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266章 换个储君又如何
“颖国公,你觉得柳淳的学问怎么样?”朱标漫步在洛阳的城墙上,傅友德紧闭着嘴巴,没有立刻回答。
朱标笑了笑,“颖国公,孤就是闲聊,没有别的意思,你实话实话就是了。”
傅友德闷声道:“殿下,在北平的时候,老臣认识了柳淳,他的学问难说好坏,可他倒是做了不少事情,新的军粮,改进火药,士兵的皮袄手套,滤水的木桶,都是他做出来的。靠着这些东西,将士们打仗更容易了,死伤也少了,不但收复了辽东,还在捕鱼儿海一战灭了北元,迎回传国玉玺。老臣也仅仅知道这些!”
傅友德说完,就闭上了嘴巴。
可朱标却听出来了,柳淳的学问非常实用,管用!
对于一个沙场老兵来说,的确是足够了!
你能指望着靠一本论语,降服敌人吗?
但话又说回来,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千头万绪,重在人心!
儒家有两千年的道统传承,已经深入人心,很容易就能找出一个绝对多数。依靠士人集团,就能坐稳江山。
可硬是要用一种新的学问,取代儒家,双方势必激烈冲突,带来动荡不安。
朱标从本能排斥变法,但是呢,他又不得不承认,柳淳基于民生问题,提出来的一大堆问题,几乎每一样,都切中要害,都剑指士人集团,不把乡村从士绅的手里抢过来,就遑论革除千百年的弊政。
朱标突然停住脚步,双手按在古旧的城墙砖头上。
洛阳城,历尽风霜,墙头斑驳,站在上面,似乎还能听到汉唐的金戈铁马,多少朝代,荡然无存,只余下史册上的几行文字。
从小到大,朱标读的史书多如牛毛,但他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大明王朝!父皇一手创立的江山,会不会也和那些王朝一样,烟消云散?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任何的君王,包括储君在内,都应该思索,可很讽刺,朱标似乎没有认真想过。
在他的印象里,大明朝有老爹撑着,有那么多精兵猛将,文臣名士,只要亲贤臣,远小人,信之任之,天下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问题是柳淳和太学生递上了的讨论结果,让朱标惶恐了。
原来在洪武盛世之下,还藏了那么多的弊端,还有那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百姓并不是安居乐业,吃喝不愁……他们只是在忍耐而已!
朱标突然害怕起来。
他害怕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历代二世而亡的朝代不是一个。
“明明是对的事情,孤却没有胆子推动!”
朱标自嘲笑了笑,夕阳之中,无限凄凉……从小到大,太多人把心血倾注到他的身上,包括父皇母后,也包括身边的文武,朱标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一条条丝线缠住的木偶一样可怜,左右不是,动弹不得。
我活得根本不是自己啊!
朱标痛苦地摇头,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做好任何一个角色,就是做不好太子,当不了一国储君!
要不干脆让父皇换人算了?
朱标被逼得冒出了这么个荒唐绝伦的念头。
就算他不在乎,别人能不在乎吗?
这么多年了,全都围绕着他在布局,是他想不做,就能不做的吗?且不说别人,父皇就不会答应!
到底该怎么办?
朱标陷入了无限的纠结……他甚至没心情欣赏洛阳的风光,便匆匆动身,赶赴西安。
西安是秦王朱樉的封地,这位秦王殿下,风评可不是很好!
……
“臭小子,你的天赋也太差了,一趟拳,打得还没有女人像样呢!让我说你什么好!”张定边鄙夷地绕着柳淳绕圈,弯着嘴角,嘲讽道:“要不老夫自缚双手,让你打,能沾到我的衣襟,就算你赢了,行不?”
柳淳怒哼了一声,“老张,我跟你说,你也别太过分!”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柳淳管张定边叫“张老”,现在已经降格到“老张”了,就是不知道有朝一日,会不会变成“小张”。
“你别觉得自己功夫好,就能肆无忌惮。等我把学校办好了,学生培养出来,我就改良火器!等我把火绳枪改成燧发枪,到时候我手指一动,你老人家就拜拜了!”
张定边才不信呢!
“臭小子,你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干嘛还学功夫?”
“强身健体,懂不?”柳淳哼道:“我没指望能打过你,只要能活过你就行了!”
传说中,张三丰至少活了一百二十岁,然后消失不见。即便按照张定边来算,也是一百岁,一百岁啊!
要是早些年,柳淳都想拉着他拜把子了,同年生无所谓,同年死才最重要!
