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药结同心-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咱们可以回去吧?”师爷醉眼微闪,低声问道。

卢岩点点头,又摇摇头。

“再等几日,我再确定一事便可以走了。”他缓缓说道。

师爷立刻浑身瘙痒,枯皱的面容泛红光。

“大人是不是说赏赐的事?”他搓着手,忍不住低声问道,“那个人……可是许诺你什么?”

伴着这句话,他的心跳加速。

那个人,那个被卢岩从风陵关护送出来的人。

坐在遮挡着严严实实的马车里,打着凤陵关守备小产妻子的旗号,一路直奔太原府,一直进了守备的府邸都没有露过一次面的人。

借口自然是小产身子不适又受了惊吓以及小月子里不吉利不能见人。

但那个人真的是守备的妻子吗?卢岩从来没问,也从来不说,一路上只是尽职尽责的守护着,但半路跟随来的师爷越来越觉得事情不是这样简单。

守备的妻子贴身护卫怎么会是训练有素的兵卫,一眼看去就跟凤陵关的那些兵卫完全不同……

守备的妻子到了府邸,阖府上下迎接出来,那守备的父母不是担心欣慰,而是惶恐,似乎得了嘱咐做出淡然的样子,但还是难掩那下意识的恭敬。

天下哪有公婆对儿媳恭敬的?

更何况,一个守备的妻子值得一个太原卫所的四品武官舍身奔袭求助解围?

笑话,除非是她是当朝公主,还真没听说那个守备娶到当朝公主。

那么,如此掩饰之下,马车里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身份地位一定不低,至少高于那个四品武官,再者,他还不能见人,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有趣了。

卢岩看了师爷一眼。

这眼神师爷很明白,顿时心里开始默念。

“为国杀贼,为民除害,某既然身负君恩,便早已生死置之度外,同袍相护相助乃是天经地义……”卢岩整容说道,“此乃使命,岂能索功要赏。”

师爷点点头,不错,说的越发熟练且神情真挚。

“不过,倒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梅宝……”卢岩的眼中浮现浓浓的笑意,话音一转说道。

师爷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小子一定是又用赏赐换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第127章 喜讯

日头渐斜的时候,周良玉走进家。

刘梅宝正在院子里喂鸡,手里拿的是用草串起来的虫子,引得鸡鸭围着她咕叫乱跳,她被逗得脸上带着笑。

看到她在笑,周良玉心里觉得稍微轻松了点,这几天他可是担心的日夜难安,但妹妹却真的如同娘说的那样,想开了,至少精神上看着并没有什么不好。

“哥,拿鸡蛋换了新鲜的果子,洗好了你去吃。”刘梅宝听见声音,回头冲他笑道。

“又不是没钱,鸡蛋留着吃好了,何必去换。”周良玉摇头说道,一面依言走进厨房,拿了一个新鲜的桃子出来,“妹妹也吃。”

刘梅宝继续把手里的虫子慢悠悠的抛给争抢的鸡鸭,一面摇了摇头。

“我吃过了。”她答道。

“娘呢?”周良玉便在一旁坐下,一面吃着桃子,一面看刘梅宝。

刘梅宝哦了声,想起什么。

“舅妈去四婶家了,说你回来了就去叫她一声,借了人家的犁耙,你顺便扛回来。”她说道,伸手指了指隔壁。

周良玉哦了声,几口吃完桃子,就起身去了。

听得隔壁叫门声,然后就是四婶欢快的应声,门开了,便有热热阄闹的说笑声传来,似乎家里有不少人。

刘梅宝并没有在意,大早上的时候听得似乎四婶家来亲戚了,有年轻女子的说笑声传过来。

将手里的虫子抛进鸡鸭群,刘梅宝解了围裙去洗手,刚舀了水,就听那边送客声,接着周良玉和宋三娘子一前一后进了门。

周良玉并没扛着犁耙,反而黑着脸。

“怎么?四婶不舍得借?”刘梅宝好奇的问道。

“借什么借,如今咱们买不起吗?”周良玉扔下一句进屋子去了。

刘梅宝莫名其妙-的看宋三娘子。

“真不舍借啊?”她问道,“四婶不是那样小气的人吧?”

