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秀湖美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氏知道是丈夫在为自己解围,连忙低头耷脑地沿着墙根儿溜了。
李氏见丈夫顾守仁站在自己这边,心里一松,看顾何氏和冬梅也是不待见朱氏的行为,她本来就不是个爱闹的人,但这次真是气着了,所以还是摞了句话:“大哥我也再说一句吧,大嫂若还有半句这样的闲言碎语传到我耳朵眼里,或是动手打了我家孩子,这妯娌也是没得做了,以后见了只当不认识!”
真心感谢亲们的大力支持,让《秀湖美田》上周一直站在新书榜前15位,啵一个!请继续支持绫罗衫哦!强烈呼吁点击,收藏,推荐!
第22章 去留问题
顾守仁和李氏一回到自己的茅草屋,秀莲已经把饭做得了,金伟也老老实实的。再看林生,脸上多了一份不自在。一家人闷头闷脑吃过了饭,秀萍就收拾碗筷。
秀菱猜到林生肯定有话说,几次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林生是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朱氏对着秀菱她们说的话是啥意思。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给顾守仁和李氏带来什么麻烦。
林生小声对着顾守仁叫了声大哥,又叫了李氏一声大嫂:“我觉得我不能再呆这儿了。引得别人说闲话,虽然于我没有损失,可是绝不能带累大哥大嫂。我不想大哥救了我,还招来麻烦。”
他这话一出,一家子的眼睛齐齐看定了他。金伟已经嚷了起来:“我不让林生叔走,我不让林生叔走!”一边说一边过来拉住了林生的一只胳膊,象是怕他立刻消失了似的。
李氏怔怔地看着林生,就连秀莲,也抿紧了嘴唇。秀萍洗着碗筷,闻言也停了手,扭过身子朝这边看着。
顾守仁一挥手:“别听人瞎说,我眼睛里可揉不下沙子。林生兄弟你无亲无故的,离了这里你去哪儿呢?”
这么些日子相处下来,顾守仁觉得林生算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干活利索,又不多话,和自家人也相处得好;再加上他帮李氏治愈了顽疾,更是不愿看着林生到处流落。
林生垂了眼帘,黯然说:“我也不知道。”然后又强装笑颜说:“天下之大,总会有我容身的地方的。”
秀菱象个小大人一样开口说:“林生叔不能走,你现在一走,倒好象落实了别人的话了,显得自己心中有愧。不然为什么早不走,迟不走呢?”
顾守仁也觉得是这么个理儿,林生自己也明白,秀菱说的话没错儿。
林生想了想说:“我似乎和大哥一家特别投缘。如果大哥大嫂愿意我留在杨柳洲的话,不如这么着,我另起炉灶,吃住分开。毕竟大哥家屋子不大,家里的女孩儿也一天大似一天,我一个外来的单身男子一起住着,总有点不方便。若是搬出去了,旁人就没啥闲话好说。活计呢,我自然还是帮大哥大嫂干,您看怎么样?”
李氏赞许地看了林生一眼,这后生还真能为人着想。他的这个提议确实很靠谱,一来他说的是实话,二来又可以防止有心人污蔑,三来呢,他不是说了吗?还帮着自家干活。顾守仁的亲兄弟都没这么好呢!
顾守仁是个爽快人儿,于是拍板说:“你把我当大哥,我自然没把你当外人。现在咱家虽说不宽裕,勤劳肯干,以后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你愿意留在杨柳洲,哥也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目前哥虽然没能力,以后呢,得想办法让林生兄弟你也置点儿地,盖几间房,再娶房媳妇,就扎根这儿了!”
林生露出感激的笑容:“大哥救了我的命,这份恩情怎么回报也不为过,哪能再让大哥为我操心?再说了,我的志向也并不在种田买地上。”
秀菱好奇地问:“那林生叔的志向是什么呢?”
“现在还没想好呢!”林生有些腼腆地一笑,接着说:“大哥大嫂把我当自家人,我的来历也不能瞒着你们,今天就都说了吧!”
