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亲王-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友好军事演习?!这帮*子养的!” 索尔兹伯里在心里暗骂着,这种时候,中国还在跟日本开战,而我们大英帝国的舰队还在台湾海峡游弋,他们却打算拉着跟日本人打的灰头土脸的中国人搞什么狗屁军事学习,鬼才会相信他们。

可是这些还不是他最生气的,威廉二世,很显然的,是做了一件极为疯狂的事情,英国人不想开战,可是他发表的演说,无一不是在证明,中、日一战,是英国人给挑起来,而英国最终也将参战,这无疑于ji女跑到警察局去,跟警察说,她是个违法**的。

德国人的舰队在往中国的南海开动着,可是英国人却感觉到,火已经烧到了他们的屁股。法国人和奥地利人,还有意大利,却成为了这场大笑话的旁观者。

他们好笑的看着俄国的几千士兵集体休假,甚至是集体**,也好笑的看着,美国人一脸正经的,要到黄海去和中国人加强友谊,进行军事演习,他们忽然发现一件事,英国这个曾经称霸欧洲的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了,而威廉二世的闹局,却更是让他们笑破了肚皮。

几家欢喜,几家忧,不管各国如何想的,可是我却知道,我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至少一直未表态的美国人,终于肯说话了,虽然那个借口的确很烂,可是我却觉得,俄国人的借口比他们的还要烂。

苏迪和罗胜,还有载沣看着这些消息,却是哭笑不得,载沣忽然笑道:“姐,你知道吗?我现在特别想做一件事。”

“什么事儿?”我问道。

“我现在特别想到函馆去休假,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

客厅内爆出一阵大笑,我哭笑不得的道:“臭小子,不要松懈了,这种僵持的情况只是暂时的,虽然大的仗是打不起来,可是台湾一战,只怕会更为惨烈了。”

苏迪是前两天来的天津,载沛始终是有些不放心我在这里,知道苏迪还算是稳重,且也是个知兵的人,便直接把他给暂调了过来,苏迪听到我这样说,也点头称是,道:“的确,不管各国最终是如何打算,他们都是要等到台湾一战的最终结果出来了,才会决定要是否要出手,而日本会为了能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将会更加凶狠的进攻台湾了。”

罗胜也赞同着,可是他不远忧色的道:“其实到了现在这种情形,我倒不担心英国或是日本,反而是德国人,让我有些不安,德国皇帝,很显然,已经疯掉了,我真怀疑,他是不是脑残的,谁都能看的出来,英国人并不想在这个时候,说自己参与 了这场战争。”

“唉,他的确是脑残,让你说准了。”我淡淡地道。

几人都有些不解,我笑道:“你们都去过德国,也曾见过他,可曾发现,他始终都戴着手套,而且,他还会时常用左手去扶着拐杖或剑柄。”

“咦,我以为那是他们洋人的规矩。”载沣道。

我笑了笑,道:“听说他小时候,因为得了一种叫尔勃氏麻痹的病,导致脑部受损,他的左臂也萎缩了。”

罗胜刚喝到口里的茶喷了出来,咳了两声道:“原来他还真是个残障人士。”

众人都有些好笑,可是却还是不太敢松懈下来,苏迪不知道在想什么,沉默了好久,才道:“德国人也许我们不用太过担心,英国人如今也很清楚,这一仗万一要打起来了,很有可能谁也讨不了好去,只怕不用我们出面,英国人就应该会想法子,拦住德国人了。”

犹豫了再三,我终于道:“且不管他们如何了,咱们好好商量一下,台湾现在暂时还能撑着,朝鲜这边到底要如何?已经有谣传,说是袁世凯会接管在中朝边境的朝鲜军队。”

罗胜却毫不在意地道:“你都说是谣传了,那么肯定就是谣传了,现在,袁世凯要想带兵来找自己的国家,他只怕也是放不下的,虽然那位满洲帝国的皇帝给他封了个大官,可是要他突然来进攻自己曾经拼死守卫的国土,只怕还是要些时间的。”

“哼,这个小人,连皇上都敢出卖,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载沣不服的道。

“旅顺口有林永升,鸭绿江那边有聂士诚,咱们也不用太过担忧,倒是有必要,好好想个法子,支援一下刘永福将军,毕竟,现在打的最苦的就是台湾了。”

