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原始社会女酋长-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农指着前面和两边说道:“慧慧,在这里我们秋天放了野火,部分红米已经种上了。”他坐在常慧慧和小孩儿的背后,把风雪挡在自己身后。

若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的冬雪还算给力,常慧慧真心期盼来年是个丰收年。

第一次出行大家不敢大意,不到半小时,常慧慧就挥动令旗,队伍又踏上了回程的路。回去时逆风而行,北风如刀,刮得人睁不开眼睛,连比人类耐寒的小鹿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顶风而行。

出行的大小孩一回到部落就被人围起来,有些小孩儿是从北岸过来的,那时他们也是坐的竹筏,有的是鹿拉的,有的是人拉的,可那时的车跑得慢,和今天完全是不同的感觉。

小孩儿们听说了这趟刺激的旅行之后,纷纷要求也出去跑一趟,很多孩子还没见过草原上活着的动物,稀奇不已。

常慧慧根据他们的年龄和经历一一作了安排,套了更多的鹿车,每次出行的队伍增加,直到后来连普通的族人都轮上了机会出门。

一直到某个队伍出行有惊无险地遇到几只野狼,这个冬日的活动才粹然终止。而这时春天也快来临了,不然野饿极的狼也不会在大雪深到没顶的情况下出来觅食。

第190章多彩陶器(上)

收费章节(12点)

第190章多彩陶器(上)

因为北岸炎族的回归,这个冬天所有的炎族人都回了部落驻地,牛山上空置下来。这里是陶的家乡,看到冬季即将过去,陶在部落春祭之后的篝火晚会上,对常慧慧说道:“慧慧,我们去年没能把你说的那些东西全部做出来,你看,牛山那边的陶窑还用吗?”

常慧慧看她一眼,把陶的紧张尽收眼底,笑道:“自然是要用的,陶,霍虚大长老来了这边,我们部落的陶器肯定能做得更好”

陶松了口气,她本来身体残缺,又知道霍虚的本事,因此没什么相争的心思,爽朗一笑,道:“那最好不过了慧慧,你可一定要好好劝说霍虚大长老,我跟她说过这件事,她总推说事忙,不肯和我一起去牛山。”

常慧慧眼角笑纹加深,她告诉霍虚和霍农,可以通过脉搏感知病人的病情,她说得模糊,两人倒十分感兴趣,把生病的人和正常人脉搏一比较发现果然有些不同,竟然把手头上的事都丢给她来照看,自己却投入到号脉的研究中。

对于把脉这门高深的中医学问,常慧慧只觉得玄妙。她小时候有段时间久咳不止,妈妈带她去看了很多家医院依然治不好,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去了一个老中医那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竟然喝了两周苦涩的中草药之后就痊愈了。

对于草药什么的,她只留下个良药苦口的印象,那次的经历她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中医给她把脉,老中医认真地神情她至今记忆犹深。所以,在医药组成立后,她就把这种玄奥的中医把脉告诉给小组里的人,让感兴趣的人往这个方向研究,并且要求他们弄清楚人体构造,可以用动物身体作实验,为以后有机会解剖人体做好准备。

当时面对霍虚和霍农两人连番不断的追问,常慧慧只恨自己连中医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至于针灸什么的她索性连提也不敢提。

“我尽量劝劝霍虚吧。”常慧慧正打算去找霍虚,谁知说曹操曹操到,霍虚刚好从门外进来,常慧慧连忙拉住她。

“霍虚,陶要去牛山烧制陶器了,你过去一起去看看吧,要早些把蒸器做出来,我们才能早些吃上米饭啊。”

陶已经做出了大小勺子,也有制成刀具的样子的,陶刀经过打磨也能切割,却只能切煮熟的兽肉。现在部落里最锋利的刀子还是用特殊的石头打磨出来的,以及大型动物锋利的牙齿磨制后的齿刀也不错,骨刀和陶刀只能做辅助刀器。

霍虚却说:“酋长,我正要找你呢。我们研究了好些人,发现病人的脉搏比平常人的脉搏跳得无力一些,你说我这个发现对不对?”

