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心语-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我还常常回忆起童年的许多趣事。其中,在我脑海里闪现最多、印象最清晰的,莫过于在水田里捉泥鳅的一幕。我的老家在江南的一个无名水乡,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水资源特别丰富,遍地都是湖叉港湾和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早船儿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畈稻谷香。说得就是我老家最普通不过的一道乡间风景。连我自己都怀疑,风景这么秀丽的地方,怎么会造就出我这个混人呢?

  曾记得我和一群伙伴们,在###辣的阳光下,脱得身上只剩下个裤衩,跳进半腿深的水里去捞泥鳅。有个叫做“垛儿”的伙伴,身手特敏捷,弯腰在水下的淤泥中,很快就能摸到好几条一大拃长的泥鳅。而我却不行,往往是伸在泥水里的双手,分明已经摸到了泥鳅,并且已经把它捉在了手里,可那泥鳅浑身滑不溜湫的,它把身子一扭一晃,就在我的手中很顺利地溜之大吉了,还得意地在我脚下的水中游荡起一股混浊的细浪。垛儿告诉我:泥鳅整日在泥水中钻过来钻过去,身上自然而然地就沾满了光滑之气。它的体型很小,在水中也只是吃些浮生物和小虫之类的食物,没有进攻其他水下动物的能力,还要时时刻刻防备比它更大的水中动物的袭击。世上最好的防身之术莫过于逃跑,所以泥鳅的逃跑技术全依赖于光滑的身躯和皮肤,这也符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

  听到这番宏论,我觉得垛儿他妈的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三、垛儿想得到大红花

  但垛儿也就是说说而已,其实他并不会耍滑头。这在我们上私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验证。教我们私塾的老秀才是个眼睛有点近视的老头子,但在我们那个朝代,还没有发明和配戴近视眼镜。因此,老秀才的眼睛就总是眯缝着看人,还永远看不清楚。

  一天下午快放学时,老秀才站在讲台上用手指着我说:你去挑水把院里的海棠花浇一下!我就拉拉垛儿的衣襟走出教室。我问垛儿:你想不想得到老师奖励的大红花?垛儿说:想。我说:那你就把院里的两棵海棠花替我浇了吧。垛儿问:每棵树浇几桶水?我说:每棵十桶。垛儿就欢天喜地地去挑水浇树了。也怪他为人太实在,眼看两个树坑灌满了水,也不知道停下来,非坚持给每个坑灌十桶水不可,结果就把水灌得满地乱流。老秀才的住室就在那两棵海棠的旁边,门前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秀才眼睛近视,再加上天色渐渐昏暗,就没有看清路况。他还以为是走在平时坚硬的土地上,脚下一滑,没有掌握住重心,就仰面朝天倒在水泊中,弄得全身满脸都是泥浆。老秀才就躺在水泊里嚷嚷:是谁干得好事?垛儿一听老师喊“是谁干的好事?”就想起了自己非常向往地大红花,屁颠屁颠地跑上前去说:是俺,垛儿!结果可想而知,跺儿不但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奖励,还被老师罚站面壁,不准回家吃饭。陪跺儿罚站地还有我,这不是说我有多讲义气,而是跺儿把我揭发了出来。

  四、钻漏了老师的尿壶

  我心里怪跺儿经受不住老师的威胁,出卖朋友,就有心再捉弄他一下。这时,天已经有些朦朦胧胧地黑了下来,我就问跺儿说:你害怕不害怕?跺儿说:不是很害怕,就是腿有点打颤,牙也有点打架。我吓唬他说:听说这学堂里有一个蛇妖,专门到晚上出来吃小孩儿。跺儿问:真的吗?我反问说:要不是怕蛇妖,老师怎么会不让上晚自习呢?跺儿有些相信了,问道:那该怎么办?我说:蛇妖怕臊气,你去把老师的尿壶拿来摔开,咱俩一人拿一半,就不怕蛇妖了。跺儿说:我不敢,怕老师打板子。我说:那你等着我去拿。跺儿说:我害怕。我说:别怕,我很快就回来。说着,我就迅速溜到院墙边的葡萄树下,找到老师的尿壶,用随身携带的小锥刀,在尿壶底上很轻松地钻了一个眼。然后我溜回教室对跺儿说:奇怪,尿壶怎么找不到了。跺儿说:下午我还看见它在葡萄树下呢。我说:那你再去找找看?跺儿说:我不敢!