秀菱一听有故事听,马上神采奕奕地坐直了小身板,她对这个林生的身世经历很有兴趣。
原来这林生小时候也是生在和睦农家,虽然家里不富裕,他爹还是送他去念书。后来受了蝗灾,颗粒无收,接着又是旱灾,家里就过下去了,出来逃难。爹娘病死在半路上,他成了孤儿。那年他才十岁,被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拣回家当儿子养,那女人的丈夫好吃懒做不算,还爱灌黄汤,醉了就打老婆揍孩子。林生小小年纪跟着养母到佃来的田里干活,后来养母病死,养父醉酒后疯了一样打他,他就跑出来,发誓再也不回那个家。
再后来,林生又被一家药铺的老板收留下来,在药铺当了一名小伙计。林生手脚勤快,干活尽心,自然得到药铺掌柜的信任。可是掌柜的小老婆却看上了他,几番勾搭,见林生一点也不识情知趣,便由爱生恨。转而与另一个大伙计好上了,嫌林生障眼,来个猪八戒倒打一耙,反说林生调戏她。掌柜的年老昏愦,竟把林生赶出了药铺。
林生便带着自己有限的财产离开药铺,想走水路回趟老家看看,万没想到居然碰上了强盗,钱财被抢还是小事,几乎连命也送掉了。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来到杨柳洲,和顾守仁一家结了缘。
李氏听得连连叹惜:“林生兄弟也是个苦命人儿!”
顾守仁点着头说:“原来林兄弟在药铺当过伙计,怪不得会把脉,开药方呢!”
林生摇着手说:“我没有从过师,不过是些偷学来的小技。药铺里有坐堂中医,也为人看病,我就是那时学会的诊脉,也稍稍懂些药材方面的知识。”
在秀菱看来,不管怎么说,林生治好了李氏的病,这是大家眼见的,所以林生应该还是有几分真材实学。但如果要专职做一个郎中,恐怕又很难,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更看重资历,没有世代行医的基业或者名声,就没人找你看病,何况要开个医馆也得本钱,林生现在也没钱呢!所以她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
李氏瞅了她一眼:“你个小人儿叹的什么气?大人的事儿哪轮到你来操心?”
林生自己提出在离顾守仁家不远的地方,搭个鸭棚子暂时住下来,等以后有钱了再盖茅草屋。鸭棚子轻巧,便于移动。材料是竹子,顶上也盖茅草,加个半月形的门,象张开的嘴;里头空间不大,就是个睡觉的地方,再垒个锅灶,勉强算个家。
顾守仁虽然觉得亏欠了林生,暂时也没有办法好想,就依了林生的主意。李氏又在琢磨,铺盖得为林生准备一套,就是吃饭的锅碗,也得匀一份给他;自己若做了什么好吃的,少不得到时让金伟给他送些过去。
推荐千岛女妖的《挂名王妃》,书号2114304:说好了做挂名夫妻,不想戴绿帽,快拿休书来!
第23章 团圆媳妇儿
顾家人正在商议着,赵华气喘吁吁一头撞了进来,跑得太急了,连话也说不出来。李氏猜到他家肯定是有了什么事儿,连忙说:“别急别急,慢慢儿说。“秀莲赶紧舀了一瓢水递给赵华,赵华咕咚咚喝了,这才擦了擦嘴说:“顾二婶,你快去我家瞧瞧吧!我娘,我娘她 ̄”脚儿一跺说道:“我娘要把我妹子,给人家当团圆媳妇儿!”
李氏吸了一口冷气,她自然知道,所谓团圆媳妇,不过是童养媳。结亲聘礼重,婚礼浪费大,陪嫁多,而这种习俗常人又无力抗拒。童养媳则不需要财礼,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仪式要比大娶简单得多,不要花多少钱,女家也不要陪嫁妆,没有破家嫁女之忧。
只是这童养媳是那么好做的吗?受夫家,婆婆虐待打骂的,简直是家常便饭。
所以李氏匆匆拉了拉衣襟,抿了抿鬓发便说:“我得劝劝你娘,这事儿弄得不好,你美儿妹妹可有罪受了。”
顾守仁发话说:“我猜赵华娘若不是山穷水尽了,断不会走这条路。咱家有一个便帮一个吧!”
