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子风流-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试完毕,考完的举子们到各大茶楼酒肆,青楼楚馆去放松,然后有关六部尚书与丞相大人同流合污的言论就不胫而走。

六部尚书表示:这帮举子就该让丞相好好收拾收拾,一帮无中生有的家伙,他们怎么可能就跟丞相那家伙同流合污呢?他们的思想怎么可能跟得上丞相那个变态呢?他们就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那种策问题目好不好。

丞相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对于这一疑问,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那真是人人好奇,可惜——无解!

因为被举子们恶意中伤了,所以六部尚书欢脱地就加入了审卷的行列。

报仇必须得报得理直气壮一身正气,这是丞相大人教会他们的。

阅卷期间,从中书省到六部衙门,那真是各种猜测乱飞,各种小道消息争先出笼,买定离手神马的是必不可少的户部常规项目。

是儒家一家独大,还是黄老之学复起,亦或是百家争鸣……赶紧决定,下注啊。

相对于文试的惨烈,今科武试相对来说就一派温和了。

当然,那也只是相对而言。

今科武试新增加了沙盘推演——负责主持考务的一帮兵部官员及一应在京将领对工部奉丞相令制出的大沙盘兴趣十足,就差把考生清场出去,一帮人好实践运用一下了。

当然,考完了,大沙盘就搬回兵部去,将领们关起门来就捉对厮杀去了。

“这次的策问难度大了点。”开华帝翻着手里的试卷诚恳地说了句实话,这帮举子,说难听点,在家大多是手不提,肩不扛,一门心思只读圣贤书的。不食肉糜这类型的不在少数,虽然这几年因为丞相当主考,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一些民生经济,但是改变毕竟还是小部分。

说到人牙子这行当,跟他们打交道多是家中当家主母和管事,一家之主通常是不摸边的。

于是,这次的策问也就实打实地暴露出了做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们在这件上的盲点。丞相大人的这一考题一下就让他们意识到了一种危机感。

人牙子是什么?

说白了那就是人口贩子,大户人家的仆役婢女的来源基本是靠人牙子,家生子毕竟是少数。

而人口贩子手里的人出身来历有时就能做很大的文章的,不细想不要紧,一细想,那真是冷汗直冒啊。

人牙子这个行当果然是有必要国有化、规范化的。

感谢丞相让他们提前意识到了这关系到自身安全,往大了说甚至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一大弊端。

人员户藉落实,已经迫在眉睫。

户部尚书觉得,丞相又给户部增加工作量了。

不过,这样国化有,规范化的话,一定意义上来说又是给户部创收了。

所以说,丞相大人永远是给一闷棍,再给颗甜枣,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同时又不得不由衷心喜。

能进入殿试的举子是有才学的,尤其是在丞相大人主考的情况下。

所以,即使今科的策问依旧维持着丞相坑人的特色,举子们的答卷里还有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的。

“中介司,新的衙门便叫中介司,划归户部管辖。”丞相大人在朝上对朝臣们的质疑做出这样的回应。

这让百官想到了上一次丞相提议创建的婚姻司——结果仍然是一样的,同意。

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毕竟这牵扯到了他们各自的切身利益上,如果有政敌在入府的仆役婢女上做了手脚,那必然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负面结果。

开华帝在朝上环视一周,意料之中没看到有异议的。

丞相大人永远是号准了脉下药,从不无的放矢。

“众爱卿若无异议,丞相所提议案朕便准奏。”

“臣等无异议。”

中介司这一议案以全票通过而落实。

开华帝看着龙座下的丞相,道:“此事还由丞相全权处理为宜。”

“诺。”

“国事繁重,丞相当为国保重。”仔细看看丞相的眼下有些青黑,看来最近是操劳得过了些。

“臣谢圣上体恤,臣当为国甘脑涂地,死而后已。”说说而已,千万别当真啊。有机会的话,让哥早点致仕归隐才是正经。

早朝一散,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又有志一同地围了上来。

孟明远手拢在宽大的袍袖中,说:“本相很忙。”你们就别忙上加忙了。

兵部尚书首先抢到了发言权,他道:“下官问过工部了……”

孟明远一抬手,道:“这事找孔清源。”

兵部尚书冲丞相一拱手,走了。

剩下户部尚书,慢条斯理地道:“下官想问这中介司的具体章程要如何制定?”

