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狼行三国-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王的来意了,燕军士卒善待百姓早就成了传统,营门之前的疏散也做得井井有条,简雍自去交接物资,而郭图则赔着燕王与领头的十几个老者同入营门,刘毅亲自搀扶着屈通寻了一片空地就席地而坐,一脸微笑的言道:
“老人家果然是老当益壮啊,如此年纪还能开弓放箭,相比年青之时定也是武艺非凡!”当年诸葛亮智激黄忠,老将军曾经有言“昔日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何况黄忠未及七十?”彝林之战黄汉升战死沙场之时七十有五,尚能上阵杀敌,而之后常山赵云亦是如是,因此刘毅对老者所言之八十尚能开弓放箭丝毫不加怀疑!
其实说起三国之时的长寿之将,无论黄汉升还是赵子龙都及不上廖化廖元俭,此人据史料记载足足活了九十岁,从黄巾之乱到蜀汉灭亡,就是一部三国历史的活化石,只是可惜他乃武人不通文墨,倘若能写个回忆录什么的也能为后人留下一笔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如今这蜀国先锋却也正在自己麾下,待战死的杨明而成青龙营统领!
“呵呵,论及武艺,天下间有何人敢与燕王相比,不过老朽当年也曾行走江湖,有那么两手庄稼把式,如今几个曾孙都在燕王军中效力,倘若老朽能够年青几十岁,也必会愿为大王效死!”屈通闻听刘毅对他夸赞,也不免有得意之色,言语之中颇有些慷慨之状。
“哈哈哈,好!若人人都有老人家这般心意,孤何愁不能重振汉室声威?”刘毅本就觉得这屈通言谈不俗,不似个山村老者,却原来还是个江湖众人,算起来怕是二弟的前辈了,当下亦是大笑言道。
在营门前与这些老者一番叙话,刘毅平易近人的态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很难想象原本在心中高高在上的燕王竟然如此广博,无论谈起农事还是猎事他都是如数家珍,尤其后者,燕王的经验竟然似乎要比那些打了一辈子猎的人还要丰富,单凭这份见识就是人所难及!
对于争霸天下之本农事刘毅岂能不重?在他的燕王府中就有专门的农田用于试验很多的新兴品种,闲来无事他也会在此散心,并亲力亲为的向那些农夫们请教其中之道,艺多不压身,只有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他才能更好的去发展农业!而狩猎之法就不用说了,身为山林狼王,刘毅什么样的猎物没有打过?对于那些猛兽的习性更是了解深刻,别忘了后世还有一个专门的频道叫做探索发现,当年苏青成走遍天下之时便是以卖照片给这个频道作为谋生之法的。
其身后的一干官员听得燕王与众人的言谈,在佩服燕王学识广博的同时亦在心中暗暗戒备,倘若今后大王下来巡查可千万不能在他面前弄什么官样文章,对于民生民情的了解程度燕王可不逊于他们这些地方父母官,日后更要踏踏实实的为官实干才是,否则谁能瞒之?
与一干老者言谈之后刘毅也不做歇息,开始细细在营中走访起来,每到一处都会不厌其烦的询问百姓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缺衣少粮,在营中百姓眼中,和善的燕王就像是一个邻家青年,似乎在他的面前根本就不需要有任何的隐瞒,而一众官员们更是心中叹服,这天下诸侯莫不会谈及仁义亲民之道,可谁又能做到燕王这般地步?他与百姓们的交谈绝不是走走过场的那种,所有问题都能切中实际!
当然在此过程之中也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刘毅体力过人,走访起来根本不知疲倦,官员中年青力壮之人居多也都能支撑,可郭图却有些撑不住了,燕王见之便要他先去休息,岂知大王身边那个身形壮硕无比的少年却会错了意,见郭图不肯一把就将他背在了背上,可把公则吓了一跳,可燕王见之却是微笑点头,适应了之后在这壮硕少年的背上也很是舒适,刘毅干脆就让涙无痕背了郭图一路,以此也当夸耀公则此次的功绩,这个做法在汉末无疑是极为另类的,但燕王行来却是极为坦然,让身在涙无痕背上的郭图与一种官员都是心中感激!
想郭图不过一百来斤,对于力大无穷的涙无痕而言乃是轻而易举,此时刘毅的微笑就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到了最后竟是不愿将背上之人放下了,很是令公则有些哭笑不得,跟他说话他回应的最多也就是单音加上灿烂的笑容,好在他们对燕王身边的奇人异事已经习惯了并不以为奇,这个大汉如此神力,想必日后燕王又可多一猛将!
