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雨仙踪-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故事,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和《牛郎与织女》。牛郎织女已经在《道缘儒仙》里写过了,孟姜女太过凄凉,不容易YY。而《梁祝》和《白蛇传》却是极好的玄幻素材,不写实在可惜。

    在起点的诸多小说中,写三国的很多,写《白蛇传》的有之,写《梁祝》的却是极少。据我所知,历史上还是有人写《梁祝》的。张恨水写过,赵清阁写过,顾志坤写过,可见《梁祝》的确值得挖掘。

    鬼雨写这部《鬼雨仙踪》是想将《梁祝》和《白蛇传》糅合在一起,通过四个主角的修持,反映儒、道、释、魔四大宗教的复杂斗争,从而揭示和扬弃中国至今仍然深入人心的传统思维方式。

    儒家,被独尊了两千年,近代基本被抛弃,然而怎么抛也抛不开。

    道家,自黄老以下,及至遍布山野的诸多道观,数千年香火鼎盛,受人朝拜。

    佛家,汉代就从天竺传入,早已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至今拥有无数的善男信女。

    魔门,传统上认为,所有新奇的,外来的,偏离正统的都可以归纳为魔门。在这本书里,关于魔门有崭新的定义。

    至于有关爱情的描写,《梁祝》中沉淀的爱情何等深沉,鬼雨只怕写不出来,只能尽力而为。

    本书的特点有五:

    1、贴近中国传统文化。

    2、空间跨度大,包括幽冥世界,人间和天界。

    3、时间比较久,包括转世,重修等内容。

    4、主角比较多,梁山伯和白蛇是第一男女主角,许仙和祝英台是第二男女主角。

    5、情感真挚,不是后宫种马小说。

    预计写120万字,不想写太长。

    因为架构宽,本书的创作难度极大,远比道缘的单线条写作复杂得多,而且难以被读者理解,甚至会出现百万字内还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的状况。就像孙晓的《英雄志》,如果在17册以前结束,那只是一本普通的武侠小说,而到了19卷,文章忽然变得丰满起来,感觉整个故事一下子拔高了很多。

    本书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现象,开头会显得很零散,不到最后关头难以表现文章的核心内容。而这不但考验读者的耐心,更考验作者的耐心和毅力。如果能够写完,虽难说成为多么好的经典,至少不在《道缘儒仙》之下。

    敬请大家支持新书。

    ;



………【关于分卷和章节划分】………

本书结构比较大,内容松散,篇幅较长(初步构思超过200万字),因而分卷和章节编排就显得很重要。

    卷的内容相当于台湾出版社出版繁体书的一册,大约有7万字。

    节是原始稿的分段方式,每一节都是一个小的剧情,相当于电影的一个镜头。因为是网络连载,本人写作速度不快,因而限定每节字数大约2千到5千不等。

    章是修改稿的分段方式,每一章相当于原始稿的3…4节。每章大约7000…15000字不等。本书会经常修改,版本以起点中文网的版本为准。

    ;



………【多线程多镜头平行交错模式的写法】………

    大多数武侠小说采取的是“单线程单镜头模式”,例如金庸的《笑傲江湖》,开头第一章《灭门》,在镜头中心带动剧情发展的福威镖局少镖头林平之。随后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林家灭门惨案、林平之出逃,一直进行到了衡山刘正风金盆洗手,才在旁人的言谈中出现了小说的主人公令狐冲。等到令狐冲正式出场之后,镜头就一直跟随着他,读者所能看到的仅仅限于令狐冲一个人的周围。所以当令狐冲在华山后山思过崖面壁的时候,读者们不知道岳灵珊是如何和林平之发展感情的,——因为令狐冲看不到,所以我们也不知道。等到我们和令狐冲一起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切已经成了定局。这样的单线程单镜头模式,从叙事手法的角度来说比较好驾驭,也相对容易保持故事的一致xìng和流畅度。