“烧火做饭吧。”宋三娘子没回答她的话,而是转开话题说道,一面挽袖子洗手,“我和面去。”

刘梅宝哦了声,摇摇头,也不再问了,利索的烧了火,余下的就交给宋三娘子做,自己将鸡鸭赶进圈里,打扫了院里的垃圾出门倒。

才出门就听隔壁四婶家说话声,接着走出几个人。

“回去吧。”一个妇人说道。

“路上慢点。”四婶关切道。

还有两个小姑娘安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大人们道别。

她们很快注意到这边有人看过来,刘梅宝冲她们客气的一笑,其中年纪稍大些约有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面色一红,低下头,另一个小一些的则大大方方的回笑。

四婶跟刘梅宝打个招呼。

“这是我娘家嫂子。”她指着身旁的妇人介绍道。

妇人年纪跟宋三娘子相仿,身材瘦小,穿着粗布长裙,衣上几块明显的补丁,但收拾的干干净净,面容也很和气,冲刘梅宝含笑点头。

“这是我两个侄女。”四婶又说道,拉过年纪大些的女孩子,“跟姑娘你一般大…”

那女孩子小小的脸,看上去有些孱弱,但被四婶这么一介绍,飞起一朵红云,垂下头去。

“我十四了。”另一个女孩子忽的挤过来,从自己母亲肩头探出头,笑咪咪的看着刘梅宝,“比你小一岁。”

这个女孩子大眼细眉,一笑弯弯,看上去很喜庆。

“那你个头可不小,跟我一般高呢。”刘梅宝笑道。

那女孩子便打量她一眼,似乎比了下,但不确定,干脆几步走过来,往刘梅宝身旁一站。

“姑妈,你看是不是我高一些?”她笑嘻嘻的问道。

这个女孩子蛮可爱的,刘梅宝忍不住也抿嘴笑。

“二妮回来,真是失礼。”她母亲忙唤她,一面对刘梅宝有些歉意的一笑,“这孩子没大没小的。”

“街坊邻居的,能有多大多小啊。”刘梅宝笑道。

“好了好了,时候不早了,看你爹在家等的急了,饿肚子???”四婶笑咪咪的说道,“以后还来玩,这不就认识了。”

“对,以后常来玩。”刘梅宝也笑道,转脸看着这个女孩子。

“你常在家吗?”女孩子眨眼问道,“你不是在药行做事,很厉害的,也很忙?”

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四婶有些尴尬,瞪了那女孩子一眼。

“你哪天来我可以不去的。”刘梅宝不以为意,笑道。

那女孩子便点点头,冲刘梅宝笑了笑,这才几步跑到母亲身旁。

几人便互相点头作别,那年长的女孩子始终在一旁安静的不说话,只是路过刘梅宝家门口时,有些不经意的往门内看了眼,但很快慌张的垂下头。

“吃饭了。”宋三娘子在内喊道。

刘梅宝应了声,将垃圾倒了关上门进去了,饭桌上周良玉依旧黑着脸,低着头闷闷吃饭,刘梅宝则说起四婶家的这个亲戚。

“都说侄女像姑姑,这两个女孩子可半点也不像四婶。”刘梅宝笑道。

“你觉得不错?”宋三娘子一直含笑听着,听到这里,忽的问道。

“不错,一个文静,一个喜活,看上去也挺有规矩的。”刘梅宝笑道。

“她们的父亲是个读书人,教养的孩子自然要好一些。”宋三娘子说道,视线有意无意的看了眼周良玉。

周良玉放下碗,说了声我吃饱了,起身走了。

“还没喝汤呢。”刘梅宝说道。

周良玉像没听见似的进了屋子。

“哥怎么不高兴?”刘梅宝问道。

“别理他。”宋三娘子说道,慢慢的吃饭,“如今日子好点了,坏性子就又上来了。”

