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系列适于不同爆炸目标和用途的强有力的烈性炸药,极大地减轻了爆炸工人们的劳动强度,缩短了工程时间。
诺贝尔将他遗产的 900 万美元作为基金,用以奖励每年在和平、文学、物理、化学和医学五个学科中取得重大成果的人,不分其种族、国籍和性别。诺贝尔奖金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高权威的奖赏。每一奖项包括一个铸有诺贝尔浮雕像的金质奖章,约 4 万美元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居里夫人名言:
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名人的名字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生命。
不,镭是属于全人类的!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1)
难言的不幸
1904年,巴黎大学校长为比埃尔设了一个物理学教席,这个希望了很久的实任教授的位置,终于得到了!然而遗憾的是,新职位并不提供研究室,以及研究经费。后经比埃尔多方申请和筹措,一件令居里夫妇快乐的事情终于到来了:比埃尔从此将有三个合作者:一个实验室主任,一个助手,一个工人。实验室主任就是玛丽。
他们适应着新的生活。比埃尔备课,玛丽仍和从前一样在师范学校教书,两个人经常在那个狭小的实验室里见面。几位教授,还有几个助手或学生,都在这个实验室里继续做着研究。
1906年初,他们恢复乡下习惯,每晚带着女儿到附近的农庄去取牛奶。艾芙刚十四个月,脚步很不稳,顽强地要踏着那干硬的土车辙走,使比埃尔看了发笑。到了星期日,远处钟声一响,这对夫妇就乘自行车到附近的树林里去野游。第二天比埃尔觉得太疲倦,不能再出去,便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艾芙坐在一条毯子上乱喊乱叫,伊雷娜则挥动着一个绿色小网追捕蝴蝶,并且为她很少到手的捕获物而快乐地大声欢呼。比埃尔和玛丽彼此靠近躺着,欣赏他们孩子的优美。醉人春光的魅力和宁谧使比埃尔平静下来,他看看在草地上蹦跳的两个女儿,再看看一动不动地躺在身边的玛丽。他*他妻子的面颊和金色头发,并且低声说 :“在你身旁,生活是甜蜜的,玛丽。”
1906年4月19日这个星期四显得很阴郁,一直在下雨,天色昏黑;居里夫妇虽然专心工作,仍不能忘掉这四月的骤雨。那天比埃尔要参加理学院教授联合会的聚餐,还要到他的出版者那里去看校样,然后要到实验室去。玛丽也有几堂课要教。
在早晨的匆忙中,这对夫妇几乎彼此没有见面。比埃尔在楼下喊玛丽,问她是否到实验室去。玛丽正在楼上给伊雷娜和艾芙穿衣服,回答说她今天一定没有工夫去——但是她的话被嘈杂声淹没了。大门砰的一响,比埃尔忙着出去,很快地走了。
玛丽在家里与女儿们一起吃午餐的时候,比埃尔正在饭店里和他的同事们亲切交谈。将近两点半钟的时候,他微笑着站起来向朋友们告辞。走到门口,他不在意地看了看天空,向那一片雨云蹙了一下额,然后打开他的大雨伞,在倾盆大雨中行走着。在路上,马车夫的喊声、附近码头上开过的电车发出的刺耳响声,使这条街十分喧闹。巴黎旧区这条狭窄的路上多么拥挤呵!马路上差不多只能容车马通过,而在下午这时候行人太多,人行道显得更窄了。
比埃尔本能地找人少的路走,他有时候走在石铺的路边,有时候走在路上,步伐很不稳,心里在默想着事情,眼神集中,脸色郑重。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他正进行的试验?是在想玛丽?……
他已经在沥青路上走了一会,跟在一辆轿式出租马车后面。到了这条街同码头交叉的地方,喧闹声更大了。一辆电车刚刚沿河驶过,两匹马拉的一辆四轮重货车正由桥上过来,横越车轨,疾驰而来。
