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军阀-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为了保证中龘国和俄国之间的和平,两国将共同维护远东共和国的独立地位,远东共和国采取民龘主选举的办法组成新的政府,苏俄对远东的党务工作可以进行适当指导!

毫无疑问俄国可以通龘过政党对远东共和国进行干预,这块土地之上俄国还是占龘据了优势,不过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俄国在这一点上上是死活不愿意让步,乔宇也和国内智囊反复衡量,目前在远东共和国境内,还是俄国要占龘据着优势,想要完全让远东共和国独立出来也不现实!

尤其是乔宇很了解俄国对外政策的特色,早晚俄国和远东共和国之间还是会闹矛盾的,俄国一定对远东予取予求,这必定会引起远东共和国的不满,而且远东共和国内部还有大量的黄色人种,这也是中龘国日后对于西伯利亚局势进行干预的好借口。

索性就答应了俄国的要求,不过最大的麻烦就是尼布楚及其周边地区的归属问题!按照中龘国方面的要求,中龘国和远东共和国之间将以石勒喀河为界,将石勒喀河东南地区大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归中龘国!

这块土地也是沙俄当年通龘过尼布楚条约非法窃取的,理应归还,不过俄国方面坚持认为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公平的条约,石勒喀河东南全部是俄国的领土,理应划归远东共和国!

双方舌枪唇剑,互不相让,就在双方争论之时,吃了败仗的日本突然在国内通龘过了一个移民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之内向鄂霍次克海沿岸以及勘察加地区移民五百万,完成对这块新纳入帝国版图的开发工作!

日本抓龘住中俄两国争执不休的时候,通龘过了这样的法案,虽然有乘虚而入的意味,但是也提醒了中俄两国,在远东地区并不是只有这两方,而是三国四方的博弈,莫斯科经过反复的衡量,答应了中龘国的要求!

不过俄国也附带了两个要求,第一就是中龘国要将所有白俄势力都交给远东共和国处理,第二是要求中龘国保证在日俄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中龘国要保证中立!

乔宇很清楚这种口头保证根本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只能算是一个安慰而已,因此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由于中俄之间在中亚还有一段漫长的边境,双方需要最后商定,不过也只能是在几平方公里的层面上进行微调而已,中俄边境的大局已经敲定!

中俄谈判结束不久之后,远东共和国在莫斯科的授意之下同日本发生了几次冲突,不过由于道路艰难,两国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只能够最终签订一个停战条约!

远东终于恢复了和平,不过这只是建立在中日俄三国势力暂时的均衡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平衡背后,是俄国的惨重损失,俄国失去了沙皇用上百年时间夺取的土地,俄国基本上失去了太平洋沿岸地区,使得俄国的海洋梦受到了巨大的挫折!

中龘国恢复了故土,同时还成功的迫使俄国成立了远东共和国作为缓冲,北方边境的安全形势大为好转,而日本这在一次的争端之中虽然遭受了赤塔的败绩,还损失了将近七万人,但是他们凭空得到了一块巨大的领土,鄂霍次克海几乎变成了日本的内湖,使得岛国终于登上了陆地,虽然不是从中龘国方向达成的突破,而是从俄国手里拿到了这块苦寒之地!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国内也掀起了开发远东领土的热潮,中日俄三国其实都在为了下一轮的冲突积累力量,北极熊独自在舔舐着一战和内战的伤口,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进程。

通龘过和中龘国的战争让俄国人彻底领教了空中力量,装甲力量的重要性,同时俄**队更加迷恋大炮和火力,认为保证足够的火力输出才是获得胜利的途径,同时俄国也认识到了骑兵的不足,装甲兵才是王道!

可以说俄国虽然失去了大面积的领土,但是俄国人终于在教训之中找到了未来战争的方向,并且开始奋力前进,永远不要低估俄国对于战争的天赋,在俄国历史上能够挫败都处于全盛时期的拿破仑和希特勒,足以证明这个民族的能力!

