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亲王-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证据虽然尽是责怪之意,眼神里,却都是宠爱与担忧,我的心里一暖,笑着道:“师娘放心,以后不会了。”
小鱼儿走了之后,似乎我们又恢复了往日的平淡,看起来,不管是朝中,还是民间。或是我们孚王府,都风平浪静,但有心的人,却知道,这是有事情要发生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慈禧的死,光绪跟我的关系似乎跟以前比起来,缓和多了。
玉妃已经顺利的产下了一对龙凤胎,我总是想着,也许这是老天爷补偿给光绪的吧?他本来的命运,即不可能有儿子,还会在几年后去世,但是现在,却是有子也有女,他的喜色,已经渐渐地冲淡了慈禧之死,给他带来的一些伤痛。
不过让我吐血的是,他给儿子娶名叫溥仪,我初一听时,差点没尖叫出声,这本应是载沣的儿子的名字,也是末代皇帝啊,载沛不解我的怔愣,以为是名字取的不好,又道,女孩子的名字还要等到她周岁之后了,现在叫宝儿。
我没现说话,可是当罗胜和秋谨一起来看我时,却别有意味的冲我使着眼色,待房间里只剩下我们三人时,秋谨已经先开口道:“怎么回事?难道是那个末代皇帝,转投到了紫禁城?”
罗胜有些哭笑不得,道:“夫人,你这叫什么话?”
“本来就是嘛,格格都是后世来投胎的,万一这个皇子也是呢?”
我有些忍不住,笑了起来,道:“那有这么好的事情,会有那么的人来到这里?若真是这样,那这个时代,只怕就更乱了。”
“呵呵,说的也是,我不过是想着,当年你曾经跟我们说过,末代皇帝会是醇亲王的儿子,叫溥仪,可是他一心要娶玛莎,我们便一直在想着,那这样就没了溥仪了,这皇位说不定还真能落在你们家轩儿的头上,那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罗大哥都吓了一跳。”
“不要说你们,我都被吓的不轻,对了,罗大哥,最近京里有什么事情没有?似乎是太过平静了吧?”我有些担忧地问道。
“现在还不清楚,只是咱们得了些消息,似乎是皇上有心要改国号。”
“改国号?”我吃了一惊,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一点风声都没传出去?哥哥回来了也没提过。”
“王爷不是不提,而是头疼,如今有人想要就太后陵寝的事情做文章,想要上折子,说太后的陵墓,过于奢侈,想让皇上,将太后陪葬的一些东西,还有还未完工的地方,都停下来。”
“他们疯了?这样,岂不是让皇上背上不孝的罪名吗?”
“我看不一定,这些文人,一向都是,又要当*子,又要立牌坊的,指不定还会说皇上晓大义呢。”秋谨有些不屑。
罗胜看着已经隆起的肚子,叹了口气,道:“夫人,注意言辞,你也是念过书的人,更何况,你现在还怀着孩子,会教坏咱们的孩子。”
秋谨先是有些不好意思,紧接着道:“是,是,夫君教训的是,妾以后一定会小心的。”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趴在沙发上大笑了起来,边笑边道:“你们两口子是故意过来,想让我笑死的吗?”
秋谨笑了两声,双手极其温柔地在自己的肚子上轻轻抚摸了一下,道:“儿子,看见没?你这位公主干娘可算是笑了。”
“我又哪一天没有笑?”我有些感动,眼角湿湿的。
罗胜笑道:“没什么,其实我们还是有些担心,皇子会不会?”
“不会,应该不会。”我摇了摇头,笑道:“这个世界的历史已经改变了,皇上本来应该无子嗣的,可是现在,不但有子,还有女,这个时候的清朝,本来应该正在做着垂死挣扎,可是如今,这个国家的历史,会怎么发展,却是谁也不知道了。”
第666章 第一节课(上)
罗胜和秋谨的脸上。都明显的松了一口气,罗胜看着我,极是认真地问道:“格格,以后怎么打算呢?”
“我说过了,不会再过问那些事情,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太后不在了,给她守孝的这段日子,我正好能安心地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有意义的?格格,我们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我不太确定的回答着罗胜的问题。
他迟疑了一下,道:“我有个主意,把珍妃送回宫吧?”
