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军师-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儒无奈之下,在书信之中向董卓提到一事,说是他夜观星象得出一句天地谏言。叫作‘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进长安,方可无斯难’。

    李儒给董卓解释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西头一个汉’应指高祖兴于长安,‘东头一个汉’应指光武中兴于洛阳,,以此推测,若丞相迁都长安,定可以兴复汉室,一统天下!”建议董卓迁都。

    其实这句话是李儒为了撤军瞎编的,哪里有什么观星象之说。他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观星象这种事情。

    没想到今日正午,洛阳特使就赶来了。特使带来董卓密令,让吕布速速带领大军奔回洛阳,当两部集合之时就是迁都之日。

    董卓的心里,可是做着一个他日取代天子,自立为帝的美梦。

    吕布接到特使的密令,二话不说就打算退军。

    此刻吕布在虎牢关上睥睨远处渺小的群雄营寨,这些人哪里是他吕布的对手。不过如今的吕布没有了初来虎牢关之时的那股锐气,当他看到荆州兵营时目光中露出了一丝失落。

    他败给了荆州大将典韦,这个耻辱被他铭记在心。吕布紧紧的攥着拳头,一拳砸在青石墙上,拳头上渗出些许血迹。

    “我吕布败得窝囊,典韦本不是我的对手。”

    吕布安恨韩明的狡诈,若不是韩明的诡计,他就不会败给典韦了,毁了他一世英名。

    最后看了一眼虎牢关外的景象,白雪皑皑,吕布回身叹了口气一摆手:“将士们,撤兵吧。”

    语气中带着不甘,带着耻辱。

    总有一日,我吕布要斩尽天下英雄,成一世枭雄。

    西凉兵士们没有察觉将军的异常,都各自兴奋于要撤军的喜讯之中,这鬼地方,他们早就不想继续待下去。回西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西凉军撤军的速度极其之快,没办日一城近十万的雄兵就消失干净。此刻怕是正在飞快的往洛阳赶路,那边董相国可是在等着迁都长安,不能担搁了。

    虎牢关只半日就从人头涌动的大城变作了一座空城。

    荆州兵营之中,哨探在第一时间就将这个好消息通报给了文聘。此刻荆州一干豪杰聚在一起,文聘为首,韩明在侧,正为此事。

    退董之事的头功是韩明的,因为他的计策才有今日一幕。所以文聘并没有第一个说话,而是示意韩明先开口。

    众人也把目光聚焦在韩明的身上,等着韩明开口。追还是不追,只在韩明一念之间。

    韩明也不拖沓,走到正中间左右看了一眼说道:“诸位将军,董卓新败,然其退军必有他意。李儒擅于阴谋,长于诡计。我等必不可追,若如此当遭埋伏。”

    穷寇莫追,这个道理众人都懂,只是眼下这大好的机会,众人并不想放弃。韩明话语一停,纷纷开始议论。

    蒯越思考了一番韩明的深意,问道:“军师莫不是想等十八路诸侯去追杀董贼,我等固守保存荆州实力?”

    看了一眼蒯越,韩明心里暗暗佩服他的智商高的可怕,着实不是空有其名。保存荆州实力的计划,一直都是韩明的第一要义。

    “正是。”

    蒯越又问道:“那军师所言,董卓此事退军必有他意,越不知所指?”

    众人均投来同样的目光,韩明笑了笑:“守洛阳帝。都,实则于天子无意。董贼既敢乱政,必有自立为帝之意。如今退军,怕是要往长安去了。”

    长安?

    韩明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不解。还是蒯越第一个反应过来,当下向众人解释道:“诸位将军,我已知晓军师深意。”

    文聘忙开口问道:“异度请讲。”

    蒯越也不卖关子,毕竟不是他悟出来的,没必要装神秘,马上解释道:“长安与洛阳有共同点,二地都曾为帝。都。如今虎牢有失,洛阳便迟早要诸侯马蹄踏,若董贼心中有称帝之意,必定会让大军迁都。那迁都之地,想来只能是长安了。”

    迁都长安。没有人会想到此刻的董卓会有这个意思,哪怕是此刻蒯越解释出来了,也不敢相信。

    但是如今文聘对韩明有一种盲目的信任,也不质疑,“若是如此,董贼迁都长安,我等确实没必要追赶。”

    到此刻,韩明让大家不追西凉败军的意图才真正的明白过来了。只是如今众人的心里都有了一个新的疑问,董卓真的会迁都长安么?

