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瞬间,大战爆发
………………………………
第309章 当锦衣卫挺好
柳淳来的不慢,但是等他到的时候,十个锦衣卫,加上唐韵,已经倒下七个了。人没有死,只是被砸的浑身是伤,爬不起来。
而唐韵和三个锦衣卫,咬着牙,堵在一个跳板的前面,他们不能让开,让开了船只就归了应天府,什么都说不清了。
唐韵猛地把绣春刀横在脖子上。
“姓鲁的,你仗着人多势众,干扰锦衣卫办案,还敢伤人,我现在就抹了脖子。杀死天子亲军,朝廷命官,你等着下诏狱吧!哈哈哈!”
人疯了,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唐韵竟然要自杀,喷鲁知府一脸血。
这下子可把鲁知府给恶心坏了。
“唐韵,你是个犯官,几时成了锦衣卫了?你有告身吗?你有印信么?什么都没有,就跟跟本官添乱,你简直是疯了!”
他猛地冲四周招呼,“给我上,把这几个疯子抓起来!”
两边的衙役咬着牙,提着铁索,铁尺,再度冲上来。
唐韵见镇不住对方,他冲三个锦衣卫怒吼道:“你们挡着!”
他一掉头,踏着跳板,三步两步,跑到了甲板上。要知道这位唐大人可不会水,平时连河边都不敢去,此刻却在船上,用刀压着船工的脖子,厉声怒吼,“快,快把船开走,开到江中间去!”
唐韵玩命了,可船哪是那么容易开走的,没等船帆升起,三个锦衣卫已经被打倒了。
其实应天府这边真的手下留情了,当然了,他们也不敢弄出人命,放在几天前还没事,现在来了个厉害的指挥使,不能不加点小心。
就在这时候,几乎是千钧一发,柳淳赶来了。
“真是好厉害啊!不愧是应天府,天子脚下,这衙役都比寻常地方凶猛三分!”
柳淳骑着白马,不慌不忙,来到了鲁知府的面前。
当看他锦衣卫驾临,鲁知府老脸之上,极不自然。
早知道就该快点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原来是柳指挥使,我这里在办一个案子。”
“什么案子?”柳淳轻笑着问道。
“是,是有人冒充锦衣卫,无故扣留了官府的船只,我带人过来,驱逐假冒锦衣卫的狂徒,凑巧,大人来了。”
柳淳轻笑,“原来如此,既然有人冒充锦衣卫,那不是驱逐就完事的,要杀!”柳淳瞧了瞧他,“怎么?手里的刀不快吗?我这里有把御赐的绣春刀,你拿去砍人吧!”
柳淳抖手扔给了鲁知府,鲁知府险些扔到地上,他的脸色很难看。
真的!
若不是受人之托,他也不会跳出来,现在看起来,是踢到了铁板。
鲁知府忙陪笑道:“柳大人说笑了,这是御赐之物,我怎么敢要。既然锦衣卫愿意接手,那,那下官告辞了。”
“慢着!”
柳淳指了指地上躺着的人,“鲁知府,你们刚刚发生了械斗,伤了这么多人,在天子脚下,不能轻描淡写就放过了吧?如果他们是假的,立刻斩杀,以儆效尤。如果不是……锦衣卫和应天府冲突了,总要有个结论吧!不然陛下问下来,说你们怎么打架了,我告诉陛下,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打了起来,你觉得我这么说,行吗?”
“这个……”鲁知府早就听说柳淳难缠,现在一见,果不其然。
“柳指挥使,这样吧,我出一千两银子,就当是弟兄们的药费了。”
“等等!”
柳淳猛地摆手,“鲁知府,我想请教,这一千两,是你自己掏腰包,还是动用应天府的钱?”
“这个……聊表寸心而已,要不,再加一千两!”
“呵呵!”柳淳冷笑,道:“鲁知府,这要是你的钱,那本官就要查查,钱是怎么来的。陛下有规矩,贪污六十两以上,即剥皮楦草。如果这不是你的钱,是应天府的,身为堂尊,随意动用衙门的钱,只能说明鲁大人做事不严谨,锦衣卫依旧要清查应天府的账目,看看还有多少钱,被挪用了!”