孟明远闭了下眼,吐出口浊气,伸手揉了下太阳穴,“这千头万绪的,你们户部的人才商量着,先拟个草章出来给本相。”哥不是万能帝,该你们的活儿省不了。

“下官明白了。”户部尚书也不废话。

结果,这届科举礼部尚书家的小儿子冒头了,大受兵部一帮将领的追捧。

然后,肃郡王不干了。

小郡王柿子爷也不干了。

差别待遇要不要这么明显啊?

第98章

主持完这届科考;得了皇帝的首肯;丞相大人终于可以告个假;好好养养精神。

因此,对肃郡王府的亲王和小柿子,丞相连搭理都懒得搭理;到城外找了个偏僻的道观就静养去了。

这纷繁扰乱的世事,神仙也得找机会喘口气啊。

气不平的小柿子骑着马也出了城;直奔丞相静养的那座道观。

道观不大,偏僻,安谧;是能让人静心的地方。

只是,因为当朝丞相在这里静养,所以概不接待外客,守山门的是皇帝专门拨给丞相的羽林卫。

开华帝从来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尤其对象是他的丞相大人的时。在丞相为了大庆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做为帝王他必得有足够的宽容和体谅。

其实,孟明远并不想这样招摇的,本来就是找个山青水秀没人打扰的地方深淀一下心情罢了。结果,让皇帝给整得十足严肃,一点轻松的味道都找不到了。

身为重臣,有时还真是挺悲摧的。

孟明远并不觉得欲罢他于死地的人有很多,虽然想他死的人有肯定会有,但也不必就这样戒备森严的。

所以,当听到肃郡王府的小柿子竟然拍马追出京城的时候,丞相笑了。

卫蔚光进到道观看到丞相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微微怔愣了下的。

丞相披着一头湿潮的长发,随意披着件宽袍大袖的居家服,意态慵懒地躺在竹制躺椅中,手里拿着一本书,听到声响便抬头朝他这里看过来。

未曾束冠的丞相显得有几分雌雄莫辨,星目湛湛,眉目清俊,便只是淡淡一瞥,也给人一种惊艳了时光的感觉。

这个时候的丞相大人身上少了平日里的疏离淡漠,显得舒懒随意,有几分名士风流的韵味。

“世子找本相何事?”孟明远带了几分兴味地看着不请自来的卫蔚光问。

卫蔚光一肚子的报怨突然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说什么呢?丞相不喜欢他,这是已经明明白白显示出来的,而之所以不喜欢他,原因又很复杂,就是卫蔚光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不会是一个好婆母。这让一个爱妹宠妹的丞相如何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不被人待见是注定的。

要命的是,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扭转现在的局面。

看着眉头拧着死死的,一脸凝重,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小柿子,孟明远很有风度地摆了下手,道:“坐。”

自有侍从搬了坐凳过来给卫蔚光。

卫蔚光规规矩矩地坐了,双手平放在膝头,带了几分拘谨地看着丞相,道:“我知道自己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可是相爷不给我改正的机会,便径直给我判了死刑,这个……恕我不能理解。”

初生牛犊不畏虎!

孟明远还是欣慰的,至少这孩子为了自己豁得出去。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人,往往都缺少一份清醒的自我认识,你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本相甚为欣慰。”也不枉哥一直对你打压着泼冷水。

卫蔚光的眼睛陡地发亮。

孟明远放下手里的书藉,舒展了一下手臂,身后的虎子递过来一方干燥的布中,他接了在手给自己的湿发继续汲水,一边不紧不慢地道:“你的性子太急躁了,虎子,给世子奉杯茶。”

“是。”

卫蔚光看着突然就中断了话题的丞相,心中郁闷个半死,却又不敢呲牙。

面对丞相,即使他一身轻淡风雅,没有丝毫威压,卫蔚光也是打心底不敢放肆的。

眼前这个人,是他们大庆朝的宰辅,是谈笑间斥退来使,面对判军淡定自如,面对敌国大军压境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不管谁站在这样的人面前,都要存着一颗敬畏之心。

虎子为肃郡王世子奉完茶,重新回到自家老爷的身后,接过他手中的布中,然后拿了玉梳,仔细替他梳理那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继续自己背景墙一样的存在。

孟明远捏了躺椅前小几上瓜果盘里的一只苹果若无其事的转着,淡淡地道:“清源是个外方内圆的人,看似愚直却不迂腐。本相喜欢他的变通,他看问题的角度有其独道的地方。”

卫蔚光的手微微收紧,他知道接下来丞相就会说到自己了。

“天资这种东西有时候非人力可为,”孟明远笑着扫了貌似紧张的小柿子一眼,漫不经心地在苹果上咬了一口,“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有时也不必太过羡慕嫉妒恨他人,也许你的身上也有他人不具有的闪光点,关键你要对自己有这个认知才行。”

卫蔚光一下子变得沮丧,“我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因为丞相似乎哪里都看不上他。

“至少你能沉下心思考,虽然还是急躁了些,但至少你已经思考了。”

卫蔚光张了张嘴,又闭上,然后又重新张口,“相爷是因为家母吗?”

