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

    ……

    徐世杨不知道长房有拿自己当壁虎尾巴的打算,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长房,甚至包括二房在内的徐家其他堡主,在徐世杨眼里只是一群不可靠的友军,想要他们出力,得通过利益诱导。

    就像他给徐睦河画了一块大饼,诱导他支持自己一样。

    指望这些奴隶主因为大家都姓徐,而坚定的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未免太一厢情愿。

    况且,这种隐约的疏远感,现阶段对徐世杨来说,是有一些现实益处的。

    比如,处于维护封建道德角度,徐家会帮助他保护火药的秘密。

    同样的原因,目前战绩彪悍的徐世杨也能得到一些额外的奖赏。

    在各个坞堡开始逐渐撤离浮来山区,返回自己家的时候,徐世杨获得了一个长房私下里送来的包裹。

    打开一看,里面有两锭各重10两左右的金子,十几件珠宝,以及两块玉佩。

    徐世杨估算了一下,大概能值500贯铜钱,不用说,这是从罗道人等匪首家里搜出来的赃物。

    “哈哈,拿到江南去,又是800石杂粮。”徐世杨对这笔计划外的横财还是很满意的,有这么多粮食,明年就能养更多人口了。

    嗯,说不定还能让自己的亲兵队彻底脱产。

    徐世杨挑出一件镶嵌着珍珠的金发簪,打算把这当成送给自己第一个妾室赵珊的礼物,其他全都原封不动的包起来。

    金银珠宝对现在的徐世杨来说,好看不中用,不如赶紧换成各种急需的物资来的实惠。

    “哎呀,这样说起来,这次作战收获真的很丰盛啊!”

    几百件冷兵器,大量铁制农具,布匹,粮食,牲畜,人口,工匠,土地,还有大量金银财帛。

    以及两样更重要的战利品:

    1、安全发展的机会。没有浮来山匪徒的威胁,徐家的坞堡已经可以扩大化,甚至有些相近坞堡的田地都可以连在一起了。

    2、名声。这个时代,名声也是一种财富。近十年来,浮来山土匪压的周边地方豪强家族相当辛苦,徐家一战定浮来山,周边家族是惧怕也好,是欣喜也罢,反正都必须高看徐家一眼。

    将来,如果真能在江南朝廷那里获得莒州的控制权,整合这些家族的力量也能轻松一分。

    “这样算起来,战争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成本啊。”

    徐世杨像个食肉动物那样呲着牙,自言自语道:

    “诸君,我喜欢战争!”
………………………………

第63章 军衔和功勋制度

    11月20,徐世杨回到自己的坞堡。

    此时,十五屯的人口第一次达到3000之巨,其中仅丁口和半丁就有700人,在如今的江北,这已经突破坞堡人口的上限了。

    可徐世杨还是不满足,他打算明年一开春,就恢复今年被鞑子毁掉的两个别家坞堡(其中一个就是赵珊、赵琳的老家),这样一分三,原本超编的人口反而显得不够用了。

    况且现在没有土匪的威胁,十五屯完全可以扩大周边的耕地范围,这700丁口全在一个坞堡里也是能养活的。

    于是,徐世杨把目光放在流民身上。

    正好到冬天了,此时正是流民第二难过的日子——冬天是因为冷,最难过的是春天,因为上一年积攒的粮食这时一般就吃完了,正所谓青黄不接的时候,那时候流民就要开始大规模流动了。

    而徐世杨此时手里有些余粮,他还把从浮来山缴获的钱帛都交给家族船队去南方换粮食,估计2、3个月内又能有一大笔粮食入账。

    在此情况下,徐世杨大大方方的拿出一笔粮食,搀着橡子面做成三两一个的杂粮饼子,拿去招募流民。

    这年头人命便宜,只要有吃食,总能招募到愿意吃这卖身饼子的人。

    徐世杨也是来者不拒,男女老少全都收下,甚至有些虚弱至极的老流民,吃了饼子喝了粥,死命绷住的一口气泄了,居然就心满意足的死在十五屯放粮的地方了……。

    徐世杨对此也是毫不在意,死的人一律一张薄席葬了,继续放粮招人。只是为了避免那些饿急眼的人胡吃海塞把自己撑死,每人只能得到一个饼子,半碗稀粥,先垫垫肚子再说。

    粮食放完,十五屯的丁口扩充到一千,终于让他明年有了人力资本去恢复那两个破败的坞堡。

    前几天,徐世杨已经派胡老头去西边看过了,就像他想的那样,坞堡都是今年收割之后才毁掉的,周围都是熟地,明年派人过去就能种下高粱黍子,等秋收就又有粮食招募新人了。

    这是个令人欣喜的正循环,绝对要走出这一步!