柳淳的声音越来越冰冷,鲁知府终于感觉到害怕了……说起来也怪之前的事情,因为蒋瓛的原因,锦衣卫被杀了大半,几乎一蹶不振,柳淳刚刚接替锦衣卫,还有很多人不是那么在乎,觉得锦衣卫没有什么了不起。
只能说,真的打错了算盘。
柳淳冲着身后的锦衣卫道,“来人,把应天府的衙役,通通包围起来,本官要询问情况!”
“遵命!”
锦衣卫不管怎么说,那也是正规的军事编制,比起应天府的衙役强多了。
大家伙纷纷亮出绣春刀,把衙役给包围起来。
此刻柳淳已经到了那十个受伤的锦衣卫前面,这几个人全都遍体鳞伤,有的人肋条都被打断了,但好在没有性命之忧。
柳淳哼了一声,猛地转身,“鲁知府,他们身上带着北镇抚司的腰牌,总不是假的吧?”
“这个……我没有注意,我,我的意思是他们为首之人,是假的!”鲁知府的脸色越发难看。
柳淳忍不住大笑,“好一个奇谈怪论,一个假的锦衣卫,能指使一群真的,鲁知府,你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柳淳一转头,直接踏着跳板,上了船头。
此刻的唐韵正坐在甲板上,不停喘息,狼狈到了极点。当柳淳来的时候,他就想去见柳淳,哪知道突然走了两步,就觉得双腿打颤,别说去见柳淳了,就算来站着都站不稳,只能坐下来,抱着桅杆。
“哈哈哈!”
柳淳忍不住大笑,“唐韵,你也未免太狼狈了吧?”
唐韵嘿嘿一笑,牵动腮帮子上的伤口,疼得他龇牙咧嘴。
“大,大人,我动不了了,你自己去船舱,里面有好东西,你拿出来就知道了。这次下官虽然狼狈,但收获可是不小。”
柳淳微微颔首,转身下了船舱,他在里面瞧了一圈。
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些土产,还有小米之类的粮食。这位官员也真是的,大老远带着米进京,难道他吃不惯京城的粮食?
柳淳伸手,下意识去提装米的木桶,居然没有提起来。
好大的份量!
柳淳跟着张定边练武,而且年纪也大了,可不是头几年的干瘪少年。现在他的身上也都是一块块的腱子肉,虽然不夸张,但力气十足。
别说一桶小米,就算是这么大的石锁,他也提得起来。
看起来,这东西比石头还要重!
柳淳似有所悟,他两臂用力,憋着一口气,把木桶提到了甲板上,放在了唐韵的面前。
唐韵挣扎着凑过来,伸手把上面的小米拨开,从里面放出了金黄色的光,唐韵吓得一屁股又坐下了。
“乖乖,我以为有银子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是金子!这个安童的家底儿够丰厚的!”
柳淳也探身过来,多半桶的金沙,黄澄澄的,就连柳淳都下意识伸手,想要往怀里揣……这金子是真的动人心魄啊!
“说说啊,你怎么知道,这是安童家里的?”
唐韵嘿嘿笑道:“大人,朝廷要抓安童,一定会掀起一场大狱。安童曾经在刑部多年,他的家底儿颇为丰厚。用钱买命,顺理成章。以我往常的经验,必定会有官吏,借着携带土产为名,把真金白银,带到京城。”
“卑职追查到了码头,恰巧发现了两艘船,一艘是安童的学生的,一艘是他的老乡,两个人平素以清廉示人,如今带着一船货进京,不是替安童疏通,又是什么?”
柳淳听着唐韵的分析,连连点头。
到底是文官,太熟悉彼此的套路了,换成柳淳,他能猜到有人要救安童,但他绝对猜不到,会意土产的名义,往京里送钱。
“嗯,总算可以跟陛下交代了……对了,把鲁知府也叫上,敢打锦衣卫的人,真是吃了豹子胆了!”柳淳恶狠狠道:“伤我锦衣卫一人,就要他付出百倍的代价!”
听着霸气的宣誓,唐韵突然泪目了,貌似当锦衣卫,也不错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10章 事情闹大了
柳淳有些日子没到宫里来了,乍看之下,竟然呆了,他发觉朱元璋的须发几乎都白了,苍老之态,难以掩饰。
上次见面的时候,老朱还说没力气除草了,现在一看,真的不是开玩笑,而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实。
洪武大帝老了!
“咳咳!”
朱元璋见到柳淳,还是气不打一处来。
“怎么,朕很难看是吧?”
