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牛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投资中国?(1)
当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希望您以及许多像您一样的人都会反问道:“为什么不呢?”
  早在1984年,我就问过自己一个同样的问题。当时我正设法成为第一个驾驶摩托车穿越中国的西方人,也可能是古往今来这样做的第一人。作为量子基金(Quantum)的创始人之一,那时我已经挣了很多钱,这些钱足以让我坐在曼哈顿的别墅里悠闲地数着股利。但是一直以来,我都属于那种喜欢冒险的资本家,我更倾向于观察和感知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坐在会议室里看各种图表。
  用三件西服换来一顶头盔和一件皮衣后,我将自己的终极目标定为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同时尽可能多地观察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体。驾车前往长城去领略一个伟大民族的魅力可能是逃离华尔街压力的最佳方法。
  最终,我穿越三千英里从沿海的上海到达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但路上的时间却远远少于我为了准备各种许可证而耗费的时间。我想我可能拿到了所有必需的官方许可,因为之前从没有人敢要求做如此怪异的事情。
  我的这次长途旅行可不像是在茶馆中悠然踱步那么简单。道路有时突然变成沙地,有时又被洪水冲毁。道路标示牌含糊不清,以至于我不知道该如何前进。岩石磕弯了我的车轮,而那时中国的零部件非常稀缺,而且像样的中餐馆也很少——不过每当我发现它们时都感觉菜肴很是美味。长时间的驾车旅行让我脖颈僵硬,小镇上的一个医生给我做了针灸治疗,从而让我成为第一批在中国尝试针灸治疗的西方人。在旅行途中,我被交通警察拦下的次数要比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人被拦下的次数还要多。在这个第一代司机的国度,为了安全,我必须小心谨慎地驾车。有一次我的车正好在一座绝密的军事基地前耗尽了油,要想从人民解放军那儿要一些油是很难的,不过最后他们还是尽力帮我上路了。然而,当我来到一个设在小城镇公园里的简易舞厅,一个中国年轻人礼貌地邀请我与他一起跳狐步舞时,我惊呆了。当时,只有极少人懂几句商务英语,而且见到我这样一个从亚拉巴马远道而来、身上没有挂着五弦琴、只有满面戈壁滩沙尘的“外国怪人”,当地人通常都会不知所措。
  当时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以至于后来在1988年和1990年,我再度两次穿越中国。之后为了庆祝千禧年,在跨越万英里的三年宏伟旅行中,我再次穿越了中国。这次我驾驶的不再是摩托车,而是一辆定制的奔驰。每次我回到中国的土地,就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国家。中国的现实一点点改变着我的想法,最终让我认识到,我原来对变化中的中国的所有设想完全错误的。我认为,中国人和我正好完全相反:一个是集体决策、由政府管制、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者;另一个则是迫不及待尝试开放国度与挑战开放市场的个人主义者。
  我懊悔之前在中国的时候没有四处搜寻初创企业和大量的低面值股票。不过我曾告诉过所有愿意倾听的人,可能正是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企业和股票即将主宰一个日益兴盛的国家20年的经济发展。1978年,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得益于旅行,我亲眼目睹了中国的“改革之路”。中国的股市并不是基于商业目的而开放的,但真实的市场——那种人们能买到鱼或丝绸的地方——向我展示:农民已经品尝到了放松管制与商业自由的甜头。我观察到,西瓜的价格如何在达到供需平衡之前上下波动,商贩如何讨价还价。这些现象都让我恨不得买入西瓜期货。
  眨眼的工夫,中国人开始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并开始规划如何让他们的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十多亿人所拥有的惊人潜力与创业精神不可阻挡地释放了出来。每次听到新开旅馆的业主骄傲地谈起自己的业绩,发现农民用积蓄创建自己的地毯厂,看见年轻人用从路边摆台球桌赚来的钱发展更大规模的企业,看见一个好求新知的农民在买下当地所有的苹果园而成为“果园之王”时,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各地中国人都在恢复传统,而正是这些传统帮助中国引领世界贸易、科学和创新长达几个世纪。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什么投资中国?(2)
我不能说我所有这些奇特的经历能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通”,可能我对中国还只是略知一二。我也不是死心塌地对中国盲目信任,在拥有十多亿消费者的前景面前就乐得晕晕乎乎。就在2004年,当中国的股票市场毫无生气之时,我还接受过一家电视台的采访。结果由于我的言论过于悲观,电视台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掐掉了我的谈话。
  然而,我的直觉让我决定——这种想法随着确定无疑的数字而进一步加强——邀请你勇敢地踏上这次投资之旅。当然,此次投资之旅路途并不平坦,但是我相信那些能够完成旅程的人将会得到实实在在的长期收益。事实上,那些坎坷的道路将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买入时机——路途越坎坷机会就越多。
  写这本书历时23年,横跨15 000英里。因此我希望你能把该书当做投资中国之旅的“地图”。正如中国古谚所说,“欲知前边路,须问过来人”。
