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气安康-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红冰忙去阻拦。反被朱大壮推了一下。差点跌倒。站在她身后地那个白白净净地男孩赶忙扶住她。

这时,苏辰宇也进来了,看见朱大壮欺负妹妹,一下子急了,飞快地冲过来,挡在妹妹面前,怒道:“朱大壮,你干嘛推我妹妹?”

“谁叫她碍着我摘花了?”朱大壮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眼睛仍盯着那几株花,“我爹是里长,我有什么摘不得的?”

“朱大壮,有本事跟我对对子去。”李红冰身后的男孩突然发话,冷冷道。

这男孩身上似乎有某种莫名的力量,声音也颇为清冷。朱大壮看看他,竟是哑了一般,悻悻地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走了。

“林志海,先生找你。”苏辰宇又对那男孩说。那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嗯”了一声,看了李红冰一眼,便往前院去了。

“小清,如果下次朱大壮再欺负你的话,你告诉我,我去教训他。”苏辰宇拍拍妹妹身上的水珠,认真道。

“哥!”李红冰急叫道:“娘说了,不许你闯祸的。”她想起她这个哥哥手劲惊人,要是真的干起架来,恐怕会出事。

“知道了。”苏辰宇闷闷道,拿起瓢勺,浇剩下没浇完的花草。一提到苏氏,他便没了声响。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当然不能惹娘亲生气。

傍晚苏辰宇下了学,在自家小院子里劈柴。李红冰舀了米,洗好,放在火上煮。从厨房的窗子里探出头来:“哥,范老先生的学堂是不是新来了人?”

苏辰宇“嗯”了一声,抬头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快到六月,这天气是越来越热起来了。“你说的是林志海吗?他昨天刚搬来的,就住在村头黄二哥家的旁边。”

“那他家里有什么人?”李红冰想到早上那个一身清冷的男孩,还有那执着追问的神情,突然引出了一丝兴趣。

苏辰宇把一个树桩竖好,“他家里有娘,还有一个奶娘吧,昨天我看见她们送他来学堂的。”

果然有奶娘,果然不是贫民家的孩子。“那你没问他为什么搬来这里?”李红冰脑子里转了几圈,这个问题她一直很好奇。是家道中落,或是被赶出家门,还是逃避仇杀?

苏辰宇看了一眼妹妹,觉得妹妹今天问题怎么那么多,而且还是围绕那个林志海的。“我不知道。不过林志海很会对对子,先生对他很赏识。”

原来是个对对子高手,难怪上午在花圃时他向朱大壮挑战对对子,朱大壮立马就败下阵来。对子对得好,那说明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读书一定读得好。李红冰笑笑,没想到到了这个古代时空里,当她受人欺负的时候,居然是一个会对对子的男孩解了她的围。

第十九章 林氏初登苏家门

村里人爱嚼舌根,过了不了多久,李红冰就陆陆续续听到了关于林志海以及他的娘亲、奶娘的话题。

刘家大婶子说:“这林氏,我知道,就是镇子上林家米行的二房孙媳妇,丈夫死得早,孤儿寡母很不被待见,这林氏一狠心,就从林家搬了出来,自己过了。”

这清平镇的林家,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祖父林源财一代起,在江淮一带做米行生意,与官府来往甚密,渐渐发起家来。只可惜香火不旺,膝下只有一个独子,后来林源财撒手归西,子承父业,也把米行经营得像模像样,娶了两房妻妾,各生了一个儿子。这林氏的丈夫,便是那个庶出的儿子。这个年代,一向是大房打压二房,嫡出的欺压庶出的,所以林氏所受的冷眼冷遇可想而知。这林氏也是个有点志气的人,一狠心,就从林家大宅子里搬出来。大房那边也怕脸面不好看,假惺惺地给了些银两,允许她带走一个奶娘,便随她去了。

一听到是镇子上林家的人,夜晚在槐树下乘凉的人群便炸开了锅,有说大房心黑的,也有同情林氏遭遇的。

一个胖妇人的嗓门最大,像敲破的铜锣般,隔了好远都能听到她的大嗓门:“所以我说啊,嫁到有钱人家有什么好,真应了那句老话了,宁做贫家妻,不做富家妾。门当户对,平平实实过日子才是道理。”

