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越评水浒-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艺,并不是实指“十八种”。除了本书中提到的十八种武艺之外(其中居然没有最常见的“刀”,却有后文吴用使的不常见的“链”,还有用火药发射的“铳”,却有些匪夷所思)。民间还有许多种说法,南方、北方也不一样。有的还把“十八般武艺”和“十八般兵器”混为一谈。例如:1.刀枪剑戟,棍棒槊镋(tǎnɡ躺),斧钺(yuè越)铲钯(pá爬),鞭锏锤叉,再加戈矛,指的就是一十八种兵器;其中“棍”指短棍,如三截棍之类,“棒”指长棒,包括木棒、铁棒。2.弓弩刀枪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zhuā抓)殳(shū,音书,即削尖了的竹竿)叉,耙头、棉绳套索、白打,指的是十八种武艺,其中“棉绳套索”是用来抛出套住对手的,“白打”就是徒手对打。此外,还有刀枪剑戟弓,斧钺钩叉棍,矛盾鞭锏挝,拐子流星镖;以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星……刀枪剑戟、鞭锏锥挝、钩钺斧叉,拐子流星……等等许多说法。总之,“十八”是个泛指的虚数。每种兵器因为用途和形状不同,又分为多个亚种,如棒就有狼牙棒、水火棒、哨棒、齐眉棒等;枪则有飞枪,标枪,双枪,钩镰枪,浑铁枪,虎头枪,大枪等。
  ② 古代师傅和学生的关系,是兄弟的关系,所以叫做“徒弟”,后文史进也以“小弟”自称。后世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才有了“师父”和“徒儿”的称呼。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7)
史进回到庄上,每天只是打熬①筋骨,练习武艺;正在壮年,又没妻室,半夜三更就起来演习武艺,白天只在庄后射箭走马。
  不到半年,史太公染病不起。史进差人远近请医生看治,不能痊可。呜呼哀哉,太公没了。史进一面备棺椁盛殓,请僧人修设好事,追斋理七②,荐拔太公;又请道士建立斋醮,超度升天,整整做了十几坛好事功果道场,选了吉日良时,出丧安葬,埋在村西山上祖坟内,满村中三四百史家庄户都来送丧挂孝。史进家中从此无人管业。史进又不肯务农,一心只要找人使家伙,较量枪棒。
  自从史太公死后,又过了三四个月。时当六月中旬,天气炎热,那天,史进无可消遣,提个躺椅坐在打麦场柳荫树下乘凉。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喝彩说:“好凉风!”正乘凉哩,只见一个人探头探脑在那里张望。史进喝问:“作怪!谁在那里张③俺庄上?”史进跳起身来,转过树背后一看,认得是猎户“摽兔④”李吉。史进喝问:“李吉,张我庄内做什么?莫不是来相脚头⑤!”李吉上前声诺⑥说:“大郎,小人要寻庄上矮邱乙郎吃⑦碗酒,见大郎在这里乘凉,不敢过来冲撞。”史进说:“我问你:往常你常担些野味来我庄上卖,我又不曾亏了你,怎么这一向不挑来卖给我?是不是欺负我没钱?”李吉回答说:“小人怎敢?这一向没有野味,所以不敢来。”史进说:“胡说!偌大一个少华山,这么广阔,不信就没有个獐儿、兔儿?”李吉说:“原来大郎还不知道,如今山上添了一伙儿强人,扎下一个山寨,聚集了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为头那个大王叫做‘神机军师’朱武,第二个叫做‘跳涧虎’陈达,第三个叫做‘白花蛇’杨春。这三个人为头,带领喽啰们打家劫舍。华阴县里禁他不得,出三千贯赏钱,召人拿他。谁敢上去拿?因此上,小人们不敢上山打捕野味了,哪儿有卖的!”史进说:“我也听得说有强人。不想那厮们如此大弄。必然要恼人。李吉,你今后有野味,拿些来。”李吉唱个喏,自去了。
  ① 打熬——这里是锻炼的意思。后文也有忍耐、坚持的意思。
  ② 理七——人死后每七天做一场佛事,追荐亡灵。四十九天之后,叫做“断七”。据考证,这是中国古制,不是佛教的传统。
  ③ 张——张望。
  ④ 摽兔——是李吉的外号,这里指用“标子”(即小枪,用于投掷;也就是现在的“标枪”)摽兔。“空中手掷”叫做“摽”。
  ⑤ 相脚头——相是观察;脚头有路径、门路的意思。这是宋代江湖上的黑话,指盗贼在作案之前的探路,相当于后来的“踩盘子”。