走访百姓之后便轮到了一众医者及为营中百姓服务的民夫,对他们刘毅表现的更为尊敬与和善,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灾民们的生活与健康,而此次各方合作无间的行事经验也定会被推广到各处,对于刘毅属领之中的民生安定起到更大的作用。
晚间的宴会在众人看来就更为别开生面了,十余张大桌围在一处,一众官员以及百姓、医者、民夫的代表数百人都在其间,燕王竟然换了一身衣服与那些士卒们一同烤肉让众人食用,几乎在场的每个人都得到了燕王亲手烹制的烤肉,士卒们也将其分发到百姓的营帐之中,这让包括郭图简雍在内的在场之人无不有受宠若惊之感!
所谓君子远庖厨,这庖厨之事并不受读书人的重视,可燕王行之不但未让众人有不适的感觉,反而更为加以敬重,似乎不管燕王为何事他的那种大气与风范都能尽显其中,寻常的一些道理已经很难拿来作为衡量燕王的标准,在他手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大气,丝毫不会损及他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也许这便是王者之气!
第七百六十四章 列阵相迎
烈日当空,宽阔的官道之旁三队军阵摆出了一个品字的形状,观其队形都是整齐划一,士卒士气高昂一脸肃然,每一队士兵都足有三千人之多,这近万人的队列却是寂静无声!枪林刀丛之中一股凛然的肃杀之气自军阵之中发出,似乎使得午间的气温都骤降了下来!
三队士卒之中有两队骑军一队步军,骑军分列两厢,步军正中突前,左首的骑军皆着半身黑甲,胯下马儿亦是一般颜色,人人手中一把厚背砍刀与日光映照之下显得寒光闪闪,为首一员金盔金甲的大将手持虎口吞背刀威风凛凛,观其面上一脸虬髯,约莫四十岁年纪,此人便是铁骑营中西凉营统领虎将华雄,其身后皆是营中精锐。
右首的骑军一色白袍银甲,战马亦是通体雪白,加之手中的白缨枪整个队列都只有着一个色调,雪白!当先之将也是身躯雄状威武不凡,乃是铁骑营中白马营统领严纲严仲甫,白马营之名天下皆知,能攻善守精于骑射,在烈日之下这一片白色更让人有耀目之感!
而突前的那队步卒全部手持刀盾身着重甲,三千人形成的队列犹如一道厚重的城墙,让人观之便有坚不可摧的感觉,其为首之将更是光彩夺目,一身银甲红袍配上俊朗的面容健硕的身躯隐隐有熊虎之状,掌中天河神枪,胯下大宛良驹,双短戟背与身后,宝雕弓悬在腰间,双目之中炯炯有神,此人出身东莱,名列风云将谱,孤身入虎穴,神枪战虎痴,正乃燕军之北平军统领有神箭将军之号的太史慈!
子义身后不远之处更有着一员小将,观其面貌不过十三四岁却是猿臂蜂腰,身形修长,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着锁子连环银叶甲,足蹬一双虎头战靴,目似朗星牙排碎玉,年纪虽幼可周身气度便是比之身前的风云战将太史慈亦不遑多让!看他手中所掌之戟竟与刘毅的血龙吞天戟极为神似,面目之中亦是相若,却不是刘信又是谁人?
清河之南便是北平军、白马营与西凉营的驻地,燕王刘毅南巡路经河间郡辽东营驻地以及清河之北的灾民安置之处,此番已经向三营驻地行来,得知此信,太史慈、严纲、华雄等人一经商议,便在这条必经之路上列阵等待刘毅亲至!冀州清河临近曹操的兖州,一旦战事开启,这三大主力便会率先杀入,两年之中未有大战不但刘毅憋的辛苦,也憋坏了这些军中大将,平时只能更加严格的操练手下士卒以略略抒发胸中战意,如今各营已是齐装满员,较之从前更为兵强马壮,为大将者谁不愿意领此强军纵横战阵,建立不世功名?如今各军都是士气如虹,就待燕王一声令下,他们便要摧毁任何敢于阻挡的敌军!
刘信前番得赵云之命去给二叔甘宁运送物资,与徐州之处自然也得了不少好处,兴霸与朗生乃结义兄弟,对这个侄子不会有任何藏私,而龙骧军统领徐晃向来亦视燕王为兄,对二公子更是详加指导,一番下来刘信不但武艺又有所精进,在为将之道上亦从甘宁、徐晃、鞠义之处受益匪浅!二叔与徐将军乃是名闻天下的大将,而被父王看重的鞠义亦是极为不凡,尤其看其练兵极有独得之妙,这新编之烈火军在他近乎残酷的操练之下已经有了军名的风范,侵掠如火!