李氏点点头:“我心里有数了。”说着抬脚便走。秀菱连忙拉着她的袖子:“娘,我也去。”
李氏哪顾得上她,嗯了一声。秀菱屁颠屁颠的,一溜小跑才跟上。
赵华心急火燎,三步并作两步走在头里。
到了赵华家的草棚子,果然看见洲上的张媒婆坐着和赵华娘说话:“这家的老爷子病了,借着这事正好冲冲喜,说不定身子就好了。所以想早些把闺女接过去 ̄”
秀菱看那中年妇女胖胖的,一张嘴搽得象血盆大口似的,头上还插了一朵红绒花,和她印象中的媒婆很相似。
赵华娘低眉垂眼:“你容我再想想。”
赵美儿淌眼抹泪的:“娘,别把我送走,我死也不去!”
赵华紧走两步,扑通一声就跪在他娘跟前:“娘,您就这么狠心?妹妹那么小就没了爹,够可怜的了,这会子还让她做团圆媳妇?以后我拼命干活,想法子多赚钱还不行吗?”
赵华娘眼泪滴滴嗒嗒就下来了:“是我心狠吗?家里就没剩几粒米了,过两天,我看咱家三张嘴就得搁到篱笆上放着。我这不是想为美儿找个能吃上饭的地方嘛。”
李氏摇了摇赵华娘的肩说:“这可是关系到美儿一辈子的大事。你想想,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挨打挨骂的事儿多了去了。我早先没出嫁的时候,村子里有个团圆媳妇还被婆婆折腾死了!”
一句话说得赵华娘变了脸色,她抬起眼睛惊恐地看着李氏。
李氏又说:“再说了,团圆媳妇在家里地位低,总好象直不起腰杆子似的。你愿意让美儿过这样的日子?”
张媒婆听得不乐意了,大声反驳李氏说:”我给寻的那户人家和气知礼,哪会虐待打骂孩子呀?”又拉过赵华娘的手拍着:”我绝不能骗你,大妹子就放一百个心吧!”
赵华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腾地立起身上前抓住张媒婆的胳膊:”你给我出去,我怎么也不会让自家妹子去当什么团圆媳妇的!”说着就把张媒婆使劲往处推。
张媒婆嘴里哎哎地叫着:”我说大妹子呀,你们家你说了算呀,是你儿子说了算?”
赵华吼了一声:”你还不快走,等我用扫帚来赶呀?”手上用劲,就把张媒婆那胖胖的身子推到门外,然后手急眼快就把门绲毓厣狭,还抵在门后。张媒婆正转过身来有话说,差点没撞上她的鼻子。
她不甘心地拍着门:”大妹子,大妹子,我可跟你说,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哈!你到哪儿再找这么好的人家去。”
赵华嚷道:”滚!”
张媒婆在门外狠狠啐了一口:”没见过这么不懂礼的人,又不是只有你们家有闺女。”嘀嘀咕咕地去了。
赵美儿眼见得张媒婆被哥哥赶了出去,心算是暂时放回了肚子里,只是她也知道家里是真穷,今天逃过一劫,明天呢,以后呢,保得住她娘再不提这个话茬吗?所以这样一想,眼泪又蓄满了眼眶。
秀菱也不晓得怎么安慰她才好,只好拉着她的手说:”你别哭呀,别哭了!”
就听得李氏说:”赵华娘,我知道你为难。我家里还有一些钱,明天给你送过来。是上次卖藜蒿赚来的,先给你们家使着。等秋后收了粮食就好了。这团圆媳妇的事儿,还是别提了吧。若是以后美儿过得不好,你当娘的还不是抓心挠肺的难受呀?”
赵华娘长长地叹气,一把搂过美儿,拍着她的后背说:”你以为娘真舍得把你送走呀?”
赵美儿撅着嘴喊了声娘。
赵华娘又看了看李氏:”一个寡妇拉扯着两个孩子,真是难啊。家里统共就那三四亩地,我若不是没法子想了,哪能让美儿走这条路。又让你为我们家的事操心出力,我真不晓得怎么回报才好!”她看着李氏的眼睛里,是满满的感激。
李氏弯了弯嘴角:”瞧你说的,咱们处得和亲姐妹一样,还这般客套。”
秀菱看着,心里也酸溜溜的。只是她也明白,象赵华家的这种状况,帮得了一时,可帮不了一世,毕竟顾家自己也不富裕。最重要的,还是想个能赚钱的法子出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她黑宝石般的大眼睛骨碌骨碌转着,不知怎么,就联想到林生今天说起的鸭棚子。其实鸭棚子就是养鸭人住的。鸭,养鸭?!