张定边很想催死柳淳,就没见过这么不上进的学生!
“算了,老夫懒得管你……我这里刚刚得到了一份密报,你看着办吧!”
柳淳接过,一边擦汗,一边瞧着。
他注意到,在密报的头一页,印着一个貔貅印!
“这是貔貅卫送来的消息?”
柳淳很惊讶,“你不是说貔貅卫直接给陛下送消息吗,怎么会送到我这里来?”
“貔貅卫发现了紧要的事情,当然直接向陛下陈奏,可若是上峰交办的差事,还是要层层呈报的。”
“哦!那我以前怎么没有收到过?”
好歹咱也是玉貔貅啊,最高级的貔貅卫!
“差不多五年了,只有一件交办的事情!你以前没收到,有什么稀奇的!”张定边闷声道:“陛下要迁都,这才交代中原的貔貅卫,递交密报,要考量适不适合做新都!”
柳淳恍然,他翻看着内容,越看越心惊肉跳。
“这,这怎么写的都是秦王朱樉的罪过啊?”
“要迁都长安,那是秦王的封地,不查他查谁!”
“倒也是,可,可他的罪名也太多了吧!”柳淳目瞪口呆,这上面开列了秦王的罪过,足有三十几条!
光说说几项比较惊悚的啊!
秦王暗中豢养了数千名亡命之徒,全都是关中的刀客,最是凶残不过。
朱樉为了扩大养羊,圈占百姓田地,百姓不答应,他居然诬陷百姓为匪,一口气剿灭了三个村子,足有五百多人,不分老幼,全都坑杀,埋在了一个山谷里。
另外秦王府的规格超出亲王府的规制,很多地方都效仿京城皇宫……朱樉还广纳美女,又私下收了不少太监!
按理说亲王府的太监,是宫里统一调拨的,亲王是不能私自收用太监,朱樉居然干了……这伙是不是仗着天高皇帝远,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柳淳暗笑,怕是朱樉也没有想到,他爹居然要迁都长安,这下子他就要倒霉了!
不对!
柳淳刚看的时候,还挺幸灾乐祸的,可再仔细想想,却发现了不对劲。
“老张,我没有记错,太子殿下怕是已经到了长安吧!假如秦王有问题,为何不向太子呈报,反而要舍近求远,送到京城来?”
张定边叹了口气,“自从锦衣卫成立,貔貅卫就没有多少事情了……老的老,死的死,也没有约束,在以往,是断然不会这么没有规矩的,谁不知道陛下最宠爱太子,貔貅卫的事情,也没有瞒着太子,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先知会太子一声,而不是越过太子,直接捅到京里!”
张定边眉头紧皱,“柳淳,我说句不客气的,怕是有人要陷太子于不义!”
柳淳吸了口气。
他眉头紧皱,相比起张定边,他更有一层忧虑。毕竟只有他知道,朱标是在这次巡边之中,染病丧命的。
史料对朱标之死语气含糊……有人说他是染了风寒,也有人说他是不堪老朱的压力,忧虑成疾。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在这次巡边之中,的确发现了秦王朱樉的种种劣迹,朱标还亲自把兄弟押回京城,结果朱标没多久就病死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纠缠在一起,让柳淳十分无奈。
“老张,你说貔貅卫……会不会出了叛徒?”
张定边迟疑片刻,微微摇头:“按理说应该不会,貔貅卫素来忠于陛下,但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了,人心最是容易变化。现在是这么个当口,太子被贬出京巡视,秦王又有了这么多罪状……是不是有人打算夺嫡啊?”张定边都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乖乖!
一下子算计两位皇子,还真是有胆子啊!
张定边嘿嘿了一声,“柳淳,不会是你做的吧?”
柳淳脸都黑了,“张定边!你再敢诬陷我,我,我就弄包耗子药,毒死你算了!”柳淳心惊肉跳,变颜变色,“这样的玩笑,也是能随便开的?”
张定边略微沉吟,“按理说,燕王最像陛下,手段狠,心气高……只不过他远在北平,鞭长莫及,加上又是庶出,没有貔貅卫会跟他搅在一起……当然了,你除外!”
柳淳气炸了肺,“姓张的,我再警告你啊,我跟燕王没关系,半点关系都没有!”
张定边呵呵两声,“真没关系?你可别让老夫问住了!徐家的那个丫头,你惦记没有?”
“你!”
