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如意-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长公主连连点头:“去吧,去吧。”

皇帝踏入皇后的寝宫时,皇后正在灯下做着针线。

“陛下!”见皇帝进来,皇后忙放下绣绷起身行礼。

“在做什么?”皇帝随手拿起皇后放在桌上的绣花棚子,上面绣着紫色的云纹,云纹里若隐若现绣着一条五爪金龙。

“天气热了,想着给陛下做件贴身的小衣。”皇后亲自帮皇帝宽了外袍,从宫女手中接过一杯热茶递了过去,“这是新进的蒙顶石花,您最爱喝的。”

皇帝接过茶盏,随手放在桌上。

“这些活都有尚衣监的宫人做,你又何苦在灯下费眼睛。”

“是陛下贴身穿的衣服,臣妾又怎么能假手于人去做。”皇后甜甜地笑了起来,如水一样温柔的目光看向面容依旧清俊的帝王,一如二十多年前,她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让他们都下去吧。”

宫里侍立的宫女太监们全都躬身轻轻地退了出去。

寝宫里,罩着浅金色纱罩的宫灯散放出柔和温暖的光辉,将皇后的容颜清晰地映照出来。年华似水,二十多年如一梦,转瞬即逝。皇帝看着她,紧蹙的眉尖缓缓松开。

不得不说,她们姐妹两个长得实在是相似;那分相似,总是让他不经意间便会恍惚起来。

当年他一心求娶的是妹妹,没想到天意弄人,最后成为自己妻子的会是姐姐,而自己年少时青涩的爱恋对象最终成为了自己的弟媳。

他有过不甘,有过愤懑,但最后还是默默地接受。

初登太子之位时,有太多不确定的动荡。身边强敌环伺,他举步维艰,那个时候,哪怕走偏一步,也有可能万劫不复。他不敢冒险,不能冒险,在江山和美人之中,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帝王之路。只是那一点遗憾,一直藏在心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浸入了每一寸骨血。

妻子的身上,少了姜盈的直率和宁折不弯的强硬。她比自己的妹妹更加婉约柔顺,这样的女人明明才是最合适的妻子人选,但他不知为何,总是无法将心交给她。他不知道夫妻间因何会走到这一步,只知道那条裂痕在姜盈去世时便已存在,之后越来越大,大到无法弥合。

于是才会生了愧疚,因愧疚而冷淡,因冷淡而生纵容。

“如果不是太后提起,朕都不知道卢国公太夫人带着你的侄女们在东宫住了这么久。”皇帝看着灯下显得年轻了许多的皇后,一想起那个总是不苟言笑的岳母,心中便生出一丝厌恶,“住在哪里不好,为什么非要她们住在宫里?还是住在东宫?”

皇帝的眉目凝起,身上便有凌厉的气势散出来,那是长年居于上位者不知不觉带出来的威压,皇帝此刻看着皇后的目光里,是毫无掩饰的失望。

“朕以为你掌管后宫多年,行事一向有分寸,却不料你会糊涂到这种地步。”

皇后跪了下来,紧抿着双唇并不答话。

“这里是后宫大内,不是卢国公府。”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道,“别以为朕不晓得你母亲打的什么主意。朕的太子年少气盛,你们便让些少艾在他面前晃荡,非要做出什么事来,逼着朕再给太子房里弄几个女人?”

皇后一凛,伏□连声说:“臣妾不敢,臣妾断断没有那个想法。”

“他是你生的,若是你有那个意思,想让他多几个女人,你自然会来跟朕说,准或不准,朕当时便有说法。这是我们夫妻间的事,朕绝不可能怪你。可是你母亲又是怎么回事?连孙子的房里人她也想插手吗?就像当年她插手朕与宣王府里一样?”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盅跳起来又落回去,发出一声脆响。

“朕可以忍她一次,二次,绝不会有第三次。”皇帝的目光凌厉,定定地看着跪伏于地的皇后,“她是你的母亲,也是宣王的岳母,朕和宣王都敬着她,让着她,所以宫里才会有你那些表妹堂妹,宣王府里才会有侧妃和妾氏。别以为用了几个女人,就可以在后宫里一家独大。”

皇后的额上渗出了冷汗,她就听见皇帝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声音响起:“否则,你以为朕因何会偏宠起淑妃?”

