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姑娘不愁嫁-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她对这些根本就一无所知,而据她所知,这古代人应该还不会这些技术。

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等她和李一元,林氏去到老李头家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种辣椒的那片地里,居然搭起了五个大棚。

“妹妹,那不是辣椒地吗?这怎么搭起了棚子,那些辣椒怎么都不见了?”见到那些大棚,林氏很是疑惑。

“大嫂,我也不太清楚,走,我们去问问李叔,李嫂,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李春儿也不太确定,是不是真如她所想的这样,嘴里这样说着,可心里却希望真的如她所想的一样,那里种的是大棚辣椒。

三人来到老李头家,然而,院子的门却是关起来的,看样子,是没人在家。

于是,三人只好直接去了辣椒地。

因为那半亩辣椒地都搭上了棚子,所以,三人只得挨个挨个的找,就在这时,其中的一个大棚里面传来说话的声音。

不用想,也知道是老李头夫妻俩。

“李叔,李婶,我们过来摘辣椒。”李春儿从那个棚子的一个小门进去,就见到老李头夫妻俩正在给辣椒地浇水,看样子,是新种的辣椒,而且已经快长成了。

“春妮儿来啦!”听到李春儿的声音,老李头夫妻俩忙直起身,看向她,想到她前段时间失踪的事情,便关心的问道:“春妮儿,前段时间,听说你和村长失踪了,没出什么事儿吧!”

“谢谢李叔,李婶关心,我没事儿。”两人的关心,让李春儿心里很是感动,想起这棚子的事情,便问道:“对了,李叔,李婶,你们怎么会想到用这大棚来种辣椒?”

“呵呵……”老李头呵呵一笑,提起这事儿,整个人就来了精神,“说起这事呀!也是我和老婆子突发奇想出来的,那个时候,因为答应了县城那掌柜的,要一年四季向他们酒楼供应新鲜的辣椒。别的季节还好,这一到冬天,天可是冷得要人命,种啥都很难种得成,更别说是种辣椒了。这辣椒无法种,那我们就不能做到一年四季向县城酒楼提供新鲜的辣椒,为了这事儿,可是把我和老婆子给急坏了。直到有一天,我和老婆子从外面回到家,一进到屋子,就觉得整个人暖烘烘的,相比外面的冷风吹的,那可是一个天,一个地呀!于是,我就寻思着,如果在辣椒地搭上一个大棚,在大棚里面种辣椒,那温度是不是就要高于外面的温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在冬天不也能种上辣椒了。我当时就抱着这种试试的心态,在辣椒地里搭上一个大棚,然后在大棚里面种上一片辣椒,还别说,这方法是真行。后来,一快进入冬天了,我就找人帮着搭上棚子种辣椒,这也是我们能一年四季不断,向县城酒楼供应辣椒的原因。”

“瞧你那兴奋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做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了,也不怕春妮儿他们看笑话。”看着自家老头子那兴奋的劲,虽然李婶子也觉得他聪明,但还是不忘损他两句。

“咋就不是天大的事情啦!想到这种种菜方法的,我可是咱村子里第一人,现在村子里有很多人都学着我想的这种方法,在冬天里种菜咧!”老李头瞪了她一眼,一脸的骄傲之色,似是想到什么,又露出一脸的神秘,“不过,这棚子虽然能照着搭,可是有些学问与技艺,他们可是不清楚,想要和我一样,在棚子里种菜成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得,得,得,就你聪明。”李婶也不在意,反而笑着附合。

李春儿知道老李头说得对,在棚子里面种菜,可不是搭个棚子就能种出来的,这里面的学问与技巧可是多着了。

不过,这些东西,她是不会去问的,她只要随时能摘到辣椒就行。

于是,笑了笑,道:“李叔的方法确实是好,我本来还担心着冬天没有辣椒可摘,现在看来,倒是我白担心了。”

顿了顿,又问道:“李叔,那你们除了在大棚里面种辣椒之外,还有没有种些其他的菜?”