  ⑥ 声诺——唱喏行礼。
  ⑦ 吃酒——现代汉语标准普通话说“喝酒”。明清以前及现代南方人都说“吃酒”。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古代的酒相当于今天的“醪(音láo劳)糟”,即江米酒,是粥一样的东西,要用筷子拨着吃;二是中国人饮酒大都要就着菜蔬,“吃酒”指的是“吃酒宴”。本书对话中提到喝酒和吃酒宴,根据具体场面和情况,部分场合保留当时的口语习惯,写作“吃酒”。
  史进回到厅前,寻思:“这厮们大弄,必要来薅恼村坊。既然如此……”就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杀了,庄内自有造下的好酒,先烧了一陌“顺溜纸①”,就叫庄客去请当村里三四百史家庄户都到家中草堂上序齿②坐下,让庄客把盏劝酒。史进对众人说:“我听说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聚集着五七百小喽啰打家劫舍。这厮们既然大弄,早晚必然要来俺村中啰唆。今天我特地请你们众人来商议。倘若那厮们来了,各家准备。我庄上打起梆子,你们众人可各执枪棒前来救应;你们各家有事,也是如此。递相救护,共保村坊。如果强人们来了,都是我来理会。”众人说:“我等村农,全靠大郎做主,梆子一响,谁敢不来?”当晚众人谢了酒,各自分散回家,准备器械。从此,史进修整门户墙垣,安排庄院,设立几处梆子,拴束衣甲,整顿刀马,提防贼寇。
  且说少华山寨中三个头领坐定商议: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那人原是定远③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然没有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
  ① 一陌顺溜纸——“陌”本音mò莫,“阡陌”,指田间小路。这里音bǎi百,作量词用。一陌纸就是一刀纸,因为一刀纸就是一百张。古人认为祭祀鬼神的时候烧纸,能使人生活顺溜,所以烧化的黄标纸也叫顺溜纸。
  ② 序齿——按年龄大小。齿,指年龄。
  ③ 定远——今安徽定远。
  第二个好汉,姓陈名达,原是邺城①人氏,使一条出白点钢枪;第三个好汉,姓杨名春,蒲州解良县②人氏,使一口大杆刀。当日朱武和陈达、杨春说:“我听说华阴县里出三千贯赏钱,召人捉我们,看来免不了要和他们厮杀一番。只是山寨缺少钱粮,何不去劫掳些来,供山寨上使用?多聚积些粮食在寨里,防备官军来了,好和他们打熬。”跳涧虎陈达说:“说得是。如今就去华阴县里,先问他借粮,看他怎么样。”白花蛇杨春说:“不要到华阴县去;先去蒲城县,万无一失。”陈达说:“蒲城县人口稀少,钱粮不多,不如去打华阴县;那里人口多,钱粮也多。”杨春说:“哥哥不知。要是去打华阴县,必须从史家村经过。那个九纹龙史进,可是个大虫③,不可去撩拨他。他怎么肯放我们过去?”陈达说:“兄弟好懦弱!一个村坊,过去不得,怎敢抵敌官军?”杨春说:“哥哥,不可小看了他!那人的确了得!”朱武说:“我也听说他十分英雄,说这人真有本事。兄弟,别去吧。”陈达叫起来说:“你们两个闭了鸟(音diǎo)嘴!这不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他只是一个人,可不长三头六臂吧?我就不信!”喝叫小喽啰:“快备我的马来!如今我就先去打史家庄,后取华阴县!”朱武、杨春,再三谏劝,陈达哪里肯听?随即披挂上马,点了一百四五十名小喽啰,鸣锣擂鼓,下山往史家村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8)
且说史进正在庄前整制刀马,听见庄客来报,就在庄上敲起梆子来。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家庄户,听见梆子响,都拖枪曳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史家庄上。看那史进,头戴一字巾,身披朱红甲;上穿青锦袄,下着抹绿靴;腰系皮搭膞④,前后铁掩心;一张弓,一壶箭,手里拿一把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庄客牵过那匹火炭赤马。史进上了马,绰⑤了刀,前面摆着三四十壮健的庄客,后面列着###十村夫,都跟在后头,一齐呐喊,直到村北路口。那少华山陈达引了人马飞奔到山坡下,将小喽啰摆开。史进一看,见陈达头戴干红凹面巾,身披裹金生铁甲;上穿一领红衲袄,脚穿一对吊墩靴;腰系七尺攒线搭膞;骑一匹高头白马;手中横着丈八点钢矛。小喽啰趁势呐喊。二员将马上相见。