他以为凭着皇后的聪慧,自己这些年已经表示得相当明显,可惜……皇帝摇了摇头。

“朕这几日不想再见卢国公太夫人和她带来的任何一位女眷。你让她尽快搬出去,对她说,朕的后宫已满,朕的皇儿们身边也够人使用,别再费心想着要塞人进去。我李家的子孙不缺女人,朕会为他们挑选,若是太夫人不介意自己的孙女们为婢为妾,且她能找到愿意纳妾的人家,那是她的事,朕也不会阻拦。”

“陛下!”皇后抬起头来。

嫁给他二十几年,她还是头一回从丈夫的口中听到如此刻薄的话语。她曾以为岁月可以慢慢地让他将过往那些事淡忘,却不料那就是根化不了的尖刺,一直刺在他的心头,扎入了心底。

“成器的亲事让她死了心吧。”皇帝站了起来,冷硬的声音里终于出现了一丝柔软,“太后和朕已经议定了人选,不日便会下旨赐婚。你这个做姨母的,便帮着他,挑些像样的礼物备着吧。”

皇后向前跪爬了几步,一把揪住皇帝的袍角:“陛下,不知是哪家的闺秀?可是这次选秀中的姑娘?”

皇帝停下了脚步,默默地看着她。

皇后咬着下唇,深吸了一口气:“陛下,成器是盈儿唯一的骨血,臣妾只想他后宅安宁,可以早日开枝散叶。”

李晟就像他的母亲一样,心里一旦拿定了主意,便是不会轻易更改的人。这些年来,他行事一向低调,从来不依仗帝王的爱宠而提出任何非份的要求。人人都当他只是一个没落皇族,是个无所事事的书生。但皇后知道,李晟只是一把藏于鞘中的利刃,一旦他解开心中的桎梏,出了鞘的利刃就便发出让人无法直视的光芒。

太子需要宣王这支的力量,只有得到了宣王完全的支持,他才能在与李惟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她想让自己人成为对李晟影响最大的人。

李晟是她的亲外甥,如果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与之为敌。

“你放心,是他自己喜欢的人。”

皇后脸上现出一丝惊异:“喜欢的?为何从未听他说起?”

皇帝脸上浮起嘲讽的笑意:“因为你未必会喜欢。”

皇后跪正了身体,抬头看着他:“他没了母亲,臣妾就如他的亲母,难道还要等陛下赐婚之后,臣妾才能得知自己亲外甥要娶的是谁吗?”

皇帝低下头,看着她,突然一笑:“你放心,虽然他不会娶你们云家或是姜家的女子,但也不会去娶淑妃那一脉的女儿。”

说完振了振衣袖,皇帝迈着轻松的步子走了出去。

不会是她的亲属,也不是淑妃一派家的女儿。

能配得上宣王世子,且在朝中不靠向任何一方的勋贵,如今还剩下几家?

“娘娘,娘娘?”候着皇帝远去方敢回到殿内的宫女见皇后还跪坐在地上,连忙上前要将她扶起来。

“不用你们扶,本宫自会起来!”皇后咬着牙,扶着身边的椅子慢慢站起来,“一会去问问,皇上今儿翻了谁的牌子?”

“是。”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身体太差了,对不起大家,可能最近都无法做到双更。

但日更是肯定会保证的。

希望快点好起来_(:з」∠)_

么么哒各位!