  当我第一次瞥见中国城市的天际时,它是单调而空荡的,点缀着一些苏联式的圆顶。到了1990年,中国的城市就到处可见建筑起重机(单上海市的使用量就占了全球使用量的半数以上)。时至今日,你已经看不到那么多了,这是因为现代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铺设完毕。现在世界正饶有兴趣地等待着,看看在中国的土地上还会矗立起什么。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最终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
  近30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其13亿人口的储蓄与投资率超过了35%,外汇储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注定将成为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国家。
  进一步讲,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可能是中国的世纪。在我具体谈论股票之前,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是让你的孩子或孙辈学习中文。中文将是他们生活的时代最重要的语言。
  看看今日的中国,诸多的产业都存在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包括电力、能源、旅游、传媒、农业、基础设施、高科技——我将重点谈谈这些之前被认定是“肯定衰退”的行业。对于那些愿意放下旧式偏见投身时代大潮的人来说,未来的“AT&T”,“微软”和“通用汽车”都等待着你的发现。难怪当我走入中国时就会兴奋异常。
  接下来,我会详细解释在中国日益增多的上市公司股票中选股的技巧。我将告诉你在上海、深圳、香港甚至纽约挑选最好股票的最便捷的方法,在你家街角的经纪商那儿就可以操作。从表面上看,中国众多的交易所和多层的管制看起来似乎令人生畏。因此,我首先要讲清中国令人困惑的A股和B股,而后我会介绍一下有关二级工具的基础性知识,比如说ADR(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美国存托凭证,这是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最普通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使美国投资者很轻松地投资中国)。我也将详尽地评估中国快速增长的看似难以抗拒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队伍。最重要的是,我想减少不安全因素,以确保当你动用资金的时候,不会在转移中有任何损失。
  而且,我将陈述我对中国经济的分析及其对盈余与创新动力的影响。我将捕捉影响国内产业与全球市场的重大政府政策,例如最新的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提及的政策。这些政策是由中国政府制定的,也是中国发展的基本蓝图。我也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指明从新兴趋势中获利的方法,而这些趋势只有中国观察家才能捕获。我还将分析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产生框架。在许多情况下,管制的变化、关税的削减以及赋予外资企业更大的市场准入都仅仅是塑造竞争的开始,例如银行业、传媒业和电信业。在2001年,中国许多强硬人士警告说,降低诸多的贸易壁垒将损害国内产业——但是更为自由的进出口政策扩大了双边贸易,并刺激了中国许多行业的创新。
  在很容易阅读的“中国档案”部分,我会介绍一些令人感到兴奋的新企业,这些企业与崭新的中国一样正在崛起。我将会提供它们的上市代码、有关利润和收入的基本趋势以及对每一家企业的相关背景介绍。其中一些公司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而另外一些公司正在摸索进入新兴市场的途径。许多公司正显现出光彩夺目的基本面,但大多数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罗列这些公司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举例而不是特别地挑选或者推荐。那些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匪浅的外国公司也将会被提到,但它们不是我的重点。我会让你熟悉一些颇具潜在价值的公司,你可能从未听过它们的名字。几乎所有现在表现平平的企业都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为什么投资中国?(3)
我认为展望中国的未来需要审视它的历史与现在。这会为我们找到在中国的投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提供线索。但我也不会回避潜在的问题,无论是它们面临的地缘政治紧张或是环境威胁问题。
  本书不是罗列一些过去的事实的宣传单式的指南。我不会告诉大家我个人挑选了哪一只股票,这不是因为我考虑到利益冲突,而是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盲从者。与其具体告诉每一位投资者你应当如何,不如告诉你方法与理由,以此来帮助你分享中国惊人的增长趋势。
  在我的前一本书《热门商品投资》中,我指出:不能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数字是如何保证长达20年的牛市的。经营日用品也是从中国增长中获益的好途径,这是因为中国对每一样东西(从铜、镍到大豆再到石油)的增长性需求都将在未来几年拉动世界商品价格的上涨。拥有一些中国炙热经济不能或缺的东西,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不必再担心政府政策、企业管理或养老金了。如果你拥有商品,那么中国人就会源源不断地及时付钱给你。
  但是在这本书中,我想勾勒出分享中国未来的更大范围的选择。正如我在商品市场中所做的那样,我会指引人们投身于另外一个处于长期上涨趋势始点的市场,不论这条道路上会遇到多少障碍。
  正如你可能疑惑的,我的信心可不是没有根据的空想。除非你已遁入空门或者过去10年一直在岩石下生活,否则你肯定能感受到中国对世界的开放,已经引起了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大的经济繁荣。
