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妖孙悟空-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猴子咬了一口桃子,喃喃道:“石猴……石猴,这算是名字吗?”

一只老猴道:“你若答应,就算是名字了。”

“好吧,石猴就石猴。”猴子心中又一股奇妙的感觉升起,石猴,这称呼怎么如此熟悉?

“那我叫了。”阿飞美滋滋道,他还是第一次给别的猴子取名字,在猴群中,一般只有几只老猴才有这个权力。

“石猴!”阿飞喊道。

猴子恍若未闻,不知在想着什么。

“石猴!石猴!”阿飞又大声叫道,猴子还是不答。

一只小猴小声道:“他怎么了?”

阿飞有点羞怒,第一次给人家取名字,人家却不理他。他扬起毛茸茸的手臂,道:“这猴子有点耳背,我们一起喊。”

十几只猴子齐声叫道:“石猴!石猴!石猴……”

猴子的脑袋里轰然一声巨响,他闭上眼睛,思绪穿越万水千山,跨过无数往生岁月,回到了那曾经为人的一世……

时侯,是自己前世的名字。爸爸姓时,妈妈姓侯,这个有歧义的名字便自然而然地应运而生了。

时侯是学表演专业的,家里五代经商,便在海外也称得上是巨富,但他与那些只知道飙车勾女的富二代们不同,读书做事极为认真。

国内那个尽人皆知的导演,姓张,以拍摄金氏作品著称,近年又转攻古典名著系列,第一要拍的便是《西游记》。

时侯的母亲一心想让孩子进入娱乐界,时家就是不缺钱,硬生生用银子铺路,给时侯买了一个孙悟空的角色。

时侯对母亲的做法非常不以为然,他对张氏导演的作品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但自己偏偏又极爱《西游》,几经考虑之下,便应了母亲。

《西游记》这本书,时侯小时候便已翻了无数遍,里面的人物无论大小,他都如数家珍。这次为了准备角色,他又将这本经典巨著从头到尾看了几遍。

拿到剧本后,时侯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失落的一天,这剧本简直烂到了极点。时侯看了之后不禁发问:还能再烂一点吗?

插科打诨恶搞穿帮是整个剧本的主题,单看剧情,时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这居然就是自己心中的《西游记》。

扔下剧本,时侯打开电脑,给编剧发了一封电邮:

此版本《西游记》过于正统,在下恐难胜任。

如将剧本按照下面的模式修改,我情愿饰演其中任一角色。

在三国时期,唐僧师徒奉孙权之命,从东吴到西蜀取经;途中遇梁山好汉剪径,所幸黛玉拔刀相救。为此,唐僧与黛玉产生了一段旷世缠绵的爱情,与黛玉青梅竹马的宝玉跑去找唐僧算账,被城管打死,转世为孔明,主政西蜀,掌管真经……如此一来,将四大名著一网打尽,跨越时空与伦理,挑战逻辑与世俗,岂不快哉?

发完邮件,时侯摇头笑了笑,自己又何必与人家怄气,在这个年代,再烂的作品都有无数拥趸,管他呢。

时侯将这份无数人求之不得的剧本撕成了粉碎,然后拿起电话打给了妈妈:“这个角色我不演了。”时侯能想到电话那头妈妈错愕的表情,但他仍未作解释,挂掉,关机。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尊重原著,这是起码的良心,时侯一直这样认为。不过,《西游记》嘛,恐怕读懂的人也不太多。86版的《西游记》连续剧他也看过,从质量上来说,勉强算得上形似罢了,唯一可取的便是剧组上下都用了心,仅从这点来看,不可诟病,也算对大家劳动的一种尊重吧。

至于《西游记》中无数明线暗线,隐语谶语,权力之争,谋略的较量,恐怕用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表现吧。

吴承恩,若真是靠着一人之力作成的《西游》,称他是神也不为过了。时侯想着想着,又拿起了《西游记》,一会便入了神。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齐天传……

什么?西游齐天传?

这最后两句,明明是“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释厄,原为化解磨难之意,怎么自己手中这本,变成了“齐天”?

时侯,带着巨大的疑惑继续翻了下去,粗略看了几页,他唇角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自语道:“这才是我的西游……”

话音未落,时侯的身形化作一道白光,钻入了这本厚厚的《西游记》中……

“不要,我还没看完——”时侯的声音在房间内戛然而止。

第五百一十二章(2。0)西游

第一卷不可说第二章一念间

猴子的表情之丰富,不逊于人类,比如花果山上这只被围在中间的猴子,现在就在苦笑着:自己只是想想而已,竟然真的变成了一只猴子,来到了花果山。这世上,竟然真的有穿越!

