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天空下-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倍,也就是说千八百块买下的房屋有可能卖到一两万元。这样的暴利让盛千秋目瞪口呆。这比抢劫还来钱啊。但是,这一切对于赵翰青来说丝毫不觉得如何惊讶,毕竟他的记忆里有房地产暴利年代的记忆,那时候房价节节攀升,用一天一涨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两下一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赵翰青得知从中获利几百万还是让他欣喜若狂,忍不住感慨万千地道:“房地产在任何年代都可能是暴利啊。”
那些实业家们如果知道有人买了一些房屋过了几个月再到手卖掉就赚了他们打拼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肯定会气得吐血,这还有没有天理啊,财富竟然可以这样创造?在赵翰青看来,这一切合情合理,在后世。那些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和农民工们一辈子也买不起方桌大的一块地方,但是,那些炒房客们甚至不用掏自己腰包,利用银行的钱炒房就能赚到一套套房子一栋栋别墅,这就是现实,勤劳致富,投机更能发家。投机者什么时候都比勤劳者获得的多。
赵翰青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先知条件才能够成为一个投机者,而且他赚的是富人的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他的钱赚得心安理得。
王云飞因为对赵翰青的盲目信任,在赵翰青说要不多久上海的房价会涨,并让他买房投资的时候,他就一咬牙骗出几个大小老婆的私房钱买了两处小宅子,现在转手几倍的利润到手了,比得上盛千秋这些年在上海打拼赚的都多,能不让盛千秋嫉妒懊悔吗?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只能发誓以后会把赵翰青说的每一句话都当成圣旨。
最后,赵翰青只留下了霞飞路相邻的两处别墅、英豪武馆占用的那个大宅子和一处秘密宅子,其他的都卖掉了,因为他深知房产只有居住才有价值,空房子放在那里不等于是钱。等江南半壁江山落入日军之后,房价就会回落,投机者要抓住的就是机会。
处理完房子的事情,回头该处理订购的米粮了,赵翰青拿出一大摞购粮的契约笑了,这些看似不值一文的纸很快就会变成大把大把的钱的。这时候租界粮行里的米已经比开战之前涨了好几倍,而且还在继续上涨,粮价上涨一方面是因为一打仗粮食运不进来;另外还有战争性恐慌造成了抢购潮;还有一个就是人为的原因,那些奸商们大肆造谣粮行没有粮食了全上海快没有粮食了,再找些人故意抢粮,这时候本就人心惶惶所以这种谣言很容易让人相信,于是,每一个粮行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有些粮行甚至打出了限购令,每人每次限量购买,事实证明这一条很管用,越是限购,民众们越是要抢购,有的一家全上阵只为多买一点粮食,今天买了一点明天再去买的时候已经又涨价了,心里盘算着要多买些指不定明天又涨价了。甚至还有的粮行开始在米粮里掺土搅沙,反正也不愁卖不出去。
当赵翰青得知那些黑心粮商在米里搀沙的时候十分生气,决定不再为了多赚钱而拖延下去了,是该出手教训这些黑心粮商了。于是,他在黄金大酒楼摆下宴席,邀请签了粮契的众粮商前来商谈粮食交付的事情。
那些粮商们看着每天白花花的米换回来的是白花花的大洋一个个心花怒放的,几乎忘记了还欠着别人粮食呢,接到请柬才想到跟龙腾公司有粮食交易这件事,当时赵翰青是以龙腾公司的名义跟对方交易的。粮商们看看粮仓里的粮食实在是不多了,即便是勉强凑够购粮契约上的数量,但是怎舍得把粮食拿出来?在淞沪之战打响之后,粮价飞涨,照这样看战争短时间也不会结束,粮价肯定还会继续上涨,大堆的粮食就是白花花的大洋,谁愿意把白花花的大洋拱手让人?把粮食交出去比割肉还疼。
于是,粮商们在赴宴之前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宋万卿那里商议对策,宋万卿是上海最大的粮商,所以,众人都唯他马首是瞻,何况跟龙腾公司订购的粮食也是以他最多,这事自然由他拿主意。
