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狼行三国-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属于汉军的战争要素也开始倾斜了,其中更离不开西域使团诸人的努力。
八月十六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的精锐们终于在天竺境内开始了碰撞!此战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支军队的对垒。可过程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势均力敌棋逢对手,初始对对方实力适应之后汉军展现出了不止高出一筹的战力,十月至十二月无论大小会战罗马人都难尝一胜,十二月底的那场陀螺河会战忠勇侯徐晃,鲁王刘信成了最为闪亮的两颗明星,汉军一举大破对方三十万大军,斩首无数,自此罗马军再无对汉军的还手之力,被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出去。
对于这个战局的结果刘毅有着一定的惊喜但也没有太过出乎意料,在他看来罗马战士个人的作战能力绝不在汉军之下,差距之一就在双方的指挥理念和谋略的运用上,太过拘泥于阵型的罗马军往往会被战术方法千变万化运用异常精妙的汉军打的无所适从,整个团队的较量汉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也使得无数英勇的罗马战士徒呼奈何!
其二则在最高将领和各级指挥员的素质,在刘毅眼中看来,伯蒂奇根本不够资格作为自己的对手,作战毫无战略可言,一味生搬硬套西方的那一套阵型配置人员配置,吃了汉军多次的苦还不知悔改,真替他手下那些精锐士卒不值,估计他能当上最高首领也就是因为贵族身份,加上之前对付的那些军队实在没有什么战力!刘毅是谁,尸山血海之中一步步走到顶点的,他的对手可是绝代枭雄曹操和一代雄主刘备,此外孙策袁绍无一不是一时之雄,伯蒂奇差了太多档次。
说道各级将领就不得不提徐晃与刘信二人,前者作为战役副指挥其实发挥了很多决策的职能,智若贾诩郭嘉他们的计谋也需要这些将领去实际执行,徐公明沉稳如山指挥若定,又不失兵者诡道刘毅都称之为帅才,当然太史慈高顺等人皆有上乘的发挥,不过他们都是纵横天下的沙场老将,此次大战有所表现倒也是应有之意,而以刘信为首的一干后辈则更为惊艳,通过此战鲁王亦算是真正成熟起来。
刘信、赵统、甘平、钟会,郝昭,大汉的统一使得他们失去了不少驰骋疆场和强劲对手交锋的机会,这一次远征域外算是弥补了不少遗憾,刘毅在战后没有过多的夸赞刘信和郝昭,但对赵统甘平尤其是钟会丝毫没有吝惜溢美之词,大笑言及三兄弟终于都有了接班人。
此外作战地域靠近大汉,罗马军中真正的罗马精锐人数只占到了一半,当地的百姓又倾向于汉军,几乎所有能够决定战役成败的要素优势都在汉军一方,这样的仗打不赢刘毅可是没脸见人!而陀螺河战役已过罗马再无可抗汉军之力,贵霜帝国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好处,投桃报李之下刘毅自不会徒劳,汉军可算满载而归,原本西域使团副使黄慎则成了贵霜帝国的监国,除了迎娶缇娜公主之外汉军的威势起到了绝大的作用,见过他们与罗马军交战的贵族们无一不以为无敌之师!
正文 外传 大汉战神 中
陀罗河一战汉军众志成城一举击溃罗马军三十万,不仅使得对方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也一举建立了大汉在西南亚一代的赫赫威名,赢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在之后人们最感兴趣的还不是战役的指挥和影响或是其他什么,而是此战使得汉军之中的一位战将真正成熟了,自此之后他东征西讨无一败绩,建立了东方战神的无敌威名!
这个人不是刘毅,此时的郎生已经过了天命之年且九五之尊岂能轻上战场?所谓父业子承,太子燕王刘桓接过了刘毅执掌大汉天下的雄心壮志,而次子鲁王刘信则将父亲无敌于天下的威名传承下来,东方战神只是域外各国对他的敬称,“武圣”是汉人对他的最高褒扬!
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之中武圣这个称号是属于关羽的,他的武勇,他的忠义以及为将之能足以配得上如此声名,但十三年前扬州建业城下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正是刘信给了这个名震天下的大汉名将一个终结,激战五百回合整整一天的时间,虬龙百炼戟施展出的无影击终于挤破了关云长傲视天下的青龙八斩,后者最后力尽而亡!
二十年前的虎牢关,刘毅凭借与吕布的惊世一战奠定了他日后风云第一将的天大名声,而在二十年之后的建邺城下,刘信则历经苦战击败了除父亲外风云将谱之上排名最高的绝代神将,父子二人的轨迹何曾相似?但每当有人以此夸耀刘信却总言:“昔年父皇与吕奉先皆在盛年,关将军虽是武勇盖世但终究年岁已大,其人武艺之精湛绝不在当世任一人下,此战时运之用甚于武勇,众人不可再提!”
对于战至最后的关羽张飞二人无论刘信还是刘毅都给与了极大的尊重,他们的这份武勇和兄弟间也将永存天地之间。『頂『点『小『说,。。但这并不代表刘信心头没有遗憾,尝自叹自己未能与盛年之时的关张或是吕布一较长短,如今天下四海平定,他空有一身武勇却再难寻一抗手之辈,此岂非武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壮志雄心仍在却没有了发挥的场所!
