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侧福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那希把胤禩送给她的毛皮早就送到了娘家,因为清朝是满人的天下,习惯了穿毛皮衣服,所以京城的权贵们都以这个为风尚,也是社会地位和家庭条件的体现,毛皮衣服是少不了的。

新年,胤禩带着一家人又进宫去了,这次只带了弘旺和弘晟,天气太冷了,老三弘昊和小女儿星星就没进宫,乌那希又一次见到了女儿月月,这才是她最盼望的时刻。月月也是好久没有见到父母了,见了家人来了也异常的兴奋,太后开恩,让她们母女单独说了一会儿话,乌那希为了月月最近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过年了,别的功课可以不做,但是写字是不能落下的,可不能跟他们的爹似的,写字总是写不好,现在好不容易才摆脱了被批评的阶段,下一辈儿的可不能也写不好。

月月长高了不少,不过还是白白胖胖的,非常的可爱,额头上的红痣更加璀璨了,穿上红色的旗装,非常漂亮,就跟年画里的娃娃似的,虽然皇家的血统优良,但是像月月这样壮实的身体,这么可爱漂亮的孩子,还是很得宠的。康熙对月月更是有一些莫名的关注,在太后这里,月月也非常的顺心,偶尔回家一次,也能让乌那希和胤禩看看。

月月的性子很刚烈,上次回来,就给郭络罗氏脸子看了,被乌那希说了两句,这个孩子到底是太小,知道自己额头是怎么回事了,对这个嫡福晋也就当成仇人一样了。看着渐渐长大的月月,乌那希觉得心里有些酸酸的,

“月月,我的宝贝,在宫里过的不开心,就和额娘回去,知道吗?”

月月想了想,说道,“我会经常回去的,只是皇玛嬷也想我,我不在,她吃饭不香的。”

乌那希知道自己让孩子为难了,想女儿了,可是女儿在宫里也更有利。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自己忍了吧!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彩蛋,上面镶嵌了五色宝石,做工非常精致,是乌那希空间中的珍藏,小彩蛋还可以打开,里面东西。看到这么精致的东西,月月果然非常高兴,还说过两天回家去,宫里的孩子都有花灯了,她也要回家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做花灯。

第六十五章 花灯

环境是可以改变人的,郭络罗氏就是个例子,虽然她非常的任性,但是身边还有聪明的,吃了这么多的亏,她也终于聪明了一些,现在在府里,也不会做出什么针对乌那希和孩子的事,和来往的女眷应酬成为她生活的重心,弘早也被搬到嫡福晋的正院去了,郭络罗氏安排了自己的人手,王氏偶尔也可以去看,后院似乎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

正月十五,宫里办了灯会,各家的大一些的孩子,都被带进宫去,每个人还得带上自己的灯笼,有灯就会有灯谜,乌那希要带着三个孩子,需要做三盏灯,胤禩也要做灯送上去,不过这个不用乌那希操心了。

乌那希给弘晟做的是走马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笔画成的大笨熊漫画,这个可是弘晟自己画的,当然,乌那希先提供了一下素材,弘旺画的不是多好,但这可是他自己画的,他更高兴,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弘旺大了一些,他的走马灯写的就是和灯谜有关的,此时刚学完了《论语》,《大学》也学了一半,当然,这两本书他已经会背了,胤禩觉得儿子聪明,没有什么,却没有郭先生那么惊讶,每次郭先生夸奖两个孩子聪慧好学的时候,胤禩还以为是郭先生和自己一样,敝帚自珍而已,自己的孩子都好,等到他见识到别的孩子如何,那他才会知道自己的孩子多么需要隐藏起来。

进宫去看等,胤禩穿了一身浅棕色的长袍,深棕色的马甲,衣服上绣着花边,嫡福晋郭络罗氏穿着大红色的绣花旗袍,头上戴的金光闪闪。整套的金镶玉头饰,还戴了一朵红色的绢花。这样的打扮,乌那希是看不上的,今天穿了一身橘黄色的旗袍,翠绿色的马甲,马甲和旗袍上绣着玉兰花,头上戴着橘黄色的琥珀步摇和一朵蝶恋花的金镶玉珠花,琥珀耳坠,不会喧宾夺主,也不会在这样的场面寒碜。