    当然,浮来山大匪帮灭了,其他小匪依旧多如牛毛,甚至周边不怎么相熟的坞堡都有可能伸手抢一把,新开的分基地必须有一定自卫能力。

    徐世杨决定,包括十五屯在内,每个坞堡保留300丁口,另外抽调100人,组成一只脱产的常备军作为机动兵力。

    这样的话,坞堡的安全和新式军队的建立都能兼顾。

    脱产全训的新式军队是徐世杨从穿越过来开始就念兹在兹的,现在一有机会,自然立刻组建起来。

    编制方面,徐世杨现在有50个半脱产的孩子亲兵,抽调十个去家族其他坞堡教授火门枪使用技巧,还剩下40人。

    徐世杨取消了亲兵编制,把他们全都算进新军队伍中,武器装备暂定10杆短款蛇杆火绳枪(这些武器还没生产出来),20杆带蛇杆的旧式火门枪,以及木炮。

    另外,解珍解宝的侦察队也被编入新军中,这支小部队有实战经验(虽说打的很臭),平均身体素质也很好,装备全幅冷兵器(甚至有甲胄,徐世杨把从鞑子手里缴获的皮甲棉甲装备给他们),在传统坞堡兵中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剩下的50个名额,由上次浮来山作战中受突袭时,反应最快,队形走的最好,最坚定的普通堡民填充。

    徐世杨打算给他们装备长枪和挂在左臂上的小圆盾,组成他眼馋已久的长枪火铳近代“大”方阵。

    当然,徐世杨还不敢把自己手下的民兵当成瑞士、西班牙、瑞典方阵长枪手看待,不能指望他们仅用长枪结合方阵就能抵挡精锐近战兵突袭,甚至逆推。

    因此,这支队伍还得装备一些腰刀等近战武器,用以在枪阵被突破的时候,做最后一搏。

    整整一百人的脱产全训队伍组建完毕,徐世杨自然是指挥官,同时还兼任旗手和军号手(没有军号,用竹哨代替)。

    跟新军一起推出的,还有只在徐家十五屯系统小范围试用的新等级构架。

    这套构架剽窃自另一个世界近现代军队的军衔制度,从低到高是下中上三级军士、少中上三级尉官、同样的三级校官和三级将官,另单独设立一级元帅。

    下士以下,还有在屯中服役三年以上的老兵,以及服役三年以下的新兵两个等级。

    一共15级,因为徐家本质上是一个大军屯(所谓一至十五屯那个屯字,本就是屯田的意思),徐世杨宣布,本屯控制范围之内,不管新军还是民兵,甚至连丁口都不算的女人,只要是14到60岁的成年男女,都适用这套等级制度。

    除了靠服役年限区分的新、老兵之外,其余十三个等级提升都需要功劳。

    十五屯范围内一切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上阵打仗杀敌、悉心种田多收三五斗、生产出更多高质量武器农具、发明或改进武器农具、指挥生产战斗等等工作,做出突出事迹,都可以获得功劳。

    具体功劳评定细则,徐世杨打算在今后补充,为了让下面的民众心理对此有个大概标准,徐世杨正式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

    徐世杨自己,以上尉的身份,管理整个坞堡(包含十五屯自己新建的坞堡)的军民事物,同时他明年将兼任一个新坞堡(尚未命名)的直接指挥官。

    二号人物公孙胜,明年将代理另外一个新坞堡的工作,他的军衔是少尉,同时监管火药生产。

    并列二号人物胡兰山,少尉,代理十五屯本部的工作,同时负责监督农业生产。

    这三个人就是一个标准,告诉村民们,公孙胜、胡兰山这样的少尉级别就能代理一个坞堡,那么中尉级别大概就能实授堡主职务。

    另外,一些对自己的未来有野心的家伙,此时大概会畅想一下:徐世杨明年就能掌管三个坞堡,不过是个上尉,如果有人能当上校官,能获得什么样的实职?

    甚至将官呢?

