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朝求生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爆竹的响声误会成有刺客的事情,太后在好笑之余,也是感叹云锦的一片护主之心,叮嘱康熙一定要好好的奖赏她,康熙自然也是笑着应了下来。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功卓着

二月二十五日是这些日子以来康熙最忙的一天,因为,凡是在这一年里需要了结的案子,到二十五号截止,必须得奏请裁决;所以这一天康熙批示的奏章多达好几百件。格格不便在场,所以这天就算是她们自由活动时间了。

跟着老康上班这几日,云锦也是累得够呛,她在现代自毕业以来,就没怎么过这种上班下班的生活,自穿到清朝,时间方面也大多是由自己安排,现在突然要跟着老康的节奏来,自然是有些个不适应,不过这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在老康那里自己总是得站着,这就让人有些受不了。

十格格有时还找个借口什么的,出去靠一靠,毕竟她有个格格的身份摆在那儿呢,老康也不会太追究,可自己却是不能出来进去的如此放肆没规矩,只好硬挺着了,往往一天站下来,腿都肿了,这时云锦也不免再次佩服起那些个太监宫女们的站功卓著,比自己那可是强出十万八千里去了。

所以这难得的休息日,云锦是可劲儿的饱饱的一直睡到了自然醒,然后才到太后和苏麻喇姑那里去请安,也跟她们讲一讲这几天的见闻。虽说前一天就去过太后那儿,但是康熙和她说完事之后,自己也只能跟着走了,没能有机会和太后好好聊聊天,这老太太一直对云锦不错,云锦也是把她当成了自己的长辈一样敬爱。

因为要陪太后聊天,所以云锦这天先去的苏麻喇姑那儿,然后才到太后的宁寿宫。因为苏麻喇姑要理佛,自然跟云锦闲聊天的时间就不会太多,剩下的时间云锦就可以全部用来陪太后了

“太后,那个手抓饼您吃着可还顺口?”云锦一边给躺在躺椅上的太后按摩一边问。

“顺口,云锦弄的当然是好吃的。”太后笑呵呵的说道。

“这些日子云锦也没能过来孝敬您,您不会怪云锦吧?”云锦接着问道。

“不怪不怪,知道你忙,快坐下歇歇吧,”太后按住云锦的手欠起身来,云锦忙拿垫子放到她身后。

“这些日子跟着皇帝,累坏了吧?”太后拉过云锦的手,让她坐在身边。

“怎么会啊?事儿都是皇上在做,云锦只是个看眼的,哪里会累着啊”云锦冲太后笑笑。

“我还不知道你。累你也不会说累地。”太后拍拍云锦地手。

“太后对云锦好。云锦明白。可是云锦真地是没做什么。不过是给皇上倒个水、磨个墨什么地。这些还是和十格格一起做地。”云锦握住太后地手。很诚恳地接着说。“倒是这些日子以来。云锦才深刻地体会到了皇上地勤政。这才知道皇上每日要处理地事情那可真是不胜烦举。听说这还是因为到年底了。事情已经少了很多呢。”

“嗯。众人皆以为皇帝高高在上。享尽了人间富贵。孰不知皇帝为了这天下安宁。百姓安康。是很辛苦地。”太后点点头。

“是啊。就说现在那些个大臣们都封印了。可皇上却还要继续忙。幸亏还有那些阿哥们帮忙。”云锦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到这儿。云锦还有个事怪对不住四爷和十三爷地呢。”

“哦。是什么事啊?”太后问道。

“前儿云锦派人给您送来地那个手套。您用了没有?”云锦先问太后。

“那个,我看着是挺好看的,只是我不常出门,也不大用的上,不过我这宫里的下人们可都照着样子做了,说是在外面干活时用着最好不过了。”太后笑着说。

“要说太后和皇上是母子呢,这都想到一块去了,”云锦也笑着回话,“皇上就是想到这手套百姓能用的上,所以让四爷和十三爷负责,一定要在年前让京城的百姓用上呢。”