“春妮儿也知道,咱家就我和你李婶两人,菜种多了,也吃不完,在冬天的时候,也就种些青菜吃吃。”说起这话,老李头就一脸的伤感,说着,就指了指棚子角落里的一小块地道:“瞧,我和你李婶子刚刚把一些白菜种子撒下去了。”

李春儿笑着道: “那李叔就没想过,再种多一些其他的菜来卖。毕竟,一进入冬天,像春天,夏天能吃到的菜就吃不到了,如果在冬天能种出春天,夏天的菜,那可是很赚钱的。”

“唉,春妮儿的想法,我们自然也晓得。只是,这家里就我们俩老,如今年纪也大了,说句不吉利的话,说不定哪天两脚一蹬,就走了。这几年,靠着种辣椒赚的钱,也足够两人生活好些年,就想着,其他的也别去折腾了,安安稳稳过着小日子就成。”李婶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尽是伤感。

连子孙后代也没有,赚再多钱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两人的情况,李春儿也是知晓的,看着两人脸上露出的孤独与寂寥,一时不知该怎么去安慰才好。

只得转移话题,“对了,李叔,李婶,我们今天是来摘辣椒的,上次没摘完的辣椒不知在哪个棚子里,不如,我们现在过去吧!”

“瞧我这记性,倒把这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走,我这就带你们去。”老李头夫妻俩也收起无人能体会的心酸感,越过李春儿,径直出了棚子,带着她和李一元,林氏往最后一个棚子走去。

如今天气变冷了,他担心把辣椒给冻坏了,于是,也给那片地搭起了一个棚子。

五人来到那个棚子里,也不多言,都动手摘起辣椒来。

等到把地里的辣椒全部摘完,挑来的六个筐篓也装得满满的,李春儿,李一元,林氏三人刚好每人挑两筐。可是,走的时候,老李头怕李春儿一个姑娘家吃不消,硬是要帮着她把那两筐篓辣椒挑回去。

其实,两筐篓辣椒也不是很重,对于李春儿来说,要挑回家完全不是个问题。可是,抵不过老李头的热心肠,最后没办法,李春儿只得同意他帮忙送回家,顺便叫上李婶一起去家里吃午饭。

李春儿也担心老李头年纪大了,路上抢着要跟他换着挑,可他硬是不同意,居然挑着两筐篓辣椒小跑到李一元前面去,可把李春儿吓到了,连忙不再出声。再加上李婶也在一旁劝说,说什么,别看他一把年纪,可做力气活完全是不在问题的,比这辣椒更重的物,他挑上走几里路都不是问题。

抢不过人家,李春儿只好作罢,去与林氏换着挑。

林氏开始也不同意让她挑,说她一个姑娘家的,哪里能挑这些。最后在李春儿的执着下,只得让她挑上一小段路。

一路上,虽然是你抢着挑担子,他硬是不让,可也不影响人的心情,大家高高兴兴,有说有笑的回了李家。

老李头和李大业显然是认识的,只是来往很少。如今两家也算是合作关系,再加上老李头特意帮着李春儿挑辣椒回来。于是两人一见面,就老哥,老弟的称呼着,坐到一边聊天去了。

而赵氏和李婶年龄也想差不了多少,又是乡里乡亲的,自然也聊得来。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帮着李春儿她们洗辣椒。快到中午的时候,估摸着去镇上的李二元和孙氏,李三元和刘氏也该回来了,便转到厨房去聊了,居然还不让林氏和李春儿去帮忙,说是她们两姐妹能搞定。

两人的关系发展速度,实在是令李春儿惊讶不已,这让她想起一句话,像赵氏和李婶这样的,大概正好验证了‘相见恨晚’这句话。

不过,两人能这么聊得来,李春儿也很开心。

说实话,对老李头夫妻俩,她还是很同情的。两人对她也好,如果他们能跟自己的爹娘聊得来,日后两家多走动走动,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且,她的心中有一个计划,需要老李头夫妻俩帮忙。

071是个福星

赵氏和李婶两人把中午饭做好,李春儿,林氏,李一元,再加上李美儿几个小孩子也把摘回来的辣椒都给洗干净,放到一边沥水去了。然后进到堂屋去聊着天,等着去镇上的李三元四人回来。

等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李三元和李二元两人一起驾着马车回来了。

可能是因为李三元和李二元驾的马车,沿路走来,自然有不少村民问着他们马车的事情。

李三元和李二元也不隐瞒,直接说是自家刚买的。

家里如今有钱买马车了,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两人自然不会遮遮掩掩,至于别人喜欢议论什么,那是别人的事情。