柳淳气得翻白眼,就在这时候,突然老太监来了。
“大人,快进宫吧,圣人找你过去!”
顶点
………………………………
第267章 又当了钦差
柳淳这些日子,经常出入皇宫,长沙的变法在推进,京城的学堂在筹建……四处挑选英才,进京入学。总而言之,一大堆的事情,每当有所进展,都要上达天听。
不得不说,老朱真是个超人,至少精神头就远胜过柳淳,要知道人家已经六十多了,还这么硬朗,简直奇迹!
“臣叩见陛下……”
没等柳淳说万岁万万岁呢,就让老朱打断了,“别废话了,你收到消息了吧?”
貔貅卫的办事效率就是高。
老朱得到密报,还要比柳淳早那么一点。
“又来了!他们又来了!”老朱切齿咬牙。
柳淳瞬间明白过来,之前提到士绅免赋免役,结果就有人捅出了潭王的事情,朱梓也是没出息,一把火烧了。
其实接下来还有人试图牵连更多的藩王,只不过让朱标给压下,不了了之。
如今又弄出了秦王的罪证,而且还多得吓人。
不能不让人联想,是不是故技重施?
但仔细思量,情况又不相同。朱樉是老朱次子,担负九边防卫的重任,他无论权力,还是地位,都不是潭王朱梓能比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居然是通过貔貅卫,把事情捅到了朱元璋这里。
很显然,这次动手的人,比前面的都高了许多倍。
“柳淳,朕把玉貔貅给了你,这貔貅卫就是你的职责,你说该怎么办?”
柳淳快要气昏了……你老人家就丢给我个玉貔貅,到现在,我都没弄明白,貔貅卫有多少人,都是干什么的?
我是一头雾水,结果你让我负责,负你个大头鬼!
“陛下,臣觉得秦王殿下纯孝忠厚,恭谨老成,断然不会干出大逆不道的事情,还请陛下明鉴!”
貔貅卫的事情,我是不知道了,还是谈谈你儿子吧!
朱元璋迟愣一下,哼道:“朱樉干了什么,朕还是有所耳闻,用不着你替他遮掩。”老朱顿了顿,又道:“他的确有些不像样子,但无论如何,朕也不会动他,你知道原因吗?”
“是因为先皇后。”
老朱点头,叹道:“朕这一辈子,问心无愧,唯独愧对皇后,她替朕辛苦了一辈子,还没享几年福,就早早走了,朕要是动了秦王,死了之后,怎么跟她交代?”
朱元璋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柳淳也暗暗吃惊,朱元璋铁血治国,没有多少温情,仅有的那一点,也都留给了马皇后。
“臭小子,朕有心迁都西安,当地的民心至关重要。假如秦王真如密报上所讲,为非作歹,天怒人怨,老百姓怨声载道,朕又如何迁都西安?“
朱樉的问题比朱梓严重多了,又不能把朱樉怎么样,老朱可犯了难。
“陛下,臣倒是有个主意。”
“快说!”
柳淳想了想,然后道:“陛下,能不能把秦王调回京城?”柳淳见老朱似乎有些兴趣,就继续道:“臣的意思是这样的,既然朝廷要迁都,要占据西安,不如把应天让给秦王,来个对换封地,岂不是顺理成章!”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可京城重地,能轻易封给秦王吗?”
“陛下,要不这样,先让秦王进京待一段时间,陛下给他上点规矩,好好约束。等过两年,都城也有了眉目,再加恩秦王不迟!”
招秦王回京,把他晾在一边,晾个几年,也算是对他荒唐行为的惩罚,要不然怎么怎么样?不能逼着老朱再弄死一个儿子吧?
而且这么办了,对西安的百姓也有了交代,等过几年,把京城这么一块天堂般的地方,让给秦王,朱樉也赚大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
“行,你小子真行!”
朱元璋突然笑了,“秦王的事情好办,朕现在想问你,为什么貔貅卫要上这道密报?为什么越过太子,直接送给朕?”
柳淳当然有想法,这个密报,既告了朱樉的状,又把朱标坑了进去,一石二鸟,着实厉害。
现在最难的人应该朱标吧?
他还不知道二弟的事情捅到了朝廷,假如有人去找他告状,处置秦王,伤了兄弟感情,不处置,就是包庇纵容。怎么都不对了!
朝廷有意迁都西安,各方都盯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天下皆知,秦王又折腾那么大,绝对是纸包不住火。
“唉,太子还是太文弱了!”