是自己的意念太强了吗,这些日子,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去扮悟空这个角色,每晚都会在梦中走上取经之路,没想到,现实中的扮演机会已经失去,却到了西游的世界来演悟空!真如雾里看花,分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其实只是一念之间。

时侯,不,现在应该叫石猴了。石猴听着身周众猴“石猴,石猴”的呼唤,看着他们滴溜溜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答应道:“对,我就是石猴!”

花果山的生活无忧无虑、缤纷多彩。

石猴无师自通,他一直在找寻自己与其他猴子有何不同,却一无所获。石猴也是**凡胎,有心跳,有脉搏,知冷知热,知痛知痒,诸如跑跑跳跳、攀援登高、爬树摘桃虽无师自通,却也没见比其他猴子强到哪里去。

自己既是从那仙石中蹦出来的,总该有些天生异禀才对啊,石猴痴痴盯着手中的一枚大桃,心里暗自寻思道。

阿飞走到石猴面前,指指石猴手里的大桃道:“不吃,给我。”

石猴看了阿飞一眼,将桃子丢了过去。阿飞一颗心扑在了桃子上,吃得汁水四溅,看的石猴一阵心疼。

石猴也会饿。但他觉得,桃子不是为了给人吃才生出来的。即使不得不吃,也要斯文一些,尊重一些。剩下的桃核也要深深埋在土里,这是种子,有了这颗桃核,桃子便不会死亡。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再生。

看着阿飞饕餮的浑样,石猴突然有了一种厌恶的感觉,他转过头向山下走去。

没走出多远。阿飞便从后面追了上来,有些兴奋道:“山下有一道清溪,我们去洗个澡,怎样?”

从远处看。花果山的形状就像一枚大桃。一条小溪自山中流淌,恰恰将这个大桃分成东西两半。东边的猴群以两只通臂猿猴为首,西边的猴群归两只赤尻马猴掌管。石猴初生不久,又行为孤僻,一直独来独往,还未划归哪一阵营。

到了山下,见成百上千只猴子围在溪水旁嬉闹玩耍。

石猴粗略一扫,便知众猴等级高下。四只老猴端坐溪水中央。身躯比寻常猴子大上倍许,一幅倨傲姿态。不知在相互说些什么。每只老猴身旁都有数只猴子向他们身上捧水濯洗。其他猴子都离得远远的,看来是连捧水的资格都没有。

石猴走到溪旁,手捧溪水而饮,甘甜清爽,顿时精神一振。

这时,一只通臂猿猴忽然喝道:“那猴子是哪家的,颇没有规矩!”

石猴还未反应过来,已经跳过来几只小猴,将他按住,押到了这通臂猿猴的面前。

周边嬉耍的猴群见有了热闹,都聚拢过来看,石猴看周围猴群挤得密密麻麻,为了抢到一个好位置推推搡搡,心道:原来围观并非人类的专利啊。

这通臂猿猴喝道:“你是哪里来的猴子,竟敢在上游饮水?”

石猴一怔,难道“狼和小羊”的故事要在自己身上重演?心道,这花果山本就注定是我的地盘,我若连你都斗不过,还在这里混个什么劲?

石猴挣脱了哪几只小猴,也喝道:“你是哪里来的猴子,敢这样和我说话?”

通臂猿猴又惊又怒,自己担当猴王已有几十载,属下猴群无一敢违拗,不想今日竟被这陌生的猴子顶撞。他感觉颜面尽失,于是厉声道:“你这初生小猴听好,花果山中,通灵异种只有四只,两只是通臂猿猴,另两只是赤尻马猴,分管东西二山,而我便是东山之王,你可知道?”

石猴哈哈大笑,笑得众猴茫然无措。终于等他笑够了,才道:“我道有什么稀奇,你且听好,我乃花果山仙石中所生,多年来吸取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此番来到这里,便是要做这花果山之王的!你敢违抗天意吗?”