孟明远笑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令堂身上,这本相不否认。”

“可……子不嫌母丑,我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

虎子将头发梳好,收起了玉梳,然后退到一边。

孟明远从躺椅上起身,负手走到廊下,抬头看着远山,慢慢地道:“婚姻,乃是结两姓之好,总是要慎重的。”

卫蔚光急忙从座位上起身,垂身站到了一边。

“若是新妇入府,我必当护她周全。”

“不知世子有没有听过一句话?”

“请相爷明示。”

孟明远转过身,看他,一字一字地道:“誓言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

卫蔚光脸色一窘。

孟明远继续去看远山,“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小子记住了。”

“你最好是记住了。”

卫蔚光听得心头一凛,丞相这样话并没有用怎样严厉的声调来说,可是却重重地砸进了他的心头。

丞相,是认真的!

当丞相认真的时候,别人最好也认真一点,否则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孟明远吸了口清新的空气,徐徐开口道:“一个男人即使再有心维护妻子,但他陪在妻子身边的时间毕竟有限,朝夕与之相对的却是府里的其他人,比如婆母、丫环仆役之辈。”

卫蔚光知道丞相这是在提点他,“小子明白。”

“说句心里话,本相不看好令堂,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凭她现在依旧时刻往你屋里送女人的行径来看……哼。”

卫蔚光心里又打个颤,突然涌出几分后怕来。如果他一时把持不住受用了那些女人,只怕今天是根本不可能能见到丞相大人的。

“这门亲事,本相到现在都不看好,可因为是圣上牵媒,本相便忍了。”

卫蔚光对着丞相长揖到地,“多谢相爷成全。”

孟明远手一摆,道:“且慢道谢,本相今时今日身居相位,你自然也会顾忌几分。若他日本相不在此位……”

卫蔚光急急道:“我绝对不会……”

孟明远又一次摆手制止了他,“本相已向圣上求了恩旨,若他日世子另慕娇花,舍妹自当下堂求去,那道恩旨会是舍妹的陪嫁之一。”

卫蔚光:“……”

孟明远转身走回躺椅旁,重新拿起遗落在其上的那本书藉,信手翻了两页,嘴角微勾,慢慢将书合了,朝恭敬站在廊下的小柿子看过去,“世子可读书?”

“读的。”

“那可曾读过这本?”孟明远随手便将手中的书掷了过去。

卫蔚光伸手接了,看到封皮上的《史记》,不由抬眸朝丞相看过去。

“读史使人明智,闲暇时不妨多读读。”孟明远一副家常的口吻。

“小子受教。”

“此时言之尚早。”哥还是要再继续看看的,你丫的跟孔家那小子相比,身份上麻烦了些,不能捧,也不能往死里压,麻烦……所以说,他是最讨厌麻烦的了。

孟明远突然便又有些烦躁,挥了挥衣袖,冷了声音道:“无事,世子便离开吧。”

“那小子便不打扰相爷了。”

“嗯。”

院子里很快便又只剩下孟明远和虎子两个人,但虎子是一个布景墙一样的存在,完全可以忽略他的存在。

孟明远重新躺回躺椅中,阖上双目,以宽袖遮脸,暗自烦恼。

家里的几个小子这次可是给他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想要个妹妹?

春妮这丫头御姐范儿十足,让三个混小子内伤了,这便把主意打到了不知道在哪儿的“妹妹”身上了,打着有个软妹子让他们欺负和宠的念头,就把问题扔给他这个当爹的了。

孩子……生来都是讨债的!

真心的,孟明远不希望再有子嗣了,可是,几个小家伙那让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又实实的让人有拒绝了很残忍的感觉。

春妮这丫头真心是养得偏女汉子了……

可,就算他狠狠心满足他们的愿望,万一再生出一个女汉子,仨小子到时候会不会哭给他看?

这实在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啊。

让程氏再生?