秀菱眼前一亮,养鸭既可以收鸭蛋,又可以卖鸭子,准能赚钱。只是赵华家侍弄那几亩地人手还不够,自然抽不出功夫来养鸭。可据她前世的记忆,是科技苑里讲的吧,有一种稻鸭共作技术,把刚孵出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使鸭子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可以稻鸭共栖双丰收。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呀!鸭子可以食用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它在稻田里活动,又起到松土透气的作用,并且鸭的粪便还可以为稻田增加肥料。
秀菱想着,现在说出来,得把赵华一家吓着,说不定以为自己是妖精投胎呢!还是等会儿和李氏说了,再由她向赵华娘提议。
第24章 万事开头难
从赵华家出来,秀菱便问李氏:”娘,你会用鸭蛋孵小鸭不?”她知道鸭子是不会孵蛋的。
李氏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孵过,但是看过村里人怎么弄。秀菱,你又要起什么新花样了?”
秀菱甜甜地一笑:”娘,我寻思着,赵华家若是养鸭赚些钱,可比死守着三四亩地强。”
李氏摇摇头:”他们家哪有人手养鸭。鸭子得每日用竹竿儿赶到水里觅食,人要跟着鸭子跑哩。”
秀菱拖着李氏的手晃了晃:”娘,我告诉你,有一种法子,可以将鸭子养在稻田里,用不着天天赶到湖上。”说着就把稻田养鸭的好处告诉了李氏,又说:”这法子咱们家也可以试一试,同时也教给赵华家。不过现在要抢时间孵小鸭出来。本来最好是秧苗返青之后,就把小鸭放到稻田里。”
李氏惊讶地张大了嘴看着秀菱:”你这小脑袋瓜里装的都是什么呀?怎么就想得出这样的法子呢?我可从来没听说稻田可以养鸭呢!”
“嗨,什么法子可不都是人想出来的吗?要不娘你说,现在人怎么就会种稻子呢?”秀菱笑嘻嘻地回答。
李氏觉得也有道理,回到家向顾守仁交待过赵华家的事,就把秀菱刚说过的话又转述了一遍。
顾守仁虽然不爱说话,脑子却挺好使,他略一思索,便觉得秀菱这点子可行。只是细节到底应该怎么做,他有点不明白,于是又问秀菱。
秀菱其实也不是很清楚这一块,所以一边搜寻前世的记忆一边说:”我晚上常常做很多梦,有一次就梦见到了一个田庄似的地方,看人家都用竹片、树枝或秸秆编成围栏,将稻田四周围起来,一亩田能放养二十几只鸭子。田梗交叉处搭着低矮的鸭棚,供鸭子晚上落脚,遮挡风雨。”
有了上次藜蒿的事,顾守仁也就见怪不怪了。他一边听一边点头,秀菱的几句话,让他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兴奋地一拍手:”说干就干,孩子他娘,你明天就去买种蛋,张罗孵雏鸭的事情。”
李氏见丈夫两眼放光,也就高兴地应了一声:”知道了。秀菱说要让赵华家也一起用这种法子养鸭呢!”
顾守仁赞许地看着秀菱:”这孩子也知道为别人着想了。对了,明天我也对咱娘提上一提,省得到时候又抱怨咱们有赚钱的好事,把他们给落下了!”
李氏也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自然不会反对。
第二天林生听了,也说这法子好:”谁这么聪明想得出这样的办法来?真成功了,一亩田能赚两份钱,何乐而不为呢?”
顾守仁张眼四下里望了望,凑到林生耳边小声道:”不瞒你说,我家三丫头啊,来历不同寻常,这法子是她想出来的。只是我们怕人说闲话,不便宣扬。到时候你还得说是你老家传过来的法子,成不?”
