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心语-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浒心语》开篇语
《水浒心语》

  原名:《水浒传》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

  
  中秋子        著

  
  小说本虚幻  茶余闲话  天常人情小见大

  生活最实在  饭后漫谈  世态炎凉无中有

  
  诗曰:

  借得名著写闲篇,《心语》莫当《水浒》看。

  边缘人物吐心语,浊酒一壶笑千年。

  又诗:

  沧海桑田一梦中,古人应与今人同。

  七情七事存天常,漫说青山夕阳红。(注)

  (注)七情:指人的七种感情。儒家指“喜、怒、哀、惧、爱、憎、欲”;佛教指“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国传统中医学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事:又称“开门七件事”。一般指“柴、米、油、盐、酱、醋、茶”。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扰乱宋朝江山的祸胎,决不是我
《水浒传》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一

  洪信(洪太尉):

  扰乱宋朝江山的祸胎,决不是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一旦被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甚至变成真理!在某件事情上,随声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黑的也能被说成白的。

  一、俺是全书的“引子”,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大伙儿交代清楚喽

  人要是倒霉起来,放屁也砸脚后跟。我没想到自己奉皇上之命出了一趟公差,竟不明不白地落了个“扰乱宋朝江山祸胎”的罪名,让我几百年间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想想觉得很是郁闷。

  我叫洪信,是宋仁宗时的内外提点殿前太尉。“太尉”是一种军衔,是对最高一级武官的尊称。它本身属于虚职,并不表示职务的大小,和后代人所说的“元帅”军衔有些近似。我们宋朝的调兵权与统兵权是分开的,朝廷里负责统兵地是“三衙”,但负责调兵地是“枢密院”。在作战时,两个部门必须互相结合才能发挥各自权力的作用,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调动和指挥部队。这是我们大宋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着很深的历史成因。

  宋仁宗嘉祐三年,一种无名瘟疫在都城汴京大面积流行,有很多军民被传染致死。三月三日,仁宗召集文武大臣开会,商量控制消除瘟疫的办法,会议决定采取三项紧急措施:一是朝廷释罪宽恩,对所有在押犯实行宽大政策;二是省刑薄税,减免老百姓的皇粮国税;三是祈禳天灾,救济万民。派人到江西龙虎山宣嗣汉天师星夜来京,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禳除民间瘟疫。仁宗天子还钦差我为天使,带上诏书和御香,去宣请张真人来京做法事。这就是后生小子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给我安排得出场背景。

  很明显,施耐庵把我当成了故事的“引子”,让我到了江西龙虎山后,下令打开“伏魔之殿”,把里面镇锁得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放归人间,从而使后来的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水泊梁山,轰动宋朝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施耐庵这小子还在书中卖弄他的文采,胡诌了一首七言诗,让我的形象在众多的读者心中大打折扣。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大家注意最后一句了吗?“洪信从今酿祸胎。”意思就是说大宋朝内忧外患的混乱局面,都是因为我的一次好奇和失误造成的!

  我靠,这真让人觉得有点冤!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谣言一旦被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甚至变成真理!在某件事情上,随声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黑的也能被说成白的。所以,我想告诉后人地是:流言蜚语足以毁掉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地分析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我就是因为施耐庵编造的一个谣言,后来又被多人重复,从而造成得一个冤假错案!我急于想告诉大家地有###:一是我生对了门,却干错了行;二是朝廷里缺乏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干不成事的人多了去,绝不仅仅我一个;三是放走妖魔之说,纯属栽赃陷害!

