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夫人成长记-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延绥镇第一缕阳光照射进这间屋子,孩子终于生了下来。稍微地查究了大人跟孩子的情况后,馒头有些疲倦地走出屋子,向等在门外的人们道了喜。象征性地拿了人家给的两个红鸡蛋,馒头抬头看着天空的太阳。
一大早就有这么刺眼的阳光,一定是个好天。她闭上眼睛,将刺眼的阳光闭在外面,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受着清晨清晰地空气。延绥的早上是最美的时候,满城都有股青草香,馒头最喜欢这么种味道。
汉子赶上前篮子硬塞在她的手中,嘿嘿地道:“李太太,这是羊骨,您拿回去炖点汤补补身子。大半夜的把你叫过来,实在是对不住。”
这是常有的事,帮着接生的人都能拿到产妇家给的一些谢礼,那是别人为了谋生活,而她则是……
几个月前,因为没有将那个产妇的命救下,自己地肚子上便着了那个愤怒地汉子几拳,当时就将她打晕过去了。拳头落在身上的时候,她只觉得委屈,自己拼命地去救了产妇,可是救不活怎么成了自己的不是。
事后,单师母只说了句,若是早来些便好了。她又开始埋怨那个汉子,如果他们一早送来了,大人怎么会死呢?
那个在单师母努力了好久才救出的孩子,一出生便没有母亲的孩子,也不过是活了十几日也接着夭折了。
经历了那件事,她一度不想去学医了,如果说学医是救人性命,让人家感到高兴,那么郎中承受的痛苦谁来承担呢?
可是,当自己亲手接生了个孩子,受到别人真心的道谢的时候。她又反悔了,这比在战场上救治伤员还要令她感到欣喜,这可是两条生命,还是延绥日后的新生。
“不用了。”馒头扬了扬手中地红蛋,“还是给大人补身子吧!”接着她又交待了做月子要注意地一些事,并嘱咐万一有什么不对。来找她便是了。
“李太太,多谢您了!”
馒头都已经走出了院子,那家的汉子连忙赶了出来,对着她深深作揖,憨厚地面上露出诚挚地笑容。那是幸喜的笑容,这是让她最感到欣慰的笑容。只有这些笑容才能淡淡的消去她心中的那片阴暗。
李松赶着马飞快地往延绥城里赶去,他终于可以回来了,可以见到小妹子了,他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相思。独身一人往延绥赶。
朝廷现在是主和派占了上风,李如松大人便班师退回了大明境内,他正式请求回延绥。却不想他并不同意,而是命他同自己一起镇守辽东,还是董一奎玩了手段,这才将他暂时放了回来。
眼前就是熟悉地延绥城,小妹子现在在做些什么,自己都没通知她,就是想知道,她乍见到自己是什么样地表情,她要对自己述说着什么?会做什么给自己吃?
飞马进城。迅速地来到家门口,焦急地推来了院门,大步迈进,兴奋地推开门。家里的味道实在是太好了,有小妹子的味道呢!这是最人他感到安定的地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掀起门帘…………
“你是谁?”
虽然只是个背影,他却瞧得出不是小妹子,他警惕地问道。
“你又是谁?”女子警戒地转了身子。手上紧紧地握着把剪刀,略微颤抖地对向着他。
李松头也不动的环视着屋里的布置,这还是自己离开时的布置,他并没走错地方,怎么家里还有个姑娘。没错,她梳着的还是姑娘的发髻。
“她不在家?”
女子点点头,随即反驳道:“我问你话呢!随叫你随便闯入别人家地!”
李松抿了抿嘴唇,有些不悦地瞧着那个女子。如果是小妹子的朋友,为什么小妹子不在她还坐在自己家中?他退回到外间。清晰地说道:“这是在下的家。”
女子顿时慌了。丢了手中地剪子,迎出外间。朝他道了万福,蹲了身子歉意地道:“是李大人?太太出去了,奴婢来的时候就不在。”
女子正是黄菊英,她本来同馒头约好每隔五日来教她读书识字。今日一早来就瞧不见她的人,她知道肯定是被人叫去有事,便耐心的坐在屋子里等着她回来。
听见外面有人进来,她还以为是馒头回来了,没想到却是个男人。更没想到会是去朝鲜的李松。
五品的官衔,她还以为他有四十多岁了,只个半老头子。却没想到是这么的年青,满面的尘土却挡不住他依旧明亮的双眼,好精神地人啊!
