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封氏与黛玉肩上。而做为新妇,京中的权贵少不得得亲自拜访一番。也算是正式以北静王世子妃的身份重新进入了京城的交际圈中。自然所备的礼物得配得上这个身份,既不能失了北静王府的面子,也要全了对方的喜好和讲究。不过对于黛玉这算不得什么,林氏一族几乎掌握着大夏朝的经济命脉。小小京城几家权贵主子们的喜好再搞不清楚,那就不必在京城混了。自然是准备的色色周到,样样齐全的。不仅如此,对于身份的拿捏也是极准确的。喜得封氏又对黛玉高看了几眼。要不是想着让小两口儿早日要个孩子,就直接将掌家理事的大权径交与黛玉了。

    然而边关的战事似乎并不理会年关的接近,而是一日激烈似一日。这也就罢了,更为可憎的是除却北静王外的三王也不安省。接二连三地不断地制造着事端。一会是民暴,一会是前朝遗老们复辟,一会儿又弄出了什么异教徒起义之事。几乎就没有消停的时候。

    湘云的夫婿魏英杰被派去西南与安西王较量,而四皇子却自请去了与镇南王驻地不远的地方平乱。也顺便就在那里驻扎了下来,明着是清理余孽,暗着却是防备着镇南王的背后黑手。水溶不过是因为新婚燕尔,圣上才网开一面,留了他在京中。不守这样的日子也是以繁忙为前提的。京城各处的军营也都加紧了训练,丝毫没有人有马上要过年的想法。倒是大家做好了时刻开拨的准备。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 085 章 、乱世初起暗惊心
    年的脚步一天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近了。而我们伟大圣明的皇帝却异常的疲惫,自然不会是为年节的事操心。而是边关一道又一道的报警秘报,和一封来自镇南王的奏折。你道为何?原来那镇南王虽欲动手,却到底顾念着京城里扣着的嫡长子佟博文。因此借着年关将近,上了一封奏请批准长子回家过年的折子。这却让拓拨哲为难了:若不批准吧,有违人之常情,批准吧,无异于放虎归山。因此那镇南王的折子已经上了有几日了,拓拨哲却一直未曾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

    自己的儿子一直在南边儿盯着,也未敢宣其回来,为什么他的儿子却要让朕放回去阖家团圆?何况,哼!他想什么,当朕不知道?!皇上心里默默地腹诽着。盯着娴贵妃的那张脸,突然莫名地烦燥起来。那娴贵妃佟雅这些年仗着父亲的身份和皇上的宠爱,未免有些儿娇纵。只是这女人却是个愚昧的,竟未想明白皇上之所以待她不同的原因不过是为了稳住他老爸。而自己那老奸巨滑的爹爹在送自己入宫的那一刻起就只当自己不存在了。这位还只当皇上待自己分外地有些情份呢。这些年虽跋扈一些,却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儿。

    娴贵妃见皇上正吃着饭突然神色一变,便问道:“可是今日的饭菜不合皇上的胃口?皇上想吃点什么,妾身让他们去重新做来?”皇上心念一转,道:“眼看着一年就又要过完了,朕原本想着可以让你和你哥哥在宫中一起过个年。朕也是太忙了,你哥哥来了这些日子,除了刚来时,朕竟然没有时间再和他多坐坐。想着借过年的机会,刚好可以亲近、亲近。谁知道你父亲却上了道折子,说是你母亲因为思念嫡子,已经生病了。希望能接了你哥哥一起回去过年。这倒让朕好生为难,自然不能为此拆散了他们母子。刚刚朕突然间想道:你自进了这宫中,也是许多年未尝回去过了。想必也思念父母得紧了。这都是朕的不是,忽略了你们也是为人子女的。朕想倒不如借此机会,请你的父母到京城中一聚,这样就可以三全其美了。”

    娴贵妃再笨也不会不明白现在的局势了。何况兄长来了京中,自然她也是见过的。不过如今却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因此,只得道:“皇上宅心仁厚,臣妾感同身受。只是臣妾入宫前父亲就教导臣妾,进入宫中要一切以皇上为重,不可再存有儿女私心。”

    拓拨哲道:“话虽这么说,可朕也不能太苦了你们不是?朕心意已决,家在京城的,可以回家省亲,家在京城之外的,可以请父母前来宫中一聚。镇南王是大夏中的肱股之臣,朕许多年未曾见了,还得有劳娴贵妃为我诚心邀请,来京中一聚。想必此事对于娴贵妃乃举手之劳吧?”

