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天空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混账命令的长官。不过。更多的人却是麻木,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江边走去。
下关的江边已经点燃了一堆堆的篝火,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散布在四周。
“不准喧哗,不准吵闹,违令者立刻绑到城头去守城。”不断有士兵低声呵斥。
偶尔有孩子的哭泣呜呜咽咽,很显然是被母亲捂住了嘴巴。间或夹杂着一声重重的叹息。
江岸上很快就站满了老百姓,一个个在凌冽的寒风中索索颤抖。或许更多是因为恐惧的原因,摇曳的篝火让他们感觉到一点点温暖,但是,遥望黑黢黢的江对岸,心也一下子沉到了冰冷而黑暗的深渊之中,等待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这莫测的黑夜一样。一江相隔两重天地。一道天堑断绝了所有的希望,rì军马上就要攻破南京城了,说不定明天南京成就会沦陷,没有船只,也无法生出翅膀飞越长江天堑。
南京城的方向不时响起的枪炮声更让人心惊胆寒。早几天战斗虽然激烈,但是仅仅发生在白天。到了晚上还是安静的,但是,今晚枪炮声不断,虽然不如白天激烈,却也让人感到不安。。
江北岸,马如龙举起望远镜看见了江对岸燃起的篝火,仿佛是无数坠落的星星在闪烁,他知道船队该出发了,篝火就是江对岸发出的信号。他跳上一条最大的一条船,大声道:“出发。”
四周的那些船只开始井然有序地划向江对岸的下关。
原来,马如龙当初受命带领dú ;lì旅到江北岸去一边招募士兵,其实另外肩负一个秘密命令,那就是准备大量的船只备用。于是,他到达江北之后,一边招募新兵,一边征集船只。因为征兵的要求比较严格,地痞流氓烟鬼赌鬼一概不要,所以直到12月12rì马如龙接到命令止,仅仅招收了一千多名士兵,不过,此时dú ;lì旅的人数也达到了三千多人,三个团的框架也建立起来了。
相比起招募新兵,船只反而容易征集,而仅仅几天时间就征集大大小小的船只数百艘,可以说沿江百十里的大小船只都被搜集起来了。之所以这么容易征集到船只是因为马如龙并没有采取强征,而是先按照赵翰青的主意借口运送军需物资的名义来招募船夫。招募船夫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来历清白,二是善于cāo舟,只要报名立刻先发两块大洋,看在大洋的份上报名者如云,这时马如龙又趁机提出船只不够用能够自带船只的优先报名,一条船也可以先预付两块大洋,如果是较大的货船就先预付十块大洋,最初报名的多是渔夫们,消息一传出,而那些来往南京与镇江、上海之间的货船也因为打仗停止了货运,见有钱赚也都踊跃应征,所以一下子就征集了不少货船。
马如龙带的五万块大洋花了不到一半就招募了船夫五百名,征集大小船只四百多条。那些最小的渔船只能乘坐五六人,而那些小型货船最小也能乘坐数十人。
完成征集船只的任务之后,马如龙就令全军隐匿在江北岸的一个小渔村待命。一边等待着命令,一边让士兵们练习cāo舟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船夫们临时畏缩不前好让士兵们顶上。
12月10rì,马如龙就按照赵翰青事前的交待将征集的船只都集中起来了,停泊在长江的一处支流的芦苇荡里,准备随时驰往南京。
今天晚上,终于接到了连夜赶到南京接应部队突围的命令,马如龙立刻集合部队,准备去江对岸接应部队突围,江对岸的篝火就是信号,只要看到江对岸点起篝火就立刻出发。
因为船只太多了,害怕黑夜里走散了,马如龙就先将所有船只分成了五队,每队的船与船之间又有绳子相连,那些小渔船干脆三五绑在一起,这样不但更抗风浪,同时也能多乘坐人。每条船上除了有经验的船夫,还有两名士兵,其中最少有一名是参加过淞沪之战的老兵,新招的兵没经过战事靠不住。
随着,马如龙的一声令下,船队在黑夜里悄悄向江对岸星星点点的篝火出发了,没有人喧哗,只听到船桨击水的声音。
〖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七章 南京保卫战(九)
rì军发现了南京守军的异动在黄昏的时候又突然从南京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光华门、太平门、通济门、中山门等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企图趁机拿下南京城。rì军猛烈的炮火疾风暴雨一样倾斜在城墙上和城内,这一次进攻,rì军投入了刚刚运来的150毫米以上的重炮攻城,破碎不堪的城墙终于经受不住重炮的轰击不断地坍塌。