“哥哪里是那样的人嘛。”刘梅宝笑道。

二人吃了饭,刘梅宝收拾了,便进屋歇息去了。

宋三娘子起身来到周良玉的屋子。

天已经黑了,周良玉也不点灯,就在床上躺着。

宋三娘子点亮油灯,让周良玉有些不适应的闭了下眼。

“瞧着怎么样?”宋三娘子开口问道。

“娘。”周良玉猛地坐起来,面色很是难看。

“怎么,当初不是说好了,让你相看一下,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回个话。”宋三娘子神色淡淡,坐下来说道。

“娘,”周良玉神色几分颓然,声音缓了下来,“等妹妹出嫁了再说吧…我现在不想想这个…”

宋三娘子看了他一眼。

“那该相看也得相看啊,相中了也不急着成亲,这跟你妹妹出嫁不出嫁有什么干系?”她说道。

“妹妹遇上这样的事,我哪有心情去相看???”他垂下视线低声说道。

宋三娘子沉吟一刻,也叹了口气。

“也罢,那就过一段再说。”她站起身走了。

走出门见刘梅宝屋子里也没亮灯,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便走过去在窗边侧耳听。

屋内寂静一片。

“梅宝?”宋三娘子只觉得心不安,忍不住喊道。

就听屋内应了声,紧接着灯挑亮了。

“舅妈?”刘梅宝打开门。

她的脸色有些异样,但总体看来精神还好,宋三娘子松了口气。

“早些睡吧。”她说道。

刘梅宝嗯了声,看着宋三娘子转身。

“谢谢舅妈。”她又低声道,“舅妈放心,我没事的。”

宋三娘子脚步一停,却没有再说什么,加快脚步走了。

刘梅宝倚着门出了会儿神,转回屋内,看着床上散落的那些信,拿起桌上的油灯,拎起铜盆就过去了,但拿起一封目光扫过那上面的内容,最终还是没舍得一把火烧掉。

“算了,谁还没个青涩的回忆,”她轻轻叹口气,将这些信收起来,也不再像往常一样细心的叠放好,只是胡乱的用布抱起来塞进床下,倒头睡去了。

隔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怎么了?”刘梅宝吓了一跳,顾不得梳头就开门。

周良玉也披衣走出来,再看宋三娘子已经站在门外,正和人说话。

来人是衙门差役的打扮。

“差大哥,你说的可是真的?”宋三娘子身子微微发抖,声音颤颤,紧紧盯着眼前这两个差役。

“是,昨日上头的人就已经到了,因为有好些事要再查再问,便没有招大娘子你过去,今日消息已经定了,便让来请大娘子你们去…”差役恭敬的笑道。

宋三娘子手扶着胸口,喊了一声天也,眼一翻,人便软了下来。

周良玉和刘梅宝慌得冲过去扶住,街坊四邻也都出来了,见状掐人中的倒水的招魂的好一阵忙碌。

宋三娘子醒过来,被众人围着,看不到那差役急的说不出话来,直到那差役忙站过来,才大哭起来。

这时众人也听差役说了来意,竟然是当年的冤案要平反了,顿时又是惊讶又是惊喜,见宋三娘子哭得死去活来,想着这妇人家变后带着两个孩子遭的那些罪,顿时也都心酸不已,许多妇人跟着哭起来。

周良玉和刘梅宝犹如做梦一般。

“怎么突然就平反了?”她怔怔道,她知道这世上一定有青天存在,但想来世间冤屈太多,青天忙不过来,没想到这一次竟会这么快。

蒙冤还没满四年,就可以昭雪了。

“上一次那个什么断事大人拿走姑父的血书???”周良玉喃喃说道,“原来真的是。。。。。。”

院子里哭声一片,外边的人听到了还以为出了什么大悲的事呢。

消息很快传开了,冯掌柜正和家人吃早饭,管家顾不得食不言的规矩,一头闯进来说了,饭桌上顿时沸腾了。

“不仅恢复了官身,还擢升三级抚慰,刘夫人也封了诰命,周老爷的家产田地一并归还…。。。”管家激动的上气不接下气,说的口水四溅,“…人已经接到知府衙门去了…消息再确信不过。。。。。。”