“这是好事啊,怎么你会说对不住呢。”太后不解的问道。

“太后您想啊,本来到年底了,家里的事儿就多,结果因为云锦弄出这个手套来,平白的给四爷和十三爷添了这么个差事,忙得脚不沾地儿的,他们两个府里还不定怎么埋怨我呢?”云锦唉声叹气的。

“这是为百姓造福的事儿,他们感激你还来不及,不会怪你的,”太后笑着安慰云锦,“不过,有件事儿我不太明白,你怎么会想起做这个手套来了,你又用不上。”

“太后,这事儿有个缘故,不过云锦说了,您可不许笑话我啊。”云锦红着脸。

“说吧,我不笑话你就是了。”太后笑了笑。

云锦于是就把腊八看冰嬉时,四阿哥给自己送了个手笼子,而自己想给他个回礼的事儿说了一遍。

“就因为这么着,云锦才想到这个手套,没想到却是给他和十三爷添了麻烦了。”云锦说到这儿还是有些个不好意思。

“没想到胤禛平时不言不语的,居然还有这等细心的时候。”太后笑着看云锦,“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那就这样,我叫他们两个来我这儿用晚膳,你亲手做点好吃的给他们,也算是尽一份心力了,你看如何?”

“太后出的主意自然是好的,”云锦笑着点头了,“那就请您点菜吧。”

“怎么是我点菜呢,你选胤禛胤祥爱吃的做就是了。”太后慈祥的笑着。

“在您这儿,自然要做您爱吃的了,他们来蹭的,赶上什么算什么了。”云锦随意的挥挥手,“太后,您快说,想吃什么,云锦这就去准备。”

“你还是按他们的口味弄吧,”太后摇摇头,“我这几天吃太腻了,不大有胃口,吃点儿你那个饼和小菜就行了。”

云锦想总不能这些人吃正餐,让老太太吃咸菜啊,于是就在脑中想一些个清淡的菜式,看能不能引出太后的胃口来,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

“太后,咱今儿个打饭包吃好不好?”

“打饭包?”太后有些心动,“不过那是绝粮日吃的啊。”

“谁也没规定平时不准吃啊。”云锦不以为然,“云锦亲手做,保证您进得香。”

“嗯,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吃了,可是巴巴的叫胤禛和胤祥来,就给他们吃这个,不太好吧?”太后还有些犹豫。

“太后,您就放心吧,他们二位爷这几日忙得天昏地暗的,想来也是没什么胃口的,吃这个正合适。”云锦打着保票。

“照你这么说,那皇上自然肯定也是爱吃的,把他也叫来吧。”太后听云锦这么一说,又想起康熙来了。

“太后与皇上真是母子情深。”

云锦正和太后聊着呢,下人来报

到了。

“云锦,你来太后这儿也不叫上我。”十格格给太后请完安之后,对云锦有些埋怨的说道。

“云锦不是想让你多歇歇嘛。”云锦笑笑回答。

“也真是,跟着皇阿玛这几天,可是把我累坏了,”十格格撒娇的跟太后说,“太后,您不知道,这一站就是一天哪,如月的腿都肿了。”

“可这不是你自己想去的吗?”太后微笑着看她。

“太后,如月还不是为了云锦,想着她第一年在宫中过年,得多感受些,”十格格嘟着嘴,“谁成想会这么累啊。”

“十格格,正好您来了,就在这儿陪太后说会儿话吧,”云锦起身对十格格说,“太后准备一会儿请皇上和四爷、十三爷来用晚膳,云锦要去厨房看看。”

“行,你去吧,太后这儿有我呢。”十格格笑着点头。

***********************************************************************

太后所说的“绝粮日”的习俗来源于太祖皇帝参加的一场战争,那一仗打得太过艰苦,军中都断粮了,将士们只能以树皮充饥,附近的百姓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将家中所有的存粮打扫出来,送到战场。太祖命人将这各种粮食焖成杂米饭,又因为战场上没有碗筷,就用山野的野苏子叶包着吃。因为那天是八月二十六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满人们要穿戴简朴,吃打饭包,吃的时候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用以警示人们不可忘记先祖创业的艰难。