“哦!她去什么地方了?”李松见她从里屋走了出来,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几步,同她之间拉开了些距离。
黄菊英见李松主动地同退开,不由地赞道:“好个汉子。”居然还能顾及男女之嫌。
她垂下头,恭敬地道:“不清楚,大概是帮人接生去了。”
“接生?”怎么可能?小妹子不是很怕的么?他瞬间中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只待有一点不对劲便挥刀斩落她的头颅。
“是。太太跟单师母学了接生,本事可好了,现在很多人都找她呢!我去给您打水洗脸吧。”黄菊英看着李松满面的灰尘,还有没卸下的披风,主动的道。
李松摆了手,将身子一让,侧了手道:“不敢劳烦姑娘,在下自己会做。”
“我是太太的丫头。大人不用同我这么客气。”黄菊英小声地解释着,就算馒头把自己当老师,可是自己的卖身契还在董家手上,只要卖身契在,自己无论成为什么,一辈子都是她家的奴婢。
李松瞧了黄菊英两眼,摆手道:“不了!我还要出去。”
黄菊英见李松连看了几眼,有些不好意思,她忙低下了头掩盖自己微红的面颊。
她听见李松出门了,忙跟在后面送李松出去。瞧着他俐落的上马动作,手足间的英气让她赞叹不已。这么年青的五品军官,还是个知道男女大防的武人,实在是难得。她不由地羡慕起馒头来,她居然有个这么好的夫婿,而自己地命运又是什么呢?
她站在门口,一直瞧见李松地身影消失在胡同口,叹了口气这才回到屋子。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生活插曲(二)
骑在马上的李松慢慢地溜达着,他一下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去总兵衙门只是个借口。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他觉得有点不能适应,那是他跟小妹子的家。
那个丫鬟,他瞧着实在是有些奇怪。小妹子怎么会找了这么个丫鬟回来?说是丫鬟,却没有个做丫鬟的样子。
她并不像一般人家的奴婢小心谨慎,反而举止大方,还有她的大气。在她拿着剪刀指向自己的时候,居然让他有一阵错觉,以为是自己走错了地方,她才是这个家的主人,这是怎么回事?
通身的气派根本就不像是个丫鬟,难不成是小妹子收留的什么人?
如果那个真是小妹子收留在自家的,难道只要是他跟那个姑娘单独在一起,自己便要出来么?那还是自己的家么?
赶紧找小妹子好好的问问清楚。
他勒住了坐骑,思量着自己该去什么地方。不晓得她去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看来自己还得找个地方先待段时间好了。想到这,李松不由地苦笑着摇摇头,这有家不能回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他干脆在胡同口下了马,站在胡同口等着她。
“李大人,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朝鲜那边如何?”
“是啊!他们都回来了么?”“怎么站在这,都不进家呢?”
这个时候是胡同口人最多的时候,人来人往地很快发现牵着马站在胡同口的是李松。一群大妈媳妇围着他热心肠的问着。
李松有些后悔站在了胡同口。他不过是想在这等小妹子回来。不是为了要同这些妇人们说话地。可是他不知道要如何去拒绝这些热心地妇人们。只好打起精神去应付这些人地好意。
他简单地说了些。便不再开口。一双眼睛透过人群向远处扫射。希望能找到小妹子地身影。好尽早离开这个地方。
几个玻璃心肝地女人瞧着他不情愿地模样。忍不住地拉着同伴道:“快别问了。人家李大人是来接李太太地。你们添什么乱啊!”
这么一说。李松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微微地抿了嘴唇。不发一眼。
住在李松隔壁地妇人道:“李大人。李太太像被人拉去接生了。”
“知道去哪么?”他正不知道要怎么离开他们。瞧见住在自己隔壁地妇人答了话。忙开口问道。
“我迷糊听着像是去了北城那边,您去瞧瞧。到现在都四个时辰了,想来也该回来了。”那妇人热情地道。
李松连忙道了谢,牵了马快步的离开这群热心的妇人。
从这去北城必须经过延绥地闹市,那里人多不方便骑马。小妹子这都出去四个时辰了,她身子能不能受得了。
小妹子真的去帮人接生?他记得当初石建勋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她听到那叫声。吓得脸都白了,怎么会呢?如果这是真的,看来自己走的这么长时间。小妹子又学会了不少东西,这着实令他感到宽慰。
小妹子!
