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秀湖美田-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店里的小二,趁上菜添酒之时,偷听到食客的只言片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果然店小二道:“从表面上来看,这两人应该是许久没有见过面吧?因此那蓝锦袍似乎分外热情。”
说到这里,这个店小二住了嘴。他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顾守仁的神色,立刻发现,自己所说的消息,顾守仁是相当看重的。既是这样,那自个儿把这么重要的信息,才换了几十个钱,不是太少了一点吗?
看,这些人就是这样现实,他们被社会底层的生活,个个磨砺成了无利不往之徒。
顾守仁见店小二不说了,晓得催也没用,他眼里的贪婪,很明显的告诉自己,没有钱,别想撬开他的嘴。
顾守仁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很诚恳地对店小二道:“小二哥,你把事情详细对我说了,我还有银子谢你的”说着,手里捏了一小块散碎银子,在这个店小二眼前晃了一晃。
店小二伸手去接,顾守仁却把捏银子的手缩了回来:“劳烦小二哥把话说完了,这银子才是你的”
顾守仁的意思很直白,你若不是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诉我,那你也别想拿到这银子店小二眼睛盯着银子看着,心里估摸了一下,怎么也得值两三百个钱吧?
他骨都一声咽了一口口水,这才重新开口道:“那两个人说着话,似乎为着什么事情争执了起来。他俩个声音太小,因此我并没有听清他们在说什么。”
顾守仁失望地哦了一声,店小二怕快到手的银子飞了,摸着头苦思冥想,终于一拍脑袋道:“我想起来了,那俊俏后生唤那个着蓝袍的男子沈三少。对,就是沈三少”
顾守仁露出欣喜的笑:“小二哥没有记错吗?那个蓝袍男子真的姓沈?”
他这么一追问,店小二又有些拿不准的模样,再仔细地想了想,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我记得很清楚,俊俏后生就是这样叫的,沈三少。”
顾守仁把银子拍在店小二手里:“拿着,这银子是你的啦”
店小二咧开大嘴笑了,差点没碰着耳朵根子。
“敢问小二哥怎么称呼呀?”顾守仁又问了一句。
店小二呵呵一乐:“我叫单贵。谢谢大爷赏。”
顾守仁记在心里,马不停蹄就去找了杨国平,再由他向县太爷许达茂汇报。本来也可以直接找捕快,把得到的这个消息报上去。但不晓得为什么,顾守仁总有些不放心的感觉,他非常怕这些捕快、衙役啥的,被沈妙琪她们收买了,那可有些不妙。
不管是不是吧,小心驶得万年船,总不至于办成坏事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
这个沈三少,很容易就查到了沈妙琪的兄弟沈浩头上。县官许达茂立刻传唤沈浩到堂,再经由名叫单贵的店小二指认,确定无误,那夜与小柳儿一同饮酒的人,便是沈浩无疑。
经过搜查,在沈府找到了沈浩那夜身着的服饰,蓝色锦袍,与那条金色腰带。
人证物证俱全,沈浩还有什么好抵赖的呢?他真的没想到,平日很不放在眼里的店小二,自己居然栽在了这种人的手里。
其实他没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坏事的人,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落下来的,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看着摆在面前的刑具,听着衙役们声音齐整地吆喝,再想到这些刑具落在自己的身上的滋味,沈浩已经不寒而栗。长这么大,他什么时候受过皮肉之苦呀?
事到如今,沈浩只有老老实实招供了。说是老老实实,当然只是表面上装着老老实实罢了,能为自己开脱,还是要尽量开脱的。要知道,他可是涉嫌杀人啊,搞不好自己也要搭上一条性命的。所以,沈浩一边招供,一边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脱罪。
沈浩是这样招认自己的行为的:“小的那日确实与小柳儿一处喝酒来着。席间小的提议,要小柳儿不得站在李美云那边,必须站在我姐这边。可是小柳儿拒绝了,他说他想好了,哪边都不加入,他不想掺合在这件事里头。我很不高兴,便与他争执了几句。”
许达茂一拍惊堂木道:“于是你便起了杀人之心,对不对?接着你将他灌得醉熏熏的,出了酒店之后,行到河边,趁机将他推入河水中,使得小柳儿溺水身亡。本官推断得是也不是?”
