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式团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就会自动地各退一步,最后慢慢找到一条解决之道,皆大欢喜。
  要有值得信赖的长辈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能有一两位值得信赖的长辈指点一二的话,你将受益无穷。有些事情,你去问别人,却无法判断他们的答案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时根本得不到答案:要么是对方不好意思说,要么是不方便说,要么是为了保密而不说……
  每个中国人都说要坦白一点,做人要正直,实际上到了紧要关头,谁也做不到。刘备就是因为坦白地说了一句“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险些酿下杀身之祸。有些人闲聊时会讲一大堆道理,当我们碰到紧急问题的时候,他就跟你打马虎眼,因为祸从口出,他们不得不谨慎。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人,才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指点迷津。中国人常常教育子女说,要去跟长辈多联系,其目的也在于此。平常多和长辈建立关系,多往来,让他们了解你,及时给你提供意见,你将受益无穷。
  中国社会跟日本社会不一样,中国社会讲渊源,日本社会则强调找到一两个能帮忙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贵人。日本人很希望有一两位可以指导他们的导师,导师可以是公司内部的,也可以是公司外部的。
  要有朋友可以吐苦水
  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在家里倾诉的。你稍微吐吐苦水,你爸爸就会骂你:“平常教你的都不听……”由于面子的关系,也不好意思对妻子倾诉。所以家里并不是解决工作难题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向朋友发泄一下,以缓解压力。你一定要交一些知心的朋友,让你可以发泄心中的郁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充实自己是成功之本(3)
有一个心灵的避风港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要有个地方可以让你放松身心,起码可以暂时让你逃避一下。这个地方,可以是棋牌室,可以是卡拉OK厅,可以是体育馆……只要你能放下心灵的包袱,这些地方就是你的避风港。当然,要确保你的避风港是正当的地方,否则,你会惹来更大的麻烦,无异于引火烧身。
  要掌握部分的裁决权
  如果一个干部什么事都要听领导的命令,自己做不了主,那不如不当干部,反而无官一身轻。但很多干部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完全服从领导就是最好的表现。历史上,有很多人完全听命于领导,最后领导把他出卖了,他连一点自保的能力都没有,这是最冤枉的。很多干部在权力方面一味地退让,甚至说完全不要裁决权,最终导致领导越来越干预干部分内的事情。在领导看来,如果干部想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反而会尊重他的意见;如果干部毫无主见,事事都要听命于领导,那很多事情领导就可以替他决定了,他完全是个奴才,领导又何必要他?
  而干部也许这样认为,自己应该配合领导,反正最后由领导决定,自己何必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并非如此。干部一定要掌握部分的裁决权,才可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权力是你自己奋斗得来的,而不是争来的。干部绝对不要争权,你抗议领导干预你的工作,就是争权,争权是没有好下场的。你要通过优异的表现,让领导放心,让他自然而然地尊重你,你就可以争取到相应的裁决权。
  要有多数下属的支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下属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多半是支持的,因为中国人“不怕官、只怕管”,若跟顶头上司处不好,即使本事再大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在这种优势之下,干部还得不到下属的支持,一定要自我反省。如果干部让下属们感觉到你只是单纯地利用他们,而一点都不关心他们,更有甚者,让他们认为,你牺牲他们来成就你,不但加重他们的工作,还要把功劳抢走,那么,下属们是绝对不会支持你的,而且会处处与你作对。
  当干部感到下属不配合的时候,就要找“地下组织”的带头人。我认为,不要完全禁止“地下组织”,而且你也禁止不了。只要有人,就一定有派系。干部应该对部门中的派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心中有派系,嘴上没有派系。嘴上说出来,就等于将派系划分出来,那派系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三个人分成两派是正常的,团队领导者的职责之一就是整合派系。
  要有坚决求去的本钱
  如果干部连这点本钱都没有的话,就会被“欺负”。要积累坚决求去的本钱,应具备一个条件:把家安顿好,没有后顾之忧,家和万事兴,这样你才能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案例
  无可奈何的助理
  有一个人,是老板的助理。老板非常繁忙,经常下班以后,还在外面应酬回不来。身为老板的左右手,这个人不好意思先回家,总是在办公室等老板。有时候,等到###点钟,老板从外面打来电话,说:“我就知道你不会那么早走,我很快回来,你再等一下,我有要紧事跟你谈。”他就更不能先走了,而老板嘴上说很快回来,却常常让他等到十一二点。