而日本也制定出了利用远东资源解决日本资源困境的战略,相对于这两个国家,中龘国国内也在孕育更加深刻的变革,收复了故土,让压在所有中龘国人心头的石头顿时就消失了,久违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一次回归到了中龘国人的身上!

连带着所有的海外华人都能够挺直腰板说话了,他们背后站着一个日渐强大的祖国,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护,这个时代的海外还普遍承受着各种歧视法规,并没有能够融入外国主流社会,因此香蕉人并不多,大多数的海外华人还是心向祖国,能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现在中龘国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敏感的海外华人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们纷纷回国,有一技之长的进入工厂工作,有资本的开办企业,海外华人归国的浪潮空切热烈!

和俄国达成和平协议之后,乔宇的个人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国土对于中龘国人来说太重要了,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历史的民族,对于土地的渴望几乎已经印入了骨髓深处,只要有了土地就能够种植庄稼,只要有了庄稼就能够生存繁衍下去,中龘国永远都不缺最好的农夫!

远东个西北的土地虽然相对遥远偏僻,但是这也代表着这些土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土地之中蕴含着惊人的肥力,尤其是乔宇已经陆续召开了数次内阁会议,最终制定了详细的移民鼓励法。

除了政府会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土地之外,还给予农具和资金的补贴,对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的中原地区来说这绝对是惊人的好消息,与其在家中守着几亩土地,一家老小都吃不饱饭,还不如去关外搏一搏,尤其是东北可是膏腴之地,厚厚的黑土,只要种下去种子就等着收获!

就在不久之前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讲的就是普通的农民如何靠着闯关东获得成功,最终走上富裕道路的内容,要知道这个时代多数的电影都是演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那些老套路的东西,除此之外就是十里洋场,歌舞升平的那一套,用农民为原型拍摄电影的确是开了先河!

效果也好的惊人,老百姓都被调动起来,统一民龘主党为了配合这股移民浪潮还专门在各地设立了移民咨询处,帮助有移民意愿的老百姓前去东北!

移民可不只是把老百姓从一处送到另一处那么简单,这完全是新开发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首先大量的移民就必须要有合适的交通,不然根本没有办法行动。

而且东北现在多数还是一片空白,要给移民建造房屋,修筑道路,要设立邮局,建立电站,提供自来水,还要解决取暖问题,总之要让老百姓先住下来!

住下来之后还要解决生产的问题,东北的土地已经开始大面积的拍卖,有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跑到东北圈地,有人想要当一个大地主,有人想要生产经济作物,不论是干什么都需要机器,又是巨大的需求!

大量的民众转移到了东北,也就意味着这里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各种商贩的也快速进入,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东三省如此,而外东北也是如此。

就在中俄达成协议之后,中龘国毫不留情的将谢苗诺夫等白俄交给了远东共和国,实质上就是落到了苏俄的手中,另外乔宇又下令将远东地区的所有俄国人都集中起来,全部驱赶到了远东共和国,中龘国自己有太多的民众要安置,也不需要靠着同化这些人得到什么,还是赶快把好地方留给真正的中龘国同胞吧!

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中龘国的市场需求开始暴涨,历史上美国的西进运动就对美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凡的推动作用,而此次中龘国开发的东三省以及远东地区比起美国西部条件更加优越,而且势头更猛,时间更短,也更有规划!

因此产生的效果也更好,中龘国的经济彻底从一战之后的萧条之中走了出来,开始了新的一轮繁荣时代,由于有了强有力的政府,对于工业企业也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大型的工厂陆续开始建设。

“总理,就在今年一年,陆续就有以奉天鞍山本溪铁矿为依托的鞍山钢铁厂,还有以迁安矿为依托的河北钢铁公司两家大型的钢铁公司开始建设,另外汉阳铁厂也进行了扩大,实力最雄厚的重庆钢铁厂在海南发现了石碌铁矿,也准备投资建设分厂,只要五年的时间,这几家钢铁企业都能够建立起来,中龘国的钢铁产能就能达到三百万吨以上,虽然比起美国还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已经能够压过我们的恶邻日本了,真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啊!”