第74章 商议

蕙如觉得自己似乎是做了一个梦;睁开眼睛时,却什么也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在梦里,她的身体和心情都十分的轻松,身边是柔软轻暖的白色棉絮;如云朵般将她重重包围。

“县主,您的头冠。”兰溪见她睁开眼睛;忙向前爬了半步;将沉重的凤冠捧在手里。

蕙如怔怔半晌好不容易回过神;才发觉自己正躺在马车的软垫上。

“什么时辰了?”她揉了揉眼睛。

“差不多酉时初刻;咱们也快到家了。”兰溪拿了梳子;帮她将头发挽起来,拿簪子别住。

快到家了吗?从兰溪嘴里听到这话;蕙如不觉有些怔忪。来了这么久,她已经将沈家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了。想到小院里亮起的烛光,想到老祖母满是慈爱的注视着自己的目光,就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淌出来,让她觉得每一处毛孔都张开,身心都觉得舒适安宜。

但那里毕竟不是可以永远待下去的地方,迟早有一天,她会从这个家出去,到另一个宅子里开始新的生活。曾对祖母说过,女子若能自足,何必嫁人?但那终究也不过是句痴话。从她回到沈府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便不能全然握于掌中。前方有许多条路,谁也不知道路的尽头会有什么东西在等待着自己,看上去的康庄大道,也有可能埋伏着无数的风险。

蕙如紧紧握住了自己的拳头。

沈家大老爷和大夫人陪着老夫人坐于正堂,等待蕙如归来。

萧氏心里是矛盾的。沈蕙如是常姨娘生的庶女,接回来不过才一年的光景,已经在贵女圈子里出尽了风头。她最担心的,是这个已经被记到自己名下的庶女抢走亲生女儿的风头和姻缘。只是她千算万算,怎么也算不到,这个曾经养在乡下,傻痴得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的丫头,居然会一跃成为大长公主的干孙女,成为御封的惠和县主。沈家现在,除了昌平郡主,只有老夫人是有诰封的。她见了这个女儿要怎么做?难道还要去给她见礼?

可话说回来,蕙如就算是县主,也是她名下的女儿,她如今是县主的母亲,身份自然也要高贵许多。自昨日起,沈家便有无数亲友前来祝贺,看着那些夫人们眼中羡慕嫉妒的光采,萧氏也觉得自己身板硬了许多。

蕙如已是县主了,说不定过阵子,朝廷也会给她个诰封?

正在胡思乱想着,蕙如一身盛装走了进来。

“蕙如给祖母请安,给父亲母亲请安。”并没有她想像中的骄贵,这个庶女儿一进门,便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给她见礼。萧氏连忙起身,伸手将她扶了起来。

“蕙丫头今日辛苦了,大长公主那里没有失礼吧。”

蕙如抬眸一笑:“劳母亲记挂,一切安好。大长公主温和慈霭,侯爷宽和爽直,待女儿十分亲切。”

“如此甚好。”萧氏点了点头,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说什么了。

老夫人这时才发了话:“累了一天了,让蕙丫头换了常服也好松快松快,过一会便将晚膳摆在慈安堂,一家子一起吃个饭吧。”

萧氏松了口气,忙催着她进屋去梳洗换装。

晚上,一家子围坐在一起,二少爷沈青崧也入了席。原本姨娘是没有资格上桌子的,因为蕙如到底是常姨娘亲生的,老夫人便叫她也一同入席。常姨娘再三推辞,只在一旁摆了张小桌,到底没有坐到主位上去。

菀如面上的痘痕还没消尽,又听到一向瞧不起的六妹妹被封了县主,又惊又疑又气又妒之下口里生了火疮,只躲在房里不肯出来。老夫人知道她这是有心病,也不去管她,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用了一餐。

等到人都散尽,蕙如端了盏冰糖燕窝轻手轻脚到了老夫人的房里。老夫人正打着盹儿,妙音拿着美人锤帮她捶着腿,一边小声儿跟她说着闲话。见蕙如进来,忙站起来见礼。

“县主来了!”

蕙如将燕窝递到她手上,笑了笑说:“快别这么叫我,怪让人难为情的。妙音姐姐还是叫我六姑娘吧,听着才叫亲切。”

老夫人睁开眼,笑着对妙音说:“你们以前怎么叫她便还是怎么叫,别说她听你们叫县主叫得别扭,我听着也觉得生分。”

妙音笑着应了,服侍着老夫人用了燕窝,这才收拾清爽了退出去。

蕙如坐在妙音刚才坐着的矮几上,拿起了美人锤帮老夫人捶腿。

一室清静,老夫人闭着眼过了好半天,才出声问她:“是在大长公主府碰到了什么事吗?为什么到现在也没话说?”