这个打饭包做起来也简单,就是用白菜叶包上米饭、鸡蛋酱、香菜、小葱、土豆泥就可以吃了,不过这天并不是“绝粮日”,所以也不用弄得那么简陋,云锦让宁寿宫的御厨用大米和小米焖出二米饭,又嫩嫩的炒了些肉丝,再摆上些香茹末、火腿丝什么的,凡是她觉得可以放进饭包里的,都弄了一份。

等康熙他们过来之后,已经是吃饭的时间了,宫女们要上茶,让云锦阻止了。

“皇上,马上就用膳了,还是不要用茶吧,不如先喝点汤,暖暖身,也开开胃,您看如何?”云锦向康熙请示着。

“行,到皇额娘这儿,就听你们安排。”康熙点点头。

云锦已经做好酸辣汤了,一直在火上煨着,嘱咐御厨在上汤之前再甩上蛋花。

“朕这一天忙得,都忘了饿了,亏得皇额娘惦记着,可是有什么好吃的吗?”康熙喝了汤之后,舒了一口气,笑着问太后。

“我这两天没什么胃口,是云锦想出了一个吃食,我想想都有些馋,皇帝这些日子怕也是忙得没有胃口,所以叫你过来同吃。”太后慈祥的看着康熙,又对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说,“听云锦说,你们这几日办差也是忙得够呛,所以也叫你们过来,换个口味。”

“胤禛谢太后挂念。”四阿哥起身行礼,一本正经的回话。

“这是太后心疼我们呢,说实话,这些日子真是忙得不轻,”十三阿哥笑着说道,“总是这事儿那事儿的,弄得人着急上火的,真是看着饭都不想吃了。”

“事儿办得怎么样了?”康熙问四阿哥。

“回皇阿玛,已经都准备好了,这两天就可以设棚往外发放了。”四阿哥回道。

“嗯,你们也辛苦了。”康熙点点头。

“这是儿臣应该做的。”四阿哥、十三阿哥同时起身行礼。

“皇上,可以用膳了。”云锦看那边的宫女冲自己做了手势,于是对康熙说道。

“走,朕要看看皇额娘到底准备了什么。”康熙领头往摆饭的厅堂中去了。

“饭包,”十三阿哥看到餐桌上的东西,眼前一亮,随即有些懊恼,“唉,我怎么早没想起吃这个呢。”

“亏你想得到这个,”康熙也笑着看了看云锦,“不过倒是个好主意,朕看着也有食欲了呢。”

“皇上喜欢,就是云锦的福气了。”云锦恭敬的回答。

“皇帝既是饿了,那就赶紧吃吧。”太后笑着说道。

“好,皇额娘请。”康熙先请太后入坐,然后自己也坐下。

这些人用膳,云锦自然是要在一旁侍候的,她先是为太后打了个饭包,双手递了过去,又为康熙打了一个。

“好了,你忙了这半天了,想是也饿了,这个我们自己动手吃才有乐趣,你快去吃你的吧。”太后冲云锦笑着说。

云锦见康熙也点头同意,于是就走到四阿哥他们那一桌,还要动手再为他们打饭包。

“行了,坐下吃你的吧,没听太后说,这个要自己动手才有乐趣。”四阿哥淡淡的说了一句。

“四爷说的是,是云锦多事了,”云锦手中一滞,但还是接着把手中的那个打完,双手递给四阿哥,“不过这都已经打好了,就请四爷赏个脸,接了这个如何?”