  ① 邺城——故城在今河北临漳。
  ② 蒲州解良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解良县应作解(音xiè械)梁县,故城在今山西临猗县。
  ③ 大虫——方言,老虎。浙江方言叫“大猫”。
  ④ 搭膊——系在腰间的长条扎腰,中间有夹层,既是束腰带,又是一种随身口袋,可以放东西。
  ⑤ 绰——抄、抓、提。
  陈达在马上看着史进,欠身施礼。史进喝说:“你们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犯了弥天大罪,都是该死的人!你也有耳朵!好大胆!敢来太岁头上动土①!”陈达在马上回答说:“俺山寨里缺少粮食,想到华阴县借粮;经由贵庄,请借一条路,并不敢动一根草。可放我们过去,回来自当拜谢。”史进说:“胡说!俺家现当里正,〖是不是太公故去,由史进继承的职位?〗正要拿你这伙儿强贼;今天倒想经由我村中过,我不拿你,倒放你过去,本县知道了,可要连累我。”陈达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用在这里,不伦不类。强盗和里正之间,也是“兄弟”?〗相烦借一条路。”史进说:“什么话!即便我肯,还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你就过去!”陈达问:“好汉,叫我问谁?”史进说:“你问问我手里这口刀,只要它肯,就放你过去!”陈达大怒,说:“赶人不要赶上!〖赶人不赶上,那我赶什么?民谚也有不通的。〗不要逞精神!”史进也怒,抡手中刀,催坐下马,来战陈达。陈达也拍马挺枪来迎史进。两人交马,斗了多时,史进卖个破绽,让陈达把枪往心窝里搠来;〖就是王进老师那里学来的第一招。〗史进却把腰一闪,陈达收身不住,连枪撞进怀里来。史进轻舒猿臂,款扭狼腰,只一夹,把陈达轻轻摘离了嵌花鞍,款款揪住了线搭膞,只一丢,丢落在地,那匹战马拨风也似跑了。史进叫庄客把陈达绑了。众人把小喽啰都赶走了。史进回到庄上,把陈达绑在庭心内柱子上,等待拿了那两个贼首,一并解官请赏。拿酒来赏了众人,叫大家暂且散去。众人喝彩:“不枉了史大郎如此豪杰!”
  却说朱武、杨春两人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叫小喽啰再去探听消息。只见逃回来的人牵着空马,奔到山前,大叫说:“糟了!陈家哥哥不听二位哥哥的话,送了性命了!”朱武忙问缘故。小喽啰细说交锋一节。朱武说:“我的言语他不听,果然有这祸事!”杨春说:“我们尽数都去和他死拼,总能胜他。”朱武说:“陈达他尚且输了,你怎么何拼得过他?我有一条苦计,要是救他不得,我和你都完。”杨春问:“什么苦计?”朱武附耳低声说:“除非这样这样……”杨春说:“好计!〖其实不是好计,而是不得不这样做的“下策”。〗事不宜迟!我和你这就去!”
  ① 太岁头上动土——古人称木星为“太岁”,认为它主凶,如果朝着木星出现的方向或者太岁星值年、值月、值日的时候动土建筑,就要发生灾祸。因此有“太岁头上动土”这样的俗话,比喻敢于顶撞强人,有自找倒楣的意思。
  再说史进正在庄上怒气未消,只见庄客来报说:“山寨里朱武、杨春来了!”史进说:“这厮合当完蛋!我去抓他们两个一起解官!快牵过马来!”一面打起梆子。众人早都到来。史进上了马,正要出庄门,只见朱武、杨春,已经步行来到庄前,两人双双跪下,流着眼泪。史进下马来喝问:“你们两个,跪在这里,有什么话说?”〖从这时候开始,史进就走错道路了。〗朱武哭着说:“小人等三个累次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什么官司逼迫?是杀了人了?还是被人陷害了?应该说明。〗当初发愿说:‘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刘、关、张①的义气,其心则同。今天小弟陈达不听劝,误犯虎威,被英雄擒住,无颜恳求,如今只好一并来就死。望英雄把我们三人一起解官请赏,绝不皱眉。我等就英雄手内请死,并无怨心!”