沈浩连声喊冤,一边叩头一边道:“小的冤枉啊,大人容禀。小的心里虽然因为被小柳儿拒绝,有些不爽快。但他答应置身事外,小的又怎么可能起杀心呢?明明是这小柳儿喝得多了,脚下一滑,这才落入河中。而小的酒也喝得不少,又不会水,因此不可能下水施救,这才眼睁睁看着他在水里扑腾了几下,便沉了下去。”
他抬头看了许达茂一眼:“大人,小的承认,因为出自私心,所以没有大声呼救,却眼看着小柳儿溺水身死。”
沈浩这么说,即是将杀人的罪名推得一干二净。最多也就是承担个见死不救的责任。
在中国古代,见死不救不但要受道德舆论谴责,亦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律法规定:告而不救者,杖一百;闻而不救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附近官司;若不告者,以不救助论。
这样的惩罚,比起杀人者死,那真是太小菜一碟了。
许达茂当然不可能由得你沈浩怎么说,就怎么信,免不了动用刑罚,给沈浩屁股上来了这么一顿板子,打得他是鬼哭狼嚎。
沈浩也知道,杀人这个事,可不能随便就应承下来的。应承了,自己还有活命的机会吗?因此虽然板子难挨,还是咬定牙关,死不招认。
许达茂见沈浩不招,只能下次再审,且让他将养好杖疮再说。
而这个时候,沈家也在动用一切力量,希望可以救出沈浩。他们家本来有钱,结识的人脉中也不乏与官府有来往的。
于是关节就打通到了许达茂这儿。而且这个前来说情的人,来头还很不小,甚至与许达茂的顶头上司有某种亲戚关系。
许达茂也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为官之道,其中一条,就是要和地方上的豪门富户搞好关系。要晓得,这些豪门富户少不了裙带关系,得罪了其中一个,有可能就得罪了一大片。
许达茂做官这么些年,还想继续在官场混的话,还想继续升迁的话,这些事情是要谨慎处理的。
沈家除了求人说情,还送上了大量金银财宝,务必要买通许达茂,救出沈浩。就是沈妙琪,即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不能说就不管她了,还得一并施救。
而沈妙琪自己也并非没有钱,她亲生的儿子,如今也有十七、八岁了,在外婆家里的教导指挥下,照样拿出银子,来打通关节。
许达茂在钱权的挤压中,天平终于偏向了沈家。他想着,李美云已经洗去冤情,得回了被沈妙琪与族长联手夺去的家财,照说她已经应该感恩戴德了。至于沈氏怎么处罚,那又是别外一件事情了。
就是杨国平,也是很赞同女婿的选择的伸张正义和官运亨通比起来,他觉得还是官运亨通比较重要。说句实话,李美云的事,若非顾家相求,他才懒得插手。如今她的目的大部分都达到了,还想怎么着呢?
