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内经实用手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教他中医知识时问他:“练武的人,打起把势来的时候,总是要把腰带紧一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挠挠头,说:“这样扎上舒服呗,不然怎么使劲啊。至于为什么,还真不知道。”
  我对他说:“咱们的腰带所扎住的一圈,正好是人体的带脉。我们人体有十四条经脉,带脉,正好对十四条经脉起到一个收束的作用。其实站养生桩也有这种功效。”
  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有的从头走足,有的从手走头,纵向循行的部位都比较长,好比很多根细丝,必须把它们全部扎在一起,才能成为有更大承受能力的绳子。把这些细丝扎在一起的那根绳子,就是带脉。
  夜晚,我们劳累了一天,需要放松了;或是节假日,我们闲居在家或度假在外,非常清闲,一切完全随意,悠游自得,不需要想什么伤脑筋的东西,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烦琐的事情。全身的经络也处在放松状态,带脉只需轻轻把它们揽住就可以了,就像在小河里随水漂动的水草,用手轻轻就能挽住。所以,这时候,我们都喜欢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尤其是腰部,不能勒紧,这样才能使人尽可能地放松。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休闲状态中。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紧张无处不在。你能适应这种紧张的节奏吗?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胸有成竹地说:“能!”经常有人说“生活让人无奈”,为什么无奈?就是因为我们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只能被动地在生活中随着纷繁的人事而辗转。为什么人会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呢?追根究底,在于他身心的精力不够集中,处在一种涣散状态,没有效率。身心的涣散导致了生活的力不从心、被动无奈和碌碌无为。有什么办法可以收束一下身心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带脉。带脉能收束人的经络,使之张弛有节,因为经络通于脏腑,脏腑关乎情志,所以,带脉也能收束人的精神。练武的人,在拉开架势之前,要把腰带紧紧扎起来,就是用带子的力量来加强带脉的收束功能,强有力地收束经脉与精神,只有收束住这条带脉,气息才能真正沉入丹田之内,自己的身心才能高度集中起来。也只有这样,他练武才能有长进,在打斗中才能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起,击败对手。科学家说:“激光之所以能在几秒钟内穿透钢板,就是因为它不像普通光那样涣散,而是把全部的能量集中到了一个点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也该有这种激光的精神,这样各个击破,再多的事情,在我们手里都会游刃有余。带脉就是造就这种“激光”的法宝。
  传统的中式裤子,是高腰的,其裤腰正好在带脉处,用一根腰带一束,带脉刚好被更好地收束住。穿着这种裤子的人,是比较容易集中精神的。而现在,西式的裤子,裤腰有越来越低之势,尤其是有的牛仔裤,仅仅包住了屁股、胯骨而已,完全不用系皮带,或者,即使系了皮带,也是松松垮垮,围胯一圈,仅为装饰而已。穿着这种裤子,当你坐下的时候,裤腰不是抵在肚脐上,而是死死地抵在离肚脐远远的下方,尤其当裤子很紧的时候,会感觉一呼一吸都显得短促无力,无法让呼吸自然拉长放缓,这种短促的呼吸,只能把气送到胸腔,而到达不了丹田。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发现,现代人身体气虚、精神涣散,很大程度上与穿这种低腰裤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常常会发现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折射,那么不经意,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老一辈人并不是每一个都深谙传统文化,但在他们那种近乎顽固的执著和坚守中,我们可以挖掘到很多背后的深层含义。所以,学医需要如此融会贯通,从某个不经意的地方,就能引申出与养生、与医学相关的大学问,还要结合人情世故,今昔对照,明白世事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彻大悟的“通才”。
  令我欣慰的是,经过我这么一教,这位学生马上开窍了!以后,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自己琢磨,遇到不会的,马上问我。不到一年工夫,他的中医已经学得非常棒了,而我教得也不费劲。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此言诚然不虚。找一个好老师,是很多想勤勉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所有的好老师也在苦苦寻找好学生呢!就好比病人在寻找好医生,好医生也在寻找能配合他的病人,因缘际会,才能起死回生,传出杏林佳话。