    皇上连威胁带施恩的一番话让娴贵妃避无可避,只得跪谢了皇恩浩荡。皇上见目的已经达到,心情忽然就阴转晴。见娴贵妃尚楚楚可怜地跪在地上,便道:“你也别跪着了,快起来吧。我们正经吃饭呢,不必如此多礼。”娴贵妃总是又谢恩过才站起身来。

    接下来皇上吃得异常可口,而娴贵妃却有些食不知味。默默地想着得设法想个什么由头请哥哥进宫一趟,兄妹两人商议一番方是道理。皇上接过德公公最后递上来的净面巾子,擦拭了脸与手,便对娴贵妃道:“马上过年了,政事却比平常多了,上书房里一堆的折子还等着朕呢。朕就不多留了。”娴贵妃忙起来?送皇上离去。

    眼见着德公公陪着皇上走远了,娴贵妃转回身往椒兰殿走去。看着满桌子的饭菜却再没了胃口,只淡淡地道:“撤了吧,告诉后厨一声:以后弄得清淡些,油腻腻的看着就没什么胃口。”底下的管事的宫女忙上前答应了。

    见宫女们将饭菜全部撤了下去。娴贵妃佟雅方对正在身边服侍着的一个宫女道:“请安嬷嬷来一趟吧。”那宫女忙答应着去了。未隔多久,就有一位穿了一身赭石色宫装的嬷嬷进来了。那安嬷嬷先上前与娴贵妃见过礼。娴贵妃便指了个事,将身边的宫女们都打发出去了。只留了两个自己信得过的,让她们在外边放风。那安嬷嬷原是佟雅在南边时打小儿的奶娘,也是镇南王严格甄选出来的。安嬷嬷见娴贵妃如此郑重其事,便明白应该是有大事了。

    娴贵妃佟雅听得两个宫女的声音大约到门口了。这才道:“嬷嬷请坐,这会没有外人,嬷嬷不必那么拘着了。”安嬷嬷告了罪,方在娴贵妃下首一处坐了。娴贵妃呷了口茶,方慢慢地将今天的事一一地说与安嬷嬷听。安嬷嬷虽长年沉寂于这深宫内院之中,对于朝廷的局势却是清楚的。听了娴贵妃的描述,安嬷嬷便叹道:“这世道只怕是要不太平了,主子(指镇南王)若是再不行动只怕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看着自己从小儿奶大的姑娘皱起了眉头,随及又道:“小主子不必太过忧虑,王爷是万不能来京城的。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合适的借口罢了。”

    娴贵妃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那大哥要怎么办?难道就不管大哥的死活了吗?”佟雅不敢想真到了那一日要怎么样,甚至于自己的生死,还有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将会如何,她都不敢想象。自己也就罢了,早就被这家族选定了做一个棋子。可是大哥又何必再贴进来呢?还有自己的女儿--也是皇上的 第 085 章 的东西要采买。”安嬷嬷自然答应着去了。

    宫门口的侍卫并没有过分地盘问,只查验了宫牌就放行了。这些都是宫中的老人了,经常出宫去为主子办些个私事,平日里自然该打点的都打点到了,这时自然无人为难。

    安嬷嬷先在街上转了一圈,买了几样娴贵妃平日里常用的胭脂水粉;又往首饰店里为娘娘订制了几款新式的首饰以备过年时用。然后四下里暗自观察一番,认定无人跟踪方往世子的住处去了。其实世子的住处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安嬷嬷心里也明白得很。但目前却只能如此了。不过马上过年了,宫里的娘娘捎个话给自己的哥哥也不算是什么太过侧人耳目的事。