一提到号脉,常慧慧就头疼,她万分痛苦地看向陶,陶无奈地笑了下却帮不上忙。

“霍虚,你们是巫医,我是个外行人,我连草药也识不全,怎么能和你们比?你们要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当然,不能盲目自信,经过事实验证的成果就是事实。”

常慧慧看她被自己几句话给饶得云里雾里还连连点头,没人不喜欢听顺耳的话,霍虚也不例外,她话锋一转,说道:“霍虚,既然号脉有了点进展,你年纪大些,又是眉酋长亲自带出来的,不如就帮帮陶的忙吧,她为这个事都快愁白头发了”

霍虚得到了肯定回答,心下高兴,嘴巴乐和地闭不上,又看两人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中一软,笑道:“好吧,等种上庄稼我就和你们一起去。”

陶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只差抱住霍虚亲一口了,对霍虚连连道谢,还邀请霍虚中午和他们一起吃饭。常慧慧嗔瞪她一眼,她要多为一家人做饭了。

常慧慧甚少见到霍虚的配偶,应该说是配偶们,当时霍虚被赶出南陶部落的时候,她的男人被留在了那里,到了炎族后,前两年没有配偶,后来可能是比较寂寞,突然就多了两个退队的老猎手作她的配偶。

霍虚的配偶和她一样低调,两人和睦相处,轮流给霍虚做饭。可以说,霍虚的家庭十分和睦,她的儿女弟弟妹妹等人并不跟她住一起,她的家从未出现过矛盾。

这也是霍虚驭夫有方,她的两个配偶与其说是配偶倒不如说是她的贴身保姆和管家,使得霍虚在公事上从无后顾之忧。

常慧慧默默地打量这两个男族人,见他们不声不语,和霍农这个老队长打过招呼后就坐在霍虚身边,可是他们眼里却是盛满笑意,十分高兴能吃上酋长亲手做的饭菜。

霍农不愉地瞪她一眼,常慧慧失笑,霍农又想歪了,以为她想要两个配偶呢她生怕他生气产生误会,就冲他讨好地笑了笑,霍农自己绷不住也笑了起来。

两人眉来眼去,被忽略的九斤儿丢了好几个卫生球,拉上小石头和如花,严厉地说道:“今天老师教的字你们会写了吗?”

每当九斤儿做起两人的小老师来,两人就大气不敢喘,如花曾经因为这个要和他打架,被陶反打一顿后就再也不敢违逆,这时乖乖地和小石头用树枝在地板上比划今天学的“叶”字。

九斤儿要求他们造句,如花眨了眨如星星一般的小眼睛说道:“我们部落里有个小孩儿叫小叶。”

小石头望着地板下方的篝火说:“妈妈用竹叶烧火。”

九斤儿满意地点头,放过他们,又恢复小孩儿的模样,两人大大喘口气,他们的九斤儿又回来了,便和他自在地做起游戏。

这样的画面只有霍虚等人会奇怪,常慧慧早就见怪不怪了,她曾经怀疑过九斤儿小小年纪就得了人格分裂症,可是九斤儿说:“我在南虎族给别的小朋友做老师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啊,我要不凶恶点,他们哪会听我的话,都去哭去了”

第一场春雨落下时,炎族开始春天的播种,在被野火烧过的土地上播洒各种植物的种子。狩猎队中提前学会骑马的几个人,不停地在土地周围慢慢奔袭,常慧慧让他们把兽皮垫在马背上,可是这样也不能改变没有马镫马鞍的不便,尤其是上马的时候,他们必须借助外力。

常慧慧每每见此就要叹气,为什么她是个废材穿越者呢?房子不会盖,瓷器不会做,金属也找不着,现在连马鞍马镫都没办法找到替代品。不过,这些消极的心思没有存在多久就被她丢到后脑勺去了,眼前春播是大事。