刘家的儿郎自刘桓开始便有入营随军历练的习惯,燕王世子更曾亲身在尸山血海之中厮杀!刘信作为刘毅的次子也不会例外,况且比起大哥他对于军营及兵家之事更有着一种天性之中的狂热,与兵家之道学习起来极为刻苦,更能举一反三别出心机,对此甘宁赵云徐晃及军中诸将都是毫不吝惜赞美之情,称二公子的为将之才亦绝不在他的习武天分之下,假以时日必能子承父志而成大汉一代名将!
相比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刘信不光将兵书战策看得通透,营中实务亦是亲力亲为,他乃燕王次子,这个身份使得军中从上到下都对其敬之爱之,但刘信对自己的要求可是极为严苛,身在军中便是普通一兵,军法便是他的操守所在,平日为人处世对那些营中前辈将校以及老兵都很是敬重,即使在普通士卒之中二公子也有着极高的声望!很多跟随过刘毅征战四方的百战老兵都称能在刘信身上看见当年燕王的身影,所谓将门虎子二公子是当之无愧,乃是天生掌军之人!
自徐州归后,赵云便将刘信安排在了北平军太史慈的手下,不用说几年之后二公子恐怕又要多出一门绝技!入军之后刘信便随北平军士卒一同刻苦操练,待到月前子义将之任命为军司马,统领自己直属的一个千人队,以十三岁的年纪担当此任,刘信在整个燕军数十万士卒之中亦是绝无仅有!子义此举可不是看在燕王面上,而是真正的认可了刘信的实力,论武勇,二公子的武艺便是自己也未必能够言胜,而论起统军他比之营中所有的同级军校都丝毫不见逊色!
刘信没有让父亲与太史将军失望,担任军司马之后不久他就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能担当此职只是因为有着足够的军师才能,而不是因为他乃燕王的次子!每旬的军中大比,他麾下的千人队都是北平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这其中可是没有任何水分的,与他交过手的那些军中宿将都对二公子大小战阵的精妙运用与转换佩服有加,如今这支千人队已经成了北平军中的王牌,在众将心中二公子的统军之能恐怕就是担当校尉也足可胜任,除了天纵之才根本没有语言可以形容!
郝大哥十二便入军中,十七为军司马,二十一为校尉,江东猛虎孙文台之子小霸王孙策十六便随父参与诸侯讨董,卫将军马腾之子马超十四便可上阵斩将杀敌!这些名字都是深深被刘信记在心中要加以超越的,他不但要在战阵之上与那些名震天下的虎将一脚高下,更要在领军征战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威名,近闻父王劲敌曹孟德有一子名唤曹彰,亦是武勇绝伦,倘若此次有机会,刘信一定会让他知道谁才是年轻一辈之中的第一战将,他的目标便首先要登上风云将谱!
此时虽是中秋已过,但烈日照射之下地面的温度依旧极高,全副装备在身的士卒们额上已有不少汗珠却无一人会伸手去加以擦拭,九千多人立于旷野之中便如同九千多尊石像一般沉稳凝练!他们在此间已经足足相侯了一个多时辰,可所有士卒的面上却没有半点疲态,平时他们的操练要比着更为艰苦十分,今日他们在此间是要迎接前来巡视的燕王的,必须要将最为齐整雄壮的军姿展现在燕王面前。
片刻之后官道远处终于扬起尘烟,以太史慈严纲华雄等人的耳力都能听出所来的骑军不会少于三千之数,燕王此行是有辽东军骑兵营相护卫的,看来一行已经到了,过不多时那个让所有士卒都极为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视线之中,士卒们的目光在那一刻也变得热烈起来,他们下意识的便将身躯挺得更直,手中兵刃也握的更紧!
太史慈、严纲、华雄三将齐齐打马而上,前往迎接燕王,自从北平一会之后他们都是一心埋首与练军之中,便是过年都未曾回到京中,在燕军之内,众将之间的竞争气氛是极为浓烈的,谁也不愿在操练之上落于人后,这个情形在刘毅将张合的虎卫军称为燕军第一强军之后变得更为明显!诚然凭借之前大战之中的精彩表现,张隽乂与虎卫军当得起这个称号,但这个荣誉绝不是永远属于虎卫军的,似高顺太史慈这般的大将谁不在心中憋了一口气,定要在战场之上凭借战功将这个称号光明正大的夺取过来!而燕王此次巡视各军很可能便会依据他们的状态来下达作战任务,操练起来更不会有丝毫的怠慢!