其中进攻中华门的是以凶残著称的rì军第6师团,在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向中华门杀来。第六师团在淞沪战场上没捞到什么便宜,反而在进入到上海市区之后被突然的爆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让谷寿夫十分窝火,他就想在南京之战中出口恶气,于是,第六师团的进攻就特别猛烈,在炮火的集中轰击下,中华门和水西门的一段城墙炸开数处,第六师团的一个中队乘机冲进了城里,教导军及时出击,一个营长亲自带人冲了上去,经过一阵惨烈的激烈搏杀后200余rì军除一人逃脱外,全部被歼灭。愤怒的谷寿夫并没有停止下令进攻,而是加大了进攻的力度,战斗进入了白热化,南京守军损失惨重,现场指挥战斗的教导军一名团长立刻向司令部求援。赵翰请建议暂时撤退,放rì军进来再进行反击,这样一来为了不误伤自己人rì军的重炮肯定就用不上了。
另外,光华门的战斗也异常激烈,之前几rì战斗中,城墙坍塌阵地失守,rì军数次冲入城中,都被当时的守军拼死反击才保住了阵地,但是城墙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坏所以。因此,黄昏时分rì军的这一次进攻没有开始多久,刚刚垒起来的城墙就被rì军的重炮轰塌了,**在炮火中死伤惨重,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中华门的守军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开始后撤,rì军趁机嗷嗷叫着如疯狗一样从坍塌的豁口里冲进城里。
教导军的那名团长是在淞沪战中立大功后升上来的,所以,对rì军并没有丝毫的畏惧,等rì军冲进来数百人后。他立刻下令反击,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因为缺口太小了,rì军的后继部队接应不及,最后rì军扔下了百十具尸体又退了回去。接着。又开始了激烈的炮火轰击。靠近城门的房屋都变成了一片废墟。教导军已经后撤,准备等rì军进城后再实行反击。这样一来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不过。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天边的血红的晚霞在慢慢地黯淡下去,rì军看看天黑之前无法攻入城内,他们也不习惯夜战,终于撤军了,准备明天攻城。
其他各个阵地在rì军轰炸最厉害的时候也都执行了策略xìng的撤退。等rì军入城后立刻实行反击,这样的反复拉锯战终于坚持到了天黑rì军撤退,南京城依旧在**的控制中。
临时指挥部里点着几支蜡烛,烛火摇曳跳跃。让整个屋子里就显得忽明忽暗的。
与会的除了教导军的师团级军官,还有其他部队的军官。
“兄弟们,你们辛苦了,刚才的一仗打得很艰苦,诸位都顶着了rì军的疯狂进攻,都是好样的,我替城中的百姓谢谢你们。”邓铭文说着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军礼。他也跟赵翰青学会了煽情。
大家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尤其是其他部队的那些将官们更是感动,感动之余又有些羞愧,作战主力是教导军,如果不是教导军南京城可能早就被攻破了。
“废话我就不说了,南京肯定是守不住了,再守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咱们今晚撤退。”
“今晚撤退?”众人又惊又喜,谁都知道南京守不住了,多守一天甚至一分一秒都会付出更大的伤亡代价。
邓铭文笑道:“白天撤退会遭到rì军的轰炸,坚守到今晚,已经为撤退赢得了时间。”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现在请章参谋长宣布撤退的具体方案。”
章朗也是刚刚才知道撤退计划的,但是他丝毫没有抱怨,只要能够安全地撤回去这大功就到手了,邓铭文从来就不吝啬把功劳分给部下,所以,章朗这个参谋长乐意做个做个配角,即便是个纯粹的摆设他也没有意见。现在,邓铭文在别的将官面前给了他一个露脸的机会更让他jīng神振奋,他冲邓铭文敬了一个军礼大声道:“是。”然后宣布了撤退方案——
“九点开始撤退,城中的百姓第一批撤退”
有人听到让老百姓先撤退,不解地道:“邓军长,什么让老百姓先撤退?rì军随时都可能攻进来,应该我们先撤退才是。”