苏氏家的院子就在槐树旁边十米处,李红冰也被那妇人的大嗓门引出来,走到院子门口看去,昏黄的烛光下,她认出那个妇人就是她刚来那时候,在河边玩耍时见到的那个胖妇人,刘家妹子唤她婶娘的那个。刘家妹子也在,她的身子已经有些沉重,夏天穿得衣裳单薄,她凸起的肚子就显得明显起来。

此刻的刘家妹子突然“哎哟”一声,用手捂住了肚子。胖妇人马上紧张地望着她,“怎么了?”

“没什么,这孩子太顽皮,又踢了我一下。”刘家妹子有些羞涩地说道,苍白的脸晕染了些许红晕。

“这么好动,肯定是个儿子。”胖妇人喜笑颜开,“几个月了,应该快了吧?”

“还有五个月呢。”刘家妹子脸上盛着笑意,眼中有对未来的憧憬。

“你当家的回来过没有?”胖妇人又问道。刘家妹子眉尖又蹙了起来,摇摇头。

“过年后再没回来过?”胖妇人再追道问道。见刘家妹子低叹了一声。心不由一沉。暗想这事蹊跷。但见刘家妹子挺着个肚子。怕说了影响了情绪。危及胎儿就不好了。于是住口不说。只说了些劝她放宽心地话。

李红冰听了一会。觉得无聊。正想转身回屋。见树下走出一个窈窕地身影。细看原来是林志海地娘亲。看她一路行来地方向。竟向她家走了过来。

李红冰暗想。这林氏搬来也有几天了。一向与她家没有什么往来。今天来这里。所为何事?这样一边想着。一边朝屋里叫道:“娘。林夫人来了。”

听到女儿地喊声。苏氏放下手中地活计。走出了厅堂。见林氏正拈起裙角。跨进小院。不由微微错愕了一下。但还是面带微笑迎了上去:“林夫人。您怎么来了?”

“苏家妹妹。什么夫人夫人地。邻里地。随意叫就行了。”林氏维持着大方之家地笑意。转头对李红冰道:“小孩儿也真是地。以后叫大娘就行了。”

李红冰看着苏氏。苏氏微微点头。把林氏往里请:“林家姐姐。您请进。”林氏比苏氏大几岁。苏氏这样叫也合情合理。

进了屋,苏氏端来白开水,苏氏家没有茶叶,对农家人而言,茶叶是昂贵东西,一般人吃不起。林氏也不介意,接过来就呷了一口。

见到小箩筐里放着的绣线及刺绣用的花绷子,林氏禁不住伸手拿过来,看到上面精致的绣工,赞不绝口:“苏家妹妹果然是好手艺,连个绢帕也绣得极好。”

苏氏谦虚地笑笑:“想必姐姐的手艺比我更好呢。”

听苏氏这么一说,林氏不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未嫁之时,她也曾学过几年女红,自嫁入夫家后,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倒把这门手艺生疏了。如今搬离了那大富之家,生活用度都比平日节俭了许多,如今见儿子长高了,以前穿在身上的毛衣日渐短了起来,便打算重新给儿子打一件毛衣,这一下针,才发现手感生疏,有些针法倒忘了。听得村里人说,这桃花村里就数苏氏手艺是最好的,就上门讨教来了。

听得林氏说明来意,苏氏也没推辞,转身回房取了竹针,详细地讲解起来。看着林氏略显生硬的手,李红冰有些好奇:这大富人家的夫人,平日里都在做什么的?是在打麻将吗?不过这个时候,不应该有麻将,那或是在打马吊吧。

林氏似乎和苏氏很合得来,两人在桔黄的烛光下谈论绣线的话题谈到了深夜。李红冰觉得困了,就先回房睡了。她们的谈话仍在继续,断断续续地传进了李红冰的耳朵里。

“……我从那家搬出之后,就下定决心要让海儿出人头地,也让那家人瞧瞧……如今方方面面也要省着点,等过几年之后,海儿就要考科考了,这乡试院试上京赴考等等,就是一大笔钱,我得给他预备出来……”听这声音,说话的人是林氏。