  史进听了,寻思:“他们竟这样义气!我要是拿他去解官请赏,反叫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这就叫“一念之差”!对土匪强盗,还讲什么义气和仁慈?有了这一错,方才有后来的一错再错。〗古话说:‘大虫不吃伏肉。’”史进就说:“你两个,跟我进来。”朱武、杨春,并不惧怯,随了史进,直直到后厅前面跪下,又叫史进捆绑。史进三四五次叫他们起来,他们两个哪里肯起?真是“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史进说:“既然你们这样义气深重,我要是送了你们,不是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9)
史进正要出庄门,见朱武、杨春,来到庄前,两人双双跪下。
  ① 刘、关、张——指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
  汉。我放陈达还你,怎么样?”朱武说:“别连累了英雄,不妥当的,宁可把我们解官请赏。”史进说:“这如何使得。你肯吃我的酒食么?”朱武说:“死都不怕,还怕吃酒吃肉?”史进大喜,解放陈达,就在后厅上座置酒设席管待三人。朱武、杨春、陈达拜谢大恩。酒过几杯,少添春色。酒罢,三人谢了史进,回山去了。史进送出庄门,自回庄上。〖办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既不是英雄,也不算好汉,除了土匪 强盗,对谁都没好处。〗
  却说朱武等三人回到寨中坐下,朱武说:“我们要不是这条苦计,怎么留得性命?难得史大郎为义气上放了我们。过几天备些礼物送去,谢他救命之恩。”
  过了十几天,朱武等三人收拾了〖怎么“收拾”?还不是强抢别人的东西?〗三十两蒜条金,派两个小喽啰,趁着月黑深夜,送到史家庄上。半夜敲门,庄客报知,史进火急披衣,来到庄前,问小喽啰:“有什么事情?”小喽啰说:“三个头领再三拜覆:特来进献些薄礼,酬谢大郎不杀之恩。不要推却,望乞笑留。”取出金子递过去。史进开头推却不受,后来寻思:“既然好意送来,还是收下为好。”〖收受强盗的东西,是上贼船的开始。〗叫庄客置酒管待小校吃了半夜酒,拿些零碎银两赏了,小校回山。又过半月有余,朱武等三人在寨中商议,掳掠到好大的珠子,又差小喽啰连夜送来庄上。史进又受了,不在话下。〖这等于“坐地分赃”,也叫一错再错。上了贼船,想退就来不及了。〗
  又过了半个月,史进寻思:“难得这三个人这样敬重我,我也备些礼物回奉他。”第二天,叫庄客请个裁缝,自己去县里买了三疋红锦,裁成三领锦袄子;又拣肥羊煮了三个,拿大盒子盛了,派两个庄客去送。〖这不是“结交匪类”,能叫什么?〗史进庄上有个打头的庄客叫王四,此人口舌利索,善于对答,满庄人都叫他做“赛伯当”。〖赛的是哪个“伯当”?如果是王伯当,应该善于射箭,而不是善于对答。一说王伯当曾经力谏李密勿反,因此说他善于言辞。〗史进叫他带一个得力的庄客,挑了盒担,直送到山下。小喽啰问清楚了,引到山寨里见了朱武等人。三个头领大喜,受了锦袄和肥羊酒礼,拿十两银子赏了庄客,每人吃了十几碗酒,下山一同回到庄内,见了史进,说:“山上头领多多上覆。”
  史进从此常常和朱武等三人往来。不时间差王四去山寨里送东西。寨里头领也频频地使人送金银来给史进。〖这就叫和土匪打得火热。〗
  荏苒光阴,正好八月中秋到来。史进要和三人说话,约定十五夜来庄上赏月饮酒,先差庄客王四送一封书信到少华山上请朱武、陈达、杨春,来庄上赴席。王四到山寨里,见了三位头领。朱武看了书信大喜。随即写封回信,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王四下山来,正撞着时常送东西来的那个小喽啰,一把抱住,哪里肯放?又拖去山路边酒店里吃了十几碗酒。王四别了那小喽啰回庄,正走着,被山风一吹,酒涌了上来,踉踉跄跄,一步一颠;走不到十里路,见一座林子,奔到里面,就在那绿茸茸的草地上躺倒了。