邓铭文看到问话的是别的部队的人,就耐心解释道:“我们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保护老百姓,我们的爹娘和亲戚朋友也都是老百姓,危险的时候我们能够丢下爹娘不管吗?如果丢下老百姓先跑了就是军人的失职。”如果是在以前,他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不管不顾地撤军,但是,“就自告奋勇地领着他们走了五六十里路绕过了rì军的几处关卡,他这才领会了赵翰青说过的“军民鱼水情”,一支军队要想战无不胜必须建立在百姓用户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先撤退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没有说出来,如果军队先撤退老百姓难免会惊慌失措地大呼小叫,如果惊动了rì军连夜攻城的话就会影响全军撤退,倒不如让老百姓先撤退。
其他部队的将官们理解不理解都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老百姓撤退之后就是他们和手下的弟兄撤退,教导军反而最后撤退,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邓军长在危难之时发扬风格先人后己让他们只有敬服了,这事搁到任何人身上也肯定会选择先撤离,唐生智以下的那些高级将领哪个不都是选择丢下部队先逃跑了吗?邓军长为人仗义是好汉子,让他们信服。
最后,邓铭文严厉地道:“各部按序撤退,不准争抢,不准喧闹,另外为了严防城里有rì军jiān细大家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提前泄露撤退行动。”
“是。”众人凛然。(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京保卫战(八)
赵翰青拉虎皮扯大旗说出了邓铭文奉有蒋委员长的密令,这话最管用,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一下子都相信了,再加上当场击毙两人立威,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势。大棒之后,又端上了萝卜,大棒加萝卜通常最有效。
“乡亲们,兄弟们,我已经安排好了船只前来接应,请大家相信我,大家只要听我命令,我保证大家都能够乘船撤离,而且会让你们先撤离,我率教导军断后,淞沪之战时,就是我率领淞沪军掩护全军撤退的,这一次我仍旧会率军掩护大家撤退,只要有一兵一卒一个老百姓没有撤走我们教导军就不会撤退。”
邓铭文声若洪钟掷地有声,他那种虽千万人吾往也的气概让大家心生敬意,在场的官兵们谁都听说过邓铭文率军掩护全军撤退而身陷rì军重围中,最后竟然安然撤回,他的部下八百壮士还立下了大功。这时大家对他的话自然都深信不疑。
这是一名上校团长站出来大声道:“我愿跟随邓军长一起守城,我是教导总队的团长谢成瑞,教导总队的弟兄们请站出来,不是孬种的跟我一起打鬼子。”
又一名少校站了出来:“我是三十六师的营长高铁汉,三十六师的弟兄们愿意跟我一起打鬼子的也请站出来。”
看着不少中下级军官站出来慷慨激昂地响应自己,邓铭文一阵激动,有这些人的相助肯定能够稳稳地控制着局势。
赵翰青也心有感触,看来**中也不全是贪生怕死的孬种,还是有不少热血汉子的。
邓铭文在赵翰青的帮助下在挹江门力挽狂澜,纷乱的局势终于得到控制。百姓们纷纷散去,乱军也开始按照各部集结。挹江门外的下关江边,因为没有船只只能望江兴叹,邓铭文出面稍一安抚就稳定了局势,茫然无绪的乱军缺少的就是一个灵魂一个领头人,于是都听从他的命令。
这时,南京城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高级将领了,就是有论军衔也是以邓铭文最高,再加上邓铭文可以提供船只安排大家撤退,于是。都唯他命是从。
所以,邓铭文就临时担任了南京城防总指挥。稳定了城里的局势之后,他按照赵翰青的建议,第一事情就是给蒋委员长发了一封密电,电文如下:“撤退命令刚刚下达。各军自行撤退,而唐司令以下将官均已先行离开。南京城一片狼藉。唯有教导军履行守城之责,而南京所有船只因为唐司令下令尽皆焚毁,十数万军民滞留城中,rì军随时有破城的可能,而学生不能置我军民不管不顾,所以。决议组织各部的溃兵延迟rì寇破城,以便城中的军民徐徐撤离,如此方能保证我数万将士的安全”邓铭文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抬高自己打击别人的机会,更何况要打击的是一些贪生怕死的人。邓铭文最恨这种贪生怕死的军人。当然,这背后免不了赵翰青的推波助澜。
接到电报的蒋委员长一边破口大骂唐生智和各级将官贪生怕死饭桶无能,一边又连声道:“铭文不愧是我的好学生啊,危难的时候他总是奋不顾身地站出来力挽狂澜,铭文真是中流砥柱国之干城啊。”蒋委员长是真的被感动了,立刻去电抚慰嘉勉,同时又命令他一定要保存实力不可与rì军硬拼,又告诉邓铭文他已经命令距离南京最近的海军舰船星夜驰往南京接应邓铭文突围。