至于他们如何才能相遇,那就要看缘分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它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跷脉皆受带脉的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让自己宝宝的禀赋得天独厚(1)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有一位朋友的太太怀孕了,本来他挺高兴的,可没几天就来向我求助,说他太太突然感觉肚子不舒服,送她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告诉他们肚子里的孩子可能保不住,一家人连续几天都没能好好吃饭,十分难过。看到朋友心急如焚的样子,我赶紧给他太太开了几服安胎药,经过一番调养,几个月后母子平安,足月顺产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不希望自己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呢。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人秉天地四时之气而生”的记载,今天看来,其“天人相应”的观点仍然闪烁着智慧之光。从中医的角度,我认为,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要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契合。
  孕前准备
  现在,随着科普知识的普及,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到孕前准备这个问题,但年轻父母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究竟该准备些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的说法是比较含糊的。
  怀一个健康的孩子,最少要在半年以前进行准备,如果条件成熟,提前一年准备更好,这样身体就会在有计划的调养中,保持一个最佳状态。
  怎么去准备呢?最好还是去有经验的中医师那里看一看。因为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出男方和女方的体质,从而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进行调节,将夫妻双方的体质都调节到一个阴阳之气比较平和的状态。
  尤其是准妈妈的身体要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才能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他形成平和体质,更加健康。
  准爸爸和准妈妈还要准备什么呢?我要特别强调一点,如果家里养有宠物的话,一定要提前把宠物安排好,因为宠物的毛、虱子都有可能成为胎儿先天性的过敏源。另外不管是准爸爸还是准妈妈,至少在受孕前一个月把烟酒戒掉,居室应保证清洁安静、阳光充足。别忘了经常给房间通风换气,空气的新鲜与流通有益健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怀孕时机
  什么时间才是受孕的最佳时机呢?古人认为,在大自然中,有九种灾怪之气是要避免的,也就是我们日常讲的风、雨、雷、电、雾、霾等自然现象,它们都会对怀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受孕,可使人血脉紊乱,并且生育的孩子,容易得癫狂、痈肿等疾病。
  那么怎么给孩子的诞生定下一个“良辰吉日”呢?我认为,最佳的怀孕时机,是在初春,大概是春节后的这段时间。为什么要利用这个时间来怀孕呢?有三个原因:一是借助了大自然的升发之气;二是节日长假,夫妻拥有充足的睡眠和精力;三是春节期间气氛吉祥如意,人的心情也好。选上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受孕,那么这个时间段孕育出的孩子一定是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的。我做过一个统计,近代很多伟人大多是在冬季出生的,按照十月怀胎的规律,他们的受孕时间刚好是在初春。
  有的人会问,夏天、秋天、冬天,能不能怀孕呢?当然可以。不过我建议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避开前面所说的灾怪九气,尽量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另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气,比如冬至、夏至,这是自然界阴阳转换交接之时。冬至时阳气刚刚生长还很微弱,夏至则相反,是一年中阴气最虚的时候,这两个时段最好不要怀孕,以免伤害人的元气。
1。赢在起跑线上——如何让自己宝宝的禀赋得天独厚(2)
孕妇饮食
  准妈妈怀上孩子后,便成为了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到底吃什么才能使身体营养更全面呢?方法很简单。中医学里有一句古话,叫“胃以喜者为补”。喜欢吃的严格说起来就是体内缺少的,所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一点不单是孕妇,正常的人,在平时的养生保健中也应该这样。
  想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在怀孕当中,千万不要过多地去计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自己体内的养分,充分供养给胎儿。
  虽然胃以喜者为补,但在怀孕期间我也不主张玩命去吃,很多人按照教科书去吃,一天吃多少水果,一天吃多少肉,吃到最后都贴到自己身上去了,生完小孩以后体重减不下来,也很痛苦,孕妇一般吃到七八分饱就够了。
  孕妇运动
  我看到很多准妈妈,怀孕以后这个运动不敢做,那个运动不能做,否则就觉得自己动胎气了。怀孕以后,是不是就应该静静地去养呢?