    而金庸的《天龙八部》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多线程单镜头模式”。从第一章“青山磊落险峰行”到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带动故事剧情发展的是段誉。从段誉遇见了乔峰,“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一章开始镜头中心的人物变成了乔峰。等到珍珑棋局的时候,中心人物又变成了虚竹。我们不考虑倪匡代笔的因素,单就小说的三个人物分配镜头的方式来看,是一种流水作业。如果我们把同一段时间中乔峰、段誉、虚竹三个人的行动分别用A、B、C来表示的话,那么当三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在镜头中出现的只有一个人,而另两个人的行动是未知的。也就是说,镜头中出现的是A,而此时B和C到底进行得怎样,并不会表示出来。只有当三个人相遇的时候,才会以补叙的方式概述交待。这种叙事方式,在古龙的《绝代双娇》里也有所体现。

    孙晓的《英雄志》采取的则是“多线程多镜头平行交错模式”。书**有四大主角,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dú lì意识和相对完整的剧情。当四个主人公有着各自行动的时候,镜头也不停的在他们中间进行着平行的切换,而当四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镜头也由平行变成了集中。这样子的好处是可以极大的扩展视角,丰富内容,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很难保持作品的一致xìng和流畅度。比如说,第一卷《西凉风暴》,讲述西凉捕快伍定远因为追查一件灭门血案,惹上了昆仑派。他为此案千里逃亡,从西凉逃到了běi jīng城,却终于落入昆仑派的手中,眼看自己死期将至,伍定远也死心认命,只是想在临死前再吃一碗热面。追捕者也网开一面,带着他到了一个小面摊前面。伍定远感怀自己时乖命蹇,忍不住落泪。到这里第一卷结束了。等到读者打开第二卷《乱世文章》的时候,傻眼了:出场的人物居然是一个叫做卢云的穷书生。整个第二卷,我们只看到这个倔犟的书生含冤入狱,又莫名奇妙的在一次劫狱中逃了出来,之后他因为对出了一个对子,幸运地成了一代大儒顾嗣源的书童,又得遇奇人,学了一身武功,更与顾家大小姐顾倩兮两情相悦……不对啊,那个伍定远呢?昆仑山呢?怎么全都不见了?一直看到第二卷的最后,卢云因为逃犯的身份被人揭发,不得不离开顾家,卖面为生。他挑上一个面担,一路向北而去。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两个主人公的交集是在这个地方!

    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已经有“多线程多镜头平行交错”的意思,不过因为主角只有两个,这种特点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到了《边荒传说》,可谓“多线程多镜头”的集大成者,书中的燕飞、刘裕、甚至每个配角都可以成为一个章节的主角。

    鬼雨在写《道缘儒仙》的时候,采用的是单线程单镜头模式,阅读起来很顺畅,不过却因为叙事简单而带有流水账的韵味。

    作者想要提高自己,必须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方式。因而鬼雨在写第二部书《鬼雨仙踪》的时候,准备采用“多线程多镜头平行交错模式”。

    鬼雨知道,这种写法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对于作者来说,多线程多镜头极难驾驭,在头绪繁多、线索复杂的大局面下,如何保证故事的jīng彩、明白,是一大难题。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内容的跨越也考验着大家的耐心和理解能力。

    现如今,网络小说越来越浮躁,这种写法更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不过,鬼雨还是想试试看,准备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写完这本书,抛开点击、推荐、金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心构筑一个最贴近中国文化的玄幻梦境。

    (上述文字部分内容摘自屠一笑的“十年一坑《英雄志》”讲稿)

    ;



………【承诺写完】………

    因为写得慢,再加上多主角,到目前为止,本书的影响力远不如《道缘儒仙》,订阅率也很低。

    半年之前,台湾上砚出版社建议我将此书太监,另开新书。

    我当时因为要换工作,生活不稳定,一度十分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写下去,甚至想彻底搁笔,不再从事网络创作。

    经过半年多的休息,我思考了很多,觉得还是应该写下去为好。

    人不能将所有jīng力投入到工作中,总要有一种业余爱好。

    我的兴趣很广泛,象棋、围棋、麻将、打牌,都可以玩得兴高采烈,但那毕竟只是单纯的娱乐,没有造福社会,创造剩余价值。

    而写书就不一样,如果能在写作时享受到织梦的乐趣,又能跟朋友们一起分享,那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业余爱好,比狂玩游戏,醉生梦死要好一些。

    昨天,新世界出版社的陈先生完成了他的承诺,将《仙缘》送给金庸先生过目。陈先生希望我也做出个人承诺:将《鬼雨仙踪》写完,完成这件有意义的工作。

    我已经答应了他:“排除万难,一定完成本书!”