乌那希很少穿的隆重。这样的颜色很少见。胤禩看了乌那希的打扮。觉得眼前一亮,乌那希容颜出众,这样的打扮,也不会在人群中埋没掉。而且乌那希身材好,旗袍做的修身,更是难得的顺眼,这和穿着传统旗袍的郭络罗氏比起来,在细节上胜出不少。

两个孩子今天打扮的也很可爱,弘旺一身蓝色的长袍马褂,很招人喜欢,弘晟长的胖一些,穿了深蓝色。'。。'白白胖胖的脸上,浓眉大眼的,非常英气,要不是长得胖一些,还真能唬人。两个孩子都很喜欢自己的花灯。现在虽然还没点上,就已经拎在手里,说什么也不放下了,奶娘抱着弘晟,乌那希领着弘旺,这样一家子才到宫里去了。

先去见了太后,顺便给小女儿送了一盏肥猫灯,虎斑纹的大肥猫,头上带着花,脖子上带着铃铛,非常可爱,月月非常喜欢,还不知道她额娘这是在讽刺她够肥。不过再肥乌那希也是觉得自己的女儿是最好看的,月月也学了《论语》,宫里也有人教她的,不过太后不怎么问学业上的事,对孩子的聪明也没有什么概念。她更关注的是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

之后,郭络罗氏带着乌那希和孩子一起去见惠妃和良妃,一路上郭络罗氏没有说什么,这到不是怕了乌那希,而是因为弘旺和弘晟两个也大了,郭络罗氏怕两个孩子说出什么让她下不来台的话,再加上月月也跟着来了,这才住了嘴。

良妃最是良善的,喜欢人就多笑,不喜欢,也不会说什么狠话,看到两个孙子和孙女一起来了,非常高兴,让人招呼着把十八格格抱来,让他们都认认小姑姑。这段时间,乌那希还在往宫里送蔬菜和水果,康熙那里是少不了的,外天种植冬季蔬菜的人家还没有多少,产量更低,所以送进来的蔬菜一部分给了康熙,一小部分给太后、惠妃和良妃,不多,但是比宫里其他人家要好的多,宜妃那里胤禩偶尔也会送,但不是每次都送。这个亲疏远近一定要分清楚。

十八格格现在大了很多,眼珠子也更活泛了,看到弘旺和月月他们手里的灯,小手就伸出来要,三个孩子开始看乌那希,都不想把花灯给小姑姑,这花灯都容易坏,小孩子手下都没有准儿,在家里,弘旺和弘晟就被弘昊破坏过花灯,现在很担心。

乌那希也为难,这怎么办?月月不知道问题,只是舍不得,但是小姑姑要,月月还是先把灯拿出来了,

“我的给姑姑吧!”

“不用了,妹妹,我的给姑姑。”弘旺一咬牙,决定自己贡献出来,

弘晟有些舍不得,但是速度最快,“我的给。”直接把花灯往前一送,

良妃呵呵的笑了,“都是好孩子,姑姑还小,让他们拿别的花灯给她。”

乌那希这才放下心来,“是奴婢不好,应该给十八格格准备的。”

郭络罗氏瞪了一眼乌那希,然后说道,“是媳妇不够细心,等会儿就让他们寻一盏好的来,保证十八格格喜欢。”

“行,她还小呢!”良妃对郭络罗氏的印象已经摆在那里了,不过是看在儿子的面子上不发罢了。

过年了,太后给几个小的,每人两个金裸子,内造的,也不错,太后的孙子太多,他们能得已经不错了。惠妃也给了东西,每个人一个小金锁,良妃这里准备的一对金项圈,每个孩子一个,月月的那个还镶嵌了红宝石,最是贵重。作为哥哥嫂子,胤禩也得有东西,给了十八格格一只玉锁,上品翡翠,雕工非常好,翠绿翠绿的,一看就知道不凡。这个礼物当时胤禩从乌那希的首饰铺子买的,由郭络罗氏呈给良妃,乌那希给小姑子做了一套衣服。

接下来的家宴,男女分开的,作为侧福晋,和她坐在一起的也是同样地位的人,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嫡福晋跟前立规矩,过了好半天,这桌子上才坐满了人,乌那希还得不时的看向自己的孩子,不只是乌那希担心,胤禩也担心,这眼睛就离不开孩子了,兄弟家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的死,自己的家里也不太平,刚生是弘早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他也担心自己家会死孩子,尤其是弘旺,很聪明的,胤禩最看重这个长子。

康熙见小辈们都一个一个拎着自己的花灯来叩拜,心里很高兴,儿子媳妇们也趁机送上自己的礼物,前面几个儿子带着孙子过来,拎的花灯都很精致美观,只是到了老八家这里,两个孙子的花灯就不怎么够看了,就是月月的灯比较新奇可爱,康熙来了兴致,就把两个小子叫过去了,看到弘晟的灯,“这个是你……自己画的?”