  一位中国的朋友是这么评论的:“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实业繁荣发展到金融繁荣。在1980年,那时是经济改革的初期,中国的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只有410美元,而当时美国的人均GDP是12 230美元。尽管自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保持了数十年的持续增长,但我们中国人却处于完全孤立的状态;那时我们试图建立社会主义乌托邦,禁闭国门。没有私人所有权,一切都属于国家所有。没有自由企业,所有的一切都由中央控制。没有竞争,食物、衣服甚至连食用油都需要配置,通常都不够生存所需。没有服务产业,你要一直服务于人民,而不能被服务。更换工作、职业、雇主或者创业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位置从出生之时就已经被固定了。没有资本市场,因为资本被视为罪恶之源。这就是为什么这次飞跃会如此令人吃惊。”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这使得中国经济每隔10年就翻一番,且迄今没有显示出任何停止的信号。
  如果预测准确,那么中国将在20~3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另外,中国在2006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接近700亿美元,加上贸易盈余,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12 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在10年内,中国生产耐用品的制造基地规模惊人地增长了100倍。
  但所有这些有份量的数字还只是个开始。豪华的办公楼及大米生产线还不能反映出中国在市民行为、国际意识和成就机会上无可限量的优势。在城镇地区,传统的问候方式“你今天吃了吗”已经被“你今天上网了吗”所代替。中国的管理层、工程师、艺术家、运动员和设计师都正引领着世界进入“中国的世纪”。
  这让我想起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那时美国正从内战和###中走出来,迈向世界的舞台。那是一个被称做“强盗式资本家”的时代,那时涌现出如芝加哥这样的城市,电报和电灯这样的发明,以及美孚石油这样的国际性公司。那是企业大肆扩张的时代,也是关键性行业形成的时代。那时也有吓跑投资者的事情出现:刺杀总统、种族暴乱、劳工动荡与市民罢工、没有人权、数次的经济衰退、政府与商业腐败等。回想一下1908年时美国让世界感受的不确定性。中国今天看起来一样是充满了机会和不确定性的。但是看看美国1908~2007年的投资方向,这让我对2008年的中国很有信心。事实上,在1907年,美国的经济出现崩溃,唱反调的人欢呼雀跃。但是如果能回到那时,即便是在高位买进的人也仍然会勇往直前的。
  

为什么投资中国?(4)
赶时髦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远离人群的时候,通常才是我的最好投资时机。是的,中国的股票自2005年触底之后开始上涨。但我在书中探究的情景将会持续一个世纪。我们需要为机会的到来做准备。
  你想分享位于北京的新兴公司的成长吗?你想从从未见过的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的购买力中获益吗?你想参与到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中来吗?你想在中国大力发展的城市和房地产中有所斩获吗?你想帮忙制造中国第一代好葡萄酒吗?你想进行外汇买卖吗?你可能想投资于中国的日用品公司,从而能从需求和供给双方面获益,或者投资于一家农业公司,因为农业公司正受到政府的扶持。“可能”总是无限的,正如这个国家自身一样。
  现在是参与到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事情中来的时候了。如果你能到中国来那么就赶紧出发吧。如果你已经攀登过长城,那么就再次回去看看那儿发生的巨大变化吧。即便是在家,你也可以参加一些太极课或者学习一些中医知识,阅读一些有关当代中国生活的好书,看一看他们的电影。关键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要努力思考中国的消费者将如何花他们辛辛苦苦赚到的钱,以及他们会把钱投向哪儿,只有这样才能让钱生钱。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我是如此看好中国的发展远景,以至于我找了一个中国保姆照顾我的女儿海琵。海琵出生于2003年,现在已经能说流利的中文了。正如我之前所奉劝大家的,我现在还要再次奉劝大家:拿出钱教你的孩子学习中文,购买中国商品。
  然后唤醒你现有的投资经验,去辨别寻找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品牌。假设你是一名汽车机师,你可能对汽车和发动机了如指掌,对不同型号汽车的相对价值与设计突破也很是熟悉。那么,我会建议你研究一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寻找一些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是理发师,你就可能对流行品牌与化妆品很有感觉。但你一定要记住:你要比那些华尔街经纪商对这些事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想在中国投资致富要有你自己的路线,你要调动自己的激情与主动。你可能挑选到下一只能上涨数十年的中国“红筹股”。要学会计算,但不要把中国视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方。要怀疑并坚守你所知道的东西。生活中的成功故事属于那些领悟自己所知、坚持自我并仔细观察的人。只有知道如何成为自己才能把握中国的牛市。
  让我再次强调一下:本书不是对投资技巧的归纳,也不是股票推荐,而是我对中国商业的调查。本书所例举的公司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它们仅仅是我所知道的一些能够抛砖引玉的东西,激励你去完成你自己的“功课”。按照你的本能和对数字的理解,你可能会发现许多本书中没有提到的中国企业与行业。