  正在这时,听见老师在他的住室大声说:天不早了,你俩回家吃饭吧。我知道老师不会留我俩太晚,否则家长寻来,他面子上也不好看。我又问:老师,你住室门口湿滑,出进不方便。我俩能帮助你做点什么?老师说:帮我把葡萄树下的尿壶捎来吧。我小声说:跺儿,讨好老师的机会来了,你去还是我去?跺儿赶忙说:我去!当天晚上在老师屋里发生得事情,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老师是个要面子的人,他嫌自己把尿洒在床上的事情丢人,没有告诉家长。

  五、报复捉弄叔父

  但是我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我叔父很早就对我的行为看不惯,经常在父亲面前告我的刁状,他每告一次,父亲就揍我一次。叔父的这次告状,照例让我又狠狠地挨了一顿揍。我决心要再报复叔父一下。

  有一天,吃过早饭去学的路上,恰好碰见了叔父。我心生一计,脚步踉踉跄跄了几下,猛地摔倒在地,四肢抽搐,两眼翻白,口吐风沫,装出类似羊角疯发病时的症状。叔父一见,急忙跑回家里告诉我父亲。待我父亲气喘吁吁地赶过来时,我早已掸净身上的尘土,正趴在一棵老榆树上捋榆钱儿吃。父亲问道:听你叔父说,你犯了羊角疯,现在好了吗?我说:羊角疯是遗传病,咱家人啥时候有这种病?我怎会有这种病呢?你看我象有病的样子吗?这都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经常在你的跟前诬告我。我父亲从此就不再相信叔父的话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件事和曹操曹孟德年少时的做派如出一辙。我要说,即使雷同,也纯属巧合,因为我那时不可能读过《三国演义》。

  六、自残退伍

  后来,我就从军到了边疆,刀来枪去,大大小小,总共打了几十仗。跟我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的弟兄们,闭眼上路了好几批。我却凭着自己的机智灵活,或临阵脱逃,或小病大养,或倒地装死,硬是熬了过来。在一次与辽兵的遭遇战中,我吓得抱头鼠窜,乱跑一起,懵懵懂懂中,竟然拾得了一个羊皮招文袋,没想到那里面却是辽国的军事布防图。为此,我荣立特等功一次,被提拔为军官。但我觉得前线确实不能呆,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就用一把胡刀,咬牙照着自己的###上狠狠砍了一刀。这样,我才离开前线,来到了地方。

  七、做了沧州牢营的管营

  本来我是有机会留到大城市的。朝廷为奖励有军功的退役军人,就专门拿出些职位来让我们挑选。但我一看,大城市里的好职位,早已经被有门路的人提前占走了。剩下地要么是偏僻小城的正职,要么是大城市里清水衙门的副职。我心想: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九十九个副职加起来,也不及一个正职的权大,就挑了个沧州牢营管营的职务!你别看这个位置听着不咋底,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肥缺。因为,现在的世道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大胆犯法的人还真不少,光我负责的沧州牢营,就已经人满为患。我刚上任时,差拨向我哭穷说:干看管劳改犯人这种活儿,吃苦、操心、劳累、危险,还没有油水可捞,俺早想调走了,就是苦于没有门路关系。我笑着对他说:你们这叫“捧着金碗讨饭吃”!咱们稍微开动一下脑筋,敛财的门路多得是。我保管你尝到甜头后,叫你调走你都不舍得走。差拨说:请领导明示!我说:莫急!莫急!山人自有妙计!