    西凉军退去不久,曹操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此刻曹营之内,曹仁与两夏侯在等候曹操的新指令。不过曹操却是半天没有开口,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曹仁看破了这一点,细声问道:“主公可是在想去会一会那韩常信?”

    前番在虎牢关前,曹操就透露过此事,当时只有曹仁在。

    曹操被曹仁点破,叹了口气询问道:“子孝,你说我该如何说服韩常信,若得此子,何愁大业不成!”

    曹操xiong怀天下,帐下几员大将都是心腹,早已知晓此事。爱才也是曹操的一大特点,众人能看出,曹操是对那个荆州军师韩明着迷了。

    但是眼下曹操却没有什么优势,众人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帮他出这个主意。

    曹操见众人也想不出个办法来,叹气道:“哎,如今我曹操手下大将有尔等,可谋士并无可堪大用之人。韩常信恰好可补此空缺,可是我并无说服韩常信的理由。”

    “仁素闻英雄识英雄,英雄惜英雄。主公乃当是英雄,何不尝试与韩常信是否有缘。”

    曹仁这话一出,曹操立马拍桌子:“好,如今也只能如此了。若是有缘,韩常信也不难被说服。”

    曹操说完,大手一挥:“来人,备马。我要亲往荆州兵营一趟。”

    众人没有阻拦曹操,也没有人说要替曹操去说服韩明。他们都了解曹操的性格,此事曹操必定是要亲往的。
………………………………

089。压岁压祟

    此刻的韩明正在营帐之内纠结,为何都到了除夕,新的抽奖系统还没有提示。这一次又是三个抽奖名额,韩明期待已久,可是系统却不给力,都快到傍晚了还没有任何动静。

    难不成像小年夜一样,有什么特殊的触发条件不成?韩明有些疑惑,上一次是等到炊烟升起小年夜的奖励才来。

    炊烟是请灶王送灶王的标志了,那除夕夜要怎么做?想到这里,韩明反应过来了。“出去放炮仗,放了炮仗就是除夕了,奖励就该来了。”韩明信誓旦旦,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妥。

    韩明走出营寨,左右看了一眼,瞧着那守卫裹着大棉衣在铠甲上冻得耳朵都有些发青。

    “那个,你叫什么?”

    “秉军师,小的李二。”李二兴奋于今日刚被调到军师这边来守卫就与军师交上话了,这事回去可得给麻子他们好好吹吹。

    李二有些傻愣傻愣的笑着,这件事起码能吹一年。

    韩明得了李二的名字,吩咐道:“李二,你去给我找些炮仗来。”

    李二正沉寂于自己与诸位兄弟吹牛的幻想之中,突然被韩明这一声‘炮仗’给问傻了。巴巴的张大嘴巴问道:“啥?军师,小的不懂啥叫炮仗。”

    额……韩明意识到自己口误了,挠挠头略显尴尬,忙改口说道:“今日不是除夕么,既然董贼退了,我们这几日也该回襄阳了。除夕夜得驱逐“疫疬之鬼”,不得意思意思。”

    李二这回是听明白了,还想着自己刚才是不是方才太兴奋,听误了。说道逐“疫疬之鬼”,李二可是来了兴致。

    没从军时,李二每年除夕可是在村子上带头打鼓敲锣,那叫一个欢乐。

    “军师之意是让小的们去击鼓么?”

    韩明点了点头,也对,这个年代是以鼓声作为逐“疫疬之鬼”的。“嗯,你吩咐下去,让将士们有鼓的敲鼓,没鼓的打锣,两样都没有的找着什么铁器就敲什么。”

    韩明说完,想想自己这样子动静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忙补了一句。

    “董贼新败,西凉军慌忙逃窜。我此举一是逐“疫疬之鬼”,二是驱董贼。”