    见到世子时,世子正着一身素常的靛青色常服在书房里习字。身无余物,不过在腰间坠了一块血色珊瑚雕就的如意罢了。安嬷嬷与世子见过礼。世子道:“嬷嬷此来,可是宫中的娘娘有什么事吗?”那佟博文知道安嬷嬷出宫不易,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问道。

    安嬷嬷迅速地将娘娘写好的信拿给了世子,同时大声说道:“娘娘见年关将近,特派老奴来看看世子这里可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皇上今年荣宠无限,特地邀请世子爷进宫共度佳节呢。”

    在安嬷嬷絮叨的同时,镇南王世子佟博文已经快速地看完了娴贵妃的信。然后,书房里燃起一股轻烟,那纸条就只剩了一小堆不起眼的灰烬。佟博文笑答道:“请嬷嬷替我捎话给娘娘,就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皇上想得很周全,没有什么欠缺的。另外,请娘娘替我先谢过皇上体恤。改日有机会我当亲自进宫谢过皇上龙恩。”说完这番话后,又与安嬷嬷一番密语。不多时,安嬷嬷便大声告辞着出了世子府。

    ------题外话------

    感谢亲们的支持与厚爱!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五章、发难
    宿命错,千秋锁,繁华落,自是八水易浊情难泊。这些个夜晚注定无眠。虽然收到了安嬷嬷的消息,镇南王世子佟博文却是一夜辗转反侧。北风紧,人归迟,阳关暮,此情脉脉向谁说?不难想父王的可能的行为。这也是他们父子图谋了多年的一个方向。可是,佟博文却依然心里不平静。

    路程虽远,消息传得却不慢。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就有密报传到了镇南王手中。其实也不必密报,皇上的明诏也已经快马加鞭地往镇南王府来了。看着手中的密报,镇南王冷笑道:“看来那位终于坐不住了。该既然他不仁,也怨不得我不义了。是时候动手了。”随即大声道:“请各位前来议事。”

    当天就有好几拨人马从镇南王府出发往各处去了。不几日,安西王霍亮,东平王阿不都拉,以及京城的太子拓拨念都收到了来自镇南王的消息。各自反应不一,可谓精彩纷呈。安西王霍亮虽是个娇纵惯了的主,却不是个一点心机都没有的。拓拨哲请了镇南王世子到金陵城中的事,自然也瞒不过他的眼线。所谓唇寒齿亡,安西王自然不会不思量那位能这样对待镇南王,那么保不济下一个就是自己了。而天子的明诏,说难听点就是催命符。好一点把你放在京城,变相软禁起来,不好呢,随便找个什么理由就把你办了。那时侯你找谁哭去?既然人家不让咱安分,那咱也不白当好人了。安西王打定主意与镇南王共进退。

    当镇南王佟胜的消息送来的时候,东平王阿不都拉却正在温柔乡里享福呢。东临大海,这几年大夏朝声名显赫,威仪及四方,海贼们也慑于天朝的威严,进犯的少了。因此,这些年东平王一族可谓过得太平无事。这阿氏一族又子孙绵薄,女多男少。与北静王府一样,三代单传。不过是比北静王府多了几个女子罢了。那阿不都拉自小儿就在福窝里长大,可以说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因此对于镇南王送来的消息和主张,却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