漫步在闹市的那条街道上,李松静静地走着。街上人来人往的嘈杂声,仿佛一点都没有进入他的耳朵里,一丝也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满腹地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这延绥镇不知道还能待多少日子。这次回来,还是个暂时回来。当初自己要同董总兵一起离开辽东地时候,李如松大人说什么都不放,还说已然奏报兵部调他到辽东。
凭心而论。他希望能留在延绥。这里虽是边陲,清苦的很,不过在这里不用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也不用去刻意左右逢源,真刀真枪的在这里建功立业,说实话自己在这过地比较舒心,只是……他一想到自己当初来延绥当兵的初衷,他便很快否决了留在这的想法。
无论自己跟李如松还是董一奎,都是离自己的目的更近一步。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多年拼命建立军功的原因。大同、辽东都是大地方,就算是同级平调,却也算得上是升官了。
只是现在不同了,他不再是一个人,还有了小妹子,说不定以后还有了他们的孩子。去了那繁华之地,同那些人打交道对小妹子来说会不会太难了。
他不由的叹了口气,让他放下心中的事那是不可能,可如果去了那里。小妹子该怎么办?且看看小妹子喜欢去什么地方。到时候再说吧!
就在他抬起头地那一瞬间,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要找的人。远远地。他便瞧见她提着个小木箱子,吃力地走着。
心中一阵惊喜,他迅速地迎了上去,没有叫她,也没有任何的提示,只是静静地站在了她的面前,静静地等待着她发现自己。
大半夜没睡,馒头已经昏昏欲睡了,她现在就想着赶快回去,躺下来,好好的睡上一觉。
“哎哟。”睡眼迷离的馒头冷不防撞在了挡在自己面前的李松,步履本就不稳的馒头,晃动着身子,她以为自己就要摔倒在地,幸好一双有力的手将自己扶住了。
她惊醒地睁开了眼睛,先去瞧了瞧手中地医箱,瞧了没事,心里不禁抱怨着。自己先前看了眼,前面并没有人,什么时候冒出个人来。
“你……大哥!”她欣喜的抓住了含笑看着自己的李松。居然是大哥,“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都不说声?朝鲜的战事结束了?你有没有受伤?”
李松一句话也没有回答她,只是含笑的瞧着欣喜的她。迷迷糊糊地她就这么的撞到了自己身上,第一眼是去瞧她手上的小箱子,也不知道那里面装了什么东西。最后才发现自己,他本有些不悦,不过看着她顿时绽放欣喜地白净地面容,他只觉得心里很舒服,像是三九天喝了一碗热酒。
她瘦了,比自己离开的时候瘦了很多,两颊都凹了下去。整个人瞧上去十分地憔悴,是一夜没睡的原因吧。
“你不好!瘦了很多!”李松不顾这是在大街上,将她手中地小箱子拿了过来,掂了掂问道,“这里面是什么?”
“药。”馒头轻轻地道,拉着李松的袖子不依的追问着。“我问你的话呢?你怎么都不回答我?”
李松将她的医箱牢固的安置在自己地坐骑上,一手牵着她,一手牵着缰绳,温和地道:“我才回来;不说是想给你个惊喜;朝鲜的战事暂时告一段;我没有受伤。满意么?”
他一口气就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回答了,馒头不满意地摇着他的手:“这就完了?说仔细点嘛!你信里都没说什么。”
“回去说!我听说你还会给人接生了,我可要好好的审审你。”李松见她一脸不满的表情,忍不住调侃着她。
“嗯!”馒头爽快地答应着,她扫了一眼街道两边的摊子,对上李松的双眼。“大哥,你想吃什么?我回去做给你吃。”
李松本想一口答应,他已经想了很久小妹子的手艺。他实在吃不惯朝鲜地东西。就算是所谓的国王的食物,他都觉得平常。可瞧着她眼睑下地黑圈,还有满面遮掩不去的疲倦,他疼惜的摇了头:“我随便在街上吃些就好。倒是你快回去歇歇吧!”
“没事的,大哥一回来,我什么精神都来了。你就陪我在街上逛逛吧!这都多长时间没陪我了?”见他疼惜自己,馒头也觉得软软的,只是她不再是以前的小媳妇。她要抓紧同大哥在一起的每一刻。
“好!”她的要求,他怎能忍心拒绝呢!他也想同她一起走走。那个家里。现在还有个别人,私房话让别人听去了,还是私房话么?