“北平军统领太史慈、白马营统领严纲、西凉营统领华雄,参见燕王!”近两年不见如今的燕王更显威严之气,此番乃是军中,人人面上都是一片肃然,三人到得刘毅近前齐齐下马躬身言道,今日相迎燕王三将都是全副披挂齐备,因此也是以军中之礼参见!
“三位将军免礼,孤此次前来当先往北平军中,随后便是西凉营与白马营,前番辽东军士卒士气如虹,高将军亦是练兵有法,想来三位将军当也不会令孤失望!”刘毅见到威风凛凛的三员爱将及其身后雄壮的军容心中欢喜,可口中却依旧沉声言道。
“诺!”三将齐声应是,纷纷转身上马将手臂高高举起,之间品字排列的三军立刻有了改变,西凉营在左,白马营在右,北平军步卒一分为二极为齐整有素的在官道两旁排开队列,九千余人顺着官道并肩延伸有五里开外,且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不见丝毫杂乱!刘毅当先而行,所过之处所有士卒都将兵刃直指天际,动作犹如一人一般!
第七百六十五章 言多必失
当年在西园军中,刘毅那一营士卒的战力为其余七校尉公认为最强,这其中包括了曹操与袁绍,甚至便连与他罅隙极深的淳于琼都不得不承认!如此强悍的战力便来源于平日的刻苦操练,这样的操练是朗生结合后世的阅历加上今世从军数年的经验综合而来的,对此袁曹二人曾经很是下过一番功夫加以研究,可同样的方法他们却难以做到与刘毅一般的程度,其内心的那种骄傲也让他们不会明言相问。
如今这样的操练方法与心得被刘毅尽数写在了操演纲要之中下发全军,经过十数年的战阵它的详细之处比之当年西园又要丰富许多了,加上各军统领自身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可说眼前各军士卒在操练之上还要胜过当年的西园精兵!高顺的辽东军、太史慈的北平军都是例证,对于自己麾下精兵的素质与操练之中的劲头朗生显然颇为满意,这些在操场之上挥汗如雨的士卒便是他争雄天下的最大资本!
在辽东军中与郝昭的一战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久违的燕王风采,今日在北平军中这个环节当然不会被省去,且较之之前一战,眼前显然更具吸引,对战的双方一为全军公认的天纵之才,另一则是高高在上数年来无人可撼动其位的风云第一将,况且这两人还是父子,不要说那些普通的士卒将校,便是太史慈、华雄、严纲等军中统领也极为期待,他们都想知道勇猛不下燕王当年的二公子究竟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而作为他的试金石,这天下恐怕无人再比刘毅更具资格!
无论是在战阵之上还是切磋之中刘毅是不会对任何对手手下留情的,对刘信便更是如此,因为在次子的身上他也能看见自己当年的影子,此时更有兴趣考察一下他这大半年来的进展!一场毫不留手的大战之后,刘信在武艺上的成长速度便连他这个父亲都有些吃惊!
当日辽东营中一战,刘毅单凭守势就能将郝昭狂猛的攻势消与无形,可面对次子之时他却不得不在三十合之后与之对抢先手了,论功力此时的刘信与郝昭相差无几,可他天性之中的那股豪勇却使得他更为适合血龙戟法这般攻势最强的招法!甚至在融合了数位顶尖战将的武技之后他还有了自己的创新,这一切可是别人无法加以指点的,而在刘毅的眼中次子加入的新招虽然还有些稚嫩却正是他天赋的最好体现,这样的融会贯通与创新绝非一般的一流战将可以做到!
刘信的武学天分究竟有多高,经过此战之后在刘毅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不在赵云之下!而子龙已经是他今生所见天分最高的战将!就是他也自认要稍逊一筹。这并不矛盾,刘毅能有今时今日在武人之中的崇高声望除了武学天分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狼王身躯与勤奋苦功,后者暂且不提前者则更多的是一众身体上的优势,他的力道、速度、反应与先天就要胜人一筹,但这更多的是一众天赋,论及对武学的领悟与掌握三弟赵云在当世实不做第二人想!