“回皇玛法,是孙儿自己画的。”弘晟大声的回答道,声音特别洪亮,康熙听了,就笑了,

“我看看,哦画的不错,哈哈……”看到弘晟画的大笨熊非常搞笑,也跟着笑了起来,看了一会儿,这才把灯还给弘晟,又拿过弘旺的看了,花灯一共有五面,

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

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

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

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

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

康熙看完了,也小声的说出了答案,就对弘旺说道,“这个是你自己想的?”

“回皇玛法,是孙儿想了很久才想到的。”弘旺恭敬的回答道,眼神清澈,让人心生好感,

“好,不错,学到论语了?”

“会黄玛法,刚学完《论语》”

康熙一愣,有些不敢相信,才多大的年纪,就学会论语了?“你是三十三年生的吧?”

“回皇玛法,是的。”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句怎么解释?”康熙看看弘旺,正色说道,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一句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其实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都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也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不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是正确的。”

“放肆!”胤禩吓的脸都白了。

第六十六章 嫁妆

也难怪胤禩这么害怕了,康熙所这话,涉及到一个‘孝’,作为儿孙,自然应该回答严守父志才对,没想到这个小子这样笨,竟然唱反调,还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这要康熙怎么想,这让朝廷中文官和士子怎么看胤禩?这么多年来的在文人当中树立的贤德形象,岌岌可危了。

“嗯!这话虽然有理,却偏颇了,胤禩,你惯是不会教孩子的,好好的孩子让你教成这个样子,算了,也不指望你了,弘旺,过了年就到上书房去读书,跟着太子家的和几个哥哥家的孩子一起去读书吧!”康熙停顿了一会儿,才说出这样的话来,之后又吩咐了,让太子家的儿子,和三阿哥的嫡子,四阿哥和五阿哥家、七阿哥的长子一起去读书,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胤禩赶紧拉着弘旺扣头,不过康熙还不放人,又让弘旺背了两段论语,见他回答的很流利,才放手,不过临走之前,看康熙的脸色不怎么好。大家也就不怎么关注这件事情了。皇子的长子去了南书房,还是说的过去的,也许老爷子就是担心孙子罢了。

不过胤禩和乌那希两个都吓出了一身冷汗,乌那希不明白弘旺这个小子是怎么了,平时也没这么张扬啊!看来这小子也是个有野心的呢!回去得好好教育一下。

其他几个阿哥虽然有些怀疑,但是毕竟是几个大一些的皇孙都去了,也就说不上谁更好了,郭络罗氏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在乌那希看来,只要他们母子倒霉,郭络罗氏都会开心的。乌那希现在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息点,别养的目光短浅才好。

康熙这次又要去五台山了,这次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跟着去的,八阿哥没去,他正在筹备银行的事情。这需要各部官员协同办理,九阿哥和十阿哥也没闲着,帮着联系各地的票号,朝廷的相关法律也制定的差不多了,估计过了两个月也会见到成效了,今年胤禩和乌那希的庄子都种上了玉米和高粱,这两种都是高产的作物,按照乌那希提供的方法育苗,当然,为了这些苗能长得好。乌那希还趁机再浇地的池塘里放了不少的空间水。这苗长的好了还不算什么。没有想到池塘的鱼竟然成精了,各个又大又鲜美,庄头也不用乌那希吩咐,直接让人把池塘扩大。没有想到这一扩不要紧,竟然也探出了温泉,不过这泉眼小,庄头也是有经济头脑的,就继续养鱼,往城里卖的时候,就说这是温泉养的鱼,乌那希听说了,还特意回去了一趟。让人把池子继续扩大,周围的地方虽然贫贱,但也买了下来,种上草,养殖一些牲畜。粪便就拿去养鱼。