比埃尔想穿过马路,走到那边人行道上去。他移动着,离开出租马车给他的掩护,这辆车的四方车箱遮住了他在视线;他向左走了几步,突然撞着一头喷着热气的牲口。那辆货车这时候正横过这辆马车,他撞的是驾车的一匹马。两辆车旋风一般地挨近了,比埃尔吃了一惊,本能地移动了一下,想贴在马胸前,但它突然后腿站起……比埃尔已经跌在两匹马的铁蹄下了。过路的人大声喊着:“站住,站住!” 马夫急忙收缰,可是毫无用处,这两匹马仍然向前驰去。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2)
比埃尔倒在地上,一种红色的粘东西溅在泥里。
几个警察抬起那瞬间就被夺去生命的还有热气的躯体。后来有两个人抬来了一副担架,把尸体放上去,在一间药房里停了一下,才抬到附近的警察分局去,在那里打开他的钱包,检查他的证件。风声一传出去,说牺牲者是比埃尔?居里,一个教授,一个著名的学者,人们的骚动立时加倍了。许多人握拳要打马车夫马南,警察不得不出来干涉,保护着他。
祸患突然降临居里的家门。共和国总统府派来的人在门前按铃,听说“居里夫人没有回来”, 没有说明来由就走了。铃又响了,理学院院长走了进来,玛丽依然没在家。
到了六点钟,锁孔里有钥匙转动的声音,玛丽出现在客厅门口,愉快而且活泼。她从朋友们过于尊敬的态度中,隐约看出有表示哀悼的可怕迹象。听着众人重述经过情形,玛丽完全不动,完全僵直,这种神气使人们相信她一点没有听懂。她并没有倒入他们亲切伸出来扶她的手臂中,她不*,不哭泣;人们说她像木头人一样地毫无生气,毫无感觉。过了很长而且可怕的寂静,她的嘴唇终于动了,她低声问着,渴望听到什么否认的话:“比埃尔死了?……死了?……真的死了?”
一件突如其来的灾祸,可以使一个人完全改变,永远不再恢复原状。比埃尔死了”, 这几个字一传到她的意识中,立刻就有一种孤寂和难言之隐笼罩她的心头,永远摆脱不掉。居里夫人在四月的那一天,不只成了孀妇,同时还成了无法救治的孤独可怜的妇人。目睹这个悲剧的人感觉到,他们表示哀痛和安慰的话语都只在玛丽耳边掠过,她的眼睛是干的,脸色苍白得发灰,似乎听不见他们说什么,很费力才能回答一些最迫切的问题。她发了一个电报到华沙,“比埃尔因意外事故去世。”然后她到那潮湿的花园去坐下来,两肘支在膝上,两手扶着头,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毫无生气,不发一言,等着她的伴侣。
有人先给她送来了在比埃尔衣袋里找着的几件可怜的遗物:一枝自来水笔,几把钥匙,一个皮夹,一只表。在晚上八点钟,一辆救护车停在这所房子前面。玛丽爬上车去,在半明半暗中看见那个平静和蔼的脸。担架很费事地慢慢抬进窄门。他们把死者停在楼下一间屋子里,玛丽就在那里独自对着她的丈夫。她吻他的脸,吻他那差不多还有热气的柔软身体,吻他那不可以屈伸的手。人们把她强拉到隔壁房间里去,不叫看死者入殓。她像是毫无知觉地服从了,后来忽然想起她不能让这几分钟这样过去,想起不应该让任何别的人照料那个血污的遗体,她又回来了,抱住尸体不放。
第二天,玛丽的收紧的喉咙才松驰,眼泪的闸门才打开,终于哭出来了。后来她又坚定起来在房子里徘徊,问人是否已经照常给艾芙梳洗。她到花园去叫伊雷娜,隔着栅栏和孩子说话。她告诉孩子“爸”的头上受了重伤,需要安静。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就又去玩耍了。
过了几个星期,玛丽因为在人前说不出她的悲苦,就完全陷于沉默孤寂之中,这种孤寂有时候甚至会使她惊惧地叫喊起来。玛丽失去了伴侣,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物。玛丽成了一架机器,甚至她的孩子的目光都不能唤醒她的感情。她行动呆滞,精神恍惚,似乎已经离开了活着的人们。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3)
比埃尔?居里之死,引起了一些重大问题:比埃尔遗下的研究工作怎样进行?他在索尔本的教职怎么办?玛丽的前途如何?她的亲戚们低声讨论着这些问题。葬仪举行后的第二天,政府提议给比埃尔?居里的*和遗孤一笔国家抚恤金。征求玛丽的意见,她完全拒绝,她说 :“我不要抚恤金。我还年轻,能挣钱维持我和我的女儿们的生活。”
在这突然加强的说话声中,第一次响起了她惯有的勇气的微弱回音。当局和居里一家交换意见,颇费踌躇。大学有意留玛丽在学校里工作,可是给她什么头衔?叫她在哪个实验室里工作?到哪里去找一个能够领导比埃尔?居里实验室的教授职位?