通过那个手笼子的事儿,云锦觉得四阿哥这个人也就是表面上别扭,其实心意还是好的,他这么说可能只是想让自己好好的吃顿饭,可是好好的话,他却不会好好说,倒显得自己是闲着没事儿,就喜欢侍候人似的,算了,看在他一直还算护着自己的情份上,就不跟他计较了。

四阿哥瞅了云锦一眼,还是将那个饭包接了过去,一口一口细嚼慢咽的吃着。十格格这时也亲自动手打了个饭包,递给了十三阿哥,十三阿哥含笑接了过去,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云锦看十格格打包完全是按着自己给四阿哥打包时的选材,而不是按十三阿哥的口味,联想起刚才自己打包时,她盯着看的样子,心里有些个明白,估计她是没吃过也没见过打饭包吧?

不管她吃没吃过,这个东西学起来也很容易,所以接下来的时间,大伙都是各自选取自己喜欢的配菜,亲手打饭包,吃得是不亦乐乎,那叫一个香,米饭的用量比平时多了一倍还有余。

这爷仨儿因为还有事情要办,所以吃饱之后,也不多耽搁,就向太后告辞离去,太后知道他们忙,也没留人,只嘱咐他们要多注意身子。不过老康临走前倒是给十格格和云锦撂下话了,说是明天就封玺了,她们两个以后也不用到他那儿去了,听了这话,不只云锦暗暗窃喜,就是十格格也是喜上眉梢,看来这些日子也确实是累着她了。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贯的具有乡土气息

二月二十六日不止是皇上封玺放假的日子,也是宫中7子,那些个小阿哥们从百官封印时起就放假了,在这天早早的来到了延禧宫,跟贵妃娘娘说,知道云锦不用跟在皇阿玛身边了,所以想找云锦一起到宫中各处去看看热闹。

“你就跟着他们去吧,”贵妃娘娘笑着对云锦说,“前几天你在皇上那儿也拘得狠了,这几天就且玩些吧,到了除夕又得忙了。”

“谢娘娘。”云锦正好也想着在宫里四处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年味呢,所以也不装假,向娘娘行了一礼就跟着他们出去了。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是最快乐的,看着那小十六和小十七带着小十八,在前面跑跑跳跳的,云锦心中也跟着兴奋起来,不过,云锦打量着身边的十五阿哥,却怎么觉得他好象是有话要对自己说呢。

“十五爷,您是不是有事要对云锦说?”云锦停下脚步,小心的问道。

“嗯,”十五阿哥未曾开口,脸先红了,“是这样的,上次演长生殿之后,皇阿玛很是欢喜,对额娘也多有赏赐,所以”

“所以您就想着这次过年时也来上一出?”云锦一听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不是我想的,是小十六小十七的主意。”十五阿哥冲口说道。

“十五哥,你怎么把我们说出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十六和小十七他们已经跑回来了,正躲在一旁偷听,十五阿哥这么一说,小十六和小十七立时就急了,十五阿哥一看他们也在呢,脸就更红了。

“这是好事啊,是几位爷对皇上和娘娘们的孝心,有什么不好承认的?”云锦笑着为十五阿哥解围,又请几位阿哥到旁边的亭台上坐下来说话。

“那就这么说定了。你再帮我们弄一个贺新年地戏。”小十七倒真是会顺杆爬。

“几位爷。您可是瞧瞧还剩几天了啊?云锦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来不及啊。”云锦啼笑皆非。

“谁让你前些天跑皇阿玛那里去了?”小十六埋怨着。

“十六爷。这事能怨我吗?”云锦苦笑了一下。对这个话题也不好多说。只好转了口风。“这样吧。戏是弄不出来了。曲儿倒是有几首。不知几位爷可能将就?”