  原来摽兔李吉正在那坡下张①兔儿,认得是史家庄上的王四,就赶进林子里来扶他,哪里扶得动?只见王四搭膊里突出银子来。李吉寻思:“这厮醉了,……哪里弄来的这许多?……何不拿他一些?”李吉解下那搭膊,往地下一抖,那封回信和银子都抖了出来。李吉也认识几个字,拿起书信拆开来看,见上面写着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中间还有些兼文带武的话语,却不认识,只认得三个名字。李吉说:“我做猎户,几时能够发迹?算命的说我今年有大财,原来在这里!华阴县里现出三千贯赏钱捕捉这三个贼人。史进那厮,前天我去他庄上寻矮邱乙郎,他说我去相脚头躧盘子②,──原来你自己倒和贼人来往!”他把银子和书信都拿去了,就到华阴县里去出首。
  王四一觉直睡到二更方才醒来,看见月光照在身上,吃了一惊,跳了起来,见四面都是松树。往腰里一摸,搭膊和书信都不见了;四下里一寻,见空搭膊扔在草地上。王四连声叫苦,寻思:“银子丢了不要紧,这封回信可是重要的,这可怎么好?不知道被什么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自言自语说:“回到庄上要是说丟了回书,大郎一焦躁,必定赶我出来;不如只说不曾有回信,哪里查照去?”〖难道就不知道银子和书信一起被人偷走了?〗计较定了,飞也似地回到庄上,正好五更天气。
  ① 张——这里是张着罗网捕猎的意思。
  ② 躧盘子——躧音xǐ喜,躧盘子是当时的江湖黑话,就是后来的“踩盘子”。
  史进见王四回来了,问他:“你怎么这时候才回来?”王四说:“托主人福荫,寨中三个头领都不肯放,留住王四吃了半夜酒,因此回来晚了。”史进又问:“可有回信么?”王四说:“三个头领要写回信,小人说:‘三位头领既然准时赴席,何必回信?小人又多喝了几杯酒,路上要是有些闪失,不是玩儿的。’”〖他明明知道不是玩儿的,却偏偏要玩玩儿。〗史进听了大喜,说:“不枉众人叫你‘赛伯当’!真个能干!”王四说:“小人怎敢差迟,路上不曾住脚,一直奔回庄上。”史进说:“既然如此,叫人去县里买些果品按酒①伺候。”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10)
不觉中秋节来到。那天天气晴明。史进吩咐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只鸡鹅,准备下酒食宴席。看看天色将晚,少华山上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头领吩咐小喽啰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人做伴,提了朴刀②,各挎一口腰刀,也不骑马,步行下山,来到史家庄上。史进接着,叙礼罢,请入后园。
  庄内己经安排下宴席。史进请三位头领上坐,自己对席相陪,叫庄客把前后庄门都闩了,庄客们轮流把盏,痛快饮酒。吃了几杯酒,东边推起一轮明月。史进和三个头领正说得高兴,忽听得墙外一片声喊起,火把齐明。史进大惊,跳起身来说:“三位朋友请坐着,我去看看!”喝叫庄客:“不要开门!”搬来梯子上墙一看,只见是华阴县尉③骑在马上,引着两个都头⑤,带着三四百士兵,围住庄院。史进和三个头领连声叫苦。外面火光中照见钢叉、朴刀、五股叉、留客住⑥,摆得像麻林一般。两个都头口里大叫:“不要走了强贼!”