  我认为怀孕早期进行适当的运动,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像现在很多孕妇都是在怀孕七八个月的时候,还正常上下班,这是没有问题的。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则不要盲目地运动,尽量静养保胎。
  准妈妈做运动也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要避免跳跃、弹跳或大幅度动作的运动,而应选择散步这样比较温和的运动。另外别在太热或太冷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怀孕时期体温过高或过低,会伤害胎儿发育。如果怀孕超过4个月,则不要以仰卧的姿势进行训练,比如练瑜伽,因为胎儿的重量可能会影响气血运行,发生危险。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如果按照以上规律来调养,就一定能添养一个健康的宝宝。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这就要求孕妇在妊娠一月时,胚胎刚刚形成,此时饮食应稍细熟烂,在主食上可多吃点大麦粉,副食调味方面以酸味为主。因为孕妇多食喜酸,而中医学认为,酸味入肝、能补肝以养胞胎。对于辛辣腥臊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以免影响胎气。


  妊娠第二个月时,孕妇早孕反应较严重,为防止呕吐,可以在起床前吃些干食、如烤馒头片、饼干等,不要吃汤菜或稀粥,晚餐后一般呕吐减轻,因此晚餐可吃得丰盛些。另外,少量多餐或吃清淡可口、少油腻的食物,也有益于防止孕吐。
  古人认为,妊娠三月时孕妇易喜易怒,因此吃一些调肝养胎的食物及保证蛋白质尤其是完全蛋白质的供给,这需要比平时稍多吃一点瘦肉、鱼、蛋和大豆制品。
  在怀孕四个月时,可多吃些粳米,倘若孕妇想呕吐又不欲食者,应调和胎气、清肝养胎的食物。
  怀孕五月左右,是胎儿发育生长最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最大,因此,本阶段的饮食原则不仅数量要多,质量也要求较高。古人特别提出要吃点羊肉、牛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妊娠六个月时宜少吃寒凉饮食,可多吃些粳米粥,对孕妇有较好补益作用。这样能使肌肉、皮肤致密、外邪不易入侵。
  妊娠七月至九月,为妊娠后期,胎儿日趋成熟,饮食原则应因人而异。若胎儿发育较好,孕妇又较胖的,则应稍稍限制一些饮食,以防胎儿长得过大而给分娩造成困难;相反,若孕妇体质较差,胎儿发育又不大好,则应加强营养,吃得更好一些。
  
2。会坐月子的女人才好命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很多年轻的女病人经常向我抱怨,说自从生完孩子后就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经过我问诊后,发现她们很多都是生完孩子后没有坐好月子,而这些病都是在月子里落下的。
  生一个小孩,过去叫“过生死关”。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筋骨腠理大开,同时伴随着疼痛、创伤、失血,使体能快速下降,稍有不慎,风寒侵入体内,就会导致月子病。
  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是女人气血运行的一个周期,产后的调养至少需要28天左右的时间,所以老百姓把产后期间的调养形象地称之为“坐月子”。
  女人得了“月子病”怎么办?过去的老人总说,月子病月子治。没办法,得再生一个,好好坐一个月子就调过来了。如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我们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把月子坐好。
  坐月子关键要避寒凉
  生完孩子产妇因为血虚会觉得燥热,想喝凉水解渴。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生完孩子马上喝凉水的,大多会出现“产后风”。有人说了,在国外,女人在生完小孩后很多人都不忌讳喝凉水,为什么没事呢?这是因为东西方人体质有很大差异,西方人摄入的食物主要以肉类为主,体质偏热,所以喝凉水没事。中国人的饮食以五谷为主,体质偏寒,喝凉水就会寒上加寒,戕伤人体阳气。
  产后虚弱的身体最怕寒凉之物,所以温性食物最为补。温补可以把体内的阳气升发起来,同时清理体内垃圾。生完小孩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出血,中医叫恶露,就是脏血、败血,要给它清理出去的。如果寒凉的东西侵入人体,寒凝气滞,这些垃圾就出不来,淤在卵巢和子宫里形成血块,长久以后导致很严重的妇科病。所以坐月子关键要避寒凉。
  过去的生活居住条件不好,坐月子有很多讲究,比如说一个月不让洗澡、不让刷牙、不让洗脚,都是为了防止产妇着凉。现在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跟过去相比都有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屋子里的密封条件很好。既然有热水、有很好的密封条件,就应该洗个澡,洗完澡以后把头发吹干,该刷牙的刷牙,该洗脚的洗脚,卫生还是要讲的。但仍然要避风避寒,尤其夏天不能吹空调。避开了风、寒对人身体的侵入,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这两种跟寒邪有关的妇科病就不会发生了。
  坐月子的补法
  分娩过程中,因疼痛失血,出很多汗,一下子把人体的阴伤了。汗、血是同源的,损耗的都是人的元气。所以在过去,不论农村、城市,生完小孩后都会先炖点鸡汤补补,补充失去的体液。鸡汤酸性入肝,肝藏血,肝为女子的先天之本,女人补身子要先补肝。熬鸡汤时,可以放一些黄芪、党参、桂圆等有温补功效的药物。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妇都会失血阴亏,身体虚弱。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生完小孩后,先不让产妇去吃补品,而是熬一点小米粥,里面加一点红糖,喝它就可以了。小米健脾养胃,补充后天生化机能;红糖色赤入心养肝,能迅速补充身体气血。从古至今我们的先人一直沿用的产后补法,这是一种大智慧。