    太子拓拨念的却最是纠结。那拓拨哲好歹是他的父王,纵然他有些对自己不满意;却并没有到了废除了自己储君的程度。而外公柳道元也曾对自己说过:“皇上一日不废自己的太子之位,那下一任的新帝就是自己。”虽然自己备感了来自于四弟的威胁,但父皇再怎么褒奖这位四弟,却并未流露出废除自己的意思。但如果自己此时和镇南王站在了一起,那只怕父皇宰杀了自己的心思都有了。拓拨念在太子府的后花园里已经转了几个来回,跟着的小厮委实郁闷得不行,这大冷天的,太子爷也不知在这花园里转个什么劲!那可真是没什么看头,冬日肃杀,百物凋零。着实不是一个值得赏景的季节。只不过主子的事自己过问不得,也不得过问。只得加倍小心地侍候着了。等到拓拨念终于忍不住吩咐准备马车,那小厮立马飞也似地去安排了。

    那柳道元给出的却是‘隔岸观虎斗,坐收渔翁利’。拓拨念从柳国公府出来时,身心都倍觉轻松,想着:姜到底还是老得辣!自己想破头都没能想明白的事,外公三言两语就拨拉清楚了。一念至此,那太子拓拨念不禁生出了万丈豪情,那四皇子虽然做出了些成绩,但后边却无人帮衬着,纵有一个水溶,也不过一个毛头小子罢了,委实不足虑。

    天空飘起了不知道入冬以来的第几场雪。白茫茫地将天地笼罩成了一个颜色。街上行人的脚步更匆忙了,老少爷们儿也都袖着手走路了。铺子里却是愈发地忙碌了,无论如何,人们总是会在过年时添些该添置的东西。然而,天空除却雪花外,还飘出一丝不安分的气息。北边与匈奴仍然是胶着状态;而南边各地却是此起彼伏地民暴、骚乱以及**天灾;西南也暴出了夷族的动乱。一时间,各方表章马不停蹄地送与朝廷。而各酒楼茶肆,不时地传出这样那样的新闻。纵然年关将近的脚步也挡不住众说纷纭的纷乱。

    镇南王借口平乱,将自己所辖兵马一步步地往北方推进。拓拨瑾虽然早守在了南方与镇南王的军队对峙。但面对镇南王这样有实战经验的老将。拓拨瑾的那点子东西就显得不足了。放眼大夏朝,能与之抗横的大约也就北静王爷一人了。可人家打得是平乱的口号,你若派了北静王出兵去灭了人家显然还少个合适的理由。老子不行,儿子未必就不行。皇上现在也顾不得水溶新婚的身份了。直接颁了一道旨意给水溶,令其速速集结五万兵马,开往南方,接手镇南王的平乱成果。并颁布了一道明旨:镇南王平乱有公,忠心可鉴,特此褒奖。顾念其年长,又逢年关,特命云麾大将军接手此事。并令镇南王即日进京,另有赏赐!

    可谓是怕啥来啥,封氏在府里日日地在菩萨面前跪拜,无非想让家里的两个男人能平安归来。谁知那个眼看着无法回来过年,这个却又接到了这样的命令。‘皇命如山’,纵然封氏也罢,水溶也好,心中有再多的不满,也无法抱怨。所谓‘养兵一日,用兵一时’。平日里好吃好喝地侍候着,这时候到用的时候了,你总不能说不行吧?只是,人家黛玉才过门没几个月呢,而且是新婚后的第一个年,却要让人家独守空房。这样的话儿,无论是水溶还是封氏,都觉得无法启齿。

    等到晚上水溶期期艾艾,一脸愧疚地站在黛玉面前时,那在心里已经滚了好几个来回的说辞却依然不知如何出口。倒是黛玉觉察出了水溶的不一般。笑问道:“可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我们都已经是夫妻了,再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就尽管开口吧。”黛玉越是通情达理,水溶越是羞涩的不敢开口。

    看着水溶越来越怪异的脸色,黛玉不由的想歪了:“难不成你做了什么对不住我的事?或者被慕容那小子勾着去了那种场所?”听得此言,水溶吓得差点跳了起来,忙摇手道:“不是,不是,玉儿,绝不是你想得那样!天地良心,我水溶要是有一点对不住你的地方,就让我被天打雷劈好了!”水溶急得又是赌咒又是发誓的。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平时也不这样的。多大的事让你如此难以启齿?”黛玉看着水溶着急上火的模样,自然明白水溶所言无虚。当下也不着急了,只是能让水溶如此为难的必然不是小事。黛玉心里也隐隐地担心起来。