科考?李红冰一下子醒过来。她怎么忘了,她名义上的“哥哥”,和林志海一般年纪的苏辰宇,过几年也是要科考的,这笔费用,苏氏恐怕很难筹足,看来,她这个做妹妹的,要为哥哥打算打算了。哥哥深谙家里供他读书不容易,所以一直很勤奋,功课从来没有落下过。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劈柴挑水,浇自家的菜地,做完了家里的活再去学堂。下了学之后又要在学院里做完杂活才回来,的确够辛苦的。李红冰托着脑袋想了想,那丛林深处的“冰冰蘑菇屋”又快收成了吧?

(某素又在唠叨了: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二十章 黄二哥家迎新娘

第二天李红冰又跑到丛林深处去看她的“冰冰蘑菇屋”,果然又收成了。由于范老头又把营养液改良了,所以这季种出的蘑菇比往季收成高了三分之一,但然不是很多,但李红冰已经很高兴了。李红冰算了一下账,等过些时候,有条件的话再把蘑菇屋扩建一下,把产量提高一些。等过了几年后,待到苏辰宇参加科考的时候,赴考费、关系疏通费都有了,想到这,李红冰就觉得喜滋滋的。当然,这些得益都归功于范老头,李红冰想,这老头真是个活宝,以后不论到了哪里,都要把这个活宝带上,那就不愁吃穿了。

说到底,李红冰的骨子里,到底是浸润了多年现代小资女人思想的毒害,多年养成的现代人的惰性根深蒂固,有方便可图还是图了再说。

这林氏来串门的时候也多了起来,渐渐地与苏氏成了手帕交。两人无话不谈,使得这苏家小院也不至于太冷清。其实林氏的性子也和苏氏差不多,说话细声细气的,一样的柳叶眉,细腻白晰的肤色,体态窈窕,很像苏杭一带的女子。每每看到林氏,李红冰就在想,这苏氏,会不会曾经也是大家闺秀?

自然而然的,李红冰就想到了关于“爹”那方面的事情。虽说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但苏辰宇似乎没有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那种脆弱、敏感的特质。她也曾私底下悄悄问过苏辰宇,但这个男孩表现得很茫然,只是说自懂事起就没见过爹爹,也曾经问过娘亲,娘亲只是说爹出远门去了,然后一整天都神色黯然的样子。有一次他问过之后,发现娘在房里哭,至那次以后他就不敢再问了。

这样么,李红冰没想到打探出这样的结果来。如果是死了就直接跟孩子说死了,为什么要说出远门去了,如果活着的话为什么不去找呢?李红冰托着腮帮子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所以来。

她一度怀疑那个卖货郎李成贵会不会就是苏辰宇的爹,因为卖货郎对他们兄妹极好,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光顾他们家,给他们兄妹两带些好吃的东西,见柴火没了,还专人从山上砍了一车树桩树枝运过来。何况苏氏见到他,或听到他的名字多少都有点不自然。但是,李红冰也曾暗暗观察过李成贵,一是容貌上与苏辰宇不太像,二是他对他们兄妹的好,不太像父亲对待子女的那种关爱,她也只得打消这个念头。幸好这个“爹爹”的字眼,对他们孤儿寡母没有太大的意义,无所谓有或无,渐渐的,李红冰也不再去想这件事情。

转眼间,深秋来了。黄色的梧桐叶掉了一地的时候,村头的黄二哥要娶媳妇了。

村头的黄家,本来是有两个儿子的,前几年瘟疫流行,黄家大儿子不幸感染了伤寒,病势来得凶险,没几天就死了,当时黄大妈哭昏了好几次,一双好好的眼睛都哭瞎了。这几年,黄二哥挑了家里的大梁,做了贩卖瓜果的营生,家境才好了一些。因为只剩了这么一个儿子,黄大妈便自己做了主,决定要大肆操办一场,请上全村人,也给未来的媳妇脸上添些光彩。