旅顺口现在并没有被俄国人给占去,历史中的旅顺口,在一八九七年,被沙俄军舰强占,一八九八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借条约”,一九零零年七月,沙俄从旅顺调出4000名侵略军到北京镇压义和团。

之后,在一九零四年二月八日,日本军舰会突袭旅顺口,刚日俄战争爆发,而在一九零五年一月一日元旦,日军也将会攻下望台山炮台,俄军投降。

当然,这些事情不会再发生,但是却不能保证,现在的日军会不会从那里向清廷的本土进攻,毕竟他们已经派了一万名士兵在朝鲜登陆,不可能就只是为了跟朝鲜增加兄弟感情而已,更何况,他们在台湾也并未派出全部的军舰。

加强防卫的同时,我们现在最要紧的还有内患 ,虽然天地会暂时消停了,可是还有义和团,有些时候我真不知道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我们在发愁如何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如何避免各国被过多的牵扯进来,可是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旗帜又打了出来。

刘十九不在,林黑儿怀着孩子,他们的人虽然都不会乱,在京津两地,还有很多其他的义和团,他们满以为自己是在为国分忧,是在奋力驱逐洋人,可是却不知道,他们好几次,就要惹出弥天大祸。

他们已经在日本对台开战以来,已经明的暗的,无数次的想要向各地的使馆进攻,若不是王明顺做的跟牛一样的,在两地间奔走,在加上王五、霍家兄弟出面,已经不知道要出多少事了。

王明顺每次来天津,都会像一摊烂泥一样,瘫在我的跟前,然后上气不接下气地道:“这种事情,真他**的不是人做的。”

义和团爱国吗?爱,可他们爱国的方式,却是极让人头疼的。台湾的形势,暂时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可是目前在各地的义和团,却成了我们最大的内患 ,如今载沛已经给各地下了严令,不管是什么情况,都要不惜一切力量,保护好各地的教堂、使馆,以及那些洋人们,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找到借口向我们开战。

但是很显然,义和团的人却都误会了,他们死命的认定,官府在和洋人勾结,于是替天行道的人,已经是出现了的一拔又一拔,各地官府都有些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不 要说和义和团动手了,如今是听到义和团三个字,似乎都在过敏了。

听说林黑儿已经带着几个月的身孕,出现在京城的各个洋人出没的地方,也在不时的奔走,想要劝说那些义和团的人,暂时不要和洋人发生冲突,杜心五很担心,我见他总是心不在焉,于是便让他回京了。

四月一日,按照原定的计划,我应该要出发,去上海的,可是如今这种莫名其妙的局势 ,却是让我动弹不得,不过幸好薛宏极为体谅大家,说是现如今国事要紧,还很明理的把婚期给推迟了。

秋谨他们则留在了上海,由青帮出面,开始保护他们两家人的安危,而孙国强则接替了杜心五,来到了天津卫,以保障我的安全。虽然对于载沛的过度紧张有些不满,可是却无法拒绝。

义和团在各地的活动也是越来越频繁了,虽然京津两地暂时被压制着,可是大家的心里,都是极为清楚的,若是不能在义和团大规模暴*之前,把台湾的问题解决,让各国没有机会插手,到时候,中国同样的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孙国强和罗胜已经想过很多个计划,可是到最后却都放弃,说到底,是不希望在这个时候,中国人自己原杀戮太重,让人有机可趁,更何况,这些义和团在民间的声望极大,老百姓吃洋人的亏,吃的太多了。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教案,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们早已从中国获得了传教的权利,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已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部分传教士或教民依仗列强的支持,在中国横行霸道,拆民房、修教堂、霸占中国平民的财产,甚而干涉中国的司法行政,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加之在教案的处理过程中一些官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更引起民众不满,因而自发采取行动对抗教会。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前奏。

中国与各列强之间的磨擦,几乎每一次都会有教案的发生,义和团的成分也是极为复杂的,最初基本是由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下层人民为主。

后来,也有部分官军、富绅甚至王公贵族,到了他们声势壮大的时候,又混杂进了不少流氓无赖,“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优隶卒,几乎无人不团”使得义和团的组织极为松散,不利于集中力量打击敌人,而且,到了后来,义和团最初的一些单纯、朴素的爱国情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们本来都是一些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的普通老百姓,对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十分痛恨。他们表示:“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还有些义和团组织更希望能使国家从屈辱的境地摆脱出来,如当时的红灯照就宣布要以法术“远赴东洋,索还让地并偿二万万之款”。