  八、改革牢营的陈规旧距

  于是,我着手对牢营里的一些陈规旧距进行了大胆改革实验。首先是太祖武德皇帝留下的旧制:凡是新近发配来的犯人,一律先打一百杀威棒!法律是这样规定了,但是如果认真执行起来,无论谁都挺不住那一百棒。所以,多年以来,在执行棒刑的时候,也就是半真半假的走走形式。我就对差拨说:这要区分四种情况来对待。一是送钱多又人情大的不打;二是送钱多没人情的少打;三是送钱少又没人情的多打;四是又没钱送又没人情的,不仅棒数一下不能少,揍过后能侥幸活下来的,就押在土牢里,叫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次是我规定了犯人给我和差拨送钱的最低线:每人不少于五两!否则,就让他们挨揍吧!其三,由差拨把收费的标准对现有的犯人放风,通过他们转告新犯人。其四,如果遇上死脑筋、不开窍,软拖硬顶,不给我们送礼的犯人,再由差拨出面,谩骂恐吓,威逼犯人送钱给我们。应该说,在做这些事情上,差拨是我的得力黑干将;我不想出头说的话,不想出头做的事儿,都由他出面摆平了。这样,我在牢营里的名声就比差拨强的多。万一有人告状,出个差错,差拨就是当然的替罪羊和冤大头。所以,尽管我知道差拨在我面前耍滑头,背地里昧去一部分犯人送给我的银两,中饱私囊。我也没有当面揭穿他的把戏!

  九、我贪钱,但也讲人情

  前几天,小旋风柴进打发人送来口信说:他的老朋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太尉陷害,充军沧州牢营,现在柴府休息,几天后就到,望今后千万给予关照!先奉上白银十两,随后另有十两相送!可后来,差拨拿给我的竟是五两银子。小旋风柴进同我的关系,密切非常,绝非泛泛之交,再说柴进还指望我给林冲提供方便呢。所以,他不可能骗我!那就是差拨又私下把五两银子昧了去。我心想:你这家伙真够贪的,每来一个犯人,你就贪污五两,这些年来该贪污了多少银子呀?好小子,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早晚找个碴儿,非让你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不可!

  我贪钱,但也讲人情,看在柴进的面子上,给林冲安排了一个轻巧的活儿,就是看守天王堂。这件事情,本来不是差拨操办的,但这个家伙却私下对林冲说:是自己十分的尽力照顾,才这样安排的。还又重复多收了林冲二三两银子。差拨这家伙,自作聪明,认为他干得事儿,我不会知道;但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得了便宜还想瞒哄我,门儿都没有!

  我没有想到高太尉的心肠竟那么狠,没想到为虎作伥的富安肚子里的坏水儿竟那么多,也没有想到林冲的朋友陆谦会忘恩负义,卖友求荣。当我在李小二的酒店里,见到他们时才知道:原来世上比我还坏的狗东西多得是!俗话说:狼狈为奸!在黄灿灿的金子的###下,我们四人沆瀣一气,商量出了一个十分歹毒的计谋。首先是由我以关照林冲的名义,调他到大军草料场当看守;又派差拨负责监督交割,并暗地里侦查地形,准备夜间放火焚烧草料场。如果能把林冲烧死在里面最好,如果他侥幸没有烧死,就以玩忽职守罪和纵火罪为由,数罪并罚,判林冲的死罪!反正是非想办法置林冲死地不可。

  十、我又耍了个滑头,才躲过一劫

  当我们准备冒着风雪去干那杀人的勾当时,我忽然觉得好像冥冥之中,有点什么东西在我的脑海里一闪,就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隐约感觉出了前途的浓浓血腥。我假装脚下一滑,故意崴了脚踝,让差拨他们三人去干活儿。后来果然如我所料:他们虽然放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却没有能烧死林冲。反而被林教头砍了脑袋,供奉在山神像前的供桌上,俨然祭祀的猪头一般。后来,我又听说:那天陆谦、富安二人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宴请我和差拨时,被李小二夫妻看出了蹊跷。他们告诉了恩人林冲,使林冲有了防备。凭林教头的武功,宰杀他们三个,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对于事情的原因,我不想知道得太清楚,只清楚地知道:是因为自己耍了滑头,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阿弥陀佛,好险!回头一想,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参考《水浒传》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凡是有良心的人,都要记得感恩
《水浒传》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二十二

  李小二 (沧州城某酒店老板):

  凡是有良心的人,都要记得感恩

  “受人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况救命之恩乎?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应该知道“感恩”,我李二决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一、我的话题先从“感恩”讲起