  这个人很生气,也很无奈。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如果他每次都等老板回来,老板并不会认为他敬业,而是认为他家庭不幸福,不想回家。第一次等老板没有错,因为要体谅老板的难处,他一次也不配合的话,就会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他每次都等老板的话,老板就会慢慢看不起他,并且怀疑他有什么企图,认为他是利用公司的资源而不是为了等老板。第二次的时候,他应该留下一张纸条,说:“我一直在等你,但是因为家里有急事,我必须回去,你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再回来。”如果有第三次,既然老板没吩咐等着,他直接回去就行了。老板也不能太过分。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没有顶撞对方的必要。人不能大声地斥责对方,但要用行动来保护自己。当下属的应该很客气地向上级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要用我可以,但不能太过分,否则我就辞职不干了。上下级之间经常会产生很多摩擦,如果下级经过长期的忍耐最后爆发了,后果很严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充实自己是成功之本(4)
同事关系是很短暂的,留下下次见面的情分才是永久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当一个人得罪你的时候,他心里会有些愧疚,但是你也对他翻脸的时候,他就不再觉得有愧了。我始终不赞成理直气壮,宁可自己理直气和,这样,吃亏也是在占便宜。
  要有推心置腹的助手
  现代管理已经造成一些“过劳死”的悲剧。为了追求利润、效率,竟然过度劳累,以致死亡。这样以身相殉的惨剧,当然不为从事经营管理者所乐见。
  想尽办法,把自己累死,大家肯定不愿意。可是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掉入这种管理陷阱,被害死了还不明白真正的原因。
  就算躲过这种生理上的迫害,心态上的失调,也必须善为调整。一个干部在领导面前拼命表现,又在自己的下属面前表现,那就等于蜡烛两头烧,很快就会心力交瘁。一个好的干部,要做到自己在领导面前全力表现,回到部门后,下属全力为你服务。这表示,你能够跟下属打成一片,下属知道你到领导那里不是去拍马屁,而是去表现。干部受到赏识,说明干部所率领的团队整体表现良好。如果你在领导面前努力表现,回来后凡事亲力亲为,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认真是一回事,身体更重要,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你能认真多久?领导给你的压力越大,你就越需要下属的支持,就越需要有一两位得力的助手。对待他们要推心置腹,凡事都和他们商量,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和你是平等的,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对待你。
  有他人所不及的长处
  每个当干部的都要有点他人所不及的长处,这样就算领导要换掉你,也会投鼠忌器,怕找不到更适合的。
  上述这十一个条件在专业的管理书上很少谈到,但是我觉得这是当干部的必需条件。具备这些条件就可以去当干部,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当了干部,还不如当一个基层员工开心。
   。 想看书来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1)
领导与干部的关系,就像棒球运动中投手跟捕手的关系一样。投球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投手在做主,他想投哪里就投哪里,其实做主的是捕手。每次投手投球前,捕手都会用手势告诉投手投哪里,否则捕手怎么能接得到。投手和捕手之间有高度的默契,领导和干部之间也应如此。
  领导对干部要合理控制
  领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刘备型,一种是曹操型。刘备把孔明捧到最高的地位,不仅要求所有下属都听从孔明的安排,自己也对孔明言听计从,这是对干部的绝对信任。而曹操呢,唯我独尊,干部可以提建议,但决定权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两种类型的领导都不错。最糟糕的就是袁绍型的,本来袁绍的声望、势力都超过曹操,结果还是被曹操打败了。曹操以7万军队打败了袁绍的73万大军,凭什么?虽然袁绍也有很多谋士,但是众谋士各说各的,意见不统一,袁绍本人又优柔寡断,不知听谁的好,唯一一个有才能且对他忠心的谋士田丰却遭他忌恨。而曹操虽然也让谋士们畅所欲言,但最终都是由自己作决定。刘备则不同,他觉得既然辛辛苦苦把孔明请出来,不用白不用,所以大事小情都听他的。
  领导平时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平常的时候,表面看领导在做主,实际上是干部做主。在紧急的时候领导应该自己做主。遇到小事情,领导不出面,先让员工去处理,处理不了,让干部去处理,自己永远躲在后面。但是遇到危急的、重大的事情时,领导就要挺身而出。
  平常的时候领导也不是无所事事的,他有两个任务:
  领导的第一个任务是,始终掌握最终决策权。这里的决策有三层意义:
  第一,决策必须是正确的。大家都知道,腐败是很可怕的,殊不知,决策失误比腐败更可怕。错误的决策会贻害无穷,想挽救都挽救不回来。
  第二,决策不是决定。决策跟决定不同,决策针对的是重大的事件,影响长远,否则只能叫决定,没有资格叫决策。
  第三,决策要能带动整个团队共同前进。有的领导说:“赚再多的钱我不在乎,损失再多的钱我也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让我的团队知道该做的就要去做,而不计较成败得失。”这就是领导的理念问题,决策是重大的,同时要为团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掌握最终决策权就是,领导要让干部知道,除非你点头,否则谁都不能擅自行动,因为你要负责任。你很尊重干部,但是干部不等你同意就擅自行动,出了事情,却要你负责,试想,有哪个领导愿意承担这种不明不白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说,干部连领导的意见都不征求一下,就等于没把领导放在眼里,这样的干部谁还敢用?