所以放沈家的人一码,是势在必行的啦由不得李美云和顾家人愿意或者不愿意
第359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
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所以无论是沈浩,还是沈妙琪,在经受笞刑,杖刑这种体罚之后,只拘役了很短的时间,又交纳了为数不菲的一笔赎金赎罪,居然也就恢复了自由。
就是笞刑,杖刑,很有可能也是走的过场,毕竟这是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
一般的民众,谁去操心关注这类事情呢?小柳儿死了,关他们屁事,反正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又无父无母,除了与小寡妇田小芳有一段藏着掖着的私情,真还没个人会去想到要去为他出头的。
就是田小芳,除了暗底里流几滴眼泪,也是不可能为小柳儿去抛头露面,鸣冤上告的。
小柳儿的事既然没人有啥异议,就算是揭过去了。至于沈妙琪没受多大的罪,居然就平安无事了,顾家人尤其是秀菱,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
不过她年纪虽小,倒不至于莽撞行事。只是就这件事情,问询了一下杨国平。
杨国平一脸认真地道:“丫头,你还小,不懂得。在这个世道,那是适者生存。沈家毕竟有她的人脉和关系,是不可能赶尽杀绝的真要逼着她们到了绝路,只怕要两败俱伤,你明白这个道理吗?伯伯想告诉你一句话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秀菱明白了杨国平的意思,他不过是让自己适可而止,不要再揪着沈家的错不放手。她也知道,凭自家的力量,还真不足以与沈家抗衡呢所以,不放手又如何呢?
而沈家也有些怕顾家会和李美云再联手,对自家有什么不利的举动。于是主动放下身段,让牙行的李伙计找到顾守仁,表示出了城东门的那块五十良田,可以卖给他。不但卖给他,而且只要纹银五百两就行了顾家人一听,便晓得沈妙琪这是包含着收买自家的意思呢不然五百二十两银子还不肯卖的地,这会子倒愿意五百两就卖了?
不管怎么说,顾守仁决定,这事还得去告诉李美云一声,看她意思怎么样?
李美云倒想得很开,她沉静地说:“泼到我身上的污水,总算是洗干净了,而且夺去的家财也归还了我,沈妙琪硬是受了一些磨挫。我倒真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呢,姐夫,她愿意把地卖给你,那是好事啊你还有啥好犹豫的?看中了赶紧买呀”
林生也表示赞同说:“其实我和美云都是不愿意生事的人,只是人家做得太过分了,才不得不奋起反抗。如今能有这个结果,我们已经知足了。其实这事若不是亏了大哥一家子,还有杨老板他们,也不可能会这样顺利。”
林生是个聪明人,李美云有了钱,该打点回报的人,他都让李美云一一去做了。要知道,人情也是要还的,不是说礼尚往来么?丁妈没有受亏待,就是县太爷许达茂那边,他也不会落下的。
有了李美云和林生的话,顾守仁就放心大胆的去购买那块中意的田产了。〖TXT小说下载:。。〗
买卖田产的手续办得很顺利,签字画押,交付银钱之后,还有一应纳税盖印的手续。然后,这块田产便改姓了顾。
秀菱也很高兴,那块田产不光顾守仁想了好久,就是她自个儿,真也是挺喜欢的。这会子终于可以成为自家的了。没想到了帮了李美云,还能有这个收获。
就是李氏和秀萍,金伟他们,也笑逐颜开。因为从此后,他们在县城也有属于自家的地方了,可不仅仅只有杨柳洲才是他们的家呢这时候的水灾,已经慢慢退了下去。而杨柳洲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这个时候还是不适宜人居住的,必须等泥土干透才行。加上毕竟它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所在,对于刚经历过水患,甚至在水灾中失去了亲人的人来说,要不要回去,其实心理还是有障碍的。
而顾守仁一家,已经迅速地投入到了新的建设中去。刚买来的良田,怎么可以让它一直空着,什么都不种呢?
至于要种什么,还是个问题。人手倒是不成问题,只要肯花钱,愿意帮着干活,只求一顿饱饭的,大有人在。
顾守仁想着,现在种水稻的话,只能种一季,但粮食肯定不能不种,不然一家子吃啥呀?红薯自然也是要种的,凉粉也好,绿豆面也好,都离不了红薯粉。所以这个是要紧的。至于仙人草,也是少不了的角色。
可是林生很郑重地告诉顾守仁:“大哥,水灾过后必有瘟疫,因此,一定要及早预防。”
顾守仁颜面变色道:“林生兄弟,我也听过老一辈讲过这话。只是,咱们到底应该怎样预防才是?”