蕙如放下美人锤,看着老夫人,过了半晌才轻声说:“是有事,只是不知道要如何对祖母说。”

老夫人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大长公主……她带我去见了一人。”蕙如斟酌着将李晟的事说与老夫人听,“并非私下相会,大长公主一直站在我们中间。世子说,他想娶我为妻。”

老夫人越听越惊,脸上的困倦之意早已烟消云烟:“宣王世子如何会认得你?”

“头回子去荣王府时,曾有过一面之缘。”蕙如连忙解释,“那时候和许多家的姑娘们聚在一起,他和嘉陵县主正巧经过,远远地瞧见了一眼。”

只是远远地看一眼,怎么会相中蕙如?

知道老夫人心中的疑虑,蕙如跪了下来:“有一事一直瞒着您,是孙女的不对,不过因为世子再三叮嘱不可以让人知晓,所以孙女一直瞒到现在。”说着,便将李晟入伙锦绣坊的事也详细说与老夫人听,“世人皆道宣王府家无隔宿米粮,是只余空架子的没落户,是以世子不希望有人知晓这事。”

“所以你与他私底下见过?”老夫人沉下脸来。

“是。”蕙如心中羞惭,低下了头去,“虽然是嘉陵县主牵线,但毕竟于礼不合,这事也是我太过莽撞。不过好在世子是谦谦君子,从未近过孙女身前三步,且我们交谈是在县主的院子里,并非共处一室。事后嘉陵县主也再三跟孙女致歉,说了再不会犯这样的错。”

老夫人点点头。

“他是宗室……”老夫人蹙着双眉,微不可查地叹了一口气,“是将来的宣王。”

“是。”

老夫人默然良久道:“我没想到,这些事你会一一都跟我说。”

蕙如抱住老夫人的膝盖,将头枕在上面:“在蕙如心里,祖母是我在这世上最亲近的人。祖母一切都是为了我,蕙如能有今天,是祖母所赐,本来就不应瞒着您。我也……我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老夫人摸着她的头发轻声说:“你有这份孝心就够了……”

原本想等选秀之后便要找人去与莫家说亲,没想到蕙如会被封县主。别说莫黎此时身上还没有功名,便是考上了,只怕也不能配婚县主。

宣王世子是皇室宗亲,身份何其高贵,更难得的是,虽说皇后是他的亲姨母,但宣王府既非太子一派,亦非二皇子一党,在朝中是个散人,皇上也格外优待。若照蕙如所说的,宣王府并不似外界所传那么艰难,蕙如若能成为世子妃,那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姻缘了。

“只是按着朝廷的规制,世子有正妃一名,侧妃二名,姨娘不超六名。”老夫人叹了一口气,“世子妃好虽是好,但娶妻之时,侧妃也是要一同抬进去的……侧妃是要上玉牒的,也都是从朝中重臣或勋贵家里挑人。沈家在朝中权势不盛,你小小年纪,一过去就要烦着这些后宅的糟心事,我实在是舍不得。”

蕙如默然。

她竟然没有想到这件事……不觉有些头疼起来。

可是若现在去与李晟说不愿,他还能理会她吗?

“我让人叫昌平来,她是宗室里出来的,对那里的门道要清楚些。”

昌平郡主进门时,便见老夫人靠在引枕上正闭目养神,而蕙如坐在一旁则是满面愁容一脸懊丧之色。

“这是怎么了?”昌平郡主被唬了一跳,“怎么了这是?蕙丫头你怎么苦着一张脸?”

“婶娘。”蕙如去与昌平郡主见了礼,噘着小嘴说,“我只是在烦恼……”说着小脸一红,扭过身子不说话了。

老夫人睁开眼睛,让丫鬟出去将门带好,这才叹了一口气,对昌平郡主说:“我如今跟你说件事,你听了莫太惊讶。”

什么事能让我听了也会惊讶?昌平郡主看了看满面通红的蕙如,挑起了眉头。

老夫人刚提起宣王世子,昌平郡主腾地就站了起来,连连摇手说:“不行啊母亲,蕙如可不能嫁过去!”

