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草碧-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的早膳,实在是因有廖氏在,再加上一位病号,所以做得难免丰盛了一些。

黑芝麻素粥,搭配蜜酿鸽脯、笋脯、酱姜。另外还有糕点四碟:脂油糕、软香糕、栗子糕、运司糕。

样样都可谓是精致可口。桑榆下不了床,只能坐在床边,由侍娘从旁喂着,一样尝了一口。

侍娘道:“阿郎吩咐了,娘子若是觉得这些糕点素粥有哪样不喜欢的,就与小的说,娘子如今身上有伤,不可将就。”

桑榆明白这是六哥的好意,加上本身并不是个挑食的主儿,因此也就随意吃几口垫垫肚子。等她吃得差不多了,阿芍也端着煎好的药走了进来。

趁热吃完药,桑榆擦了擦嘴,见方才服侍自己的侍娘还在旁站着,问道:“阿匪,三叔母可是醒了?”

名叫阿匪的侍娘显然没想到桑榆竟记得她的名字,颇有些受宠若惊,忙回道:“夫人已经醒了,阿郎去县衙前特地去请过安。”

桑榆看了看半开的窗外,清亮的天,大概目测了下时辰,不由有些惊讶。

“六哥每日这么早就去县衙了?”

“阿郎今日已经算是晚的。”阿匪笑笑,“有时忙得晚了,阿郎就直接在县衙那儿睡了。天还没亮就醒了过来,又回内宅洗漱更衣,再回前头继续办公。”

桑榆闻言,竟有片刻失神,还是阿匪又笑盈盈地接了句话,这才令她重新回过神来。

“阿郎今日要早些将采花贼一案审出结果来。城中那些人家虽不愿小娘子们出来指认,可到底还是盼着恶人能够绳之于法的。”

桑榆沉默片刻,开口道:“我也盼着能早些出个结果,给她们一个交代。”

阿匪见状,笑道:“阿郎最嫉恶如仇,怎会轻饶过那几人。”末了,她又用羡慕的口吻软语,“过去多少姐妹倾慕阿郎,盼只盼着能得阿郎青眼,哪怕只是开脸做个通房都乐意。可阿郎清风明月,对谁都不特别亲近,即便是两位曾定过亲的娘子。唯独……唯独是小娘子你,阿郎心中紧张着。”

作者有话要说:夭寿啦!国庆节加班要求七点半上班,五点半下班啦!

我算了下起床的时间,要五点半啊!!!!!!

QAQ做旅游的苦逼就是这样………………

第94章 红窗迥(五)

采花贼一案;审得很快。

胡主簿翻开卷宗,细细查看这一案。

被抓的采花贼,叫羊三,十九岁,外县人士,无父无母;据说是在羊圈里被戏班班主捡到的,白日里多是演一些丑旦的戏;有时也帮着演武生。

羊三长得比较俊秀。戏班班主怎么也不信他会是采花贼;可人赃俱获;再不相信也没了法子。只是问他理由;一开始的时候怎么也不愿说,等到抓了同党,这才没办法,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另一个被抓的,是大都城中一个年岁已经有些大了的妓女娘子,名叫姜娘,曾经也是红极一时,只是美人迟暮,再加上之前还因为生过时疮,留下一脸的疤,恩客少了很多。

至于这差点就成了同党的陈琼,因为到底没犯大错,念在陈家人再三保证,不会再放他出来胡闹,卷宗上批了他无罪,自然也只是在牢中关了一夜,便放回去了。

胡主簿看了看卷宗,又抬眼扫了跪在堂下的二人一眼。胡主簿看那羊三,面色惨白,精神萎靡,年轻轻的一张脸上,这时候写满了懊悔。

卷宗上写着,这羊三在见到被捕的姜娘之后,终于松了口,老实交代说他平日贪慕女色,仗着一张好脸,最是能哄骗一些守寡的夫人。

后来遇到姜娘,二人一合计,觉得可以互利,他就生出了利用在戏班里学的那些花拳绣腿,当采花贼的主意。羊三本没什么功夫,戏班里学的不过是空架势,摆摆样子是能看的,真要用起来还得费些功夫。但姜娘不同。