瘟疫若是发作起来,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挡也挡不住的。据史料记载,大疫流行时,死者不计其数,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乃至丁尽户绝,户绝村灭的惨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林生想了想:“一个是水源和食物吧一定要注意,不要喝生水和不干净的食物。咱们喝的水啊,先装在水缸里,用明矾搅匀沉淀之后,再烧沸了饮用。那些被洪水淹毙的牲畜及家禽,千万不要食用。就是水中死亡的鱼虾贝类,也不能,切记切记”
顾守仁听了连连点头,对着家人道:“听见没,这可是开不得玩笑的事情,你们一定要照做啊”
秀菱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一类的常识她还是知道的,于是插嘴道:“还要注意好个人卫生,常常洗头沐浴,被褥床单啥的,最好多晒晒太阳。”
林生给予肯定地唔了一声,又道:“大哥,田地里先注意疏通沟渠,排除积水。,垃圾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到处多洒点子石灰消毒,就是水塘那块儿,也不能漏了。”
顾守仁赶紧应道:“今日我就去买石灰来家。然后大伙儿一块儿动手,省得有病菌啥的。”
林生安慰道:“大家也不必恐慌,我看了许多医书,得了个方子。此方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预防。买来药材煎了服用,应该是不错的。”
大伙儿听了,都用信赖的眼神看着林生,心里也安定了许多。
林生因为县太爷许达茂在李美云一案中,是出了力的。因此自觉欠了他一个偌大的人情。如果送财送物,送得了少,只怕人家不稀罕;送得多了,又觉得没多少意思。他便起了个心思,要在瘟疫预防和救治这一块,帮许达茂出个大力,也算还清了欠他的人情。
有了这个想法,林生遍翻医书,倒寻出好些治疗瘟疫的古方来。又结合自己平日的心得,得到了这个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方子来。
他拿了这个方子,通过杨国平拜见了许达茂。一上来便开门见山地说:“大人可有想过,大水之后必有瘟疫,应该如何预防救治?如官府救助不到位,天灾人祸,只怕一时间是尸横遍野,哭声震天啊”
许达茂被林生的一句话,正打中心坎。他点头道:“我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大水之后必有瘟疫,基本都是如此。瘟疫关乎人命,治病救人是首要任务。敢问林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吗?”他是听说过林生有治病救人的本事的。
林生谦虚地说:“我有一些陃识,先说给大人听一听,至于是不是采用,还请大人裁决。”
见许达茂含笑不语,林生这才接道:“水灾造成的伤亡,使得尸体和伤口成为疾病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因此首先要掩埋死者~”
许达茂捏着下巴颌说:“这个我已经想到了,已经贴出告示,榜示四方军民,但有能埋尸一躯者,官给银三分。”
林生赞道:“据我猜测,此令一出,远近军民一定趋者如市。怕是数日之间,野无遗骸。官不费力,而死者得归,大人果真好办法。”
许达茂听着林生的夸奖,微微一笑:“好吧,咱们继续说说如何预防瘟疫之事。”
林生便把自己研究出来的方子献给许达茂,并说了一下这个方子的原理和好处。
许达茂虽然不懂医术,却觉得林生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准备将按这个方子,由官府出钱,或制汤或作丸或成膏,免费散施民众。
他对林生这样有信心,自然是从杨国平那里听到不少关于林生治病救人的事迹。这个老丈人行事相当稳重,绝不会拿些道听途说来敷衍自己的。
而之所以这样做,一个是为官一方的责任心,还有一个就是,本县发生水灾,他能够将天灾人祸处置得当,活人无数,自然是无量功德的事情。就是传到上司的耳内,也会得到褒奖;待朝廷得闻,他升迁的日子,还会远吗?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许达茂自然会同老丈人杨国平商量之后再执行。而杨国平权衡利弊之后,也是大力支持的,甚至还捐出了一笔银子。有了杨国平领头,一些有钱人也有不少拿出银子来的。
第360章 报复还是不报复?