因为播种的面积比较大,产量可观,常慧慧还是采用了最原始的播种方法,就是直接撒到土地里,草原上田野里处处可见种植队忙碌的身影。

采集队后来被常慧慧更名为种植队,陶这个队长在播种之后很不负责任地把除草的担子扔给霍虚和华长老,反正大家都是做熟了的。

因为要开发新的陶器以及在牛山正式建立据点,常慧慧亲自带队去了牛山。去年北岸炎族获取大丰收,部落里的红米去壳后把各处仓库装的满满,表示养活新增加的几千族人毫无压力,甚至还有很多剩余,足够他们吃两年不止。这次去牛山,就带上了很多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

霍虚这次下足了功夫,有狩猎队保驾护航,她把牛山一带的黏土从黑炭里几乎全部翻找一遍,一边选土一边记录,还要给随着前来制作或者学习制作陶器的年轻人解说。

陶对黏土陶器的知识不如霍虚,可是对牛山的熟悉是别人不及的,两人合作两相得宜,遇到对黏土知识有冲突的地方又争锋相对。不得已常慧慧也恶补了些陶器知识,根据自己的物理化学经验作了调整,实在不能调和矛盾时就让大家以实验来证明。

对于陶器,除了曾经在陶部落亲手制作过一次,以及后来在交换会上学会了听音辨质之外,常慧慧的认知十分可怜,这次也算是开了眼界。他们还发现了新的黏土,是霍虚和陶从前从未见过的,常慧慧让人运了一些回去以作实验备用。

另外就是有颜色的陶土,常慧慧虽然知道其中很可能含了某种金属,但是现在的陶窑水平达不到提取的程度,她的那点知识面对提高陶窑温度的难题束手无措。

在大山里转悠了半个多月,几乎踩到牛山每一寸土地,霍虚和陶商量下后宣布今年的第一窑可以开了。

开窑之前,依照惯例要先举行祭祀,之后制陶的过程由霍虚全程巡查。新式的蒸皿等陶器,常慧慧先自己捏出个造型,大体的改变就是陶罐的口要开的大点,因为尺寸难以把握,就没有做盖子。

“蒸皿主要是在陶罐腹中要有一圈凸起,一定要捏得整齐在同一个高度,你们看这里,大概就是中间的位置,到时下面放水,我再编织一个合适的竹皿放在凸起上,把我们的红米放上面,到时就蒸好了。”常慧慧一边给大家做示范,一边解说。

众人对她一再提起的红米干饭没有丝毫具体的形象,红米在他们眼里只有硬嘣嘣地烤着吃,这种做法现在早就被摒弃,或者就如早上那般煮成粥来吃。

吃粥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一碗粥三泡水,吃多了要上茅厕,还饿得快。

常慧慧向他们保证:“等我们吃上米饭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

有这句话作引导,制陶族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191章多彩陶器(下)

收费章节(12点)

第191章多彩陶器(下)

“慧慧,我们去年发现有几种石头和黏土参杂起来制成陶器的话会产生不同的颜色。”陶对满脸心疼的常慧慧说道。

常慧慧本来还为自己推行蒸器成功而高兴,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她甚至放下狩猎队组建据点的事来全程跟进陶器的制作,可是陶窑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炸裂声让她的心绞得比麻花还紧。

听到陶的安慰她微微有了点笑意,陶是听着炸啊炸的早就习惯了,她顺着陶的话问道:“哦?都是什么颜色的?怎么做成的?”

提到陶的专业,陶高兴起来,不仅说了颜色,还说了采集这些黏土的地点,记这些比认字简单多了。到目前为止,陶能正确写出的汉字只有“炎”字,以及她一家三口的名字外加常慧慧的“慧”一字而已。

“你看这个,这是我们上次做的陶罐炸裂后留下来的碎片,是红色带点黄色的,这个也是,是偏青色的,黏土是在来时的那面山上采集的……”陶说得十分详细,之后又说,“我们按照你之前提醒过的尝试新的泥土,也参杂过不同的野草、岩石、石子、盐、树皮等等,可是效果不太好啊,炸裂的比成品要多得多,而且至今也没有找到你说的那种可制作光滑白瓷的黏土。”