家里买了马车回来,最高兴地,莫过于家里面的孩子们。

见到李三元和李二元驾着马车进院子,家里的孩子们就一个个欢呼出声,兴高采烈的跑过去围着马车打转,兴奋的同时,倒也知道危险意识,知道离马要远一点,不会靠太近。

孩子们高兴,大人们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不会像孩子们一样,一个个欢喜神色表露于面上,也只是在心里高兴着。

“三哥,这车箱比一般的马车要大很多啊!”做为家里的一份子,看着一个个开心的表情,李春儿的心里自然也开心。

如今,家里终于算得上是有车一族了。以后,不管去到哪里,都要方便很多,再也不用去麻烦别人了。

李三元点点头,如实道:“是啊!我就想着,家里人多,再加上每次装的东西也比较多,于是,我和二哥商量,就多出了五两银子,特意买了一辆车箱大一点的马车。”

“哎呀,糟了!”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李大业突然拍着大腿叫了起来。

“爹,咋啦?”众人一个个望向他,一脸的不解。

“家里本来就地方小,如今又买回来一辆这么大的马车,这可该放哪里是好。”李大业环顾了一下四周,又看了看面前停着在马车,第一次觉得,家里的地方不够。

“爹,我还以为是啥事呢?以前不是在屋后面建了一个猪棚子吗?养过一两次猪之后,就一直空在那里,放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依我看,把它清出来养马正好。而这车箱也是能从马身上卸下来的,把那个棚子再稍微加大一点点,马和车箱都可要放那里去。”李二元松了一口气之后,立马就想到了屋后搭建的一个猪棚子。

“对,对,对,瞧我这记性,咋把屋后那地方也忘记了。等一下吃完饭之后,咱就去把那猪棚子清洗一遍,再加大一点,到时候就是正儿八经的马棚子了。”问题解决了,李大业便招呼着众人进屋吃饭。

今天家里有这么高兴的事情,刚好老李头也在,李大业自然又要拉着他,喝上几杯,增加增加哥俩的感情。

这辈子,李大业也没啥嗜好,平时就好喝点小酒。以前家里穷,他尽量压抑着自己,如今家里情况稍微好一点,李春儿也一直说,让他想喝就喝,不要压抑着自己。还说什么,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没必要活得那么辛苦,连自己的一点小嗜好也要拼命压抑着。他一想,春妮儿说的,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于是,现在也不像以前那么压抑自己了,再加上家里存着的酒也逐渐多了起来,一遇到高兴地事情,便时不时的要拿酒出来,喝上几口。

知道下午有很多事情要做,李大业也没多喝,与老李头干了四五杯酒便停了下来。

高高兴兴的吃过午饭,大家也忙开了。

老李头夫妻俩在李家待了差不多一个上午,一直很享受着李家家里的热闹气氛,想到自己冷清清的家,便也不想回去那么早。见李家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忙活,借口要帮忙,便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

老李头去帮着李大业,李一元,李二元三人清理屋后的猪棚子。李婶则是帮着李春儿等人把马车上的坛子,罐子,还有用来做冬衣的布匹,棉花等东西搬下来,然后又帮着清洗坛子,罐子。

众人有说有笑的,忙得不亦乐乎。

不久之后,江氏和李大福也上门来了。

见到院子里忙活的众人,江氏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来到了赵氏和李婶的旁边,帮起忙来。

李大福则是在得知李大业在屋后忙活时,便直接去了屋后。

李家这边,热闹非凡。

而村子里边,对于李家突然买得起马车的事情,是众说纷纭,但总归一句话,就是李家最近怕是发了横财了。

不过,对于李家发了横财的事情,村子里大多数的人还是把这事与周天楚联想到了一起。

以李家现在与周家的关系,身为村长的周天楚,在各方面自然免不了要多照顾一下李家,就算有好的事情,也肯定是事先告诉李家人。

好在,村里人说归说,想归想,也没有任何过激的行为。除了羡慕之外,便是叹气,如果他们家里也有一个像李春儿这样的闺女,说不定,也能搭上周天楚这层关系,这样的话,他们家里的日子也能跟着好过起来。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闲下来的日子,也就靠着一些村子里的八卦打发一下时间。

村子里流言的事情,李春儿是从来没有去在乎过,不管是关于哪方面的,她就完全当是给村子里面无聊的人,在生活中添些乐趣罢了。

该准备的准备好了,第二天,李家人再次投入到了做辣椒酱当中去。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辣椒酱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一家人也配合得越发默契,再加上有江氏和李大福抢着帮忙,与上次一样,同样忙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摘回来的辣椒全部剁完,装了整整七十个坛子,两个坛子一叠放,把整间柴房堆放得没有一丝空间。

