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介甫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朝廷独相,他的长子文仲掌管户部(同宰执的三司使空缺),童贯依旧是枢密使但不在临安。

    也许是为了制约文介甫,朝堂上安插了一个包拯为参知政事兼理刑部。

    文介甫、文仲、包拯。

    徐世松想要解决问题,除了太子之外,暂时只需要得到这三位的支持就够了。


………………………………

第324章 布局

    今天,大周新内阁的三位核心一起召见了徐世松。

    四个人在政事堂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商议徐世松带来的重大难题——云集在临安附近的三十万大军,该如何安抚?

    或者说的直接一点——从哪里搞出些军费来。

    “户部没钱。”文仲揉揉额头,疲惫的说道:“我刚刚理清账目,现在户部不仅没有一点钱粮,甚至还亏欠着一大笔,这还没开春,今年收上来的税赋已经花完了。”

    接管户部以后,文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清秦会之给他们留下了些什么。

    结果证明,除了欠账,什么都没留下。

    “抄了秦会之的家,一点收入都没有吗?”徐世松问道。

    “抄家得来的钱是不少。”文仲回答:“现在不仅是军队,就连官员也都在欠薪,还有平叛中产生的流民需要安抚,这都是要钱的。”

    抄主和派各位大员的家,然后让一些小官纳钱赎罪,确实给新内阁赚了一大笔,但也仅此而已了。

    这笔钱能支撑朝廷正常运转到明年税收就算不错了。

    安抚流民、补足欠饷,无论哪一样都不够。

    “而且还给了江北几万贯石。”文仲无奈的说:“徐世杨连续拦截岁币,几百万都有了,却还是连这点都不放过。”

    “这件事就不要多说了。”文相公说道:“这是必须的代价,若是章明义两手空空的过去,怎么能站稳脚跟?”

    “再说,就算不发齐省那点饷,对这边也没什么影响。”

    几万贯石,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文相,两位大人。”

    一直没有多说什么的徐世松这时开口道:

    “军饷的问题不能拖。就算给不出来,也得先发一点,然后给些希望才行。”

    “说得轻巧,哪来的钱粮?”文仲抱怨道。

    “让世松说完。”文相公说道:“世松,你有什么想法吗?”

    “用土地冲抵军饷和犒赏。”

    “哪来的土地?”

    “我手下名义上有三十万人。”徐世松说道:“这么多拿不到军饷的兵士蹲在临安四周,太危险了。”

    “我想把他们带过长江去,在江淮之间屯田。”

    “屯田江淮?”包拯问道:“能行吗?”

    “长江北岸还有很多等着来江南的流民,我帅部过江后,想办法把他们整合起来,加上三十万兵马,人力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江淮之间土地肥沃,那里有没有地权纠纷,一个壮丁分五十亩地都行。只要朝廷给他们发地契,用土地就可以冲抵之前所有欠饷了。”

    “军心安定,我朝可以保留一只大军,过几年还能从江淮收税,一举多得。”

    包拯沉思一下,然后说道:“办法倒是个好办法,不过士兵们愿不愿意过江?”

    “朝廷还得发些农具和第一年的口粮,这是省不得的。”徐世松说道:“至于愿不愿意过江,我想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毕竟过了江也还有淮河可以当做防线,而且再往前还有我叔叔和兄弟在齐省顶着,安全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这样,那倒是好了。

    一年的种子口粮农具完全不是问题。

    江南毕竟是鱼米之乡,这点东西还是拿得出来的,实在不行,文家为首的前主战派豪强自己也能拿出这点钱粮。

    “那就这样办。”文相公点头答应下来:“江淮屯田,不仅对朝廷财计有很大好处,也能算作我们恢复中原的第一步,这一步如果能走好,无论哪方面都是收益无穷。”

    确实如此,江淮之间广阔的土地,对临安来说还等于拓展了安全纵深,简直一举多得。

    “只是,江淮之间的安全问题还得世松你多多上心,就算齐省能挡住女真鞑子,蒙兀鞑子还有党项鞑子也有南下劫掠的习惯,那边也还是有危险。”

    “三十万大军,不至于连这点威胁都应对不了。”

    徐世松信心满满的回答:

    “何况,我已经安排人生产军械火药了,我不敢说能训练到世杨新军的水平,但只要大炮火枪能跟上,应该也不至于差他太多。”

    “你拿你们家安身立命的军国之器出来,世杨不会怪罪你吗?”文相公问道。

    “他拿了朝廷的钱粮军饷,他是朝廷官员,这点东西都不愿奉献怎么能行?”