“什么?”我吃了一惊,看着罗胜。
“这是必须的。”他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当初格格不愿意杀了她,那么就让她回宫,皇上爱搞些小动作,让咱们难堪,那咱们也不能让他轻松,把珍妃送进宫,就能打破现在宫中一片和谐的局面,让紫禁城再次掀一些风浪。”
我有些呆呆地道:“你是打算。让皇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想,要怎么对付我们吗?”
“对,就是这个意思。”秋谨也认真地道:“子君,你想想,之前为什么皇上总是喜欢给我们找些麻烦,他真的是闲的,不如给他找点儿事儿做,反正,他对珍妃也一往情深。”
“可是现在,宫里才稍稍平静了下来,帝、后之间的关系也很稳定了,若是让珍妃回宫,只怕,皇嗣都会有危险的,不能连累到两个孩子。”我急道。
“格格,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格格,如今皇后有凤卫在手,珍妃就算是想胡来,也要掂量掂量,而玉妃有皇子和公主,也应该安全,瑾妃就更不用担心了。”
“我怎么不担心?”我有恐惧地道:“她如今的样子,如此吓人,又被我们囚了多年,她以前也许是不知天高地厚,可是。现在的她,说不定就是一个疯子,更何况,她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秋谨犹豫 了一下道:“子君,本来有一件事情,我们不应该瞒着你的,可是,王爷认为,这件事先不告诉你是最妥当的。”
我看着秋谨,有些迟疑,秋谨以前从来都不买载沛的帐,只从我这里听令,可是现在?她叹了一口气,道:“子君,几个月之前,我们便在帮珍妃康复,告诉她,已经打算送她回宫,但是她如今的样子,实在是不适合再见皇上,所以。要求她配合,让我们好好帮她恢复。”
“结果呢?”我的语气变的有些急燥了。
“恢复的还不错,头发虽然不能完全复原,可是现在的模样,却能打到更多男人的心了。”秋谨冷笑了两声。
我沉默了,珍妃的样子,的确是漂亮,而且还是一张娃娃脸,不容易出老,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会认为,她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天真如孩童的女子,但是现在呢?
罗胜劝道:“格格,我们知道,你不愿意宫里再出什么状况,可是,这是必须的,也只有这样,皇上才会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跟我们使绊子,阻碍新法。”
“可是皇嗣的处境,就会变的危险了。”我闭上了双眼。
“子君,你放心,我会尽全力保护皇子和公主的安全,想来皇后娘娘和玉妃,也会尽全力保护他们的。”秋谨坚定地道。
我看向他们夫妻,忽然觉得,这个世界。还有这些人,已经都不再是我能掌握在手中的了,我心中有一种很奇异地感觉,即感到悲伤,可是却又觉得欣喜。
我笑了笑,道:“你们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吧,但是希望你们要有准备才行。”
“这一点你放心,凡事都做两手准备,这可是你当初定下的铁律。”罗胜笑了。
他们夫妻临走之前曾问过我,是否要见一见现在的珍妃,我犹豫了一下,道:“不用了,这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珍妃还没有进宫,可是光绪却做了一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有些意想不到,他告诉内阁,要大清着手准备立宪,并制定宪法,同时,还提出,希望改国号。至于怎么改,如何改,就由内阁和朝臣们去处理。
这件事,举国上下,一片惊呼声,欢呼声,这应该就是相对吧,不管是什么,有很多人期盼着改变,可是仍是有很多人,宁愿过着这种混乱不堪的日子。也不愿意周朝的事物发生变化。
这一次光绪变的极是坚定,无论皇室宗亲们在外面跪了多久,都一概不理,态度极为坚决,载沛等人,在欣喜的同时,却也提高了警惕,反常即妖,虽然不知道光绪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仍是满怀着期待地,希望能看到大清的改变。
珍妃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回了宫,在她进宫的时候,我却正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京师大学堂的学生,这是我第一天来这里上课,而且,是男校,我看着他们,他们也在同样打量着我,他们不明白我来上的是一堂什么样的课程,也不明白,我,堂堂一位公主,却要跑到学校里来当老师,而且,还是男校。
我笑着,看着这些一脸疑惑的学生,阻止了个别学生想要行的大礼,道:“我在这里,就是你们的老师,不是什么公主,什么格格。你们要记住一件事,在我的跟前,只跪洋人和罪人。”
有的学生,面上露着惊奇,有的露着佩服。也有的,是不屑,我笑道:“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我?是想问,这社会怎么也能算是一门学问?”