    徐世杨的野心,恐怕不仅仅局限在一州一府之内吧?
………………………………

第64章 冬季1

    徐世杨当然是有野心的,而且他也从未掩饰过他的野心。

    因此,他手下所有人都得为他的野心服务,不管是诱导还是强迫,都得跟上,不服不要玩。

    按以往的时间表,进入冬天之后,如果没有战争,北方的坞堡民就会进入猫冬状态,啥也不干,什么也不管,老老实实在草屋里躺着,以便尽可能减少热量消耗。

    但徐世杨不允许十五屯堡民们这样做,他就像是后世的资本家,对手下闲的没事干深恶痛绝。

    新军和新等级宣布实施之后,徐世杨允许全堡休息三天,期间他按计划纳赵珊为妾,这三天也就成了他的第一个“婚假”。

    三天一过,徐世杨就像是被抽了一鞭子的驴,大声吆喝着要求全堡民众都动起来,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工作。

    工匠们自然各司其职,李木匠,不,现在应该称呼他为李下士,负责统筹分配各组工匠的任务,同时监管木工工作。

    汤隆另外开出一个工坊,专门制造火绳枪,他没有藏私的资格,因此徐世杨在火绳枪工坊里一口气安排了十个学徒,除了制造火绳枪之外,闲暇之余他们也可以打造一些农具和冷兵器。

    考虑到自家火枪兵的年龄和营养所带来的较差的身体素质,徐世杨设计的火绳枪是一种口径15毫米(上下浮动1毫米),枪管长990毫米(与口径比约为1比66),火枪总长1320毫米(1比88)的“超轻型”武器。

    这个数据基本是地球历史上,拿破仑时代法军主战装备查尔维尔1777燧发枪的同比缩小(口径17毫米,枪管长1137毫米,全枪长1510毫米),枪重不足4公斤(1777式4。4公斤),理论上,一个成年男子可以不依靠支架,从容使用这种武器。

    口径小带来了另外一个战术优势——与需要支架的大口径火绳枪不同,徐世杨的小枪可以安装套筒式刺刀(就是一块三角铁),对不可靠的长矛兵来说,火绳枪的刺刀和火门枪的塞口式矛头也算一种必要的冷兵器补充。

    另外,等未来板簧之类的构件成熟,这些火绳枪可以迅速改造成燧发枪,对节约军火产能有一定的好处。

    但这种武器也有很多麻烦:第一是口径太小,枪管不好制造;第二是标准化要求比火门枪提高了一个台阶。

    这两个麻烦让汤隆非常头疼,消耗工时比火门枪成倍增加,他曾经向徐世杨抱怨,如果这工作交给张铁匠,他三个月都未必能生产出一根合格的枪管,但在他这里,徐世杨居然要求每个月生产2支合格的火枪,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

    这话说的有道理,于是徐世杨在他眼前挂上一根“胡萝卜”,他告诉汤隆,如果半年内能提供10支合格的火绳枪,就算他赎清了自己的罪孽。

    如果汤隆能在半年内把10个学徒都带出徒,那么他将获得下士军衔,并拥有参军打仗的资格。

    前途永远是有能力有野心的家伙最看重的东西,很多时候没有之一,因此汤隆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转身返回工坊叮叮当当干活去了。

    与汤隆相比,原本十五屯唯一的铁匠老张最近的日子就过得不怎么顺心了。

    他本来没什么野心,甚至以前还不喜欢参加徐世杨的坞堡内部高层会议,不过等属于十五屯的铁匠越来越多,他真的不用参加会议之后,张铁匠反而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打下浮来山,徐世杨得到了3户铁匠,加上汤隆和之前本家来的另外一户,张铁匠在堡内的地位落到了极低的水平。

    等各人等级公布,现有工匠中,只有李木匠获得了中士军衔,待遇方面,冬天加班时期在食堂吃饭,他可以获得每天粗粮管饱、一份野菜汤,每十天吃一次肉的待遇。

    而张铁匠只是普通的新兵,别的坞堡猫冬的时候加班干活,也只能获得一份糊口的杂粮而已。

    这种待遇上的差别,让张铁匠眼红,而李木匠地位的上升,让他的两个儿子变得心思活络起来——两个小崽子都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以往作为坞堡唯一的铁匠,他们并不愁找不到好媳妇,但现在……。