  二、事情得从我的祖上说起

  关于“生对门却干错行”的问题,还得从我的祖上说起。我的曾祖是猎户出身,射得一手好箭。他老人家青年时期,恰逢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乱世。那时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弄住大事儿,是个混迹于开封娱乐场所里的混混儿,人们都叫他“小赵子”。

  一天,小赵子无意间遇上了貌若天仙、落难庙舍的赵京娘,便起了英雄救美之心,要千里护送京娘到山西蒲城。他们行至黑松林时,遇见了一只斑斓猛虎。小赵子自恃曾在少林寺学过一些功夫,持青龙棍与猛虎搏斗起来。这情节听起来同百十年后武松打虎的情节有些相像。我曾祖以一个资深猎户的经验告诉我说:人赤手空拳或拿根棍棒跟老虎打斗,取胜的概率几乎是零。因此,施耐庵后来写得武松在景阳冈打虎,那纯属文学艺术夸张手法,大家千万别信。我曾祖说:当时老虎已将宋太祖摁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就要向他头上咬去。幸亏我曾祖那天到松林里打猎,伏在树后,轻舒猿臂,一箭射穿虎头。这样,我曾祖便于“小赵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太祖有了救命之恩。后来,宋太祖做了后周的禁军首领,便让我曾祖做了他的贴身侍卫。再后来,太祖做了大宋皇帝,便提升我曾祖做了内外提点殿前太尉,传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承袭职务了。

  虽说我家三代武官传世,我却生来就不喜欢舞枪弄棒,而是喜爱吟风弄月,做些诗词文章。为此,我曾经遭到父亲的多次责骂,骂我不务正业。我就表面上练武糊弄父亲,暗地里学写诗词歌赋。结果是武功没练成,诗词文章也写得很一般。我敢说,如果得到象欧阳修那样的老师教诲,我的文学成就绝不会在苏东坡之下。但现在家里人却让我接班替职,做什么鸟太尉,真是没劲透顶,我知道只要自己一迈进官场的门槛,整天把时间消磨在酒桌赌局上,把精力用在勾心斗角上,这辈子就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古语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干错行”。诚如斯言,悲夫!

  三、“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与干事创业的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是:朝廷上缺少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即使我没有干错行,也甭想做出什么成绩来。造成这种大环境的人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当年的“小赵子”,自幼习武,后参加队伍,在烽火狼烟中打拼,到后周柴世宗时,“小赵子”已经升迁到殿前都检点的职务,成了手握重兵的禁军统帅。军权在握的赵都检不满足于禁军统帅的位置,趁柴世宗去世,恭帝年少即位,后周政局不稳的形势,策划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

  这件事说起来很有些戏剧性: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身为殿前都检点的赵匡胤就请命带兵抵抗。大军经过两天准备,然后出发,但刚走到京城外二十里的陈桥驿,赵都检却命令三军将士就地休息,他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连夜串联各位将领,四处散播宣传赵都检就要当皇帝的消息,并且拿出事先准备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就这样,赵匡胤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后周的江山,自己当上了大宋皇帝。据我曾祖说: 当时,自己就是伺候太祖穿上黄袍的亲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宋太祖的软肋就在于自己是因为手握兵权,才从后周恭帝幼子寡母那里夺得了江山。所以他最清楚兵权的重要性,自己坐上皇位后,对于曾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鞍前马后打天下的弟兄们猜忌起来。善于玩弄权术的宋太祖又策划了“杯酒释兵权”。他召集几位军功卓著的大将,在皇宫举行宴会,酒至半酣时,忽然掩面哭泣,众将官惊问什么缘故?太祖说:我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也做不了这个皇帝;但做了皇帝,却一年来都没有睡过安稳觉。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怎么办呢?众将官听到这里,吓得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皇上给我们指引一条出路。太祖就说:依我看你们不如交出兵权,到地方上做个闲官,买点房产,给子孙留点家业,安度晚年不是更好吗?何必非要在军队里受罪呢?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将官们都各自递上辞职申请,领上朝廷赏赐得财物回老家了。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之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领兵的军官不能调兵,调兵的部门不管领兵。同时太祖还从地方军队挑出精兵,编成禁军,由自己亲自控制。就这样太祖还不放心,又对全国的各级军官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从根本上避免了军队将领因军权过重而篡夺皇位的危险。