其实他们并没有买什么,只是一同看着,享受着难得的机会。
“这个好不好?”馒头指着一袋面粉问着李松,她只是想问问他。
他一点都没有不耐烦,耐心地陪着自己:“可以。”
其实她完全可以独自决定,只是他站在她地身边,她好像没有了判断力。她指着那袋面粉。让掌柜的来了十斤。
“家里还有米,大哥你想不想喝粥,我回去熬给你喝?你想喝什么粥?”馒头看着李松将面粉袋接了过去,安放在马匹背上,又张口问道。
李松点点头:“你做什么就吃什么。”
馒头听着他这根本就不算回答的回答,不满意地摇着他的胳膊道:“这算什么,什么我做什么就吃什么?我烧红烧肉给你吃好不好?”
“好!”
“喝鸡汤好不好?”
“好!”
“吃不吃鸡蛋羹?”
“好!”
馒头乐呵呵地购买着东西,才发现买了那面粉后,自己身上根本就没钱了。只好伸手问李松要。
“你要做多少东西。可别把我肚子撑破了?”李松将钱付了后,提着东西笑着问道。他细细地盘算了下。就这就可以摆上一桌子了,她还要准备多少。
馒头瞧了眼李松同自己手上的东西,真的是买了很多,看样子吃上个几天都没什么问题。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她现在只是想把自己会做的都做了出来,让大哥好好的吃上一顿,却没想到已经买了很多。
“那怎么办?都买了这么多。”
李松接过馒头手中的东西,一力承担着所有地重荷:“放着就是了。反正你都要做给我吃的!”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活插曲(三)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生活插曲(四)
正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生活插曲(五)
李松说到这,没有再说下去,而是静静地喝了口鸡汤,一点也没嫌汤里有重要的味道。他其实心里还有心事,自己在女真部落停留的几日,惊奇地发现女真编制实在超乎他的想象。自己救的那个女真人好像是那个部落的首领,低下军令极严,民风彪悍。这让他想起当时出兵朝鲜的时候,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居然主动同朝鲜国王说,女真人可出兵帮着驱逐日本人。他原以为是女真人想趁机掠夺些物品,可是亲眼一见,女真人的兵力却比朝鲜兵力还要精备。
处于对整个战局的考虑,他不得不注意到女真人的崛起,彪悍地女真人会不会同南宋末年的蒙古人一样挥兵南下,占据大明江山呢?
只实在是件不能忽视的事。当年宋朝廷也没想到外族会一举南下。在史书上,一举南下,攻占南方土地的北方夷族根本就没有,所以南宋朝廷才会仗着长江天险,苟安一隅,可是最后蒙古人的铁骑还是踏上了富饶的江南。
在前线他目睹了大明朝的军备,彻底对上回西夏被拜侵占有了深刻的了解。所谓的扣饷,吃空饷,在所有的军队中都有出现。若不是李如松大人亲自查验了各处增派到朝鲜的名单,还不知道这里面有三成的亏空。最严重的是蓟州边镇,居然有五成的亏空。这还得了,蓟州可是离京师最近的重镇,这里面吃着五成空额,到时候万一战事一起,哪里有充足的兵源。
想到这李松更觉得冷汗津津,他也明白为什么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人要求以和,国库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银子消耗这场战争。朝廷对女真人是又抚又压的,但是这种策略又要沿用多久呢?沿路他也瞧了辽东的一些军事部署,可以说几乎没把女真人瞧在眼中,有些地方的军备甚是松弛,而自己救的那个女真人。便是在边镇来往时发生的意外。
馒头本来是稀奇地比划着李松给她带来地东西,她觉得这个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多新鲜的事,原来海的那一边还有个国家。
她喜地道:“大哥,以后你带我也去……”抬起头却瞧见李松端着汤碗一口一口地喝着,好像先前嫌汤有中药味的不是他。
大哥有心事?她决定不再多话,将东西包好。轻手轻脚地放进了柜子,准备将这里留给他想心事。
余光瞄见她蹑手蹑脚地收拾自己给她带的东西,他不禁好奇地问道:“怎么,你不喜欢么?”
“很喜欢啊!”馒头满意地点着头,又指了指他手中以喝完汤的碗。
李松瞧着被自己喝光地汤,浅浅笑了,放下碗,指着她才打好的包袱问道:“怎么不试试?”