有人困惑,但更多的是不以为然,有个学生站了起来,问道:“老师,学生想请问,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学习科学,学习真正的学问吗?”
“当然要学,可是要怎么用呢?”我看着他,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汪兆铭。”
我看着这个英俊的学生,心里一声长叹,汪精卫?真没想到,他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他如今应该还是那个一腔热血,一心救国的天真学生吧。
“汪兆铭,很好,你的问题提的很好,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科学,什么又是真正的学问?”
“科学就像老师和美国人一起合作,做出来的飞机和飞艇一样,可以强在一个国家,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他有些激动。
“恩,说的很诱人,可是科学分了多少种?还有,你是这个年级的学生吗?我看过名册了,这里是一年级的教室。”我笑着挥了挥手中的名册道。
“我,学生,学生是四年级的。”汪兆铭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脸色也微微有些发红。
同时,我也看到有好几名学生的面色微红了,我笑了起来,道:“还有几个是其他年级的学生?”
看到又有十几个学生站了起来,我点了点头,笑而不语,这是有个学生大声道:“老师,是学生强迫他们来的,跟他们没关系。”
我看了眼那个浓眉大眼的学生,笑道:“哦?是吗?不过,我可正打算要好好表扬一下大家呢,你这样一说,那我岂不是只能表扬你一个人了?”
那人怔在那里,其他站起来的学生,都呆呆地看着我,我笑道:“这是我的第一堂课,我相信,还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都很好奇,有好奇心是好的,我并不反对,反而会觉得高兴,我们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你们谁知道?”
“是人才。”
我看向那个回答的学生,又看了眼其他人,果然,这个答案已经在所有人的心里了。
“我们大清真的没有人才吗?”
众人又是一愣,我继续道:“我们大清一共有多少人?难道还差几个人吗?你们有多少人读过万国志的,又有多少人,看过其他欧洲列强崛起的历史的?”
“老师,我们都在学校的图书馆看过。”仍是那个浓眉大眼的学生。
我点点头,问道:“那你能说说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吗?”
“学生记得,老师曾在一本葡萄牙史里备注了一句话:‘中国所缺,无非是冒险精神,中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只井底之蛙。’”
我愣住了,看着他,笑了起来,道:“哈哈……那是我九岁的时候看的一本书,当时翁师傅听说了,还打了我十个手扳心。”
“啊……”所有的学生都发出一声惊呼。
“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黄复生。”
“咦?”我看到的是一张没有伤痕的脸,有些奇怪,问道:“能告诉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
“学生以前叫黄位堂,那年中日在朝鲜一战之后,威名大振,当年学生还在泸州川南经纬学堂,大家当时都觉得,似乎看到了希望,也能看到大清能重生的希望,所以,学生便自主改名复生了。”
“好,好。有希望就好。”我心里微微地叹息了一声,看来自己来到这里,把历史改变的,真的不是一点半点了,我笑道:“黄复生,你能记得那本书的批注,很好,我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可见,你是真的去看过那些西洋史了。”
第667章 第一堂课(下)
这是我的第一堂课。所以在教室的后面,还坐着几个人,其中就有李经述和蔡元培,他们知道,这个教室里,有不应该出现的学生,但是他们并没有阻止,因为他们也非常的好奇。
我笑着继续 道:“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那么,我想问问,你们看西洋史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
“洋人发展航海事业比我们早,他们的科技和工业也都比我们发达,他们似乎远超我们太多了。”有学生回答道。
“是,他们的确是超过我们太多了,可是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吸取到更多的教训,也能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更多对我们有用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套在他们的那一套框框里面,否则,便会得不偿失,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个蔡先生也曾这样说过。”黄复生忙站了起来道。
我笑着看了一眼坐在后面的蔡元培,继续 道:“但是,没有人能够清楚明白的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不需要的,又是什么。所以南方才会有**党,而他们却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教室中的好些学生,脸上显出一丝怒容,我笑了笑,我知道这个课堂里,有好些人暗中是兴中会的成员,我并不在意,继续道:“知道他们为什么失败吗?”