  宋太祖还把这条经验刻在石碑上,立在洛阳的太庙里,让后来每一位接班的皇帝认真温读,铭记在心,从而在宋朝历代皇帝的心里都种下了重文抑武,猜忌、压制、排挤武将的种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避免了内乱的发生,却使军队丧失了战斗力,造成后来与西夏、辽、金、元等少数民族作战,屡战屡败,以致于后来被元灭亡的沉痛教训。大家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呼家将都是私人养兵,报效国家,却因为他们的私家兵太能打仗了,而遭到朝廷的猜忌和排挤;还有在我之后的岳飞也因兵权太重,岳家军太能打,而让南宋王朝的高宗猜忌,再加上奸臣秦桧从中挑唆,最后被杀害在风波亭,临安遗恨,千古奇冤!在朝廷的这种大环境下,我做为一名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是个在皇帝面前转来晃去地武将,我能有什么作为?敢有什么作为?只能和众多的同僚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了。

  四、东京的一场瘟疫,使我成了钦差大臣

  我要说的第三个问题是“放走妖魔之说,纯属栽赃陷害”。宋仁宗嘉佑三年,爆发的那场无名瘟疫是一次严重的天灾人祸。对于瘟疫流行,常规的做法是:迅速划定重点疫区,控制疑似病例,限制人员流动,避免疫情扩散;然后组织医疗队伍,深入灾区,查清疫情,对症施药,全民防治。但朝廷领导班子的紧急会议从五更五点开始,一直到晚上掌灯结束,这些朝廷要员们研究来研究去,作出的三项决策竟是“赦免罪犯,减轻赋税和请道士做法事驱邪。”我当时心里就想:你们这些决策者都是干什么吃的呢?你们想出的这叫什么鸟办法?眼看瘟疫盛行,死伤遍野,你们不组织积极施救,却千里迢迢请道人来做法事,这能禳除瘟疫?鬼才相信!我正在想入非非的时候,仁宗皇帝竟然说:洪信啊,你分管的部门事情不多,就替朕到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到东京设罗天大醮,普施符箓,禳救疫病吧。我心里猛然一惊:倒霉,咋会偏偏选中我去当钦差呢?东京到江西山水迢迢,路途遥远,眼下是疫情蔓延,刻不容缓地时刻,我必须做好急行军的准备,舟车劳顿,鞍马之苦是免不掉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的一个同僚朋友竟然带着羡慕的神色说:真不错,你能公款旅游了!我正色说:你怎能这样讲话?我都快愁死了,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刻当钦差,是任重道远啊,哪有心思去旅游?朋友说:你真是书呆子,傻帽一个!等你到江西接住那道人再回到京城做法事,黄花菜都凉了。我告诉你,皇上根本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问朋友说:那我该怎么做?朋友说:怎么做?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动静越大越好!你要让满京城的人,让沿路途的人都知道你是代替皇帝去请道士来救灾的。沿途的官员接待,你就尽情享受;孝敬的金银,你就尽情接受。去且去,做且做,结果归结果,你就当是公款旅游好了!

  公款旅游是官场的一大痼疾,多年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各级官员们有事没事,总爱找个借口,比如:开会培训、参观学习、交流观摩等。其实,真正可做得公事很少或着很无关紧要。大家只是找个理由,向朝廷打报告要钱,然后联系几个官场朋友,乘官轿,睡驿馆,坐马车,乘轮船,天南海北地云游一圈;赏赏山水,看看节目,逛逛都市,购些衣物。然后,开张发票,回去报销,反正都是慷公家之慨,大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

  我一直在朝廷的内部机关干事儿,听说过同僚们公款旅游的事情,但自己从没有享受过,更没想到瘟疫盛行的时候,仍然能“搭车旅游”,看来我的同僚们比我聪明多了。朋友说:听我的没错,这次是皇帝照顾你呢,你就把钦差大臣的“架子”端起来,好好玩玩吧!朋友是个“官油子”,见识比我多,办法也比我多,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听他的准没错!