蕙如转过头,眨了眨眼睛看着三婶娘。

“别说是京里,就算是咱们远在金陵的时候,宣王修道差点把宣王府整个给掏空的事情都传到我耳朵里了。”郡主跺着脚说,“皇上是厚待着这个亲兄弟不假,但谁也经不住这么造的不是?每年宣王要往那丹炉里投多少银子?那数儿说出来得吓死个人。宣王的封邑少说也有二千亩,现在还剩了多少?怕是早就造没了。您看着宣王世子身世清贵,可除了个家世他还剩了什么?总不能让蕙如嫁过去跟着吃糠咽菜吧。您不心疼,媳妇我可会心疼。”

老夫人听着听着笑了起来。

“你这话说的好像蕙丫头是你亲闺女似的。”

“可不就像亲闺女了!”昌平郡主将胸一挺,揽了蕙如进怀里,扬着下巴说,“我家的小蕙如,断断不能到那里吃苦去。”

老夫人按着眉心,突然来了一句:“若到时候由皇上下旨赐了婚,可怎么办?你还能说不应?”

第75章 喜事连连

昌平郡主傻眼了。

她这时才想起来;亲王世子的婚姻大事;便是王爷也是做不得主的。世子皆由皇上指婚,那是多少年来的规矩。若是宣王世子真的中意了蕙如,进宫去求一道恩旨将蕙如娶回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若蕙如未得县主之位,依旧是个姨娘生的庶女,这样的担心自然不可能会有,但现在她身份尊贵;又认了个大长公主当干亲;身份的差距已经不成为障碍……

“那、那便没有法子了。”昌平郡主肩膀塌了下来;坐在一旁,也如蕙如一般愁眉深锁,长吁短叹起来。

“他怎么就会相中了咱们家的蕙如了呢?”昌平郡主连声叹气;“莫不是因为蕙丫头得了圣宠,刚被封了县主的缘故?”

“怕是因为他相中了蕙如,才会去求大长公主帮她得了个县主的封号吧。”老夫人一语中的,蕙如羞红了脸,拿帕子将脸遮了起来。

“啊?这又是何故?”昌平郡主这两日被大消息一个接一个地震着,如今听到什么也不会一惊一乍的了。

“可不就是因为宣王府没银子撑着,所以相中了咱们蕙丫头这赚钱的本事了?”老夫人半是调笑地说。宣王世子有财路的事,虽说蕙如对她说了,但她也知道这事是少一人知道为妙,到底昌平郡主是宗室营里嫁出来的,老夫人虽然疼她,却也有着顾忌,不想将这秘密说与她知道。

锦绣坊这些日子在南市做得风生水起,贵人圈子里都知道有家能卖稀罕物件的喜铺子,都以能买到一两件小东西可以在圈子里炫耀为荣。昌平郡主虽然不喜欢那些华丽的小玩意儿,可也听到了不少关于锦绣坊的消息。自然知道蕙如也赚了不少钱。

“这不是要贪蕙丫头的银子,让她赚钱贴补夫家?”昌平郡主立时愤愤不平起来。

“话也不能这么说。宣王虽一心向道不理朝政,但毕竟是皇上的亲兄弟,人脉广,资源也足,到哪里都要卖着他几分面子。蕙如有了宣王府当靠山,这铺子自然也能越开越红火。”老夫人说。

昌平郡主叹了一口气,若李晟真的讨来了一纸恩旨,蕙如便是不想嫁也得嫁,否则便是沈家的抗旨之罪了。

“蕙丫头,你说说,你到底是什么意思?若你不想嫁,我明天就递牌子进宫,去求了太后……”

蕙如摇了摇头说:“婶子您别为我操心了,何苦为了我去惊扰太后娘娘?何况……宣王世子门第清贵,说起来,也是咱们沈家高攀。”