  第二个任务,考察你用的人对不对。只要用错一个人,就等于引进害群之马。孔明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错了马谡,导致第一次出师失败。
  其实,马谡的死,孔明也有责任,刘备就很不欣赏马谡,临终的时候特意交代:“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但是孔明每次都说“知我者幼常也”,最后只能“挥泪斩马谡”。
  做不该做的事不如无所事事
  领导在平时只做好以上两件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要交给干部去做,也就是说,只要干部能做的领导就不要做。如果领导把干部的工作抢来做,就会妨碍他成长,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会带人的人。凡是跟着太强悍、太能干的领导的人,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还会变得越来越无能。
  很多领导没有体会到做基层员工的压力,年轻人总是要学习、要长进、要历练的,如果领导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他们做什么呢?尊重下属,照顾他们,给他们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历练、长进,这才是正确的。
  不但如此,干部不能做的领导也不可以做。领导可以教他怎样做,但不能替他做,替他做就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这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一次学不会,就教他两次,既然领导不能一辈子给他“鱼”,就要确保他学会“渔”。领导可以在旁边看他怎么做,随时给他提示,随时给他援助,保证他能成功,这是领导的责任。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2)
如果领导对干部说,“你不行,还是我来做吧”,就大错特错了。孔明刚出山时,所有的人都在看他如何行动,尤其是关羽、张飞两人对他很不服气,“却说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所以,孔明一出山就遭受了很大的考验,当时曹操带十万大军要攻打他们,所有的人都等着看他如何退敌: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
  (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如果孔明也带领一两千人出去打仗,那肯定会输了,要知道,大将不动才叫大将,小兵勤劳才叫小兵。没到紧要关头,大将就不会出面。领导也是如此,一般的事情轮不到你,你绝对不能出面,否则前功尽弃。
  如果领导不分情况,凡事都想出面干涉,干部就没必要跟你配合,只要听话就行了,至于后果如何,干部丝毫也不关心。这样的话,领导就等于孤军作战,干部也会逐渐退化成做事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领导要把自己的管理手段让干部知道,让他们明白你的原则和方法,他们才好配合。领导要随时辅导干部而不是教导他们,要引导他们进入你的游戏规则,这样就才产生良性互动。
  案例
  巧妙解除干部的权力
  某公司的业务部有一个干部,又能干、又热心,就是不通财务,整个账目乱七八糟。一般来讲,这种人是不能让他管钱的。如果开除他,公司就会损失一员干将,直接将他调往他职,也会影响他的工作热情。
  于是,老板把这个干部叫到办公室,很和蔼地对他说:“每一次看到你,我都会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干部受宠若惊:“我怎能跟您比?”老板说:“你一旦可以跟我比,就会样样比我强。”这种“高帽子”政策非常有用,干部完全放松下来。老板接着说:“我们两个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处是,都很认真,都很负责,生怕事情做不好。”干部说:“对,对,对……”老板又说:“我们还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我们都很讨厌管钱。”干部听到这也不敢反驳。
  老板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不让他负责资金往来,但老板没有明说,而是用其他的话来包装这句话,“……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就跟上司讲,事情让我做,钱不要让我管。现在,我看出你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事情还是拜托你做,钱就不让你管了。咱们都不管,我让其他人管,让他去伤脑筋。”
  就这样,老板一步一步地把那位干部诱导进他的游戏规则中。这样做,既不会失去一个得力干将,又不必天天担心。一个领导一定要做到无人不可用,老是换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待干部,要让他发挥优点,同时又要克制他的缺点。
  案例
  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衡量和选择
  某企业的采购部门有一个采购主管,在工作中眼光锐利、思维清晰、凡事主动并且判断力很强,购入的原材料也都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但美中不足的是,该采购主管喜欢在采购环节牟取私利,抽取一定的佣金。采购部门还有一个副主管,在平时工作中清正廉洁,凡事一丝不苟,但就是购入的原材料往往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那么,对于这样的两个采购人员应该如何衡量和选择呢?