    那李二头点的跟个小鸡啄米似的一刻不停,心道不愧是军师,想的就是周到。往年除夕逐“疫疬之鬼”,今年除夕在外,顺便驱董贼。

    李二得了韩明之令,屁颠屁颠的跑开了。

    没多大一会,整个荆州兵营之中就响起了一片锣鼓之声。韩明仔细听了过去,发现还有些奇怪的声音混了进来。顺势瞧去,原来是方才走的李二。

    此刻李二正一脸的不开心,方才下了命令之后,一干兵士就快速的把所有可以敲打的东西都找完了,只有他忙着传令,什么都没落下。

    无奈之下,李二只好双手不断的拍打着头盔,由于被棉帽包住,声音很是沉闷。

    韩明见李二如此,笑了笑。这时,系统的声音果然响起。

    【传统节日除夕夜到来,请问是否进行抽奖。】

    方才的韩明还急着要看看有什么奖励,现在可是不急了。眼下军营被欢快的气氛包围,既然是除夕夜,那就好好享受享受吧。

    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往后这种机会还多不多韩明是不知道了。

    荆州军营之内,喜庆无比。一个个敲锣打鼓拍桌子的,真真是听了韩明的命令,能有点响动的东西都给弄出声来了。

    韩明享受着这新式的过年夜,欣慰不已。韩明看着这些,转念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滋味。摇着扇子思考着到底缺了什么,随即一拍脑袋。

    “对了,压岁钱,没人给压岁钱。”韩明想到这个年代似乎没这个习俗,不过他又响起了叶县之时他开创了中秋,那么今日是不是也可以开创一个压岁钱的首例呢。

    想到此处,韩明身手掏了掏袖口,里面还有些许银两。韩明寻了个红布包包好,冲着李二招了招手,将李二叫到跟前。将银子递上:“来,李二,你拿着,压岁。”

    李二接过银子,一头雾水。两个眼睛转动着不解其意:“军师,何谓压岁?”

    压岁钱最早出现的时间就是汉代,但是并不普及,多数人都没有这个经历,李二自然也是一头雾水。

    韩明笑了笑:“除夕除的是疫疬之鬼,这疫疬之鬼在古书之中记载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岁’或‘祟’,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记住要用红布包好,因为‘岁’惧怕红色。以此二物,可免疫疬之灾。”

    李二听的觉得很有道理,韩明走后愣在原地许久。

    到底是军师,学问渊博。这红布包着的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倒是门学问。想到这,李二喃喃自语:“对了,我那同岁小一辈的侄子李柱在黄将军营下,我也得去给他点压岁钱压邪祟,显得我有学问。”

    说完这一句,李二快步就跑开了。

    韩明悠闲了,当下不急抽奖,开始在营中闲逛,享受着这别样的除夕。

    韩明左右逛着有好大一会儿,文聘突然从韩明的身后出现,一拍韩明的肩膀。

    正陷入多愁善感壮的韩明回身看了看,却发现文聘正鼓着个大圆脸对自己满脸堆笑,双手背在身后也不只是为何。

    “将军找我有事?”

    文聘笑了笑,将手从身后抽回来,双手之上赫然是个红布包。文聘一把将红布包递给韩明,笑道:“军师,压岁钱,压邪祟。”

    ……

    韩明手中拿着这红布包,里面没多少银子,当然这点他不在乎。文聘此举倒是让他感受到了一点过年的气氛,他万万没想到,来这三国之后还能收到压岁钱,更想不到的是从文聘手中拿到的。

    看着手中的红布包,韩明笑了笑。不过一会,蒯越,黄忠,典韦,潘凤等等一一都跑到韩明的营内,每个人来时都拿着份红布包交给了韩明。

    眼下韩明的桌下摆放许多红布包,韩明为自己一时兴起引发的这个举动大笑不已。

    “没想到啊没想到,汉时并不普及的压岁钱这个习惯今日在兵营内被自己给带起来了。”

    正当韩明笑的开心之时,那李二在门外喊道:“军师,有人求见。”

    哦?韩明很是好奇,这么晚了谁来找自己。如今营内一干大将都来给过自己压岁钱了,那么来人李二没有报名字或职位,想必不是营内人了,那会是谁?

    韩明摆正身形,干咳了一声:“请进来吧。”

    营门被推开,进来的自然是曹操。韩明之前在虎牢关前与他见过,一眼就认出来了。

    韩明连忙起身去迎:“原来是曹将军,不知曹将军深夜来访,有何贵干?”

    曹操在韩明的示意下坐定,并没有立刻开口,只是奇怪的看着韩明桌上的红布包甚是不解。方才进来的时候,那些荆州兵士击鼓敲锣他还能理解,那眼前这些究竟是为何?