馒头嘟着嘴。不满地嚷着:“都说了没办法穿出去。”这么好地衣裳不能穿。实在是可惜了。她摸了摸布料。都是上好地丝绸做地。如果要这么放在箱子里一辈子。实在是可惜了。
“现在穿好了。”李松鼓励着道。他很想看看小妹子穿上这异国地衣裳是什么样地感觉。
在李松地鼓励下。馒头终于换上了那套朝鲜女子地衣裳。朝鲜地衣裳配着大明地发髻显得不伦不类。长长地裙子虽将小妹子地腰身拉长了。只是可惜根本就瞧不出来她原有地曲线。
李松摇了摇头。他伸手将还在对着镜子打量自己地馒头拉进了自己地怀中。让她坐在自己地腿上。轻轻地环着她。
“不好看么?”窝在他怀中地馒头小声地问道。他猛地将自己拉进他地怀中。让她受到不小地惊吓。
他轻轻地摆着她。将下额抵在她地脑门上。缓言道:“不好看。”
“那我不穿了。”她挣扎要起来换衣裳,却被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让我抱回你,我回话要同你说。”李松紧紧地搂着她,盘算着想着该如何把调职的事同她说。
她乖巧地窝在他的怀中,像只小猫一般,温顺地贴着他的胸膛,等待着他开口。
李松清了清嗓子,商量的道:“我要调职了。你是想同我去大同还是去辽东?”
“调职?要离开这了么?”她从他怀中坐了起来,与他面对面的对视着。她才溶入了这个地方,这就要离开了么。她带着不舍地口吻,请求的问道:“不能不调职么?”
李松亲了亲馒头的面颊,再次将她带入自己的怀中:“你喜欢这么?”
“嗯!”她连着点点头,她喜欢这里,自己能用学到地医术去救人,也有人同自己说话,她真的很喜欢这里。
小妹子同他一样呢!他也喜欢这里。可是……他狠心地道:“可是一定要调职。你想去辽东还是大同呢?”
真的要自己选择一个么?馒头有些犯难了。她根本就不知道这两个地方在哪里,怎么能让自己选呢?不过她倒是听董明珠说她要去大同。如果是这样的话,在那还有个认识的董明珠,自己也不用再去认识别的什么人了吧!
她试探地道:“大同好么?”
“你想去大同?”
“董姑娘说过董总兵调任大同,我想着去那还有个认识的人。”她老实地回答道,其实去哪里有什么区别,只要有大哥就好。她珍惜地回抱着李松。
“你跟她到好。淡淡的口气,馒头也听不出他是在欢喜还是什么。不过她却有点点头:“是了,骆姐姐如今也不怎么来找我说话了,倒是她还经常请我去玩。”
说起骆榆芽同自己的生分,馒头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猛地发现骆榆芽不再同自己来往了,就是路上见着了,也就同自己拉着手说几句话,却不上自家来了。
“是么。”从她淡淡地落寂中,李松听出了点味道。就决定去大同吧,至少她有个认识地人。
“不过学医后就好很多,每日都很忙,有很多书要看。还要记很多的药材。”她快乐地述说这这些日子所经历地事情,说起新生的孩子,她更是开心。那是她亲手接生出的孩子呢,她见到了他们,整个心都是软软的,都能流出蜜来。
她开心的模样深深地落进他深邃地目光中。他低沉沙哑地问道:“你喜欢孩子?”
“喜欢。”馒头立马接道。不过她更喜欢自己地孩子,她跟大哥的孩子,第一次在为骆榆芽的孩子缝制小衣裳的时候,她就想过什么时候能为自己的孩子缝制衣裳便好了。只是,大哥好像并没有打算让自己生孩子。想到这,她万丈的欢喜也沉没了。所以根本就没注意李松已经变调地声音。他一个翻身,直接将她压倒在炕上,眼中燃烧着火热的光芒:“那你得听我的。”
“啊?”馒头很快便察觉到他身体上的反应,这也太快了吧!
“这几日你给我待在家。”他要尽快让她怀孕。他早就想要个孩子了,只是生孩子的时候他不在身边,这他办不到。
他口里说着。手中不停地接着她的衣带。
馒头顺从地躺着,心里一阵窃喜,大哥肯给自己一个孩子了。
她瞧着他也脱了自己的衣裳,他消瘦而结实的身体袒露在自己的面前,眼中地痴迷使李松获得了意外的满足感。
“大哥……”
“先生个儿子好了。”他嘶哑地说道。
“大哥……”
就在小妹子要为他绽放的关键时候,外面传来拍门声:“李太太,李太太您在么?”
李松有些挫败地压在了馒头地身上,这实在是太折磨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来找人。这不是要他的命么?他低头地擒住馒头的双唇,喃喃地道:“不要理她!”
