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 新读-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帝受惑
李少君曾对武帝说:“祭祀灶神能够招来鬼神,招来鬼神后朱砂就可以炼成黄金,黄金炼成了用它打造饮食器具,使用后就能延年益寿。寿命长了就可以见到东海里的蓬莱岛仙人,见到仙人后再举行封禅典礼就可以长生不死了,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经在海上游历,见到过安期生,他给我枣吃,那枣儿像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来往于蓬莱岛的山中,跟他情投意合的,他就出来相见,不相合的就躲起来不见。”于是武帝开始亲自祭祀灶神,并派遣方术之士到东海访求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同时干起用丹砂等各种药剂提炼黄金的事来。
过了许久,李少君病死了。汉武帝并不相信他会死去,以为他是羽化成仙并不是死去。汉武帝继续执迷不悟,还命令黄锤县的佐吏宽舒学习李少君的方术。他派人到东方访求蓬莱仙人安期生,但没有人能找到。燕、齐沿海一带许多荒唐迂腐的方士看到李少君能够因方术而受到武帝敬重,就纷纷仿效起来,他们络绎不绝地前往长安向汉武帝谈论神仙之类的事情。
祭祀泰一神
亳县人薄谬忌曾经把祭祀泰一神的方法上奏朝廷。他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泰一神,泰一的辅佐神叫五帝,就是五天帝。古时候天子于春秋两季在东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猪三牲祭祀达七天之久,筑祭坛,祭坛八面开有通道,供神鬼来往。”于是武帝命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泰一神祠,祭坛仿照薄谬忌所说的泰一坛建造,分作三层,五帝的祭坛各自依照他们所属的方位环绕在泰一坛下。祭坛下的四周,作为祭祀随从的众神和北斗星的地方。祭祀所用的牛是白色的,把鹿塞进牛的腹腔中,再把猪塞进鹿的腹腔中,然后放在水里浸泡。祭日神用牛,祭月神用羊或猪,都只用一头。祭泰一神的祝官穿紫色绣衣,祭五帝的祝官,其礼服颜色各按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穿红衣,祭月穿白衣。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汉武帝的荒唐事(2)
武帝从此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祭祀的时候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摆着烹煮器具。一次,主管官员发现祭坛上方有奇异的光芒出现。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就建议说:“神灵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应让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武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命令太祝每年都专门去祭祀泰一神。
欺君被杀
李少君死后,有个名为少翁的齐人因可以招引鬼神而受到汉武帝的宠幸。汉武帝有一个十分宠爱的王夫人,不幸早早去世,汉武帝对他非常思念。据说少翁让武帝在帷帐之外等候,他利用方术在夜里使王夫人和灶神的形貌显现出来。汉武帝隔着帷幕望见了王夫人的身影,一解相思之苦。武帝非常高兴,于是就封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给他很多物品,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文成将军曾劝汉武帝说:“皇上想要跟神交往,但现在宫室、被服等用具都不像神灵所使用的物品,因此神灵才不降临。”武帝于是下令制造了画有各种云气的车子,按照五行相克的原则,在不同的日子里分别驾着不同颜色的车子以驱赶恶鬼。武帝又在甘泉营建甘泉宫,在宫中建起高台宫室,室内画着天、地和泰一等神,摆上祭祀用具,想借此招来天神。
与武帝相处时间一久,文成将军的方术渐渐不灵验了,神仙总也不来。为防止露馅儿,文成将军就在一块帛上写了一些字,让牛吞到肚里。然后他自己装作不知,说这头牛的肚子里有怪异。把牛杀了观看,果然发现有一块写着文字的帛书,上面的话都很奇怪。但这番把戏并没有蒙过汉武帝,他对此事十分怀疑。恰巧有人认得文成将军的笔迹,经过审问,果然是文成将军假造的。汉武帝于是杀了文成将军,为了给自己遮丑,他下令把这件丑闻隐瞒了起来。
巫医的把戏