    韩明发现了这一点,就把前因后果与韩明解释了一遍。

    曹操听完,失声大笑道:“常信当真奇人也,压岁一说我操此前也曾略有耳闻,却不曾真正见过。”

    曹操说完,双手在身上铠甲胡乱mo索了一番无果,尴尬的从韩明的营内找了点红布,包好随身携带的些许银两道:“操来的匆忙,并未带什么红布。”

    这曹操竟然也玩这一套,韩明有些无语。

    不过从曹操对自己的称呼之中,韩明觉得曹操此行的目的不单纯。称呼‘常信’,是亲进的表现。

    先前韩明还在想是不是曹操来劝自己一起追赶董卓的西凉军,现在可以确定不是了。

    “曹将军此来,怕不是为了西凉军退军之事吧。”韩明并不与曹操打哑语,快人快语。

    被韩明一眼点破,曹操有些尴尬。想了想,觉得自己的来意怕是已经被对方猜出了个**不离十。此时若是再扭捏,怕要让韩明对自己的看法不好。

    想到此处,曹操也不再顾忌许多,随即说道:“常信乃世之大才,不知对如今天下有何看法。”

    果然,曹操是来说服自己跟他打天下的。只是这曹操好大的胆子,也不怕我看出他的野心,上奏朝廷。不过转念一想,曹操若是这点胆量都没有,也不会成为一代枭雄了。

    拒还是不拒?韩明心里早有了答案。
………………………………

090。转让荀彧

    要与曹操讨论这件事,韩明觉得还是要慎重一些的。这个被后世称作一代枭雄的人物,虽然也曾在其得势之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究竟是和用意却没人明白。

    曹操,是一个终生没有称帝之人,韩明很欣赏他这一点。自己亲身到三国之前,韩明曾想过不管为武将还是谋士,能为这样一位雄主做事,都是一种福气。

    可是当韩明真正置身处地的出现在三国,并略有成就之后,韩明改变了主意。

    他在如今这东汉默念,虽说没有做多少大事。但是每一件事都那么的让人匪夷所思,用奇才形容都略显不妥。如此这番能力,若是跟了曹操,那下场会如何?

    孔融,杨修之辈,还是郭嘉,荀彧之流。

    韩明不敢保证,曹操不失为明主,但是其心多疑,若是在他的手下势必会活的太累。

    韩明招了招手,让李二去找了些梅酒来,生了个火炉。青梅酒虽然酸涩,倒是异常可口,是韩明的最爱。

    “曹将军,寒冬难耐,先喝几盏热酒暖暖身子吧。”韩明并没有急于回答曹操的问题,这个话题过于敏。感,他不能轻易开口。

    韩明亲自动手往火炉里丢着木炭,用力的吹了吹,火势更旺了些。

    釜鼎之内的梅酒开始滚动,韩明拾起汤匙,舀了满满已被递到曹操面前,自己也盛了一杯。

    曹操等候多时,韩明却不开口,让他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接过温热的梅酒,喝了一口。暖入心脾的感觉驱散了曹操身上的寒气,嘴边白雾缭绕。

    多吃几盏梅酒之后,曹操的腹内已经火。热,脸上也有些许红润。酒壮怂人胆,曹操虽不是怂人,此时却也是再借酒壮胆。想要让韩明为其所用,必须得到韩明的信任。

    曹操抹了抹胡渣,咽下杯中最后一口梅酒。青涩的酸甜味在口中散开,曹操瞧了眼仍在喝着梅酒的韩明,觉得再不说以后怕是真没有机会了。

    曹操开口道:“如今董贼新败,必迁怒于天子,如此大汉危已。若董贼废天子自立为帝,天下诸侯必群起之,大汉数百年基业不保矣。”

    韩明看的真切,曹操说出这番话时候的模样。其中饱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不希望大汉数百年基业覆灭,二是又希望群雄并起。

    如此矛盾的心理,也只有曹操能有了吧。

    韩明清楚,身为宦官之后曹操一直都被鄙夷。若是没有董卓乱政,没有十八路诸侯并起,他根本都不会被任何人称为将军。韩明这只蝴蝶的翅膀扇动了历史,曹操没有刺董的机会。

    以至于这位前期以刺董的英雄之名得到天下许多大才的亲睐没有发生,如今曹操手下缺人。

    天下若乱,曹操可趁势崛起。到时候是自立为帝,还是辅佐汉室就看他个人的念头了。天下若不乱,那他心底最深处那份对于汉室的忠诚会让他尽心竭力鞠躬尽瘁。

    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温热的梅酒散出白花花的雾气。

    韩明定睛打量了曹操许久,此刻才决定开口:“曹将军所担心之事,亦是韩明所虑。此番董贼既确定撤军,韩明猜测其必迁都长安。如此洛阳荒废,群雄必定再以此做文章。”