采花贼一案中,姜娘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在羊三背后为他提供作案的各种工具,譬如说迷药、催情药等物。

每次作案,都是姜娘也找准人家,而后与羊三合计,再利用迷药,将小娘子闺房附近的人迷倒,再借机进入闺房猥亵,甚至欺辱那些中了药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娘子。

二人被捕后,问及作案的原因。

羊三说,是听信姜娘的话,觉得睡了那些小娘子很有本事,加上没钱娶媳妇儿,就干了。

问姜娘,她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最后说是想报复。

昔日的美人,一场病后,容颜褪去,曾经的欢场恩客全都捧金逐新,留下她孤零零一人倚栏四顾。于是看到那些偶尔出门的漂亮娘子,姜娘心中怨恨,报复的想法渐渐在心中发酵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像姜娘那样身份的人,那些下三滥的药粉最容易搞到手。所以后面的事,简直就是一帆风顺。她和羊三二人,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欲,丝毫不曾考虑过那些毁了名节的小娘子们,日后要怎样活下去。

卷宗上,他二人的供词已经被虞闻画了个圈儿。胡主簿看完卷宗,将其阖上,捋了捋胡子,问道:“你二人可认罪?”

羊三倒是老实认了罪。唯姜娘,红着眼眶,一直不肯低头。

良久,姜娘才低了身,顾自念道:“男儿皆薄幸,没一个是好东西。奴家容颜不俗时,各个温言软语,饿了为奴家摆上一桌好酒好菜,冷了买来上好的毛皮裘衣为奴家嘘寒问暖。可等奴家容颜去了,便各个转身去找更加年轻漂亮的。”

胡主簿皱眉。

“即便奴家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如何,薄幸人终究薄幸。”在狱中不过一日功夫,姜娘已是蓬头垢面,话说到此处,喉头哽咽,“世间男儿凭什么只因奴家容颜迟暮,便忘记从前!”

“新花催旧花。你即便怨恨那些薄幸男儿,又怎能报复在无辜之人身上!你可知,你二人犯了多少桩案子,害了多少小娘子!”胡主簿拍案大怒,见姜娘依旧一脸不知悔改,怒道,“来人!将这二人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然后关回牢中,择日按律充军!”

说罢,立马有衙差围拢过来,将二人一左一右架住,拖下公堂。

姜娘含泪大笑,惊得公堂外围观的百姓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二十大板之后,二人被拖出围观的人群要往牢里带。姜娘已被打得再没了力气大笑,垂着眼,有气无力。好不容易撑起眼皮,人群之中,她看见了那人的面容。

“谈……”

她一步一步被人拖走,只觉得那女子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自己。她忆起那张脸,容颜清丽,宛如春日飞花,秀美非常。

姜娘和羊三被重新带回牢里后,聚在公堂外的百姓们慢慢散去。桑榆依旧站在堂外,身旁跟着的除了阿芍外,还有那个名叫阿匪的侍娘。

“娘子的伤还没好,我们回去吧。”阿芍心满意足地亲眼看着罪魁祸首被治罪,回头发觉桑榆额头上冷汗密布,心底一紧,赶紧劝道。

桑榆摆摆手,表示不碍事。

姜娘最后那个眼神,告诉桑榆,她从不后悔之前所有的设计和伤害,她憎恨那些薄幸的男人,也憎恨无能的自己,憎恨这个带给她毁灭的世界。

人若是犯了错,却尤不知悔改,那即便是死,也不会明白自己要悔改的究竟是什么。

“谈娘子的伤如何了?”

胡主簿看见桑榆站在堂外,捋着胡子,慢慢走了过去:“听闻谈娘子为了不让姜娘的主意得手,拿着珠钗直接往身上扎。谈娘子的胆魄,本官佩服。”

桑榆行礼:“胡主簿夸赞了。不过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胡主簿笑,见她身边的侍娘一脸忧心,知道她们这是担心:“娘子的伤既然还没好,不若早先回房休息,免得伤口难好。”

听说姜娘被捕之前,正试图要陈记酒楼的那位郎君对谈娘子硬来,胡主簿也是吓了一跳。后又听说,谈娘子喝了下迷药的酒后,为了保持清醒,拿着自己的珠钗重重地在腿上扎了一下,胡主簿心中只剩钦佩。

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能有这样的胆魄,实在惊人。

阿芍闻言,就要扶桑榆回房休息。胡主簿看着桑榆行礼罢转身要走,忍不住又问了句:“谈娘子可是好事近了?”