这黄二哥,人也长得英俊,身材魁梧,很得村里一些姑娘的青睐。不过黄二哥眼光也不俗,相中了邻村一个也做瓜果营生的人家的女儿,托了媒婆去商洽,那家姑娘也听过黄二哥的大名,也有几分意思。这样,一下子便应承了下来。接下来,下聘礼,选日子,忙得不亦乐乎。

初八这天一大早,村头的黄家,炮竹声一大早就响了起来。由于宴请了全村人去喝喜酒,范老先生的学院也特地放了一天假。苏辰宇得了空闲,便拉着妹妹去看热闹。

到了村头,见黄家人来人往,炮竹声声,响个不停,院子门前一片喜庆的炮竹屑。两只大红灯笼在门口挂着,木门上贴着醒目的大红“喜”字。黄大妈不再穿着土黄布衣,而是一身碎花的缎面袍子,被自家闺女搀扶着,在院子里坐下,两只浑浊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黄大叔也是一身深色衣衫,一边接待来客,收受贺礼并道谢。时不时吆喝院子里请来的帮工。农家人贫穷,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如一匹花布,一只大母鸡,一篮子鸡蛋都可以算作贺礼。李红冰眼尖,一眼就看到张二花穿着一件永远洗不走污迹的衣裳在门口张望,原来她早来了。

见李红冰向她招手。张二花喜滋滋地跑了过来。待看见苏辰宇。她地脚步便慢了下来。苏辰宇也不理她。只拉紧妹妹地手。防她被人流冲走。过了一会。朱大壮和林志海也来了。朱大壮看见地上未燃尽地炮竹。就捡起来玩。林志海只站在一侧。冷冷地看着。

过了约一个时辰。锁呐声由远而近传了起来。人群里开始有了小小地骚动。院子里地人也更忙乱了。由于是初次娶媳妇。黄大叔紧张得双手不知往哪放。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最后还是被刘大婶地大儿子拉了过去。惯在院子里地椅子上坐着。这时。新娘地轿子已到门前了。

李红冰极力踮起脚跟;从人群缝里往外看。想要看看这古时地迎亲队伍究竟是什么样子。可是她个人太矮。前面又是密密麻麻地人群。她使尽了全身气力也只能从前面围个水泄不通地人地身体缝里看到一片喜庆地红色。还有忙乱地脚步。

苏辰宇看着妹妹急着地神情。再看看院子左角地一侧。拉着妹妹地手退出人群。来到院子左角地石桌前。把妹妹抱上石桌。自己则站在石凳子上往外看。

这下李红冰终于看清楚这古代地花轿长什么样子了。红色。喜庆地红色。这是李红冰地第一印象。那轿子也不过是一顶二人抬地轿子。比电视上看到地四人大轿。八人大轿差远了。轿身挂了红绸。四个角有金黄地流苏。这在村里人看来算是比较奢侈地。在桃花村里。接新娘多是用一头毛驴拉过来就成了。坐过喜轿地只有刘家妹子。因为刘家妹子是邻村地人。家里人要面子。非要夫家用喜轿来迎娶。那时刘山在镇子上打工。也有几个钱。便请人用红纸糊了喜轿。像模像样地抬进家门来。这事。在桃花村还轰动了好久。

第二十一章 富贵小公子的手

喜轿旁有一个老妈妈样子的人,穿戴比村里人奢华一些,也不过是在发髻上多插了一枚簪子,一朵花儿。身上的衣裳也很体面,团花簇锦,手中还拈着块红绢丝帕。不用说,这就是喜婆了。

轿子后就是迎亲仪仗队。数数也有十几人,当中有着山羊胡子的是吴老爹。别看吴老爹年近五十,胡子花白,但身板硬朗,中气足得很,吹起唢呐来那叫一个响亮。

轿子旁紧跟着的就是骑着马的新郎倌黄二哥。今日的黄二哥特别的抢眼,高大魁梧的身材套一身红色的喜服,头发拢到后面,扎了一根红色的发带。发带的末梢随风轻轻晃动着,倒显出几分俊朗飘逸来。