一次,武帝病得很重,巫医们什么法子都用了,却不见好转。有人又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巫师,他说:“上郡有个巫师,他生病时鬼神能附在他的身上。”武帝于是下令把巫师召来,供奉在甘泉宫。等到巫师生病的时候,武帝派人去问附在巫师身上的神君。神君说道:“天子不必为病担忧,病不久就会好的,您可以到甘泉宫跟我相会。”武帝的病果然有些好转,他于是亲自前往甘泉宫,在那里调养一段之后,病果然完全好了。武帝下令大赦天下,把神君安置在寿宫。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他身边还有大禁、司命之类的神仙辅佐。但人们看不到神仙的模样,只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跟人的声音一样。神仙们时去时来,来的时候能听见沙沙的风声。他们住在室内的帷帐中,有时白天说话,但经常是在晚上。武帝对他们非常敬重,在宫殿内张挂羽旗,设置祭器,来礼敬神君。他让巫师关照神君的饮食起居。众神所说的话,由巫师记录并传送下来。其实,据说神君所说的话一般世俗人都知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武帝却暗暗高兴,以为真有天神降临。
六印将军
文成将军死后,又有人向武帝推荐了巫师栾大。栾大原是胶东王刘寄的宫人,他曾跟文成将军同拜一位老师学习。栾大这个人长得高大英俊,说什么大话也不犹豫。他吹嘘说:“我曾经在海中往来,见到过安期生、羡门高那些仙人。不过他们认为我地位低下,不信任我。我的老师曾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不死之药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来。’我只怕像文成一样遭到杀身之祸,只好闭嘴!”武帝只得搪塞说:“文成只是误食马肝而死。如果您对方术真的有研究,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呢!”栾大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想要招来神仙,那就要让神仙的使者地位更尊贵,让他有自己的家眷,用客礼来对待他,不要瞧不起他,并让他佩带各种印信,才可以使他传话给神仙。即使这个样子,神仙究竟肯来不肯来,尚在两可之间。只有让神仙的使者极为尊贵,才有可能招来神仙。”武帝将信将疑,要他先使个小方术,检验一下效果。他就表演斗棋,那些棋子果然在棋盘上互相撞击。
。。
汉武帝的荒唐事(3)
武帝于是对栾大深信不疑,将他封为乐通侯,赐给他上等的宅第和奴仆千人,还把天子专用的车马和帷帐等器物赐给栾大。武帝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栾大,先后赐给栾大六枚印信,故被称为六印将军。栾大的尊贵之名震惊天下。
随着时间的流逝,栾大害怕谎言泄露,就整理行装,东行海上,说是要去寻找他的老师。武帝也心生疑窦,派人暗中跟踪栾大。栾大果然不敢入海求仙,只到泰山去祭祀,但他谎称自己见到了老师。武帝得知后十分恼火,知道栾大只是在骗自己,就命人将他处死。
偶获宝鼎
一名巫师在为民众祭祀时,发现一处地面隆起,扒开土来看,发现一只鼎。这只鼎与其他的鼎大不相同,上面只有花纹,而没有铸刻文字。巫师觉得奇怪,就上报了朝廷。武帝派使者来检验并查问巫师得鼎的详情,确认其中没有诈伪之后,就按礼仪举行祭祀,武帝亲自前往,把鼎请到甘泉宫,准备把它献给天帝。公卿大夫们都建议请求尊奉宝鼎。武帝说:“近来黄河泛滥,一连几年收成不好,所以我才出巡郡县祭祀后土,祈求他为百姓滋育庄稼。今年五谷丰茂,还没有举行祭礼酬谢地神,这鼎为什么会出现呢?”大臣都说:“听说从前太帝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表示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黄帝造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只宝鼎,都曾经用来烹煮牲畜祭祀上帝和鬼神。鼎遇到圣主就会出现,宝鼎就这样传下来经历了夏朝、商朝。到周末世德衰败,鼎就沦没隐伏而不再出现了。如今鼎已迎到甘泉宫,它外表光彩夺目,变化神奇莫测,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必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吉祥。只有受天命做皇帝的人才能知道天意而与天德相合。这宝鼎应该进献祖先,珍藏在天帝宫廷,这样才符合吉祥之兆。”武帝同意了大臣的意见,将宝鼎祭祀祖先。
公孙卿的谎言