  我叫李小二,是沧州城里的一个酒店老板。若论起我开的酒店,在档次上属于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那种,也就是派头大的客人嫌它小;派头小的客人又嫌它大的那种酒店。像这样的酒店,在沧州城里还有好几家,大家彼此间竞争得很厉害:比饭菜质量,比特色菜肴,比雅间档次,比消费环境,比服务态度。因此我很忙,本没有时间向大家诉说心语,但我看上边的一二十位楼主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有点受感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我闷了二两小酒,壮壮胆子,想借着酒劲儿说两句,我重点想谈得是关于“感恩”的话题。说得不好,大家多担待。

  我认为:“感恩”,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也是个很严肃的命题。为什么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宗们世世代代,不厌其烦,把这个命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提出,那就是这个命题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因为后代的子子孙孙中,确有一些不肖子孙,不知“感恩”为何物,忘记了父母生儿育女的艰辛,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所以有人骂他们:行同禽兽!甚至是禽兽不如! 

  人是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演变而成高级动物的,所以人的许多礼仪也是从动物身上参悟总结出来的:“驼途不先行,鸿雁凌空而不乱序礼也;鹿见草而鸣群,蜂遇花而聚众义也;羊羔跪母,乌鸦反哺仁也;织蛛罗网而食,蚂蚁穴居而避智也;雄鸡五更而司晨,义犬报主而守户信也。”老祖宗从我们常见的动物身上,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好的操行,树为典范,让后世子孙铭记学习。而其中最为人们推崇的,还是“羊羔跪母”和“乌鸦反哺”的故事。我父亲就曾对我和哥哥讲述过这两个故事。

  二、一个情节不强但很有哲理的故事

  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他舅舅是个放羊倌,肚里没有什么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舅舅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我会让他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孩子的爹娘就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把一支羊鞭递给了外甥,带着他去放羊。

  暑天的一个中午,太阳###辣地晒烤着山坡。舅舅和外甥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只小乌鸦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那里面有一只衰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等小乌鸦给它喂食呢。乌鸦年轻时,辛辛苦苦养育了一群小乌鸦,等它到了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而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停止生命。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又有一天,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告诉外甥,羊妈妈生下小羊羔之后,心里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小羊为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时都要跪着。这就是“羊羔跪乳”。

  舅舅最后总结说: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外甥听了舅舅的一席话,幡然大悟,决心痛改前非。自此以后,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三、心眼狭小自私的哥嫂闹分家

  我父母在生育上是很勤奋的,总共生下过五男二女。哥哥排行老大,我排行最小。因为在我们出生的朝代,人们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朝廷也没有这方面的号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和恶劣贫乏的文化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先祖在漫漫的长夜里,把旺盛的精力和对人生的兴趣,都演化成频繁的性生活。性生活的频繁,造就了频繁的怀孕和高出生率,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要不是残酷频仍的战争和极端贫乏的物质生活,造成大批人口死亡,恐怕后代子孙们就很难有赖以耕种的方寸之地和聊以歇脚的立锥之地。

  由于连年的饥荒年馑,我们姊妹七个中,只有我和哥哥成活了下来。哥哥年龄大我将近二十岁,几乎差了快一代人。父亲向我们兄弟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他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谦恭达理,仁孝当先,好使自己有个幸福的晚年。但是,他没能够达到自己的愿望,原因是我哥哥突然提出要分家了。在我父亲的眼里,我哥哥是个吃苦耐劳,勤奋谨慎的孩子,只是在心性上表现为有些自私、孤僻和霸道。比如说,有时为了争一口馍吃,他不顾年长让幼的道理,硬是一把从我的小手里抢夺过去,迅速把馍块塞进自己的口中,而不顾我哭得声嘶力竭。后来,父母给我哥娶了一房媳妇,她是由一个生活作风###的女人,不知道跟谁###快活之后,留下的孽种。自从嫂子进到我家以后,就总是对家里的许多事情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家里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整天把父母和我欺负得战战兢兢,度日如年。

  后来,哥哥就提出和我们分家另过。据说是哥哥在挖土脱坯时,挖到了一个古墓,发了点死人财,他想把这些财宝独吞了去;也有人说,哥哥是看父母年迈,丧失劳动能力,而我年龄幼小,还养活不了自己,觉得自己吃了老大的亏,所以要分家。我不知道那些传闻的真假如何,只知道父母一气之下,扛起铺盖卷带着我沿途逃荒要饭,到了东京。