宋万卿没接到请柬之前就开始想这件事了,他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但是,他贪图暴利粮行里的粮食也卖了不少,这会儿粮行库房里肯定凑不够,就是凑够了他也舍不得拿出来,因此,他早就存了撕毁契约的打算。他早就想好了干脆赖账,以突然打仗为借口说明暂时无法兑现粮食,对方如果认了也就算了,如果不肯干休即便是到租界法院告自己违约也不用担心,凭着自己在上海的人脉再花上一笔钱打通关节,这官司纵然是赢不了也不会输,等到租界的洋法官们按部就班地开审理案件到下来判决,战争可能就结束了,到时候粮价回落,再按照契约给对方粮食。对方毕竟是一个外乡人,龙腾公司也不是什么大公司,所以,他根本不担心这些,关键是中间人杜月笙那里要打点好。他把这主意给大伙一说,都连声道好,当下宋万卿就提议大家凑钱用于上下打点,大家自然无异议,不过,宋万卿提议各个粮行均摊时都不乐意了,售粮时明明是宋家粮行占了大头,现在出钱了却又要与大家均摊,不过,看到宋万卿脸色不好看了,都乖乖地拿钱出来,一共凑了五万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 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发战争财
回头再说赵翰青,淞沪奇袭战的完美胜利让他得意了好一阵子,要知道这可算是他和邓铭文第一次指挥作战,堪称完美之作,而且他起主导作用,像那个挖掘地道埋炸药的计划就是出自他的主意,当时还被邓铭文嘲笑为愚公移山,没想到这一招竟然成了获胜的关键一步。(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
这一次胜利也让赵翰青对兵法上的出奇制胜多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积累了大战的经验和信心,更让他欣喜若狂的是接下来的实际好处。
因为这一战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用品不计其数,掌管军需物资的后勤处长,刚刚因为克扣伙食被处决了,这些战利品暂时就成了糊涂账,各部队缴上来总数有多少也只有邓铭文这个司令官,所以,战略品清单上被他大笔一挥少了许多东西,少的那些东西就神不知鬼不觉就变成赵翰青的了。这场奇袭战能够取得胜利可以说赵翰青当属首功,但是赵翰青不求升官发财,那么,这些东西就权当是对他的补偿了。
这笔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的数量之大让赵翰青也乍舌不已,**中那些地方杂牌一个师的武器也没有这么多,也就是说这些武器弹药装备一个团绰绰有余,光是轻重机枪就近百挺,还有十几门轻型的火炮和掷弹筒。更让赵翰青高兴的是还有两部无线电台和不少的望远镜,这玩意比起枪支弹药更重要,邓铭文知道他需要这个,所以就把缴获的日军的电台直接给他了。
赵翰青本来觉得自己的在上海的,他想押运着战利品返回中原,他觉得接下来的淞沪大会战跟他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他也改变不了什么,即便是还没有实施的“雷霆行动”也用不上他了,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有陈少武在霹雳行动应该可以顺利实施。至于跟众粮商的交易由丁嘉英和盛千秋代劳就是了,有杜月笙这个担保人。还有军队做靠山,可以肯定那些奸商们一定不敢赖账的。
但是,邓铭文竭力挽留他,他倒也不好意思走了,拿人家的手短,拿了好处立刻就走也显得不地道。再者说还有一件事情一直压在他的心头。那就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他无法做到眼睁睁看着三十多万条人命惨死,即便是他无力阻止这件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但是他做不到袖手旁观,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那些生命,南京惨案之所以死那么多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守南京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为了断绝后路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下令焚烧了所有大小船只。以至于日军破城之后,数十万军民无处可逃,光是被日军射杀在江边的军民就不计其数,如果有船只救援将会有多少百姓可逃脱性命?