武帝得到宝鼎后,有一个叫公孙卿的齐人编造了一本占卜用书,附会说武帝得到宝鼎的时间和当年黄帝得到宝鼎时间一致。武帝于是把公孙卿召来细问。公孙卿说:“传这本书的是申功,他已经死了。”武帝问道:“申功是什么人?”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接受过黄帝的教诲,没留下其他书,只有这部关于鼎的书。”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期,应该跟黄帝时的历日相同;汉代的圣君,将出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之中。宝鼎出现了,就能与神仙相通,应该举行封禅’。自古以来,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七十二个王,只有黄帝能登上泰山祭天。申功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祭天,上了泰山行祭天礼,然后就可以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为祭祀神灵而建立的封国就占了七千。黄帝曾在明廷迎接过上万的神灵。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脚下铸鼎。鼎铸成后,有一条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背,群臣和后宫嫔妃跟着上去的有七十多人,龙才飞升离去。其余的小臣们上不去,全都抓住龙须不放,龙须被拉断,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抬头望着黄帝升上天去,就抱着他的弓和龙须大声哭喊,所以后世把那个地方称作鼎湖,把那张弓称作乌号。”武帝说:“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儿女只不过就像脱掉鞋子一样罢了。”他封公孙卿为郎官,让他往东到太室山去等候神仙。
泰山封禅
自从得了宝鼎,武帝越发得意,几次三番跟群臣讨论封禅的事宜。由于封禅大典很少举行,时间隔久了,没有人了解它的礼仪,众儒生主张采用上古的书中记载的礼仪,但众方士主张应仿效黄帝当年封禅的做法。儒生们的意见也很不统一,他们受《诗》、《书》等古文经籍的束缚,不能明辨封禅的具体事宜。武帝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儒生们也表示不合古制。武帝于是下令把儒生们全部罢黜不用,最终听从了方士的意见。
汉武帝的荒唐事(4)
武帝东巡海上,祭祀了齐地的八神之后,随即开始了祭天仪式。由于上古礼仪失传,武帝于是命令儒生头戴白鹿皮帽,身穿插笏官服,在泰山下的东方筑坛祭天,依照郊祀泰一神的礼仪进行祭天。祭天的坛宽一丈二,高九尺,坛下放有封禅的文书,文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祭礼完毕后,武帝带着几个随从登上泰山,在泰山上也举行了祭天仪式。第二天,武帝顺着山北的道路下了山,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辟场按照祭祀后土的礼仪祭拜了地神。整个封禅仪式中,武帝都亲自祭拜天神、地神。用采自江淮一带的三棱灵茅做神垫,用代表五方的五色泥土修筑了祭坛。还放出远方奇异的飞禽走兽和白毛野鸡等动物,大大增加礼仪的隆重气氛。举行封禅大典的那天晚上,天空仿佛有亮光出现,白天又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修建明堂
泰山脚下的东北方有古代修建的明堂旧址,那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时,想要重新修建明堂,但不知道明堂的形制尺度。有个人向武帝进献了据说是黄帝时修建明堂的图纸。图纸中有一座殿堂,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制作屋顶,殿堂四周环绕着水池,宫墙四周修有天桥,殿上有楼。从西南方向可以进入殿堂,名为昆仑道,天子由此走进殿堂,在那里拜祭上帝。武帝就下令按照这个图纸在奉高县建造明堂。等到第五年再来举行封禅时,就让泰一神和五帝的神位居于上座进行祭祀,让高皇帝的神主灵位对着他们。用牛、羊、猪各二十头祭祀后土神。武帝从昆仑道进去,开始按郊祀的礼仪在明堂祭拜。祭拜完毕,在堂下烧掉祭品。然后,武帝又登上泰山,在山顶秘密举行祭祀。
营建建章宫
公孙卿曾经对武帝说仙人喜欢住在楼阁之内,就建议武帝修建一座台阁来迎候仙人。武帝求仙心切,就下令在长安建造了蜚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宫建造了益延寿观和通天台,又在甘泉宫设置前殿。开始增建宫室,希望招来神仙。
几年后,在武帝出外巡游的时候,用于临朝接见地方官员的柏梁台失火被烧。武帝于是改在甘泉宫临朝接受各郡国上报的计薄。公孙卿于是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后就被烧了,黄帝于是修建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宫。”很多方士也说古代帝王有在甘泉建都的。有个官员建议说:“按照越地的风俗,火灾之后再盖起的房子,一定要比原先的大,才能制服火灾。”于是武帝下令修造建章宫。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的西侧,规模极大,有千门万户。它的前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苑,里面有几十里宽的虎圈。它的北面修了大水池,池名叫做泰液池。池中修建的渐台高达二十多丈,池中有仿照海中仙山堆砌的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四座神山,还有用石头雕成的龟鱼之类。它的南面有玉堂、壁门和大鸟之类的雕像。建章宫附近还修建了高达五十多丈的神明台、井干楼,楼台之间架设天桥相互连接。