“嗯。也行。云锦地曲儿也是有名地。那就这样吧。你快些教我们。离除夕宴可是没几天了。”小十六急着催促。

“好哇。”云锦冲他们斜睨了他一眼。“云锦还以为十六爷好心来找云锦瞧热闹地。却原来是另有所图啊。”

说完这话之后,小十六和小十七是厚脸皮惯了,嘻嘻一笑也就过去,倒是十五阿哥在一边又红了脸。

“要弄曲儿也不难,可你们却是要回答上云锦几个问题。”云锦见十五阿哥如此,也觉得话说造次了,忙用话岔开了。

“你想问什么?”小十七有些警惕的看着云锦。

“放心,云锦不会难为几位爷的,”云锦笑了笑,“今儿宫里不是要贴春联吗?云锦就问与这个有关的。”

“行,你问吧。”小十六和小十七互相看了看,又看看十五阿哥,点头表示同意了。

“那云锦就放肆了,”云锦清清嗓子,拿出老夫子的样子来,引得那几个阿哥们浅笑不已。

“几位爷先说说这贴春联的习俗最初是起源于什么?”云锦开始问了。

“这个我知道,是桃符。”小十六抢着答道。

“嗯,不错,”云锦点点头,接着往下问,“这桃符是作什么用的?上面写的什么?”

“是用来驱鬼压邪的,上面书有神荼、郁垒二神。”这回换小十七答了。

“几位爷可能背上一首与桃符有关的诗吗?”云锦再问。

这回小十六和小十七则是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们就把眼光放在了十五阿哥身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

曈曈桃换旧符。”十五阿哥也不负他俩的期望,想了一想就背出来了。

说实话,这首诗中只有“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云锦还算是有些印象,其他的可是耳生的很,会问这个问题也只是想难为一下他们,至于十五阿哥背的对与错,她可是不知道的,不过想来应该是不会错的。

“那么最早出现的春联是由谁所写,内容为何?”云锦又接着问了下去。

这下可是连十五阿哥都不知道了,他们面面相觑,都没有开口。

“云锦问的这些个问题,是在某一年的春节前夕,一个群里的朋友向大家发问的,本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桃符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叫春联的,不过因为这个答案关系到明朝皇帝朱元章,所以云锦想想还是没有问出来。

十八爷,”云锦蹲在十八阿哥面前,柔声的对他说,“云锦告诉您,您可要记住了,那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内容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马上到新年了,北京的天气当然是很冷的,云锦这一行人又是坐在外面,所以小十八的脸蛋冻得红通通的,可他却是不叫苦,只是用那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云锦,跟着她念了几遍,然后冲她展颜一笑,表示自已记住了。云锦见他如此乖巧可爱,再想想他岁不长久的命运,不禁有些个心酸,伸手将他搂在怀里,小十八先是一愣,随后也伸手抱住云锦。

这还是云锦第一次如此亲近小十八,之前她总是觉得小十八虽小总也是个阿哥,自己不好越了礼数,现在这个时候却是突然有种感觉,小十八在人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是应该多给他些温暖,反正旁边也没外人,就让她抱一小会儿吧,

“云锦,你现在能教我们曲儿了吧?”刚才那道题他们明明没答上,可小十六却是压根不管这茬儿了,只是催着云锦赶紧教他们唱歌。

“好我的十六爷,您也得容云锦想想啊。”云锦笑着放开了小十八,站起身来,心里还有些不舍,你还别说,这小正太的身子软软的,抱起来真是舒服。

云锦出那些个题的目的,本来也不是专为整治他们的,所以小十六要赖帐,云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那你快想。”小十七也在那儿催。

“十七爷,哪有这么快的,且让云锦一天,明儿个给您成不成啊?”云锦摇摇头笑了,“几位爷,咱们坐这儿也有时候了

是可以起身了,十八爷已经冻坏了呢。再说,难不+L云锦瞧热闹真就是一句虚话?”

