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门贵女-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昀恍然回神,这么快就到了该回宫的时间了。纵然不舍,不过陆昀还是向阿林告别,远远的目送阿林进了熙熙酒楼的大门,陆昀方才带着几个人往另一边走去。

小梁子偷眼看见陆昀转过身后脸上的笑容已经全部消失,重又变回那个沉默的睿郡王,只是手里紧紧捏着面具,心中暗叹,主子这一晚笑的次数比之前好几年加在一起都多。

第三十二回 遭弹劾

阿林欢欢喜喜的回了熙熙酒楼,进了包厢才忽的想起,方才只顾着说自己的事,竟然连小云儿现在住在哪都忘记问了!然后又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告诉了他罗府的位置,想来他定会去罗府找自己的。

回到罗府时罗文简和沈夫人两个游船还未归来,阿林玩得累了,撑不住便睡了过去。第二日方一起床便想起昨日遇见陆昀的事,赶紧穿戴洗漱了跑去正房讲给沈夫人和罗文简听。

索性昨日晚间罗承屿便把阿林偶遇陆昀之事告诉了沈夫人和罗文简,二人也已知道阿林仍旧不明陆昀身份,听阿林说起时面上都镇定自如,实则心中暗暗发愁。

阿林素来待人至诚,性子也不是那么温婉,若是知道被骗还不知要怎样大发脾气呢!

只是还没过几日,众人便顾不得去想阿林和陆昀的那点事了。

尚未出正月,罗文简便频遭言官弹劾。初时有言官弹劾罗文简怀不轨之心,将手下的四百家将安置在京城,且都配有马匹武器,是为京城的一大隐患。这名言官于大殿之上慷慨陈词,言道京城治安良好,罗家不该留有数目庞大且全副武装的家将。为了说服众人,这名言官把罗府四百家将的战斗力吹嘘成以一挡百,还都是杀人无数的冷血之人。不明情况的大臣听了都面面相觑,有的点头暗暗赞同,有的直觉不妥,便都保持沉默。

可惜没等罗文简反驳,皇帝便龙颜大怒,将那封奏折摔在了大殿之上,怒斥这名言官妖言惑众,令他回家反省三月。

大将军本来便可以合法蓄养家将四百人,这是为着打仗之用,后来罗文简不在边关领兵,这四百人也顺理成章的变作了国公府家将。

如今就连普通官宦和富户家中都蓄养几个会武术之人看守门户,更遑论国公府邸,虽然四百人听上去多了些,但是这些人都是跟着罗家父子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并非普通仆役,说遣散就遣散的。再加上四百人中有一多半是罗文简收养的烈士遗孤,自幼抚养长大的,感情更是非同一般。

因着皇帝对此事态度明确,并不因此就怀疑罗文简,加之罗文简着实不愿打发这些家将离开,便权且当做没有发生此事。只是暗地里令人打听这回的弹劾之事是受谁挑唆,以防下回着了道还不自知。

经此一事,罗府里对家下人的约束更是严厉,等闲不准出府闲逛。罗文简还特特写信送去大侄儿罗承祖那里,嘱咐他低调行事,莫要被人抓了把柄。

等到消停了下来,沈夫人寻人算了搬家的良辰吉日,定在了二月初七,已是开始收拾东西。无奈新建的靖国公府里房屋众多,只好先捡几处紧要的院落布置了,余下的等搬过去再说。

阿林又随沈夫人并大嫂二嫂一起去了几回,勉强选中一处小巧幽静的院落,就离沈夫人的正院不远。其实阿林一眼就看上了临湖的一幢二层木楼,但是被沈夫人一口回绝,理由是那处太过偏僻,且临湖水汽重,容易生病。

靖国公府面积太大,占了整整一条街,住进去的主子却只有这么区区几个人,其实不管住在哪一处都显得挺偏僻的。

罗文简本打算邀了罗老太太和大房众人去新宅子住一段时间,也好让新宅子有点人气,不过罗老太太推说精神不好不想去,罗文简便没有再问大哥大嫂。

还没等搬家呢,朝堂上就又蹦出了几个言官弹劾罗文简,这回阵仗颇大,正经列出了罗文简的三条罪状。其一是纵奴逞凶,强买强卖,其二是修整宅邸,耗银过巨,其三却是妄自尊大,目无法纪。