   。。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3)
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 采购价格市场最低,确保企业在采购环节的成本最低;
   购入的原材料符合用料单位的实际需要;
   购入的原材料能够如期交货,不会对企业自身的生产工序以及进度安排造成负面影响。
  只要满足这三点,就是好的采购人员。如果在保证这三点的基础上,采购人员还有本事拿回扣的话,就算对他的奖励好了。带一个团队,要有本事对每一个人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要求,其余的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常常唱反调只为合理地控制
  为了更好地控制干部,领导还要常常跟干部唱反调,如果干部说什么,你都接受,他们就会认为你根本没有主见,没有主见的领导就不具有权威。但是,唱反调并不代表你反对干部,否则就没有人敢说话了。有人会问,领导跟干部说不同的话,又不代表他反对,那他为什么唱反调?
  这是奥妙所在。举个例子:你从外面进来,对别人说:“外面有一条蛇,有两米长。”他会有什么反应?外国人只会说他相信或不相信,而中国人很聪明,他不知道你告诉他的是不是事实,无法轻易地下结论,这时就会用唱反调的方式吓唬你:“怎么可能?!哪有蛇这么长?”他这样做就是看你会不会坚持,如果你坚持的话,就证明你的话是真的。
  领导遇到无法判断又必须要作决定的时候,经常使用这种招数。但是大部分的干部都不了解,他们认为领导这样做是不相信他们。其实,干部应该合理地坚持,才能树立你的信用。干部的信用就是合理坚持的结果。
  对不同的干部,领导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老实的干部,领导凡事要交代清楚一些,因为他听不懂深奥的话;对聪明人点到即止,说得太清楚他会觉得没面子;对动作慢的干部,领导要督促他快一点;动作太快的,你要让他慢一点。
  干部对领导要敬而远之
  《三国演义》中有几个人物,可以给干部一点启示:一个是马谡,一个是魏延,一个是杨修。前面说过,刘备一直很讨厌马谡,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由于孔明在攻打孟获之时,马谡曾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与孔明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一直被孔明另眼相待。而魏延与马谡正好相反,是孔明非常讨厌的人之一。在长沙之时,魏延与黄忠同时投降刘备,而境遇却大不相同。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孔明曰:“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欲杀之?”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喏喏连声而退。
  (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而杨修与马谡、魏延不同,本来没人想杀他,他却一步一步把自己逼到死路上去,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如果一个干部,总经理很欣赏你,但是董事长很讨厌你,你就是马谡;如果董事长很欣赏你,总经理讨厌你,你就是魏延。最后两个人死得都很惨,一个是被孔明挥泪斩之,一个是被孔明死后杀之。死了都不放过,可见,孔明对魏延的厌恶有多深。而杨修是自己不安分,屡犯领导的大忌,结果被领导找个理由杀了。
  中国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如何,也要讲个“缘”字,马谡与孔明就很投缘,所以受到他的重视,而魏延就和孔明不投缘,所以孔明第一次见他就要杀他,死后也不放过他。
  魏延和孔明就像一对冤家对头,先不说孔明对魏延的看法公不公正,魏延这个做下属的,先要检讨一下自己与上级的关系。虽然魏延有“不肯下人”、“又性矜高”的缺点,但不失为一位人才,在“六出祁山”之时,魏延就曾对孔明制定的北伐路线提出过异议,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结果被斥为“轻躁冒进”。既然知道孔明看自己不顺眼,还敢犯颜直谏,能有好结果吗?其实,无论他的建议如何,孔明都不会听他的。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走迂回路线,自己的建议上级不采纳,就找个上级信得过的人提出,如果魏延当时让姜维提这个建议,恐怕“北伐”就可能成功了。