  四、苍凉凄婉,悲愤绵长的《老来难》

  我们一家从偏远的山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举目无亲,四处漂泊,生计维艰。无奈之下,父亲到黄河码头去当搬运工,母亲给别人家拆洗缝补些衣物。父亲是个天才的民间诗人,他老人家在码头搬运重物的时间,为排泄对于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怨怅,也为了唤回哥嫂的良心,他酝酿创作了一首《老来难》:

  老来难,老来难,劝君莫把老人嫌。

  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面前。

  千般苦,万般难,听我从头说一番。

  耳聋难与人说话,差七差八惹人嫌。

  雀朦眼,似鳔沾,鼻泪常流擦不干。

  人到面前看不准,常把李四当张三。

  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蒜。

  亲友老幼人人恼,儿孙媳妇个个嫌。

  牙又掉,口流涎,硬物难嚼囫囵咽。

  一口不顺就噎住,卡在喉内噎半天。

  真难受,颜色变,眼前生死两可间。

  儿孙不给送茶水,反说人老口头馋。

  鼻子漏,如脓烂,常常流到胸膛前,

  茶盅饭碗人人腻,席前陪客人人嫌。

  头发少,头顶寒,凉风飕飕脑袋酸。

  冷天睡觉常戴帽,拉被蒙头怕风钻。

  侧身睡,翻身难,浑身疼痛苦难言。

  睡不着,盼天明,一夜小便七八遍。

  怕夜长,怕风寒,时常受风病来缠。

  年老肺虚常咳嗽,一口一口吐粘痰。

  儿女们,都嫌咱,说我邋遢不如前,

  老的这样还不死,你还想活多少年?

  脚又麻,腿又酸,行走坐卧真艰难,

  扶杖强行一二里,上炕如同登泰山。

  无心气,记性完,常拿初一当初三,

  想起前来忘了后,颠三倒四惹人烦。

  年老苦,说不完,仁人君子仔细参。

  对老人,莫要嫌,人生那能永少年?

  日月如梭催人老,人人都有老来难。

  人人都应敬老人,尊敬老人美名传。

  在浊浪排天,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边上,父亲把自己创作的这首小曲,吟唱得苍凉凄婉,悲愤绵长。从此,这首深受晚景凄凉的老年人喜爱的《老来难》,就伴随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黄河水,传遍了整个中国大地。如果你细心的侧耳倾听,在赤县神州的许多角落,仍弥漫着这种凄苦的回响。

  待我长到十多岁时,父亲已被码头上那沉重的货包压得腰杆伛偻,咳声连连,眼见得不能继续再干下去了。为了全家人的生计,父亲把我送到在东京小有名气的“樊楼”酒店去当学徒。

  五、为给父母看病,我偷了酒店五十文钱

  象我们家这样的底层市民,弱势群体,如果不发生意外的天灾人祸,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缺乏应对能力,往往成为灾害的陪葬品。那年,东京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我父母没能侥幸逃脱这场灾难,先是拉肚子,不停地拉,接着是发高烧,烧得胡言乱语。这时,我已经在樊楼当了两年多学徒,而没有得到过一文钱工钱。我请求老板,能否给我少支取点工钱,让我给父母看病买药。老板轻蔑地说:今天的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了!你去打听打听,世上哪有徒弟不给师傅学费,反而讨要工钱的道理?我在再三哀求得不到老板同情的情况下,就偷了酒店里五十文钱,准备给父母看病。

  然而,我还没有走出酒店,就被人们发现了,老板把我五花大绑在店门口的一棵歪脖子柳树上,用蘸了水的皮鞭,狠狠地抽,还扬言要把我送官府去治罪。

  六、林教头救了我的命

  就在这危机时刻,我遇上了救命恩人林教头。林教头带客人到樊楼喝酒,见我被绑着挨打,他问了事情的经过后,心生怜悯,就对老板说: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放了这个小孩吧。林教头不但替我向店主赔了五十文钱,并且又掏给我五两银子,让我赶紧回家给父母瞧病。我趴在地上,深深地磕了三个响头,捧着银子向家中奔去,但看到地却是父母亲僵硬的尸体,我含着眼泪,托邻居埋葬了父母,就开始了漫无目的流浪,辗转来到了沧州城。由于我做过两年酒店学徒,就很容易地在王家小酒店找到了份活儿。王老板见我忠厚老实,为人勤快,不怕吃苦,做出来的饭菜带有东京特色,客人尝后赞不绝口,小店生意因此红火许多,就招我做了上门女婿。岳父大人膝下没有男孩,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待岳父大人下世后,酒店就成了我们夫妻的,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小老板。