  明清时期,张景岳、傅青主等大医家根据女人的生理特点,制定了一个产后的调养方,即生化汤。把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熟地等药放在一起熬,喝完以后对恢复体力很有帮助。现在药店里基本可以买到包好的生化汤,也不贵,七八块钱一包,效果是非常好的。建议准备生孩子的女性朋友,要提前有所准备,备上一包生化汤,产后服用,这样对自己的一生都非常有益。
  母乳喂养最好
  现在很多年轻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身材,用奶粉来替代母乳喂养,这样其实对大人小孩都不利。俗话说,人生的第一口奶不能吃错了。时下很多广告都推销进口、国产的各种优质奶粉,但不管什么奶粉,都比不上妈妈的这一口奶。
  婴儿一定要用母乳喂养才能长得健康聪明。母乳里面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生素,能帮助婴儿增强免疫力,抵抗外邪,很好地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很多产妇生完小孩以后乳汁不足,这时可以煲一些鲫鱼汤、猪蹄汤来喝,会促进乳汁的分泌。母乳喂养还对产妇健康很有益处,乳房通过婴儿的###,使经脉畅通,可以减少乳腺炎、乳腺增生的发病概率。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坐月子期间如果想吃水果,可以把这些水果先放在温水里泡一泡,祛除水果本身的寒凉之气,再食用就不会着凉了。
  妈妈也用不着玩命地使劲吃高营养、高热量的东西。看看中国古代生小孩的女性都吃什么,小米粥、红糖、鸡蛋,这样就足够了。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3。父母做好两件事,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
  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在家带孩子,同时潜心研究丹道中医。去老师家的时候,有时也带着女儿一起去。老师告诉我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不要娇生惯养,这样带大的孩子身体不会出毛病。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女儿一天天茁壮成长,让我带孩子的同时还有精力去研究医学。
  老师说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换句话说,就是别娇生惯养。别让孩子吃得太多,穿得太暖,适当地冻着点儿和适当地饿着点儿,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是宋代儿科名家钱乙所言,其稍后的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在《活幼心书》里加了一句很多不为人知的一句话:“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
  中医的儿科理论认为,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过去的老前辈讲,小儿病就是“二太病”。即太阴脾的消化病和太阴肺的风寒症。小儿“三分饥”原则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有三分余地。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吸收功能还不健全。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不易患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小儿元阳充足天性好动,如果衣服过暖,容易出汗受凉,导致伤风感冒。“三分寒”的本义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冻,而是让小儿处于七分暖的环境中,也就不易患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病,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家里养过宠物的朋友,可以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小动物吃饱了以后,多一口它都不吃,如果你再给它,它拿爪子盖上,好像它在说:“别动,这东西是我的,虽然我现在不饿,但我可以把它藏起来明天吃!”这是动物的一种先天本能,吃饱后多一口也不吃。对于小孩来说,他不想吃也是一种先天表现。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饭,等他喊饿的时候,再喂他吃。
  早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也告诫我们:“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凡小儿不易太饱,饱则呕吐。”所以,有节制的饮食,适时的衣着,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儿健康成长发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让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孩子的健康守护神,让宝宝快乐茁壮成长吧。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孩子2…3个月:以托扶为主。宝宝颈部肌肉功能尚未发展,一般情况下,以托扶为主。一手扶着宝宝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扶在他的背部和臀部之间,以使宝宝感觉稳妥、舒适和安全。
  孩子6个月之后:搂抱的时间可适当减少。这时候,搂抱宝宝的时间就要适当减少一些。如果还是一味地搂他在怀里,这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影响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坚韧性的发展。