见轿子停在了自家门口,黄二哥也赶紧下了马。喜婆把新娘子搀扶出来,早有人递上一只用红绸结成的花球,一人拿了一头花球上的带子,就朝堂上的黄大叔黄大妈走去。

喜婆及时地高声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小夫妻对拜时出了点小意外,不知是靠得太近还是新郎新娘太紧张,两人的头居然碰到了一起。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黄二哥不好意思地掻掻脑袋,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则笑得肩头一耸一耸的。

这新娘,是邻村贩卖瓜果的余老汉的大女儿,名叫余赛花。自小便跟着余老汉在自家档口卖水果,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精明泼辣的性子,是个绝对能主事的人,黄二哥能娶到这样的媳妇,也是黄家的福气。

刘家妹子也在院子边的桂花树淡淡地笑着。她因为身子日渐沉重,也不敢太靠近,怕被人群撞倒,伤了胎儿。她虽在笑着,但眉尖仍微微蹙着,那层淡薄的笑意根本掩饰不住脸上浓重的忧郁。

李红冰笑了一会,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她身边的石板凳上不知何时已经挤满了人。除了苏辰宇、林志海外,有吴老爹的小儿子阿旺,陈阿婆家的孙女陈小梅、村尾豆付孙的大儿子孙高升……还有,张二花。

张二花笑得眼睛弯弯的,像天上的月牙儿。她的笑声很好听,如银铃般,又清又脆。她笑着笑着就把眼睛移向苏辰宇。苏辰宇却没理会,伸手扶了一下妹妹,怕她跌倒。

喜婆喊完“送入洞房”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把新娘送入房内,便到外面张罗去了。

没什么看头。人群顿时散了。院里请来地帮工忙着摆台凳。准备中午地宴席。桃花村虽然不富有。但人口也有上百人。黄二哥家早早就向隔壁村子借了条凳和桌子。在大院子里摆了满满十桌。

黄二哥地妹子名叫黄春荷地。拿了一碟糕点出来分给院子里地孩子。几个孩子齐刷刷地从石凳上跳下来去抢碟子里地糕点。苏辰宇和林志海也跳了下来。苏辰宇走了过去。就着碟子剩下地糕点拿了几个。递给妹妹。林志海没动。转过身去不知在看旁边地什么东西。

李红冰不太喜欢甜点。就分了一些给张二花。张二花咬了一口糕点。也跳下石凳来。走近苏辰宇说道:“娶新娘你玩不玩?我扮新娘。你做新郎……”

没等张二花说完。苏辰宇就斜睨了她一眼。道:“我娘说了。新郎新娘要相互喜欢才能成亲。我又不喜欢你。再说。你还没小清漂亮呢!”

李红冰哑然失笑。这“小两口”吵嘴玩闹。怎么牵连到她身上来了?

不远处地林志海似乎被这边地声响所惊动。转过身来。目光在李红冰身上停留了片刻。

张二花咬了咬嘴唇,瘦小的脸庞上那双显得特别突兀的大眼睛气恼地瞪了苏辰宇一眼,后又无可奈何地垂下眼帘,低头看自己的脚尖。

看到张二花的情绪低落,李红冰有些于心不忍。“二花姐!”李红冰用软糯的童音叫了一声,她怕张二花会生气。女孩子总是对这方面比较早熟一些,她的那个憨厚的哥哥,明显属于后知后觉那一种。

待张二花走到跟前,李红冰把手中剩下的糕点全给了她。张二花这才高兴起来,脸上露出笑容,伸手接过,一口一口去咬那香香甜甜的糕点。

黄家的黄春荷又捧了一盆“糖胶地瓜”出来。这“糖胶地瓜”,是桃花村每逢节日或办喜事的必备物品,是把地瓜,也就是番薯,切成片,加上粮食发酵后形成的麦芽糖,和在一起放在锅里煮,直到黄白的番薯切片柔软粘稠,呈透明的琥珀色。口感极好,有韧性,有嚼头,还兼有番薯特有的香甜,是桃花村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甜点。

苏辰宇走了几步,回过头来,望住张二花:“我去拿地瓜,你要不要?”