孟明远磨了磨牙,开华帝那混蛋不止一次提议让他再添几个子嗣了,也不知道丫一国之君管臣子生不生孩子干嘛,惹急了丫的,哥给你们把计划生育列为未来国策,不信你们不捉狂。

丞相果断是被继续生育这课题给逼得暴躁了。

本来借着机会到城外来散散心,结果丫个不省心的小柿子烂柿子还上赶子上来添乱,真是令人恼火啊。

生?还是不生?

要是现在不生,总不能等程氏成了高龄产妇了再在皇帝的高压下让她生吧?让别的女人再给他生?这个念头,孟明远是想都不会想的,就算生,现在也只能程氏这个婆娘能生他的孩子了。

如果早晚都要生的话,还是趁着程氏现在还年轻,早生早了吧。

开华帝那家伙打什么主意,孟明远也不是不清楚,问题是,闺女他是绝对的不会送进宫让他们老卫家折腾的。就是几个儿子,他都不想让他们走仕途,离皇权太近。

生了闺女不想进宫那必定还得养成女汉子啊,几个儿子到时候会不会有搬了石头砸自己脚的感受?

孟丞相突然觉得其实到时候问下儿子们的感觉挺有成就感的。

那就再生个闺女吧,希望程氏争气一点,一举得女。

愿佛祖保佑!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在一个论坛看到一个极品的盗文者,嗯,相当极品!

她历数了自己的许多条辛苦,涉及到有关皮肤美容身体健康等等,说自己无学搬文,每每辛苦至半夜,又没有报酬,结果还被人举报……天!这到底是哪个老师树立的他的三观?

某水表示真心目瞪口呆!

说到辛苦,那么做为原创作者的是不是更辛苦,毕竟你只是盗搬了别人的文,原创作者却要找资料,想构思,文章写出来还要接受各种考据党以及一切不喜欢作者文风读者的板砖,这样说来,原创作者才是最苦逼的啊,没有之一!

说到你是免费传播神马的,小贼【不好意思,这样不告而取,就是明晃晃的“贼”!】,你如果拿你自己的东西免费也罢,义务也罢,共享给大家,这个谁都没立场指摘你。即使你学古代劫富济贫做事也行,前提你打劫的人犯法了吗?做恶了吗?

你盗取的是别人的辛勤劳动,是别人的智慧结晶,是别人的!你记住,你盗取的是别人的合法合理的成果,这样慨他人之慷,你是有多极品才能恬不知耻地说出那样一番话来替自己叫屈和伸张正义?

果然,世界之大,极品遍地啊!

贼已经做了,就别为自己竖牌坊了,徒惹笑料罢了。

第99章

冷汗透衣的感觉是怎样的?

孟明远伸手抹去额上的冷汗;狠狠闭了下眼,右手五指死死扣在书案边角之上,因为太过用力手指泛白;手背青筋隐现。

差一点儿……他差一点儿便让自己踏入一个死地。

开华帝,他终究是个帝王;并且是一个渐渐成长中的帝王,如同他自己也在这仕途中不断成长一般。

他们都在成长;互为倚仗;却也要开始互相防备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孟明远将袖子覆在面上,掩去自己所有的无奈。

白日好不容易才下了决心想顺从帝王的意思再生一女;夜间伏案处理公文时却猛的一个激灵让他惊醒过来。

皇帝挖了一个坑在试探他,权相之女入主中宫;面临的便是外戚权重;皇权势必就要削外戚,到时就会连根拔起一群人……这是由无数滚烫鲜血印证过的历史套路。

虽则,他打定主意是不想女儿入宫的,但时移事易,他日的局面未必便能尽如他的打算。那么,一旦女儿入宫成了定局,后面的事他便失了主控权。

幸好,他醒悟得快!

孟明远心中一阵苦笑,这便是官场,步步险,处处局。

这样的工作环境那已经不是“苦逼”二字所能形容的了,所以怎么能怪他老想着致仕呢?至少致仕后想寿终正寝要更容易一些。

好不容易平息了自己的心情,孟明远移开挡在脸上的袍袖,目光扫到案上的公文,不由伸手按揉太阳穴,特么地在险些被皇帝坑死之后,还得为了他们老卫家的朝廷继续工作。

真特么地想拍案而起,大吼一声:哥不干了!

想要在这个世界顺利地活下去,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劳心劳力还劳神,正应了那句俗话:坑人者,人恒坑之,端看谁更技高一筹。

这次,差一点入局,这便是个警示,须引以为戒,对帝王永远不能放下戒备,勤政殿上那把龙椅上的主人属性永远都是老虎!