这几名言官告起状来有理有据,看上去并不像凭空编造出来的,皇帝当着一众朝臣的面也只好命人严查。退朝后皇帝又留下罗文简,私下里安抚他,言道相信他不会纵容家奴做出这样的事。

罗文简从先帝那会儿做总兵时便常常被人弹劾,自然不会被轻易吓退,只是自从今上登基,世人皆知今上待他亲厚之极,且罗文简也从来不会做出什么违背法纪之事,因此数年来都是消消停停的,不知因何今年一开衙就出了这么多事。

事出反常即为妖,这日晚间,罗文简往亲家徐茂清徐次辅家中走了一趟,便知晓了那几个同他作对的言官是严首辅一派的人,却正好应了心中所猜。

徐茂清是翰林出身,除去这几年外,被贬谪之前也曾经在京城呆过,对京城里盘根错节的人情往来颇有些了解,且又出身大族,不像罗文简是武官出身,自家也不甚显赫,相当于是白手起家,京里人脉并不多,若有人认真想要与靖国公府为难,真是事事掣肘。

回到罗府后,罗文简又同他大哥罗文彦密谈许久,终于稍稍松了口气。虽说现下有人要对他不利,不过幸好皇帝还是站在他这边的,钦点的几个查案官员都是清正耿直之人,并非哪一帮哪一派的亲信。

弄清了大方向,罗文简才开始细细查究那三项罪名。

纵奴逞凶,强买强卖——据那言官所说,靖国公的下人在京郊强买一处一千多亩地的庄子,位于山脚下,有良田二百亩,山地一千四百亩。那家主人本不想卖,奈何靖国公府的下人以势压人,强行买去。

这桩差使本是罗文简手下的二管家张昭负责的,今日刚一散朝,消息便传到了宫外,张昭听闻后丢下手头差使便赶紧跑去罗府候着了,不吃不喝在前院等了好几个时辰,见到罗文简时差点老泪纵横。

张昭做事素来小心稳重,罗文简自一开始就不相信张昭会背着自己做出这样的事,因此他尚未问过张昭便已确定是有人故意诬陷自己。此时一见张昭便先开口安抚道:“张管事不必惊慌,任别人如何说,我自然是相信你的,暂且慢慢说来。”

第三十三回 搬家

见罗文简并不发怒,张昭定了定神,道:“老爷明鉴,自打去年说要买下五云山的那两处庄子,我就一直在打听余下那一处是谁家的产业。后来打听得是京城里一家开当铺的孟老板名下的产业,且正打算卖出去,便上门去谈价钱。本来谈得好好的,连总价都商量好了,付了银子就去官府签了契盖了印,谁知这两日孟老板忽然不同我联系了,庄子上还有一堆人手交接的事没办,我正准备忙完手上这桩事,便亲自上门去问一问,哪知今日就出了这事……”

罗文简问清楚那家开当铺的地址和主人名姓,便先让张昭下去歇息了。

虽说罗文简在朝堂上人脉不多,不过他手下还有许多线人,当下便抽调了几个去那家开当铺的门口盯梢,想来不出几日定能有所收获。

这桩事便暂且被罗文简放在脑后,且说第二桩罪名——修整宅邸,耗银过巨。

因为靖国公府是御赐的,所以内务府出银子,工部出人,一切都是有前例可循,罗文简也不知这个耗银过巨到底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只好去找了主事的那个八品官要账目。这一看不得了,不过是局部整修而已,竟足足花去了二百多万两白银。

罗文简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他也不是那种不知世事的毛头小子或不懂稼穑的公子哥儿,靖国公府虽占地广些,但基本上维持了以前胡家的格局,只是将几处关键房屋改成了合乎国公规制的厅堂而已,余下的大工程只有山坡上修建的曲折长廊,至于那个湖面上的钓鱼台根本就耗费不了多少银子。