  奉命赴江西龙虎山的途中,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钦差大臣”的威风。这绝不是我要耍大,而是下面的各级官员对我巴结奉承,把我捧大的。他们都天真的认为:来自皇帝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手眼通天,都能得到皇帝的赏识,都对他们的升迁黜降有着发言权。因此,万万不敢怠慢钦差。我每经过一处州县,看到得都是黄土铺路,清水洒街;上马有人搀,坐轿有人抬;住高档驿馆,吃山珍海味,搂美貌娇女;临离开时,下级还要送上一定数量的金银孝敬。他们都唯恐招待不周,我会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坏了他们的前程。

  五、龙虎山的张天师耍得有点大

  人类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臭毛病很容易惯养!由于各级官吏的巴结逢迎,我身上的架子也不知不觉地就端起来了。两个月后,我到了江西信州的龙虎山上清宫,就放开嗓子高喊:圣旨到——!张天师接旨——!谁知那道人张天师,闻知圣旨来请,故意作秀,玩派头摆架子,不仅住在龙虎山上不下来,还传话让我一个人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不带随从,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

  说到这里,我想再把“张天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天师是“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朝末年,张陵自称受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其为张天师,他的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我这次去接的就是第30代天师。

  看到这位张天师摆架子,我很生气,心想:你不就是一个鸟道人吗?不就是一个道教的掌门人吗,有什么了不起?我好歹还是朝廷钦差呢!我想立刻命人到山上把他捉下来,但我的随从提醒我说:人家张天师和皇上可是互相利用、互相关照的关系,感情“铁”得很,你惹不起人家;现在要是得罪了天师,你就不怕人家到了东京后,不做法事禳灾,反而告你的刁状?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现在的许多官员都和老板们、江湖老大们称兄道弟了,咱算个什么?还是别露能了!想到这里,我就忍气吞声,一个人带着线香和诏书上山相请。但更令我没想到的是臭老道还在半山路上放养老虎和毒蛇吓人,这就让我觉得很气愤,也很无奈!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攀上龙虎山后,觉得很失望:原来大名鼎鼎的张天师竟是个小小年纪的牧童,骑黄牛,吹铁笛,玩耍心大得很,说话也有些不着调。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写道: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中所说就是牧童头脑简单,不谙世事,黄昏饱饭之后和衣而睡的憨态。虽说还有句话叫做“人不可貌相”,但让一个乳臭未干的牧童天师去禳除瘟疫,总叫人觉得有点悬。

  六、我被小说家狠狠地冤了一把

  最后,我想再讲一下《水浒传》中说我“放走魔王”的事情。那纯属上清宫的道人们故弄玄虚,云里雾里,唬弄百姓。自从我在山上见到张天师以后,就有种上当的感觉,心里非常纳闷和不舒服,就在上清宫里随便走走看看。没走多远,看到了一座捣椒红泥墙的殿宇,门上挂一块朱红漆金字匾额,写着“伏魔之殿”,门上还锁着一把胳膊般粗细的铜锁,交叉贴着十数道封条,重重叠叠盖着许多朱印。我就问陪我参观的道士:这屋子是做什么用的?道人回答:这是前代的老祖天师锁镇魔王的屋子。我又问:为什么上面贴这么多封条?道人回答:从老祖师爷开始,每传一代天师,就添一道封条,意思就是告诉后代人不可随便打开,若是放跑了魔君,那可是非常厉害的事情。我一听大笑说:世上本无魔,哪有建座房屋,挖个地穴就能镇锁妖魔的?我不信这个邪,你们把屋子打开,让我看看魔王到底是什么样子。这可吓坏了那些鸟道人,他们推三挡四,百般阻挠。我吓唬他们说:你们这是妄生怪事,煽惑良民;假称锁镇魔王,炫耀你们道术。我就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给我打开!否则,我回到朝廷,先汇报你们阻挡宣诏,不让我见天师的罪责;后汇报你们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的罪责。把你们的道士指标都没收了,发配到位置偏远环境艰苦的劳改场改造去。

  道士们惧怕我的威严,打开殿门,推倒石碑,掘开洞穴。大家细看之下,却不过是一个千年溶洞而已,哪有什么妖魔?大凡到过南方的人都知道,那里山中的夏季天气多变,阴雨雷电频繁。眼下是五月初,南方开始进入夏季,屋子外面电光闪耀,接着响了一声炸雷。这就给了道士们一个编造谎言的理由,他们在推倒的石碑上刻上“遇洪而开”四个字,说是天意让我打开洞穴,放跑妖魔,危害社会,扰乱大宋江山。而施耐庵在几百年后,没有弄清中间的原委曲折,就在诗的结尾说什么“洪信从今酿祸胎”,把臭帽子戴到了我的头上。社会动荡,盗寇蜂起,外寇入侵,这些都是朝廷###、官场黑暗、国力衰弱造成的,我一个小小的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有职无权的闲官,能翻起多大的浪,又怎能酿成祸胎呢?我就是想扰乱宋朝江山,也得有那个能耐才行呀!冤!真冤!