    徐世松说道:

    “何况,枪炮火药都不是什么难题,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

    “话是如此没错,但不能这么跟世杨说。”

    文相公说道:

    “如果有机会,还得给他些补偿,这些东西不能白拿。”

    “另外,枪炮火药等军械,都先装备给你,不要给童贯那边。”

    所有人一起点头。

    童贯算得上“前朝余孽”,现在还让他领兵属于迫不得已,但他别想再得到新军械。

    何况,用十五万兵对付方腊三万余党,也不需要枪炮火药。

    ……

    文月抵达齐省后,先去泉城拜见了大都督徐睦河,然后转头去了青州府居住。

    因为她还没和徐世杨完婚,因而不能跟徐世杨住在一起。

    但住在齐省都督府也不合适,倒是可以住在旧的青州节度使府——都督夫人,或者说徐世杨的二娘现在还住在这里,大家都是女眷,礼仪上的顾忌就没有那么多了。

    抵达青州府的那天,都督夫人在旧节度使府邸举办了个完全由女眷参加的宴会,用以欢迎文月这个准儿媳。

    都督夫人对徐世杨没有什么好感,以前她总是把这个丈夫前期生的孩子当成与自己儿子争夺家产的混蛋。

    不过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了,徐睦河已经荣升大都督,而且得到了朝廷的背书,这个时候都督府的继承人到底是谁已经轮不到她一个妇道人家多嘴多舌了。

    何况,徐世柳、徐世玫都在江南获得了他们的未来,未必就比徐世杨的前途小。

    作为一个女人,胸无大志的她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这也是她拒绝去泉城居住的原因:丈夫水涨船高,身边环伺着许多更年轻更漂亮的美女,自己非要去现眼完全没有必要。

    只要能确保自己都督夫人的地位不动摇,丈夫愿意玩哪个小姑娘都可以随他。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自己绝对不能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个善嫉的女人。

    还有,应该拉拢好文月这个准儿媳。


………………………………

第325章 炮

    轰!

    一声炮响,一枚四斤重的铁弹呼啸着飞过差不多500步距离,重重砸入一片小树林中。

    那里顿时烟尘弥漫,几颗小树瞬间折倒。

    大金勃极烈完颜宗弼满意的看着一根树枝飞上半空,然后又跌落下去。

    “打的不错。”完颜宗弼笑眯眯的评价道:“赏,铸炮的大匠赏绢三匹,牛一头,女子一人。其余各赏绢一匹。”

    “谢主子赏赐。”

    他身后顿时呼啦啦跪下十几个人。

    这里面有上次被俘的青州军士兵,也有完颜宗弼从辽东找来的工匠,汉人契丹人高丽人奚人都有,从大军返回辽东开始,就想方设法在辽阳给他铸炮,现在终于有了成果。

    完颜宗弼走上前去,轻轻拍拍大炮的炮尾,对这件神器爱不释手。

    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完颜宗弼仅凭本能就能明白大炮在战争中的意义。

    比如:面对汉人的坞堡或上次那样令人恼火的矮墙/壕沟体系,大炮可以迅速在远距离上轰开一个缺口,让大金兵以极小的代价形成突破。

    而面对西面骑兵比较多的蒙兀人,大炮可以在骑兵冲锋临界点附近轰垮敌军阵型,然后就可以派出己方骑兵反冲或追击。

    还有北面的野人女真,他们的战术跟金军差不多,也是盾车掩护重箭近距离平射压制,只是他们的铁器太少,很多时候只能用骨箭簇凑合,自然不是大金兵的对手。

    现在有了大炮,生女真就更不在话下了。

    还有东边的高丽人,以及自己在国中的敌人,比如……。

    呵呵。

    仔细想想,只要有炮兵优势,似乎不管步兵、骑兵、盾车、城墙,无论什么目标都可以用大炮来对付?

    完颜宗弼越想越高兴,他转头对跪在地上的汉人大匠说道:“赐你阿里白(女真语:呈献)之名,享谋克待遇,专司铸炮!”

    “谢主子赏赐!”那汉人工匠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起来吧,跟本主子说说你的炮!”

    “嗻!”