    水溶被黛玉如此一激,倒顾不得那许多了,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一五一十地将皇上的命令和此时大夏朝的形势与黛玉解释了一番。倒没有水溶想象中的黛玉的哭闹与抱怨,有的只是对于国事和自己的担忧与关心。水溶心道:自己这个媳妇果然不一般。当时心里也暗自舒了口气。不然水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哄黛玉呢。

    眼看着这年是无法过了,镇南王在接到拓拨哲的明诏时,竟是哈哈一笑,置之不理。一边却加快了北上的步伐。而北方匈奴一族也趁火打劫,增派了兵马到西北边境。而西南夷族也不安生起来。一时之间,风云变幻,竟是四邻不安。百姓们日日祈祷,只希望不要战事再起。毕竟,打来打去,最后苦的都是百姓。

    战争的烟火竟连日近一日地年味还都冲淡了。也是呢,这命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了,哪里还顾得了什么年不年的事呢。一时间,民间坊里、街头巷尾,大多是关于战事的议论。就连久不出门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也顾不得严寒,出来凑热闹了。

    原本进入腊月就该逐步休息了的朝廷官员们却又不得不绷紧了神经。京城的权贵们除了少数没心少肺还兀自在花天酒地外,大都密切地关注起战事来了。一时之间,京城米贵,许多过日子不可或缺的物资都一日三价,而一些不良商家更是囤货惜售,更是平白地加剧了紧张的气氛。皇上拓拨哲连发了几条明诏,严令不可囤货居奇,扰乱市场秩序。可是大多商家往往阳奉阴违,地方官员又往往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圣令,也大多不过是走走过场。

    军令如山,水溶不过第二日就奔赴江南而去了。北静王府里只留了两位女主人。原本打算热热闹闹地过个年,现在两人也没有了心思。只日日地将那邸报府抄第一时间抢在手里,生怕漏了一丝半点儿的消息。这样的高门大户,看上去荣宠无限,却是用身家性命换回来的。而京城内外各家佛寺的香火突然格外的兴盛起来,都是祈祷平安的普罗大众。

    ------题外话------

    感谢支持!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六章、如海议策
    随着局势的日渐紧张,大夏朝上上下下再没有过年的气氛与心思了。这几日,朝廷连收了边关几道折子:北疆告急,西南告急,而与镇南王的对峙在水溶到达后呈现了胶着的状态。所谓‘虎父无犬子’,水溶自小儿被送往大明寺不空跟前学习兵法与奇门遁甲之术。纵然镇南王佟胜江湖老道,水溶也利用奇门阵术可与之抗衡。至少阻止了镇南王北上的脚步。为朝廷赢得了时间。

    先祖皇帝偃武修文,一时倒是经济鼎盛,文人清流四起。可惜却是武备松弛,兵力不足,除却驻守边疆的正常兵力和守卫京城及各地的常用兵力之外,竟无多余兵力可用。此刻战火四起,虽可及时招募,毕竟训练成熟手尚需时日。狼烟如火,那容得你一星半点儿的延误。因此镇南王被阻,着实让朝廷上下都大大松了口气。

    不过也就是须宜的喘息之机,若不能及时制止,让整个大夏朝拖进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只怕天朝危矣。皇上拓拨哲这几日几乎整宿地睡不好觉,一下子精神差了许多。朝中可依赖的大臣有限。武将中除却北静王父子并其手下的一干西北将领外,竟是无人可以依恃,四皇子这些年虽然在军中做了一些事,毕竟年龄尚浅,又是空降,尚少实战业绩赢得大家的支持。军中之人认得是实力,尤其是在这战乱年代。管你是什么皇子龙孙,不能打仗那就什么都不是。而太子拓拨念与他那外公私底下的手脚,拓拨哲纵不能全知,也知道十之**,只能说是失望得紧!