“还请老师指教。”黄复生脸色变的严肃,虽然说是让我指教,可是却仍能听出他的不满。
“孙逸仙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也有一颗救国之心,可是他所谓的国,是否会过于狭义了?否则,他怎么会总想着,让南方诸省独立,跟日本人合作,交换条件也是让关外满蒙自治?”
最后一排坐着的老师们。有些变色,我却装作没有在意,继续道:“有谁知道我们大清,如今一共有多少个民族?”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我笑了笑,道:“据我所知,应该不下于五十个,难道,除了汉族,剩下的这些民族,就可以视为异族了?”
“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有很多人都在争论,总是强调华夏正统四个字,我只想问,这正统二字,到底包括了什么?为什么当初郑成功一定要收复台湾,为什么大清入关之后,圣祖 爷也一定要收复 台湾?跟俄国人的尼布楚条约,说实话,如果是我。我会寸土不让,我们是战胜国,可是却因为华夏正统所谓的谦恭仁爱,就要让出我们一部分的国土,来寻求和平,但是这几十年,我们让出的国土少了吗?可是,真的带来和平了吗?”
“社会科学是什么?民主又是什么?立宪 又是什么?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有人举了手,我却摇了摇头道:“这节课,你们的问题,我不会再回答,我刚才问的每一个问题,你们如果都记了下来,那么继续 记下我接下来的发问,然后,你们自己先去找出一个答案来交给。”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我却继续道:“好好看看,当那些欧洲列强崛起之时,我们正在做什么?每一个时代对比一下,再把日本的历史也拿出来看看。”
“日本?”有人惊问出声。
“不错,日本,短短五十年,他们的国力为什么会变的这么强大?我知道,有人提出过,希望我们大清,也像日本一样,实行军国主义统治,可是。目前为止,我虽然在军国主义制度中看到了一些优势,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疯狂。”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也正是由于他们的疯狂,曾经让我们害怕过很长一段日子,不是吗?”我微微叹了一口气,道:“以前,你们都习惯于老师们,或是前人所著的书里给予你们答案,但是,以后只要是我上的课,我不会告诉你们答案,我要你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一个星期只给你们上一节课,四个年级,我也就只有四节课,但是每一个年纪我的要求会有不同,今天不该来上课的,除了要做这一节课的作业,等我给你们上课时,那一节课的作业。也同样要做,这也是对你们的一种征罚。”
“难道,这么多问题,都是我们的作业吗?”汪兆铭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我笑道:“那只是我给你们的一个思路,你们可以照我的想法去做,也可以按你们的想法去做,我今天给你们的题目就是:‘过去、未来。’”
“过去、未来?”
“对,我们的过去,这个世界的过去,我们的未来,这个世界的未来。”
“未来?什么是未来?”有人小声问道。
“对啊。什么是未来,这是你们需要去寻找的,你们可以发挥你们的想像,我不会限你们的文体,你们甚至可以交白话文上来,当然,如果你们不介意你们的成绩不太好,也可以交一篇口水话上来。”
课堂发出一阵闷笑,有人又问:“难道要像儒勒…凡尔纳那样,写小说吗?”
“呵呵,有何不可?既然看过他的小说,为什么不想,我们未来,会不会就是那个样子?”
“怎么可能,人哪里能到月亮上去的?还有海底,那人不得死了?”
“以前有人想到过,人可以在天上飞吗?但是现在已经有了飞艇,还有飞机了,以前没人想过,会有汽车、火车,可是现在不也有了吗?也许,有一天,人真的可以站在月亮上面呢?”