“不……陛下是天日之表,龙凤之姿!”
“呸!”
老朱气得啐他一口,“你小子少拍马屁,朕懒得听。朕现在只想问你,案子查得怎么样了?朕把锦衣卫给你,不是让你满世界敲锣打鼓,炫耀张扬,你怎么跟个小孩子似的?”
柳淳憨笑,“陛下是臣的君父,那臣就是小孩子了。”
一句话,弄得老朱也没法绷着老脸了,只能气咻咻道:“别跟朕耍宝了,说说吧,让朕也听听,你都查到了什么?”
“遵旨。”柳淳道:“陛下,不是臣查到的,而是唐韵,他戴罪立功,发现了挺有趣的事情,臣打算请陛下过目。”
老朱点头,“好吧,让他们进来。”
首先,带上来的是应天知府鲁正铎,这位鲁知府一见老朱,就立刻跪下了,双腿不停颤抖。
此前他还瞧不起锦衣卫,但是就在刚刚,他跟柳淳一起到了午门。谁不知道先入为主的道理。
锦衣卫跟应天府的衙役打斗,他当然想先告状了。
鲁正铎把牌子递进去,等着召见。
哪知道宫门口的几位,根本不搭理他。而是越过鲁正铎,跑到柳淳面前,点头哈腰,接了柳淳的牌子,直接小跑着进去了。
就这一下子,鲁正铎就知道坏了。他跟柳淳之间,完全不是一个份量的。
因此,他叩拜老朱之后,没敢告状,而是全力以赴,替自己开脱。
“启奏陛下,臣听闻国子监司业李卓和给事中谭柄的告发,说有人无故扣押了他们的船只,故此臣带着人过去。发现,发现……”
“发现什么?”老朱厉声质问。
“发现此前的犯官唐韵,正带着人,看守两艘船只,下官十分诧异,故此上前呵斥,谁知唐韵竟然十分无礼,呵斥臣的手下,所以,所以……双方发生了械斗。”
鲁正铎说完,急忙低头,不敢多语。
老朱抬头瞧了瞧柳淳,“他说的都是事实?”
“启奏陛下,兵部完全。事实上唐韵的确没有拿到正式的告身,臣给吏部去了公文,要任命他当锦衣卫经历官,但吏部没有回文,所以鲁大人去呵斥唐韵,也是有道理的,至少情有可原!”
此话一出,倒把鲁正铎弄懵了。
柳淳这小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心眼了,竟然替自己开脱,真是出乎预料啊!他有些懵,老朱却很了解柳淳,这小子向来是一肚子坏水,他对谁好,那才要提防呢!
“柳淳,事情总有原因,唐韵还没拿到正式的告身,就急匆匆扣押两位官员的船只,他到底要干什么?或者说,这船上有什么东西?”
柳淳笑道:“陛下,船上有什么,不妨先问问鲁大人吧!”
“鲁正铎,你说说看!”
“是,是一些土产!”鲁正铎道:“李卓和谭柄是这么告诉臣的,都是些家乡的土货,他们随船带进京城。陛下曾经有过上谕,是准许百官携带一些货物的,沿途的衙门不必查验。”
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声,不用问,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柳淳,你给朕说说吧,到底是什么土货?”
柳淳憨笑,“陛下,鲁知府的确没有说错,是土货,地地道道从土里弄出来的,不惨一点假!”
老朱黑着脸,怒道:“别跟朕贫嘴,赶快抬上来!”
“是!”
这时候唐韵在后面随着,前面有四个小太监,每两人挑着一个木桶,走得浑身冒汗,腰都快折了。好容易才把两个桶,放到了老朱的面前。
朱元璋探身看去,两桶黄澄澄的……小米。
鲁正铎也偷眼看去,果然是土产,没什么了不起的。
总算能平安过关了,他正在暗自庆幸,朱元璋却从上面下来,探手抓起木桶,抬了两下。别看朱元璋老了,但力气还是有的,可他竟然没有抬起来。
皇帝陛下索性猛地一推,木桶倒了,里面的东西流了出来。
先是小米粒,接着就是黄澄澄的金沙!
铺了好大一片,金光闪闪的!
啊!
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之声!
鲁正铎直接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脑袋里只剩两个字:完了!