辣椒酱的事情忙完了,便是把融掉的蜂蜜装到罐子里。

这事情倒是容易,赵氏和江氏,加上李春儿,林氏,孙氏,刘氏四人,用了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蜂蜜全部装进了罐子里,装了满满二十二罐子。

“妹妹,这次家里又有一千一百两进账了。”林氏直起腰,看着面前三十二个装有蜂蜜的罐子,一脸的笑意。

“是啊!如果换作是以前,我们根本想不都不敢去想。”孙氏和刘氏几乎是同时出声,从声音里,也听得出,她们此刻的心情很好,甚至有些小小的激动。

“这还只是一个开头,以后,只会越来越多。”李春儿笑了笑,也不掩饰着自己的好心情。

这钱赚的,对于她来说,真的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到现在,她都还有些不敢相信了。

蜂蜜的事情,李家人也没瞒着江氏,惊讶的劲儿早已过了,这会儿听着李春儿姑嫂的话,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拉着赵氏的手道:“大嫂,我发现呀!自从春妮儿好了之后,这家里的日子,可是越过越好了。你说,这春妮儿是不是家里的福星。”

就连她们家,也平白无故的有了十两银子的进项。

“呵呵……二弟妹还别说,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自己的女儿被人称为福星,赵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仔细想了想自从李春儿变好之后,家里面的日子还真是如江氏所说,是越过越好了。

“可不是嘛!自从妹妹那次中暑醒来之后,不仅人变好了,就是家里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要我说,妹妹就是家里面的福星。”听江氏和赵氏这么一说,林氏,孙氏,刘氏三人也纷纷回想着李春儿就好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很是同意两人的说法。

被家里人说为福星,李春儿也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其中的各种原因,大概这辈子也只有她一个人知晓。

因为当时与周天楚说好,五天之后,便要去他家,再次传授螃蟹的做法给酒楼的厨子,厨娘们。

家里的辣椒酱已经做好,蜂蜜也都全部装好,李春儿也不急了。

上次的蜂蜜,是李三元他们拿去卖的,这次,这事情自然也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装蜂蜜的那天,李春儿便让江氏拿了一罐子回去喝,然后自己家留下一罐子,也就只剩下二十罐子了。

如今家里有了马车,也方便,李一元,李二元,李三元在休息了两天之后,便商量着,把蜂蜜拉到镇上去卖。

林氏,孙氏,刘氏三人如今也不再去镇上拿绣样回来绣,家里的事情忙完之后,便闲了下来。三人都有一双巧手,做冬衣的东西也都准备齐全,不用说,家里每个人冬衣的事情,就落在了她们的头上。

李春儿则是信守承诺的去了周家。

李春儿去到周家,最高兴的莫过于周天楚和周夫人。

这五天,李春儿忙,周天楚自然也忙,于是,两人便没了见面的时间。

现在好了,两人都忙完了,周家酒楼里的厨子,厨娘也再次到了周家,等着李春儿这个大师传授手艺。

072新皇登基

想到今年之内要完成的事情,李春儿现在可是很把握时间的。

螃蟹的做法,她知道的也有限,会做的,更是有限。

当时与周天楚商量好的,她每天上午去周家,在做午饭的时间里,传授那些厨子,厨娘螃蟹的做法,其他的时间,还是她自己的。

好在那些厨子,厨娘学东西也快,几乎是李春儿教着他们做了一遍之后,然后他们照着步骤尝试着做上一两遍,基本就能做出李春儿做出的那个味道了。

半个月之后,李春儿能想到的,知道的螃蟹做法,是丝毫不藏私的教给了周家酒楼的那些厨子,厨娘们。

“好了,我知道的螃蟹做法,能教给你们的也就这么多,这段时间,大家都学的很认真,只是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着面前一个个不负重任,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的厨子,厨娘们,李春儿终于松了一口气。

“没有了!谢谢春儿姑娘!”厨子,厨娘们齐声道。

“那好,你们先去休息一下,至于其他的事情,周总管到时候会安排。”李春儿点点头,传授手艺的事情,到这里也正式结束了,接下来,她就可以把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放到自家的事情上。

如今的周家,对于李春儿来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真的就像是在自家一样。周家的下人们也都知道着她和周天楚的关系,一个个的更是把她当成了周家的主子。

李春儿在厨房结束了这段时间的教学,便前往前厅,准备与周夫人和周天楚说说这事情。

没想到,刚拐了一个弯,笑得一脸温润的周天楚就迎面朝她走来,“春儿,厨房那边的事情结束了吧!”