看完蒋委员长的回电邓铭文这才彻底放心了,他最担心的就是蒋委员长对他指手画脚,或者是干脆命令他立刻撤军,现在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战一场了,就凭他最后留在南京城独挽狂澜就已经让的声望更上一层楼,如果能够再重创rì军的话他的功劳薄上又添了重重一笔。经历了淞沪大战的邓铭文已经变得相当自信起来,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各级的军事指挥官了。至于蒋委员长说的已经派海军前来支援邓铭文基本上当成了耳旁风,那些海军舰艇逃走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冒着危险前来支援?反正撤退的船只早就准备好了,这一点不用担心,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及时地撤退和撤退前重创rì军了。
而赵翰青相比起邓铭文就显得有些紧张,毕竟这一次作战计划包括撤退方案都是他一手制订的,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他的先知的基础上,倘若历史稍稍发生改变,他的作战方案和撤退的方案就会受到影响。不过,城中的百姓大量撤走让他的心里稍安,无论历史再怎么变化,南京城里也不会再出现那么多的冤魂了。
然后,邓铭文开始重新布置城防,在守军撤退时相好有教导军及时守卫南京城的各个关隘,而且rì军也一直没有进攻,如果rì军趁乱进攻的话说不定南京城已经危险了。他按照赵翰青的建议,采取一半教导军加上一半其余的部队,这样可以避免那些军队再次一触即溃。
“铭文,乌龙山要塞一定不能有失。”
在赵翰青的记忆里乌龙山要塞好像就是因为守军毁炮撤退让rì军不费一枪一炮就占领了,他亲自查看过这座要塞,深知这座要塞对南京守御的重要。乌龙山要塞距离南京城十几公里,耸立在长江边,可以阻挡rì军海军从南京城北面切断守军通过长江的撤退路线,而且,还具有空中防御的作用。现在赵翰青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乌龙山炮台失守,进而影响他的整个计划
邓铭文被赵翰青一提醒立刻就想到了这座要塞的重要xìng,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派教导军一个团外加一个炮兵连前去支援这座要塞,提防rì军沿江而上封锁江面切断城中军民渡江北上的退路。扼守乌龙山一带的徐源泉部已经提前撤离,扼守要塞的炮兵们正准备毁炮撤离,幸亏教导军到的及时才保住了这座要塞。
而中华门和挹江门却这两个地方也至关重要,中华门是赵翰青制订的作战计划中伏击rì军的地点,而挹江门却是南京城眼下唯一的撤退之路,这两个地方也被牢牢控制在教导军手里。。)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京保卫战(七)
邓铭文站在城头一下子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他胸中忽然生出了一股力挽狂澜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情,他很想大呼两声,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言行不能太过轻狂了,所以按耐下纵声高呼的念头。
仿佛是心有灵异,赵翰青站在城头上面对人头挤挤的人群,想起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被自己化解了大半,顿时也生出了一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拯救云云众生唯有自己的”的自豪感,忍不住仰天长啸。因为他内力rì渐jīng湛,此时一声长啸不觉贯注了内力,啸声清朗几入云霄,本来二人突然跃上城头的举动就已经引人瞩目,这一声长啸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邓铭文也不由得暗自羡慕赵翰青可以无所顾忌率xìng而为,心道,师叔选择不走仕途或许是对的,一有了官身就多了顾忌,哪有那么逍遥自在。
“铭文,现场的军民等着你讲话呢。”
邓铭文这才回过神来,jīng神一震大声道:“乡亲们,兄弟们——”他内力深厚中气足,声音浑厚传了很远,当真是声如平底惊雷,“我是南京卫戍司令部南面防御总指挥邓铭文,现在大家听我说几句。”
再加上“邓铭文”这三个字,就是那些心急火燎、桀骜不驯官兵们也一下子就静了下来,霹雳将军邓铭文如今在这南京城里几乎是人人皆知。
“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南京城已经守不住了,当官的已经先逃跑了,大家也想早些离开这里,但是,你们可能并不知道。下关的江边根本没有什么船只,就是有几艘小船也早就载着当官的到对岸去了,你说你们都挤到下关有什么用?rì军的军舰如果朔江而上、或者是rì寇的飞机飞过来你们都聚集在江边岂不是很危险吗?”