    阿里白站起身来,弓着腰小声对完颜宗弼解释道:

    “主子,奴才先是让青州来的那些人回忆了青州炮的尺寸,然后以铸钟的失蜡法铸了两门大炮。”

    “这一门是铜炮,还有一门铁炮,都是能发4斤铁弹的。那些青州来的降人说,打散子的话,可以填进去8斤,就是距离只得50步以内,过了50步散子就打不穿重甲了。”

    “嗯。”完颜宗弼眯着眼,很仔细的听着:“你接着说。”

    “嗻。”

    “除了这两门炮之外,奴才还尝试铸了两门神机炮,全是铁铸,能打2斤铁弹或4斤散子。”

    “然后,奴才想着,咱大金不能总跟在那汉狗后面啊,所以奴才斗胆,跟那些青州降人一起铸了几门青州没有的新炮。”

    “哦?”完颜宗弼很感兴趣的问道:“青州没有的新炮?什么样子的?”

    “主子请看!”阿里白把完颜宗弼引到几门造型别致的小炮面前。

    完颜宗弼仔细看了一会,发现这就是一根铁管,上面密密的用6道铁箍加强,然后用一个两脚支架支撑在地上。

    如果完颜宗弼也是个穿越者,大概会以为这是一门没有底板的原始迫击炮。

    “奴才想,将军炮与我大金铁骑来说,太重了。”

    阿里白解释道:

    “青州型制的将军炮,加上炮架重约6、7百斤,根本跟不上大金铁骑的速度。于是奴才铸造了这种小炮,可以打2斤重的铁弹或4斤散子,此炮重量只有50斤,可以跟随大金骑兵一起行动!”

    实际上,这东西与徐世杨前世的虎蹲炮性质接近,都是一种不负担炮架以减轻重量的超轻型火炮,部署起来倒是极为方便,只是威力和准确度方面,因它不能做的太大而显得较弱。

    当然,还有一个好处,是这种炮十分低矮,似乎很容易隐藏。

    很容易隐藏。

    隐藏……。

    完颜宗弼突然有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

    ……

    登州。

    自从徐世杨把下一步战略重点放在海对面的辽南后,登州就取代青州,成了新军新的大本营。

    新军主力,除了致远旅部署在泉城,驭远旅驻地在兖州,以支撑黄河/运河防御体系之外,其他8个旅都在这里集结,准备即将开始的,针对鞑子的第一次战略反攻。

    因此,新武器的交接工作,也从青州就近转移到登州。

    作为随军运转使,章明义也专门跟着徐世杨来到登州,视察新军部队。

    “这东西就是你用来打赢鞑子的大炮?”

    章明义指着一门四斤炮问徐世杨。

    “这东西就是大炮,但要说打败鞑子,我靠的不仅仅是这个东西。”徐世杨认真的解释道:“只要提供充足的装备、补给、训练,并且指挥官没有犯错,那么我们汉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

    “大炮只是这其中的一项而已,它并不是唯一的胜利条件,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

    章明义楞了一下,随后讪笑着说道:“都说鞑子满万不可敌……。”

    “吹嘘而已。”

    “呵呵,好吧,就当他们是吹嘘。”章明义指着大炮对徐世杨说:“此物可否打放几次,给本官看看?”

    “可以。”徐世杨问:“不过,章大人不用先看看士兵训练情况?那才是最重要的……。”

    “先看大炮吧。”

    徐世杨发现,章明义对武器的重视程度超过对士兵素质的重视。

    也不知道这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是大周文官阶层普遍的毛病。

    “行吧。”

    徐世杨无奈的叹了口气,一挥手让炮兵们做好射击准备。

    另外有人在大炮前方准备靶标。

    开始射击之前,章明义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

    “徐将军,我曾听说,大炮轰击,能糜烂数十里?”

    “那怎么可能。”徐世杨笑了:“炮兵的破坏力很强,但要说糜烂数十里,那只能是戏言,万万当不得真。”

    “但是炮兵会成为未来决定战场胜负的兵种,成为战争之王,那倒是可以预期的。”

    徐世杨说的是炮兵而不是大炮。

    这之间的区别,也不知道章明义能不能听明白。

    :。:


………………………………

第356章 巨变

    章明义对新军各种种类的新式火器都很感兴趣。

    他在登州观看了2斤神机炮、4斤和8斤将军炮,以及刚刚试制出一门的12斤大将军炮的试射。

    在章明义的催促下,足足十门各种火炮先后对被当做靶标的土丘轰了五十多炮,直到把那座土丘彻底炸上天为止。

    “炮越大威力就越大。”