主管工业建设的赵宝轩兴奋的向乔宇汇报着钢铁行业的情况,他是最早追随乔宇的一批人,十年之间见证了乔宇从一个官宦子弟成长为一国总理的历程,也见证了中龘国工业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究竟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血,没有人比赵宝轩更清楚,不过一切付出都值得了,中龘国的工业只要能够超过日本,再凭借着中龘国庞大的块头,就没有人能够轻易欺负中龘国了!

“宝轩,钢铁是工业的脊梁,也就是国家的脊梁,中龘国想要站起来,就不能没有钢铁行业的发展!不过我们不只要追求数量,还要有质量,军用的特种钢铁也要尽快突破,我们还是任重道远,而时间却十分紧迫!”

第三百七十八章和平发展(二)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并没有真正实现和平,反倒是孕育了更大的危机,这是很多出色的政治家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的,在一战之前英法等国就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而一战的胜利非但没有让他们走上复兴的道路,反倒是开始加速削弱,真正的实力更加衰落!

这种实力的严重降低,使得英法已经没有能力维持好不容易通过战争打造出来的国际新秩序,也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去维持对德国的削弱,这就给了战败的德国重新崛起的机会!

而美日崛起,俄国变成了红色,使得国际形势变得空前复杂,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局势产生的震撼就更加强烈,世界上的殖民地都在拼命想要谋求独立,摆脱殖迷nzhǔ义的控制!

战败国和战胜国,新兴大国和老牌强国之间,红俄俄国和帝国主义,被殖民的国家和殖民者之间所有的矛盾都交织到了一起,这个世界的发展已经不是某些国家和政治人物能够主导的了,必定会再一次通过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进行洗牌!

可以说一战结束已经埋下了二战的种子,身处这个大时代之中,乔宇清楚的感觉到了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中国只有牢牢抓住未来一二十年的时间,快速发展工业,长出强壮的肌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秩序的改变之中谋求自己的利益。

乔宇意味深长的说道:“宝轩,中国的未来的国运是靠着军事力量争取的,而军事力量就是重工业力量,就是煤铁石油的较量!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夯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总理放心吧,未来国家工业发展的全面计划已经制定出来,除了钢铁行业之外,以山西,绥远,察哈尔为中心的煤炭挖掘业也在加速布局,另外在甘肃玉门,还有东北的大庆都已经勘探到大规模的油田,只要能够开发出来就足以支撑中国工业化初期的需求,可以说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并不用在能源上面担心,但是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又有如此多的人口,在未来我们的能源需求量必定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量,只怕超过美国都不是不可能,还要进行长远布局才行!”

乔宇微微点头,赵宝轩提出的问题很现实,中国庞大的体积决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几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正是这种庞大的规模造成了中国几乎能够成为一个黑洞,疯狂的吸收世界一切的资源和原料,这是不可逆转的态势!

想到后世中国在国家市场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乔宇心中还是很有感触,自己已经让中国的历史进程加快了几十年,有了这个宝贵的缓冲时间,中国一定能够更好的完成布局,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中国的前进!

除了要大力发展工业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乔宇从四川开始就主要抓的一件事,工业时代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生产能力的竞争,这一点二战已经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只要拥有压倒性产能优势,就能够如同美国一般将法西斯集团彻底压垮!而能保证庞大的产能所需的条件无非就是三个方面,工厂,原料和工人,工厂作为一个生产的基地自然是越多越大越先进越好,而充足的原料供应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不过一切一切的关键还是人!…。

在人的素质基本差不多的情况之下,自然是人口越多,劳动力数量越多,产能就越大,德国的工业实力能够超过英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德国的人口数量要超过这两个国家,有了充足的劳动力,才能够维持越发复杂的工业体系!

当然如果没有实现工业化,就像历史上的中国一样,虽然拥有世界上第一的人口,但是还是要被一个小小岛国压着打,根本抬不起头来,庞大的劳动力根本不能转化成生产能力,只能靠着小米步枪用生命去夺取胜利!