有了杨国平领着县里的一众富豪捐钱的捐钱,施药材的施药材,再加上官府的拔款,这预防瘟疫的计划,很快便实施起来。
流民们谁不怕瘟疫?都晓得若是瘟疫一旦爆发,尸骨遍野,惨不忍睹的景象就会发生。因此有免费汤药可以服食,自然个个都很配合。
如此一来,即使有人因抵抗力下降而染上疫病,也不至于大规模地传染。
许达茂亦择日斋戒,在城隍庙祈禳灾疠,以安民心。
这些措施实行到位,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达茂也受到了朝廷嘉奖。其中林生的建议,实在是功不可没。于是,许达茂对林生的印象那是相当之好。
沈妙琪虽然因为走后门,花银钱,总算逃过一劫,心里对李美云,林生,顾守仁他们,那是耿耿于怀,憎恨不巳。她心里总想着,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个仇给报了,把这口气出了,把输了的这一局扳回来。
联想到自己的娘家兄弟沈浩,那才是凶险万分呢搞得不好,也许会搭上一条性命那样的话,却叫她怎么对得起沈家的祖宗和亲人?
别忘了,沈浩可是肩负沈家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啊,他至今还没生出一个儿子来呢,丫头片子倒是有了三个。若是他出了事,沈家岂不是要绝后?她沈妙琪活着能安心么?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沈家的列祖列宗?
有时候想着想着,沈妙琪不免会出一身的冷汗。可是,眼看着李美云过上了好日子,她还是心不甘,情不愿。
所以借着探望她兄弟沈浩的时候,沈妙琪就低声然而咬牙切齿地道:“我咽不下这口气。我要报复,我要让他们也不好过,不然的话,我怎么也不会安心的”
沈浩眼面前虽然没有旁人,还是拿眼睛四下里打量了打量,这才压低声音说:“姐,我劝你还是趁是早打消了这个了念头吧你难道不晓得?如今那个李美云的后夫,就是姓林的,他如今搭上了县官许达茂。因着献上了预防瘟疫的汤药方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那许达茂不晓得多器重他。而许达茂因为应对水患有功,升迁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你这个时候去动他们,就没听说过那句老虎屁股摸不得吗?”
沈妙琪恨恨地从鼻子眼里哼了一声:“那你说怎么办?就这么算了?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样的亏呢那小骚货有钱了,还改嫁了,又要生儿育女了,倒比我活得还自在哩”
起码李美云有男人疼有男人爱,而她沈妙琪却是孤零零一个,再有钱又如何?没个贴心人知冷知热的。
“还有啊,我做过事,弄得人尽皆知不算,还被官府捉了去,受了笞刑,这样的丢人现眼,我还能出去见人吗?所以啊,我得搬家,搬到别的县里去,起码没有这么多的人笑话。”沈妙琪皱着眉头说。
她的兄弟沈浩苦笑起来:“姐,我又能比你好到哪儿去?不是一样被官府捉去,屁股上挨的板子,比你还多些,害得我到现在走路还不利索哩看样子,我也得搬家哩姐,你想搬去哪儿住?咱俩索性做邻居罢”
沈妙琪的苦水还没倒完呢,接着说道:“最让我气愤的是,我还要巴巴地去看顾家人的脸色,讨好卖乖地主动把田产卖给他们。顾家人算什么东西?早两年,不过是个靠土里刨食的泥腿子罢了也就这两年,倒腾点小生意混上口饱饭,积落了几个钱,倒人模人样起来。哼”
“姐,这不都是为了堵他们的口,省得再和咱们过不去吗?要是小柳儿的事,他们真较起真来,你兄弟我,还不得倒霉啊?唉,过去的事情你还是别提了,越提越气,这气大伤身啊”沈浩劝慰道。
沈妙琪想了想,把嘴凑在沈浩耳边问:“你告诉姐实话,这小柳儿真是自个儿脚下一滑,掉进河里去的吗?”她的声音压得更低了,除了沈浩,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听见。
沈浩脸上的神色一滞,瞥了一眼沈妙琪,随即眼光一溜,不动声色地说:“是啊,小柳儿喝多了,身子不免摇摇晃晃,结果脚下一滑,不晓得怎么就掉下水了”说着,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耳朵。
沈妙琪轻哼了一声:“连对老姐我也不说实话。可是你忘了,从小到大,你都没改过来。只要一说谎骗人啊,你的手就会去摸耳朵。我一瞧见你这个动作,就晓得,你在说谎骗人”
沈浩瞪大了眼睛盯着沈妙琪:“我有吗?我刚才有摸耳朵吗?我怎么没发现?”