    哪怕没有一个人订阅,我也要写完它!

    理由:

    1、书的质量并不差,弱的只是写作速度。

    2、耳熟能详的东西不容易给人新鲜感,可是一旦读进去就容易产生共鸣。

    3、梁祝、白蛇传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容易入戏,潜在机会很多。

    4、只要用心写,不愁没人看。等我将梁山伯写满互联网,google一搜,百度一渡,有山伯就有鬼雨的时候,这本书自然就出来了。

    ;



………【梁山伯阳魂残缺的含义】………

    鬼雨心太软,写书时不爱折磨主角,然而却给梁山伯加了“阳魂残缺”的怪病,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看过《梁祝》电影,戏曲中的梁山伯是一个纯真善良的书生,不但外表文弱,手无缚鸡之力,而且内心也不够坚强,面对严酷的现实只能以病死作为逃避的方式。

    鬼雨在写《仙踪》时,对梁山伯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是以戏曲中的山伯为背景,加上现代人的思维和感受,给他增添了刚毅之气,柔韧之xìng。同时,为了避免另一个无往不利的“叶昊天”的出现,将一个“阳魂残缺”的枷锁套在他的头上,让他来代表两千年来不断衰落的儒家文化,希望他能冲破枷锁,重塑辉煌。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文化真正具有生气勃勃力量的时代,是chūn秋战国。在那个时代,我们涌现了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各自建立起dú lì的文化血脉。但是后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也没有创造出能超越先秦诸子的dú lì思想学说,这就是说,在文化思想上,我们没有走上一条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发达的道路。

    从文学上看,我们最早有《诗经》、有屈原,留下何等美妙的篇章。

    在汉代,我们的文学很有开拓jīng神。读一读《史记》,你一定能感觉到司马迁的脉搏在那里“嘣嘣”地跳动,他塑造的项羽、荆轲┄┄那些人物,虎虎有生气,从司马迁写的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你都可以看到一种全部的生命的力量:不向外界屈服,不是俯首帖耳,不是jīng神萎靡┅┅你贴在《史记》上能听得出一种声音来,那样一种生命活力,那样一种心脏的跳动,“嘭彭”响的声音来。

    到了魏晋时期,我们有所谓“魏晋文章”, 章太炎先生提出“魏晋文章”是最好的文章,因为他认为魏晋文章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率xìng而为的那种自然本xìng。当思想的创造力萎靡下滑的时候,我们的文学还保留了一点生命的活力。

    到了唐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李白、杜甫这样一些诗人身上感到一种zì yóu的jīng神,那就是所谓的“盛唐气魄”。

    宋代,尽管文化更普及,社会经济更发展,但是知识分子的jīng神却开始萎靡了。我们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感觉到的是一种对自我身世的哀怨,一种卿卿我我的悲哀,而没有了汉唐时期那种吞吐宇宙、挥斥八极的生命活力、生命力量。这证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汉唐的宏大气魄之后衰弱下去了。南渡以后,我们失掉了半壁江山,这么多的知识分子,这么丰富的文化、这么多的人口,偏安于江南。当然这也带来了江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衰弱了,没有活力了,在强权面前挺不起腰板来了。

    宋代以后,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蒙古人占领了整个的中华民族,占领了全国。当然,蒙古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可是当时毕竟是少数民族,是异族。我们是失败在异族手下的,是被别人征服了。外族侵略,祸从南来,我们就逃向北,祸从北来,我们就逃往南。中国的百姓在重大灾难面前,不敢迎上去,不敢抗争它,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是逃避苦难,逃避强权,希望躲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的壳里,混沌苟安自己的一生。

    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唐之气、雄壮之气、阳刚之气,就这么一步步衰弱下去。

    曾经的勇敢、豪迈、冷静、睿智,尽都消亡了。

    我们在彬彬有礼的犬儒文化熏陶下rì渐雌化。

    这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梁山伯”立足的背景,他承载了鬼雨重振儒学的希望。

    希望他能在寻觅仙路的过程中帮儒家(包括现代的知识分子)补足久已残缺的“阳魂”!

    (部分文字摘自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的讲稿: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



………【自寻死路?】………

    近期有读者反映:“我不喜欢看多主角小说,你要么只写许仙,要么只写梁山伯,现在东写一块西写一块,转换不自然,我看得好累,都需要跳着看了!”