“我就说老天会开眼的!”冯掌柜哈哈大笑,拍着桌子。

“老爷,这下可好了,刘姑娘一家可算是出头了。”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一个个喜笑眉开。

说起来他们家对刘姑娘算的是雪中送炭,这交情可不一般,如今她家恢复了官身,又得了朝廷忠义褒奖的美名,他们冯家自然也跟着沾

冯四小 姐在一片欢笑中有些落寞,脸上神情很古怪。

“真没想到…。。。”她轻轻咬着下唇喃喃道。

连升三级,这可是文官的三级,是那些武官可不能比的,一个五品武官在一个七品县令面前也是不敢不敬的,那这个刘梅宝的出身如今说起来,可是比月娥姐姐要高了。

她不由看向冯三少爷,这一下,可是真的配不上了,如果当初…。。。

“哥。”她忽的有些想哭,只觉得满腹委屈。

第128章 平反

刘乔生刘知县等人的平反声势很大,不仅超出了宋三娘子的意料,就连山西路的官员们也都没料到。

原本认为不过是抚慰一番,归还些财物,将刘知县以及周长葛等人的牌位移至英灵祠,再带着一众大小官员拜祭,这件事就可以结束了,毕竟当初朝廷亲自认定的罪责,如今推翻重来,虽说是奸邪作祟,但朝廷的脸面也不会很好看。

但没想到在河中府一干官员见过宋三娘子一家人,选定了移牌位拜祭英灵的日子后,圣旨忽的来了。

这一下,不止整个河中府,整个山西道都轰动了,大小官员为了接旨顿时忙的人仰马翻,同时心里震惊不已,这个刘乔生真是个人物啊,竟然惊动了皇帝两次,一次黑一次红。

夜色深深的时候,河中府宋三娘子家的小院子里依旧灯火通明。

“这个怎么样?”刘梅宝拿起一套衣裳在身上比划一下。

宋三娘子端详一刻摇摇头,她的眼睛有些红肿,那是这几日流泪不止的缘故。

床上摆着好几套衣裳,宋三娘子低着头认真专注的挑拣,这些衣裳有自己抽空去买的,更多的是知州夫人送来的。

知州夫人知道这一家人日子不怎么好,光景也才刚好起来,那些正经的衣裳礼服仓促肯定备不齐,如今富豪权贵人家吃穿用度极尽奢华且攀比之风浓盛,尤其是在接圣旨见皇差的场合,只怕她们一家丢了丑,这也是丢了知州大人的体面,所以特意为他们一家准备了礼服。

当然宋三娘子让周良玉亲自给知州夫人送去了一百两银子,谢她费心,这让知州夫人又是高兴又是意外,没想到这家人会如此上道,于是更加尽心的安排打点。

刘梅宝忍不住打个哈欠,看着一旁也明显倦态的周良玉。

这几天他们一家几乎没睡过觉,光为了接圣旨时如何站如何跪如何说话就被训导了两天。

“舅妈,咱们是拜祭爹爹和舅舅,自然要穿孝衣了……”她说道:“说是喜事,也是悲事,咱们就干脆只穿着素衣好了……”

“那怎么成?”宋三娘子头也不抬的说道,“接你爹他们的牌位时自然要穿孝,但见了皇帝的圣旨怎么也能穿素的,真是胡闹,来,试试这件……”