老朱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柳淳都吓冒汗了,他最担心过早卷入夺嫡之争,尤其是在老朱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发起疯,谁都可能掉脑袋。离间天家父子兄弟之情,那不是找死吗!
“朕最大的错误,就是给他的太多了!”
老朱继续雷死人不偿命,柳淳除了装死狗,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不得不说,老朱的诊断是一针见血。
别人给你的,你就不会珍惜。
从小到大,朱标都是不断接受各方的灌注,要什么有什么,历代的太子,都没有他这么轻松的。
被那么多人关爱着,本是一件好事情。
可放在了储君的位置上,他就想温室的花朵,好看而已,经不起风吹雨打!
“朕想易储!”
老朱又冒出四个字。
这下子柳淳直接跪了。
“陛下,太子仁孝谦恭,亘古未有。陛下切莫有易储的念头,会,会动摇国本的!”
咱别这么刺激行不?
柳淳觉得自己的小心脏砰砰乱跳,有点承受不住了。
哪知道老朱突然蹲下身体,盯着柳淳,笑道:“你说,燕王如何?”
“啊!”
柳淳眼前发黑,险些让老朱给吓死过去。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燕王固然勇武善战,可,可他不懂治国,脾气急躁,性格粗鲁,他,他毛病一堆的,不适合的!”
朱元璋听不下去了,“朕的儿子朕知道!朱棣很好,而且你不也是朱棣的人吗?还能辅佐他!”
“陛下!”
柳淳已经来不及思量老朱说的是真是假了。
“陛下,臣年纪轻轻,数个官职在身,肩负重任,全靠陛下栽培。臣固然和燕王有些交情,但,但臣和周王也是朋友,还帮他出版了著作!另外臣和秦王也有交情,臣,臣还是东宫属官,臣怎么能让陛下易储么!”
“说的好听,朕想换个储君,你挡得住?”
“臣,臣挡不住!但臣可以让自己见不到!陛下若是执意如此,臣立刻碰死在大殿,血溅五步!”
柳淳说的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仿佛真的会死一样……其实吧,柳淳也是在赌,赌老朱没有魄力易储,他连秦王都舍不得处置,又怎么会对朱标下手呢!
柳淳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老朱微微沉吟。他看得明白,此刻捅出秦王的事情,应该不只是阻挠变法那么简单,绝对是另有目的,或许想在太子身上做文章。
虽然没有身在西安,但老朱经历风雨太多了,猜得出来。
可看明白了,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现在满朝文武,值得信任的人不多,文官且不说了,勋贵这边,因为联姻的关系,各自有倾向。
就拿朱樉来说,他有两个妃子,一个是王保保的妹妹,牵着前朝旧人,一个是邓愈的女儿,连着勋贵……其他人和朱樉没关系,但未必和别的藩王没关系啊!
能秉持公心做事的人,太少了。
朱元璋算来算去,还就柳淳合适。
别看这小子跟朱棣走得近,但在大事情上,他总有定见,知道大局,不会胡来。
这就很关键了。
为了测试柳淳可靠不可靠,老朱才骤然提出让燕王当储君的想法。
柳淳的表现,他还算满意。
“朕给你天子剑一把,立刻去把秦王带回京城……他的案子不要审了,受损失的百姓,你想法子弥补。再有,让太子也回京吧!”
朱元璋无奈摇头,“太子还是太弱了,谁都想算计他,在外面我不放心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68章 蓝新月大战敏敏特穆尔
柳淳带着天子剑,立刻动身北上……不得不说,定都南京,就是麻烦,不管去北平,还是去西安,都路途遥远,往西南去,就更加山水迢迢了。
唯一的好处就是邻近大海,结果还有倭寇闹腾。
这么看啊,老朱想迁都,那也是有道理的。
柳淳嫌弃路途遥远,恨不得长一对翅膀。
可有人却非常高兴,比如咱们的蓝姑娘。
柳淳在京办学,别看他弄得声势不小,但说起来柳淳要做的不过是基础的小学教育,而且也就是到小学三四年级的程度。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二百年后出现的三大运动定律,到了后世,也不过是中学教材而已,由此可见,知识也是在膨胀和贬值当中。
柳淳觉得与其讲太多的知识,不要传授一种思维模式,比如分科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就能培养出大批敢于挑战理学的勇士,
等到培养的人才足够多了,科学取代理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过程不会这么容易,但大方向不会错的。
因此柳淳在确定教材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他只是确定了大体框架,往里面填充内容的,是四个人!