罗文简素知内务府贪污惯了的,本不打算去多管闲事,但是如今自己被当做出头鸟揪了出来,这事便不能不管了。

当下打发了那个八品主事,留下账本同幕僚细细查阅,将明显不对的账目抄录下来,自行去找人对质。

三桩罪名中唯有第三个——妄自尊大,目无法纪是罗文简无法辩解的,这明明是影射罗文简自恃从龙之功,对上不敬。这种事不需确凿证据,只要三人成虎,谎话说上一千遍便成了真话,到那时罗文简便是花生酱倒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那时太子携幼弟逃难至源州罗总兵府,身边只有一个太监,一直到后来攻陷京城,这两年内,若是罗文简有什么不轨之心,满可以使些手段让皇帝做了傀儡,或干脆拥兵自重。若说这些事旁人不清楚,那最明白罗文简忠孝之心的便是当今皇上。罗文简无需自辩,若是皇帝故意要做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事,罗文简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

朝堂上发生的这些事沈夫人自然都从罗文简那里得知了,不过在沈夫人心里,罗文简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打倒的人,自然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整日忙着准备搬家事宜。

家里的女眷们也只有双卿最是知晓这其中的利害,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君王大多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性子,多少名将在功成之后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这次靖国公突遭弹劾,看上去只是小打小闹,但是却有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说到底双卿仍旧是在心底深处保有一种穿越女置身事外的态度,因此头脑最为清醒,深知公公罗文简视若性命的那十几万罗家军才是这一切矛盾的源头,若是不能妥善的交出兵权,弹劾之事还会源源不断。可是如今靖国公府正是烈火烹油之势,别说给公公罗文简泼一盆冷水,便是夫君罗承屿怕是也听不进“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这种逆耳忠言,双卿只有暂且把这些心思放在一旁,静观其变。

因着靖国公罗文简的案子仍旧在查,罗府搬家之事便没有大肆声张。本来沈夫人带着女眷们进京之后就应该摆宴邀请亲朋故旧,以此发展人脉,但是罗府老宅子格局狭小,根本铺排不开,因此便准备推到搬家之后同乔迁宴一起办。谁知事到临头又出了这种事,二月初七那一日,罗府二房便静悄悄的搬了家,唯一的动静只是在敕造靖国公府的大门口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罗府大房同罗老太太来用了一顿饭,便自行回转了。

虽说罗文简并未发帖子出去,但是闻讯而来送贺礼恭贺靖国公府乔迁之喜的官员仍是不在少数,不过都被管事们劝了回去。

直到晚间天彻底黑了,阿林带着木瓜去了沈夫人住着的正院丰乐堂用晚饭。到了一看,大哥一家和二哥二嫂已经坐在正厅说话了。元哥儿白天在府里肆意撒欢,这会子累得不行,还没用晚饭就困得直点头。

沈夫人从内室出来,见阿林到了,便叫她过去问道:“郑嬷嬷的住处都安排好了?”

因罗晴岚三人都已出师,郑嬷嬷便顺势应下了沈夫人的邀请,随罗府二房来了靖国公府。沈夫人看重郑嬷嬷在宫里的资历,便特特拨给她一处小院落,离阿林所住的*园只有几步路。

阿林点头道:“郑嬷嬷的一日三餐都令人按时送去,照着我的份例,只是郑嬷嬷那里人手不大够,只有她自己带来的一个丫鬟,余下的只有两个粗使婆子。”

沈夫人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转眼便看见元哥儿歪在大大的圈椅上困得睁不开眼,不由心疼道:“既是没有精神还带他来做什么?当心晚上风凉,小孩子睡着了最是容易着凉。”命黄氏带元哥儿回去安置,又叫厨房捡几样软烂的菜色送过去。