不过红灯照自林黑儿跟在我身边之后,几乎已经可以说,完全的变质了,红灯照的女团员们,有些成为了优秀的战地救护员,有一些则成为了最优秀的间谍,这些女子,本来都只是一些受压迫的普通妇女,可是现在她们都已经成为了能自立自强的女人。

第421章 借刀杀人

从红灯照的转变,再加上刘十九和他手下的义和团成员,最终成为了名闻天下的义勇军,这些都曾经让我极为欣喜,认为时日一长,也许能潜移默化,把义和团也能拉入正途,但是现在我是极为失望的,这个工程太浩大了,就像是一场瘟疫,在你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时候,他就爆发了出来。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这义和团喊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他们的口号,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普通老百姓阶层,所有人的梦想,所以他们在各地的名望也是极高,虽然清廷对于义和团的镇压,可说是从未间断过,但是到了最后,能真正把他们赶尽杀绝的却没有几个,很多官员,实际上在内心,对于义和团是极为同情的,而且在心里,也是认同他们的一些做法,洋人欺负中国人欺负的太狠了,所以可以说,上下一心,对于洋人,那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所以各地官府,虽有镇压,却没有几个地方是可以做到扫清义和团的。

也正因为这样,如今这种现象,对于中国却是一场灾难,我看着坐在不远处的孙国强,头疼的厉害,叫道:“小强,找把刀来,把我杀了吧。”

孙国强黑着脸,他对于我叫他小强,一直都很是郁闷的,我曾经跟他们说过关于小强的另一个别称,所以凡是有人叫他小强,大家就会忍不住闷笑,开始时,曾经有人开玩笑,叫了他小强,结果被揍成了猪头,到后来就只有我和罗胜还是无所顾忌的叫他小强。

孙国强哼了一声,道:“格格想死,别死在属下跟前儿,您也知道,若是您在属下跟前死了,只会拖累属下。”

我一脸幽怨的道:“你狠,可是。你倒是说说,我们应该拿义和团怎么办啊?”

“简单,借刀杀人!”孙国强一脸阴狠地道。

我看着他有些扭曲的脸,问道:“借刀杀人?借谁的刀?”

“他们不是喜欢杀洋人吗?咱们就。让他们和洋人去拼个你死我活。”孙国强扭曲的脸恢复了正常,淡淡地道。

“不明白,咱们现在不是还在一。门心思的,想让他们放弃和洋人起冲突吗?”

一旁的罗胜没有说话,只是很严肃的看着孙国强,。孙国强长出了一口气,道:“属下也是昨晚上想了一晚上,才想出来的,这个方法虽然行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总要去试一试才行。”

罗胜忽然道:“你是想招安?”

孙国强笑了,点了点头,道:“不错,堵不如疏,既然按不。住了,索性招安,让他们到海上去和洋人干去,不管是英国人也好,德国人也好,这些义和团的人,反正都是不怕死的,就算打不过,也能咬下英国人和德国人的二两肉,这样,不仅我们解决了义和团的麻烦,还能让那些洋人知道,咱们也不缺悍不畏死的人。”

“招安?”我喃喃地道,想了想又问道:“招安容易,可是。要想让这些义和团的人乖乖听话,只怕就不容易了。”

孙国强却不在。意的笑了笑,道:“无所谓,他们听不听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不会在陆地上起乱子,海上随他们怎么折腾,只要他们是要对付洋人。”

“万一要是控制不住,起了反效果呢?”我想了想,又问道。

“不用太担心了,只要他们全部到了明处,我们也不用这么辛苦的去防着他们了。”罗胜笃定地道。

我点了点头,道:“这的确是个好法子,可是要谁出面去招安呢?”

孙国强笑了笑,道:“只需要刘十九和林黑儿发出一道召令便可。”

我听得孙国强如此说,脸色一下沉了下来,犹豫了好半晌,才道:“我们的目的并不单纯,甚至可以说是没安好心,怎么好让他们两个来做这件事?”