  七、在沧州牢营里遇见了林教头

  有一天,我到沧州牢营里讨账,在路上意外的看见了林教头。现在的好多单位在外面消费时,都要赊账。因为酒店主要以吸引老顾客为主,所以各单位的招待消费仍是我们的主要顾客群之一。你不让签字赊账吧,人家下次就不来光顾了;让继续签字赊账吧,人家就是光吃饭喝酒,不给你打发帐。每讨一笔钱,都要跑上好几趟,还要搭上一大堆好话,再给有关管事儿的塞上一些好处费。倒好像是我欠了人家银子似的。有些不明就里的客人惊呼:物价涨得太快了!那原因不在我们经商的身上,因为那些官老爷们,心太黑,手太长,往往是我们挣了十块钱,其中有八块被他们敲诈去了。

  话归刚才,我见了林教头,喜出望外,急忙拉上他到我们酒店里,隆重招待,详细询问他被充军的经过。知道了林教头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目前正在看守天王堂。我说:俺夫妻二人在这里也没有个其他亲戚,今日恩人到来,真是喜从天降。今后,这店就是您的家,饿了就来吃饭;衣服脏了就送来浆洗。林教头感觉脸热,不好意思,我对他说:“受人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况救命之恩乎?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应该知道“感恩”,我李二决不做忘恩负义之人!林教头见我如此说话,也就经常来小店串门,俺夫妻俩就尽心招待,林教头也隔三差五的给我们一些银两做本钱。

  八、不速之客与蹊跷之事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很蹊跷的事:一位操着东京话的军官带着一个走卒,来到我的酒店,出手就是一两金子,他交代说:先把金子放在柜上,准备三四瓶最好的酒,一会儿客人来后,高档酒菜和水果,只管端上来,其他的你不要多问。我说:客官要请什么客人,用我帮忙吗?那军官说:麻烦你到牢营里请管营和差拨两人,只说东京来的客人相请,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等我把酒菜全部上齐后,那人对我说:我带得有伙伴烫酒,你就不用进来伺候了,我们要谈些重要事情。我出来对妻子说:今天的事情有些不对头。这两个军官听声音是东京人,刚上来不认识管营和差拨,后来我进去上酒时,听见差拨口中无意间说出“高太尉”三个字,他们不会是与林教头有什么不方便吧。我在前面照顾,你到雅间后面听他们说些什么?妻子说:那你去牢营中把林教头找来认一认,不就行了。我说:你不知道,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一句话不投机,就要杀人放火。倘若叫他一看,真的是什么陆虞侯,他怎肯善罢甘休,如果在咱酒店里动起刀枪,还不连累了你我?你还是先去听一听再说。

  妻子在屋后听了快两个小时,出来对我说:他们三四个人说话交头接耳,听不清说得什么,只见那个军官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包来,递与管营和差拨,俺怀疑那是金银。接着听见差拨说:这事情包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的性命。

  九、我向恩人通风报信

  我猜想:这件事恐怕真的要与林教头有牵涉了。待那四人酒足饭饱离去后,我正准备找林教头汇报,恰好看见林教头走过来。我把刚才的事情向他一说,林教头惊问说:那军官长得什么样子?我描述说:他长得五短身材,小白脸,嘴上没有胡须,大约三十来岁;跟他一起来的走卒,低低的个子,紫棠色脸庞。林教头大惊说:正是陆谦和富安!好个狗东西,竟敢撵到沧州来害我,只要叫我碰见,不把他们剁成肉泥才怪。我劝说道:咱多长个心眼,提防着他们就行了。不是有句话叫“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我的本意在于提醒林教头多加防范,以免不测。哪知林教头怒气冲冲,到街上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在沧州的大街小巷,城里城外寻了整整五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