    文臣中右相魏襄,左都御史林如海都是能力卓越的。只不过,终究是汉人身份,难以让人完全信任。可那些个随着圣祖皇帝从龙入关的女真旧部,除却四王之外,公侯之族可看着也就柳国公一族,修国公一族了。至于那什么镇国公、齐国公、治国公、缮国公并荣、宁二府,大都是凭着祖荫混碗饭吃罢了;更有那不堪的,竟连祖上那点子家业也守不住,不过二、三代就败光的。现在就只剩靠着祖上的那张皮涎着脸各处儿混个一饥半饱的了。

    那左相柳道元吧,对自己的外孙倒是上心得很,却不是个好老师。教导的拓拨念委实不成样子。若只是个世家子弟倒也罢了,真要统领一国,只怕就是个败国败家的子孙了。

    拓拨哲日夜思虑的就是这些个人物事儿。不得已,这日仍然召见了林如海在上书房里。事关国家机密。上书房除却皇上拓拨哲并林如海外,也就一个近身侍候着的德公公了。连着几日,皇上都在上书房里陆续地召见了朝中的各位肱股之臣。然而,所上之策,总不能让自己满意。要么有策而无实,要么就是天方夜谭;更有甚者,竟提出了什么隔江而治,或者议和之类混账的议案。气得拓拨哲当即将几个持此说法的人下了刑部大狱,方再无人持此言论。

    林如海明白当此非常之时,皇上问策,意味着什么。一朝不慎,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因此,林如海此时虽蒙皇上赐了座,却可谓‘战战兢兢、心有戚戚也’。皇上拓拨哲道:“爱卿莫要拘紧,今日就止得我们二人。爱卿有个有能为的,朕少不得要倚重于你。如今四野沸腾,边声急起,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请爱卿畅所欲言,救我大夏朝于水火。”言毕,起而长揖。吓得林如海忙起身还礼。

    林如海道:“皇上如此大礼,着实让如海愧不敢当。某当尽心竭虑,为皇上分忧,为我大夏分忧。”拓拨哲笑道:“爱卿快快请起,有爱卿在,实乃我朝之幸,我拓拨族之幸啊!”

    林如海起身就坐,缓缓道出心中所思:“臣以为。唯今之计,当西北联络月氏共御匈奴;西南交好与夷族。先行平息此两处之外患。余江南一处,则可以集中我朝优势兵力,集而歼之。”

    皇上闻言,拍案称善!谓之:“吾求策与众臣,唯尔之高绝。甚得吾心。敢求如何行之?”再好的计策,若不能付诸于实施也只能是空言。

    林如海道:“皇上可还记得修焕之此人?”皇上道:“可是那娶了我朝皇商之女的月氏国法王这外孙?”林如海笑道:“皇上真是好记性!正是此人。皇上可命户部侍郎侯允浩与此人一起前往月氏国。与之商议共御外敌之事。更可订下百年盟约,一方有难,另一方无论何时,均责无旁贷,必施以援手。月氏与匈奴本为世仇,此事臣以为可为。”皇上道:“甚好,此事依你。那西南夷族当如何呢?听闻那里乃蛮荒之地,常年云雾缭绕,瘴气出没,该族人又擅长使毒,且精通巫蛊之术,不知有谁可去?”