刘梅宝哦了声,伸手接过她递来一套衣裳,这是一件蓝印花交领褙子,一件白底绣花马面裙,清清爽爽不浓艳奢华倒也端庄大方。

刘梅宝在身上比了一下,让宋三娘子看,又让周良玉看。

“不错,就这件吧。”宋三娘子端详一刻,终于拍板了。

“可以去睡了……”刘梅宝高兴的说道。

“还有首饰。”宋三娘子说道,一面打开首饰盒子。

盒子里是一全套的金首饰,这是宋三娘子这两天让周良玉打来的,花去了比衣服多得多钱,刘梅宝心疼的不得了,宋三娘子倒没什么,只说正好留着当传家宝。

“舅妈,这要都戴上脑袋怎么撑的住……”刘梅宝夸张的笑道。

“谁让你都戴上了,让人笑话。”宋三娘子也笑了,仔细的开始挑挑拣拣,反复了好久才选中了簪子耳环镯子。

备好了明日的穿戴,宋三娘子又好好的再次嘱咐两个孩子明日见了人该如何如何,这才散去睡觉。偏又惦记着明日接圣旨别误了时辰,翻来覆去的睡不踏实,好容易才合眼天就发白,又给衙门的人急慌慌的叫门拍醒了。

一家人忙穿戴一新,顾不得吃口饭,神色肃正的跟着差役往知府衙门去了。

这一天是河中府的盛事。皇帝圣旨经过的街道上天不亮就挤满了人,甚至房顶也站满了人,大家谁也不想错过这个必将在府志上留下浓重色彩的时刻。

天近中午的时候,由太原府大小官员陪伴着的京城颁旨队伍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为首的马上端坐着一个神情高傲气度不凡的太监。

太监对于河中府的百姓来说,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见过,因为当今皇帝的亲叔叔晋王的封地就在太原府。

王府自然也有内侍,虽然碍于规制藩王不得离开王府,那些内侍自然也很少能出门,但偶尔出来采办还是可能,尤其是这些年,皇帝年幼,比不得先皇威慑,一些祖宗规制便散漫了些,河中府虽然离太原府远,偶尔也能见到晋王府的内侍结伴过来采买特产。

但这个京城皇宫里的太监,一眼就看出与晋王府的太监不同,那种气势高高在上,果然是只有天子身旁人才能有的。

紧跟着太监的是一队京营来的兵卫,穿着齐全崭新的盔甲,披着大红的斗篷,个个相貌堂堂,那叫一个威武神气啊,生生将一旁的官老爷们比了下去,引得满城的大姑娘小媳妇看花了眼。府干衙门里早早的摆好了香案供品,宋三娘子带着周良玉和刘梅宜跪下,满院子的官员自然也都跪下了,响起一片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宣读了圣旨,圣旨并没有刘梅宝猜想的那样文绉绉的,念来倒也是口语一般,听了这个她才明白皇帝怎么会又想起刘梅宝父亲的事。

这次贼奴进犯,扫掠山西境内,朝廷大怒,一番严查下来有英勇迎敌安排得当当奖赏的官员,自然也有贪生怕死避敌不战而受罚的官员,奖奖罚罚升升降降,事情便也就此过去了,但不知怎的,皇帝的叔叔晋王忽的上了折子。

折子针对其中一个不战而逃的官员进行了斥责,又提起了三年前的那场鞑子灾,当时这个官员是得了功劳的,晋王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那一次极有可能是这官员作假冒功。

晋王是皇帝的最小的叔叔,才能出众,性情纯善,当初为先皇镇守边关十几年,是协助先皇帝固稳江山的一大功臣,后随着年长体弱,交出兵权,但没有回当初分封的富饶南方之地,而是来到地处偏关的山西,重新封号晋王,做了一个规规矩矩的闲散藩王。

当初先皇驾崩突然,朝中不稳,就是晋王最先表明态度支持太后正统。

因此皇帝对这个叔叔甚有好感,对于叔叔的话便特意多留心,便令人去查,这一查,果然查出问题,发现这个官员那次的功劳果然是作假的,于是乎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更多的旧账被翻了出来。

当初刘乔生得令诱敌出战,结果深陷围困,却不见援兵,又四处求援无果,为了拖延鞑子,给全城的百姓挣得躲避舍的时间,放弃及时撤退的机会舍生取义。

事后那些官员怕被追究避敌不救的罪责,上下串通一气,才给刘乔生扣上避敌不战而逃结果反陷入鞑子围困而死的污帽。

“……贼奴祸国生灵涂炭,有承事郎解县知县刘乔生、民壮周长葛实力杀贼,舍身为国,本是忠义之士,偏遇奸邪之徒,蒙蔽朕心,混淆黑白,实乃令万民切齿,今特下旨复其忠义,擢升刘乔生为奉直大夫,授协正庶尹,赏内库银一千两,通传天下军民,奉以为正……”