而在刘毅的诸子之中,次子刘信无疑是得他天赋最多的一人,如今还要加上这份不输与子龙的天分,倘若再不失之与苦功,他今后能成长到什么样的程度身为父亲的朗生也是极为期待。身为顶尖武者,他也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劲敌,可在吕布去后这个对象是一直缺失的,他与子龙亲若兄弟,那种压力与危机感很难形成,而这一切如今在次子的身上刘毅却隐隐感受到了!
以今日刘毅的身份地位使得他已经不能作为一个纯粹的武者,他身上背负的重责还要更多,一统天下,安定四海在刘毅心中绝对是要胜过天下第一武将的!但在刘信的身上他的这个遗憾却有了能够弥补的希望,自己的这个次子似乎天生就是一员纯粹的战将,这一点从他在对战之中的眼神就能看出,那是一众近乎偏执的狂热!
当然此时的刘信显然还不足以与刘毅这样的顶尖武将做势均力敌的抗衡,便算他潜力惊人终究还只有十三岁,能与燕王战到五十回合方才落入下风,这个表现在众人眼中已然是极为逆天了。最后他被刘毅的破军击横扫而退,脚步踉跄一丈之后方才站定身形,而便在此刻手中的长棍亦是寸寸碎裂,激战之中它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战败的刘信眼中战意却未曾消退,更多的还是一种兴奋的热忱,只有他自己心中清楚今日一战已经逼得父亲展现出了真正的实力,方才一级破军击,给人的感觉便是能够横扫千军万马,此前在家中的对练之中父亲是不会拿出这般气势的,足见自己在这大半年的历练之中获益匪浅!不过在刘信心中并未因此而有满足之意,他的最大希望便是能在公平对决之中与父亲一较长短!显然眼下他差得还颇远!
“招法之上算是有了进展,可身躯步伐却不能与之配合,如此自身纵有千钧之力可使出确要有所损失,还需再下苦功勤练方可。”心中暗暗赞赏儿子取得的成就,可在嘴上刘毅却是毫不留情的,更看不出他有多少的赞许之意,对待自己的儿子尤其是在武道上朗生永远都是一个严父的角色,刘信的天赋越高他便约会如此严加督导。
“孩儿知道了,必尊父王教导再下苦功。”刘信恭敬的言道,方才一战虽败他却是战的酣畅淋漓,平时在对练之中似颜良、文丑太史慈这般的猛将碍于他的身份是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顾忌的,只有父王对他不会有半点的留情,这一点打小刘信就有深刻的体会,比起大哥他在习武一事之上所吃的苦显然还要更多,所得之感悟也更为深刻!
“二公子如今不过十三岁,燕王如此未免太过严厉了,严某武艺难以与二位统领相较,不过依我看这大汉天下似二公子这般资质的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方才刘信的表现已经令得所有围观之人大为叹服了,可燕王之言却还是冷寒生硬,严纲不免为刘信叫起屈来。
“仲甫兄所言极是,二公子确是天生的猛将之资,观其方才与燕王交手恐怕他与我等在平日对练之中亦是有所保留,好一份傲气,不愧是燕王之子!”华雄闻言颔首道,他们在与刘毅的对练之中那种顾忌几乎是下意识的,刘信知道这无法改变,可心头的傲气却让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对决,因此在切磋之时他更多的是去体会招法的奥妙!而与父亲对战他就再没有任何的顾虑,眼光高明如华雄自可看出。
“呵呵,燕王此乃爱之深责之切,我等习武之人天分固然极重,可心志与苦功亦是缺一不可,如今以二公子的实力恐怕再有一年苦功就足以跻身风云将谱之列,可以慈对之的观察,其志当远不止如此,燕王如此行之必有深意!”太史慈微微一笑言道,身为刘信的直属上级,他对二公子的了解显然要在二将之上,也能体察刘毅的心思。
“还是子义看得通透,严某闻听那曹孟德有一子名为曹彰,又称黄须儿,自幼便是天赋异禀,曹操常以此为傲,军中战将亦许之日后可与燕王相抗,依我看来却定难与二公子相比,哎~~我家那小子就差得远了,倘若他能有二公子的一半,严某便此生无憾了。”严纲言语之中亦是想起了自己的长子严具,比较之下颇有怒其不争之感!
“仲甫兄也不必妄自菲薄,听我那小子言及,如今令公子在世子手下可是颇受赏识呢!”华雄一旁出言道,自上次京中斗犬之后,刘桓在世家公子之中更是名声大噪,尤其在被立为燕王世子之后更隐然成了年青一代的核心人物,加之父王对他言及的将将之道,刘桓对这些军中的大将的后代可都是极为善待的,遑论严具自小便是他的玩伴,自然也包括华雄之子华安在内,子威亦是在家书中得知此事!