猴群中一阵聒噪,有几只小猴道:“他真是石头中蹦出来的,我亲眼所见。”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功夫所有猴子都知道了石猴的来历,对他所言也信了几分。

两只通臂猿猴和两只赤尻马猴对视几眼,也是举棋不定。若信了这石猴所说,自己首领地位难保,若是不信,硬将这石猴打压下去,又恐众猴不服。

这只通臂猿猴眼珠一转,“嘶嘶”叫了几声,喧闹的猴群立时鸦雀无声。只听这老猴道:“你们之中,哪个知道这水自何处而来?”半晌无人应答,众猴不明白,适才还在讨论石猴的身份,怎么转而发此一问?

石猴心中暗笑,这通臂猿猴脑子转得倒是很快。

只听这通臂猿猴又道:“今日天青云朗,我们同去寻这溪水的源头,谁若先找到,便由他做这花果山之主,如何?”众猴唯恐看不见热闹,一起高声应和。

通臂猿猴斜眼睨视石猴,道:“你可有这个胆量?”

石猴身材虽小,仍不卑不亢道:“便是上天入地,我也不惧。”

众猴缘溪而上,这溪水自高处泻下,溪边怪石嶙峋,极难攀爬。

爬在最前面的自然是四只身高臂长的老猴,一会功夫便将后面的小猴甩得远远,石猴不紧不慢,只跟着猴群在后面慢慢行进。

阿飞自队伍中跳出来,焦急道:“还不快爬,你眼看就输了。”

石猴笑道:“无妨。输不了的。”如果这是花果山的话,那飞瀑后面的水帘洞除了自己之外,会有哪个猴子知道?

石猴顺涧爬山。将到山顶处时,只见一面断崖如龙首般斜斜伸出,直指对面山上流出的一面瀑布,天然而成神龙吸水的景象,那四只老猴站在这断崖之上指手画脚。

那通臂猿猴见石猴才爬上来,顿时露出不屑的神色,其余众猴也均是墙头草。大多站到了这通臂猿猴的后面。

石猴不慌不忙,走上前问道:“你们找到溪水的源头了吗?”

通臂猿猴道:“山下溪水便是这瀑布之水流下,然后汇集成溪。这可是我第一个发现的。”

石猴,抬眼观瀑,这道天外飞泉有两丈余宽,泉水清澈晶莹。急泻而下。自下面山谷中传来轰轰的大响。想是激流多年来冲出的一个深潭。偶尔有水浪溅到脚下的断崖上,激起无数碎花,真如《西游记》中所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石猴问众猴道:“那这瀑布之水从哪里来,你们可知晓?”

众猴茫然。

通臂猿猴喝道:“不要花言巧语,这瀑布之水自然是天上来,你莫非想抵赖不成?”

石猴淡淡瞥了通臂猿猴一眼,道:“要知瀑布之水自何处而来。非要进瀑布里面瞧一瞧才能知晓。”

什么?进入瀑布里面?这下可让群猴大吃一惊。

这断崖距瀑布虽仅有丈许,以猴子的矫捷身躯奋力一跃便可到达。但对面山崖被瀑布飞流冲洗得如镜面一般光滑。毫无可攀援之处,这要是跌落下去,恐怕九死一生。

石猴见群猴被自己的“奇想”震慑住,趁热打铁道:“我若进到里面,寻个源头出来,你们可愿称我为王?”

猴性善变,又极为好奇,立时便有许多猴子叫道:“愿意!愿意!”

石猴见大多数猴子都应了下来,也不理那四只老猴,心道,只要服众即可,若是还有不服的,谅他们势单力孤,也与大局无碍。

石猴走到崖边,低头向下一望,竟是深不见底的一道幽谷。他心里不经打起了鼓,思量道,西游啊西游,你可莫要负我。

正作势欲跃,只听后面传来一阵惊呼,不知是那只小猴乱叫一声,自己吓得一分神,脚下一滑,便坠了下去。

石猴心中一丝闪念,没想到初到花果山,非但没成为叱咤西游,取经成佛的美猴王,居然连水帘洞都没进去过。如果把西游比做一个角色扮演游戏的话,自己等于刚点完“开始”便告死亡。不同的是,恐怕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了。

就在石猴懊恼、憎恶、不解、悔恨等种种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时,他的身子不坠反升,那瀑布之中似乎有一股吸力,将他直接收了进去!第一卷不可说第三章道可道

石猴站在一座桥上,惊魂未定的他还在想着:这桥,是铁板桥还是奈何桥?

身后哗哗的水声提醒他,他依然活着,在这个西游的世界里。

桥长三丈,石猴一步一步走过,每走一步,他的心灵都经受着巨大的震撼!