孙国强没理会我,而是看向了罗胜,我有些崩溃,他根本就是无视我嘛,就呼他对罗胜道:“罗大人,您一向都是很果断的人,想来您应该是支持我的。”

罗胜看了孙国强一眼,又看了我一眼,道:“这个法子,的确是不错,刘十九的义勇军名动天下,义和团的人,只怕有不少都是想追随着他的,毕竟,刘十九这些年来,所应战的,都是洋人,所以他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就是大英雄,倒是林姑娘,她如今的情况,不宜把她牵扯进来,她就算了吧。”

我有些生气的看着两个打算彻底无视我的人,怒道:“不行,你们应该知道,刘十九是个极正直,而且又极重义气的人,这根本就是让他出卖自己的兄弟,他绝对不会答应的!”

罗胜无奈的看了我一眼,道:“这件事的真正目的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只要我们不说,他们只会认为,自己是去打洋人,是为了保卫国土,保卫大清而牺牲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仍然挣扎着道。

孙国强冷冷地看了我一眼,道:“格格,不要忘了,您当初是怎么教我们学会如何保护秘密的,难道,你根本就是个光说不练的主儿?”

我郁结地抚着胸口道:“你狠,我不跟你们说了,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孙国强的计策很快就开始实施了,刘十九的倡议书一发出,许多义和团的人都出现在了各地的府衙门口,要求到前线,加入到抗击洋人的队伍当中,这个效果是极好的,中国人不管是哪个时代,都不缺有血性的人。《小说下载|WRsHu。CoM》

虽然仍然有许多人对于朝廷的招安表示怀疑,可是刘十九的倡议书在前,倒是起到了奇效,许多人,都是冲着刘十九三个字去的,于是空前的,义和团的名人们,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阎书勤,冠县梨园屯人,在历史上,会在今年,领导冠县起义,不过他现在却还没有这样做。倪赞清,字翼臣,这个人在后世是相当有名气的,正是他,组织并指挥了著名的廊坊大捷。

曹福田天津义和团首领,可以说是跟刘十九的关系是极铁的,两人是过命的交情,所以刘十九一发出倡议书,他就出现在了载沣的大营之外,而他在后世的史书中,是曾经在老龙头火车站与八国联军激战,奋勇抵抗。

张德成在独流镇创建“天下第一团”,八国联军登陆后,他毅然率部赴天津与联军战斗,最终英勇牺牲,这些人在官府的档案中,都是属于朝廷要犯,可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仍然义无返顾的站了出来,一点也不在意,自己就是朝廷要犯,自己就是一直被官府通缉的人。

河北、山东各地的义和团首领几乎都出来了,毅然决定,上前线去抵抗洋人的入侵。这一突然的形势大扭转,让载沛笑的差点蹦了起来,就连光绪也同样乐的合不拢嘴,本来还在前一发愁,怎么让这些人不闯祸,现在却似乎完全不用为这个操心了。

光绪看着各地回报的义和团招安的情况,笑地极是灿烂,而当看到有些义和团还在警告国闻报的揭帖中,明确宣告“我皇即日复大柄,义和神团是忠臣”。这是在向光绪宣誓效忠的,对于到目前来说,还是个光标司令的光绪,可谓是极为窝心的,于是对义和团的招安,光绪表显出了空前的热情。

林黑儿被杜心五很适宜的给关在了家里,没有他的陪同,绝不允许她出府一步,林黑儿虽然是极为不满,可是心里还是很甜蜜的,她虽然也极是想出去见见各地的义和团首领,可是最终还是妥协了,虽然这些人中,不乏当年曾被她崇拜过的人。

载沛和恭亲王、醇亲王,如今几乎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谭嗣同几人,已经变的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很清楚,目前他们可说是完全的派不上用场,于是就把心思转到了营救康有为的身上。

因为突如奇来的事件,导致了他和志锐兄弟的案子,竟然是久拖未绝,当然这其中,也有光绪在中间故意拖延,想把案子一直拖到人们淡忘了,再以轻叛来结束。

谭嗣同几人自然是知道光绪的打算,他们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如今维新一派,几乎都处于被雪藏的境况,大多数人都只能做三位亲王的应声虫,新政在这个时候,似乎已经是毫无进展了。

就在他们发愁,如何才能让康有为尽快出狱,来领导维新变法的时候,有一个人终于被光绪重新启用了,虽然光绪还在顾虑着自己的老师翁同龢的面子,可是却也被载沛给迫的,不得不再次召回了刘铭传。