如今中国工业化已经初具规模,中国政府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全面推动教育的发展,不断的提高中国人的素质,适应工业时代的要求,只要在劳动力的素质之上追平主要的列强,中国庞大的人口优势就会展现出来,就能够爆发出数倍乃至十倍的产能优势,轻易碾碎任何一个对手,就好像后世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一般!

教育的问题不比工业,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而且涉及到了学界,必须要慎重对待,乔宇将自己的主要助手张澜,章太炎,黄远庸等人全部召集到了一起,仔细研究这个问题,身为教育部长的张澜早就着手在制定一份教育计划。

“总理,教育部认为要在未来十年之内普及义务教育,保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适龄儿童能够入学,将全国的文盲率降低到三成以下,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和列强的国民素质差距就会极大的缩小。”

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乔宇是很赞同的,义务教育必须要加强,但是这个时间并不让乔宇很满意,“十年时间看似不长,但是我认为还要再快一些,最好在五年之内就把义务教育普及起来,政府已经拿出了百分之十五的预算投入到了教育上面,十年恐怕说不过去吧,义务教育普及的越快就能够尽早让那些孩子拥有读书学习的机会,延缓五年,就要浪费掉多少孩子的青春,我们等不起啊!”

张澜的脸色微微有些变化,乔宇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已经有了指责之意,财政对教育的支持的确是竭尽全力,不过教育部也有自己的考虑。

“总理,教育部聘请了大量的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投资的重点应该向高等教育倾斜,尤其是要多建立一些综合性大学,挖掘学生的素质,全面培养各方面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科学技术上面追赶上列强,才能够实现民族的复兴,义务教育阶段也要效仿国外加入实践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投资自然就要庞大一些!”

乔宇听到这里眉头彻底皱了起来,这套素质教育的论调乔宇前世就听过很多,说的也是十分有道理,但是现在站得高度不一样,看待这个问题也就完全不同,素质教育的确没错,但是必须在国家真正富强起来之后,过早的提倡这种东西,只会误国!

“张部长,我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大学是应该培养大师,还是应该培养工程师?”

张澜顿时一愣,他也感到了乔宇的不满,这可是一大帮专家探究出来的东西,句句在理,怎么完全不合总理的心思啊!

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自然是大师!大学之大不在于面积,而在于深厚的学术积淀,在于思想文化的传承,在于培养出合格的公民,自然要培养高端人才!”…。

“张部长或许你说的有道理,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并不适用,我早就反复强调工业时代的竞争就是生产能力的竞争,就是工程师数量的竞争,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科技人才,但是我们在这个方面已经落后于列强,如果还是在这个方向苦苦追赶,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们要做的是从产能上面超过对手,发挥出中国人口数量的优势!

培养大师是很不错,但是成本太高了,而且成材率太低了,一个大师或许会抵上几十个工程师,但是成本却是数百个工程师,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真正的劳动者,是积累财富的实干家,列强能够开发出新技术固然值得羡慕,不过我们实力没有达到的时候没有必要去争着做这个领头羊,大不了模仿就是了,英国人第一个建造了无畏舰,而德国不也是紧随其后么,而且质量还超过了英国,列强开发出来什么,我们抄过来就是了!”

乔宇说着说着心中就了然了,原来这就是山寨精神的精髓所在啊!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山寨的确是一条进步的捷径,后发国家没有那么庞大的资本积累,也没有足够的技术积淀,要想一下子在技术上超越人家,付出的努力一定十分巨大,还不如索性就跟在列强的后面,你弄出什么来,我们山寨过来!然后再凭借着数量充足的工程师队伍,将山寨货变得比正品还好,直接抢夺列强利润,这条路子已经在后世显示除了庞大的威力,不过现在的条件和后世还有所差距,不过总体思路还是一样的,山寨强国!

当然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核心技术方面还是要靠着自己去进行攻关,有些东西是无法靠着山寨弄到手的!“总理,这样不好吧,知识产权还是保护的!”