    林如海道:“臣少年时尝游学于我朝名山大川,曾遇一波斯国高僧,立志往西南传法。我有幸追随,得窥此族这一、二。因愿自请前往。”皇上闻之大喜:“爱卿此举可解我大夏朝之危局矣,朕代举国之百姓谢谢爱卿,也替拓拨家之历代先祖谢谢爱卿。若果然事成,朕当厚赏重赐,封侯进爵。”林如海闻之心惊,忙起身道:“为国分忧,本臣份内事,何敢求什么厚赏重赐,封侯进爵。圣上所言,令臣惶恐!”拓拨哲心情大好,笑道:“若朕之众臣,均有爱卿之才,爱卿之心,我大夏朝何愁不兴盛,何愁不强大?!”言罢,请德公公好生送林如海出宫。同时,又着人传户部侍郞侯允浩并修焕之进宫面圣。

    林如海虽不见得有多么心甘情愿想帮宫里的那位,毕竟是他的妃子想害自己的玉儿。而自己的娘子中毒是不是和他的后宫有关,现在也还不得而知。虽然林如海自己并未亲身经历战争,可通过读史却明白所谓‘一将成名万人白骨’意味着什么。w何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无论如何自己也是大夏朝国土上的一员,若这个国家真的陷入无边的战争,那自己想独善其身,享受安宁的日子,只怕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了。

    如海闷闷的想着,桥子已经落下了。原来不知不觉间就回到了府中。才进得府门,就听得管家林安来报:“小姐已经在府里等候多时了。”黛玉心疼父亲长年一个人,虽嫁了人,也总会三五不时地回家看看。幸得封氏是个明理不挑事的,长年一人在家的日子也让这个坚强的女人明白了许多别人不能明白的事情。因此也并不多说什么,还常常提醒黛玉回家看看。

    听到宝贝女儿回家的消息,如海的胡闷一扫而光。就算是自私地为自己所爱之人做点事,这一趟也是值得的吧。黛玉今天穿了件白狐领雀金呢的鹤氅,琥珀色的面料上用金线绣了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里面是一条妃子红色八幅长裙,却只在及脚面处绣了一圈緾枝回纹吉祥云纹;上面是一件秋香色的小袄,却是用乱针绣绣就了一幅富贵牡丹图,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这时节回来,黛玉主要是想看看家中年节的东西可都准备好了。毕竟爹爹一个男人家,又公务緾身。自然自己这个做女儿的就少不得多操些心了。好在下人们都是多年的老人手了,也很明白主子的喜好,对于京城的权贵之家也摸的门清,倒是色色周全了。不过今年这个年到底要怎么过,做了这些年管家的林安心里也有些没谱了。正想着找机会和老爷说说呢,结果小姐就回来了。林安自然知道只要是小姐说的,老爷再没有不同意的。别看小姐嫁出去了,这林府的事,只要是小姐开了口的,老爷都是加急加快地去办。小姐倒几乎能做这府里一半多的主呢。

    黛玉这会子正拿着一本书在自己做姑娘时的院子里看呢。紫娟、雪雁两人在端茶倒水地身边侍候着。听到外边父亲和林总管的说话声,黛玉蹦起来就往院子里走去。紫娟笑道:“小姐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仔细摔了。”惹得雪雁也掩着嘴吃吃地笑。黛玉回头狠狠地看了两人一眼:“惯得你们越发地没有样子了,竟连主子也排揎上了。”两人相视一笑,整肃了神情。在小姐面前随意些倒没什么,小姐虽然说得狠,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事,小姐真正下狠手的时候少。可要是在老爷面前让姑娘说了什么不是,那老爷可是绝不容情的。

    两人忙掀了帘子往院子里走去。却见小姐已经扶着林如海的胳膊走了进来。果不其然,老爷一皱眉道:“你们是怎么服侍小姐的,竟让小姐一个人跑出出来?”两人忙要跪下,黛玉却摇着林如海的胳膊道:“爹爹,是女儿自己听到爹爹和林伯伯的声音抢先跑出来的,怨不得她们。”林如海宠溺地道:“你总是这样护着她们。好吧,看在你们小姐的面上,今天且放过你们,改天若再发生这样的情形,可别怪我没有提醒过你们!起来吧。这冰天雪地的。”两人忙谢过,方匆匆地从地上站了起来。

    “我算着今天爹爹今天不上朝,才赶了过来。怎么却好不好地被召进了宫里?”黛玉服侍着父亲坐下,又亲自斟了上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