好事近,通常指的是婚事临近。

桑榆有些错愕地回头看着胡主簿。他咳嗽两声,捋了捋胡子:“这虞县令对你的心思,县衙之中如今可谓是无人不知,不知娘子又是怎样意思?”

虞闻抱着昏迷的桑榆径直闯进县衙内宅的情景,惊讶到的不止是廖氏和带来的侍娘婆子,更有胡主簿和县衙的衙差们。

这谈娘子,虽是一身本事,可女儿家的名声已不大好,配虞县令一时让人不知该说合适,还是不合适。

桑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按上一世的流程来,他俩目前属于恋爱阶段,这时候成亲就是闪婚,而且直接跳过求婚不能忍。

要是换做这一世。三媒六聘还空着,礼没全,这门亲事就是没名没分。

她想了想,正要回答说“一切顺其自然”,虞闻先声夺人,直接道:“快了,届时一定请胡主簿来喝杯喜酒!”

快春耕了,虞闻才忙罢采花贼一案,匆匆将卷宗交予胡主簿便又忙着去了城外田间地头。回来时正好听到胡主簿在和桑榆说这个,忙出声截下话头。

桑榆哭笑不得地回头去看语文,见他双眸水亮,朝着自己笑了笑,皱皱鼻子,顺着他的话道:“六哥既然回来了,我就先回屋了。”

虞闻听得此话,知道她腿伤未好,忙看了阿芍一眼。后者欠了欠身子,赶紧扶着桑榆往回走。

“方才谈娘子似乎吓着了。”胡主簿捋着胡子,笑得愉悦,“绍仁啊,这成亲的事,可不兴先斩后奏的。”

虞闻笑着,摇了摇头:“我早有打算,只是方才那一下,怕她说出令我措手不及的话来,所以才……”

胡主簿愕然,继而大笑:“你呀你!好歹也是个胸有丘壑的秘书少监,怎的到了如今,竟是连成亲一事,也开始提心吊胆起来?”

“我惦记了她很久,从前只以为此生再无机会,能与她永结秦晋之好,便收了心思,只想着结一门当户对的亲事。”虞闻说着,心头生悸,顿了顿,续道,“老天保佑,令我来到大都,见到她的那刻,我便知,这一回,无论用什么办法,我都要抓住她。”

他抬头,看着胡主簿,笑:“生生世世。”

他们都以为桑榆已经走远,殊不知,她就站在前面转角处。二人的声音虽不大,可就她的距离,却是听得分明。

听着虞闻说出那句“生生世世”,桑榆的心头颤动,脸颊忍不住就发烫,渐渐染上绯色。

“娘子……”阿匪探头,看了看仍在说话的那二人,回过头来,低声道,“阿郎此番将夫人从奉元城接过来,明面上是想请夫人过来小住几日,实际为的就是与娘子的婚事。娘子看在阿郎如此费心费力的面上,不若就允了吧。”

桑榆一言不发,深深地吸气,然而心中悸动,一时半会儿,却是不可平复。

而后数日,一切如常。桑榆腿上的伤也渐渐的恢复了,只在腿上还留了铜钱孔眼大的疤痕。谭大夫依照她的方子,制了一小盒褪疤的香膏,嘱咐一日三次抹在疤上,省得日后难看。

至三月,新茶可采,大都内外一片欢欣。更有东庭茶庄早早炒制好一篓新茶送至县衙。

桑榆吃过早膳,准备带着人回一捻红,却被廖氏留住喝茶。

同后世不一样的事,在这个时代,茶有不同的喝法。就如同唐为饼茶,宋是团茶,明盛散茶,在大邯吃茶的方法有三:其一,煎茶;其二,痷茶;其三煮茶。

廖氏随亡夫,喜欢煎茶。那一整套煎茶的程序走下来,桑榆只觉得十分高雅。

桑榆看了眼廖氏手旁摆着的鎏金银盐台,再看她顺手往茶盏中放了些许盐调味,然后递过来,抿了抿嘴角,笑着接过:“这是今年的新茶?”