盼不到的仙人
公孙卿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历,以期能遇见神仙。他曾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脚印,还有个像山鸡一样的神物,往来于城上。武帝于是亲自到缑氏城察看脚印。由于屡次受骗,武帝并没有轻信,他问道:“你该不是在仿效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公孙卿敷衍说:“仙人并非有求于皇帝,而是皇帝有求于仙人。求见仙人,如果不静心等候,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起求神这种事,好像是迂腐荒诞的,其实只要积年累月就可以招来神仙。”
这之后,公孙卿又谎称在东莱山见到了仙人,那仙人身高数丈,声称要见天子,等靠近去,却不见了。但他留下了类似禽兽的巨大脚印。武帝于是赶到了东莱山,在那里留宿了几天,但只看见了巨大的脚印。群臣中有人说看见一位牵着狗的老人,说“我想要见天子”,一会儿又忽然不见了。武帝见到那大脚印时,还半信半疑,听到这个消息才对这件事深信不疑。他越发狂热,留住在海上,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汉武帝的荒唐事(5)
武帝一生想要成仙,但始终不能如愿。他老年时对方士们的荒唐话越来越厌倦了,然而始终笼络着他们,不肯与他们绝断往来,总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有方术的人。方士们上书谈论神仙精灵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但实际上都是些骗术,因此效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帝王之后(1)
他们的祖先,曾经是万人之上的帝王。
王者的血统,带来了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
而那些没落的贵族,依然享受着先祖的恩泽。
管蔡叛乱
管叔鲜和蔡叔度两人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和周武王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妻。武王姬发和周公旦两个人都十分贤能,而且非常正直。周文王建国以后,他们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周文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文王非常欣赏姬发,所以后来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周武王消灭商朝,平定了天下以后,便开始分封功臣和自己的兄弟。叔鲜被封在了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叔度被封在了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武王命令他们两个人尽心尽力地去辅佐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治理商朝遗民。武王即位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以后,成王继承了王位。由于当时成王年纪很小,所以就由周公旦辅佐他管理国家事务。管叔和蔡叔两个人非常嫉妒周公独揽朝政大权,认为他企图取代成王而自立为王,于是便联合武庚禄父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声势非常浩大,直接威胁到了周王朝的政局稳定。为了保护刚刚建立不久的新政权,周公便受命率领大军东征去平叛管叔和蔡叔叛乱。经过与叛军很常时间的较量,周公最终诛灭了武庚,并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平定了这次叛乱,维护了新生政权。周公这个人非常仁慈,流放蔡叔的时候,他还赐给了他十辆车和七十个奴仆。后来,周公又把殷代遗民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封给了微子启,建立了宋国(位于今河南东部,与山东西南接壤),让他接续殷人的祭祀;另一部分分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位于今河南河北交境)。然后,周公又把季载分封在冉这个地方。季载、康叔两个人都有美好德行,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于是,周公便任命康叔为周朝的司寇、季载为司空,来辅佐成王治理天下。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有美名流传于后世。
