利亚女王,而且还很愿意把自己与她相提并论。她觉得她 和英国的女王一样,作为女人而统治着世界上很大的一个国家,这是需要极大的才能的,这 实在是莫大的荣耀。  慈禧想的并不为过,她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之一。控制政治家思维的最主要的 因素是:像看守自己的私房钱一样看守自己所掌握的权力。风平浪静的时期,政治家会比任 何人都和蔼可亲……过年的时候,慈禧会和王公的福晋们一起包饺子;乞巧节的时候,慈禧 还和宫女们一起玩藏针的游戏。冬天,她坐在太监们拉的冰床上,到御河的冰面上嬉戏,把 钱币撒在冰面上,让太监们随便去抢,然后看着大伙不断地滑倒,她就慈祥地笑着。内务府 大臣世续是个大胖子,他入宫办事的时候,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