陶对白瓷一直念念不忘,说到这里不无遗憾地叹口气,完全忘了自己是要安慰常慧慧的。常慧慧只好又回过头来安慰她,鼓励她再接再厉。

陶说的那些问题还是温度的问题吧。常慧慧摇摇头,自己想了几回只得罢了,除了敲脑袋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在这种低迷的情绪感染下,今春的第一窑开了,完全散热后,蒸皿有五六个没有随着炸裂大军牺牲掉,再拿起来听音辨质,有三个可符合要求。

新的陶器制作出来,制陶的族人大力欢呼,尽管这种陶器还没投入使用中去,可是霍虚依然给与高度重视,和陶一起强烈建议常慧慧举行祭祀。

常慧慧是不耐烦这些的,反正有霍虚这个巫在,所有的琐事都是她准备的,

祭祀之后的第二日,陶器凉透,常慧慧小心翼翼地把自己这几天用细竹做好的竹箅子放进蒸皿中,下面有水,上面放上洗干净的红米,在众人神圣的目光中架在临时搭建的简易灶台上,用木板作锅盖。

霍虚这个大长老屈尊亲自煮饭。

不到半小时,米粒的香气四溢开来,勾起众人口中的馋虫。

常慧慧估摸差不多做好了,掀开锅盖,米饭果然没有糊,每人分食一点。族人享受地眯起眼睛:“果然比烤着吃的好吃多了,吃这个饭就不怕吃不饱了”味道虽然不如粥软和,可是比烤红米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尤其是配上有咸辣味道的野菜汤那就更美味了。

可是常慧慧却不满意,她是吃过米饭的,这锅米饭却比印象中硬得多,只比烤熟的红米软了一点。

她皱着眉苦思冥想以前的米饭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些很久远的记忆好像是上辈子的事,如果不是她执着地不肯忘记,可能她会以为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原始人,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费力去想根本没什么印象了。

可是那些事毕竟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她很快发现自己做饭过程中的不妥之处。

“酋长,我们已经吃饱了,你若是没吃饱,就下你要吃的米就行了呀。”霍虚连忙叫道,她刚才就见常慧慧拧着眉毛,生怕她这会儿还没回神,做了傻事。

整个部落里恐怕只有年龄稍长她的霍虚会用对孩子说话一样的口吻和她说话了。

“我是想起了可以把红米饭做得更好吃的方法,”常慧慧露出笑脸,笑得比花还灿烂,“这米饭可以做得更软。”

她刚才直接把米淘了之后放在竹箅上,如果没有淘米这个步骤可能红米会更硬。这一次她先淘了米,直接丢进水里煮。没理会族人的惊奇啧叹,控制火候,约摸时间到了又打开盖子,把没有完全煮熟的米粥捞起倒进另外一个铺好竹箅的蒸皿中,再把第二个蒸皿放在火上继续蒸煮。

“慧慧,这次好像做的不一样。”霍虚若有所思地谨记她的每一个步骤,和大家同样觉得常慧慧在吃的方面真是从不怕麻烦。

“这个时间要掌握好,不然米饭会直接煮成粥。”常慧慧笑道,对众人的目光不以为意,她的祖国一被人提到,就会让联想到五花八门的中式料理,于吃这方面国人是佼佼者,想要吃好就不能怕麻烦。

霍虚听了她的话点点头,她怀疑煮出来的到底是粥还是米饭。

常慧慧又说:“等回去了,我再想办法做底上有洞的竹筒,到时就不用两个蒸皿换着用了,只用一个就够了。”

这锅米饭果然如意料中的那样,十分软和,常慧慧给每个人都尝了些,获得族人的大加赞赏。她自己尝过后也是满意的,虽然不如记忆中铁锅做得好吃,目前条件限制,陶器的传热性能比不上铁等金属,可是就只有炎族能吃得上这种米饭了吧。这也是种进步。