“那儿不是住着嫦娥吗?”有个学生脸红红地道。
有人大笑了起来,我也有些忍不住,看着他,是一个看起来才十五、六岁的学生,稚气未脱,我忍 着笑,问道:“谁告诉你的?”
“我,我外婆,还有娘。”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为什么会认为,当我们人已经能上月亮的时候,嫦娥不会搬家呢?神仙不都喜欢清修吗?”
“哈哈……”课堂里再次一阵大笑。
“不要笑。”我笑着又对那个已经满面通红的学生道:“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好事,证明你是一个很有想像力的人。但丁就是一个极富想像力的人,所以才会有神曲的诞生,而儒勒…凡尔纳也是一个想像力极强的人,才会有那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问世,而那些科学家,如果没有想像力,也不会把一些曾经的传说,给变成真实存在的,不是吗?”
“那我们岂不是要活在想像之中?”
“我说过了,不许再提问了,把你们的问题,都发挥到你们想像之中去,好好想想,如果这样,那么会如何?现在,下课吧。”
“啊?!”再一次的惊呼,就这样下课了?
我笑着扔下一屋子的疑问,出了课室,外面还站了好些学生,见我出来,都极恭敬地让出了一条路,我笑着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会儿,下午,还要去女校上一节课,我长出了一口气,看着没多会儿,便鱼贯而入的李经述等人,笑着请他们坐了下来,李经述叹息了一声:“真想不到,格格这老师当的,真是比好些已经有好多年教 龄的老师还要好,我们以前,只知道告诉他们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却真是很少想到,要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是习惯问题,并不是我真的教的好,这在洋人的国家,是极常见的一种方法,他们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会认为,学生不能老是异想天开,可是,却正是少数人的不听话,才能让这个社会发展,凡是什么,都是有相对的,不是吗?”
汪兆铭和黄复生带着同学离开教室,回到自己的年级时,好些同学都围了过来,问道:“怎么样?怎么样?她上课的时候,都教了些什么?”
汪兆铭和几个去上了课的同学,互望了一眼,意味深长地道:“她教我们,什么是震憾?”
“啊?!”
看着同学们脸上呆呆地表情,汪兆铭几人开心的大笑了起来,道:“她来给我们上的时候,你们不就知道了吗?”
当汪兆铭他们上课的时候,好些学生自作聪明,认为跟一年级的课应该是差不多的,好些人那天过后,就开始狂啃西方历史书籍,弄的学校图书馆空前热闹了起来,每个人进来,都是为了找西方史的资料。
但是,当我走进他们的教室,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却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一个一个,睁大了眼睛,傻眼儿了,看着他们的表情,我的心情大爽。
于是,又有人到图书馆去翻查资料,管理着图书馆的教师和藏书量,也已经有些吃不消了,那些洋教师们,一时之间,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老师,有几个洋教师,更是兴致勃勃地,专门把自己的课拿来上了两节西方史,讲到激动之处,还跟学生们大声的讨论着。
而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史,却让学生们有些头疼,蔡元培极是配合,竟然在翰林院里,找到了一个对这方有研究的骨灰级学士,专门到学校来上了两节课。
第668章 民族
民族带给人们的震憾。比那个过去和未来还要大,何为华夏正统?所谓的华夏正统已经不再是单单的一个民族能够解释了,从南、朝至今,少数民族,数次入主中原,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同时,却又因为仰慕中原文化,而逐渐被同化了。
历史中消失的民族,在我看来,并不是他们灭亡了,而是已经被中原文化给完全的同化了,几代、十几代之后,对于祖先的记忆,已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的传承,所以有些民族并不是灭亡,而是被历史给淹灭了。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可以说,已经将这些天下给进行了一次历时几百年的大洗牌,满人入关之后。虽然一直强调着满汉平等,但是,清朝的列代皇帝很清楚,满人有多少特权,而这些特权又滋生了多少腐败,多少不公。
可是几代之后,汉人似乎又习惯了这件事,满汉的文化进了一次激烈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其实是汉人的文化胜利了,满人依靠汉人得了明朝的天下,又依靠汉人,统治了中原二百多年。