    终于试射完毕后,章明义对着徐世杨的耳朵大声喊道。

    “确实如此。”

    徐世杨的声音也不自觉的大了起来。

    没办法,刚才火炮试射的声音把两人的耳朵震得不轻,他们自持身份,又不好堵住耳朵,结果就只能这样喽。

    “那为什么不做更大的炮?”章明义大喊着问。

    “拉不动!”徐世杨回答:“12斤(15磅多接近16磅)大将军就跟不上步兵的进攻速度了!我们要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炮兵必须与步兵一起前进!”

    兵工厂那边不是没人提出过应该装备更大的火炮,但每门4斤炮需要六匹马(连带拖曳炮车和弹药车);8斤炮就得扩充到12匹;仅有的一门12斤炮,用马拉已经十分困难了,前线打算改用牛来拉炮。

    这玩意拉倒是拉的动,但别指望它能为步兵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军队的主要目的是进攻!”徐世杨在章明义耳边喊道:“只会防守的君度没有进取心!”

    ……

    “这炮怎么这么大?”

    江南,文介甫、文仲、包拯、翁书平等几个主战派文官,以及徐世柳、徐世松等人濒临军器监,视察军器监铸造的大炮。

    看到军器监大炮的第一眼,徐世松就忍不住问道:

    “这么大的炮,怎么用?”

    徐世柳也是连连冷笑,但他没有多说什么。

    军器监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门光炮管横放下来就有半人多高的巨型火炮。

    可惜,这门巨炮是直接安放在土堆上的,根本没有炮架。

    作为曾经见过甚至指挥过新军炮兵的将领,徐世松看到这门炮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真的能用?

    “大炮不好吗?”翁书平洋洋得意的说道:“本官敢断言,此炮为天下第一巨炮,今后不论是鞑子还是……呵呵,别的什么乱臣贼子,都无法对江淮造成威胁。”

    徐世柳瞥了他一眼,但什么都没说。

    翁书平口中所谓的乱臣贼子,自然不会是已经逐渐穷途末路的方腊。

    倒是徐世松依旧耿直的争辩道:“这种大炮根本没法伴随步兵进攻,完全只能用来防守,这有什么用?”

    徐世松在江北的时候,曾经经常听到徐世杨对炮兵的理解——他的这个族弟特别重视炮兵的机动性和炮兵技术的培训工作,但徐世杨对只能用作要塞炮的超重型火炮兴趣不大。

    而且,没有炮架的大炮,根本没法调节仰俯角,准确度方面,不用看都肯定非常感人。

    但是,非常遗憾,很多大周的文官,不怎么愿意听从徐世松的建议。

    特别是翁书平那家伙,不仅不愿意听徐世松关于军队的建议,甚至有把所有徐家人都当成敌人看待的趋势。

    也不知道他为何这么想。

    “徐将军。”翁书平洋洋得意的说道:“你只需要负责带兵打仗,如何做到甲坚兵利,还是我们读书人更拿手。”

    徐世松皱皱眉头,这是啥意思?武将会不知道自己更希望得到什么武器?

    这还是瞧不起武将吧?

    可惜,文介甫、文仲都没有多说什么。

    包拯张了张嘴,最后却也没有帮徐世松争辩——他们都是文官,在武将面前维护文官体面算是本能。

    徐世松失望的低下了头。

    他还以为自己在江南更受重视一点呢。

    ……

    建兴十四年十二月。

    徐世杨在泉城迎娶大周朝宰相的小女儿文月,在形势上完成了文徐两家联姻的最后一环。

    随后,徐世杨下令新军全军轮休。

    趁着这个机会,让齐省军民过个好年。

    按照徐世杨的战略计划,明年一开春,齐省就要对辽东反动战略反攻。

    到那时候,新军可以安稳休息的时间恐怕就会很少了。

    过年的时候,徐世杨对新军各旅进行一轮视察,他连年夜饭都是在定远旅与留守的士兵们一起吃的。

    过完年之后,徐世杨安排新婚妻子文月负责齐省的几个纺织工厂以及接替妇女工作。

    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文月将要组织齐省的年轻女性,为即将奔赴辽东前线的将士们缝制御寒的衣物和鞋子。