林生睁圆了眼睛,嘴也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他眨巴了两下眼睛才回答:”是这么回事呀!成。”平日他只觉得秀菱聪慧,倒没料到她比大人还强。想了想又说:”稻田里真的养上鸭,肯定得守夜,不能还不叫人把鸭偷走了呀?正好我把住的鸭棚子搬过去,一举两得了。”
顾守仁说:”哪能让林兄弟这么辛苦。守夜自然也得我去。”
两人争议了一阵子,这才说好轮流守夜。
李氏邀着赵华娘一块儿去杨春和家买种蛋,顺带把秀菱稻田养鸭的法子说了。只是她不说是秀菱想出来的,推说是林生老家的传统。
赵华娘听说一亩田可以多增加收入,自然再高兴不过,就决定与李氏和在一处把小鸭孵出来。
李氏照着秀菱的估算,自家四亩稻田能放养一百只左右,赵华家三亩多地,八十几只就行了。于是拣了两百只种蛋回来。一枚种蛋两文。赵华娘是没钱的,都是李氏垫出来,这一下子就花了四百文,李氏还真有些心痛呢!
照着昨夜说好的,李氏另给了赵华娘三百个钱买米,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顾家的家底也就没剩下几个了。
赵华娘感激不尽的,虽说这三百个钱也管不了她家三张嘴多少日子,起码有了个回旋余地。她得空绣了些花样子出来,到时候赶集也能换几个钱。
到了顾家,赵华娘就帮着李氏把鸭蛋五十个一袋,摊在太阳地里晒热。再一层层铺进大圆木桶里,每一层盖一撮炒热的糠。这糠还得隔一定的时间炒一遍,作为热源。
至于温度的测量也很奇特,秀菱看着她娘用鸭蛋或是谷米贴到眼窝去感觉还问呢。
李氏微笑着说:”老辈子传下来的法子。都说是眼窝对温度感觉最灵敏。”
这孵雏的事儿是不分日夜的,所以赵华娘忙完了家里的事,也来帮着李氏一起做。就是秀莲也没闲着。
秀菱也急着想赶快实践自己的稻田养鸭法,所以恨不能这些鸭蛋立刻变出小鸭子来。
好不容易过了五天,鸭蛋在温暖的大木桶里,萌发了生命。李氏拣出一只只鸭蛋,对着光照,能看见蛋里头有一圈血丝;如果没有的,就要剔出来,这个是孵不出小鸭的。
两星期后,鸭蛋能自己发热了,就用不着糠了。再过几天,太多的蛋堆在一起发热会烧坏,又得把它们从桶里拿出来,晾到金伟屋里后间的坯档床上。还得经常翻动。
在秀菱的日夜盼望中,小鸭们终于破壳而出。起先是轻轻的有节奏的橐橐声,秀菱屏住呼吸才能听得到。接着,蛋壳被啄开一个筷子尖大的小孔,露出一个小脑袋,眼睛紧闭着,嘴巴不停地啄击着蛋壳。
刚出壳时,小鸭子们的毛还是湿腻腻,皱巴巴的,颜色也灰不溜秋,不是后来的鹅黄色,扁扁的嘴,脚还蜷缩着。但用不了半天,它们就换了个模样,一个个变得欢蹦乱跳,吱吱地叫着,满屋子地跑来钻去,羽毛也变成了亮黄色,毛茸茸的,褐色的嘴巴,肉红色的脚丫,非常漂亮。
喜得秀菱直咧着嘴笑,金伟则欢蹦乱跳的拍着手;秀萍和秀莲抿着嘴也直乐,就是李氏和赵华娘疲惫的眼睛里,也露出了温情和喜悦。
第25章 催生礼
孵出来的小鸭和李氏估算的差不离儿,一共有一百八十一只。李氏挑了八十一只壮实的雏鸭,放进赵华娘的竹箩里,让她带回去。
又照着秀菱的嘱咐,转述给赵华娘说:”事先在鸭棚子里放上稻草,食槽和一些饲料,鸭子在水里游了不多久就要吃食。晚上得起来几趟,看看小鸭有没有扎堆,得把它们分开。”
赵华帮着他娘把竹箩挑回家去,他下定了决心,只要能让自己家里的日子好起来,妹妹不用去给人家当团圆媳妇,什么苦什么累他能扛过去!听见李氏的话连忙应道:”这守夜的事情,自然由我来做。顾婶子放心,我一定小心照料这些鸭子。”
赵华娘一扫脸上的愁苦,笑咪咪的模样。看着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她黯淡的人生似乎也看到希望和奔头。不放心地又问:“这才孵出来的小鸭不养几日才放水田里去?”