老朱眼睛瞪得像牛一般,他突然又把另一个木桶推翻,一样的,上面是小米,下面都是金沙!
“土产!柳淳,这就是你说的土产?”老朱气急败坏。
“没错啊,陛下,金子不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吗?”
好强大的解释,朱元璋气得一跺脚。
“还愣着干什么,给朕抓人!抓,全都抓来!”
老朱都要气疯了。
这么多的金沙,至少有二三百斤以上,究竟是哪个混账东西,竟然弄了这么多,朕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不多时,国子监司业李卓和给事中谭柄被拖了上来。
地上的金沙和小米还都在,老朱也没让太监打扫,两个人就跪在了上面!
“李卓!谭柄!你们两个畜生!这些是你们带进京城的?”
这俩人互相看看,能承认吗?
“陛下,臣,臣二人是同乡,的确一起带了些土产进京,但,但臣不知道,怎么会,会有金子,臣,臣一直清廉为官,断然不会有这么多黄金啊!”李卓矢口否认,谭柄也跟着道:“陛下明察,臣,臣是被冤枉的。”
老朱眉头都立起来了,还敢抵赖,朕非给你点颜色瞧瞧不可!
“来人!”
老朱一声怒吼,值班的太监和侍卫都冲了进来,柳淳连忙站出来,“陛下,稍安勿躁,这些船只是唐大人扣押的,他手上还有证据,请陛下过目。”
唐韵点头,他急忙跪爬了几步,将一个单子,递给了老朱。
“陛下请看,这是两位大人给船工的单子,上面有他们的私人印章。按照上面所写,三船土产,运费总计九百两!臣想问问两位大人,如果只是一些寻常的土产,一船三百两的运费,是怎么来的?总不会是你们思念家乡的土产,不惜以几倍于土产价格的运费,从家乡大费周章,运到京城吧?”
“这个……”两人的脑门都是冷汗,浑身颤抖,着实不知道如何解释。
就在这时候,柳淳笑道:“两位大人不妨想着,我再给你们拿几样土产上来,你们好好想想,没准就想起来了。”
不一会儿,又有小太监抬着两筐南瓜上来了……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老朱直接把南瓜掰开,里面装的是龙眼大小的珍珠。清点下来,差不多有四斗之多!
“好啊,就算是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的极品珍珠,还有吗?”
“有!”
这时候送上来的是一些宣纸,老朱轻车熟路,让人把纸都展开,果然,在宣纸的中间,藏着许多钞币,最少也是一百贯一张的,算起来差不多五万贯之多!
朱元璋猛地扭头,怒目而视。
“你们两个畜物,就这些东西,够把你们剥皮一万次了!来人,给朕活剥了他们!”
老朱可从不开玩笑,两张人皮枕头,即将诞生。
李卓和谭柄还敢抵赖吗?
“启奏陛下,罪臣愿意如实交代,这,这些都是安童那个老贼的家产,他,他被三法司拿了,他的家人就托人找我们,借着我们的名义,把一批东西送进京城。罪臣实在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啊?”
谭柄也道:“没错,若是罪臣知道竟然是金子,珍珠,罪臣怎么会答应,怎么敢答应啊?”
他们两个砰砰磕头,把脑门都碰得肿起来,地面的砖上,尽是血迹。
此刻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唐韵!
该!
你们一个国子监的,一个是六科给事中。
你们平时不都以清流自诩吗?
不都是大义凛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吗?
你们骂这个,骂那个,成天摆出一副清白高古的样子。
呸!
装什么大瓣蒜!
别以为老子看不出你们的花花肠子。
你们仅仅是帮忙运货那么简单?
你们真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开什么玩笑!
你们一个是安童的学生,一个是他的老乡,没有安童的提拔,能有你们的今天?过去老子懒得搭理你们,现在老子是锦衣卫,你们就等着倒霉吧!
唐韵又大声道:“启奏陛下,此二人的罪过可以慢慢查,臣现在想说,安童何以有如此家底儿,这才是关键!”
老朱沉吟道:“安童最初是管河工的,因为治水有功,入了工部,后来提拔为刑部尚书,又因为老病请辞还乡。”
“陛下睿智……臣要说的是,在工部期间,京城修建奉天殿,安童曾经主持过大工!”
“啊!”
老朱瞬间明白了,难怪有这么多的金沙,原来这是要给宫里用的?