宋三娘子伏在地上已经是泣不成声。

刘梅宝说不上多么激动,但也是很高兴,善恶有报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想来这一家三口泉下有知该闭眼了。

而跪在最外围一圈的师爷也激动浑身乱颤,他忍不住抬头看几步外的卢岩。

卢岩穿着自己的武官官袍,按照位次规矩的跪在队列里,虽然跪着,身形依旧看上去很挺拔。

晋王…师爷在心里重复这个名字。

那个人……那个人竟然跟晋王府有关系,还能说动晋王上折子,可见关系还不一般,就算不是晋王本人也肯定是王府直系……

怪不得指使的动那般品级的官员为之拼命,怪不得不敢声张,因为他一个藩王也好,藩王子女也好,竟然敢擅自离开王府,别说被京城的皇帝知道会降大罪处罚,就是太原府的知州也有权利资格上门斥责。

藩王,正统皇族血统,在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另一方面来说,又是皇帝最忌讳防备的人,好时则好,一旦翻脸,那边是六亲不认,宁错杀一百,不放过一个,这是一个听起来很矛盾但却又合理存在的事实。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真正的皇族王侯啊,对于他们这等出身的人,做梦也没想过会跟这等人物沾上关系。

师爷激动的浑身瘙痒,他家的大人他家的大人真是……真是……太他娘的吉星高照了!这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运道?怎么好事都让他碰上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要是送到别人头上,还不一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别的不说,那么多求援的信件发出去,除了卢岩,半个人也没来相救,就是卢岩这边,那孙四孔第一个念头还是将送信人杀了装作没看到呢。

师爷心里又叹了口气,说是好运道,这好运道也是用血,用真本事换来的。

同时再次痛心疾首,他可以想象,晋王当时怎样痛快的允许卢岩大开口,要前程要钱要什么都行,而自己的这个大人又怎样的头脑一热提出了这么可笑的要求……

人都死了,要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就算想要讨好人家女儿,娶过来好好的疼惜不就足够了嘛,真搞不懂这莽汉脑子里都想得什么……

师爷只觉得心悔的都要碎了,当初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果然不是杜撰的,这世上真有这么不着调的人做出一些不着调的事……

第一百二十九章 谢过

师爷再次抬头看向前方卢岩,那宣旨的太监还在絮叨的念什么,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

不过,师爷忽的一个激灵,在这么个不太平的时候,晋王府的人离开王府做什么?而且看着情形似乎跟那风陵关的守备关系还不一般….

且不说会触及朝廷忌讳,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再者说这鞑子乱跑的时候,傻子也知道应该老老实实的躲起来,更不用说活了半辈子的精明王爷。

由不得他再多想,一片谢恩声中宣旨完毕了,人群呼啦啦的站起来,现场一片热闹,嗡嗡的说笑声打乱了师爷的思绪,这也不是想事情的时候,师爷立刻打起精神,注意各方官员的神情动作。

宋三娘子一家谢过恩,叩拜别宣旨的太监,又谢过诸位大人老爷,便忙忙的要回家将圣旨安置在祖宗案前。

至于上表谢恩等等一系列事项自有河中府,乃至太原府山西道的官员们抢着去做,宋三娘子一家无须操心。

几天没睡好,早上也没吃饭,一直饿到现在,又跪了半日,刘梅宝已经头昏眼花了,木木的跟着宋三娘子往外走,一路上听到无数的道谢以及抚慰声,只跟着宋三娘子和周良玉说声多谢便是了。

“刘姑娘,恭喜了。”盐丁顺子从一排人后挤着探出头,大声说道。

刘梅宝着快要说麻木的多谢二字,待看到站在顺子身后的那个男人,不由一怔。

因为今天是正式场合,卢岩穿着五品官服,经过这一场厮杀,又增加了几分沉稳之气,站在一众官员中,丝毫没有半点土气逊色,反而因为年轻的面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看着刘梅宝,隔着层层人头,冲她露出满满的笑容。