蔡国初亡
蔡叔度在流放的路上得了重病,不久就死去了。他死后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胡。胡这个人生性非常仁慈,他一改父亲犯上作乱的行为,做事的时候总是谨慎地遵循祖先德训,从来不敢有任何僭越行为。周公当时正在为成王四处寻找有德行的人,他得知了这个情况以后,便推荐胡担任了鲁国(位于今山东曲阜)的卿士。鲁国国君在胡的帮助下,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周公非常欣赏胡的才能和人品,于是就向成王进言,把胡重新封在了蔡,让他供奉他父亲的祭祀,这就是蔡仲。
蔡仲死后,他的后代子孙也都非常勤勉,一直稳定地治理着国家,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可是到了哀侯在位的时候,情况就逐渐发生了变化。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当初,哀侯迎娶了陈国女子为妻,而息国的君主也迎娶了陈国女子为妻。由于哀侯和息侯以前曾经有过一点过节,所以息侯夫人出嫁的时候路过蔡国,哀侯就故意刁难他们,很不礼貌。息侯知道后非常愤怒,便想利用楚国来惩罚蔡国。他派人来到楚国,请求楚文王说:“大王,蔡国现在非常狂妄,甚至在背后说大王您的坏话,根本不把贵国放在眼里,我请求您派兵去攻打我们国家,然后我就派人向蔡国求救,蔡国与我国有亲戚关系,必然会来救援。到时楚军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蔡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楚文王听了很高兴,就采纳了息侯的建议,派大军去攻打蔡国,结果大获全盛,并最终俘获了蔡哀侯。哀侯被楚国囚禁了九年,最后客死在他乡,非常可怜,为自己当初的无礼付出了代价。蔡国人于是就拥立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穆侯。
蔡景侯在位的时候,曾经为太子般迎挑选了一个楚国女子当妻子,但是景侯这个人非常荒淫可耻,他见自己的儿媳妇很漂亮,便想方设法与她勾搭成奸。太子知道之后,感到既羞愧又愤怒,便借机杀掉了自己的父亲景侯,自己当上了国王,这就是灵侯。灵侯继位的第二年,楚国公子围也杀掉了国君并且取而代之,也就是楚灵王。因为之前蔡灵侯曾经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于是,楚灵王就想以此为借口,趁机吞并蔡国。在谋士的建议下,他决定引诱蔡灵侯到申地来聚会,然后乘机把他杀掉。灵王果然中计了。在宴会上,楚灵王先把蔡灵侯灌醉,然后就命令预先埋伏好的士兵将他与众位随从一同杀死了。此后,楚灵王又趁机命令公子弃疾率军围攻蔡国并且将它灭亡。弃疾因为灭蔡有功,于是楚灵王就把他任命为蔡公,让他管理原来蔡国的地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帝王之后(2)
蔡国再亡
楚国灭掉蔡国三年以后,楚公子弃疾又发动了叛乱,杀害了他的国君灵王而夺得了王位,这就是楚平王。为了继续管理自己原来在蔡国的封地,平王就派人找到了蔡景侯的小儿子庐,拥并立他做了蔡君,这就是蔡平侯。同一年,楚国又恢复了陈国的独立地位。楚国之所以恢复这两个国家,是因为平王刚刚即位,政权不是很稳定,所以他就想拉拢各位诸侯来帮助自己维持国家安定。蔡平侯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在位九年以后就去世了。之后,原来蔡灵侯的孙子东国打败了平侯的儿子而夺取了君位,这就是悼侯。三年以后,悼侯也去世了,他弟弟昭侯申又继承了王位。
昭侯即位第十年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朝见楚昭王,并且带去了两件美丽贵重的裘皮衣,他把其中一件献给了楚昭王,另一件则穿在自己身上。楚国令尹(丞相)子是个十分贪婪的人,他见到蔡昭侯身上的裘皮衣,非常喜欢,便企图得到它。但是昭侯自己对那件大衣也非常珍视,所以就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子常非常生气,便向楚昭王进谗言来诬陷蔡昭侯。楚王平时非常宠信子常,结果就听信了子常的话,把蔡昭侯扣留在了楚国。蔡昭侯得知自己被扣留原因以后,只好把他的裘皮衣献给了子常。子常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于是,他就又向楚昭王进言,将蔡昭侯释放,把他送回了蔡国。蔡昭侯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回国以后不久,便派人前往晋国,请求与晋国结盟共同攻打楚国,以解被囚禁的心头之恨。