新的米饭渐渐在据点驻地推广开来,霍虚对开发新的器皿有了新的看法,本来这次开窑之后就要回去的,现在也期待能带更多蒸皿会部落了。

刚凉下去的陶窑又开始热起来,族人马不停蹄地烧制下一轮陶器,部落里陶罐暂时不算紧张,之后几次制陶只烧制蒸皿。等霍虚回去的时候常慧慧已经教会据点的所有族人烧煮米饭了,而霍虚带走了近百个蒸皿十分满足。

常慧慧又带领着制陶小组制作了陶碗、陶盆、陶勺等等的样品,之前她只是画出个大概样子,做出来的效果不是太好,与想象中有比较大的差距。

可是陶十分固执,不仅她固执,别的族人也同样固执,他们固执地要先做一批彩色祭祀陶器,霍虚走之前还特别交待过陶,她是怕常慧慧把这件事给忘了。霍虚向来知道常慧慧对祭祀不多大重视的,而在其他部落除了衣食住,祭祀是头等大事。

对此,常慧慧十分无语,做好样品之后也不再跟进制陶组了,陶是此中老手,她能独自安排得井井有条,常慧慧再多言就是指手画脚了。

于是,她就把目光放到组建据点上来,彻底把制陶脱手给陶。

牛山有一个冬天没过来,今春到来后,猎手们探查的情况不是太乐观。

阿鞭禀告说:“酋长,我们探查过大河以及周围,大河里没什么异样,就是周围多了不少野兽。”

“哦,很正常,这边的自然环境也该恢复了。对了,有没有出现猛兽?”常慧慧略微沉吟了下,这些在她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只不过才过一个冬天而已。可能就是这个冬天有动物从大河的冰面上过来。

“我们正在探查中,前几天在河边发现了猫王。比猫王厉害的还没看到。”

“动物一般的活动范围在哪些地方?”

阿鞭脸色变得严肃:“我们首先发现它们到河边浅滩喝水,后来跟踪过一个不大的野猪,发现野兽们已经进驻山上的山洞里了。”

这么说来,牛山不如以往那么安全了,尤其是这一带除了炎族外就没有别的部落出没,野兽们只会越来越猖狂。

阿鞭迟疑了下说道:“酋长,我们要不要放弃这个据点,毕竟这里离部落太远了,出事的话恐怕那边来不及搭救。”

常慧慧直接拒绝道:“我从来没打算放弃过这里,这里是我们部落最好的屏障,是抵挡南岸诸族的最好屏障。大河就是天险,除了冬天他们可不敢过来。即使在冬天他们也得有条件才能过来。”御寒是各个部落的大难题。

阿鞭想到了与部落结怨成仇敌的南陶部落,部落北迁的时候南陶部落就不稳定,也不知道现在南陶部落发展到哪一步了。他没忘记茶酋长的口才,这个孤酋长虽然不如姐姐,可姐妹天生就是一对,孤酋长上位后的做法沿袭茶酋长,只是比姐姐无能了些。可她的能力不影响南陶部落的影响力。

“他们在这里找到我们部落,才不会找到我们部落驻地里去啊。”常慧慧提点了两句,觉得阿鞭不一定能明白自己的杞人忧天的心情,又说道,“况且,我们若是把据点拉近大河,这里和炎族大山的距离并不太远,只是隔条河而已。以后,我们部落在冬日到南果族去交换就更加便利了。”

阿鞭一想也是,自从阿飞交换战俘到远方,换到更加优良的武器之后,他终于明白常慧慧不固守炎族驻地的原因,这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炎族之所以能保持在其他部落之上,就是因为有更加优良的武器,这一点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所以,与南岸的联系不能断。

“酋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阿鞭跃跃欲试,已经做好大开杀戒的准备了。

常慧慧见他打消了放弃据点的想法,也高兴起来说道:“你们现在起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把这个据点建得像个部落,提高这里的安全防卫。”