黄氏只好先行告退,叫元哥儿的奶娘用厚斗篷把元哥儿密密的裹起来,一路抱着回了远香园。

因罗文简在前院摆了两桌酒席酬谢工部和内务府的数人,并几个赶来帮忙的手下,沈夫人带着子女在丰乐堂简单吃了一餐,便打发他们各自回去休息了。

第三十四回 新居

阿林回*园时刚好同二哥二嫂顺路,几个丫鬟提着羊角风灯走在四角,四下里静寂无声。

一次又一次的搬家,房屋越来越大,身份也越发显赫,双卿脚下踩着方砖路,不由有些出神,半晌被罗承屿轻轻拐了一下胳膊,便抬头笑道:“这里也太过空旷安静了些,过几日还是养些活物放在园里,就是这路两边也做些石柱路灯,省得来来去去打着灯笼都看不清道路。”

如今的靖国公府只是完成了初期建设,现在还有许多后续的事情要做,没准一两年之内也做不完呢。

对于双卿提的建议,罗承屿和阿林都是举双手赞同的。只是采买些鸟雀猫狗之类尚属容易,要想弄些小鹿仙鹤什么的,那便难了。况且如今府里最是当务之急的还数采买人手,划分职权,不然这偌大的靖国公府不消两日便要乱了套了。

从翌日开始,双卿和黄氏,甚至阿林,都被沈夫人安排了一部分管家之事。黄氏领了针线房那一摊子,双卿则是管着厨房,阿林被分派去管着后宅巡查之事——倒也算是各尽其才。

沈夫人叫人打听了京城里口碑最好的五个人牙子,选了三四天才勉强选够。从厨娘到梳头娘子,还有手艺好的绣娘,大部分仍是未成年的小丫头,从七八岁到十三四岁不等。

阿林的*园一下子就满员了,除了丁香仍旧算作一等大丫鬟,木瓜和木槿都升了一等,每月领一两银子份例,因丁香是沈夫人赐下来的,比木瓜木槿多领半吊钱。二等丫鬟除了之前便跟着阿林的大满小满外,又有从罗府老宅子带来的青儿竹儿,三等丫鬟皆是新采买的,等闲不能到阿林跟前伺候,阿林自然也不识得她们。余下还有四个嬷嬷领二两银子的份例,算作教养嬷嬷,实则并不“教养”阿林,只是管管小丫头们,粗使婆子和粗使丫头若干个,并不同阿林一起住在*园。

阿林自小跟着父母住,身边的丫鬟婆子大都是混用主院的那些人,现在终于自己住一个院子,阿林颇有些当家做主的感觉。

算了算,*园里除了主人阿林之外,有等级的丫鬟便是十五人,加上其她的那些,足足有三四十人,这里面除了那四个嬷嬷要轮流在夜间当值,十五个丫鬟都是住在后罩房的,只有该谁值夜的时候才住在正房。

三间正房被阿林布置得简洁大气,东西厢房各三间,此时还未想好做什么用处。正房东内室摆着的一整排放衣服的大柜子,还有一张雕缠枝莲纹梳妆台,墙上挂的是猛虎下山图,窗下放着一张湘妃竹榻,清新典雅。

木槿一看见东内室的衣柜和梳妆台便兴奋得两眼放光,立誓要把柜子和妆台填满,“让姑娘有个做姑娘的样子”。

正中这间做了厅堂,上首摆了屏风和罗汉榻,两侧各放了两张圈椅和高几。用来间隔东西内室的多宝格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件玉雕,余下的摆设要等库房清点完毕再去领。

西内室是阿林睡觉的地方,除了一张宽阔的月洞门架子床,还有一套小巧玲珑的桌椅,衣架子和六扇绢纱屏风。从屏风后绕过去并没有寻常马桶等物,而是通往西侧耳房的小门。这*园的正房三间在东侧并没有耳房,只有西侧加了两间耳房,一间用作净房,一间用作茶水房,正好烧了热水便可送到净房沐浴,极为方便。

无论是以前住在源州,或是罗府的老宅子,阿林都没有这般享受过,就算是每日沐浴都丝毫不费事,不像以前那样洗个澡还要许多人去厨房抬热水。

如今阿林每日早间在院外开阔之处练拳练剑,回去之后先沐浴过,再去沈夫人的丰乐堂陪她用早饭。回来之后照旧去郑嬷嬷那里学礼仪——其实阿林从郑嬷嬷那里所学的已经不仅限于礼仪这一道,有些宫廷阴私之类的,郑嬷嬷也都逐渐的教给了阿林,着实叫阿林大开眼界。