满人中现在关内,熟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已经在逐渐减少了,而在大清以外的国家,对于中国,他们并不太分什么民族,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总之,你们就是中国人。
外人已经将中国所有的民族视为了一体,那么如今在中国,其实另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便是日益激化的民族之间的茅盾,满人害怕汉人夺回这个江山,而汉人,虽然拿臣服于满人的统治。可是仍有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统治,满清入关之后,历代皇帝都曾经兴起过大大小小的文字狱。
慈禧最怕的,就是**党起义成功,她掌权时,对于**党的打压,是极其血腥的,可是在各地,又因为军阀的日渐崛起,各存心思,所以,表面上看来,似乎对于**党的打击也是极为严酷的,但是,私底下,有同情的,有故意纵容,以嘴来要挟朝廷的。
**党在这几年,实际上已经成了各地方势力,利用来抗衡朝廷的一种手段了。所以,孙中山一心在南方诸省进行活动,希望他们能宣布独立,可是若是一宣布独立,对于这些人来说,并没有好处,反而这样的情况,却是最适合让他们混水摸鱼。
南方各省的少数民族也是极多的,这些民族,不只是满人歧视,就是汉人也极为歧视他们,视他们为蛮夷,当年京师大学堂和京师女子学堂开学,许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未深入的想过,但是,不得不说,慈禧从政多年,又岂不明白,让那些少数民族的一部份人入学,给满清带来的,不只是威望,更多的,其实就是安定。
慈禧不是蠢人,她自有她的政治远见,当年多少人以为,这些人来京里,不过是人质,但是慈禧同意让那些跟随而来的奴隶、仆人们一起学习,这就是在加深那些民族自己的内部茅盾。
执政者都怕百姓太聪明。同样的道理,那些什么土司、酋长之类的,也害怕这样的结果,但是却是慈禧乐于见到的。满清入关之后,西藏、回疆就没有安宁过多久,虽然在军队和资源的高压之下,他们都有所屈服,但是那颗不安定的心始终没有停止过。
而对于天下是一家,或是什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在这个时代,能够明白的,没有多少人,所以孙中山等人,才会在最初,为了得到日本人的帮助,而谈成了那样的条件。
其实真正去正视这个问题的人太少了,不是没人去想,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不敢想,一是因为如今执掌江山的就是少数民族,二是汉人的一些不屑地心里,他们始终认为,只有汉人才是真正配拥有这个天下的人。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人抨击清朝的对外政策,其实,说白了,这真的是满族一族之所为吗?这种对外政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熟悉?跟北宋、南宋又何其相像?追根究底,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失败。
其实不能说是失败,而是过时了,这应该就是历史局限性吧?人类历史是向前的,文明也是同样的,文化更是。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一个怪圈儿的出现。
清朝灭亡了之后,人们倡导白话文,新文化,要求人们开放思想,解放了之后,大家都知道,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再到改革开放了之后,2000年之后。
我们往往会看着新闻感叹,那些80后或是90后都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曾经一心追求的思想开放,怎么就变了个味儿?于是,现在又有好多人在呼吁着传统,可是传统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去遵守我们的传统,而又不跟这个世界脱节?
这个时候,1904年的京城,人们就在讨论着这个问题,民族是什么?只是汉人,那么还包不包括那些满族、蒙古族,若是人数更少的民族?人们的想法,变的茅盾了起来,于是又有人提出,华夏到底包括了什么?
还有人又再次将龙的起源拿出来说,也有报纸提出了,黄帝每吞并一个部族,就会在自己的图腾上加一样那个部族的图腾的一部份,那么有没有可能,当时其实就是很多个民族,因为黄帝,所以就变成了一个民族。以后也不说什么华夏正统了,所有的人,其实都应该算是炎黄子孙。
又有人反对,认为汉人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存在最久,几千年的历史。那么汉人也应该仍是正统。
我不得不说,现在的人,胆子都已经变大了,就是几年之前,他们又如何敢这样公开的,讨论的这个问题?
但是我有意见,不代表其他人没有意见,许多宗亲,还有御史上书,奏请皇上,让我停止这样的授课方式,他们称我这是叛逆,是不尊行传统,不合乎规矩,误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