刘铭传回朝,升迁了,做了左都御史,谭嗣同没有什么,对于这位国家的功臣回朝,也是极为兴奋的,他在维新变法之前,也曾仔细研究过刘铭传在台湾进行的改革,极为佩服,当初也曾极力劝康有为请刘铭传出山,可是一来因为光绪反对,二来,康有为一心认定刘铭传是慈禧的旧臣,所以拒绝请回刘铭传。

谭嗣同是开心的,刘铭传的回归,几家欢喜,几家愁,他们对于刘铭传的重新启用,各持戒心,刘铭传当初在台湾搞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侵犯到了许多人的利益,所以很多人,现在所抱持 的,却是极度的防备之心。

康有为在狱中得到这个消息时,难过的叹了口气,对杨锐道:“我们大势已去。”

什么大势,他没有明说,可是几个人却都能意会,就算康有为以后能出去,他们这一派系,也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了,三大亲王似乎对他们都有些排斥,当然,只除了谭嗣同以外。

可是如今皇帝已经可以说是完全的被三大亲王给架空了,如今不比当初太后在的时候了,太后现在每天只在储秀宫喝喝茶,看看京剧,听听音乐,还时不时,把洋人的乐队也请到后面去演奏,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而且压根儿的不想管政事了。

光绪面对的,一个是亲爹,一个是亲叔叔,一个是堂兄,都是姓爱新觉罗的,三人中,两个是他的长辈,一个是他的兄长,光绪有时候就是想耍横,也是耍不起来,只得打落牙齿和血吞。

后宫里,现在珍妃也被打入冷宫了,瑾妃意外的得宠起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这是在补偿珍妃,既然不能救她出来,便加倍的对珍妃的姐姐好了起来,虽然皇后仍然暗地里气的吐血。

可是毕竟,瑾妃在所有人的眼里,一向都是稳重、谨慎、知礼的代名词,而且她自得宠后,也确实没有出现嚣张的气焰,跑到皇后,或是玉贵妃那儿去招惹事非。对皇后仍是谦恭有礼,跟玉贵妃仍是和平相处,对待宫女、太监,仍是一如既往的宽厚,所以瑾妃很快的,便在宫里得了一个大大的贤名。

世事就是这样变幻莫测,没有了嚣张跋扈的珍妃,后宫变的极为平和、宁静,虽然暗地里,谁也不知道还在发生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但是至少,在这个时候,光绪的后宫极为平静,他渐渐的喜欢,并爱上了这种平静,就连皇后那张平平无奇的脸,突然也变的漂亮了起来,他甚至还在皇后宫里歇了好几次。

朝政不用他操心,他只需要去签签字,盖盖章就可以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有权的时候失去,失去的时候又渴望得到,突然从一种紧张的环境当中,跌入了一个平和、宁静的环境,他的心境,倒也渐渐变的平和起来。

对于自己不过是个摆设,也不再斤斤计较了,其实倒也不是不在意,而是在这个时候,他没有那个能力去在意,康有为还在吃着牢饭,剩下谭嗣同几人,很多时候,根本就插不上话,因为要他们真正跟洋人打交道的话,他们还太嫩,反而不如三个亲王来的得心应手一些。

所以有时候光绪甚至还很乐于当这个摆设,反正自己的耐性也不差,便是等等也是无妨,总会有机会的,就像以前,自己从未想像过,可以把老佛爷给架空,并且还曾经软禁过她,让她过了一次自己曾经过的日子一样,所以他这次会学的更加精明,他也一定会等到这个机会的。

他如今也变的能喜怒不形于色了,义和团表示向皇帝效忠,他虽然高兴,虽然也是极为兴奋,但是他却是明显的在示弱,他就是要载沛他们知道,自己确实不太有出息,还是像以前一样,容易得意忘形。

刘铭传的复出,虽然让光绪有些不快,可是对于这个臣子,他其实还是相当满意的,刘铭传够忠心,就算是没有做官,在几年前的中日一战,他仍然上书,为光绪出谋划策,虽然最终翁同龢还是没有同意让刘铭传官复原职,上阵杀敌,可是还是采纳了刘铭传的一意计策。

所以对于给了刘铭传这个左都御史的官职,他是毫不吝啬的,还给了刘铭传许多赏赐,并派人把他的家人也从山西老家给一起接到了京城,刘铭传的复官,受益最大的便是台湾,他对于台湾太熟悉了,所以在宫中向光绪和众位大臣分析台湾的形势,分析的极为透澈,并且还能提出更加有效的计策,以应对台湾之急。