沈夫人待郑嬷嬷若上宾,阿林也是热心善良的好孩子,郑嬷嬷自然投桃报李,把腹内所知尽数教给阿林,若是以后阿林嫁入世家大族,也可有个防备。

那些后宅争宠争产的手段,就算是沈夫人也不甚明了,更不能教导阿林,虽然沈夫人也希望阿林嫁到一户简简单单的人家,但是只怕身不由己,自家还是先做准备的好。因此上,沈夫人动了心思,希望郑嬷嬷能留下来一直看着阿林。

本来阿林是有两个奶娘,不过都是源州本地人,且因着阿林一直是沈夫人亲手带大的,跟两个奶娘感情一般。回京时两个奶娘都不愿跟来,沈夫人便索性放还了身契。但是阿林身边没有亲近老成的年长之人,现在还可混着过去,但是一旦阿林嫁人,当家主事,便很不方便了。所以沈夫人极希望郑嬷嬷能留下,最好等阿林嫁人时也跟着过去,有郑嬷嬷在,沈夫人也可放心了。

就在靖国公府内宅每日忙碌的时候,罗文简的案子终于有了些进展。

刚开始那个开当铺的孟老板还一口咬定是靖国公府的管事以势压人,压低价钱强买强卖。不过这事口说无凭,因为在官府登记的契书上写的数目虽便宜些,但还算正常,只靠这孟老板的一面之词,官府尚不能定罪。但是案情胶着也不是办法,好在十几日过去,罗文简派去盯梢的线人终于有了消息。

这孟老板身家清白,但是他那家当铺有三成的干股却是严首辅第三个儿子的,这关系极隐秘,还是孟老板前不久才巴结上的严首辅家公子,就算是罗文简的线人也花了好长时间方才确定。不过罗文简从被参那一天就知道这事是严首辅一系在捣鬼,因此便着意查孟老板与严首辅一系之间的联系,果不其然被查了出来,虽然这关系几乎没人知道。

第三十五回 世叔

虽然查出了孟老板同严首辅的关系,但这关系却不能当做呈堂证供。后来罗文简的那几个线人除了在当铺前后门盯梢,还意外找到了孟老板的一处外宅。他这处金屋藏娇的外宅几乎无人知道,平日里除了一个婆子进进出出,就只有孟老板往那里去,便被他用来当做同严首辅家的下人接头的地方了。

那日晚间孟老板去了外宅,不一时便有一男子鬼鬼祟祟的敲门进去,到了快二更时方才出来。线人悄悄的缀在他后面,见他果然从角门进了严首辅的府邸。

罗文简当晚得知消息,不由冷笑,这严首辅以前便跟自己有些过节,这几年消停了许多,大家见面都是笑呵呵的,这些日子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竟又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头上!

这案子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无法继续审下去。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区区一个普通商人会有这般大的胆子去状告世袭罔替靖国公吗?明显是有人在下面撑腰!

负责审案的三人一个是刑部侍郎,一个是大理寺少卿,还有一个则是佥都御使,算是一个规格小一些的三司会审。这三人都是久经官场之人,哪能不知道这案件中的奥秘,虽则想要秉公执法,但是案子审不下去也是无奈。

至于另外一个有关内务府的案子更是令人头痛。内务府自来只管皇家内部的事物,里面的大小头目牵扯到的皇亲国戚比乱麻还要再乱上十倍。这案子还没开堂审的时候,几个主审官家里就去了好几拨从中说项的勋贵。只有大理寺少卿高进性子火爆,接待了第一个说客之后就令人关紧大门,不准客人拜访,这才得了些清净。

时届仲春,不管朝局如何变化,靖国公府随着春天的到来变得缤纷多彩。湖边种的垂杨柳都是四五米高的大树,微风吹来时,柳枝随之起舞。燕子、云雀、鸽子,还有南边飞来的候鸟,少人光顾的靖国公府后宅也变得热闹起来。