    倒不是说铁匠儿子会娶不起老婆,只是,继续这样下去,张铁匠的儿子恐怕只能随便娶个流民女子了。

    最终,在疼孩子的老伴和儿子们隐约的埋怨声中,张铁匠主动找到徐世杨,成为十五屯汤隆之后,第二个愿意带徒弟的铁匠。

    徐世杨自然对此表示欢迎,他正好需要一户正常的铁匠当做标杆,刺激其他人努力工作。

    只是,在真正干出成绩来之前,徐世杨还不能提升他的军衔——一共只有15级,不能滥发。

    张铁匠依旧是新兵的资格,负责为火绳枪打造套筒刺刀和火门枪的塞式枪尖。

    只是徐世杨暗中答应他,一有功绩,就把他或他的长子提升为下士。另外,如果工作干得好,徐世杨就从家境较为宽裕的老堡民家中给他的两个儿子介绍能生养的好婆娘。

    徐世杨自然不会只盯着工匠,十五屯的其他人也在徐世杨的催促下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女人负责把缴获的布匹做成衣裳,缴获的破衣裳做成补丁,实在不成样子的也要做成袋子。

    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去集体食堂帮忙,容嬷嬷负责按照徐世杨指定的标准,严格给参与冬季工作的人员准备伙食——一切都按级别,最低级的新兵每天只有两顿稀饭,老兵就能获得一干一稀和几根腌萝卜,下士每天有两顿干饭,每十天还有机会吃到肉。

    更高级的军官自然有更好的伙食,比如徐世杨,甚至每天都有一个肉菜。

    徐世杨领了食物,就直接在食堂跟所有人一起吃饭,十五屯兵民都被徐世杨碗里精致的食物馋的直流口水,而在他的安排下,徐大徐二也趁此机会悄悄宣扬一个理论:

    只要好好干,徐世杨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于是,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何况冬天去工作可以吃集体食堂,节省自家粮食)。

    普通民兵被安排去围猎,冬天荒野里有很多饿急了眼出来找食的野物,他们将是民兵的主要目标。

    对徐世杨来说,打猎对民兵来说也算一种训练,何况猎物的皮子和肉对坞堡的经济也能起到一点补充作用。
………………………………

第65章 冬季2


………………………………

第66章 153

    由于粮食问题,每三天一次的军事训练,强度上也被削弱许多。

    长枪兵之前集训时每天要在队列训练,行军训练之外做一千次合格的刺杀动作。

    现在队列训练保留,行军训练里程削减一半,而刺杀训练降到每天三百次。

    除此之外,徐世杨给他们增加了一个反骑兵训练——其实就是摆一个空心方阵,所有长枪兵弯腰据枪,枪尖倾斜向外,然后就这样一动不动直到训练结束。

    为了增加实战感觉,让长枪兵熟悉骑兵,徐世杨会亲自骑着战马,身穿札甲,对方阵做模拟冲击。

    十五屯只有他一个骑兵,而且那战马会在距离枪尖三米之外就不自觉的掉头转向,但一人一马加上闪亮的盔甲,这气势仍然让新军长枪手感到不安。

    一开始几次,徐世杨甚至能冲垮整个方阵,他不得不甩起军棍,狠狠抽这些士兵一顿,让他们用身体而不是大脑记住——面对骑兵,任何情况下,长枪兵都不能动摇。

    往返几次之后,士兵的情绪开始变得稳定,到最后,徐世杨一个人已经无法让长枪兵们产生任何情绪波动了。

    徐世杨知道,鞑子上阵不会只上一个骑兵,不过现在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只有等以后坞堡发展的更加强大之后再说了。

    这样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被编入方阵之中,站在长枪兵身后的火器兵,他们现在也能在徐世杨的压迫下,从容给手中的武器装填弹药。

    之前的两次战斗,火器兵都是只在近距离射击了一轮,随后就立刻进入白刃战。

    但有了长枪兵的配合和新式火绳枪,还是拘泥于一轮射击,会对士兵手中的火力形成一种浪费——以火绳枪的有效杀伤距离,对骑兵可以射击两轮,对步兵(如果他们不停下来用弓箭对射,而长枪兵没能挡住突击的话)甚至可以射击4、5轮(当然,火门枪仍然只能射击1轮)。

    徐世杨当然希望发挥这种独特的射程优势,因此火器兵训练中增添了大量重新装填的内容,不管使用火绳枪还是火门枪,徐世杨要求每一个火器兵都要熟悉火绳枪的装填流程。

    这样也算是为未来全军换装火绳枪或燧发枪做一些准备工作——宁愿人等装备也不能装备等人啊。

    由于火药紧缺,所有火器兵每三次训练,才能获得一次实弹射击的机会。

    这样的射击频率当然算不上高,实际只能让士兵们熟悉火器射击时的感觉,对提高命中率似乎没有太大帮助,不过这点火药不能省,没有经历过实弹射击训练的士兵会对自己手中的武器严重缺乏信心(要不就是信心过重),难以把握射击距离,在射程之外就乒乒乓乓把弹药打空,以至于被敌军轻易突破的战例非常多。