道!

谁的道?

一字一句刻在了石猴的心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石猴前世也曾读过些经史子集,已经听出这声音所读的竟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他的道,怎会在这里出现?

石猴心中疑云未散,一本《道德经》已尽数传完,他心中也仿佛多了一些东西。

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感觉,熨帖的很,舒服的紧。

这感觉,又是什么?

立刻又有声音告诉了他答案:“八十一章《道德经》,平添三千造化,可造之材,难得,难得,呵呵……”

这感觉,是造化?石猴回忆《西游记》中文字,造化二字可是频繁出现,想来不会是坏事。

这声音仍未结束。又是道!

这次又是谁的道?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于竹林。是诸比丘……”

“今见世间导,令我开慧眼。为说清净法,去离一切着。今遇天人尊。令我得无生。愿将来获果,亦如两足尊……”

这一大段的佛经,石猴听得云里雾里,他哪里读过这样艰深的佛学典籍,不过每听完一段便在心中道一声“阿弥陀佛”罢了。

听着听着,石猴渐渐被这卷经文所感染,也逐渐明白了这经文的意思。原来这经文竟是佛陀的自传。将佛陀过去与现世诸多事迹叙述详尽。

石猴听了许久,若有所悟。他将前世那许多过往与佛陀对比,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话:一个人不可能丧失过去和未来——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有谁能从他手中夺去呢?

西游这个世界,在自己前世看来,自然是虚幻的,而如今。自己前世那个实实在在的世界。反而看不见摸不着,成了遥远的回忆。这两个世界对比,对现在的石猴来说,显然眼下的更为真实,现实。

前世犹如一个梦境,除了那些有用的记忆,还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呢?

想着想着,石猴的心情豁然开朗。

一个人会爱上一只飞鸟。但下一刻你便看不见他,这只飞鸟对这人来说。其意义只存在于精神当中而已。

这段经文足足传了两个时辰,石猴意外地发现,自己在这两个时辰中,竟连一步也未迈出去。桥下流水仿佛凝滞了一般,但仍在极为缓慢地流动。

这是一种强烈的时光错乱感,一念中有数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灭,哪个是快,哪个又是慢呢?快慢生死,存乎心而已。

终于,经文读完,石猴感觉自己脑袋里有一种清清朗朗的感觉。过去、现在、未来……

“汝等当知。过去种因。经无量劫。终不磨灭。我于往昔……四卷《过现因果经》,平添六千造化,不错不错。”

听这声音,对石猴颇有赞许之意。

石猴仿佛陷入了一个谜题当中,他迫不及待想要腾出时间,好好理一理脑子里难解的疑团,可这声音从始至终都未停过,让他无暇分心。

紧接着传来的,又是道!

这次,是谁的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

《逍遥游》在石猴的前世流传甚广,他也颇为喜欢,虽然不能尽数背诵下来,但也深知庄子那颗向往自由的心。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

在这如同幻象般的水帘洞中,身后是哗哗瀑布流水,面前是梦幻般的仙家洞府,耳边传来琅琅的清音,听得是无比自由奔放的《逍遥游》……石猴一颗心仿佛要飞了起来。他前世读这《逍遥游》也不下百遍,却从未有过如此感觉。

三十三篇《逍遥游》读完,石猴恰好走过了三丈长的铁板桥。站在桥头,石猴还在回味《逍遥游》的余韵,久久不动。

那声音也半晌不语,许久才叹了一口气道:“一卷《逍遥游》,生出九千造化,汝之天资不可限量,福兮祸兮?且自珍重吧。”

石猴神思飞扬,正在驰骋九天,被这声音一下子唤了回来,立刻发问道:“你是谁?”

千丈方圆的水帘洞,空荡荡的,哪里有人?

石猴洞内走去,正如心中所料一样,一面石碑立在洞中,上书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洞内桌椅碗盆皆为石质,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这时,石猴想起一事。自己进洞不知多久,外面的猴群不知走了没有?

他旋即走出洞去,一跃而出,现身在断崖之上。

众猴仍在,见石猴自流水中一跃而出,心中都是大惊。

石猴想了想,此处还是按照剧本演吧,于是高喝一声:“大造化!大造化!”果然,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桥,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欢天喜地,叫道:“还是你先进去,你先进去!”