  至于我的名字“洪信”,洪者“哄”也。耐庵小子编来哄你们的,爱信不信!

  参考《水浒传》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宁开罪于君子,莫得罪于小人
《水浒传》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二

  王进(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宁开罪于君子,莫得罪于小人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要是在道德层面。君子是正义的代表,是贤德正派之人,行为光明磊落;小人则是邪恶的代表,是品行低下之人,行为阴暗卑鄙。

  一、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我是王进,在东京担任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也叫羽林军,是专门保护皇帝和京城的部队。我们那个时代朝廷的军队,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禁军;二是厢禁军,简称厢军,是保护州府等城市和府库的部队;三是营军,属于国防力量,部队驻守在边疆和内地,随时准备出征打仗;四是团军,是驻守各县乡(镇)关隘险要之地的地方军。“教头”就是禁军中的武术教官,相当于后世的“武术教练”或“教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技术职称和官职相结合,以技术职称为主,名头很响,官职不高,很尴尬的职位。

  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叫做“君子斗不过小人”。君子是指知识、品行等综合素质高尚的人;小人是指品行卑劣的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不是有句话叫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吗?君子是正义的代表,是贤德正派之人,行为光明磊落;小人则是邪恶的代表,是品行低下之人,行为阴暗卑鄙。君子与小人是道德层面上的一对矛盾,是水与火、红与黑的关系,这种矛盾始终存在于各个社会的各个时期,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互相争斗,但结果往往是“君子斗不过小人”。虽然在理论上,君子受崇拜,小人被不齿;君子受尊敬,小人遭唾弃。但事实上往往是小人得志,君子失意;小人神气,君子憋气;小人飞黄腾达,君子怀才不遇;小人使奸弄巧,君子遭受###。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讲正理,小人说歪理;君子光明正大,小人阴险毒辣;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阳奉阴违;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私利;君子为人诚实,小人弄虚做假;君子性情温和,小人阴险毒辣。小人一旦身处要职,掌握大权,君子就遭受排挤,就永无出头之日。

  我最近就遇上了高俅这个小人。而且,我做梦也没料到,这个狗东西竟然还是新任的殿帅府太尉,我的顶头上司!他一上任就借故找我的岔子,和我过不去,逼得我工作不能干,有家不能呆,亡命江湖,流落他乡,害得我好惨!

  二、我得了重感冒

  事情还得从我那次重感冒说起:

  前些天,东京八十万禁军举行了一场武术比赛。主要内容是:单兵技术考核;小组协同配合;队列训练;阵法表演等。看着校场上士兵们的技术表现,作为“禁军教头”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堂堂大宋朝的主力部队,无论单兵素质,还是协同配合,充其量刚能够上三流部队的作战水平。这绝不是说我们一群禁军教头水平太低,教练无方,而是朝廷对于武官的猜忌心太重了,对于部队的调动太频繁了。往往是我们制定的训练计划正进行到高潮,士兵们的个人技术刚刚象点样子,马上就要上水平上档次时,部队就调动了。常规做法是当官的和教头留下,原地不动,士兵们频繁地进行大换防。据说朝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部队里的官兵结团体、拉山头,能够有效地解决将领们军权过重的问题。但问题是:朝廷解决了“内忧”,却阻挡不了“外患”。在辽国的不断进攻下,我方屡战屡败,连连失利,教训惨痛!我真得搞不懂,朝廷怎么对这种情况没有就觉察,仍然要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呢?