    三月初,徐世杨基本完成重新部署工作,带领家眷(现在只有赵珊一个人),所有新军士兵,以及医疗队人员到达新的坞堡。

    被分配在这里的民兵和家眷已经提前半个月到达了,徐世杨这次只需要直接入住。

    没有男性亲人的女性仍旧单独聚居在一个大院里,赵珊管理,她现在的任务跟容嬷嬷在十五屯时一样,因为后者需要留在原坞堡负责那边的妇女工作,因此这边就由赵珊负责。

    徐世杨并未从本家获得新建坞堡并任命坞堡主的权利,因为浮来山土匪覆灭后,类似这样三个距离不远的据点实际上都可以在一个人的掌控之下。

    但为了区分,原十五屯在内部被徐世杨称呼为151(妖五妖)堡,远赵家屯被称为152,徐世杨所在的地方就是153。

    当然,这只是一种内部称呼,即使拿到家族会议上,徐世杨也仍旧只是一个坞堡的堡主。

    由于153位置最靠西,是整个家族的西部边境,下次鞑子再来劫掠或报复,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因此徐世杨把自己的新大本营选在这里,希望能对坞堡民起到一个定心丸作用。

    徐世杨到达153堡后,在原坞堡主的私宅上升起一面纯红色军旗——徐家本身是没有旗帜的,但既然组建了新军,徐世杨认为自己不应该没有一个具备象征意义的标志。

    一开始的时候,徐世杨还想在红旗上绣个五角星,不过那样旗子就太像前世东南亚某猴的国旗了,绣五个徐世杨又不敢。

    最终,他决定干脆就是一面长方形纯红旗算了。

    三月初三,徐世杨在153堡组织了一次实战演习,对抗双方是新军的90个士兵和由10个侦察兵加强的200青壮年民兵。

    演习的目的是检验一整个冬天,新军的训练成果,并给153堡的所有人增添信心——孤悬家族势力范围之外,直面鞑子可能的报复,这里所有人都需要知道身前有一支精锐在替他们遮风挡雨。

    演习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新军士兵把两倍与己的民兵打的灰头土脸,这还是后排火枪兵以及两侧炮兵并未发威的情况下。

    包括解珍解宝在内,尽管民兵的战斗力也在一个冬天的围猎中增长不少,但他们乱哄哄的阵型仍然无法对磐石一般的新军阵列构成威胁。

    到最后,连解珍都被包了布头的木棍戳中,光荣“阵亡”。

    这次演习确实起到了预想中的作用,新军碾压级的战斗力让153堡的民众有了底,趁此机会,徐二等机灵一点的新军开始在堡内引发话题——到底是新军厉害还是鞑子厉害?

    在刻意引导下,堡民开始认为,至少是现在他们认为,新军确实有可能打败鞑子。

    至于流民或土匪,民兵们甚至认为根本不需要新军出手,他们自己就能应付。

    演习结束之后,新军的训练任务转交给徐大徐二负责,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徐世杨暂时不会插手训练工作了。

    因为此时,春耕开始了,徐世杨作为坞堡主,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身作则,参与农田里的劳作。

    实际上,这才是坞堡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在徐家本部,即使未成年的徐家子孙都能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徐世杨不让新军士兵参与,已经算是一个巨大例外了。
………………………………

第67章 粮食


………………………………

第68章 赵琳的努力


………………………………

第69章 女权2

    医疗队的实弹射击考核就定在第三天的中午。

    徐世杨命人在153堡东边墙外竖起一排真人大小的木靶标,上面还花了一些张牙舞爪的怪物形象(徐世杨才不会说他画的是鞑子,只是别人都看不出来这居然是画了个人呢)。

    8个女孩站在靶标十步远的距离上,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偶尔还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徐世杨看着直皱眉头,别的不说,仅军事纪律而言,根本不合格。

    当然,这些丫头片子根本就没经历过真正的军事训练,所有一切都是她们自学的,实在没必要苛求太多。

    医疗队现如今共有12个人,但有4个女孩不知是因为害羞还是别的什么,死活不愿意参加今天的考核,已经提前出局了。

    剩下8个人,包括赵珊赵琳姐妹在内,今天要用竹子做的训练枪(不得不说,仅仅装填训练的话,细毛竹确实也能凑合)做五次模拟装填,用时间来计算装填成绩。

    然后用库存的火门枪实弹射击一次,最后火门枪保养入库。

    虽然人数很少,但医疗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至少是坞堡民世界观里)第一支整建制的女兵部队,很多人忙里偷闲,跑来看新鲜,这其中包括了训练间隙的新军士兵。

    可能女兵们的悄悄话就跟他们有关?