    怎么说呢?

    这书从开始的构架就是四个主角,特必是梁山伯和白娘子,是主角中的主角,祝英台和许仙的角sè稍微淡一些,写到现在,盘根错节,已经不可能改回去了。

    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两大因素:

    一、创作目标决定了的

    本书创作目标:

    1、写一部光怪陆离的奇幻修真小说,再现《聊斋》中描述的鬼、狐、妖、兽等可爱形象,建立系统的幽冥世界、妖兽家园,完善《道缘》阐述的修真体系、神仙架构。

    2、写一部情真意切的小说,新解古老中华流传千载的爱情故事,再现生死不渝持久醇香的真挚情感。

    既然是架构,就是一个立体的世界,需要各式各样的人物,多种形式的修真,如果单写一个主角,就没那么多视野。

    本书内容很广,牵涉到灵、鬼之恋,人、妖之情,儒、道、释、魔四种方式的修真,不得不这么写。

    二、作者提高写作能力的个人要求

    作为一个网络写手,要想在写作方面有所提高,就要不断变换自己的风格,在更高层次上要求自己。

    鬼雨写了单视角的《仙缘》,初次创作,被人评价为流水帐,所以写第二本时,就想换一换写法,迈向另一个极端。

    我写这本书有两个参照,一个是黄易的《覆雨翻云》,一个是孙晓的《英雄志》。那都是多视角写法的典范。

    多视角写法难度很大,吃力不讨好,普通读者是难以适应的。

    尤其是网络小说,阅读的主体是中学生,追求的是速度享受,更加显得不合时宜。

    老实说,仙踪这本书不是写给普通中学生看的。它的读者应该是23岁以上(大学毕业的年龄)、对生活有所感悟、同时还没有丧失幻想、失去童真的人。

    书写的很慢,一个原因是鬼雨不够敬业,另一个原因是不好写。

    读者在跳跃,作者的思路也在跳跃,很难在新的平台上重新捕捉到它。

    换句话说,鬼雨不自量力,自寻死路!

    虽然如此,本书写了近40万字,已经不可能走回头路了。

    上了贼船就下不来,只好一条道走到黑。

    只希望天赐神力,让鬼雨的功底再高一点,能够驾驭这种写法;时间再充裕一些,顺利完成创作。

    ;



………【苦难过去,渐入佳境】………

    本书创作的最低cháo已经过去,此后将渐入佳境。

    除非我在两年之内参加一个重大的考试(需要花很长时间准备的那种),有可能稍微耽搁一些,否则无论出现何种情形,本书都将有完善的结尾。

    关于本书的大题构思,我在这里稍微交代一下。

    梁山伯,第一号男主角,将以冥界为根,但不限于冥界,在yīn间和阳世之间跑来跑去。这样以来,他接触的人物将会有很多,包括古代人物的复活转世、爱恨情仇,甚至亲眼见证许仙的死与生。他修的是儒家功夫,必须揭开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和众帝之台的秘密,然后才能功力大成!我在这里先透口气,三坟是三皇的练功秘法;五典是五帝的修炼秘诀;八索就是八卦,道家顶尖高手的典籍;至于九丘嘛,大家猜猜看,会是哪一派的练功秘法呢?猜不出?我告诉你!比丘,和尚也!九丘,就是佛家修为最高的九位大和尚留下的练功秘笈!(本段描述系为鬼雨独创,别人未经许可不得抢用!专利于2007年10月5rì)

    祝英台,练的化蝶**,主要是道家的心法。将以天界为本,往来于天界、神界和十洲三岛。紧随她的双翼,大家将有幸再见《道缘儒仙》中出现的场景和设置。可惜她不是本书的头号主角,落墨会少一些。

    白素梅,第一号女主角,rì后将与修炼“孽海生尘”的白素贞融为一体。要经历从魔到神,再出神入魔,最终完成神魔合一的转变。在金山寺受难的rì子,就是她修炼神魔合一的时候。

    许仙,男二号。接下来开始修道,修得差不多的时候“咔嚓”一下死翘翘。然后才能转世,再现断桥借伞那个流传千载的故事。

    老实说,这个架构实在很大。

    从冥界到天上,哪里都可以落笔。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哪里都可以着墨。

    恨不得一天写完!可是一天写完的不叫书,那叫故事大纲!