因此,赵翰青决定留下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那些武器弹药和军需物品就由邓铭文派人押运返回中原,只跟了四名教导队员。因为有淞沪卫戍司令部公文也不用担心一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
不过,也有让赵翰青不如意的事情,跟邓铭文打赌赢的一个师的编制邓铭文虽然已经兑现了,是蒋委员长亲自批准的,番号就是“中原保安独立师”,不过师长一职却不是他想邓铭问一力推荐的南都西岭县保安团的团长黄山松担任。黄山松是他和赵翰青合计好的最合适的人选,因为黄山松不但是少林弟子,还有着军方的身份,黄山松原来就是保安团的副团长,现在早已经升了中校团长。如果担任少将师长也不算是越级提升。但是,蒋委员长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没有采纳邓铭文的意见,而是委任南都保安团司令唐搏虎兼任中原保安独立师师长一职,黄山松仅仅被委任为中原保安独立师的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军衔也升了一级成了少将,这样一来邓铭文也不好据理力争了。毕竟唐搏虎是黄山松的顶头上司,担任中原保安独立师师长一职似乎比黄山松更为合适。
唐搏虎兼任师长让赵翰青想要利用这一个师来发展自己实力的的愿望成了泡影,唐搏虎跟赵翰青本来就有杀兄之仇,但是,因为大哥之死完全是因为他勾搭了唐搏虎的姨太太才引来的杀身之祸,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所以,赵翰青对唐搏虎的仇恨就没有那么强烈,但是,现在唐搏虎成了他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唯有除掉他让黄山松上位赵翰青才能够达成心愿,他对唐搏虎完全动了杀念,决定等南京的事情有了眉目返回中原首先除掉唐搏虎。
随着中日双方的不断增加兵力,淞沪之战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前敌总指挥的邓铭文参与这么大规模战役的指挥还是第一次,比起前些时短暂的偷袭战,现在的战斗就显得繁杂漫长,即便是已经给他派来了新的参谋长,还有不少出色的参谋人员,也让他有些焦头烂额。
这时,赵翰青已经不再出没司令部指手画脚了,他也给邓铭文帮不上什么忙,他喜欢剑走偏锋这样的大战让他也失去了用武之地,他开始着重关注情报工作和忙着锄奸,只要是与日本人关系密切或者是经常出入日本人商会和虹口道场的人都是铲除的对象。吴四宝的事情一直让赵翰青懊悔不已,所以,他宁愿错杀也不愿放过一人,在这非常时期还跟日本人眉来眼去的人将来十有**就是汉奸。
吴四宝就是赵翰青锄奸行动的主要目标,但是,吴四宝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他令聂小手派人密切监视季云卿的行踪,希望能够在季公馆发现吴四宝的行踪,但是吴四宝一直没有出现。但是,赵翰青也一直没有对季云卿动手,就是害怕打草惊蛇吴四宝再也不出来。
战局混乱再加上一连串暗杀,上海滩的亲日分子们更是风声鹤唳,不少人都躲到了家里闭门不出,赵翰青也不能大摇大摆地杀上门去,刺杀行动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跟苏维埃的联系却加强了,通过苏维埃跟上海地下党组织建立了情报互动。因为跟国共两党都建立了情报共享,再加上有江湖势力,这让赵翰青这边的情报更加全面详细,有些时候就连无孔不入的军统也比不上。
淞沪之战已经进行快一个月了,上海滩的局势果然如赵翰青所料的那样,华界成了炮火连天的战场,逃难的人大量拥进了租界里,一时间租界人满为患,结果带来的就是物价飞涨,通往租界的运输通道因为战争暂时中断了,就是不中断商人们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贸易,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商人们不会真的傻得要钱不要命。
其中房价和食品涨得最厉害,粮价一路飙升,菜蔬肉蛋有价无市,而上海租界的空置房屋在战争进行没几天就完全被那些逃难的富人们抢购一空,于是,房租的价格也一路猛涨,即便如此仍旧有不少人露宿街头。不过,露宿街头的往往是那些本来有房住的人,因为黑心房东拼命地涨房租那些穷人住不起只好流落街头。于是,鸠占鹊巢的富人们洋洋自得,因为他们有钱,有钱的人就是大爷。但是,富人们很快也笑不出来了,他们发现按照现在的物价他们带来的金银细软也不够一家子坐吃山空多少天,更别说还想继续他们的花天酒地了。
大发战争财的日子到了,赵翰青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哈哈一笑了,这场战争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我,最赚钱的人还是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 第五百六十三章 自卫抗战
蒋委员长看邓铭文捧着黄金剑一付如获至宝的样子心里很受用,亲亲热热道:“铭文,坐下吧,你是我身边出去的人,到这里就是回到家了,无需那么拘谨。”
邓铭文这才欠身坐在了沙发上。
“铭文,把战斗的经过说一说吧。”
邓铭文一听提到战斗顿时精神一震,当下就从七月七日日军在宛平挑起战争开始说起,开始加强对上海日军的监视,却发现日军在上海悄悄增兵,担心日军会在上海开战,就悄悄将部队向上海周边集结以应对淞沪地区的战争危机,同时开始制定了作战计划??????