“没什么不好的,现在列强满世界的控制着殖民地,那才叫明火执仗的抢劫呢,我们模仿他们的技术有什么不可以的!”黄远庸非常赞同乔宇的观点。

“张部长,我觉得总理所言才是正理,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我们自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教育更是要面向所有人,追求最小投入,最大的收益,因此我建议全面控制综合性大学的数量,多建专业学校和技校,义务教育阶段也主要以扫盲和应试教育为主,只要这样才能够从小就引导培养合格的工人!”

或许说起来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中国的没有必要用自己的短处和和列强的长处去硬拼,当然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一定会出现种种后遗症,但是如果不这么做,中国连享受后遗症的机会都没有,只会被世界淘汰!

“张部长,教育部必须进行改革,那些满脑子旧士大夫习气的人必须踢出去,这些人只会成为干扰正常的国家建设,而且教育也绝对不能走精英路线,我们承受不起!”乔宇坚定的说道。

第三百七十九章和平发展(三)

“张部长,如果按照教育部的计划,如果在教育问题上一味的模仿列强,以我们现在的财力只能够变成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这是绝对不行的,教育资源必须平均分配给所有的公民,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底线!”

现在和后世不同,列强的大学入学率也只有几个百分点而已,凭借着中国的底子,恐怕能达到千分之一就不错了,当然这些人可能都是少有的精英,也会出现不少所谓的大师,但是这种数量根本支撑不了中国的工业化,因此乔宇是坚决反对,应试教育很不好,可以说非常不好,被骂的体无完肤,但是至少还能保证一个基本的公平,另外看起来让人厌倦到了极点的写写算算的东西,恰恰是培养优秀工人的基础,生产领域里面没有那么多的花团锦簇,只有一遍一遍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之中,技能越发的熟练,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总理的苦心我清楚,只是我还是认为应该着力培养一批有着独立精神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前一段时间四川的几位豪商联合给我写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准许他们出资创办私人大学,我看不如对这些私人资本放开限制,让他们进入教育领域,日后政府主管基础教育和普通大学,私人资本培养高端的人才,如此一来岂不是两不耽误么!”张澜说话之间将一份建议书交给了乔宇。

乔宇将建议书拿了过来,仔细看了一看,提出这个建议的就是王贵,汪东城,张福祥这些人,其中还有自己的岳父大人卢鼐,乔宇的脸色越发的难看,狠狠的将建议书摔在了桌面之上。

“教育是国家的事情,私人资本绝对不能进入,任何人都不行!”

一旁的章太炎等人也有些吃惊,乔宇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大,这个建议不是挺好的么,各司其职,政府和大的资本势力分担教育,不是正好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么!

“总理,我看这个建议还不错,您为何要反对啊?”

“太炎先生,你难道看不懂么,这是资本势力向我们要权呢,您熟读史书,一定知道明朝的晋党是怎么回事吧,他们这是不满足现在的地位,要掌控政府啊!”

乔宇一提到山西晋党,章太炎顿时脸上有些羞惭,自己果真还是太老实了,历史不是清清楚楚摆在那里么,怎么没有想到啊!

“总理,实在是惭愧啊,当年晋党就是靠着大把的银子四处办学,资助读书人,而这些人一旦考中了科举之后,就反过头来给晋党保驾护航,如此一来晋党势力越发的膨胀,这些人公然向满清鞑虏走私武器粮食,而明朝皇帝却根本无法对付他们,最后大明王朝大厦倾覆,社稷灭亡,现在这些人想要办学或许也是这个打算,要编织自己的势力!”

任何现世发生的事情都能在中国漫长的古代之中找到差不多的事件,现在欧美各国纷纷被资本绑架,政府成了摆设,民众只能被资本予取予求,而中国早在明朝就上演过这种悲剧,资本自然是以逐利为目的,对国家和民族没有任何的忠诚,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整个民族,晋商的走私让明朝越来越削弱,满清越来越强,最终华夏沉沦三百年,资本的本性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德行!