  4…5个月:抱腰为主,逐渐过渡到竖直抱。当宝宝长到4…5个月时,能自己支撑头部了,可以抱腰为主,逐渐向竖直抱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为宝宝提供身体和头部自由转动的余地,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自主活动的可能。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4。小儿发热有时是在长“心眼”
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很多小孩出生100天后,突然间发热了,一热呼哧呼哧地,家长看得心急火燎特别难受,赶紧去医院,一针把热退下来了,结果没两天小孩起了一身疹子。我在临床上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烧在临床上往往不一定是病理性的反应,它还存在着一种生理性的发热反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医生分不清两种发热,盲目用药造成的。
  隋唐时期有个医家叫巢元方,他写了部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其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学术观点——“变蒸”。什么叫变蒸?变就是变化,蒸实际上就是发热,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成长变化当中的发热。在古人的描述中,有32天一蒸的,有64天一蒸的,有72天一蒸的,不尽相同。
  很早以前听老前辈们讲过,说小孩发一次烧是长一次脑子。不单是长脑子,还长个儿,不发烧长不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曾经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孩子,确实像老前辈们所言,变蒸发烧后,马上觉得她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前两天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发完烧以后就会叫了。看着孩子真的长本事了,心里非常高兴!
  实际上这种变蒸发热的过程就像生豆芽。把一把豆子放在水里,天天用凉水泡它,它永远也长不成豆芽,要想它发芽,一定要有适当的温度,温度升高后它才开始生长、开始发芽。小孩在生长发育当中,有着类似的过程。婴幼儿的“变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发热,对孩子的身体并没有害处,反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变蒸”这一学说,在今天的医学界仍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医生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病理性的,不承认有生理性的发热,然而,以我自身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古人“变蒸”的说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生理性发热有几个特点:一是孩子发热后(以低烧为主,偶尔出现高烧),给他个玩具还能抓能玩,还能咿呀学语,跟你交流,依然有精神不打蔫;二是耳朵发凉、屁股发凉;三是上唇内侧出现“变蒸珠子”,即粟粒大小的白色泡珠。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发烧是正在“变蒸”的表现,建议家长不要着急,别轻易给孩子服退烧药。此时如果用药物来治疗,反而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最好用毛巾浸温水拧干后,擦孩子的腋下、###根、后背、前胸等部位用物理方法帮他降温。
  在饮食上,让孩子吃清淡一些。如果孩子正在吃奶,做妈妈的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热程度。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帮助孩子把这一关渡过去。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了。
  病理性发热的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如果孩子发烧的时候没有精神、昏昏欲睡、一摸耳朵也发热、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此时的发热基本上属于病理性发热了。
  病理性发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风寒,二是食积,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二太病”。
  变蒸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学龄前儿童的“生长痛”。有些在学龄前的儿童常常向家长诉说:“妈妈,我的腿痛。”轻的一说就过去了,重的则痛得晚上睡不着,需要爸爸妈妈不断用手去###双腿。家长担心孩子腿受了伤或患了病,到医院检查后又都正常,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一个时期体重增加占优势,另一个时期身高增长占优势,二者交替出现。当身高增长速度太快时,就会出现小腿肌肉腱牵拉感或疼痛感。这种疼痛多发生在晚上睡觉或白天午休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行缓解,家长不用担心。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当孩子出现病理性发热时,要采取什么措施呢?很多有经验的老前辈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法,叫“母婴同治”。这个方法在国际上也有应用,对于正在吃母乳的婴儿,让妈妈吃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再通过乳汁传导给孩子进行治疗,非常有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http://www。87book。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