    为此徐世杨专门从天竺商人那里进口了大批厚度不错的天竺土布。

    文月对自己的丈夫给自己安排一个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倒是她的侍女私下里抱怨过几次。

    都督夫人和容嬷嬷都曾劝说徐世杨不要让文月出来工作,毕竟徐家如今是齐省……,或者说整个江北最大的大户人家。

    而且文月也是江南相府出身的大家闺秀,齐省实在不至于缺这一个人出来工作。

    不过徐世杨本人对此劝说一律充耳不闻。

    在他看来,自己不断用各种办法半强迫半引诱齐省百姓家里的女眷出来工作,若是自己的妻子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未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

    年节结束之后,纷纷扰扰的建兴年终于结束了。

    东方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江南,大周朝廷正式进入新的隆道元年。

    同时,朝廷已经做好了过江北上,在江淮地区屯田。

    江北,齐省开始准备十多年来汉人对鞑虏的第一次战略反攻,他们在紧张的等待着辽东沿海化冰的那一刻。

    不过,在进攻机会到来之前,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突然传来:女真鞑子爆发了政变!

    具体情况现在还不知道,但从燕云地区逃亡过来的汉民告诉徐世杨,似乎是金太祖的儿子们用火炮伏击了金国大汗的营帐,鞑子大汗完颜吴乞买被炮击毙。

    随后,以完颜宗干、完颜宗望、完颜宗辅、完颜宗弼四个金太祖之子彻底清洗了完颜吴乞买一系的子孙。

    金国以完颜宗辅为新的大汗,但四位勃极烈共同执政。


………………………………

第327章 旅顺1

    金国皇帝换届充满了血腥的味道,浓郁的即使远在齐省似乎都闻得到。

    金太祖的几个儿子正在大肆清洗完颜吴乞买的子孙,以及金太祖的几个兄弟的势力,不分女真与否,只要是支持完颜吴乞买一系(或者被人觉得是支持完颜吴乞买一系)的官员,不仅保不住自己的小命,连全家男丁以及亲信部将都会被斩杀,其妻妾女眷都被当做奴隶瓜分。

    徐世杨并不清楚完颜家的四位太子一共杀了多少人,不过他知道,这个数字一定很不小。

    因为已经有很多被掠到辽东的汉人,甚至契丹、奚、高丽,还有真女真人逃亡到齐省来了。

    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女真贵族一项把人口看做财产的一部分,对手下奴隶流动控制很严格,现在有这么多人顺利逃亡,足可以想象辽东的政局混乱到何种地步。

    实际上,齐省这边收到的人还算少的,据逃人供述,还有更多人逃到了蒙兀人、生女真和高丽人那里。

    徐世杨猜测,女真鞑子在内乱中的损失恐怕比上次攻打齐省的惨败还要大一点。

    徐世杨不是宋襄公,既然鞑子自己把自己折腾的更弱了,已经做好准备的新军自然要趁他病要他命。

    隆道元年三月十六。

    齐省水师所有舰船云集登州,合计大型海船11艘,中型海船85艘,小型海船55艘。

    这样的海上力量,已经足以把2个野战旅的兵力一次性投放到辽东。

    但敌前两栖登陆作战不是把人运到,然后扔到岸上那么简单的,徐世杨专门找到李飞虎,向他借了200个参加过劫掠长崎港战斗的老海盗,在登州附近进行了两次登陆战演习,因此直到这时才算做好准备。

    三月十七,舰队在旗舰“登瀛洲”号的带领下依次离港,参加第一波登陆作战的是新军中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定远旅和由骑马步兵组成的靖远旅。