于是法国的最高教职第一次给了一个妇人。玛丽沉默地接受了,只用几个字回答 :“我试一试罢。”1906年5月13日,理学院会议一致决定留给比埃尔·居里设的教席,这个职位以“代课教师”的名义给予玛丽。
孤军奋斗
人们钦佩玛丽,她在有一个天才的人支援她的时候,既能够料理家务,又能够完成她所担负的伟大科学工作。但是人们以为她不可能过更艰苦的生活,也不可能做出更大的努力。
可是,“居孀的居里夫人” 所担负的责任,会把一个健壮、幸福而且勇敢的男子吓倒。
她必须抚养两个孩子,供给她们和她自己的生活费用,并且出色地承担一个教授职务。她失去了比埃尔?居里杰出的精神财富,然而她必须把她与这个伴侣一同从事的研究继续下去。他的助手和学生得由她来指示和教导,此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使命:创立一个对得起比埃尔的实验室,使青年研究者能在里面发展放射学这种新科学,这是比埃尔未能实现的梦想。
玛丽操心的第一件事,是要让她的女儿们和她的公公能过上健康的生活。她在远郊租了一所不甚雅致的住房,但是附有一座可爱的花园,使这所住房也显得美丽了。公公和孩子们的生活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
居里夫人为这种安排所付出的代价是额外的疲劳:由住处到实验室须坐半小时火车。每天早晨,人们都看见她迈着急促的优美步伐到车站去,像是误了什么必须赶上,像是不知疲倦地在竞赛。这个身穿重孝的妇人永远搭那趟气味不好的列车,永远走进那个二等房间,她的身影不久就为这条路线上的旅客所熟悉。她很少有工夫回家吃午饭,所以又常到那些小饭馆去,这是她从前和现在一样独自去的地方。或者,她就在实验室里来回踱着,慢慢咀嚼一个面包和一个果子。
晚上她常常很晚才乘火车回家,家里已经亮了灯。在冬天,她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去看看前厅里的火炉,自己添煤捅火。等那个火炉冒起了火焰,玛丽觉得满意了,就躺在沙发上休息;辛苦了一天,这时候她才喘过气来。她把悲痛深深藏在心里不使人看见,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哭泣,不肯人怜悯或安慰,从来不对别人发出绝望的呼声,不告诉人在夜里折磨她的噩梦。但是她的亲人都忧虑地注意着她那总是无目标地向天空注视着的目光,注意着她那筋络开始痉挛的手。她那感觉过敏的手指,因为许多次被镭灼伤,刺激过深,止不住总是相互摩擦着。
居里夫人是教授、研究者和实验室领导人,她在索尔本被聘为“实任教授”教放射学,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教这种科目的人。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4)
不久玛丽就着手编她的讲义,在1910年出版一本杰出的《放射学专论》, 共971页。这本著作前面放的不是著者的像,玛丽在内封的前一页放了一张她丈夫的相片。
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她陆续发表了《放射性元素分类》和《放射性常数表》等重要论文……继居里夫妇的荣誉之后,居里夫人个人的声誉日见隆盛,像空气一样地传布出去。她的抽屉里,塞满了名誉博士学位的文凭和外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证书。这个领受者不想把它们陈列起来,甚至于也不想把它们开列一张单子。