刘梅宝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

走在她身侧的周良玉一眼看到,神色顿变,原本激动的面上浮现愤怒,一步过来挡住了卢岩的视线。

“走了。”他低声说道,目光恨恨的看着卢岩。

刘梅宝嗯了声,低下头,加快脚步跟着宋三娘子去了。

“刘姑娘今天真好看!跟仙女一样……”顺子咧嘴笑,冲卢岩低声挤眉弄眼,“看到大人都要哭了……肯定是想大人想的……”

卢岩觉得也是如此,自己这一去凶险,她本就担心受怕,虽说及时让人捎信报了平安,但到底不如见了真人放心。

今日刘梅宝略施淡妆,带着首饰,再加上那一身精良的衣裳,日常那素衣素颜的姑娘完全变了一个人,卢岩差一点就不敢认,记忆深处那惊鸿一瞥的身影终于与眼前人重合。

以后要让她日日时时永远都如此打扮,这才是她应该过的日子。

虽然看的惊艳欢喜,但卢岩最终注意到的是她眉宇间难掩那疲惫。

肯定是好些日子睡不好,卢岩只觉得满心的心疼,他转身寻找师爷,师爷虽然站在人群外,但眼明身快,在卢岩扭头的一瞬间,便挤开众人站过来。

“大人,有什么吩咐?”他恭敬的问道。

“你神出鬼没的,从哪里冒出来的……”顺子倒是冷不丁的被他吓了一跳,瞪眼说道。

二因为最初共同的做红娘的悲惨遭遇,关系比别人要亲密一些,说话也随意。

当然,二人谁也不肯承认这一点,一个当另一个是白吃饭的老骗子,一个当另一个是狗屁不通的傻小子,嬉笑怒骂插诨打科。

师爷给他一个臭小子滚蛋的眼神,再对卢岩献上笑脸,等候吩咐。

卢岩看了看身旁争先恐后往宣旨太监以及山西路重要官员身旁挤的大小官员们,只觉得的嘈杂的麻烦,便抽身往外走了几步。

师爷依依不舍的看了眼那被众人围着的宣旨太监以及山西道重量级官员,知道这场合且不说自己家大人挤不挤得过去,就算是挤过去,也是没资格说话的,不过已经不错了,想起一年前,自己如同丧家犬被拎到这个黑吃黑上位的莽汉跟前时,他可是打死也不敢想会有在河中府知府大院里能分的一个位次亲眼见皇差的这么一天。

照这个势头,这个年轻人的前途真的不可估量,再加上又立了新功,这前程可要好好的筹划下……

“你说,这次提亲请哪个去好?”卢岩低声问道。

师爷满腔热血瞬时被泼灭。

就不能想点有用的事吗?该多花点心思不去想,偏在女人这种最不值得费心思的整天挂在心上嘴上,为了这一个女人简直要折磨死人了……

“让知府夫人去,听说宋三娘子对知府夫人很感激,”师爷有气无力的说道,“又是这么大的官太太,可是给足她家面子了,再说大人又帮了他们家这么大的忙,救命之恩也有了,洗冤还清白的大恩也有了,都这样了,还不同意的话,那这心可就真不是肉长的了……”

卢岩看着他一笑。

“我帮什么忙?师爷别乱说。”他低声说道。

“大人,我多少也跟你一段日子了,有些事你不说,不代表么人知道。”师爷说道。一着急家乡的方言味便重了些。

他的神情有些抱怨,按理说自己这个师爷应该是出谋划策的风云人物,结果都到现在了,充其量还是个教书先生,这个莽汉不仅极有自己的主意,还嘴严的很,闷头闷脑的不声不响的,很多时候让师爷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晋王知道他刘乔生是个什么蛤蟆,犯得着为他费心思……”师爷嘀咕一句。

“其实我也没料到……”卢岩停顿一刻,低声说道。

师爷有些不信,抬眼看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