  禁军武术比赛结束后,就是总结表彰会。大家伙儿起哄,非得让我表演展示一下武功绝技。看到弟兄们热情很高,我不好意思推辞,就下到校场里把十八般武艺全面展示了一番,在如潮的掌声中,弄得自己浑身大汗淋漓。回家后,我痛痛快快地洗了个冷水澡,没想到就患了风寒感冒,很严重,全身乏力,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我对医生说:我整天习拳练武,打熬筋骨,自认为身体壮得像铁牛一般,怎么连场小感冒都抵挡不住呢?医生说:任何事情都得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你们习武之人,身体素质好,抵抗力强。一般的小病小灾缠不倒你们,可一旦被缠倒了,这就说明病势来得凶,已严重超过了你身体的抵抗力,因此就痊愈得慢;而身体素质差的人,稍有点小病小灾,立马就有预感,迅速看病吃药,这病痊愈得反而快些。你须安心静养,切忌外出被风吹了,若是二次伤风感冒,那就很厉害了,弄不好会要人命的!

  无奈,向单位请了病假。同事们知道后,纷纷来探望我。有两个很铁的哥儿们告诉我说:朝廷里最近就会有人事调整,现在的太尉年龄到站,要退居二线了,风传很可能是一位姓高的来接任太尉。我问:这姓高的原来在哪个军区?哪支部队?哥儿们说:不是很清楚,估计这姓高的很可能没在部队里干过。现在的领导干部调整,不都是胡乱安排吗?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多得很!你还是抓紧治疗,争取早点上班吧,免得新太尉走马上任,你就因病请假,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现在的新领导都很忌讳这种事情。

  关于朝廷要进行人事调整,哥儿们说得自然是小道消息。可现在的世事怪得很,小道消息的准确率常常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千万不能忽视。我也觉得身体有六七分好了,便让医生给我再诊断一次,准备第二天就去上班。医生给我号了脉,又看了舌苔,很严肃地说:你还得再休息两天,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五级风呢,小心二次伤风感冒,那样可是很要命的!我只好暂时打消了上班的念头,让朋友帮我续假。

  三、高俅这小子寻我的晦气

  怕啥来啥。第二天一大早,估计大家刚上班时间不长,殿帅府的值日官就来到我的床前说:王教头,今天高太尉上任,点名时你不在,我汇报说你患重感冒,卧床在家,不能上班,写得有请假条。谁想高太尉大发脾气,说你是没病装病,故意扫他的面子。没办法,只好委屈你带病去一趟了。我当时想: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谁让咱这病害得不是时候呢?既然领导发脾气,不同情我,那只好带病去一趟了。领导坐着咱站着,领导批评咱听着,我多承认错误,多陪些好话,他顶多扣我一个月的工资和奖金,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

  但事实证明我的推测很错误。我到了殿帅府,刚对新领导行过参拜大礼,高太尉就拍着桌子训斥说:王进,你小子就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吗?我觉得有些纳闷:这个高太尉,即便我因病没上班不对,你训我就是了,怎么扯到我父亲身上呢?但我还是陪着小心说:小人就是王升的儿子。太尉继续大声训斥我:臭小子,你爹原来是在大街上耍花拳绣腿卖膏药的,他懂得什么武艺?前任太尉眼瞎,让你小子接班做了个禁军教头,你竟敢看不起本官。我头一天上任,你就装病在家,不来拜见,耍得不小!

  我心想:高太尉怎么这样说话呢,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但我不敢反驳领导,而是连忙赔罪说:小人怎敢看不起太尉,我真得是患了重感冒未痊愈。太尉又骂:你真是个劳改坯子,既然有病卧床不起,现在怎么又能来上班了呢?我解释说:请太尉原谅,你专门派人去传唤我,我怎么敢不来呢?只好带病来见你了。太尉嘲弄我说:你还,蛮有理的啊,我得奖励你是不是?他说着话,转身发怒地对手下人说:这家伙犟得很,把他绑起来,狠狠揍一顿!幸亏我平时在单位里人缘好,伙计们都极力求情告饶。高太尉这才说:劳改犯坯子,今天看众位大将的面子,暂且饶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