1911年这一年的12月,斯德哥尔摩的科学院为了确认居里夫人在她丈夫去世后所完成的出色工作,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金。从来还没有别的得奖人,无论男女,被认为有两次接受这种奖赏的资格。
玛丽请布罗妮亚陪她去瑞典,并且把大女儿伊雷娜也带去了。这个孩子参加了这次庄严的*,24年后,她也要在这个大礼堂里接受这种奖金……
梦寐以求的实验室
随着人民革命的爆发,沙皇政府逐渐动摇,在俄国,对于思想自由作了一些让步,就是在华沙,生活条件也不像以前那样严酷了。1911年,华沙一个较独立的很活跃的科学协会请玛丽作“名誉会员”。 几个月后,那些知识分子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要在华沙创设一个放射学实验室,请居里夫人来领导,把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学者迎接回去,让她永远留在祖国。
回国这个主意很吸引她,同时也使她害怕。除了身体不适的因素,还有一件事:居里夫妇渴望了很久的实验室,现在终于决定创设了。这时候逃离巴黎,就是使这个希望全归乌有,就是消灭一个伟大的梦想。思归的心情使她犹疑许久,最后还是写了一封辞谢的信寄往华沙,她心里多么痛苦啊!她仍然答应在远处领导这个新实验室,并且把它交给自己两个最好的助手去实地管理。
1913年玛丽回到华沙去参加放射学实验室落成典礼,身体依旧很不舒服。俄国当局自动不过问她的行动,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为她组织的庆祝会,因此她的祖国给她的欢迎更为热列。玛丽平生第一次在一个挤得水泄不通的大礼堂里,用波兰语作科学讲演。
居里夫人的健康逐渐好转。到1913年夏天,玛丽背着背囊做了一次徒步游历,想借此试验自己的体力。她的女儿和保姆陪着她,这一组旅行者中还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他的儿子。几年来,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之间有极好的“天才友谊”,他们彼此钦佩,他们的友谊是坦白而且忠实的。他们有时候讲法语,有时候讲德语,喜欢不断地讨论物理学理论。
孩子们在前面跳跃着作先锋,这次旅行使他们高兴极了。爱因斯坦精神焕发,对他的同行叙述他心里萦绕着的一些理论,而玛丽因为有极丰富的数学知识,是欧洲极少数能了解爱因斯坦的人之一。
在这次短期休假之后,玛丽到英国去,后来又到了很多其他国家,在那些地方有一些科学上的隆重仪式要她参加,这个女学者达到了光荣的极峰。在法国,两年以来,她的镭研究院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玛丽常常会一个人跑到建筑工地去,在那里拟定计划并且与工程师讨论。这个头发斑白的妇人有一些最新、最“现代化”的意见。她期望建筑一个可以用30年、50年的实验室,愿意这个实验室在她化为灰尘之后可以用好多年。她要求宽大的屋子,要求能使研究室充满阳光的大窗户……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5)
这个女英雄获得这个胜利的时候,已经既不年轻,也不康健,而且还已经失掉了家庭幸福。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她的周围有新设备,有热心的研究者准备同她一起奋斗!不,这不算太晚!