廖氏含笑点头,看着她,良久,才问道:“二娘,你可是不愿嫁给六郎?”

作者有话要说:充军这个,手头的资料不全,查不出通常这种奸淫的罪犯是要被处以怎样的刑律。就从大明律里找了一条勉强类似的看了下,按个充军的罪责。

快!快来安慰明天加班的我!

第95章 红窗迥(六)

桑榆回到一捻红的时候;院中因虞闻的吩咐;一早就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中石桌上;有厨娘摆了茶水果盘。她走上前去;在桌边坐下。

阿芍一直陪在左右,见她心情看起来不大好,忍不住开口:“娘子;成亲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虞家那边……”

廖氏会留她喝茶;说到底;是为了她和六哥的亲事。

她并非不愿嫁;只是一直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加之先前听到的六哥与胡主簿的那一番话,她心里早已想通——只要六哥当面开了口,这门亲事,她就点头应下。

可等了几日,都不见六哥有什么动作,若是要她主动问起……桑榆这一刻,却是不愿的。

见桑榆点头,廖氏当即便笑开了,只说旁的事情无须担心,便又为她倒了茶。

“虞家那边兴许不会同意。”桑榆舒展开眉头,仰头看着天,心头温热,“可我偏偏觉得,以六哥的本事,任何麻烦都奈何不了他,有何况是我俩的亲事。”

阿芍见状,翻了翻白眼,戏谑道:“娘子现在可是思嫁了?”

桑榆闻言,回头瞪她一眼,笑道:“大胆!敢对主子不恭,可是不想要下个月月俸了!”

“娘子恕罪!”阿芍笑意愈盛,“千万别罚我月俸!”

到了此时,看见娘子脸上重现笑容,阿芍这才放下心来。文虎说过,娘子幼时吃了太多的苦,主仆多年,她无论如何也想看到娘子能有人护着,娇宠着。

虞闻这个年纪,身边不少童年伙伴已经是子女成群,偏生他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屋子里连个嘘寒问暖的通房都没收。

如此一来,廖氏自然是心急的。桑榆的生身父母早亡,唯一的嫡姐又是不顶用的,廖氏找了媒人,讲男方这边的写有六郎基本信息的草帖送到了谭家医馆——如今谭大夫到底算得上是桑榆的家人,这婚事,自然还是要与他们商谈的。

谭家那边很快又回了张写有类同信息的草帖。草帖之后是写有更加具体信息的细帖。其中谭家这边要回的细帖里,除了要写明桑榆的出生时辰和主婚人信息外,还得加上陪嫁内容。

这一世的阿爹阿娘为她留下的陪嫁,桑榆自然是已经拿不到了,桑梓那边曾经说攒着的那些,她更是不曾想过要写封信过去拿回来。

这些年的经营,桑榆已经为自己攒下了足够多的陪嫁。

别说是首饰、金银、珠翠和宝器,就连随嫁的田土、屋业及山园,她都赚了不少。

虞闻从廖氏手中拿过媒人送来的细帖,恍然发现自己看中的这一位,竟还是个隐藏的富绅。

按照奉元城的习俗,男家一旦决定订婚,无论贫富,都要向女家送上四坛或八坛的定酒。谭大夫平日里也会饮酒,故而虞闻一口气送去八坛。酒就盛在八个金色的坛子里,上面盖着布,扎着喜气洋洋的花。连同酒一并送到谭家的,还有茶饼、面点及羊肉。另随礼送去的,还有四份通婚书和礼单。

桑榆虽说只是义女,可谭家人依旧像模像样地办了“受函仪”,且请了姻亲中一对父母双全的夫妻来开启婚书。

看着谭家人如此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的婚事忙碌,订婚那夜,桑榆伏在谭夫人的腿上哭了。