朱元璋素来节俭,去他的寝宫瞧瞧,里面没有金玉,如果必须用到黄金,就用铜代替,如果代替不了,就在外面镀金,刷金粉!
“朕辛苦节约下来的金子,竟然入了这个贼的腰包!气死朕了!”
老朱飞起两脚,把李卓和谭柄踢到了一边,两个人在地上滚了好几圈,别提多惨了。
“带安童,把他给朕带来!朕要御审此贼!”
朱元璋的怒吼,在金殿回荡,龙吟虎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11章 满血复活的锦衣卫
虎虽然老了,但也是老虎啊!一样要吃人的!
柳淳弄来了这么多东西,有“土产”黄金,有“水产”珍珠。傻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年老朱勤俭节约,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皇宫修好。
那时候马皇后还活着呢!老朱准备把皇后的坤宁宫给好好装点一番,结果马皇后跟老朱讲,她一个妇人,怎么能超过丈夫,那不是越礼吗!
马皇后如此,太子朱标也不能超过爹妈啊!结果就是除了三大殿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能省则省,绝不乱花一点钱。
整个皇宫的修建,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几年。
如果有买房子经验的朋友一定清楚,拿出大把的钱,去装修,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一心一意,为了住的舒服一点,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难都能忍!
唯独不能忍的就是被欺骗!
明明七十一块的地砖,卖给你一百二,剩下的钱都让装修公司拿走了,把你当成了二傻子来耍。
遇到这种情况,估计普通人也会有拼命的冲动。
皇宫堪称最大的装修工程,而老朱又是最有权势的皇帝。
他被下面的包工头子给坑了,老朱能忍那就怪了!
“朕舍不得用,他拿去用了!朕没用,他给用了!”
老朱反反复复,念叨这么一句话,别看过去了好些年,但老朱的愤怒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强烈了。
他又想起了皇宫的地陷事件!
就是因为地陷,他想要迁都,然后让太子朱标去巡视西北,结果给了贼人暗算太子的机会……假如不是有人偷工减料,皇宫就不会有事,皇宫没事,他就不会急着迁都,不急着迁都,太子就不会有事!
老朱的确是气坏了,他把什么账都算到了安童的身上。
算起来安童在修皇宫的时候,他最初只是工部郎中,接着才升任侍郎……要说没关系,那是胡说八道,他的钱就是这么来的。
要说他是罪魁祸首,都是他干的,那也不公允,总体来说,他只是个中等的老鼠。
问题是那些大老鼠,像胡惟庸啊,李善长啊,这些人都死了,就连郭桓这一类的都被老朱杀了。
现在能揪出来的,就剩下安童了!
还能放过他吗?
做梦去吧!
御审!
老朱亲自过问。
三法司悉数到场,所有朝臣都在,一起观看……这个规模不是空前绝后,那也是到了一个高峰了。
朱元璋从早到晚,连饭都没有吃,就是一项一项,亲自核实。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柳淳并没有亲自问案,他只是负责提供各种资料和证据。
可就是如此,才真正让人感到恐惧。
柳淳对罪证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每一个环节,都要务必严丝合缝,没有半点出入。
整个案子是从清丈田亩和推行新法开始的。
荀顺庆作为柳淳的徒弟,到了地方,他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是清丈,第二,就是对商业进行摸底儿。
他本来以为一个小小的县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个小县城,居然供应了京城三成的棉布。
仔细调查,织布作坊的背后,就是安家。
按照新法的要求,对于工商是保护的,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如数纳税。
安家根本不允许荀顺庆去查,双方冲突非常激烈,甚至发生了械斗,衙役都死了好几个。荀顺庆反复解释,暂时只是摸底儿情况,并没有立刻征税的打算。
可就是如此,安家也不同意。
开什么玩笑!
财不露白,田亩可以退还一些,但征商税,那是绝对不行的。
所谓耕读传家,田地是一个家族的根本,所谓以农为本,但是工商却是一个家族致富的关键,相比之下,更为重要。
安家是个大族,又在经济在发达的南直隶,他们提前几十年,参透了发家致富的关键。
当他们察觉朝廷准备在商税下手的时候,就断然出手,非常精妙地设计了荀顺庆,打算把他调走。
说起来,荀顺庆也犯了不是错误的错误。
这孩子在柳淳手下,就不声不响,闷头做事。
摊上了麻烦,竟然也不愿意惊动师父,他要自己扛着。就不信了,朝廷还能不讲道理!