“总理,明朝的时候读书人可以通过读书直接考取官员,晋党的谋划才能够得逞,现在中国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公务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就算这些私人资本控制一些也不会影响大局吧?”

章太炎的心中还有一些疑惑,毕竟现在和历史上的情况已经不尽相同,还能够照搬历史么?

“太炎先生,你还是没有想透啊,如果私人资本进入了教育行业,他们首先通过强大的资金招揽最好的教师,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这样一来就会把社会上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都集中在他们的手中。然后他们再将入学的费用提到一个十足的高度,因为他们是私人所有,政府根本无法干涉,如此一来自然就将贫困家庭的人排斥在外,简言之私人学校就变成了有钱人的工具,这些人或许会故作大方,给一些贫家子弟提供一些入学的机会,但是根本改变不了富人乐园的本质!

这还只是危害的开始,在这些学校之中的子弟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还有出众的人脉关系,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更容易取得成绩,甚至直接接管家族的事业,然后凭着他们出众的能力将事业做大,这些学校还会出现大量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谁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向着谁,通过这些优秀的人才,掌控社会话语权,进而改变国家的政策,为资本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如此循环下去,他们就彻底成为了上流社会,直指将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他们的掌控之中,这种情况正在西方国家上演!

普通民众对于这些全然无知,他们或许只看到了自己没有足够的财力将后代送到这些私立学校之中,但是他们不会明白这是从一开始就是用资本决定前程的骗人游戏而已,资本力量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代言人,然后腐蚀整个国家,而政府的公立学校只会沦为贫家子弟和问题学生的集中营,越来越堕落下去,没有任何的出头之日,我们统一迷nzhǔ党绝对不能变成资本集团的玩偶,我们要为所有的民众提供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对于这种遗祸无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乔宇的话让张澜和章太炎等人浑身直冒冷汗,他们的确没有想到一个看起来不算太大的事情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可怕的谋算,或许那些提出倡议的资本家也没有想的这么长远,但是经过乔宇的解释,他们敢肯定这一定是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情况正在西方世界上演!

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中国要不要也走西方的道路?像黄远庸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的人,对于乔宇描述的情况感触更加深刻原本还以为zìyóu迷nzhǔ的世界,现在戳穿了面目之后,竟是如此的可怕,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知名学府全部都是私立大学,他们究竟在替谁培养人才再清楚不过了。

“总理一语道破天机啊,差一点我们这些人就成了国家的罪人了,中国的确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一定要誓死保证教育的公平不允许出现两极分化!”

“嗯,不过也不能否定有些人是真心想要支持教育的发展,对于这样的资本我们还是要支持的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吸纳社会资本帮助发展教育,但是必须将所有的学校都纳入政府的管控之中,这是保证公平的基础,只有教育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民众才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不然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基本决定了未来!”

而此时乔宇也更加更大了肩头上的压力,自己作为这个国家制度的奠基之人任何一项决策都要仔细思考,如果稍微有点疏漏,就会危害到百年之后,自己不得不殚精竭虑不过乔宇也清楚,即便是自己多了百十年的见识,但是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在历史上无数的开国君主都挖空心思的建立一套‘新的行政体系,并且变成了不可动摇的祖制,试图建立一个千年王朝!

但是中国所有王朝体制只要施行百年之后,就会变得千疮百孔,乔宇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比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个级别的人物还是要差的太多,自己不可能建立一个完美的体制,能够做到的就是保证这个国家能够有着持续变革的动力,能够自我修复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出现被特殊的利益集团绑架!

不过这一次自己的老岳父卢鼐也牵扯到了其中不由得乔宇不皱眉头啊,这到底是偶然事件,还是早有预谋,自己的岳父究竟清不清楚这背后的种种谋算?

乔宇又和张澜等人反复探讨了教育的问题,张澜也彻底领会了乔宇的意图并且十分叹服,他们全都告辞重新拟定计划去了!

而乔宇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