    这种互相看热闹的景象跟前世中学搞女篮比赛一样吸人眼球,不过徐世杨有些担心,毕竟她们最后要用的是真正能杀人的武器,不是篮球。

    “好了,集中注意力!”

    今天徐大负责喊口令。

    “十息时间,必须装填完毕!”

    这是徐世杨给男兵的标准,真上了战场打个对折都是少的。

    “开始!”

    赵琳站在女兵队伍最左侧,一开始她也在跟小姐妹们小声探讨那个火枪手最好看,等听到徐大的口令,她立刻摒弃一切杂念,学着从男兵那里看来的姿势,立正抬头挺胸站好。

    赵琳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在哪,不过徐世杨对此有一种偏执狂一样的要求,而他赢过鞑子,那赵琳就相信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插着木棍的竹筒口倾斜向上,先将一小捏细沙倒在竹筒尾部的考口中,然后在竹筒口倒入更多细沙,放入一粒小石子,用木棍轻轻压了两下。

    完毕,整个过程不超过8息时间,可谓相当快捷——实际上,与新军火枪手平均成绩相当。

    其他女孩有快有慢,最慢的一个用了差不多15息时间,赵珊在女兵中属于中游水准。

    “检查装填情况。”徐世杨忍不住插嘴命令道。

    “是!”徐大朗声回话,徐世杨清楚的看到队列中有几个姑娘在用星星眼看着他——老实强壮可靠的男孩,在这个时代似乎挺受欢迎的。

    检查的结果让人很满意,所有女兵装填顺序都是对的。

    “清理枪膛,再来一次。”徐世杨大声命令。

    “是!”只有徐大用同样的音量回答了。

    女兵们先后完成三次装填,成绩上看,平均速度比新军火枪手慢一些,但装填准确率略高于男兵,两项差距都不大,成绩似乎完全取决于训练时的认真程度。

    “做的还行。”徐世杨微不可查的点点头,自言自语的说:“缺乏实战环境下的对抗训练,不过这不好弄,不能怪罪在她们身上。”

    也许,真的应该尝试组建实战化的女兵部队了?

    呯呯呯!

    “啊啊啊!”

    考核现场突然变得嘈杂起来,徐世杨放眼望去,原来是到了实弹射击环节了。

    开火的时候,女孩们的尖叫声与枪声同时响起,极为刺耳,很多围观的新军士兵都忍不住捂住耳朵。

    很多女孩在蛇杆上夹着的火绳碰到火门的时候,忍不住闭上双眼,于是子弹自然到处乱飞,极少有上靶的。

    好在,这些丫头还没乱到转身射击后面人群的地步,枪口还是大体对着前方,以及天上的。

    一轮射击过后,考核正式结束,徐世杨挥手制止徐大按部就班的报告命中数的举动——都不用问,即使只有十步距离,那成绩也是惨不忍睹。

    徐世杨示意徐大赶紧把女兵手中还冒着青烟的蛇杆火门枪收走,自己来到靶标前,挨个看过去。

    “姗姗。”公开场合,他喜欢以后世的方式称呼自己的侍妾:“等一会你统计一下,看看现在她们谁愿意加入军队,我可以给她们新军待遇,但是,我也会按新军的标准要求她们。”

    真正的男女平等是权利和义务的双重平等,这在战场上特别容易实现——生死之间,敌人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刀下留情的。

    “是,今天干完活我就去问问。”赵珊温温柔柔的回答。

    “你别参加了。”徐世杨小声说。

    “哎?为什么?”赵珊疑惑的问:“夫君不喜欢?”

    “不是,关键是你的性格不适合上战场。”徐世杨看着那些重新回到叽叽喳喳状态的丫头们,缓缓解释:“其实她们都不适合上战场,但现在这局势……,她们无依无靠的,只能靠自己。但你不同,你是我的女人,我会保护你的。”

    “是。我听夫君的。”赵珊低着头,脸色通红。

    在她看来,刚才徐世杨似乎是在大天广众之下说情话呢。

    真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