石猴重又跃入水帘洞中,几只胆大的猴子便跟了进来。不过半个时辰,千余只猴子已尽入洞中,仍不觉丝毫拥挤。

这些猴子见洞内无数好玩的物事。争来夺去,闹成一团。

石猴跃至当中的石椅上坐定,高叫一声:“且都停下!”群猴这厢都停了手,鸦雀无声。

“尔等可还记得。当初已说定。哪个若寻到溪流的源头,便拜他为王,我如今寻得此处,非但找到源头,且为大家寻了这样一个洞天福地,教我族类从此不再受风雨之苦,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一听,皆拜倒在地。俯首帖耳,就连那四只老猴亦不例外。

适才在那断崖之上。众猴都眼见石猴脚下一滑,便坠了下去,但竟有如神助般凭空飞起,消失在瀑布之中。想起石猴所说的“我便是来做这花果山之王的”,再加上石猴从仙石中所生,便都对石猴有了些许敬畏。

石猴见众猴归顺,心里了却了一件大事。他将群猴分成四队,分别由四只老猴管辖,教他们采果汲水、摘花扯藤,将水帘洞内布置的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安置好了群猴,石猴自己寻得一间石室,关上房门,开始思索这水帘洞的奥秘。

水帘洞内有碑文有家当,显然不是天生之物。石猴适才指挥小猴清理洞府时,发现石灶内居然有未灭的火灰!灵智未开的猴子尚可理解为天造地设,但石猴在前世乃是读透西游的人,他自然会想的更深一步。

水帘洞不仅不是一个天然的洞府,而且还是有人住过的,这洞府便在石猴跳入的前一刻人去洞空,显然,这是送给石猴的一份大礼。水帘洞洞主与给自己传道之人极有可能便是一人,这人究竟是谁?这个洞府是专门为我而开启的吗?

留下一个洞府,又传给自己三种截然不同的道法,石猴似是得了不少好处,但石猴知道,这个水帘洞乃是美猴王的根基。将天宫闹得一塌糊涂的齐天大圣便是从这里起家,一步一步壮大势力,然后与天宫抗衡的。

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石猴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猴王看似表面风光,实则也受了不少苦难,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折磨、禁锢自由的取经之路、让他寝食不安的头上紧箍、各怀目的的取经人……

这一切,不都是由大闹天宫开始的吗?而水帘洞,在这其中的作用绝不可小视。如果没有水帘洞,石猴不得称王,如何能生出海外寻仙之念,更谈不上龙宫取宝,大闹地府天宫了。石猴越想越觉得此事蹊跷,但又理不出个头绪来。

他自到了花果山以来,已有近月时间,前世近二十年的记忆渐渐都已远去,只觉自己能来到这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神仙世界,是上天赐给自己的莫大福分。

而穿越成西游的主角——孙悟空,更是正遂了自己心愿。这一个月的时间,他已彻底接受了自己变身为猴的事实,二十年现代社会的所有羁绊一下子烟消云散,只有“天高任鸟飞”的豪迈心情。

到了水帘洞,对于整个西游故事来说,也就算是刚刚掀开幕布的一角而已,便是这一角内透出的风景,也足以让石猴提起了十二分的好奇心。

水帘洞、传道人、水帘洞、传道人……即使在梦中,石猴还在不知不觉念叨着。

第五百一十二章(3。0)西游

第一卷不可说第四章寻仙迹

花果山的日子纵然逍遥自在,但石猴心里却不得宁静。

他发现,初入水帘洞时听到的三种道法竟都已记在了心里,自己虽不算笨,但还没有过耳不忘的天资。莫非自己穿越过来,天赋有了变化?或者便是那传道人使的神通。

石猴总是将这个传道人与须菩提祖师联系在一起,在整个《西游记》里面,给悟空最大好处的便是这须菩提祖师,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转瞬便是一年时光,石猴朝思暮想的一天终于到了。

这一天,石猴正端坐于石台之上,盯着面前石几上的果酒发呆。自外面慌慌张张跑进几只小猴,禀报道:“大王,有一只老猴突然倒毙,不知是何缘故!”

石猴稍一沉吟,道:“宣诸臣进殿。”

为了便于管理,石猴将这千余只猴子分成三个等级。除他自己之外,四只赤尻、通臂老猴被任命为四个副洞主,分管饮食、杂务,另有十余只威信颇高的猴子也都担当职务。

这些猴子走入洞中,石猴吩咐小猴摆酒设宴。众猴都觉此次酒宴有些突兀,大王脸色不霁,但也没敢多问。

酒过三巡,只见石猴竟流下两行热泪。这眼泪自然是装的,石猴前世本就是个演员,扮个悲喜的表情自然不在话下。

一赤尻马猴站起身问道:“大王因何烦恼?”