“傻丫头,哭什么。”谭夫人笑着摸了摸桑榆的头。

她没女儿,自是将桑榆当做亲生女儿疼爱,女儿的婚事,为娘的怎能不仔细操办。再加上,从虞家那位夫人那里,谭夫人也已经大厅来了女儿过去的一些事,只觉得实在是心疼。

可心疼之余,又有些后悔就这么把女儿给嫁出去了。

她只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倔脾气的小子,像极了他爹。好不容易才收了个义女,不光漂亮,还聪颖乖巧,都没显摆够女儿的孝顺,心一软,就答应了人家,想想都觉得自己亏大发了。

“要不,咱们不嫁了?”谭夫人到底忍不住,试探着问了句。

桑榆顿时抬起身,愣愣地看着她。

谭夫人摸了摸鼻子,尴尬地别过脸:“夜里喝多了,醉话,醉话……”

至四月初八,浴佛节,大都城中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城中禅院举行浴佛斋会,沿途自有百姓将煎香药的糖水互相赠送。一捻红还特地摆出一些塞了药材的香囊,在禅院中求佛缘。

虞闻得空去到一捻红时,五味正带着棠梨在同初次上门来买胭脂香粉的客人谈着价钱,见他来了,忙拉了拉棠梨,让她过去服侍。

如今的这对小兄妹,已不在是当初刚被五味带到一捻红时的警惕和无能。使君在谭家医馆如今已学了不少本事,棠梨也跟着桑榆学会了配制胭脂,再过几年,兄妹俩许是能各自出师。

虞闻见棠梨行礼,旋即笑问:“你家娘子可在?”

“娘子在香舍,我这就带郎君过去……”

“不必了。我自己过去就好。”

虞闻摆手,随即往香舍走去。

寻常人进不得香舍。因为调配各种胭脂香粉,香舍内的气味几乎香到云巅,可奇异地是,一扇门,就将那些香味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门并非上锁,虞闻伸手轻轻一推,便将门推了开来,而后一脚踏进屋内。

香舍被一道宝蓝的云昆流云锦帘隔成里外。外屋挂了一只针刺无骨花灯,只要人在,必然烧着,烛光之下那花灯上的纹理尽数照在地上。在此处,便有群香扑面而来。

虞闻本是一身倦意,不过是忙了好些日子不曾见过桑榆一面,一时想念就过来这边找她,这一刻闻着香气,不由身心一爽。

大约是听到脚步声,桑榆掀开帘子,站在里屋看着他:“六哥。”

里屋摆满了各色香油,几个架子上头每一格都摆着刻莲瓣纹白瓷罐子,里头装着的是各种香味的香油或香粉。寻常人闻不惯这么多香味混杂在一起的气味,桑榆怕他觉得不适,连从里屋出来,从多宝格中拈出一小块香饼,放在琉璃香炉上,不多会儿,便有清冽的香气转瞬间盖住外屋之前那些混杂在一处的香味。

桑榆平日的住处,从来都是简洁清爽的摆设,唯独是这香舍,极尽骄奢。里屋不得而知,光是看这外屋,除去那盏针刺无骨花灯外,更有鎏金的香兽、琉璃的熏笼,还有其他金玉生辉的好物,无一不是真品。

“你这些年果真攒了不少陪嫁。”虞闻笑,又是想起帖子上看到的她的陪嫁数目,“怎么办,桑榆,我想,入赘说不定比娶你要好得多。”

知他不过是玩笑话,桑榆吐了吐舌头,为他倒了杯茶:“六哥来,就是为了逗我笑的?”