邓铭文因为自己是从头到尾都亲身经历了,所以,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听的蒋委员长眉飞色舞的,等他听到两次大爆炸炸得日军人仰马翻的更是连声叫好小说章节。
邓铭文最后道:“此次能够大获全胜,一赖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更重要的是因为秉承了校长的教诲,学生至今还记得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次的作战计划就是完全出自校长的那句话。”
蒋委员长顿时来了精神:“哪一句话?”
“校长说过:兵行险招,出奇制胜。”
蒋委员长笑得一脸灿烂,连声道:“好,好,这么多学生也只有你能够活学活用。”至于他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他自己也不记得了,至于他究竟说没说过这样的话他跟本就没有怀疑。不过,他的笑容突然一顿,漫不经心道:“听说这一仗铭文身边的赵顾问出力不小,怎么不见铭文为他请功啊。”
淞沪军总参谋长秦坚告邓铭文的一条罪状就是任命来历不明的江湖匪人担任淞沪卫戍司令部特别顾问,戴笠手下的密报也证实了这件事,据说这个赵顾问在这次战斗中处于一个很显要的位置。但是,邓铭文既没有为所谓的赵顾问轻功,现在连他的叙述里也没有提及,蒋委员长生性多疑,这件事让他如鲠在喉,不得不说出来。这件事邓铭文无法解释清楚不管他立下多大的功早晚也会被打入冷宫。
邓铭文自然感觉到了蒋委员长语气的冷淡,他太熟悉蒋委员长的性情了,翻脸比翻书还快,他在蒋委员长身边时就深感伴君如伴虎,不过。现在他并不如何惊慌,因为他知道赵翰青这些天出入司令部,又亲自参加了这次战斗,军中的各级将官们差不多都知道他的存在,所以。这事无论如何瞒不了耳目众多的蒋委员长,他压根就没想着隐瞒这件事。再说他还要为赵翰青争取一个师的编制。这是他之前跟赵翰青打赌答应过的一个师的编制肯定要蒋委员长这个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答应才成,于是,他坦然地道:“这个事正要向校长禀报,因为还要求校长一件事,在电报里说不方便。”
蒋委员长不置可否地嗯啊了一声。
“那个赵顾问其实是我的同门师叔,他是我少林派硕果仅存的长老恒善大师的唯一弟子。”
蒋委员长微微颔首道:“恒善大师可是当世屈指可数的世外高人。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肯定也很出色。”
“是啊,我这位师叔年纪不大,却是一位少年英雄。校长没有忘记吧,前些时召开神州英雄大会时日本人暗中破坏,有人揭穿了日本人的阴谋,这个我跟校长汇报过,揭穿日本人的就是我的这位小师叔。”
蒋委员长听到这里也不觉莞儿,邓铭文汇报时候没有提兜裆布,但是兜裆布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的,连报纸上也大肆报道,他自然看到了。
“我师叔因此与日本人结怨,日本人还行刺过他,从那时起他也开始密切注视日本人,日本人想要在上海开辟南线战场的消息就是他无意中得到的,我就请他帮忙收集日本人的情报,他因为被刺的事情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答应帮忙而且顺便教习淞沪军士兵武术,像埋炸药那些不够光明正大的隐秘事情就是他和本门的俗家弟子干的,我为了他出入军营方便,就临时委任他一个有名无实的顾问,战事一结束我就解除了他顾问的职务。”
蒋委员长心中释然,跟他得到的情报基本上一样,这说明邓铭文并没有说明隐瞒的,只要不对自己隐瞒就是再比这大的事情也不算什么了,他最在意的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忠诚。现在终于肯定了邓铭文对自己是真心的,并没有丝毫隐瞒自己,脸色已经阴转晴,亲切道:“赵顾问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理应好好嘉奖才是,就让他留在你军中,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正式委任他为上校顾问怎么样?”