邓铭文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士兵嚷道:“别听他胡说八道,这些当官的那里顾得上管我们的死活,江边一定有船。”
赵翰青低声提醒道:“铭文,杀人立威。”
邓铭文心领神会地微微点头,这时候自然需要霹雳手段,他大声道:“谣言惑众者,该杀。”
他话音刚落。赵翰青立刻就拔出枪居高临下一枪击毙了那名士兵,然后大声道:“这人肯定是rì军的jiān细故意把大家都骗到江边去,邓军长是不会骗大家的,谁若不信过上来看看,喂。你不是有望远镜吗?你可以上来看看,还有谁愿意上来看看也行。”赵翰青说的是一名胸前挂住望远镜的上校军官。
那名上校却没有本事跃上城头。而且。人梯也已经“拆”了,他挤到另一边沿阶爬上来,一同上来的还有数十个士兵。
挹江门距离江边的直线距离约有一二里地,就是不用望远镜也基本能看清楚有没有船只。那名上校一样那就看到江边的确是没有什么船只,就是有船只也少的可怜,而江边滞留的散兵溃卒并不比城里的少。但是他犹自不甘心地举起了望远镜,只看了两眼就愤怒地破口大骂起来:“他妈的,果然没有船只,胡旅长。我cāo你八辈祖宗,让老子留下指挥部队你却坐船跑了。”
挹江门外的下关情况比这边更为混乱不堪,那些逃到江边的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船只既少,又各自争先抢渡,甚至出现开枪抢船的事情,还有的船因超载太多而沉没江中,江面上不时响起哀号呼救之声。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利用门板、木头渡江,不但水势汹涌,还冰冷刺骨,不少泅渡者最后惨死在冰冷的江水中。这些士兵作为军人,他们没有战死而是溺亡,这大概是世间最大的不幸。
其他登上城墙的士兵也开始大声咒骂起来:
“江边果然没有船。”
“他妈的,没有船让我们怎么撤退?”
不一会儿,江边没有船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全场,顿时群情激昂起来,多是咒骂声:
“当官的早都坐船跑了,让我们在这儿卖命。”
“当官的都是乌龟王八蛋。”
“官越大越混蛋听说唐司令第一个逃跑的。”
邓铭文也恨那些丢下手下兵逃跑的师长军长们,但是,他也是当官的,所以,当官的挨骂让他听在耳中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拔出枪,啪啪又是一梭子,骂声一下子落下去了。
“兄弟们,现在不是抱怨诅咒的时候,rì军很快就会就会攻城了,等城被攻破时大家只能是束手待毙,大家只要听我的指挥,我保证能让大家都顺利撤回江北去。”
人群中有一位少尉嚷道:“听你的?江上已经没有船了,你难道让兄弟们飞过长江去?兄弟们,别听他的,说不定他早已经安排好了船只,让我等守城他好悄悄溜走。”
邓铭文怒道:“你谣言惑众是何居心?”他说着突然拔枪抬手一枪,他的枪法也很厉害,躲在人群中的那名少尉一下就被击毙了,然后厉声道:“非常时期,敢谣言惑众者格杀勿论!”