   。。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4)
干部要对领导意图心知肚明
  干部要了解领导的看法,这是最重要的。中国人是心口不一的,当中国人讲“无”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有”;讲“有”的时候,想的是“无”;讲“不要”的时候,就含有“要”的意思;讲“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要”的。当中国人说“没意见”的时候,就是说,我有意见,只不过我尊重你,不方便公开指出,你真的要听,我们可以私底下交流。
  比如说,当领导在会上表示“没有意见”的时候,干部千万别当真。如果不问清领导的意见,出了问题,就会唯你是问。当然,你也绝不能逼着领导公开说出意见,你让领导坦白交代,你的下场就是死得很快。因为领导有自己的立场,不公开反驳干部,是为了给干部留一点面子,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干部的信任,而不是他真的没意见。聪明的干部要对领导的意图心知肚明,等到散会以后再去问领导,具体应该怎么做。如果你真的以为领导没意见,领导就会想:“我怎么可能没意见,难道我一直在尸位素餐吗?”
  有的干部不太了解领导的心理,如果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为了表现自己博学多才,给领导解答得很详细,最后他肯定是会让领导讨厌的。当领导问你问题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不懂,想问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另一种是他很了解这个问题,只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结果你把答案都说了,抢了领导的风头,那你不成了他的眼中钉才怪呢。
  心知肚明的意思是说,干部的心里要想着领会领导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显示出你完全了解领导,即使了解也要装成不了解,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你的领导说:“我给大家讲个笑话。”你千万不能说:“这个笑话你讲过了。”领导心里想:“我就会这么一个笑话,你都不让我讲,那你来讲好了。”聪明的干部,就算听了一百遍,照样会大笑,就算他心里是笑话领导只会讲一个笑话,也要表现出听得很开心的样子。这是顾及领导的情面,不是欺骗,而是装,装成很好笑的样子。
  干部若处处表示“我知道领导在做什么”,那他的处境可想而知,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后来曹操兵败斜谷,以“鸡肋”为口令,“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结果,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他。《三国演义》中说杨修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其实就是说他犯了曹操的忌讳。
  所以说,凡是聪明的人,看到自己穿的西装和老板的一样,赶快就换掉。如果跑过去说:“老板,我穿的跟你一样,你花多少钱买的?”就等于自杀,老板早晚会把这种人开除。
  干部对领导要保持适当距离
  干部要对领导敬而远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距离才能产生美。首先,领导的家务事不要介入。
  《三国演义》里面只有一个人十全十美,就是赵云,但刘备并不喜欢他,升官时没有他,只有碰到麻烦事才找他,就是因为他介入刘备的家务事太深。干部如果介入领导的家务事,就会惹领导不高兴,其他的人也会愤愤不平。赵云先是长坂坡救阿斗,后是截江夺阿斗,多次保护刘备家小,身为刘备结拜兄弟的关羽、张飞会怎么想?
  

二、相敬如宾是相处之道(5)
其次,领导的喜好一定要尊重。比如说领导喜欢的颜色、口味等,这些东西完全是主观的,千万不要乱加评价,甚至反驳。
  案例
  聪明的秘书
  某老板非常喜欢蓝色,他要求办公室里的沙发套、窗帘等一律用蓝色的。但是老板娘特别喜欢红色,用其他的颜色她会很不高兴。怎么办?秘书可为难了,他总不能把老板和老板娘叫过来,说:“你们俩商量好了再告诉我结果。”秘书冥思苦想一阵,终于计上心来——做两套不就解决问题了。
  老板娘平时很少来老板的办公室,她不来的时候就用蓝色的;知道老板娘要来,就赶紧换红色的。
  一开始,老板很奇怪,问为什么要换。秘书说:“没什么特殊的原因,只不过老板娘喜欢红色的,看到蓝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