可惜府里大小主子只有一个元哥儿能够肆意享受美景,阿林感觉到父母情绪的低沉,心中也是乱纷纷的,更不用提大嫂黄氏和二嫂双卿了。

初时阿林一直在等着陆昀上门来,可是一直到搬了家也没等到他,偶尔同木瓜抱怨一回也就暂且放下。现在家中正是多事之秋,罗文简本来打算好的春日里带阿林去打猎“选婿”也只能一同放下不提。

忙碌了十来日,府里一切渐上轨道,只有罗文简常常在外奔波。以前曾在罗文简手下打仗的数个参将如今大多调任京郊大营,听闻罗文简被人弹劾,纷纷上门关心。靖国公府门前的大街上常有将士骑马来往,蔚为壮观。

这日正是二月二十,前院传了罗文简的话,令阿林去拜见世叔,阿林便换了衣裳带着元哥儿去了罗文简在前院的书房。罗文简手下的几个参将都是阿林熟识的,见了面称呼他们为“世叔”。

参将张古面目黎黑,蓄了一部大胡子,看上去颇有匪气,阿林小的时候常被他高高的顶在肩颈处到府外四处晃荡。参将郭良则向来是温文儒雅,熟知兵法,以前阿林遇上不懂之处都是向他讨教。

久别重逢,几人都极为高兴。张古是个大嗓门,一眼看见阿林变白了也变瘦了,便劝道:“咱们不跟那些千金大小姐比,整天缩在屋里能有什么好?听你张叔的话,还是多练几套拳,多多出去玩耍是正经,要是有不长眼的东西敢给你添堵,只管告诉你张叔,我替你教训他们!”

张古仍旧是跟阿林小时候一样,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参将郭良抚了抚胡须,笑眯眯道:“转眼就是上巳,城外一定极为热闹,阿林倒是可以出去玩上两天。”

上巳正是出门踏青的好日子,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天是青年男女相会的日子,如今礼教虽不甚严,却也不准男女私下相会表达爱意,但是大庭广众之下结伴踏青游玩还是可以的。

因为种种原因,靖国公府的女眷们还不算正式进入京城的社交圈,阿林也不认得几个京城贵女,所以也没把上巳节放在心上。听见郭良这般说,阿林便笑道:“家里事多,我就不添乱了,在府里跟嫂子们放风筝玩罢了。”

罗文简闻言不由心疼阿林太过懂事,想起之前的打算,也劝道:“你也好多日没有出去透气了,府里地方虽大,你那汗血宝马也该带出去好好的跑一跑才是。”

张古忙接着道:“要是你大哥二哥没空陪你出去,我就叫我家那小子来接你。我家那小子别的不成,功夫倒是能见人的,绝不会叫你受了欺负!”说完嘿嘿一笑。

郭良瞥了张古一眼,也笑道:“犬子正好无事,也来凑个热闹罢。”就这么不管当事人阿林的意见,定下了上巳那一日的行程。

大人们自己说得高兴,元哥儿不敢当众撒娇,等阿林一出去,元哥儿就整个人挂在了阿林身上,非要闹着跟她一起出去玩,扯得阿林的衣裳皱成一团。那一日阿林要出去跑马,哪有闲工夫带孩子?好说歹说才劝得元哥儿答应端午前再跟着阿林出城去玩一回。

刚用过午饭,外院送进来一封信,却是罗府老宅罗晴岚姐妹写给阿林的,信中邀阿林一起去赴庆亲王小郡主的宴会,正是上巳那一日设在城外的。

沈夫人得知阿林上巳那一日要出去游玩,忙叫黄氏吩咐针线房给阿林赶制新衣。阿林闻言阻止道:“我那日要骑马出去,还是照旧穿男装罢。”

那一日有张古和郭良的儿子来接阿林,这两个少年正是罗文简候选女婿名单上的,沈夫人哪能叫阿林穿着男装出去?!

沈夫人横了阿林一眼,断然道:“要是平日里出门穿男装也就算了,那天是上巳节,必须穿女装!”