“我本来也想让他加入军中为党国效劳,但是,他身在江湖自由自在惯了,养成了散漫的性子,实在不习惯军中的种种约束,我也担心他会干出什么违反军纪的事情,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蒋委员长一听摇头道:“这是哪里话,你也出身江湖,如今也不是成了一个模范军人了吗?”
邓铭文心道,我是自己想要走这条路混个正经的出身,但是我小师叔却是对仕途根本不感兴趣,岂会把一个上校看在眼里?笑道:“我倒是没有勉强我师叔入伍,他也不适合做官,但是我也想到了一个让他为党国效劳的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且能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
蒋委员长却不知可否地道:“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中原绿林中各种武装多如牛毛,足有数十万人枪,这些土匪多桀骜不逊,不服教化,不服从中央的领导,但是gongchǎndǎng最善于蛊惑人心,如果中原土匪被gongchǎndǎng收编了将会成为党国的大患。”他说到这里偷眼看蒋委员长,见蒋委员长的神色凝重起来心中暗喜,接着道:“我师叔在中原道上颇有些声望,还是中原英雄会的秘书长,我想如果让他协助招安那些绿林豪杰,肯定会事半功倍。”
中原群匪一直是蒋委员长心中的一根刺。他最担心的就是被gongchǎndǎng钻了空子,gongchǎndǎng最善于发展武装力量,所以,他不惜扶持镇嵩新军马王爷做傀儡来对付中原群匪,但是,那个马王爷对南京政府一直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所以,中原群匪也一直无法真正解决。邓铭文跟在蒋委员长身边那么久了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内幕,再加上赵翰青熟悉中原绿林的情况,二人就合谋用这个理由来忽悠蒋委员长入彀。
果然。蒋委员长迫不及待地道:“你师叔可有什么良策?”
“校长只需成立一支部队来对付中原群匪,愿意为党国效力者就招安,鼠首两端者就分而化之,顽冥不化者就坚决剿灭,这支部队也无需太多人。要一个师的编制就可以了,只需三年保证可以让中原群匪消失殆尽。”
“哦。是不是由你师叔担任这只队伍的指挥官?”他心中略有些不快。邓铭文刚刚说他师叔才拒绝任职淞沪军,这就伸手要官了,说了半天还不是嫌官职小。
“不、不,我师叔不会做这个指挥官,他如果当这个指挥官反倒不易行事,这个指挥官可以让别人来担任。我师叔可以在暗中协助,凭他在中原道上的势力威望里应外合更容易成功。”
蒋委员长脸色稍霁,不觉沉吟起来,如果真能够解决中原群匪这个心腹之患。别说一个师了,就是一个军也值得,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咳了一声道:“本来准备给淞沪军增加一个师的编制,正好把这一个师拿来对付中原那些土匪,嗯,我看就叫中原保安独立师吧,名义上归当地的保安司令部所辖,实际上可以由侍从室直接负责。你看可好?”
邓铭文一听郁闷的想要吐血,你都已经定下了还来问我?敢情老子忙活半天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过,他丝毫不敢把不满挂在脸上,老老实实道:“自然由校长做主,学生没有异议。”
蒋委员长这时也突然也觉得自己跟自己的学生耍心眼也太不厚道了,更何况这位学生对自己忠心耿耿,不能让忠于自己的好学生寒了心,急忙又道:“昨日,政府已经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算是对日正式宣战了,日军肯定会大举进攻上海,这样一来淞沪一带必成主战场,你部兵力太少了,恐怕难以阻挡日军的大举进攻,我准备把淞沪和苏浙边境的所有军队改编成8、9两个集团军来应对淞沪可能发生的战事,你可以担任其中一个集团军的副总司令兼任前敌总指挥,你看怎么样?”