这话说得不只是十五阿哥,连小十六和小十七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们忙站起身来,继续前行,不过也没忘了一再叮嘱云锦,明天一定要弄出来,他们还会一早就去找她的。云锦点头答应了,这才能消消停停的好好看看宫中过年的情形。

一路上不时能看到那些太监们在挂春联。没错,是挂。宫中的春联和福字一样,是挂而不是贴,这与民间不同,要按现代的说法,也更环保一些,上面的字是满文,可是,云锦看了这个春联却是大吃了一惊。

云锦吃惊不在于联上的字满文还是汉字,也不在于它是挂还是贴,她吃惊的是,这些人挂的联居然是白色的,难不成是近日有什么重要的人物去世了嘛?可昨天自己还在康熙那儿,没听说什么啊,难道说是今天去世的,唉,这大年下的,日子口赶得可是有些不好。

可是,也不对啊,这些个挂联的人,脸上都是笑呵呵的,如果真是有什么丧事,他们这么着,不是找挨打嘛,挨打还是轻的,也许就此小命就没了。云锦再看看这些个小阿哥们,他们也是没事人一样,一点也没有吃惊或者是伤心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云锦,你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不对吗?”十五阿哥看出了云锦的不对劲儿。

“十五爷,他们挂的是什么啊?”云锦指着那些个太监。

“云锦,你傻了吗?”小十六和小十七笑了起来,“那自然是春联了。”

“可是,”云锦没理他俩,接着问十五阿哥,“那为什么是白色的?”

“这是咱们满人的风俗,与汉人有所不同。”十五阿哥温和的笑着给云锦解释。

“亏得你还是满人之后,连这个都不知道。”小十六和小十七还在一边嘲笑云锦。

“云锦不是没见过吗?不知道有什么稀奇,”云锦白了他俩一眼,“再说皇上写的福字不也是红色的吗?”

“那些福字皇阿玛是要赐予亲近臣工的。”

十五阿哥虽没明说,但云锦也有些明白了,因为这些臣子有很多是汉人,而汉族又是忌白色,康熙自然是不能赐个东西还给人添堵,故而他写的福字都是用红色的,而只在宫中张挂的春联,就按照满俗用白纸或者是白绢写了,当然也不是就这么的直接挂出来,而是要以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而且这一天除了有挂春联以外,东西六宫还要张挂宫训图,十五阿哥看云锦也是不太明白的样子,就向她解释,这个宫训图,画的都是有美德的后妃的故事,借此来教育后妃们要遵守三纲五常,实行孝道。另外,这图也不是由宫里派人去挂的,而是宫殿监传知东西六宫的首领自己挂上就行了,还有,这图要一直挂到第二年的二月收门神的日子才能撤下,收藏在景阳宫后的学诗堂里。

东西六宫所挂的图也不一样,贵妃娘娘和云锦所住的延禧宫挂的是曹后重农图,至于其他宫里,景仁宫是燕姞梦蓝图,承乾宫是徐妃直谏图,钟粹宫是许后奉案图,永和宫是樊姬练猎图,景阳宫是马后练衣图,永寿宫是班姬辞辇图,坤宫是昭容评诗图,储秀宫是西陵教蚕图,启祥宫是姜后脱簪图,长春宫是太诲子图,盛福宫是婕妤当熊图。

一行人在宫中逛来逛去也有些个累了,经云锦的提议他们来到了太后的宁寿宫,却发现十格格已经在这儿了。

“云锦,如月已经在这儿等你很久了。”等大家都请安坐好之后,太后笑着对云锦说。

“太后,这您可冤枉如月了,谁说如月是来找云锦的,如月可是专程来看您的。”十格格撒娇着说。

“太后,十格格说的是,云锦出来前并没有说要到您这儿来的,是跟几位爷走累了,想到您这儿来歇歇,顺便也赠点吃的。”云锦含笑对太后说。

“你这丫头,我这有什么东西是你没吃过的,怕是你自己做的倒还好些。”太后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云锦不过是嘴上的功夫,要论手艺还得是您宫中的御厨。”云锦笑着提议,“您要是不信,咱今儿个就考考他,让他做个疙瘩汤如何?”