“大哥!”馒头娇责的叫道,拼命地要推开李松。
“这么晚了,怎么还有人来。”李松不快地挪开了身子,看着她抓起旁边的衣裳急忙往上套。
馒头赶紧系着衣襟,红着脸道:“看病哪还分什么时候。”
李松无奈地爬起了身子,将衣裳穿好,在她临出门的时候,他又将她揽入怀中。亲吻着她的发髻道:“我送你过去好了。”
馒头本想让他在屋里歇息,只是外面一直在叫,她只得提声应道,前去开门。
一开门却是黄菊英,馒头诧异地瞧着她:“怎么了?”
黄菊英歉意地道:“我想早上来没见着太太,现在来看看太太有没有回来。”她说着眼睛还往里面瞄了眼。
馒头见她这么晚还记挂着自己,感激地将她拉了进来。回身将门插上。
“啊!那是什么?”黄菊英指着屋子急问道。
“什么?”馒头听她问的惊奇,忙转了身子望去,什么也没有啊!“你瞧见什么了?”
黄菊英睁开了眼睛。摇摇头。迷惑地道:“我明明瞧见了,怎么突然没了呢?”
“想来是耗子。你快进来坐。对了。我这正好有才做好的吃地,你带回去一些。你今日走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把东西给你。你又不同我说你住在
快进屋的时候,馒头瞧见西屋的灯被点亮了,她知道大哥是到西屋回避了,便大方地将黄菊英领进了东边的屋子,请她坐下。“您才吃饭?”黄菊英瞧见一桌子的菜问道。
馒头点点头。将炕桌端到对面的大方桌上,给她倒了杯水。微笑着道:“大哥今日回来了,我做些好吃的给他吃。”
“我来还有件事,想请李太太帮忙。”黄菊英接了茶却没喝,迟疑的开了口。她好像又在怕什么,忙摆手道,“如果不行,就算了!”
“你说说啊!”
黄菊英深深地吸了口气,将杯子搁在一旁的案几上,抓住馒头地手道:“我大弟说要在军中谋个写文书的事,李太太您能同李大人说说,请他帮个忙?”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生活插曲(六)
“就这事么?”馒头还以为有多大的难事,原来是要去军营里当个文书。她觉得有点屈才了,人家黄姑娘的弟弟可是个秀才。
黄菊英为难地道:“正是。他也不知道听到了什么,非要出来赚钱养家,我劝了他多少次他都听不进去。今日你不在,我回去的早些,也不见他的人,打听了才知道他跑去给人家卖劳力,都已经做了好些日子了。且不说他从小就没做过体力活,就说他整日这般地糊弄我,我这想死的心都有了。我给人做奴婢还不是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哪里知道他这么不听话。”
她说着,伤心地哭了起来。父母早逝,留下了一堆年幼的弟妹给她,她一个女子却要承担起那么重的担子,确实不易。
幸好大弟读书好,还想着自己苦熬这几年,等大弟中了进士做了官,自己也算是有了交待。所以自己所有的想头、盼头都留给了大弟,只盼着他能用功读书,好日后光宗耀祖。哪里想到他现在连书都不读了,一心只想找事做。
“那他以后不考功名了么?”
黄菊英抹了眼泪,悲戚戚地道:“他只说先做到来年的秋试,若是考中了举人就不做了。可是这点日子,哪里有人愿意要他。李太太,我求求你,我实在是没了法子了,求你帮他找个正经事做做。他这些日子要是不读书,可是又等三年啊!”
黄菊英说着便跪在了馒头面前,又嘤嘤地哭了起来。
馒头最见不得别人哭,一哭她便没有了主意。对于黄菊英她是同情地,她也是诚心诚意地去帮助她,帮她找些针线活,时常周济她一些。可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明白,只是她实在是想不到还能怎么帮她。
秀才三年一次的大考,馒头也最清楚不过,三姐夫可是考了三次。毛夫子却是考了一辈子也没有考上。万一黄菊英的弟弟这次没考上,黄菊英又要等待个三年,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既然她说请大哥帮忙,帮她弟弟在军营里谋个文书之类的活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她忙托起伏在地上痛苦不已的黄菊英,请她坐在炕上。安慰着:“你快别哭了。我马上同大哥说就是了。这事我应下了。”
黄菊英听她一口应下。反而有些奇怪。她擦拭着眼角地泪水。抽泣地问道:“这合适么?不用问李大人么?如果不方便还是不要麻烦李大人了。我也不是供不了他。”
“不就是个文书么?你也说了。做不久地。”馒头爽快地道。“我现在就跟大哥说去。你等着。”馒头便说便起身去了西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