张二花有些愕然,接着便欣喜地点点头。想了一会,道:“我跟你一起去。”

李红冰在石桌站了一会,觉得有些累。她在石桌上蹲了下来,向地下看了看。虽说这石桌并不高,但对于她这个只有五岁,身高不足1米的小孩子来说,的确有点困难。

李红冰想到自己命运多鈝,年纪轻轻就遭遇车祸,时空错乱附在这五岁小女孩身上,才得以安生,当然要好好保护这副躯体,要是这一跳,摔断了胳膊摔断了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犹豫间,忽然一双手伸了过来。李红冰抬头一看,居然是林志海。

他静静地站在她面前,依然是一身清冷,但眼眸中似有微微笑意。他托住李红冰的身子,稳稳地把她抱下来,再牵了她的小手,不让她乱跑。

李红冰有些愕然,侧头望着比她高好多的林志海。他穿着上段时间在花圃初遇时的那件牙月白的袍子,白色的袍子,衬着白净的脸,头发往后束着,扎一根绸带,有两绺却垂于胸前,随着微风轻轻摆动,隐隐透着些许卓而不凡的丰姿。

这是一个命运不济的富家小贵公子,李红冰在心里暗道。感觉自己的手被他抓得紧紧的,从他的手心传递而来一股温暖的气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很冷淡的男孩,掌心居然如此温暖。

(某素小小声说:有推荐票的;砸过来一些好吗?^-^)

第二十二章 刘家妹子遭变故

近来,镇子上流传着一个大新闻:镇守边关的呼延将军搬师回朝,路经清平镇,要在镇子上驻扎一段时间,将养生息,略作休整,不日将返回京师。由于清平镇是个边陲小镇,平日里也没什么新鲜事,于是这呼延将军驻军一事,便成了头号大新闻,像长了翅膀一般,瞬时似遍了清平镇管辖的几个村镇,就连桃花村这样败落的村子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消息是刘大婶传出来的。她的大女儿在给镇子上一家有钱人家做浆洗的,寄身于大富之家,听到的小道消息也最多。

一日清晨,太阳刚冒出头,从厚厚的云层中喷薄而出。桃花村的那条小河,已经有三三两两的妇人婆子在洗衣服。

刘大婶抹了一下溅在脸上的水珠,眼睛眯了眯,望望还不是十分耀眼的太阳,侧过身子,向着那群妇人说道:“我听我那闺女说,前几天镇子上开进一拨军队,浩浩荡荡的有数十万人。银盔铁甲的,那叫一个威风。我闺女刚好出来给那户人家买东西,经过驿馆门口,见那红色的地毡铺了有几百米长,长乐县那个县太爷还在驿馆门口躬身迎接呢!”

清平镇隶属洚乐县管辖的范围,一个赫有名的边关将领搬师回朝,县太爷是绝计没有不亲自迎接的道理。

几个妇人婆子“哗”了一声。不去想那十万军士,银盔铁甲如何壮观,单那几百米长的腥红地毡,也是够奢华的了。

刘大婶很满意这几个妇人婆子的反应,清清嗓子又继续道:“我听我闺女说,那将军叫呼延赞,身高三丈,生得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是匈奴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一口大刀更是使得出神入化。我闺女见他从那匹高大神俊的白龙马上跳下来的时候,石板地似乎都震动了三下。那县太爷躬身迎接,身子都快弓到地上去了。”

她这样一说,周围的妇人婆子都笑了起来。平日里这县太爷可是张牙舞爪、耀武扬耀的,没想到见到这个呼延将军,比见到皇上还是惊惧。

“这个呼延将军是不是娶了长公主那位?”人群中有一个婆子突然说道。

众人“啊”了一声,齐齐朝那个说话的婆子看去,见是跟随从镇子上林家米行的林氏搬出来的李嬷嬷。她常年在林府里,知道的消息也比平常人多得多。那刘大婶也就蹲下身子,一边用木棒捶打着衣裳,一边竖起耳朵听她细说。