    我坚信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只是需要耗费的时间和jīng力太过惊人。

    努力控制,尽量将字数限制在150万…200万之内。

    这是一本融汇中国文化和古老传说的小说,需要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古代风俗、幽冥世界和关于转世的素材,欢迎大家提供材料。如果您有好的构思,也请在起点中文网本书专页下留言,或者将较长的文字发email给我。

    guiyu8341@hotmail。

    对于有价值的信件,每信必复。

    ;



………【关于本书的版权】………

除了网络版权授予起点之外,作者鬼雨拥有本书完整版权。早在2006年,本书的简体版权曾经授予jīng典博伟的陈黎明先生,但是陈先生只出了三本简体书,就停止了后续章节的出版。目前已经过了签约期,所以版权又回到鬼雨手里。

    本书已经完成近百万字,终章可能要写250万字以上。随着不断的更新,人气会逐渐聚集。所以说jīng彩还在后面。

    如果商家有意,不论是实体书出版,还是游戏制作,请通过起点联系本人,或者在鬼雨仙踪的书评区留言。;



………【楔子】………

    阳chūn三月,风和rì丽,暖暖的阳光洒在西子湖畔。

    一个十三四岁的牧童斜躺在软软的草地上,抬头望着天上的流云,不急不徐地吹着竹笛。

    他吹得很是欢快,整个人已陶醉在笛音里。笛音婉约细腻,合着清脆的莺啼,回荡在绿水烟波之上。

    也不知道吹了多久,忽有一道白光从水中急窜而出,轻轻巧巧钻入竹笛内,笛音霎时变得滞涩呜咽起来。

    牧童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以为是自己吹奏太久,中气无法接续的缘故。正待坐直了身子,换个调子再吹,忽然看见烟波浩淼的西湖之上,正有一人乘风踏波而来,顿时呆住了!

    那人年约三旬,又高又瘦,身着黑衣,面sèyīn冷,全身上下散发出yīn森冷厉的杀气,一对眼珠泛着绿光,仿佛旷野久饿的恶狼一般。

    牧童心中害怕,手一松将笛子掉落在草丛里。

    黑衣人一个箭步跃上岸来,双目四处观瞧,使劲用鼻子嗅了嗅,一面走一面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咦?我从宁幽山一路追来,到此忽然不见踪影,真是奇怪!那小东西能逃哪儿去?”

    找了一会儿没有找到,黑衣人很快变得骄躁起来,回头盯着牧童,目光愈发冷厉,尖声问道:“小子,你刚才看到什么?有没有一条小蛇,通体洁白,长仅数寸,从这里窜过去?”

    牧童口中嗫嚅道:“什么白蛇?没……看到……”

    黑衣人瞪他一眼,双目放出咄咄jīng光,仿佛一只利剑,直刺牧童心灵深处。

    牧童如受雷击,浑身剧烈地抖动起来,不由自主往后退去,口中叫道:“我真的没看见啊……”

    黑衣人远远地张开五指,向着牧童凌空一抓,便将他带至面前。

    牧童挣扎着想要逃走,然而却无法移动分毫,身上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网兜住,一时间吓得魂飞魄散。

    黑衣人探手在牧童身上拍了两下,结果发现对方身无长物,更不可能有自己要找的东西,不禁心中着恼:‘nǎinǎi的,我真是气昏了头!你这rǔ臭未干的小子,怎能捉得住她?”

    说话间抬起手掌,便想将牧童一掌击毙。

    正在这时,忽听远处传来一声娇喝:“好不要脸!那么大的人,却欺负一个幼童?”

    黑衣人面sè变得狰狞起来,冷哼一声:“什么人胆子不小,敢管本大爷的事!看来这风光秀美的西湖,真是不错的埋骨之地!”

    转头看时,却见一高一矮两个身材单薄的年轻人从远处走过来。

    高者年约十仈jiǔ岁,头戴儒巾,身披粗布蓝衫,眉目清朗,长圆脸形,一付举止有方心胸坚定的样子。

    矮者年约十六七岁,衣着华丽,生得白白净净,一双明秀的眼睛,两条弯弯的蛾眉,看上去恰似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

    看到后者,黑衣人的眼前骤然一亮,面上现出十分诧异的神sè。径自盯着对方瞧了片刻,他忽然放声狂笑:“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逃了‘药鼎’,却寻到‘丹鼎’!嘿嘿,我的运气不错!”