切记!

切记!

以现在的心境继续处理公文,这实在有些难为自己。于是,丞相大人便索性歇工了,本丞相今晚心情很不舒爽,罢工。

虽然,他现在明面上是被皇帝恩准到城外静养了,但是,天知道,这所谓的静养不过就是几天可以不用看朝堂上那帮面目可憎的朝官罢了。

举凡能有资格站班的官员,除了京兆尹之外,至少也要五品以上,而做官到五品以上的,年纪大多已经很有分量。这整天看着那些糟老头子,当然,皇帝还是正当盛年的。但是,皇帝这货不是随便能瞻仰的啊,你想瞅着两眼给自己洗洗眼,那还得找个由头奏对个神马的才行。

这不纯找自虐吗?

所以,看糟老头久了,孟明远总是想找个时间静一静的。

尼玛,当这么个劳心劳力还不落好的丞相,他最大的怨念就是,满朝班就没个赏心悦目的让他看着心情能好点。

所谓俊男美女,是洗眼利器啊!

心情不好的孟明远即使罢了工,上了床,一样还是睡不着。

真窝火!

这些年下来,他也算是从心机算机里游过来的了,以前无欲无求的,被人算计一下,坑一下,那些都没啥。后来,突然被迫的就被树立了人生目标,不知不觉中就开始计较起来了,然后便顺理成章地就回敬过去了。

从生疏到如今的得心应手,这就是成长!

为忠臣者,最欣慰于上位者的成长,当然是正成长。

为侫臣者,最欣慰的莫过于上位者的智力倒退了。

但做为一个不忠不侫,半忠半侫的臣者,最欣慰的莫过于提前退休,国家养老了。

要不要为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做一点神马样的贡献呢?

丞相大人摸着自己总是保持光滑细腻的下巴开始琢磨这个可行性,最后又果断推翻自己的想法。

屁的社会养老保障,后世都那么发达了,还到处是敝端呢,更甭提现在这么个体制落后的时空了。

镜中花,是水中月,想想就行了。

心情不爽的丞相,在余下的静养时间里,就理所当然地消极怠工了。

反正,他也不是纯正的忠臣,消极怠工神马的,真心是正常的。

说白了,国家大事关他鸟事,他压根就不想管。

从城外一回京,皇帝就召了人进宫。

丞相大人那是圣上面前一等一的红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谁也不奇怪。

“安之啊,事情你考虑的到底如何了呢?”

来了,狼来了!

孟明远老神在在地落下手里的玉白棋子,回话,“臣如今儿女双全。老话常说,儿女生来便是父母的债,臣懒,不想再背负更多的债务在身了。”你那坑忒大,哥就不往里跳了,否则到时候得有一串粽子跟着倒霉。

“……”丞相这家伙总是能说出一些明明听起来很无稽,但事实上总让人觉得偏偏确实有那么些道理的话,这估计也算是他的个人特色了。

压了压自己的心情,开华帝说道:“安之为人便是太过谨慎了些。”

“做人还是谨慎点儿好。”冤死鬼这头衔儿委实是不怎么样的。

“朕是真心想与安之结这门亲的。”

孟明远就微微笑了一下,说:“圣上,臣当日立下家规,自己总不好自打嘴巴的。”难不成等你儿子以后纳新人入宫的时候,怂恿我闺女养面首?这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

这个时候,皇帝终于是想起来自己这首辅大臣那独树一帜的家规了,不由默默淌了一后脑勺的黑线。

果然,丞相这家伙其实是不正常的吧。

“你那家规委实不尽人情了些。”开华帝忍不住替孟家日后的子孙叫了一声屈。

孟明远便慢条斯理地说道:“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臣总是希望后代子孙是可以长长久久安平乐道的。”

开华帝瞳孔微敛,孟明远是聪明的,甚至可以说是智者。

“孟卿总是看得长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总是有些道理的。”

开华帝默然,诚然,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知道被多少代人奉为圭臬,这话本意是带着禅意的,只可惜后来逐渐的便偏离了最初,成了人趋吉避凶的借口,官员们便开始见风使舵起来。

这就像丞相说过的,经是好经,只是被歪嘴和尚给念歪了,如此而已!

呸,朕怎么不知不觉就被丞相这家伙给带得这么偏离正统了呢?