知识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 …1955年),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的创立者。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为了第二祖国,她成了战士
1914年7月。玛丽的周围异常空虚。这时,战争爆发了,她的同事和实验室中所有的工作者都已经入伍了。她身边只剩下了她的机械师,因为他有心脏病,动员不动他;还有一个身材太矮小的女仆。
此时,玛丽只有一个念头:为她的第二祖国服务。在战争这可怕的变故中,她又表现了她的顽强和主动精神。她关上了实验室的门,像许多勇敢的法国女子一样,去当一个白衣护士……她立刻取得了在卫生服务机关工作的证件。在这个机关里她发现了当局似乎不加注意的缺点:所有前线和后方的医院差不多都没有X 光检查设备!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 射线以来,不用动手术就可以探查人体内部,可以“看见”人的骨骼和器官,并且照出相片来。在1914年,法国只有为数有限的几套伦琴仪器,供放射科医生使用。军事卫生服务机关在几个大机构装备了这种设备,供战时应用,如此而已。
居里夫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她用法国妇女联合会的款项,创造了第一辆“X 光汽车”。 她在一辆普通汽车里放了一架伦琴仪器和一个发电机,就用汽车的发动机带动发电机,供给所需电流。这个完全可以移动的设备从1914年8月起巡回各医院;伤兵运送到巴黎来后,都用这个设备检查。
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做出了决定:无论什么事发生,她都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了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她想着 :“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巴黎得救了。玛丽接她的女儿们回来,艾芙回学校去,伊雷娜取得护士文凭。居里夫人完全料到了:这次战争是长期的,而且伤亡一定很重,伤员越来越需要就地做手术,前线各战地医院里必须随时有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X 光汽车会被请去作极有价值的工作。
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月里,她和伊雷娜有过一次重要的商议。她对她的女儿说 :“政府要求个人捐助金子,并且不久就要发行公债。我想把我所有的一点金子献出去,加上我的那些对我毫无用处的科学奖章。还有一件事,纯粹因为懒惰,我把第二次诺贝尔奖金仍旧留在斯德哥尔摩,还是瑞典币。这是我们财产的主要部分。我要把它提回来买战时公债,因为国家需要它。”。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6)
瑞典币换成了法郎,接着就变成公债、“ 国民捐款”、“自动捐献”……并且正如玛丽预料到的,一点一点地消耗完了。居里夫人把她的金子送到法兰西银行,收款的职员接受了金钱,但是很愤激地拒绝把那些光荣的奖章送去销毁。玛丽并不觉得高兴,她认为这种拜物主义是荒谬的,她耸了耸肩,把奖章带回实验室。
镭和X 射线一样,对人体有各种疗效。玛丽把她的镭献给一个“射气服务机构”使用。她每星期“加工” 镭放出来的射气,把它装在管子里 ,用以治疗“恶性”伤痕和各种皮肤病。X 光汽车,X 光设备,射气服务……这还不够。
这种技术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很缺乏,使玛丽很忧虑,她建议政府开办并常设放射科训练班。不久就有20个人聚在镭研究院学初级课程,包括电学和X 射线理论、实习和解剖学。
从1916年到1918年,玛丽训练了150个放射科护士,这些人是由各界招募来的,其中有些人教育程度很低。居里夫人的声望起初使她们很害怕,但是这个物理学家对她们的恳挚态度,很快就使她们折服了。玛丽有一种天赋的才干,能使头脑简单的人接受科学。她极喜欢做得很完善的工作,所以当她的一个学徒第一次完成一张没有毛病的X 光照片时,她非常高兴,好像这是她自己的胜利一样。
此时,法国的盟邦也相继求助于居里夫人的才干。从1914年起,她到了很多国家的战地医院进行考察和指导。虽然成就如此巨大,但她心里却极少快乐!她看见成千具碎裂的躯体,听见*和狂喊,这种记忆在长时期内使她的生活总是郁闷的。
1918年,她在实验室里惊讶地听到宣布停战的炮声,她立刻想到要把镭研究院用旗帜装饰起来。结果,法国国旗都卖光了,结果她只好买了几块三种颜色的布料,匆匆地缝在一起,挂在窗前。玛丽兴奋而且快乐地颤抖,不能镇定。
在玛丽看来,这不是一个胜利,而是两个胜利,波兰从灰烬中再生了,它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奴隶生活,现在恢复了独立。(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第二次大战后,恢复独立,重建祖国。)
这个从前的斯可多夫斯基小姐,重新想起她受压迫的童年和她青年时代的挣扎。她的“爱国梦”在许多年前几乎使她牺牲她的事业,甚至于牺牲比埃尔?居里的爱。现在,这种梦想在她眼前成了事实!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居里夫人名言: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第六章 晚年的辉煌
美国之行
战争结束了,世界恢复平静。
玛丽虽然参加了这次大战,但是并没有成为好战分子,也没有成为某派别的代言人。1919年,她仍然是个纯粹的学者。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7)
她一直慈祥地照料着两个女儿,对她们从不偏爱。在任何生活环境中,她都是伊雷娜和艾芙的保护者和热心的同盟者。后来,伊雷娜自己有了孩子,玛丽对于这两代人,也是一样地照料,一样地关心。
居里夫人不知是因为健康好了起来,还是因为老年人的泰然心情已经开始,她变得安祥多了。像一把虎头钳一样紧紧地卡住她的悲哀和疾病,已经放松,时光冲淡了旧日的苦恼……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女士被引进了镭研究院的很小的会客室。她名叫威廉?布朗?麦隆内夫人,在纽约主办一种大型杂志。这次约会,她等了好多年了,她为玛丽?居里的生活和工作所深深倾倒。
麦隆内夫人参观过合众国各资力雄厚的实验室,知道里面的情形,其中爱迪生先生的实验室简直像一座宫殿。看过那种壮丽建筑之后,再看镭研究院,就觉得它简陋了。她到了巴黎,在一间家具很不完备的办公室里,与发现镭的夫人密谈,她问 :“你最愿意要什么东西?”居里夫人柔和地回答 :“我需要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镭的价格太贵了。”
麦隆内夫人想出了一个计划,她要她的同胞赠送一克镭给居里夫人。回到纽约之后,她发起了筹募活动。在她拜访居里夫人之后不到一年,她就给居里夫人写信说 :“款已凑足,镭是你的了!”