这傻孩子的坚持和固执,没有感动朝廷,反而激起了百姓的愤怒。
几十名老农进京,敲响登闻鼓。
柳淳出手,从唐韵身上打开缺口,找出了背后的主使者安童安尚书!
这边锦衣卫和三法司的人去抓安童,去封了安家的产业。
安家惶恐不安,他们为了自救,不得不出钱进京活动。
按理说安家很有钱,怎么也不至于把当年安老爷子贪的金沙和珍珠拿出来……但问题是安家的产业被封了。这些东西藏在了外面,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安家琢磨着,不会露馅,就让老爷子的门生弟子帮忙,把东西送进京城,打点活动。
结果还没等行动呢,就让唐韵给撞破了!
这一串的事情,说起来是巧合,可也是情理之中。
一个是对抗变法,诬陷官员的小案子,一个是贪墨修殿宇材料的大案子!
当然了,小案子也不小,大案子就更大了。
“安童,大逆不道,丧心病狂,藏身朝中,这一二十年,朕竟然没有识破他的狼子野心,还让他致仕回乡,安度晚年!若非这一次的案子,朕几乎错过了这么一个硕鼠!杀!诛杀九族!”
老朱那是没有客气,“不但要诛杀安童九族,凡是跟安家有关系的人,一个也不放过,统统要杀!”
老朱这么一说,有个人直接跪了,不是别人,正是唐韵!
皇爷!陛下!
别一个不放过啊,好歹饶了一个吧!
这时候柳淳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几句话说,还请陛下恩准!”
老朱深吸口气,欣然点头,“柳淳,这个案子是你掀出来的,朕很满意,你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是!”
柳淳顿了顿,朗声道:“陛下,所谓法令让人敬畏,就在于惩恶扬善,就在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于罪有应得!臣以为,安童牵连两大案子,罪无可恕,必须杀之,以儆效尤!安童唆使官吏,诬告荀顺庆。凡是参与的官吏,应该严惩,其中御史唐韵,有戴罪立功的表现,可以酌情恩宽,另外其他几名御史,必须流放!”
老朱一听,勃然大怒,“柳淳!唐韵朕可以放了,但那几个人,跟安童有勾结,朕岂能饶过,必须也灭了他们的九族!”
“陛下!”柳淳道:“这几位御史言官当中,最早一位,也是洪武十八年为官,跟修宫殿的案子,没有半点牵连,最多只是诬告而已,罪不至死。另外吏部也有官吏,配合调任没有过错的荀顺庆,应该一起处罚。”
“至于这一次,安家借着两位官吏的船只,向京城运送钱财,此二人知道是钱财,却不知是昔年的赃物,也不应该处以死罪,可责打廷杖数十,驱逐乡里,永不叙用。”
“还有,臣以为,安家派人进京,试图说服官员,帮着他们讲清……但他们打算找何人,并不知道,不能光凭着安家所说,打算如何,就给无辜的官吏定罪!”
“总而言之,臣以为,罪证有多少,就办多少人,受安童唆使的官吏,如果有贪墨收钱的情况,应该安律治罪,若是没有,仅仅诬告无辜,流放已经是最重的处罚!”
柳淳还要往下说,朱元璋怒了,“柳淳,你是替这帮人讲话,还是故作大度?想要收买人心?”老朱眼睛都红了,这么大的案子,他的宝刀都准备好了,你柳淳居然敢跟朕说,只杀安童一家,其余的人,最多流放,廷杖,你小子到底是哪头儿的?
“陛下,臣曾听闻,在李善长一案之中,陛下也曾感叹,杀戮过重……可陛下又说,非重典不足以惩戒人心,不足以威慑百官……臣仔细揣度,以为陛下的原意还是要遏制贪墨,教化百官百姓……臣斗胆建议,这一次,不妨把安童一案,作为最好的例子。可以刊印成书,向民间散发,而且陛下可以将这个案子,作为各地科举考试的一个题目,让学子分析,其中所犯法令,如此一来,还能让读书人多多了解法令,知道大明律为何物!如此一来,他们若是日后为官,也会有所警觉。”
“陛下,臣一心只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万世英名,臣绝无其他用意,恳请陛下明鉴!”
老朱俯视着柳淳,仔细品味这小子所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