赵翰青突然大声道:“这人也是rì军的jiān细故意捣乱的,兄弟们,不要听他的,邓军长肯定不会抛弃大家不管不顾的,别的当官的都逃走了,为什么邓军长还留在南京城里跟大家共患难?大家都知道邓军长爱兵如子,在淞沪战场上掩护全军撤退时没有丢下一兵一卒,就受伤的弟兄也都抬了回来,所以,他现在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城中的军民不管不顾的。”他自然不会放过抬高邓铭文的声誉的机会,不过,他也懂得拉虎皮扯大旗,他接着道:“而且,邓军长也奉了蒋委员长的密令负责指挥撤军任务的,委员长不会丢下大家不管的。”
一连杀了两人,没有人敢再站出来挑事了,而且,众人基本上都相信了赵翰青的话,邓铭文在淞沪战场上掩护全军撤退的事情经过官方和报纸的大肆宣传几乎是人人皆知。
章节目录 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京保卫战(六)
南京守军的撤退变成了争先恐后的大逃亡,唯有教导军没有丝毫惊慌失措,而是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一方面是因为教导军的军纪严明,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不少人听赵翰青说过rì本人的来历,无论是真的把rì本杂种当成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后代,还是当做了笑料,都让他们对rì本鬼子充满了轻蔑,再加上自淞沪开战以来对rì军屡战屡胜,让教导军的士兵们从气势上就压了rì军一头。
当然,这一切也跟领导者有关,自邓铭文以下各级军官没有一个逃跑的,当官的就是士兵们的主心骨,当官的都没有离开,士兵们自然就安心。
邓铭文之所以沉稳不慌是因为在唐生智宣布撤军之前他就跟江北岸的马如龙dú ;lì旅联系了,马如龙告诉他早就准备好了足够的船只,dú ;lì旅的弟兄们也在加紧跟船工和渔民们学习cāo舟之术,随时可以接应本部撤退。邓铭文对这个消息又惊又喜,立刻就明白这肯定是赵翰青提前做了安排,他不但没有因为赵翰青自作主张有擅权之嫌,反而对中翰青感激不尽,只要有船,教导军完全可以在完成第二个作战计划之后及时地撤回江北区。
所以,在别的部队惊慌失措地忙着撤军的时候,邓铭文却给本部下达了坚守城池的命令,而且,他还和赵翰青一起到阵地巡视以安军心。当他得到乱兵拥堵挹江门的消息就立刻赶去,他要趁此机会夺下挹江门的掌控权。那是唯一的逃生之路。
挹江门前,溃兵如cháo。人流汹涌,自相残杀的战斗已经结束了,36师断后的部队大概是担心江边留下来让他们撤退的船只被乱军抢走了,就急忙放弃了挹江门也匆匆撤离了。
如此一来,却造成了更大的灾难,因为之前为了方便守城,挹江门左右两个门洞都被堵着了,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现在各部争先抢道,互不相让,反而把挹江门堵得水泄不通,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吵骂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被踩得血肉模糊的尸体被人继续踩踏,整个惨状实在是让人惨不忍睹。
邓铭文见此情景不由得一声长叹道:“完了。完了,大势已去了,南京终于完了,中国——这样的军队怎么抵抗侵略?”
赵翰青也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他虽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是眼前的情景还是让他感到震撼。他的记忆中的影视剧中重现过这种场面,但是影视剧中的画面跟眼前真实的一幕根本无法相比,这真是兵败如山倒啊,他骂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当官的贪生怕死,当兵的岂会卖命。”
邓铭文狠狠骂道:“狗娘养的杂种们。”也不知他究竟是骂这些当兵的还是那些当官的。
“铭文。下关江边根本没有渡船,这些就是到了江边也只能望江兴叹,第一教导军兵力不足,根本守不住这么大的南京城,rì军一旦破城这么多军队挤在下关的江边只能成为rì军屠杀的靶子,而且,也会影响第一教导军的撤退。掩护全军撤退的第2军团只怕也靠不住了,那么,乌龙山的军事要塞十有**守不住,到时候,rì军军舰朔江而上,这么多军队在江边一样是死路一条。”
“那怎么办?”
赵翰青一字一句道:“现在南京城唯有铭文的官最大了,不如铭文振臂高呼收拾残局。”
邓铭文犹豫起来,马如龙在江北已经弄到了大小船只数百艘,第一教导军两三万人,完全可以保证教导军在完成最后的作战计划之后顺利撤退,如果自己收拾残局的话这么多的军队撤退可就是个大麻烦啊。
赵翰青看邓铭文犹豫不决,又继续道:“我看这些军人中说不定也有不怕死的真汉子,如果能将这些军队暂时组织起来未尝不可与rì军一战,即便阻挡不了南京沦陷,只要有足够的船只也可以从容组织撤退了,如果对他们不管不顾,这么多乱军聚集在江边肯定会影响教导军的撤退。而且,说不定这也是铭文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危难之际,众将领皆贪生怕死先撇下军队先逃了,独有霹雳将军挺身而出,就像是当年长坂坡的赵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