美国之旅,玛丽犹豫不决。她永远怕见人群,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喜欢公开宣传的国家,到那里去拜访是要遇到许多排场和折磨的,她想到这里就觉得畏惧。麦隆内夫人坚持要她去,把她的异议逐一扫除。居里夫人感动了,她抑制住自己的一些顾虑,在54岁的年纪进行平生第一次重大的正式旅行,承担了这次旅行的种种义务。
居里夫人力求隐退,这种努力在法国部分地得到成功。玛丽已经使她的同胞,甚至使接近她的人相信,大学者并非要人。自从她到纽约,这层帘幕揭开了,真相出现了。伊雷娜和艾芙突然发觉,一向与她们住在一起的这个自求隐退的妇人,在世人的眼中代表着什么。
美国人在和居里夫人相识之前,已经对她有一种真诚的崇拜,把她列为当代第一流人物。现在她到了这里,和他们在一起,成千成万的人都对这个“疲倦客人的简朴魅力”着了迷,都对这个“羞怯的纤弱妇人”、这个“装束朴素的学者”一见倾倒……
麦隆内夫人的房子里摆满了鲜花——有个园艺师因为镭治好了他的癌肿,花了两个月工夫亲自培植极美丽的玫瑰花,使它们发芽和开花,以便送给玛丽。就在这所房子里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决定旅行日程。美国所有的城市,所有的专科学院,所有的综合大学,都邀请居里夫人去访问;成打的奖章、名誉头衔、名誉博士学位,都在等着她……
重大的日子到了。5月20日,美国总统在华盛顿将一克镭,赠给了居里夫人。大厅里挤满了外交人员,政府高级行政官员,陆海军及大学的代表。
居里夫人坐在一张椅子上,一语不发地向他们微笑着……一大群摄影记者正在那里等着。如果有人知道玛丽?居里在美国总统把那一克镭赠给她之前,就试图放弃它,一定要大为惊异的。
在举行仪式的前夕,麦隆内夫人把赠予与文件给她审阅,
她仔细读完后从容地说:“这个文件必须修改。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只要我活着,我将只把它用于科学研究。但是假如就这样规定,那么在我死后,这一克镭就成为了私人财产,成为我的女儿们的产业。这是不行的。我希望把它赠予我的实验室。我们能不能找一个律师来?”
第五章 更艰难的时期(8)
麦隆内夫人觉得有点为难,回答说 :“但是……好罢!既然你愿意这样,我们可以在下星期办正式手续。”
“不要等下星期,不要等明天,就在今晚办妥。这个赠予证书要马上生效,我也许会在几小时内死去的。”
在这很晚的时候,费了很大的事找来了一个律师,他和玛丽共同草拟了附属证书。她立刻签了字,脸上又呈现出了一种熟悉的笑容。
因为她征服了几百万美国人的心,赢得了所有接近她的人的真挚友谊,一直到她去世,麦隆内夫人始终是她的最忠实、最亲切的朋友。
挚爱的祖国
1922年2月7日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的选举结果发表了。科学院院长在讲坛上对玛丽说:“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