“当然有你没发现是因为你这是习惯性的动作,你自己都不会注意。”沈妙琪一针见血地指出道。
沈浩眨巴了眨巴了眼睛,没话说了。要瞒过别人不难,可是要瞒过从小在一处长大的亲人,那是不容易的。除了她们,谁还会知道你的习惯性动作呢?
因此沈妙琪一戳沈浩的额头:“说吧,姐难道还能害你不成?”
沈浩揉了揉鼻子:“其实那个,我还不是为了老姐你吗?老姐嘱咐我的话,我哪敢不听呢?”
他说的确实是实话,当初沈妙琪就让沈浩帮着把小柳儿摆平。要不花些钱封了小柳儿的口,不许帮着李美云;要不就找人一不做二不休,把小柳儿解决了。
沈妙琪的眼睛左右扫了一遍,这才开口说:‘姐让你对付他没错,可你怎么就敢自个儿动手呢?你就没想过万一事发,不是把自己搭进去了吗?”
“姐,当时我也是喝了酒,脑子一热,就没考虑后果了。再说了,机会难得啊那小柳儿喝多了,走路都不大稳,又正走到河堤上。我想着,要是找人,又多一个人知道真相,落了个把柄在人家手里。不如我自己动手,人不知鬼不觉的,干净利索。所以我便伸手用力将他推下河去~”
沈浩说着,眼面前不由得出现了当日的情景。他故意让小柳儿走在靠水的那面,自己在他边上,嘴里一边搭讪着,一边观察小柳儿的神色。
小柳儿还在那里说呢:“咱们去,去万花楼,你请客。哎,新来了个妞,床上功夫真不错`‘他**地笑了起来,嘴里还哼起了小调:“一摸摸到呀,大姐的mimi边,两个mimi园又圆,好像出笼的包子鲜。哎哎哟,好像出笼的包子鲜~”
就在这当儿,沈浩的身体猛地将小柳儿一挤,手上用力再把他一推,小柳儿应声落水。他不识水性,加上毫无防备地被挤落水,所以一下子就慒了。刚想张嘴喊救命,一口水猛地灌了进来,他的声音便被噎在了喉咙管里。再扑腾了一阵子,沉了下去。
沈浩立在边上冷冷地看着小柳儿挣扎、沉浮,直到水面恢复了平静,他才若无其事地离开。离开之前,趁着月色,他仔细地打量过四周,并无一人得见。于是,他的心里很安定。
沈妙琪听完了沈浩的真相,先是脸上呆了一呆,然后点点头:“反正你我现在没事了就好”
沈浩抓住沈妙琪的手腕:“所以我劝你不要再折腾了。你要对付李美云,还有姓林的,姓顾的,万一到时候再把咱们的事情又搅和起来,那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沈妙琪甩开他的手:“快松手,你抓痛了我”然后咬咬嘴唇道:“行了行了,我听你的话,不再惦念这李美云还不成吗?”
要她吃这样大一个亏,要她打落牙和血吞?罢了,先把这事儿搁在一边,静观其变吧也许指不定什么时候,她能捞到机会,给予李美云她们最凶猛的一击,报了前仇旧恨呢?