“是想你了,所以来看看你。”

桑榆动作一顿,抬起头来看着他。

这人说情话时总是正经脸,比坐在公堂之上审案时还正经。

饶是从前也曾听他如此说过,桑榆仍旧不争气得觉得自己脸颊发烧。她稍稍安定,刚要开口说些什么,他却突然倾身,吻了吻她的唇。

桑榆呆了呆。

算起来,他俩最近的一次亲昵,就是那时住在县衙养伤那段日子,之后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等到定亲之后,便到了今日才算认认真真地又见上一面。

“六……”

桑榆甫一开口,尚且还来不及说上一句完整的话,便见着他捋过她鬓间垂下的一缕长发,绕在指间,而后又是一吻。她柔嫩的唇上沾着茶香,惹人情不自禁,不由地轻咬了一口。

桑榆的脑海在霎时一片空白。

男人的手臂拦在腰间,明明不曾习武,可那力道,似乎只要稍一用力,就能将她揉进身体里。她动了动,没挣脱开,唇上又被咬了一口,忍不住就张嘴要回咬。男人低笑,没给她反击的机会,趁机侵入口中,直追她的舌头,缠着她,或轻或重地吻着。

等男人松了手臂,桑榆只觉得心跳猛烈,慌乱羞臊,呼吸都乱了,声音微颤:“你……”

虞闻低头望着她,笑意温柔,眸光泛着欢愉的光:“这是利息。”

桑榆看着他笑,红着脸支吾道:“什么利息……”

虞闻唇角扬笑,俯身又是一吻:“是,利息,其余的等成亲后我再向你讨要。”

少女面如桃花,鬓间长发微散,清澄的眼里有羞涩,还有局促。虞闻心底一软,亲了亲她白嫩的额头:“真想时间过得快一些……”

桑榆心底微微一愣,心上悸动又生。她对六哥的感情,兴许比不上六哥对她的。可这一路走来,她看得太清楚,六哥是真心实意对她好的人,她如何能不心动。

“婚事已定……”桑榆咬了咬唇,低声道,“四月二十五……”她说着,动了动手,抬臂攀住他的肩头,将自己送进怀中,“已经快了。”

是了,已经就快到婚期了。虞闻身子一僵,继而如是想到,随即伸手将她抱住,点了点头:“嗯,就快了。”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第一天。经理说得对,全中国只有两个景点,一是“人山”,二是“人海”……国庆节出来玩的你们,挤得愉快么?

新文已开,欢迎捧场~

推荐我的新坑:

大王没头脑

第96章 红窗迥(七)

四月二十五;大吉;宜嫁娶。

谭家之内;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前一夜,谈家人匆匆从南湾村赶来,虽有些意外桑榆即将成亲桑梓却并不在场,可也没往细处问,全然忙着为桑榆的婚事做最后的准备。

虽是义女出嫁,可谭家照旧请了与自家有关系往来的不少人家。门内门外都热闹非常。

阿芍伺候桑榆沐浴洗漱;而后又扶着她坐到梳妆台前,谭家请来的全福夫人手脚麻利地为她绞了面。桑榆透过铜镜,看见自己两颊微红;绞过面的地方微微有些疼。

全福夫人笑盈盈地拿过梳子;一边执起她的一束乌发,一边笑道:“新娘子这脸真娇嫩,绞个面就红成这样了。”说罢,开始念念有词地为桑榆梳头。

等日头跃出山坳,悬在半空中时,桑榆换上嫁衣,戴上喜帕出了房门。

谭家门外,迎亲的队伍已经来了,锣鼓喧天,爆竹齐鸣。侍娘们扶着桑榆走至谭大夫和谭夫人面前。

疼爱的义女即将出嫁,谭大夫颇有些舍不得,看着在身前向自己和谈家长辈行礼的桑榆,良久,这才沉沉开了口:“敬之戒之。夙夜无违舅姑之命。”

这话是作为父亲,对即将出嫁的女儿的告诫。就如谭夫人后面的一句“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一样,是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护之心。

谭家人为难新郎,派了家中几个子侄拦在门口,谭家人以医术传家,加上还有谭夫人娘家过来的小子,一个个摩拳擦掌,试图给这位县令新郎一个好看。

结果,问文,赢不了,问医,他又因为桑榆的关系,多少知晓一些,问武……好吧,谭夫人说了,别太为难他,省得把新娘惹火了。

于是,待桑榆回过神来,谭家正堂处已经开始热热闹闹的奏乐催妆了。

谭大夫目光如炬,头一回用一个父亲的眼神,将虞闻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颇有些不乐意地受了他敬的茶。

等到目送桑榆上了花车,谭大夫终究长叹一声,扭头对夫人道:“这才认了没多久的女儿,就又成了别人家的,忍不住想悔婚呐!”