    两位年轻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直以为遇见了疯子。

    黑衣人越瞧越兴奋,禁不住手舞足蹈,仰天长啸,腾身踏波而去!

    啸声震耳yù聋,惊得生有两弯蛾眉的年轻人不得不捂住了耳朵,目光中带着惶恐,问牧童道:‘小弟弟,这人是谁?你怎么得罪了他?”

    牧童似乎被吓傻了,只能一个劲的摇头。

    头戴儒巾的年轻人见了,不得不安慰牧童:“好了,别怕,就当做了一场梦!”然后招呼同伴离去:“时光宝贵,我们该回去攻书了!”

    尚未迈步,他忽然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感觉仿佛堕入万丈冰窟,又像被鬼魅缠在了身上!

    转头四顾,周围却一片宁静。和风吹拂,阳光明媚,朗朗乾坤,哪有什么yīn霾?

    年轻人摇头轻叹,转身离去,浑没留意不远处的柳树梢头,还有两位老者正悄悄注视着这里,更不知道自身和那牧童都成了人家的赌注。

    就这样一次邂逅,产生了两段奇缘;就因为一场赌戏,造就了两个流传千载的故事!

    ;



………【第一章 细品失笛怨,遥梦蝶双飞】………

    又过了好半天,眼看牛儿还在安详地吃草,牧童惊惧不安的心才稍微稳定一些。这时候,他想起掉落草丛的竹笛来。

    他低头在草丛里寻找,可是竟然没有找到。

    他心里一紧,连忙弯下腰来一点一点仔细搜寻。然而令人奇怪的事,竹笛竟然不见了影子。

    牧童一向将竹笛珍若xìng命,心里一下子变得惶恐起来:“明明就落在这儿了!怎么不见了?这怎么可能啊?”

    他慌慌张张地在草地上走来走去,无奈找遍了周围数十丈范围,怎么也无法找到竹笛,禁不住心里七上八下:“难道就这么丢了?究竟是谁拿去了?两位少年英气勃发,看起来不像坏人,莫非黑衣人偷偷拿了竹笛?要不然他临去时的笑容为何那样诡异?”

    想到从此再也找不到笛子,他的脸上现出失魂落魄的表情,有气无力地坐在草地上,使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很快将头发揪成了乱草一般。

    望着周围的萋萋芳草,他的心里犹如一团乱麻:“许仙啊许仙,你竟然丢了竹笛!天呐!那可是祖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啊!这下可怎么办?完了……一切全完了……”

    这时候,他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身世,发出阵阵自怨自怜的悲叹,同时眼前闪现着一幕幕昔rì的情景。

    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却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姓许,名仙,字汉文。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这名字实在不容小觑。

    一个人能以仙为名,显然是有些来历的。

    试想,平常人家的孩子怎会取这样的大名?不怕引得天神嫉妒?人遭天嫉,肯定会倒霉的。

    然而许仙的祖父却不怕,他给孙子取了这样的名字,本意就是要告诉上苍,这孩子生来就是要成仙的。

    说起许仙的祖父,那可不是寻常的普通人。

    三国、两晋时期,有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姓许名逊字敬之,五岁入学读书,十岁知经书大意,此后立志为学,jīng通经、史、天文、地理和yīn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曾经做过旌阳县令,人称许旌阳许真人。许逊活了一百三十六岁,最后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

    传说的东西总是有些纰漏的。

    实际上,许逊一家人并没有全部成仙,而是留下一个刚刚十岁的孙子,那就是许仙。

    这件事说起来很难理解,其实却是有缘由的,要怪只能怪许仙本人。

    一想起那件事,许仙就觉得懊悔不已。

    从他记事时起,就听说后院有些古怪,所以总喜欢在没人的时候偷偷跑去看。

    在那个深深的大院里,他见到一个相貌奇特的书生,被一条拇指粗细的铁链穿过琵琶骨,锁在一棵非常高大的铁树上。

    那书生很是特别,每次见他,都要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直到三年前的那一天,他又一次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