阿鞭没有异议地应声:“是。”便和他的副队长一起出去准备了,这里原本就建设得差不多,只要在外面加固加高石头围墙,在察看下木屋是否有虫蛀和潮湿就可以了。

第192章广袤草原(上)

收费章节(12点)

第192章广袤草原(上)

半个月之后,送霍虚和蒸皿回部落的猎手转回据点,可是他们刚到没两天就被常慧慧遣回去。又过半月之后,据点的防御基本完成,壕沟和石头围墙加深加固,而回部落的猎手归来时多带了另外一支狩猎队。除此之外,还带来了他们分配到的马匹,这是为了让猎手充分和马儿培养感情而准备的。

阿鞭与兴冲冲而来的刑击掌,两人是老朋友了,一起挨罚,一起出任务,没想到这次又能合作。

阿鞭问道:“怎么样?看你这么高兴的样子,似乎不满意护卫放牧队啊”

“唉,我是没办法像云队长那样能一动不动守着放牧队一整天,我简直怀疑自己不是狩猎队的,而是放牧队的了。”刑苦着脸说道,狩猎队在无聊的时候会抽出一部分人去放牧,至少看看牛马还能听听动物的叫声。

阿鞭点头表示理解:“草原宽广空旷,是有些寂寞。”

刑突然笑道:“嘿这你可说对了,不过这话可不能对着我们酋长说,酋长喜欢草原胜过森林……”

“什么话不能对我说啊?”常慧慧从陶窑那边走过来,朦胧听到两人的谈话。

阿鞭和刑神色尴尬,阿鞭连忙说道:“我们在讨论草原上捕猎与森林里不同,连阿飞队长都比不过云队长。”他想想觉得这话对不上刚才的话,又接上一句:“我们正说不能跟酋长抱怨呢。”

三两句又绕到刚才的话题上,阿鞭懊恼地要咬舌头。

听话听话音,常慧慧略略一想便明白个大概,调侃道:“你说不抱怨,这不正跟我抱怨呢吗?”

两人讪然而笑,比心眼这里谁能比得过常慧慧,有些事她是故作不知罢了。

“你们也别气馁,多锻炼锻炼就好了,草原上的动物虽然跑得快,可是草原也有草原的好处。很多大型猛兽难以在草原上藏身,我们安全得多。”常慧慧开解两句。

两人点头,确是这个道理,在森林里行走经常会冷不丁从树上飞下来个豹子什么的,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草原上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常慧慧想起在森林里围猎的场景,突然说道:“其实草原也是可以围猎的……”她陷入沉思,在脑子里模拟草原如何围猎。

阿鞭和刑一喜,刚想问,见她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也不敢打扰,悄悄走出了木屋。

到晚上的时候,常慧慧又把两人召集起来,说了围猎方法,有些冒险,可两人都觉得刺激,三人商议一阵,定下方案来,又让两人命猎手们早早做好准备。

过了几天,风和日丽,号角声响,族人们翻身而起,利落地梳洗、吃早饭。早饭是红米干饭,耐饿耐饱,配上清爽的早春野菜十分利口。

两支狩猎队整装待发,常慧慧对来送行的陶严肃地交待道:“这一日就不要出去采集了,我们走后,你们要紧闭大门,半步不能踏出部落”狩猎队除了要保护据点里的人之外,烧陶用的黏土也是他们运回来的。

陶大声回答:“是”

常慧慧又摸摸十几个来学制陶的孩子的脑袋:“你们等着我们回来,到时就不用吃腌肉啦”

众人都笑起来,稀稀落落地回答:“一定等着酋长回来吃肉”

为这句有歧义的话,常慧慧脚下差点一个踉跄,又从从容容地带着猎手们向门外走去。这次狩猎有二十个左右的女猎手参加,她们兴奋得双眼发亮,堪比五十瓦的灯泡。

等最后一个猎手走出部落后,常慧慧扬高的手掌下划,陶接到命令,连忙吩咐人把木桥抽掉,竖起旁边的木门系好绳索。

直到狩猎队走远了,她才收回担忧的目光,回去继续烧陶,因为只有控制火候这个程序,她留下学员和烧火的族人,把其他人都打发去挖新的陶窑了。常慧慧的贴身警卫员玉兔也忙着去洗衣服。原本充斥着猎手们训练吼声的院子突然就安静下来。