那个李嬷嬷却住了口,不再往下说,只是沉默地浆洗着木桶里的被单。

“你倒说啊?!”二旺家地媳妇急了。忍不住催促道。

想必这李嬷嬷在深宅大院呆得久了。行事小心谨慎。知道规矩。不像那些村妇那般爱嚼舌根。缓缓好一会。李嬷嬷才开口道:“具体我也不太清楚。这事我是听已过世地林老夫人说地。说那位昭阳公主。长得一副花容月貌。心高气傲地。偏偏就爱上了呼延将军。先皇就下了旨。给呼延将军赐了婚。昭阳公主下嫁呼延将军。这场喜宴办是甚是隆重。听说京城里人山人海。各地地大官小官都送了礼。长乐县地县太爷还托了林老爷去外地购了一副龙凤呈祥玛瑙玉佩。送上京城作为贺礼。”

李嬷嬷这一番话一说出来。那些妇人婆子除了张大嘴巴惊叹之后再无其他地杂音。那昭阳公主一直是先皇宠爱地女儿。公主下嫁。这呼延将军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皇家贵胄。一个有着如此显赫身份地人。长乐县县太爷又岂敢有一丝一毫地怠慢?在场地有些人已经在心中打起了小九九。想着要多打探一些关于这位呼延将军地消息。比如他有多少个儿子之类地。如今这位镇守边关地将军返京。必定会加官进爵。封个侯爷什么地。那他地儿子就是小侯爷了。如果能攀得这门亲戚。哪怕自己地女儿做个妾室也好。一生地荣华富贵自不在话下。还能通过这个靠山。让自己地家人也跟着沾沾光。捞个一官半职。或有个谋生地门路。也是好地。

这边地人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那边地小路上跌跌撞撞地跑来一个人。气喘吁吁。头发因奔跑而有些散乱。她在河边站定。气也没来得及喘上一口。就急急地朝河边大喊:“翠花!翠花!”

人群中有个年约十四五岁地姑娘从衣裳堆里抬起头来。不解地望着岸上那个乱叫乱嚷地人:“小英。我在这呢!”

那个叫小英地姑娘大大地喘了一口气。急切地说道:“翠花。你。你快回家去。你姐。你姐要生了!”

翠花的表情有些愕然:“我姐要生了?没这么快啊,不是还有三个月吗?还说,我姐夫也在家……”

小英三步并作两步,跳下河岸,急急拉着翠花的手:“翠花,快别提你那个姐夫了,你姐夫要休了你姐呢,你娘已经气得晕了过去,你姐突然就要生了……你快去看看,晚了怕来不及了……”

小英这一说,把在场的人都唬了一大跳,翠花更是脸色“刷”地白了,衣裳也顾不上收拾了,慌慌张张把湿漉漉的手在身上抹了两下,便火急火燎地跟着小英走了。

两个姑娘一走,人群就炸开了锅。有些跟刘家妹子感情比较好的,就收了衣裳看她去了。剩下几个妇人婆子则在叽叽喳喳议论不休。

这个说:“刘山那孩子我可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怎么出去了几年,就变了个人似的,说休妻就休妻了呢?”

那个说:“不用说,肯定被外面的狐狸精迷住了!”

也有人对此事表示同情:“这刘家妹子眼看就要生了,这个关头突然出了这样的事,真是太没人性了……”

一个胖妇人正急匆匆地往刘家赶,路过河岸边,听到众人的议论,使劲地跺跺脚;恨恨道:“我都说了,这天底下,哪有不吃腥的猫!”

二旺家的媳妇抬起头,冲她大喊:“金大娘,你还不快过去,刚才小英来找翠花,说你那外甥女快不行了!”

胖妇人金大娘一听,心下更加着急,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了。

第二十三章 要把孩子生下来

此刻的刘家院子里,乱成一锅粥。

苏醒过来的刘家妹子的亲生母亲,金大妈此刻正坐在院子里的地上,呼天抢地,老泪纵横地哭闹,几个婆子妇人围着她小声地劝着。金大妈鬓发散乱,两眼哭得红肿,额头上隆起一个大包,还渗出些许血迹。据知情人说,今天天刚亮,刘山就回了村子,一进家门就拿出了张休书,要休妻。金大妈上前理论,双方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