  不是这伙儿人来捉史进和三个头领,怎能叫史进先杀了一二个人,又结识了十几个好汉,让天罡、地煞,一齐相会?直教:
  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
  究竟史进和三个头领怎么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① 按酒——泛指各种下酒的鱼肉、菜蔬、果品。
  ② 朴(音pō泼)刀——宋代流行的一种兵器,样子像大刀,但是刀身狭长,刀柄中等(比单刀长,比大刀短),双手使用。
  ③ 县尉——中国的地方官,从秦汉时代开始,直到明代,万户以上的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下设县丞、县尉各一人。县丞主管文案,县尉主管治安。元代又增加典史,主管刑狱。明代废县尉,留典史,兼管治安、刑狱。
  ④ 都头——宋代的都头有两种:一种是县尉的下属,专管缉捕的吏役头目;一种是禁军头目,职位次于指挥使。这里指前者。
  ⑤ 留客住——兵器名,一种长柄挠钩。
  【简评】
  这一回书,写了“高俅小人得志”和“史进结交匪类”两件事情。如果从“结构”着眼,应该分两回写,何况篇幅也都不小。
  高俅这个破落户子弟,是《水浒传》开篇头一个详细介绍的重要反派角色。但是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宋史》居然没有传。根据史料的零星记载可知,他确实是宋徽宗的“幸臣”,罪名主要是“败坏军政”。但他没有被列入“宣和六贼”,与蔡京、童贯等人相比,大概还不算大奸大恶。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的时候,高俅病死在家。对比被枭首的童贯、死于贬窜途中的蔡京,结局还算不错。
  高俅攀上徽宗这根高枝,与小苏学士、小王都太尉阴差阳错的转荐大有关系。小王都太尉的身份书中交代得很清楚,就是驸马王晋卿,也就是历史上的王诜(字晋卿)。不过小说中说:“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却搞错了辈份儿,王诜娶的是神宗的妹妹蜀国长公主,不是神宗皇帝的女儿。因此算起来,徽宗不该叫他“姐夫”,而应该叫他“姑夫”才对。小说讲小王都太尉“喜爱风流人物”,历史上王诜的确是个风流人物。也许公主长得很难看,也许公主不懂琴棋书画,总之是王诜另有“宠姬”,冷落了公主,使得公主忧郁成疾而死。神宗一怒之下,把王诜给贬到了外地去,连他的宠姬也都打发掉了。到了宋哲宗时代,王诜复职回京,寻访宠姬不得,于是写了两句有名的诗:“佳人已属沙吒利①,义士今无古押衙②。”
  ① 沙吒利——《太平广记》四八五唐人许堯佐《柳氏传》中说:唐肃宗时代,韩翊(yì易)的美姬柳氏,被番将沙吒利所劫,后来得到虞候许俊的帮助,两人终于团圆。因此后人就以沙吒利指代夺人妻妾的权贵。
  ② 古押衙——《太平广记》四八六薛调《无双传》中一个人物,他舍生救人,成就他人,所以后世就以“古押衙”作为侠士的代称。
  宋徽宗还是当“端王”的时候就和王诜交好,因为王诜也精于书画、诗词。
  高俅是因为“小苏学士”的推荐,又遇上特殊的机会被宋徽宗所赏识,方才平步青云,以一个市井泼皮无赖登上“太尉”的宝座的。从老苏、苏轼、小苏的“三苏”排行看,“小苏学士”应该指苏轼的弟弟苏辙。但是据宋代人王明清①《挥麈後绿》卷七《高俅本东坡小史》的记载看,这个“小苏学士”,却是苏轼: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祐陵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在殿庐待班解後,王云:“今日偶忘记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善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至晚,遣俅赍往。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耶?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贶(kuàng矿),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授以祈恩,上云:“汝曹争如彼好脚迹耶?”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追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後登八坐。子侄皆为郎潜延阁,恩幸无比,极其富贵。然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问恤甚勤。靖康初,祐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重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於牖(yǒu有)下。胡元功云。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11)
小人得志,一定猖狂,本也不足为奇。奇的是这样的小人,偏偏有人赏识;古往今来,总是君子难于出头,小人容易得志。于是市井无赖,摇身一变,成了显贵;正人君子,倒要受他的鸟气。
  ① 王明清(1127…?),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孝宗即位,得补官。乾道初,奉祠居山阴。淳熙十二年(1185),以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光宗绍熙三年(1192),为杂买务杂买场提辖官。四年,为宁国府军节度判官(卷二、《玉照新志》卷四)。宁宗庆元元年(1195),添差泰州通判。嘉泰初,为浙西参议官。著有《挥麈录》、《挥麈後录》《挥麈馀话》《玉照新志》、《投辖录》等。
  高俅得势害人,罪在赵佶(他自称道君皇帝,可以解释为“所有魔鬼的领袖”);尽管许多人被逼上梁山,并不都是高俅一人所为,但是除了高俅之外,还有蔡京,还有高俅的弟弟和儿子,还有蔡京的儿子和女婿,组成了一个“小人统治集团”,危害百姓。归根结底,其罪难道不在赵佶?蔡京号称“状元宰相”,并非“白痴总理”,可见“才子不等于君子”;高俅球艺精湛,如果当个球社教练,也许还能发挥所长,如今让他当“首都城防司令”,不单不称职,还要横生事端,祸害百姓。《水浒传》开篇就从“小人得志陷害好人”写起,其良苦用心,难道还不明白么?
  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