“刚刚结束,我正准备去与你说这事儿了。”李春儿笑了笑,对上他温柔的眼,心里甜滋滋的。

“走,我带你去书房看样东西。”周天楚很自然的拉过她的手,就往书房走去。

来到书房,周天楚直接拉着李春儿到书桌前,指着桌上的一副画着螃蟹的图道:“春儿,看看,这画得像不像?”

“周大哥,我从不知道,你的画功这么厉害,何止是像,简直就跟真的一样。”李春儿拿起面前的画,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看着上面画着的栩栩如生的大螃蟹,丝毫不掩饰自己眼里的惊讶之色。

“呵呵,能得到春儿的夸赞,可真不容易!”周天楚宠溺的一笑,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越来越有肉感的脸,在她瞪眼过来时,忙笑着道:“如今,厨子,厨娘们也都学会了螃蟹的了做法,我也趁着你教他们的这段时间,让人将螃蟹运送到各个酒楼里面,接下来,便是推广螃蟹了。要一下子推广出去,我觉得应该是不可能,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把螃蟹画出来,贴在酒楼外面,以此来向外推广。”

“嗯,这个法子不错。”周天楚的想法,李春儿自然是认同的,她一早就想与他说说这个法子了。后来因为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就一下子给忘记了。

周天楚温柔一笑,静静地看着她,半响才道:“春儿,谢谢你!”

李春儿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淡淡一笑,道:“谢我做什么,不过就是几道螃蟹的做法而已。我自己藏着,掖着也没有用,能够帮到你,岂不是更好!”

她的话,让周天楚内心很是感动,突然想到了什么,道:“春儿,你还不知道吧!今天,是新皇登基的日子。”

“新皇登基?”闻言,李春儿一时有些懵,这段时间的不安,再次涌上了心头,试探性的问道:“周大哥,新皇是不是齐大哥?”

“嗯,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周天楚点点头,内心却是叹了一口气,绍宇终于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不过,放远了想,大齐国有绍宇,也是做为大齐子民的他们的福气。

“哦。”知道自己猜对了,李春儿并没有任何的开心,反而心情有些沉重。

想起那天晚上与齐绍宇说的话,李春儿越想,越觉得可能是她的话起了作用,才会让齐绍宇下定决心,坐上那个他一直不愿坐上的位置。

“春儿,你怎么啦?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见她情绪低落,周天楚有些担心。

李春儿看了他一眼,才缓缓地把那天晚上齐绍宇和她说的那些话告诉他。

顿了顿,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周大哥,你说,齐大哥决定坐上那个位置,会不会就是因为我说了那些话?”

“不会的,春儿,这些只是你多想了。”周天楚也不确定,齐绍宇坐上那个位置,到底是不是因为她的那番话。不过,以他对绍宇的了解,决不会是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改变初衷的人。

他知道,绍宇的心里,一直在纠结要不要那个位置。或许,他只不过是想通了,最终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也并不排除春儿的那些话起某些作用。

见李春儿还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周天楚忙把齐绍宇一直以来的内心想法与她说了一遍,让她知道,其实在齐绍宇的心中,也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做上那位置,如今他做出这个决定,只不过是因为他想通了,决不是因为她说那些话的原因。

随后笑着道:“以绍宇的能力,大齐国如今有他这位新帝,绝对是大齐子民的福气。我们做为大齐子民,此时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春儿,你说对不对?”

“嗯,更何况,他还是我们的朋友。”李春儿也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于是笑着点点头,还不忘开一下玩笑,“有一位当皇帝的朋友,今后不管和谁说起,那可是很有面子,很威风的事情。说不定,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方便很多了。”

“呵……听春儿这样一说,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周天楚轻笑出声,附合着她。

这些话,李春儿此时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已。

但令她没想到的是,日后真的有很多事情,因为齐绍宇的关系,确实省去很多麻烦。甚至可以说,她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