“疙瘩汤?”太后听云锦说完就笑了。

“云锦,你也真是的,想吃就说想吃,干嘛要找借口,哪有用疙瘩汤考人的。”十格格也捂着嘴乐,“不过,太后,让云锦这么一说,如月也是想吃了呢。”

“那就让他做吧,虽有些上不了席面,但一说起来,我也是有些馋了呢。”太后点头。

“让他做是做,可千万别说是考他啊,不然他还不吓着了。”小十六和小十七对要去传话的宫女说,一边说还一边笑着。

“两位爷觉得好笑吗?”云锦不能说别人,只好拿他俩开刀,“要知道,在平淡之中才能见真章,把那些个山珍海味做好吃了,有什么难,难得就是这些个平常之物,能把这个做好了,那才是真手艺呢。”

“好,好一个平淡之中见真章,云锦倒是有些见识的。”康熙笑着走了进来,先给太后行了请安礼,“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康熙起身后,其他人又开始给他请安。

“皇帝,封玺仪式可是结束了?”太后等这些请安仪式都完成后,才笑着问康熙。

“是,儿子可以松泛两天了,所以来陪陪太后。”康熙笑着点头。

“你长年忙碌,难得清闲,就好好歇歇,不用总惦记我,有这些个小辈们陪着,我也是高兴的。”太后慈祥的对康熙说。

“他们是他们,儿子是儿子,”康熙笑着摆摆手,“再说昨儿儿子在您这儿进得香,云锦那主意出的不错,今儿个她不用到儿子那去了,我就想着她肯定又会跑到您这来,所以就过来看看她是不是又要弄出什么花样了。结果刚一进来就听她说平淡之中见真章什么的,这话是有些道理,但却从何说起的呢?”

“是云锦说要考考我宫里的御厨,让他做个疙瘩汤。”太后说起来还是觉得很好笑。

“疙瘩汤?”康熙听后也笑了,“云锦想出来的吃食倒是一贯的具有乡土气息。”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云锦来自民间,本来就是个小家子气的,自然'这些个平常之物了。”云锦冲康熙笑着说道,“虽说是些粗浅之物,就象太后所说的,上不了大席面,不过偶尔试之,也是个趣儿,皇上不也说昨儿个进得香吗?”

“总是有你说的。”康熙摇头笑着,然后吩咐宫女,“那就这么着吧,你去告诉御厨,今儿就做这个,做好了朕有赏。”

“等一下,”云锦喊住那个宫女,“麻烦你跟御厨说,让他再做些个家常的配菜,务必要以清淡为主,那些个小咸菜也要准备着,还有,”云锦看看小十六和小十七有些个郁闷的神情,估计是觉得只吃疙瘩汤太简陋了,不能解馋,想想他们正在长身体,也是需要吃些肉的,于是又吩咐,“再烤个羊腿,做个黄泥焖鸡。”

所谓黄泥焖鸡,其实就是叫花鸡,不过在宫里云锦不能这么叫而已。宫女听完云锦的话,答应着出去了,等云锦回头一看时,太后和康熙正在冲自己乐呢,这才想起来这不是在延禧宫里,尤其是康熙还在这儿,自己哪好这么大摇大摆的使唤人。

“云锦逾矩了,还望太后、皇上见谅。”云锦不好意思的向他们二人施礼。

“云锦怎么跟我见起外来了,早就说了,你在我这里就该是这样才对。”太后笑着点头,“而且你刚吩咐的也是为了孝敬我们,想的也很是周到。”

“太后疼云锦,云锦知道,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儿皇上不是在这儿吗?”

“这句话是这么用的吗?”康熙瞅着云锦失笑,“再说朕在这儿又如何,还妨碍你了不成?”

“皇上言重了,云锦可是绝对没这个意思,”云锦涎着脸冲康熙笑,“云锦的意思是,您虎胆龙威,气势天成,云锦在您面前可是不敢放肆。”

“总算是你还有个不敢。”康熙轻哼一下。

“皇上,瞧您说的,云锦不敢的可是多了,”云锦又看看太后,“太后可以给云锦证明,云锦是再胆小也没有了。”

“行了。皇帝别逗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