    由于可能发生巷战,徐世杨还在第一波船队中带上了以冷兵器为主的陷阵兵部队。

    两个旅加上陷阵兵以及徐世杨的卫队和李飞虎派来助战的海盗,陆战部队一共只有4000人。

    但兵贵在精不在多,攻击近在咫尺却缺乏防备的辽南,徐世杨认为这些力量已经足够了。

    ……

    辽南。

    金国并不重视海防,这些来自深山老林的野人对大海十分畏惧,轻易不敢下水,甚至都不怎么喜欢到海边看看。

    因此,旅顺的守将并不是真正的女真人,而是一个奚人贵族萧佛奴。

    实际上,萧佛奴以前也是不经常住在旅顺的——这里虽然商贾云集,还算富裕,但也经常遭到倭寇的袭扰。

    旅顺港交易来的物资,包括前段时间江南海运来的岁币,大都需要直接上交给辽阳,跟他萧佛奴并无太大关系。

    何况,萧佛奴手中有些兵马,作为外族,若是长久在外,估计大金对他也不会很放心。

    因此,最晚六个月之前,萧佛奴一年里至少有半年是直接住在辽阳,剩下的时间还得花一部分在往来旅顺与辽阳之间的道路上。

    直到徐世杨在旅顺港外拦截了江南的岁币船队,大金天会汗意识到自己海防过于薄弱了,因此下令萧佛奴加强旅顺防御。

    顺便还给他派了一个真女真猛安当做助手。

    那真女真猛安对海洋过份畏惧了,因此并未驻扎旅顺,而是蹲在金州,美其名曰:若是有汉狗蔽海而来,他可以率领大金铁骑迅速赶到,直接把汉狗踢下海……。

    萧佛奴很想知道,既然这么有自信,他们为什么不直接驻扎在旅顺,干脆不让汉人登陆好了。

    不过这话可想不可说,萧佛奴虽然是勃极烈级别的万户,但人家是女真国族,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何况女真人不在旅顺,萧佛奴的生活也能轻松几分。

    “主子!”一个奚人甲兵跑到萧佛奴的身边,跪下说道:“港外来了一队船,打着李家的旗号,说是来送岁币的。”

    “岁币?”萧佛奴惊讶的说道:“江南不是换皇帝了吗?怎么还有岁币运来?”

    “这……,奴才不知道,他们就是这样说的。”

    “你们怎么回复他们的?”萧佛奴问。

    “回主子,跟往常一样,让他们自己进港,找地方卸货。”

    女真政权不重视海权,自然也不重视港口建设,现在旅顺港的基础设施还是二十多年前大辽还在的时候建成的,用了这么长时间,已经相当破败了。

    况且,当初大辽在的时候,也没有引水一说,来旅顺港贸易的商船,都是自己进港找个地方停泊,然后用小船卸货。

    现在自然还是如此,实际上,这种毫无规划性的做法经常造成旅顺港被小型船队堵塞。

    比如上次李家的岁币船队,尽管只有一半船只逃进港内,但仍然造成旅顺港的大堵塞,直到前几天才算勉强疏通完毕,把船上所有货物卸下来。

    再加上辽阳政变,政令不畅通的原因,这边甚至还有最后一笔岁币没能起运呢。

    综上所述,萧佛奴的部下让港外的船队自行进港,自行找地方停泊卸货,其实也没做错什么。

    只是萧佛奴总觉得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对头,他感觉自己心里有些没来由的慌乱。

    “派人去那些船上看看……,不,还是老子亲自去吧。”

    萧佛奴说道:

    “派人把城中甲兵集合起来。”

    “嗻。”那奚人先是答应一声,随后又抬头问道:“主子,要不要通知金州?”

    “先不要吧。”萧佛奴摇摇头:“女真人不太好说话,若是虚警,咱们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嗻。”

    轰!!!

    港口方向突然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声响。

    萧佛奴疑惑的抬起头,向那边看了一眼:

    “这时节也会打雷?”

    但他随后就意识到这并不是打雷。

    因为他看到港口那边腾起一团烟尘,这更像是有什么人向港口扔了一块大石头,摧毁并焚烧了几座房屋。

    随后,炸雷声连绵不绝的传来:

    轰轰轰轰轰!

    “敌袭!!!”

    大金国旅顺守将,如同被捏住脖子的公鸡,拼命从嗓子眼里挤出一声刺耳的尖叫。


………………………………

第328章 旅顺2

    “开火!”

    轰轰轰!

    “登瀛洲”号带领十艘炮舰,横挡在港口中央,对岸边的目标进行炮击。

    徐世杨站在“登瀛洲”的舰艏位置,手里拿着一个齐省刚刚生产出来的望远镜,仔细查看炮击效果。

    嗯,看起来似乎效果不错,实际情况如何还真难说。

    毕竟他的舰队只有4斤和8斤的小炮,而且所有炮都是陆军跑临时客串,对坚固目标的破坏力十分有限。

    唯一的好处是,现在被当做炮舰的几艘中号福船上都有专门的舰炮炮架,如果陆军上船机动,他们的野战炮可以装在炮架上当做舰炮使用,下了船之后再安装在陆战炮架上当做野战炮。

    这种抠门的做法也算是徐世杨对现实情况的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