    韩明说完,见曹操听的真切,又继续说道:“董贼大势已去,来年初春必死无疑。届时群雄割据,各据一方。若将军预救汉室于危难,报万民于水火,必将受世人景仰,成万世之名。”

    这一番话韩明是说给曹操听的,他只希望曹操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曹操只微微皱了皱眉,心里暗道:韩常信看出了我有借机发展势力的想法,但也看出了我有忠汉之心,这是在劝我要保汉室。

    一拱手,曹操说道:“若董贼果真如常信所言逼迫天子迁都长安,那如今西凉军败退必不可追,李儒定埋伏兵于途中。”

    曹操的心里本来有追击的念头,此行荆州兵营,若是说服韩明入伙不成,就退而求其次,让他带着荆州兵一起追赶董贼败军。

    不过眼下曹操是明白了,不能追。这是韩明给自己的暗示,既然他会这样,那想来自己要拉他入伙的希望就不大了。

    想到这,曹操有些失望。

    “常信所言,操铭记于心。”曹操的来意没有说完,但是他知道不必要再说下去了。

    韩明见曹操已经起身,看样子是打算好了要走。拾起汤匙再为曹操添了一盏梅酒,将冒着热气的梅酒端到曹操面前。

    “曹将军,青梅入口苦涩,但至心间则甜。”

    曹操一口喝过这杯暖热的梅酒,细细品味着韩明的这一句话的深意。暗自笑了笑:曹操啊曹操!寻才不成,反倒被教育一番。多想了,多想了。

    是的,我曹操那些日子的确苦涩。但是如韩常信所说,必有一日苦尽甘来之时。

    曹操拱手躬身,算是拜别韩明,只是双目之中满满的不舍。

    看曹操如此,韩明多有不舍。这是自己最为敬仰的三国枭雄,如今却被自己撵走了。哎,韩明叹了口气。他知道因为自己让三国事件的加快,曹操帐下没有了谋士。

    想到这里,韩明看着曹操那略显落魄的背影。

    “曹将军,若不惜损三千甲士,可依旧亲往洛阳追赶董贼,守宫令荀彧荀文若,可抵十万雄兵。”

    曹操的身子猛地一震,他没有回身。离荆州营寨有些距离了,但是这一句话他还是听的真切,荀彧,这二字被他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操在此多谢常信了。”

    曹操的声音极为细微,几乎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清楚说的是什么。

    韩明自然是更没有听到,他看着曹操在雪中消散的身影,有些后悔,但也无悔。

    他感觉自己有些累了,回了寝房休息。躺在chuang上没多大一会,韩明咬牙狠狠的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肉。

    “糊涂,糊涂,我怎么被曹操几句话和那谦卑的姿态迷惑了,竟然把自己一手打听的荀彧的消息告诉了他。”韩明有些懊悔,在三国史上,荀彧可是帮助曹操奠定北方基业最为重要的谋臣。

    若是曹操不听劝,选了称霸一方而不是救汉室于水火,那自己不是在为自己将来的强敌发展势力么。

    韩明也没有纠结多时,曹操是值得他这么做的人。当然这种略显糊涂的事,这辈子他也只能做这一次。往后,却是再也不可能了。

    在这中念头下,韩明沉沉的睡了去,甚至都忘了还要抽奖。

    此日直到正午韩明才醒过来,昨晚陪曹操喝了许多青梅酒,脑子现在还有些疼痛。再次想到自己把荀彧‘转交’给了曹操,更是肉痛无比。

    出了营帐,韩明活动了一番筋骨便去找蒯越。

    蒯越在吩咐兵士们做回襄阳的准备,韩明来时刚好看到蒯越在吆喝着。

    “异度,今日启程会襄阳么?”

    “军师起了?正是今日回襄阳,再有一个时辰就动身了。”蒯越放下了手头的事,又看了眼韩明问道:“军师,听说作业曹操来了?”

    韩明点了点头,反问道:“曹操现在还在虎牢关外么?”