石猴道:“今日我族类又少一员,想想你我将来也必有这般遭遇。堕入轮回之中,此时之欢乐,不知还有多少日子?”

那通臂猿猴忙上前道:“大王本是仙体。如何惧怕这些?倒是我们这些凡种,却逃不过这生死之劫。”

通臂猿猴虽垂首侍立,石猴高坐石台上,却见他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的光芒,不由心中生疑。但他仍不作声色道:“我自是不惧怕这些,倒是苦了你们。”

通臂猿猴稍有失望,但眼珠一转。便道:“大王若真有此心,真乃我族类万千之喜!”

“喜从何来?”石猴问道。

“大王岂不知这天地间有三等人不受阎王所管,分别是神圣、仙、佛。若能寻得大神通之人,学些法术本领,就可躲过轮回,永生不灭了。”

石猴装作惊讶状。道:“竟有这样的事。你可知他们居于何所?”

通臂猿猴窃喜道:“便在古洞仙山之中,这四大部洲皆有仙踪。”

石猴一拍石椅的扶手,喜道:“好好好,我明日便下山去,寻一个长生不老,教你们也跳出轮回,永享天伦之乐。”

通臂猿猴大喜,连连拍手道:“明日我等大摆宴席。遍寻鲜果,与大王饯行!”

石猴怎能不知通臂猿猴的心思。心道,你巴不得我不回来,你自己便重为东山之王才好吧,可惜啊可惜,你在这猴群中也算有些心机了,可惜凭借你的眼界能力,如何能知晓这世界的规则?

第二日,众猴折松编筏,欢饮一场,石猴便撑着一根竹篙,带了些瓜果,漂洋入海。

一人一筏横渡汪洋,石猴丝毫没有顾虑和惧怕,因为他清楚记得,《西游记》中曾写过“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

石猴别了群猴,便躺在木筏之上,任木筏在水上飘荡。

岸上群猴大多眼中含泪,石猴为王时,体恤老弱,分配甚公,这一去,不知几时才能回转。自然也有些老猴各怀心思,自今日起,花果山无主,石猴余威虽在,但远水解不得近渴,眼看一场好争斗便要上演。

石猴自然心知肚明,但他志存高远,哪会在意花果山这方土地,况且自己迟早还会回来的。

空中浮云朵朵,阳光和煦温暖,一只胸怀大志的猴子怀揣着求知若渴的心,即将踏上征途!

石猴日出而起,日落便息,筏上瓜果甚多,三五日倒也不愁,但过了三天之后,石猴看着风平浪静的水面,开始有些焦急。

书上明明写道“连日东南风紧”,如今三日已过,为何不见动静?若无大风相助,自己怕不困死在这木筏上?

第五日,终于起了风。

好一阵恶风,真可教:名利残生随水去,烟波性命浪中流。

木筏在汪洋中起落如叶,浪中浮沉。

石猴不惧反喜,拿出准备好的几条细藤将自己牢牢捆在木筏上。风自东南来,人往西北去,果然顺水行舟,事半功倍。

不过几日间,眼见远处天海间显露出一条黑线,想来必是南赡部洲地界。

筏至浅水,风平浪静。石猴提起竹篙,撑了一会便到岸边。

捡了几件打鱼人丢在岸边的衣服,石猴心中一丝微妙的思绪闪过:现在,我是猴还是人呢?

到了海边集镇,石猴凭着灵巧的身手摸了几个馍馍,找僻静处啃了起来。

回首一顾,自己来到西游世界已有年许光景,终于又尝到粮食的味道了。

吃饱了肚子,石猴不禁自问,自己现在该往哪里去?

按照《西游记》中的情节,石猴在南赡部洲寻访仙人**年未有结果,然后才去了西牛贺洲,遇见须菩提祖师。

但是石猴知道,须菩提祖师这个人在西游记中是一个另类的存在:正所谓不知自何处来,不知往何处去,似乎他的存在仅仅只是为了教一教孙悟空而已。

自己现在若直奔西牛贺洲而去,十有**须菩提祖师是不在的。天机莫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