而在顾家,所有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包括顾守礼和朱氏,他们可不能坐等着,钱财从天上掉下来还不得靠双手,这才能赚得吃喝?
李氏和秀菱继续制作咸鸭蛋,松花蛋,以便维持严惠成那边的销售。而五十亩良田,也等着人耕种。
依照原先的计划,一部分用来种植水稻;一部分种植红薯;还有一部分,则是种植仙人草。
这仙人草其实还要靠顾家人上杨柳洲去收集,毕竟水退了之后,土地里又重新长了许多出来,当然是散落在四处,得一点点地连根拔了,再移植到新买的良田之上。
看着与原先大不相同的杨柳洲,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说不出来的痛心和惋惜,带东西厢的在瓦房,已经坍塌,好多东西都被水冲走。她们曾经的家园,又要重新开垦,建设了。好在顾家又有了新的落脚点,倒不必急着重回杨柳洲。
而官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民措施。比如对贫困者通过发放粮食、银钱和提供借贷等必要的救助,使其渡过眼前的难关;为确保正常的农业生产;减免疫区民众的赋税和杂役,为疫区贫困民众免费提供牛具、种子等,劝其耕种;强化疫区防范措施,弭盗安民,维持秩序等等。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第361章金子啊银子啊
生活逐渐回到了正轨上来,顾守仁收罗了自家兄弟,弟媳,侄儿,女婿赵华来共同帮助建设新的田庄,杨柳洲的地则佃了出去,并许诺一年不收租子。
就连王久顺两口子,三舅舅一家,也一并留了下来。着手先建几间简易的住宅,准备日后有了钱,再翻盖新的。
林生虽然因为李美云的缘故,有了属于自己的宅子和田产,可是他晓得,顾家此刻还离不开他的扶持,于是断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与顾守仁共进退。他打算好了,等顾家重回兴旺之时,也许说不定他才会去做自己的事情。
如果人手还不够的话,顾守仁则预备根据需要,雇用一些长工或者短工,来完成新田庄的工作。
俗话说:自己动力手,丰衣足食。顾守仁为自家修建临时过渡的简易住宅时,谁也没有料到,居然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了两只古色古香的瓷坛。
是顾守仁的锄头最先碰上那个坛子,发出当的一声,震得他虎口都有些麻了,好在没把坛子敲碎。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拨开坛子周围的泥土,结果又发现了一只同样的坛子。
顾守仁环顾四周,正好帮着干活的,是顾守义和林生,赵华几个。他连忙示意几个人不要声张,待夜深人静之时,才将两个瓷坛分别盛在两只箩筐里,上面搭件衣裳,悄悄运回到自己租住的院子。虽然不明白里头是什么东西,然而捧在手里,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秀菱睡得警醒,一有动静,她便循声到了堂屋,见不光自己的爹在,就是三叔,林生和赵华也在,还以为出啥大事了,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睁得溜圆,带着惊惶失措地问李氏:“娘,半夜三更的,这是怎么了呀?”
李氏将食指搁在嘴边嘘了一声,意思要她噤声。又拽了拽秀菱的袖子,凑在她耳边道:“你爹他们从地下挖出来的。”
赵华低声嘀咕道:“这玩意儿还挺沉呐,不晓得里头装了些啥?”
林生接道:“我摇晃了两下,也没有液体晃荡的声响,想必不会是美酒之类。”
顾守义大大咧咧地说:“打开瞧瞧,不就明白啦,犯得着在这儿左猜右猜么?
秀菱见着这两个坛子,忽然脊背起了一阵凉意,不知怎么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有人拣到一个瓶子,打开之后冒出一股青烟,接着这青烟汇聚成一个巨人。却是把封印了的魔鬼放了出来。
她非常地害怕,万一把这两个坛子打开,冒出两个怪物啥的,不是活活把人吓死,就得被怪物吃掉。
因此她脆声道:“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