    蒯越摇了摇头,指着西边说道:“往洛阳去了,想来是追西凉军了。军师莫不是打算像对孙坚那样,摆曹操一道吧。”

    蒯越是认为韩明既然说出了不出兵追赶西凉军的理由,那曹操精明,来了荆州兵营之后反而在次日一早就去追赶西凉军了。想来肯定是韩明的原因,就像吕布会打孙坚一般。

    韩明没有回答蒯越,望着西方。“曹孟德啊曹孟德,你还我荀文若。”

    韩明想着,既然荀彧让给了曹操,那自己是不是也要从他那得个大将或者谋士来。想到典韦,韩明摆了摆头,那是他先遇见的,不是刻意抢的。

    还有谁?曹操帐下还有什么能人是这个年代就出现的。韩明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按照系统说法违背年龄出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以至于他没想到曹操营中后期谋士。

    韩明踱了半天步子,丝毫没有头绪,突然,韩明猛地站定。

    “陈群,有陈群啊,我差点忘了!”
………………………………

091。孔融陈群

    韩明终于是想起了这位叫做陈群的谋士,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是什么概念,延续了中国古代无数年的体制。

    想到这里,韩明激动不已。如此大贤才,若是为荆州所用,那对于荆州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陈群究竟在哪呢?韩明开始苦思这个问题,韩明对三国了解的程度不浅,但是他对陈群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以至于方才是想到了荀彧的同乡,才想到了陈群也是出自颍川许昌。

    这个年头的陈群,应该还没有什么作为吧?那就去许昌一趟,正好韩明也想多走动走动了,此番就看看与陈群是否有机缘。

    韩明打定主意,忙与蒯越说道:“异度,你与文将军通报一声,就说我先去许昌走一趟,办些事,忙完再回荆州。”

    韩明说完,也不等蒯越开口,便大步走开。奏之曲韩明找了趟周仓,几日下来周仓的身体也有了好转。韩明看了一眼,与周仓交代一番家中之事。

    做完这一切,韩明决定先把这个除夕之夜的抽奖弄完。不过半个时辰,韩明终于完成了他的抽奖。

    此次系统给予他的三个奖励项目,分别为:技能类:政才,商道;物品类:小马驹百匹。

    寻了匹好马,韩明直奔许昌而去。在三国第一次的单人远行,就这么开始了。

    虎牢关去往颍川的路途也不远,只几日,韩明就到了颍川。颍川前番也遭蒙黄巾大难,得亏陈,荀,庾等几大家族合力,这才力保颍川无恙。

    韩明找了几个人问了问路,得知了许昌的路程,便再次赶路。

    许昌陈家,几日之前孔融从虎牢关归来,寻好友陈群。此刻孔融正在陈家,而陈群则与其面对面交谈。孔融比陈群年长,本来是其父陈纪的朋友,但后来改与陈群作朋友,对陈纪执晚辈礼,陈群也由此显名。

    孔融而立之年,而陈群不过弱冠。

    孔融mo着胡子,手持黑子在棋盘之上轻轻按了一下,随即大笑道:“长文,你输了。”

    那少年陈群笑了笑,看了眼孔融说道:“文举兄糊涂了,这颗可是我的子。”

    陈群点了点棋盘之上一处,他算是看出来孔融肯定是看错,误把这颗旗子当作是自己的了,不然也不会妄言赢了。这么一看,孔融刚刚下的这颗子其实是将自己逼近了绝路。

    “哎,绝路。绝路啊。”孔融叹了口气,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陈群从孔融的叹气之中猜测出,这位年长自己十岁的好友是想起了那不愉快的事情。

    前番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孔融到了北海之后,本想借机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反董。可是他做这些事情的短短一点时间之内,黄巾最为猖獗的北海国黄巾尽数转移。

    后来孔融才知道,原来是荆州那边出了个什么人物,短短的时间里就将黄巾打的如落水狗一般。从而导致了各州各地的黄巾贼的气势衰弱,互为依靠。

    北海国的黄巾,却是散的散,跑的跑,有些胆大的去其他地方救援了。孔融至此免了一灾,后闻十八路诸侯讨董便参加了。

    陈群想来这好友说绝路,也不为过,他确实一度被董卓逼上了绝路。陈群笑了笑,将那颗被孔融看错的棋子拿开。“文举兄得天时,有贵人相助,他董卓再骄横也落得个今日下场。”

    说到贵人二字,孔融来劲了。扒拉着棋盘,把所有棋子打乱,掩盖自己的败局说道:“此番虎牢关一役,西凉军不战而退,并非十八路诸侯之威,实则是一人之力。”

    陈群想来在颍川,寸步不出家门。对外面的消息没有那么敏锐的嗅觉,何况连讨董的当事人都是才回来。他又哪里知道,不过孔融说这讨董是一人之力,倒是让他十分感兴趣。

    “文举兄请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