他对于孙国强提出的招安义和团,并把义和团带到真正的战场上去,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刘铭传成名于中法一战,而义和团对于这位台湾第一巡抚也是极为尊重的。

所以被招安的义和团,很快的,从京城,从河北,从山东……开往了天津卫、中朝边境、旅顺口,甚至还让会打水仗的义和团团勇组建了一支船队,跟在了刘步蟾的舰队后面,虽然他们所用的,只是被清军淘汰掉的那种老式战船,可是也让这些人激动万分,上船之前,还很郑重的举行了一个仪式。

到了四月中的时候,各地的义和团闹事的现象越来越少了,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绝迹了,但是至少,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各地府衙都松了一口气,那些留下来的义和团,他们已经完全可以应付了,还绰绰有余。

义和团这次被招安的有一万之众,虽然并不是精兵,可是都是在各地参加了团练,也都是些有战斗经验的人,而各国的洋人们也目瞪口呆的看着大清把这些不利的因素,非常成功的转换成了有利因素,都是暗暗心惊,特别是英国人。

他们开始变的紧张了起来,也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若是继续站在日本一方,只怕是真的讨不了好去,法国人一直在做墙头草,两边都想来占便宜,美国人和俄国人已经站到了自己的对立方,而德国人虽然是站在自己这一方,他们现在考虑的最多的,却是这场仗,到底还值不值得打。

第422章 心事(shang)

第422章 心事(上)

一时之间,国内倒是突然风平浪静了起来,所有的关注都给了台湾保卫战,刘永福没有了后顾之忧,天地会的人也被陈青云给安排的妥妥当当,各行其是去了。

天地会经此一事之后,会众都有些消化不良,怎么也不太相信,自己一向敬重的长老里面,竟然有内奸,大家的心里都有些不能接受,所以在看到鲁长老被囚禁时,都有些抵触情绪,幸好周长老和其他的长老一起出面,才将天地会在台湾的人员都 给安抚了下来,再无顾虑的投入到了台湾的保卫战中。

日本的进攻,拖的越来越久了,他们显然也很清楚,如果再不尽快拿下台湾,那么他们的老大哥英国,就又要放弃他们了,大沙湾那的战役已经僵持了一个多月了,日本的伤亡是极惨重的,而清兵的后援,似乎也越来越多了,他们当然也清楚,自己在台湾的内应,已经被*掉了。

溥儁以满州帝国皇帝的身分,向在前线的日军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慰问诏书,还发下了许多赏赐,明治也是极为卖力的给自己的士兵打着气,同时他们开始在国内又一次征兵,还招集了许多浪人,到前线去为日本卖命。

德国人的舰队已经到了香港,不过却被英国人给拦了下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商量的,总之,德国人停在了那儿,但是在山东的德国人去开始出海了,他们不时的到刘步蟾或美军那晃一下,但是却并不起冲突,只是每次从清军或美军的跟前过时,会很不客气地拉响他们的警报示威。

刘步蟾常常看着德国人的。舰队,耀武扬威从自己面前开过去,面上极为平淡,但是心里,早就恨不得把那些船,还有那些人,都给沉到海底去,清军都是极为愤怒的,可是没有上官的命令,谁也不敢妄动。

美国人开始还能忍着,后来船上。的美国兵们开始用英文大骂德国人,最搞的是,还有美军老远看到德国舰队,就开始用大喇叭骂了起来,德国兵自然不甘落后,也跟着对骂,于是一边英文,一边德文,两边能真正听懂对方骂的是什么的,却没几句。

清兵见着这样的情况,也觉得。好笑,大多数人,听着两边叽哩呱啦的对骂,他们也是听不懂的,除了那些留过洋的,听的懂几句,便是这种情景的确是很好笑,每日就像看戏一样,德国人的船队一过来,清兵便都凑到甲板上来看热闹,日子久了,清兵里倒有不少士兵也学会了一些英文或德文,当然,会的全是骂人的句子。

日军在台湾已经增兵到了六万,虽然刘永福他们。将日军很成功的阻在大沙湾外,却也不能将日军给彻底赶下海去,陈青云试过很多次,派出了天地会的人,企图从海上,绕到日军的后面,然后再前后夹击,不过都失败了,出去的人不少,回来的却只有几个。

似乎每一次,不管他们从哪里绕,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偷袭,都会有一支神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