  当我们这一代正在成长之时,我们的父母就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一直在沙土中挖洞,寻找机会的话,那么中国就是你们的目的地。它就在地球的另一端。有很多“专家”仍在靠恐吓投资者讨生活,他们说中国是我们意识形态的敌人,投资者应该小心谨慎,但是对未知和外国的担心不应该让人们退缩。现在不是把头埋进沙中自欺欺人的时代了。
  自从我开始第一次中国之旅,这个世界就要比任何一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变化得都快。甚至在越南,繁荣也已经取代了战争。印度也从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的“非常时期”崛起,摒弃了孤立。在我的前半生中,30亿亚洲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就金融而言,金融中心的变动更为剧烈。在2002年,世界上最大的25笔IPO中有23笔发生在华尔街。而到了2006年,下降到只有1笔。
  但有时,接受明显的事实却需要内心最困难的改变。人们关注中国的指标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在中国之外,只有少数人真正愿意接受一个客观而有远见的观点,或者他们以固定的方式(以美国为中心)看待世界可能感到更舒服。至少,投资者能够通过分散化来抵消美国的劣势,我之前就把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28个外国市场。可能这正是遵循了孔夫子的教导,他在2 500年前就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为什么投资中国?(5)
正如我在商品市场上所做的一切,我正努力审视当前我们面临的东西是什么,中国的商品比比皆是。如果你还不相信,那么马上看看你家里的每一样东西,从电器到衣服,从书籍到玩具,看看有多少标着“中国制造”。
  为什么你不能进入这个迷人的市场并干些什么呢?
  

万千品牌兴旺繁荣
只有上市公司繁荣昌盛,股票交易所才能兴旺发达。上海交易所是这样,法兰克福交易所也是这样。我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源于这个国家数量众多的优秀公司,而它们才刚刚开始实现其无尽的潜力。
  在中国,“冠军企业”这个词是政府使用的一个标签,用以鼓励和奖励那些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并把产品推向海外的本国企业。这如同给予企业的荣誉奖章。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已经听说过海尔(名列世界第四位的电器制造商)、青岛啤酒(现在被安豪泽布施公司持有部分股份)、联想(并购了IBM公司PC生产线的中国电脑制造企业)。而南京汽车在夺取了英国的罗孚(Rover)品牌后,现在已经开始在中国装配颇具盛名的MG跑车。
  但是这些知名的企业仅仅是冰山一角。从现在开始,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在推高价格的同时也会带来盈余。十多亿的人口需要很多公司为他们高效地生产和销售现代社会的必需品,规模之巨大是世界从未看到过的。这意味着中国的“通用电气”、中国的“甲骨文”、中国的“强生”和中国的“索尼”将会在某地出现。外国人可能需要学会用中文来阅读顶级品牌的产品说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对新品牌的需求(1)
当想到日用百货店的时候,外国人可能不会在自己的纸袋或者塑料袋上看到“联华”的字样。但是在人潮涌动的中国超级市场,联华的袋子比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国外竞争对手的还要多。联华超市初创于上海的一个单体商店,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3 716家全功能的“超级市场”、百货店和“快客”便利店,而且正以每年400家新店的速度增加。自2003年在香港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以来,这家由中国最大的零售商——百联集团控股的超级市场,现在已经将其店面铺设到中国21个省。
  联华共有47 000名员工,该公司正积极与外国对手展开竞争并使食品供应链标准化。它连续被零售业协会授予“中国最杰出的连锁品牌”称号。该公司甚至已经开始在欧洲开设自己的分店。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该公司计划铺设8 000家分店,而中国到1999年的时候才有第一家商店被定义为超级市场。
  现在,中国的主要企业不再只是将减价的产品销往西方。中国正快速地瞄准自己的顾客。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估计,在2004年,中国的8亿劳动力人口每小时的平均工资是064美元,而美国是每小时2111美元。这样的工资从全球视野来看,将继续赋予中国企业巨大的价格优势。但是繁荣的需求与有限的供给已经使得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的非熟练工成本开始上升,这使得部分企业(包括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开始向西部转移。这意味着随着这些企业劳动链的转移,各阶层的购买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城市,职工工资正快速地提高,人们对优质生活的渴望也正在增强。城市中的白领明显被宠坏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就是防止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跳槽。一些分析家认为,按平均购买力计算,中国年均收入超过1 200美元的人士应归为“中产阶层”。按照这种划分标准,中国有47亿人口属于中产阶层,要比美国全国人口还要多。按照另外一些更严格的标准,那么中国有7 000万~15亿的中产阶层。中国政府自己公布的数据是25亿中产阶层,占人口总数的19%。他们能够买得起汽车和公寓。毫无疑问这类人群的总数正在增长。