这鱼卖的比别人的贵上一辈,但是这个时候的人都是嘴刁的,很快就尝出味道好了,这鱼的价格越来越高,把乌那希乐坏了,很是大方的放了打赏。乌那希很是相信劳动人民的智慧,放出话来,谁能有办法让出了好主意,庄子上就支持,出来庄稼的收入,养鱼的收入都给庄子上上的人分了,以后有这样的事情,也照这样办理。就这样,干副业的人就多了,除了上交的粮食,庄子上的人开始养鸡养鱼,甚至开始在地头上种植了许多果树,将来有收成,乌那希都是不管的。还给庄子上的孩子请了先生和木匠铁匠,有学习不好的,可以去学手艺,学算账,这样也是个出路,将来有成材的,乌那希也算是有了知根底的人用。

一开春,就到了塔娜出嫁的时候了,乌那希和南方的商人接触的多了,就拿出了自己的钱让他们去办嫁妆,后来更是包了妹妹的一大半首饰,清朝侧福晋与嫡福晋一样,都有婚礼,仪式比嫡福晋略减。侧福晋是娶的,不是纳的。侧福晋有嫁妆。侧福晋的娘家人是男人的亲戚,侧福晋的父母是男人父母的亲家,侧福晋生的孩子叫侧福晋为额娘,叫嫡福晋为嫡额娘。侧福晋是上了玉蝶的,正式的皇家媳妇,真正的皇家贵妇。贵族官员家庭的女儿成为王爷或皇子的侧福晋,是荣耀的事情,绝不是丢脸的事情。

皇子侧室福晋,定制中的冠服皆有薰貂朝冠、青绒朝冠、金约、珥、领约、朝珠、彩帨。锦缎有褟朝褂、锦缎朝褂、纱朝褂、黄貂皮缘缎朝袍、海龙皮缘缎朝袍、锦缎朝袍、纱朝袍、海龙皮缘灰鼠皮里缎朝裙、锦缎朝裙、纱朝裙、薰貂吉服冠、青绒吉服冠、吉服褂、吉服袍等项。这些都是内务府给的,但是嫁妆当中的其他项目确实需要娘家置办的。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财物;亦称“嫁装”、“妆奁”、“嫁资”等。中国传统

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清代嫁妆可分为生活用品和不动产两类。其中;生活用品是嫁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主要由衣物首饰和日用器具构成。衣物首饰做嫁妆;可以从最直接的层面体现出新妇之“新”。人们无法想象在婚礼这一女性生平最重大的仪式中;她们衣着破旧的情景。并且这种“新”;不仅要体现在婚礼上;还将一直延续到她结束“新妇”状态为止。物首饰由女家陪送;可在裁减和品位上更贴近女子的要求;使她们在穿着时得心应手。

衣食住行都要包括,还有不动产,首饰用了四十抬,乌那希在自己的铺子中弄出许多精品,大多数的宝石都是乌那希从空间中拿的,各色宝石,猫眼石、翡翠、珊瑚、水晶、钻石,花样繁多,风格各异,家具虽然不算贵重,都是黄花梨的,没有用上好的紫檀,不过也够看了,陪嫁的首饰数量不少,镯子都是一个箱子里放了四个盒子,玉镯子一排排的固定好,金镶玉和金镯子,金钏等都用是塞满了匣子,各色成套的首饰就有两箱四十套,都是十几个一套的,还有零散的首饰装了四个箱子。能送人的首饰又装了几个箱子,出了这些首饰,衣服和布料也是非常重要珍贵的,各色药材还有毛皮也很打眼,一人高的座钟有两个,小钟表有一对,怀表四只,古董摆件也有十几台,陪送的的庄子有两个,一千六百亩地。铺子陪嫁四个,有布料铺子、胭脂铺子、首饰铺子和药材铺子,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这样的嫁妆在侧福晋当中算是很好的了,加上各个亲朋好友的添装也不少,成亲的当天乌那希没有去,但是听胤禩回来说,还是很顺利成功的,乌那希这才放下心来。

这次妹妹成亲,乌那希让人从外地购买了许多好酒,偷偷的换了,装到特制的漂亮毯子里给娘家送去,这是有些年份的女儿红,在现代也是花了大价钱买的,乌那希又放了空间中的玉石边深潭水,潭水边的茶花的没有凋谢,而且变得越来越硬的,最开始长成的花朵甚至开始变得泛起了光泽,估计要变成固体状态了,乌那希曾经试着用边上潭水泡了一朵花,没有想到竟然融化了,乌那希觉得有意思,就把这花朵扔下去一些到潭水里,没几天,这潭水就变得有些奶白色了,还有一些茉莉的清香,新长出的花速度很慢,估计长成要一年的时间,乌那希就不敢祸害了。