谭家到县衙,不消半个时辰便能走到。但接到新娘的迎亲队伍,却是绕着大都城整整一圈,这才停在了县衙内宅的正门前。

桑榆坐在车里,盖头之下,她垂着眼,耳畔能清楚地听到车外唱着歌谣起哄讨要赏钱的声音。她唇角微扬,忍不住也期盼起外头的热闹来。

“请新娘下车!”

车外的热闹过去,卜师撒过五谷,念过祝词后,媒人笑盈盈地甩着帕子,喊道。

虞闻一直站在车外,由着身旁的亲友起哄,俊朗的眉目,一直温情脉脉地看着花车。车帘掀开,一双素手盈盈伸出,他嘴角含笑,上前握住那双素手,将人扶出花车。

桑榆下了花车,因了头上的盖头,她并不知在前引路的人是谁,只觉得扶着自己的那只手,温暖、干净,十分熟悉。

于旁人眼中,那红裳新娘虽喜帕盖头,但身姿婀娜,举止行动,看着一派温婉。而一路扶着新娘往前走的新郎,眉目之间,染着平素鲜少能看见的悦色,一身红锦,金冠玉扣,俊逸疏朗。

如此看来,确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行过礼,新娘被送入洞房。

盖头被揭开,桑榆抬头,正对上虞闻的眸子,他深邃的眼中是平素不常见的深情。桑榆心底柔软,面上一红,低下头来。

虞闻扬唇一笑,握住她的手,并肩坐下。

之后的程序中,还有撒帐。房中的妇人们口中念念有词,将一早准备好的金钱彩果抓起一把就往夫妻二人身上抛撒。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珍珠来入掌……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桑榆听着念词,脸上愈发通红。

撒帐罢,又行“合卺”礼。夫妻二人面对面,将酒饮下,又按着习俗丢了酒杯。旁边的妇人们见两只鎏金酒杯一仰一扣躺在地上,忙笑着道喜。

等行过“合髻”礼后,虞闻这才出去待客,临行前握了握桑榆的手,低声道:“我很快回来。”

他前脚才踏出房门,后头屋子里的妇人们顿时笑成一片。她们每问一句话,桑榆都微笑回礼,虽面上赤红,却言行有矩。不多会儿便赢得一众妇人们的好感,忍不住就请教起美颜的事来。

等闹得差不多了,妇人们这才恍然想起外面该是开宴了,这才陆陆续续地去了外面。转瞬间,屋子里只留了桑榆和随侍的阿芍和阿匪。

“娘子可要捏捏脖子?”阿匪机灵,见桑榆等人一走,就抬手在揉捏后颈,忙上前恭敬询问道。

桑榆摆摆手:“阿匪,你对这儿熟悉一些,我饿了,帮我看看能有什么吃的。”

阿匪闻言,笑着便出去了。阿芍看她离开,忙上前,伸手替桑榆轻轻揉捏起脖子来:“娘子头上的这些金钗玉簪沉甸甸的,想必脖子都酸了吧。”

桑榆闻声,轻笑:“你如此倒是笑话起我来了,之前把你嫁出去的时候,你可也是不轻松的。”

“娘子可跟我不一样,我出嫁的时候没这么大的排场,也没这么麻烦,他呀,粗人一个,憨憨傻傻的,揭了盖头就傻愣愣地站在那里不说话了,他那些兄弟的媳妇儿为这笑话了他好几天!”只要一说起谈文虎,阿芍的脸上总是藏不住的笑。

她是嫁了自己喜欢的男人,比起过去在虞家一起生活的姐妹们,能像她这样的实属少有。也是她运气好,当初谁也不愿被管事挑出来送去伺候二郎不喜欢的人,于是差事落到了她的头上,谁知竟是中了头彩,碰上位好主子。

主仆二人说笑间,章婆子就带着阿匪和几个侍娘一道端来好些酒菜和点心。

桑榆是真的有些饿了,简单地吃过几口菜后,她才搁下筷子,章婆子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伺候夫人梳洗!”

外头一早就有婆子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