皇帝欲与丞相结亲,结果丞相不识好歹就拒绝了。

这事,虽然不能大声宣扬,但是总是有人能知道的,知道之后总是忍不住在心里表达一番对丞相这货各种高山仰止。

多子多福这样的事对于丞相来说是不适用的,他比较适合做孤家寡人,常常把一家人的性命拿来一起耍,还耍得不亦乐乎。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这便是丞相一贯的处事态度。

很有几分出世的味道,只可惜,丞相这家伙委实不算个出世的高人,他混迹在这红尘浊世中各种作怪,几乎算是一妖孽了。

妖孽,对的,有时候丞相给人的感觉如同妖孽。

但,这话是没人会宣之于口的,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不需要讲出来的。

但是,对于丈夫这样的选择,程雪兰还是有些猜想的。

“郎君是因为以前对李氏说过的话吗?”曾经,郎君说过的,他此生只会有她们所生的四个子女,再不会有第五个。难道在郎君心中,李氏依旧是那样不可替代吗?

孟明远有些莫名,“关她何事?”

“郎君说过此生只会有四个女子……”程雪兰的声音低了下去,心头酸涩难言,她终究也是嫉妒的。

孟明远笑了一声,微微垂眸,道:“当时的情形,那是我所能想出来最好的决定了。”便是一生一世一双人,也不是因为爱情,没有爱情,便不存在誓言。

虽然,誓言就是用来打破的。

哈。

“那为什么……”程雪兰却不敢再问下去,怕一语不慎就惹了丈夫的厌弃。

孟明远只是抬眸扫了她一眼,然后又去看手里正在拿茶碗盖撇的茶叶,漫不经心地道:“一入侯门都深似海,更何况是宫门?女儿是父母的贴心棉袄,送进去你我岂非是要受冻的?”

程雪兰忍不住笑了,“郎君这话说的……”

“权势富贵本就如过眼云烟,女子的幸福本就不易,为人父母者便更该珍惜。”

“郎君是个好父亲。”

“这点本相不否认。”

程雪兰便忍不住笑出了声。

孟明远脸皮厚,面不改色地喝自己的茶。

“那毅哥儿他们岂非是要失望了?”

孟明远呷了一口茶,道:“那要求固然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但说到底还是被人给诱导的。”开华帝便是背后推动一切的原凶。

所以说,儿女就是生来讨债的,他差一点儿就为了甩开他们的纠烦而一脚踏进皇帝挖好的大坑里。

丞相心里又不忿了,然后,孟家的姑娘和公子功课便突然加量了。

多读书,多知道些人j□j故,长些智商,想必,以后总会少受些诱导了吧?

第100章

五月农忙的时候;中宫终于再次诞下嫡子。

如今这便是开华帝唯一的一个皇子,一下子便物以稀为贵、鹤立鸡群、独领风骚了,一下子就让后宫诸妃嫉妒得眼睛发红;心口发酸了。

不过,那些都不是孟明远需要操心的事,他只要确定姜妃那一系夺嫡无望就行,至于最后是谁得承大统;说白了;跟他关系都不大。

在姜妃所生的大皇子夭折之后;姜妃基本也就算是预定冷宫人员了;孟明远还是很信任皇后娘娘的能力的,但他自己也会不经意地关注一下,毕竟打蛇不死反为祸;这也是不得不防的。

小皇子满月,宫中大排宴席,文武百官均列席其中。

席间,皇子被抱出来让众人瞻仰了一下。

然后,顺理成章地收获了一堆阿谀奉承,各种夸张美化夸奖像不要钱一样冠给皇子。

按孟明远的心里话,丫个胎毛还没褪完的婴儿,鬼才能看得出来丫是不是英明神武神马的。但拍马屁之事,有时候真跟科学与现实不搭边,这也是事实。

开化帝让宫娥抱着皇子给丞相看,不经意地问了句:“安之看皇儿如何?”

孟明远就很平常地回答说:“皇子眉清目秀,长得端正。”

这话,相对于之前大臣们的夸奖之言简直就平乏到了极点,百官们忍不住就怀疑丞相是不是在酒宴上走神了。

要知道丞相平素时不时就恭维皇帝,拍拍马屁神马的,这种需要溢美之言的关键时刻他怎么反而返璞归真了?

开华帝听到自家丞相这样的评价,反而哈哈大笑,说:“安之说话实在多了。”

众文武:“……”丞相果然擅长揣摩圣心。

当官说话,那本就是个技术活儿,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