“什么高攀,你如今也是县主,得配亲王世子也算相当。”昌平郡主哂道。

“不过你这么一说,莫非你也是愿意的?”看着蕙如羞红的面颊,郡主这时才省悟过来,“那你方才愁眉苦脸的作啥?我还当你不情愿嫁过去呢。”

“是我说的,按例世子娶妻时,会一同抬侧妃进府,她这不是在犯愁吗。”老夫人拍拍儿媳妇的胳膊,“小妮子这是在发愁要怎么当好主母,要如何应对侧妃妾室呢。”

蕙如一头扎在老夫人怀里,死也不肯抬头了。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郡主翻了个白眼,“你是正室,她们就算上了玉牒也是个妾,不过是出身比一般人家要强些罢了。宗室里有宗室的规矩,怎么着也不可能出现宠妾灭妻之事。你只管照着规矩来,她们有本事就去拴着世子的心,没本事就得安安份份在自己院子里待着。我父王府里头也有两名侧妃,三个姨娘,这么多年,不也都老实安份得很,宅子里都是我母亲说了算。”

蕙如只觉得自己心跳得厉害。没说出来之前,她还觉得很镇定,可是说出来之后,这心就好像不是自己的,扑腾扑腾像揣了只小鹿,直踹得自己心口疼。

“只可惜宣王府太穷了点儿。”昌平郡主叹息的声音简直能将房顶儿给掀开,“婶娘也就只能给你多陪送些嫁妆,让你过去能少吃点罪……你可记着,一定要将嫁妆牢牢握在手里,别傻乎乎地全交出来贴补人家。”

蕙如哪有这心情听她说这些。

“大嫂听到这消息,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昌平郡主咯咯笑了起来,“真想去瞧瞧她眼珠子瞪掉下来的样子。”

“你这个促狭鬼!”老夫人轮起身边的枕子砸她,“你可得把嘴给我闭严实了,人家还没上门求亲,也没见到赐婚的旨意,若是让我从旁人嘴里听到一丝响动,我就唯你是问!”

结果没出三天,宫里就又传了旨出来。

皇上将沈府新近出炉的惠和县主指给了宣王世子李晟,吉日便选在十月初八。

蕙如是九月十九的生辰,那时候正好过了及笄礼。李晟当真是等不及要将她娶进门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

既然指了婚,蕙如自然不用再去参选,只在家里筹备嫁妆。日子定得太急,沈家又毫无准备,这一下子就如炸了锅一样,人仰马翻。

都在说着沈家这位小姐命实在是好,一个庶出的女儿,居然能得大长公主的青眼,被封了县主,还能嫁入宣王府,成为世子妃。尽管宣王府穷困,但以一个三品京官的庶女,能成为世子妃,那简直就是祖上烧了高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份。

不过沈家也并不富裕,只怕这位世子妃嫁过去,这日子便要捉襟见肘,紧巴巴地过了。但随后又传来消息,宫里议定了宣王世子两位侧妃的人选,一位是太仓郑氏,一位是安阳方氏。郑氏是太仓府丞之女,父亲官位虽不是太高,但家里是江南富商,嫁奁丰足,又是皇后的姨表侄女儿,想来今后在王府里必能过得风生水起。安阳方氏父亲是新任的潞州巡抚,官居从二品,比沈侍郎的官位要高,又是淑妃娘娘拐弯抹角的亲戚,想来在王府里也可以横着走。

有这么两位背景实力雄厚的侧妃在旁,这位县主,怕是嫁过去也不会那么轻松。

转眼两个月过去,选秀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沈家三小姐,沈氏芳如,雀屏中选,被太后钦点,年后嫁与三皇子李怡为皇子妃。

满京城都炸开了锅。

沈家这是怎么了?一连两个女儿都成为皇族宗室的媳妇,莫不是沈家要成为朝中新贵,这是沈浩然要被皇上重用的前兆?

沈大老爷如今正是春风得意,连睡着了都要带着三分笑。

他如今才知道,那个被他忽视了十年之久的女儿,才是他命里真正的福星。

自从将蕙如接到京里,沈家就如铁树开花,喜事连连。先是青崧中了进士,再是蕙如受封县主,指婚宣王世子。现在自己的嫡女也顺利选上,成为了准皇妃,长子青崴也因政绩卓著,近日要进京述职,前程就在眼前。这怎不让他心里乐开了花?