这潭水的功效不如茶花那样逆天,但是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却非常有好处,恢复能力很强,乌那希想着自己将来也许可以学一下炼丹,这么好的潭水不用实在可惜。乌那希经常喝这潭水烧开之后泡的茶,屋里经常放一个小炉子,桌子上摆着茶具,别人都以为乌那希现在喜欢上了茶艺,胤禩喝过一次茉莉花茶,竟然也爱上了,春天容易犯困,早上都要吃点早点,喝一些茶水再离开的。弄的乌那希都睡不了懒觉。

没办法,乌那希只能勉强撑着,还是老招数,给他找事情做,让胤禩马上把银行开起来,这个银行的管管为了和那些当官的区分,叫了很多名字,董事会,还有执行总裁,总经理,各分部经理,这些人选不能找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人,需要有经济头脑的,还得是胤禩信得过的人,下属的员工也要经过培训,保险公司也是这样,刚开始,这就必然要用一些商人了,有好多的大财主就是放弃自己的家业不要,也得挣这个经理和总经理当,要知道这经理就是四品,总经理三品,总裁要二品大员呢!商人不能科举,不能当官,这个银行可是开了特例,以后怕是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了,听说是下次科举就要开经济科了。

第六十七章 内务府

7

康熙定了马奇为掌管大清银行的总裁,其他股东出来内务府和户部官员之外,还有王公贵族,皇子贝勒,还有一些是朝廷中的一些大族世家,还有一部分大商人,其中还有江南的盐商,这些董事是没有官职的,除了马奇领导全局之外,胤禩也作为董事成员出席大型会议,下属督查处的还有一些户部和刑部的官员,剩下做事的经理都是从民间选上来的人,当然,胤禩可以说推荐了最多的人。

博敦在里面做了一个小管事,他还年轻,现在正是学习阶段,而且银行刚刚开张,起步阶段最是艰难,博敦不适合做更高的职位,但是他还年轻,手里有资料,会外语,算账更是厉害,将来的成绩不可限量。再说也是个八品的官,也算是宫门中人呢!

十三阿哥娶侧福晋,还是挺轰动的,事后乌那希听了娘家下人来说话,据说塔娜过的很好,成亲那天,嫁妆也确实给十三阿哥和齐佳氏府里挣足了面子,十三阿哥虽然得宠,但是没有母妃,还有两个妹妹要照顾,再得宠也是有限的,毕竟还没从宫里出来呢!现在塔娜带来的首饰够她用一辈子了,陪送的庄子和铺子也足够生活了,每年收万八两银子也是轻松,更何况还有十万两压箱银子,这可都是写在嫁妆单子上的,有人估计了一下,塔娜的嫁妆至少有三十万两银子,这还是当铺的价格,如果正常出售,价格更高了。

齐佳氏一家拿出来的不过一半的数量,剩下的都是乌那希准备的,这部分也没用胤禩府里出钱,只有几件是胤禩府里送的,乌那希也和家里说了,这是自己私下给的,不要声张。齐佳氏阿林夫妇和家里的孩子都对这个姐姐感激非常,完颜氏更是告诉乌那希,千万不要再给家里东西了,省的将来八阿哥知道了,再跟乌那希离心。乌那希只能说自己有些私下的生意,是胤禩也不知道的,这样完颜氏才不说话了。

胤禩现在整天泡在书房里,有的时候也把客人请到书房,更多的时候是不在的,可是即使是这样。乌那希也跟着忙的够呛。不得意。孩子们就得另外请老师了,乌那希作为现代来的人,很清楚什么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们各个学科都请了老师。甚至外语都请了老师,弘旺尤其忙,去了宫里的南书房,回到家里还有其他的功课,好在南书房学的东西难不倒他,谁让他聪明呢!幸好哈达氏做饭好吃,变着花样的给孩子们做吃的,这才保证他们没有瘦下来,不过乌那希还是没少给孩子做果汁喝。还加了不少茉莉花瓣,这东西可是非常好的,几个孩子整天都活蹦乱跳的。