第三十六回 谋划

ps:谢谢君君雪妖送的平安符~o(n_n)o~

阿林争不过沈夫人,沈夫人也不能说服阿林,最后决定还是做一套胡服好了,近来很少有人穿,又不至于像男装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双卿心下一盘算,便想着给阿林做出一件类似现代军服的胡服。胡服的特点是翻领窄袖对襟,长度及膝,下面穿瘦裤子和长靴,最适合骑马打猎。用牙白色挺括面料做出来,再配上镀金纽扣和皮革腰带,就是穿到现代去也是极时尚的。

且说庆亲王府后宅,小郡主的闺房里坐着几个来做客的小姑娘,正说着上巳节穿什么戴什么。小郡主阿尼写了一张帖子,细细的把墨吹干,正要命人送去靖国公府上,徐芳卿走了过来,笑道:“这帖子是给谁的,却要劳郡主大驾亲手书写?”

小郡主晃了晃帖子,道:“给靖国公府的罗姑娘写的,虽然没见过面,但是总要下个帖子请一请才不算失礼。”

徐芳卿会意一笑,道:“我倒是见过罗姑娘一面,我的族姐正是罗姑娘的二嫂,不如我顺路帮你把帖子送过去。看在我的面子上,想必罗姑娘一定会来赴约的。”

听说徐芳卿见过罗姑娘,小郡主略有些好奇,道:“府里的下人们都说从边关回来的人比京郊乡下的农户还不如,靖国公府的姑娘太太们也是这样吗?”

要想彻底融入“高雅”的上流社会,靖国公府至少要经过两代的联姻,这之前只怕都会被人看做“暴发户”“土财主”。毕竟罗家真正发迹还是在不久前,在小郡主等人的眼里,罗家姑娘的底蕴还不如徐芳卿这种世家大族的旁支。

听小郡主这样问起,徐芳卿有些为难的样子,含蓄道:“罗姑娘与京城仕女不同,行事颇为豪爽,不拘小节。”暗示阿林礼仪不过关,紧接着又忙笑道:“不过听闻靖国公夫人特意请了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导罗姑娘礼仪,想来现在应该好多了。”

小郡主点了点头,悟了:临时学了那么一点礼仪能有什么用,她们这些人都是从会走路便开始学,如今一举一动都是优雅高贵。罗姑娘虽然看似身份贵重,但是就像那中年才考中进士的穷酸官员的女儿一样,她们在小地方长大,即便身份变得高贵了,但是真正有底蕴的人家是不屑于与之来往的。

上一世阿林学武长大,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十七岁,随即被指婚给睿亲王,礼仪什么的都是宫里赐下的嬷嬷突击训练的。偶尔出席宴会,阿林时常做出惊人之举,惹得众人侧目——其实那也只不过是在沙场上养成的习惯罢了。至于这一世……唉,这一世改变太多,就连徐芳卿自负聪明过人,也猜不到阿林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不动声色往阿林脸上抹黑的同时只好再往回圆一圆,省得回头出了岔子。

徐芳卿从小郡主手里接过那张帖子,想着也该去靖国公府探一探了。靖国公的案子越拖越久,没有丝毫进展,皇帝不表态,那些跟风的言官大臣们纷纷上折子参靖国公,甚至还加上在禁卫军任职的罗承固和在京郊大营任职的罗承屿,充分展示了何谓“墙倒众人推”。

两世为人的徐芳卿比那些跟风的大臣看得更明白,罗文简在皇帝心中地位不低,虽然上一世的事实证明了皇帝也一直忌惮罗文简手里的军权,但是同时也证明皇帝要做“明君”,而不愿做那种滥杀有功之臣的昏君。

徐芳卿有信心可以扳倒靖国公府,就像上一世那样让靖国公府只剩下孤儿寡母,可是那需要时间——照现在的情况看,睿郡王陆昀有可能到十六七岁便大婚,以便早些为皇室留下后嗣,离现在只有两年。要想在两年时间里扳倒靖国公府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自己的目标只是成为睿亲王正妃,除了阿林之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