不久,蔡昭侯与卫灵公在邵陵这个地方会盟。蔡昭侯暗中收买了周王室大夫苌弘,想要使蔡国在盟约上的地位高出卫国;而卫国国君也不甘示弱,于是就派遣史官蝤向周王室申述卫国始祖康叔的功德。结果还是卫国技高一筹,最终在盟会上压倒了蔡国。当年夏天,蔡国又帮助晋国消灭了沈国。由于沈国是楚国的附属国,所以楚王听后非常愤怒,于是就发兵去攻打蔡国。蔡昭侯见形势危急,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吴国做人质,请求吴王与他一同攻打楚国。由于吴国以前和楚国也有矛盾,于是就答应了蔡国的请求。当年冬天,蔡昭侯协助吴王阖闾在一次战役中打败了楚军,攻入了楚国都城郢都。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由于楚国原来的势力就非常强大,基础相当雄厚,所以不久以后,楚昭王便恢复了国家。
蔡昭侯二十六年,楚昭王派兵去攻打蔡国。蔡昭侯非常恐惧,便又向吴王去求救。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离吴国太远,为了便于救援,于是就与昭侯约定把蔡国的都城迁到了距离吴国较近的地方。蔡昭侯由于想早点解围,情急之下没有与大臣们商量便私下答应了吴国的要求。蔡国的大臣们知道吴国居心不良,对昭侯的独断专行感到非常气愤,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两年以后,蔡昭侯打算朝见吴王,大臣们害怕他再次迁都,便指使一个名叫利的贼寇杀死了昭侯。后来,大臣们为了推卸责任又将利杀掉,然后拥立蔡侯的儿子朔即位,这就是蔡成侯。此后,蔡国又传承了几代,到了蔡侯齐在位的时候,蔡国被楚国灭亡了。
共公无礼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灭商以后,将振铎封在了曹地。曹国的君主基本上是平庸之辈,在诸侯国中没有什么地位,曹国也始终是一个小国,在各大国的夹缝中勉强生存着。但是曹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两位“有名”君主,他们分别是曹共公和末代君主伯阳,但他们两个人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曹共公在位第十六年的时候,晋国公子重耳逃往经过曹国。由于重耳当时正处在流离落魄之中,再加上曹共公这个人平时对人就非常傲慢,所以当重耳逃亡到曹国的时候,共公对重耳相当无礼,当他听说重耳有两根肋骨连在一块儿的时候,便想要观看。由于这是人的隐私,这样做很不礼貌,所以他的臣子禧负羁就劝谏他不要这样做,但共公没有听从禧负羁的劝告,结果弄得重耳很不高兴。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即著名的晋文公。为了平灭当年耻辱,晋文公便派兵去###曹国,最后将曹共公俘获了。这时有人对重耳说:“先前,齐桓公与诸侯结盟的时候,恢复了异姓国家;现在,您却囚禁曹君,要消灭同姓国家。这怎么能够让诸侯们信服,对他们发号施令呢?”晋文公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就把曹共公释放回国了。
。 想看书来
帝王之后(3)
曹国之亡
曹国末代君主伯阳是一个野心勃勃却昏庸无能的人。从前,曹国有人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很多君子聚集在祭祀土地神的宫社里面,商议着曹国灭亡的事情,曹叔振铎劝阻了他们,请求他们等待公孙强到来,君子们便答应了。这个人觉得非常奇怪,第二天就把梦里的情况上报给了曹国国君。曹君也感到此事关系重大,立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公孙强这个人,但是没有找到。虽然如此,但做梦的人坚持认为这个叫公孙强的人将来可能就是曹国克星,于是就告诫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如果你听到公孙强当政,就一定要离开曹国,免得遭受国家灭亡的灾祸。”后来人们渐渐地把这件事淡忘了,伯阳继位以后,十分喜欢打猎。他在位第六年的时候,曹国有一个同样喜欢打猎的人将自己猎获的白雁献给了伯阳,这个人名字就叫公孙强。伯阳经常与公孙强讨论打猎的学问、经验。后来,伯阳又向公孙强请教政治方面的事情,公孙强都谈得头头是道。所以伯阳就很欣赏公孙强,十分宠信他,并任命他为司城官,参预国家事务。做梦人的儿子没有忘记当年父亲的告诫,就卷起铺盖带着家人逃出了曹国。公孙强经常向伯阳陈述称霸的主张,鼓动他脱离对晋国依赖。伯阳听信了他的话,就找机会背叛了晋国。后来,伯阳又出兵去侵犯宋国,宋景公率军反击,曹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次,晋国没有再派兵救援曹国。不久,宋国就灭掉了曹国,将伯阳、公孙强一干人等俘获回国并杀死。曹国祭祀断绝,国家灭亡了。
大舜后裔
当舜还是一个平民时,尧帝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他们住在妫汭这个地方,于是舜的后代就以此地名为姓,姓了妫氏。舜死后,大家推选禹做了部落首领,而舜的儿子商均则成为了诸侯。到夏代时,禹的后代废除了禅让制度,舜后人的侯位也时断时续。周武王伐纣以后,鉴于舜以前的崇高地位,便派人到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