邓铭文听得怦然心动,集团军副总司令虽然是副职,但是,那可是真正跻身于军中高级将领行列了,他突然间就忘记了赵翰青的告诫:接下来的淞沪之战惨烈无比,虽然让日军也损失惨重,但是**最终仍旧失败而告终。他突然站起来慨然道:“作为学生保护校长义不容辞,铭文作为军人保卫国家责无旁贷,铭文一切全听校长的。”
“好,铭文不愧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啊。”邓铭文把他的安危看得重于国家蒋委员长自然高兴。
“还不是校长的苦心栽培。”
“哈哈,铭文啊,好好再打几个胜仗,咱们师生就可以在历史上共谱一段佳话。”
邓铭文彻底松了口气,来南京觐见前他和赵翰青已经研究过蒋委员长会问些什么话,该如何回答,可以说花费的心思简直比得上制定作战计划了,果然功夫没有白搭,把个老奸巨猾的蒋委员长哄着了,说起来还是小师叔厉害啊,他跟蒋委员长连面也没有见过,但是,他对蒋委员长的了解好像超过了自己,这件事只能用一个理由来解释,那就是他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二人正在互道师生情长意短,一名侍从官快步走来,“报告委座,刚刚收到日本政府发表的声明。”
蒋委员长的笑声戛然而止,神色一紧道:“念。”
“??????为了惩罚国民党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上将为派遣军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等部。协同海军消灭上海的邓铭文部,占领淞沪地区,保护帝国的侨民??????”
蒋委员长的好心情殆尽,脸色铁青地骂道:“娘希匹,他们这是侵略,**裸的侵略,反而还要找一大堆的遮羞布,强盗就是强盗,偏偏还要假模假样地装什么正人君子。”
邓铭文腾地站了起来,“校长。我立刻返回上海,日寇敢犯我上海,誓与之决一死战。”
“日本人欺人太甚,娘希匹,我堂堂的大中华难道还怕你一个弹丸小国吗?我要在淞沪与日本人决战。”
蒋委员长是真的火了。昨天,也就是1937年8月14日得知淞沪大捷之后。有了底气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才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不过,这个扭扭捏捏的抗战声明还特别强调了“自卫”,这时距离7月7日卢沟桥事变已经一个月了,可见包括蒋委员长在内的党国要员们也都没有破釜沉舟抗战到底的决心。但是,现在日本政府的声明让他绝望了,也让他愤怒了。不打不行啊,你不打日本人要打总不能撅着屁股白挨打吧,如果仅仅是白挨打也行,问题是日本人不仅仅是要打屁股那么简单。人家要的是中华大好河山!蒋委员长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的话他几十年的粮食算是白吃了。
精明的蒋委员长已经下定决心淞沪之战不但要打,还要大打,淞沪军的胜利让看到了在上海作战比在遥远的北方大平原作战补给更方便,而且,日军经营东三省已经多年了,东三省已经成了日军的大后方,在北方决战有利于日军二不利于**。但是在南方**的兵力跟日军相比绝对要比在北方占优势,日本人在上海虽然也经营多年了,但是,所有的势力已经基本上被摧毁了,在这里决战都于是一技之长攻敌之短。
而且,蒋委员长高瞻远瞩,仗还没有打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有利的因素,那就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美、英、法三国租界,在这开战极有可能引起诸国势力的干涉,如果战事顺利的话,可能在美、英、法等国调停下迫使日本人坐到谈判桌上,取得一个光荣的和平,同时也能结束北方的战事,进而挫败日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蒋委员长这个曾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混过的投机分子已经看出来无论从哪方面看在上海决战都是有利的,当然了,他也看到了如果上海战事失利,日军长驱直入的话就会影响到南京的安危,但是,他又有几分自信,江南的**有百万之众打不败日军难道还不能拖着日军吗?只要拖上几个月也能把日军拖到谈判桌上,他像所有的独裁者一样有几分盲目的自信。
“娘希匹,回南京。”登上庐山还没有把椅子暖热蒋委员长就决定回去了,马上还要跟日本人打仗了,他这个最高领袖如果还不回去的话就太不着像话了。
邓铭文更是郁闷,自己马不停蹄赶到庐山汇报战斗经过,说得口干舌燥的连口水也没喝,还要巴巴地赶回去,娘希匹,都怪日本人,早不发表声明晚不发表声明偏偏这时候发表声明。
其实,淞沪军奇袭驻沪日军之后南京方面就开始紧急备战了,随着日本政府的表态,南京方面也宣布以淞沪卫戍司令部所辖的两个暂编警备师为主力加上京沪的警备部队和江苏保安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共3个师1个旅,担负淞沪之虹口及杨树浦的防线;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