狩猎队别的地方没去,只沿着去炎族的路上,常慧慧说道:“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多了,野兽们才会有忌惮。”当然也不乏挑衅,摸到其中规律来偷袭的聪明动物,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少数。

像从南虎族回来时那样,他们一边走一边沿路立下新的里程碑,有些是直线,有些是曲折的,只挑好走的地方立碑石。冬天那时急着赶路没来得及做这些,这时候刚好补回来。

阿鞭说道:“酋长,下次我们找到更好走更近的路了怎么办?”

“到时候再移动石碑就行了呗。”常慧慧神色如常地答道,她一手平举眉前,向前后望了望,对身后的人说道,“这里地势平坦,草丛茂密,正是扎围场的好地方”

阿鞭和刑的神情立刻兴奋起来,高呼让族人放下竹筏:“扎围场”命令从队首传到队尾,猎手们井然有序地执行,紧张的空气因子缓缓漂动,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常慧慧高声道:“先别紧张,我们还没看见大群的猎物呢,能不能找到猎物还是回事”她目力所及的范围的确是没有野兽群的,要想找到猎物不知道要跑多远呢。

本来是要肃清道路上的障碍,现在性质有些变了,由兽袭人变成人捕兽了。

猎手们的确是有些神经紧张了,顿时放松下来,一边扎围场一边说笑。扎围场用的是从木柴堆里挑选出来的木桩子,平均高度有两米,不粗,却刚好能让二力抡石斧楔进春天松软的泥土里。他站在高高的粗木桩子上,下面好几个人扶着,整个队伍里他最忙活,不时有人给他送上竹筒补充盐水。

也有别的大力的队员,可是没一个比得上他的。为了节省时间,常慧慧直接让他们用石铲挖坑,再楔入木桩就容易得多了。木桩与木桩之间围上渔网,与森林里的牢固程度不遑多让。

受木桩数量限制,这个围场并不大,到了半下午的时候建成,常慧慧吩咐族人休息吃饭。这顿饭吃的是凉掉的红米饭外加一颗煮蛋,菜是也是凉掉的野菜炒腌肉。累极的猎手们吃得津津有味,如风卷残云般,还就着溪边的凉水就喝。

凉饭对于常吃肉类而消化强悍的族人来说根本不会出现问题。

饭毕,阿鞭问道:“酋长,我们现在就去寻找猎物吗?”

“先不急,今天围猎的计划先到这里,我们明天再开始。”

“那我们现在做什么?”

常慧慧眯眯眼,望向远方,从这里看,草原并不是平坦一望无际的,而是连绵起伏,草原上有大大小小的山峦,山么,像真正的高山她还没见到过。这里是丘陵地带。

“阿鞭,不是所有森林里捕猎方法都不能运用到草原上来。接下来,我们回转据点,沿路挖陷阱。”常慧慧沉声说道。可能是被这么广袤的草原吓到了,好多猎手面对它的时候都不知所措,忘了最基本的狩猎方法。

陷阱这个东西还没流传到别的部落去,因为炎族的陷阱挖在森林最深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可能比弓箭的概率还低。

阿鞭“啊”地张大嘴,觉得自己确实有些犯傻了,他们在草原上来来回回不知道走了多少趟,怎么能被一眼望去什么都没有的草原吓到呢?霎时,原本的恐惧去了几分,斗过猫王老虎的人还怕什么空荡荡的草原

常慧慧也不是不担心的,草原上的动物没有大树作障碍,跑起来可比森林里快多了,一群野马冲过来就能把这个两百人的队伍冲垮甚至踩死,老虎豹子袭击了人就可以快速离开。可是她不能退缩,他们的子子孙孙都将在这片大草原上生活,只能由她这个拿着最简陋的弓箭石器的人来开这个头了。

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