秀菱笑笑地说:“婶子放心吧,你想啊,野生的鸭子也没人喂食,还都不是这么长大的?”她相信电视上那个科技园里讲的不会错。赵华娘这才点了点头。
赵华一边收拾扁担,一边用眼角搜寻着秀莲窈窕的身影。好不容易瞧见她走出来,秀莲清脆的声音响起:”赵婶子家去呀?这些日子可是辛苦了。”
赵华娘笑着说:”不辛苦,若不是你们家出的力,我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
赵华目光灼灼的眼瞅着秀莲,四目相对,秀莲令人不易察觉地脸红了一下,垂下眼帘努力使自己的脸色回复正常。
秀菱在一旁笑着问她爹顾守仁:”娘娘家怎么说,照这法子养鸭不?”
顾守仁咳嗽了一声,没好意思把自己娘的原话说出来。
原来顾何氏听了顾守仁的话,不但没有赞同,还把顾守仁说了一顿:”自古以来只听说湖里河里养鸭子,几时听见说稻田里可以养鸭了?你这新花样现在告诉我还太早了些,等你赚到钱再说吧!若是不成事,种蛋不花钱呀?孵蛋不搭功夫啊?还得有人守夜。招人笑话不说,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他大嫂向来是个爱偷懒的,听见说养鸭这样麻烦,根本就不想问津。也就在边上说风凉话:”我说老二呀,你有心帮我们,也说个来钱快的呀!象上次那什么藜蒿的,采下来就能换钱多好。这从孵蛋,再到养成鸭,得多少日子啊,头发都等白了。”
顾守仁一甩手懒得理她,又想要钱又不想劳动,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就算早告诉她藜蒿的事,说不定她还嫌打藜蒿太累了呢!所以只对顾何氏说:”娘,反正我先和你说了,养不养鸭还在于你。”
顾何氏嗯了一声,想了想又说:”算算日子,你大妹妹下个月也该生了,咱们家得去送催生礼儿。”
顾守仁便说:”成啊,娘打算啥时候送,言语一声,到时候我送去。”
孵出来的鸭子第一天下田,秀菱自然要跟着去看看。只见鸭子精神抖擞地扑到水里,时不时晃动着小脑袋,抖抖身子,有点笨拙也有点莽撞,这里瞧瞧,那里啄啄,一会儿疾疾游走,一会儿停下来发呆,说不出的可爱。
还是林生细心,眼看着有的小鸭子毛全湿了,就把它捞起来,说是毛湿了就会沉下去的。
晚间,李氏对于催生礼的事儿,自然不能不表表心意,也准备了两双虎头鞋,一个襁褓和一套衣衫。
秀菱笑嘻嘻问:“是给大姑肚子里的娃娃准备的吧?”
李氏嗯了一声,开口道:“秀菱,上次你看见大姑的时候,可能看出她肚里是弟弟啊是妹妹?”有一种说法是,小孩子眼睛干净,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
秀菱诧异地眨了眨眼睛:“我哪知道是弟弟啊是妹妹?”心想,我的眼睛又没有透视功能。
顾何氏正好走来,伸手摸了摸衣衫的质地,左右翻看着,又说:”你大嫂也缝了两套,针指可不如你,冬梅早做下了两套。”
想了一想接着说:”我今日去道观替秋菊求了道催生符儿,明日就是初一,正好一道带去。”
李氏说:”娘可把红鸡蛋准备好了?要我帮忙不?”
顾何氏点点头:”嗯,今儿个下午就备妥当了。红鸡蛋,红糖,桂圆,红漆筷子十双,还有几套男娃儿的衣裳,尿布。”
第二日一早,顾守仁摇了小船去陈家村送催生礼,李氏秀菱也相跟上。朱氏也一起去了。到了秋菊女婿家,只有秋菊在门口等着。顾守仁拿着包裹进门,也不说话,直接把催生包儿扔在秋菊床上,就算是完事了。
出来了朱氏紧着问:“包袱结是朝上啊,还是朝下?”这边的风俗是包袱结朝上预兆生女,包袱结朝下预兆生男。
顾守仁笑着说:“是朝下哩!”