“恩,世子武勇之处虽不及二公子,为人行事却是极具气度,我那小子能为世子效力,亦算是他的造化了!”将门虎子这句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的,严纲华雄身为燕军大将其子习武却不过为了强身健体,幽州书院方是他们的用功所在,在二将心中自己的儿子能与世子一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刘桓行事也的确妥帖周全!
“燕王之子自是异于常人,非我等可以置评,如今二兄都能论子为了,慈却是还要登上数年了!”闻听严纲之言华雄微微点头可子义却是心中一凛,严仲甫对燕王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可此时言语却是有些过了,这当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性格沉稳的子义在此处的细腻显然要胜过严、华二人,当下先是出言提点再以笑言带过,并不会损及严纲的颜面,在他而言也只能做到如此!
“我与严兄算是半生戎马,如今看家中小子却难子承父业,唯有太史将军的公子颇有此望了!”华雄与严纲虽是性情粗犷却绝非不明事理之人,太史慈此言一处其用意二人便大约知晓,燕王是绝不会在此事之上有何计较的,可……,华雄随即出言岔开了话题,如今他们都是身为人父,一处谈论儿女乃是常有之事,太史慈之正室便是如今乌桓大头领呼延硕之妹呼延小朵,燕王亦是以妹视之,其在五年之前为子义诞下一子名为太史亨,华雄与严纲俱是见过的。
正说话间刘毅已是带着刘信负手而回,此乃军中,即使是在父亲的身后刘信还是表现的中规中矩,三人见此也立刻迎了上去,其中以太史慈的职级最高,自然先由子义出言:“许久未见燕王一展身手,如今观之却是雄风更甚,二公子此战能够如此,极为不易了!”子义倒是不吝对刘信的赞赏之辞,而严纲华雄亦是点头称是。
“三位将军皆乃孤之得力臂助,又是为武之人,信儿天分固然不差,可得知容易便易失之苦功,子义仲甫子威皆乃信儿叔辈,平日还要对其严加督导才是!”刘毅闻言正色道,从其言语之中便能看出他对眼前三将的看重,借刘信更能让三将心中知晓燕王的心思。
三人闻言自然连声称是,其后便请燕王入帅帐而坐,北平军与辽东军乃同时编成,内中自也不会少了刘毅的老部下,席间朗生问起子义刘信的弓马之术,太史慈也是俱实相告,刘毅的武勇天下皆知,可他的弓术亦与武勇一般出名,但刘信显然没有收到父亲的这个遗传,跟随太史慈习箭亦是进境极快,此处当可让朗生欣慰了!
第七百六十六章 骑军利器
冀州清河郡清河国之北六里有一高数十丈的土丘名为玉丘,玉丘周边则是一片方圆数十里的宽阔平原,中有数条小河流过,水草颇为丰盛,在赵云领军进驻冀州之后,这一处所在便成了铁骑营的当然驻地!在安营扎寨与选择驻地之上,骑军较之步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其不但有着数万士卒,亦有数量还要过之的战马,这些战马都是需要精心呵护才能保证其战力坚强的。身为铁骑营士卒,入营之后有着一处与步军操练之中极大的不同,那便是如何驯养照顾自己的战马,在战场上,它们就等同于这些士卒的第二生命,加之常年相伴,很多营中士卒都是将自己的战马看成了家人,待之比自己还要周全!
而对铁骑营的将领而言,如何选择驻地就是必须深刻掌握的一门学问,相比于步卒,骑兵更怕受到敌军的突袭,宿营的安全性在骑军之中是尤为重要的,此处虽是在燕王的属领之内可却与曹操的领地毗邻,纵使有北平郡驻扎在前华雄与严纲二人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今日便在二十里之外,路人都能感觉到玉丘之下的那阵巨大轰鸣之声,脚下的土地亦在颤抖一般,可能若有外乡人在此会以为是地震,但玉丘四近的百姓对此早已习惯了,那时三将军麾下的骑军在进行操练,万马奔腾之势便如地动山摇,而这样的震动他们几乎每天都能感受的到,只是今日*比之平时却还要强上很多,一定是大练兵!
玉丘之上的那处大氅及麾盖是极为明显的,隔着十里大约就能看清,麾盖之下是一众盔明甲亮的军将,此时他们正如众星捧月一般的拱卫着一人,那人身披紫袍傲立如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