螃蟹的做法,李春儿已经毫不藏私的传授给了周家酒楼里的那些挑选出来的厨子,厨娘们。当天下午,那些厨子,厨娘们就离开了周家,回到各酒楼去了。

做为酒楼的幕后老板,首次向外推广螃蟹,周天楚自然不能缺席。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也是越来越忙。

周天楚忙着酒楼推广螃蟹的事情,李春儿则是继续当着传授厨艺的师父,在家里教着林氏,孙氏,刘氏,还要李正四人,就连李二元和李一元两人也来凑热闹。

李春儿也不拒绝,他们想学,她自然是毫无条件的教,反正教四个也是教,教六个也是教。

到时候,自家酒楼开业,有一两个厨子在,更能撑起一个厨房。

而李三元,李春儿则是把现代的计账和算术方法教给他,等到酒楼开业的到时候,那掌柜的人选,自然是非他莫属的。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天气也越来越冷,家里的炭火也烧了起来。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出门了,天天待在家里,围着炭火盆叽叽喳喳的聊着天,然后一日三餐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蜂蜜水更是当平时的水喝。如今营养跟上来了,孩子们又都是长身体的时候,那个头是一个劲的往上窜,脸色也一个个的越来越红润,看着就讨人喜欢。

在李春儿去周家传授手艺的那段时间,林氏,孙氏,刘氏三人不停歇的给家里每人做了两套冬衣,如今也正好可以穿。因为这次买的都是新的,棉花也是买好的那种,做出来的冬衣穿在身上,自然暖和得很。

还记得,家里的孩子们第一天穿新冬衣的时候,一个个高兴的差点跳起来,之后更是手拉着拉,去村子里转了一圈才回来。

不用说,自然是炫耀去了。

大人们都是这样过来的,特别是那时候家里穷的时候,一旦有好的东西,有新衣服穿,都是会出去炫耀一番。如今家里这些孩子们有这些幼稚的举动,家里的大人自然也不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随着他们去。

如今家里的日子好过了,儿子,儿媳,女儿又一个个的那么孝顺懂事,孙子,孙女们也一个个的听话,乖巧,赵氏和李大业两人,现在是成了家里最闲,也是最享受的人。整天乐呵呵的,许是因为身体的营养跟上来了,再加上每天坚持喝蜂蜜水的原因,如今的两人看上去,比之前好似年轻了好几岁一般,看得江氏和李大福是各种羡慕。

不过也没办法,或许,这就是各人的命吧!

这一天晚上,江氏和李大福两人又来窜门了。

两人一进门,就不停的哈着手,不用想也知道,外面的天儿有多冷。

“看你们冻的,快过来烤烤火,暖和暖和。”赵氏和李大业急忙起身,往林氏和李一元身边挤了挤,让出两个位置给两人。

“这天儿是越来越冷了,看样子,只怕是有一场雪要来。”江氏也不客气,和李大福坐了过去,直接把手伸到炭盆上方,烤着火。

“这每年啊,在过年之前,总是要下一场雪,如今离过年也不过才一个月左右,今年的雪,也是时候该下了。”赵氏从一旁的小炉子上提起热水壶,给两人倒了两碗热气腾腾的水,不紧不慢的附合着。

“是啊,我们就想着,今年的雪也该来了,便商量着,家里养的两头猪也是时候宰了。于是过来问问大哥,大嫂,要不要给家里留一头。”李大福一直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两人在家里商量好,在外边则是由江氏来提。

如果是往年,两人铁定不会过来问。不过,今年不同了,李家的情况是越来越好,再加上人多,便想着过来问问,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不等赵氏和李大业开口,李春儿事先问道:“二婶子,这两头猪都还没人定下来吧!”

江氏家养的两头猪,李春儿可是早就看中了,而且,她的心里也已经有了计划。正准备与家里人提提这事,好让李大业去江氏家问问,没想到,江氏和李大福倒是先上门来问了。

“这倒是没有,如果是往年,早就有人定下来了,今年也不知道咋回事,愣是没一点动静。”说起这事,江氏也不隐瞒,听语气,似乎有些失落。

他们家,除了平时卖些豆腐赚点小钱,这一年到头的,也就靠着养两头猪赚点进项,好过个好年。

“二婶子,那正好,两头猪都给留下来吧!价钱方面,外面的出多少,我们也出多少,但是杀猪的人,只得麻烦二叔去找了。”相比江氏的失落,李春儿却显得有些兴奋。

“春妮儿,你要两头猪的肉做什么,就是家里吃,也吃不过来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