家里请了这么多的师傅,还有住在府里的,嫡福晋那里也听说了。王嬷嬷上次说了,嫡福晋那里闹着换奶娘,又是整天挑剔这不好,那不好的,给弘早的满月非得要大办,这也就算了,办的当天还不请乌那希去,只请了其他阿哥的嫡福晋,就连没有娶福晋的九阿哥和十阿哥家都没有请人,这是把正室的派头做足了啊!不得不说,阿哥们的侧福晋一般来说都是比嫡福晋得宠的,这样一来,郭络罗氏还真是得罪了不少人。

宫内管领阿布鼐,胤禩的外公,此时还在内务府当管事。宫内管领虽为五品文官,但因良妃是辛者库出身,故较后宫其余人等为贱。良妃的先人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不仅是康熙朝,而且是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以此出身,卫氏仅能充当宫女,在宫内干些粗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大大少于其她宫人。但她竞被康熙看中,并生育皇子,表明她自身条件很好,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她被晋升为良妃,成为康熙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良妃的身份一直是胤禩保守诟病的原因之一,也是良妃的心病,这一点,在胤禩已经有了子嗣的情况下,成为唯一一个大的缺点,胤禩和良妃可以说是把这根刺深深的扎进了心里,总想除之而后快。

这不,没多久,就出事了,胤禩的这位外公给康熙上了折子,还是明折子,乌那希听到这个消息,都快吓死了,这胤禩的胆子也太大了,这不是捅了马蜂窝吗?

内务府是管理皇帝私人事务的衙门;为清代特有。顺治皇帝入关的时候建立了为自己和紫禁城服务的十三个衙门;由太监主管。后设置专门的最高长官“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负责的都是皇帝的私事和家事;所以康熙任命皇室家包衣来负责内务府。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所属包衣逐渐垄断内务府的大小官职。

内务府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此外;内务府还管辖紫禁城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武英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掌关防处等。除了以上在京城的机构外;内务府还有诸多京外附属机构;比如江宁织造处、苏州织造处等皇室采办机构;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热河行宫、汤泉行宫、盘山行宫、黄新庄行宫等皇帝驻骅处和皇室财产。为了管理帝后妃嫔陵墓和有关祭祀活动;专门成立了陵寝内务府;为了管理沈阳旧皇宫;专门成立了盛京内务府。

一言蔽之;一个皇帝从在娘胎里开始到死后定期领取子孙后代的冥钱;都离不开内务府。内务府机构因此极其庞杂;而且越来越庞杂;吃这口饭的人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争的官僚机构了。

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破了一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些,可是竟然花了三千两银子,再问大臣,往多了说,才花了五两,皇帝吃一个鸡蛋三十两,外天才三四个铜钱,每年吃鸡蛋就花了几万白银,

以上就是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一招:低买高卖。表面上;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违法甚至违规的地方。鸡蛋如此;补丁如此;工匠的工钱更是如此。中间的差价就成为了经手人员的“灰色收入”。每年;皇帝和紫禁城的“合法开支”就有四五百万两白银。

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二招则是:直接贪污。内务府的监管制度可谓严密;可制度是人执行的。内务府系统越来越庞杂;人越来越多;漏洞也越来越多;皇帝一个人根本管理不过来。

内务府从皇帝身上揩油的第三招是:工程揽财。在内务府当官的人最盼望的不是升官;而是皇帝上马新工程。不管是修建一个戏台子;还是重铺某段道路;或者是皇帝下旨恩建某处寺院;都是内务府官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良机。

内务府的问题,康熙不是不知道的,可是他似乎真的管不了,它的系统已然异化成了独立于皇帝和朝廷之外、有独立利益和运转规律的恶势力。内务府是一方;人数众多;皇帝是一方;只有一个人。数以万计的内务府人员对付皇帝一个人;千方百计地蒙蔽皇帝;为自己捞钱牟利。

;内务府官员不仅建立了系统内的独立王朝;还通过自身升迁、外调、系统内外的联姻;势力盘根错节;异常强大;让有志于整顿内务府系统的人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康熙知道内务府是贪的,如果他不知道也不会把这个最有油水的摊子交给了太子的奶公。可是这一次,阿布鼐把内务府怎么捞钱,把年初开始修建国子监的工程报上去了,这一下,把和硕裕亲王福全都给牵涉进去了。

乌那希真的担心了,虽然康熙对太子有些不满了,但是还不到推翻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