  从生产层面来看,与外国企业合资20年获得的经验帮助中国企业跳跃到竞争对手之前。随着外国公司渴望进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国内的合作伙伴带着增强的制造能力和知识产权走向海外。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中国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支出还很低,中国政府很明智地鼓励外资对一些薄弱部门进行投资,这样,国内的公司能够受益。即便在过去几年,当中国成为WTO的成员,为迎接残酷的竞争而做准备之时,中国五大银行中的四大银行都引入了战略伙伴。这些银行向美洲银行等有经验的银行售出20%的股权上限,使得自身能够执行新的管理程序。现在中国的银行正摆脱过去的形象,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大众汽车会在中国的市场中获得短期的收益,但上海汽车获得的将是长期收益。
  中国正从生产钱包、婴儿用椅、服装和玩具等传统出口品向高价值、精密产品(如汽车零部件)转移。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在1993~2004年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翻了一倍。记住日本所发生的一切——日本仍是所有亚洲经济发展的典范。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制造”的产品还被嘲讽为质量低劣粗糙。还记得当年那些哥斯拉(Godzilla)怪物玩具看起来像是用破洋娃娃缝制而成的吗?你在今日的中国正目睹着同样的现实:工作道德与创新相结合,高储蓄率,大公司与政府利益紧密相关。但是中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而且具有渴望创新的激情,而日本可能已经丧失了这些品质。
  海尔集团最初是由一家国有企业的零散资金发展而来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对其5万名员工的业绩都要公开打分,这如同让干得不好的人罚站在墙角一般。海尔具有传奇色彩的创始人张瑞敏曾去德国学习质量生产,当工人生产出一批质量不合格的电冰箱的时候,他用锤子把它们砸得粉碎,并要求重新生产。
  

对新品牌的需求(2)
海尔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它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它在美国、中东、非洲和俄罗斯设立了六家工厂和一个公司代表处。海尔的海外销售收入在2005年增长了51%,占总收入的31%。但是该公司近几年的利润出现了下滑,部分原因是由于海外扩张成本引起的,更多的原因来自国内的激烈竞争。虽然海尔在国内市场仍占据着30%的市场份额,但它与其他中国大企业一样,不能把国内市场的增长看做想当然。
  在中国的每一个地方,CEO们都在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周工作6天很正常。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他们很好地学习了全世界在创业和资本创造方面的知识——他们的孩子出国就读MBA。今天,这些按照西方培训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国管理者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吉姆的中国档案:家喻户晓的品牌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
  SHE:601628,A股;HKG:2628,H股;NYSE:LFC,ADR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1776%,收入增长918%
  这是一家处于快速增长领域(自1996年以来每年增长30%)的巨型公司。伴随着“铁饭碗”制度的终结,每一个家庭现在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安全网。这导致对各类保险的巨大需求,无论是医疗保险、人身保险还是养老金计划。在这个预计不久将达到1 000亿美元的市场中,主要有三家公司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们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及规模稍小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拥有76 000名员工的中国人寿占据着其中43%的市场份额。虽然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有来自同行的,也有来自按照WTO协议准入的外资银行的,但是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却要缓和得多(虽然国内的银行可能也会逐渐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HKG:1088,H股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92%,收入增长636%
  中国在世界上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反过来增强了对电力的需求。尽管许多的投资者都关注石油公司,但是中国仍然依靠煤炭来提供70%的电力输出。神华经营着中国最好的煤矿,也出产大量的煤。该公司拥有一条连接山西、内蒙与海港的铁路,而这座海港也属于神华。它还在自己的铁路沿线总共建设了9家电厂,并且投资了158亿美元用于煤转油技术。
  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A:600623,A股;900909,B股
  近三年趋势:利润增长248%,收入增长345%
  这家公司不如固特异(Goodyear)那么有名,但是它正经历着好年景。作为世界排名第15位的轮胎制造商,上海轮胎以“双钱”和“回力”两个品牌占据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