可能上天也不忍见刘信的一身武勇再无发挥之时,鲜卑之战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当然击败鲜卑人并不能让刘信满足,第一勇者拓跋宇虽然也相当了得但和关张这样的熊虎之将万人敌相比就差了许多了。陀罗河一战刘信亲自向西路总指挥徐晃献策,自己三千近卫铁骑诱敌以为大局,徐晃终究奶大将之才,思虑再三同意了鲁王的请求!
假如你去问那些被汉军俘获的罗马将士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谁,回答多半只有一个,“天降神将”!这个称呼是将他们的意思翻译过来,所指的正是刘信!三千近卫铁骑,八万敌军骑兵,怎么看这都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可刘信硬是用他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武创造了奇迹,单人击杀敌军两千有余,其中更有罗马著名的勇士十七人,没有一个人能在他面前走过三个回合,“天神下凡”,这是敌军统帅伯蒂奇在看了刘信冲杀之后面色苍白留下的语句,战后立刻也传了出来。以至于之后在西南亚一带刘信的勇名立刻超越了聂离成了武勇的代名词!
而此战之后在刘信的亲随账下还多出了一支三百人的外籍步军军团,鲁王将之称为斯巴达勇士团!当时刘信对这些人的勇武悍不畏死很是看重,他们在数万汉军的包围之中依旧死战不退,如何劝降皆无效果,勇士死在战场上是无限的光荣,这个回到掷地有声!
“鲁王下马与之步战,四面军士皆不得上前助阵,一个时辰鲁王将对方尽数败在手下却不杀一人,众狄见此神威方衷心降服……”这是北汉书中关于刘信的记载!原本这些斯巴达战士是要战到最后一刻的,但刘信的表现却让他们看到了战神临世的奇迹,能够为伟大的战神效力更是每一位勇士的荣光,他的武勇足以让日月不能闪耀光辉!
经此一战鲁王刘信的勇名达到了他从军以来的顶点,不知多少被汉军俘获却不肯降服的罗马战士在见到刘信之时却都是心悦诚服,刘信在战场之上的表现早已征服了这些勇士!当然除了武勇之外刘信作为战将的指挥能力也得到了充足的验证,无论是北征鲜卑还是此次远征他的发挥都绝对能称得上上佳,看看华雄严纲樊稠高顺等军中宿将对他言听计从就可见一斑,军中可不是光凭身份就能说话管用的地方,正是刘信一次次近乎完美的表现才得到了这些老将们的认可,只不过他的武勇发挥太过灿烂夺目一时间掩饰了他在指挥上的才能。
“信儿武勇过人并不足喜,惟其统军之能云深感欣然,盖能继陛下之志与十足,论及军中之事,众将皆不能过也!”这是常山王赵云在与鲜卑交战之时写给天子的亲笔书信,军中无人不知常山王的公允,用如此赞赏的语气来描述一位年轻将领实在是绝无仅有!
陀罗河一战之后徐晃太史慈高顺张燕等大将也无不对鲁王的武勇和统军之能交口称赞,许之为汉军第一战将!刘信对此自是谦虚不已,他不求虚名,只求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会尽天下英雄方才不负平生之志!这样的一位将领又是鲁王之尊,身边自然云集了一众年轻将领,郝昭、邓艾、徐质、赵统、甘平,大汉之后在战场上的无尽荣光正是从他们的手中展现出来,刘毅的声威也尽由刘信所延续!
正所谓英雄自有用武之地,陀罗河一战刘信赢得天大名声,但这还只是他军事生涯战无不胜的开端,而如果将鲁王平生的战绩划上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的顶点无疑会出现在大汉安平二年,也就是刘桓登基之后的第二年,欧洲莱茵河边再度书写下属于战神的传奇!
正文 外传 大汉战神 下
大汉安平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四月,征西大元帅鲁王刘信率领马步军十三万到达的莱茵河流域,在这一片富饶的平原之上他将要面对十七国的联军近三十万人,其中包括强大的罗马帝国。『頂『点『小『说,。。与陀罗河战役不同此时汉军算得上是孤军深入,遥远的征程也让精锐的战士们相当的疲惫,这样的疲惫并不单单来源于身体,更多则是内心,但欣慰的是士气并未因此低落,因为带领他们的是心目中的大汉战神!