朱氏也皮笑肉不笑地说:“秋菊妹头胎就能给陈家添个大胖小子,自然再好不过。”
李氏摸了摸鬓发,眼睛弯成了月牙:“这就对上了。守仁,你进门时我仔细瞅了,是先迈的左脚。俗称男左女右嘛!”
她知道顾何氏心心念念盼着自己闺女早日生个带把儿的,为此又是求送子娘娘,又是偷瓜送子,还有什么拴娃娃之类,都试了个遍。这回怕是心想事成了!
秀菱拍着手说:“那我能添个小弟弟了!”
回到家顾守仁还对李氏说:”你发现没,咱家秋菊脸色怎么那么难看?”
李氏想了想说:”恐怕秋菊怀的是个男孩的缘故吧!都说生闺女娘会漂亮,生小子娘变得难看。”
“不是,我看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和以前她那大大咧咧的性子太不一样了。”顾守仁拧着眉头寻思:“莫不是她在陈家过得不开心?”
李氏就安慰顾守仁:“哪能呢。进了陈家的门,就是一家人。她女婿凭啥对她不好?以前小两口磕磕绊绊的,都是为没个孩子闹的,现在这都要生了,还能不好?”
秀菱在一边竖着耳朵听她爹娘说话,便插嘴说:“大姑父长得怪俊的。”
李氏就笑了,用手指一戳她的额头:“你个小人伢子,知道什么是好看不好看呀?”
秀菱不满地瞟了她娘一眼,心里暗说:我还能分不清美丑啊?
顾守仁不爱听这话,反驳说:“男人要脸长得好看有啥用?是能当饭吃啊,能当钱花?依我说,这男的长得太好了,还不容易安生。以前不就听说陈玉峰爱拈个花惹个草什么的,惹得咱妹 ̄”
一句话没说完,李氏用胳膊肘拐了他一下:“说什么呀!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干啥?”
顾守仁这才意识到不应该当着女儿的面说这些话,于是就不往下说了。
秀菱在边上听见,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男的长得太丑也不行,瞅见连饭都吃不下,还能好生过日子?”
李氏笑着嗔道:“看的时间长了就顺眼了呗!你爹还真没说错,长得好看啥事也不顶。”
秀莲正在绣花,她把这些话听在耳内,却并不开腔,只抿着嘴儿笑。
一灯如豆,摇曳着的桔黄色的灯光,映得她红润的瓜子脸朦朦胧胧,清亮的凤眼倒是水色潋滟。看得秀菱几乎呆住了,她突然发现,自己这个大姐越来越有韵味了,那种青春少女的天然之姿,即使是荆钗布裙,不加修饰,却仍然掩也掩不住。
秀莲觉察到了秀菱的目光,她抬起头看了这个妹妹一眼,脆声问:“秀菱想啥呢?”
秀菱嘿嘿一笑:“我在想,如果大姐穿上漂亮的衫裙,再打扮打扮,一定能耀花人的眼睛。”
秀萍仔细看了秀菱一眼:“这马屁精是不是又想大姐帮你做什么事了,嘴甜得象抹了蜜似的。”
秀菱不依道:“娘,你听听二姐那嘴,就把我想得那么坏。”
李氏看着眼前齐整秀丽的几个女儿,禁不住眉开眼笑,一把搂住秀菱说:“真觉得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你们就长这么大了。”又摸娑着秀菱的头顶说:“我还记得,你没学会走路的时候,腿蜷曲着伸不开,娘就每天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把你蜷曲的腿伸展开,轻轻地按着,按上一会腿就伸直了,睡过一觉,又蜷起来。我那时候害怕极了,万一以后一直都伸不开该怎么办?”
秀菱还是头一次听见李氏说起她小时的事,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李氏的脸听得特别仔细。
“就这样,一年多的日子,我不停地压着的你腿,直到你开始走路。后来腿自然的伸展了,我才放下心来。”
金伟眨巴着大眼睛问李氏:“娘,那我呢?我小时怎么样?”
顾守仁早伸了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