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京中没有哪位大人能如他这般扬眉吐气,事事顺遂。

大夫人也乐得合不拢嘴。芳如嫁入皇家,比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姻缘还要强上百倍。姜家算什么?我呸!当初那么瞧不上咱们,现在就算安平侯夫人跪在她面前求她,也不可能再让她像以前那样用热脸子去贴冷屁股了。

恒国公家的三夫人带着茵如上门来,言辞恭敬,态度和软,哪还有半点当年的趾高气昂?看着茵如挺出来的肚子,听到三夫人说将家里的妾室通房都打发到了庄子上好让茵如安心养胎,大夫人就觉得这么多年的闷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人也精神了三分。

整个沈宅都是喜气洋洋的,只有一人与这气氛格格不入。

菀如病了两三个月了,一直不见好。她脸上的痘印早已消褪,但人消瘦了许多。孙姨娘被打发去了庄子上,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到。往常并不觉得如何,但当姨娘真正离开她,她这时才觉得身边空落落的,连个依靠也没有。

以前看不上姨娘,觉得自己便是因为她的身份才处处受人压制。但此时所能想到的,都是姨娘对她的好。她是她的生母,一心一意全都是为了她。这宅子里上上下下数百人,只有孙姨娘一个人是全心全意地为她的前程努力。

见不到了,才会格外的思念。

她看不上的六妹妹,如今贵为县主,指婚给了亲王世子。

她瞧不起的三姐姐,如今也定下来,将成为皇家媳妇,成为三皇子的正妃。

姐姐妹妹都有了那么高贵体面的亲事,而她,还缩在院子的角落里,等着零落成泥。

一家子都欢欢喜喜地备嫁,又有谁来关心过她?

菀如看着院里那一方小小的青天,觉得前途茫茫,一片绝望。

如果不是大夫人使了坏,让自己脸上生出这么多难看的痘疹,自己也不至于头一轮初选便落选。

若不落选,那当日昌平郡主带进宫里的姐妹中,必定会有她沈菀如。

那大长公主说不定看中的便是她而不是那个出身乡间,小里小气的沈蕙如,说不定皇上所封的县主会是她,赐婚的恩旨也是她的。

若不落选,那之后的二选三选,必定也是她高中。

既便她不能如芳如那样选上正妃,品貌样样不落于芳如之后的她,说不定也能被指为三皇子的侧妃,同样被登上玉牒。

如果不是大夫人,她不会一个人孤苦伶仃看着这小小的天地,她的生母也不会被撵到荒冷的庄子里辛苦熬日子。

菀如的眼角落下泪来。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身体不太好,所以上网的时间也少,很多朋友们的留言不能第一时间回复,真是万分抱歉。

文写到现在,终于要慢慢进入高氵朝了,等蕙如嫁进宣王府,咱们也该换地图了。

我会尽量将文写得更紧凑好看一些。

忍受着慢热一直跟我走到现在的亲们,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对你们的感谢!

第76章 世子的心意

皇上赐婚的旨意下来之后;宫里上至太后,皇后,下至几位与宣王世子带着点亲戚关系的妃嫔都派人送了礼来;虽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但到底意义不同。萧氏开了库房,将赐下来的锦缎摆设珍玩之类的东西收好;这些将来都是蕙如的陪嫁;要放在前三抬嫁妆上抬过去的。芳如虽是定下了要嫁三皇子,但婚期定在年后;比蕙如要晚了三个月,且三皇子的生母不过是个昭容,位份低,人又不是很得宠;所以相较下来,反而不如蕙如现今的风光。

尽管萧氏心里不大舒坦,但一想到外头传言宣王府的困顿,又觉得自己的女儿嫁得要实惠多了。

成亲之后,三皇子便要带着王妃出京就藩。范阳离京城八百里,谈不上多富庶,却也绝不是荒僻之地。在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