说起这一次远征的行程还要归功于几乎将足迹踏遍了亚欧大陆的汉朝商人们,和海路一样他们在陆地上也有着极大的探索精神,经由如今的俄罗斯到罗马尼亚一带被他们走出了一条通商之路,其范围和影响绝不在名彻后世的丝绸之路之下!而由于缺乏军队的保护此时欧洲多半还在蛮荒时代,商人们遭受了颇为巨大的损失和伤亡,因此向本国朝廷求援派出军队便成了他们所有人最为有效的选择。
远征贵霜之后的三年,刘毅放下了挑在肩头的重担让太子刘桓提前继位,改元安平,后称烈帝,自己的江山注定要有人继承才能将汉帝国的荣光尽可能的延续下去,此事宜早不宜迟。刘桓继位之后刘毅为太上皇,更多的是对儿子加以引导和建议,比之父亲刘桓在勤政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人才的兴盛大汉在他统治下更为强大。
刘毅的出现改变了商人的地位,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对大汉强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在政治权利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似赵家、糜家、甄家等皆有人在朝中位居高位,正是这些人形成的合力加上王朝的积累越来越为充足才让刘桓下定了决心进行这次远征,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可以让刘信远离最高权力的核心。
陀罗河一战之后,西南亚一带汉帝国还有过几次著名的战役,无一不是大胜而归,而指挥作战之人都是鲁王刘信,无论在军中还是民间他都有着几乎不下与兄长的声威,尤其是在军中大汉战神是所有战士崇拜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兄弟之间感情极深,可刘桓对这个纵横无敌的弟弟还是有着一丝忌惮的!就算刘信本人并无此心,但他手下却并非无人有此志,对此鲁王表现的很是坚决,吾之父兄皆乃大汉明主,似吾只求纵横疆场察敌决胜,再有敢言便是犯上作乱!
因此此次远征在刘信看来也是表明心迹的一种方法,他天生就是为了战场而存在的,假如没有战斗他根本就提不起劲来,此时一举二得他又岂能不甘之如饴?大汉安平初年六月十三,天子拜鲁王为征西大元帅,统领马步军十三万余人誓师西征,再为帝国开疆僻壤!
经过统一大汉的战斗之后刘毅进行了一系列的裁军,经过战乱的汉帝国应该以休养生息为主,其时有将近五十万士卒得以回归故土,他们为大汉的稳定发展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了安平初年大汉的人口突破七千万,常年在编的军队则有九十万之数,其中的二十万属于甘宁的飞虎军,剩下的除了战事之外则都要军屯以自给自足!
士卒们可以衣锦还乡,但像龙骧军、虎卫军、北平军、辽东军这一个个在平定天下包括之后东征西扩南征北战之中建立无数功勋的一支支劲旅番号是不会变得。一代新人换旧人,随着虎将们的老去,各军统领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当年跟随开元皇帝打下这片锦绣河山的老将们此时已经有人相继离世,最早的要算平南将军文丑。
身为铁骑营重骑营统领,无论是统军还是勇武,文工横在将星如云的汉军之中也是声名显赫,开元皇帝登基他被封为平南将军巴县候!汉开元初年二月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太上皇刘毅,安平帝刘桓尽皆亲往吊丧,使之身后无比荣光,刘桓更加之为勇烈候,其子文元继平南将军之位,并升任铁骑军重骑营统领,轶比三千石!
文远字太安,乃文丑次子,时年三十一岁,他能够接任重骑营统领之位可不是单单靠着父亲声名和天子垂怜,十三岁从军自白马营底层士卒做起,历任伍长、什长、军候、校尉、偏将军等,历经多次大战建功无数方能一步步的走上白马营副统领之位。刘毅多次为其夸耀战功,并称其勇不在工横之下,其谋尚要胜之。恰逢原统领亦是父亲至交颜良卸任,文元便顺理成章的登上了这只大汉强军的统领之位。
此次远征文元总领重骑营、白马营、西凉营骑兵各一万五千为骑军总指挥随同鲁王刘信远征,亦是刘信最为信重的战将之一。到得与西欧各国交手铁骑军将士冲征无敌奋勇拼杀更是建立奇功。
跟随鲁王刘信远征的年轻将领肯定不止文元一人,当朝吏部尚书钟繇之子钟会,常山王赵云之子赵统、靖海王甘宁之子甘定、平西将军严纲之子严普,包括开元皇帝首徒郝昭在内无数年轻俊杰都投身与此,亦在激烈的厮杀之中将属于自己家族的荣光继续下去。
即使有着充足的准备和经验丰富的向导,这条远征之路刘信也走的颇为艰辛,倒不是有多强大的敌人与路阻挡,而是变幻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在不断阻碍着远征军的前进,非战斗减员在所难免,到得远征军抵达东欧边缘开始行以战养战方法之时,出征时的将士们已经有六千之数倒在了行程之中,后鲁王还专门记述了此行的艰苦。
不过一旦碰见敌人,开始了战斗,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大汉精兵强将们便立刻恢复了高昂的斗志和强大的战力,进攻之中犹如摧古拉朽,而远征军每到一地都会有大汉道教的信徒们沿途传教,说起来这还是开元皇帝的策略,其中亦有刘信岳父张鲁的很大功劳,战争亦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而后者比之前者更能去征服一个民族!
提起此次远征,莱茵河战役就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刘信的声名传遍世界千百年后仍为后人时常提起此战之功不可没,大汉安平二年七月十六,莱茵河东岸的平原上两支庞大的军队已经列好阵型遥遥相对,大战一触即发!
正文 新书煜定天下,书号503999
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兄弟们各种求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