没错,就是四个人!
其一呢,就是跟随柳淳整理文稿的李无瑕,她学识最好,文笔也好,心思细腻……其二呢,是徐妙锦,在北平的时候,她就跟着柳淳学习算学,学习记账,尤其可贵,她还当过老师,教导过妇人,算是有经验的。
其三是陶成道,这位飞天狂人归附到郭氏门下,表现非常刻苦,经过柳淳的点播,他是突飞猛进,自然可以参与教材编写。
至于最后一位,就是汤怀了。
他完全是小白鼠,三人编写的教材,他要看得懂,讲解之后,能够听懂,也就可以了。
汤怀简直要气炸了!
我不要面子啊!
好歹我也是太学生,虽然是恩荫的,但也二十出头了,你们不能拿一加一,鹅鹅鹅来折磨我啊,我不是弱智!
汤怀怎么抗议都没有,他已经嗅出味道了,那三位中,除了一位师叔,剩下两位,都疑似会成为他的长辈。
所以呢……只有忍着了!
最郁闷的就属蓝新月了,她不会编写教材,柳淳忙得又没时间练武,蓝姑娘连接近柳淳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让人绝望吗?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柳淳要去西安办差,千里迢迢,她当然要跟着,不过对外宣称,是去看老爹,至于是真是假,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就这样,柳淳在蓝新月的陪伴之下,赶到了西安。
他来到之后,没有休息,直接去了王府。
等他到了秦王府的外围,一下子就愣住了。
虽然柳淳不太清楚朝廷的仪制,但他知道,在老朱的治下,修府邸,起房子,都是有规矩的,不能想盖多大就盖多大。
很不幸,眼前的秦王府绝对超标了,而且超的不是一点半点!
就连蓝新月这个粗枝大叶的人都瞧出来了,“乖乖,难怪老百姓管王府叫王城呢!真是大手笔啊!看着有皇宫的一半了。”
柳淳深吸口气,无奈摇头,“就冲这个王府,秦王朱樉,就没少搜刮……还是赶快把他弄回京城吧,也算替百姓除害!”
柳淳丝毫不怕朱樉拒绝,毕竟他手里握着天子剑呢!
而且你当蓝姑娘是白来的,她爹就在西北,手握五万大军,你朱樉的王府三卫再强,敢跟蓝玉抗衡吗?
更何况太子也在……就是怕朱标会过问。
柳淳现在跟朱标的关系非常微妙。
两个人是朋友,可柳淳是变法派的代表,而朱标则承载了士人,甚至是宗室的希望,立场不同,哪怕是朋友,也会变成敌人啊!
算了,能不惊动太子最好,赶快把朱樉带走!
“去敲门,我要见朱樉。”
蓝新月欣然去砸门……此刻朱樉正在府里,跟着两位夫人商量,他的两位夫人,一个是王保保的妹子,一个是邓愈的女儿,一蒙一汉,福分不浅啊!
“坏了,坏了!柳淳来了!”
王氏白了他一眼,哼道:“不就是个小崽子吗?王爷怕他干什么?”
朱樉连忙摇头,怪叫道:“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我去万寿盛典的时候,我可是见过柳淳的,这小子心黑手狠,一肚子坏主意。老四那么高傲的人,都对他言听计从,父皇和太子哥哥,也都高看他一眼,你们说,这天底下,还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王氏还是不服气,“殿下,你是陛下嫡子,有什么好怕的?多大的风雨,还能落到你的头上?”
秦王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啊!过去我是不怕的,可八弟呢?他不是死了吗?可见这皇子也不一定管用。而且我听说,柳淳就借着没收八弟的田产,也推行变法。这次居然有人告我的状,父皇又派他过来,会不会要拿我开刀啊?”
朱樉越想越怕,脸色都变了。
这就是定都南京的弊端,柳淳紧赶慢赶,但还是有人能提前给朱樉送信。毕竟保密的成本跟时间是呈正相关的,就算柳淳也没有办法。
邓氏不及王氏泼辣,听说要来抓王爷,吓得脸色惨白,抽抽搭搭。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王爷毕竟是陛下亲子,父皇不会把王爷怎么样,不会的……”
朱樉唉声叹气,他倒是不相信自己会像八弟一样死去,但是假如没了权势,没了地位,那还不如死了呢!
作为老朱家的人,可不能轻易认输。
正在这时候,外面已经有人砸门了!
“殿下,钦差到了!”
“钦差让殿下去接旨!”
……
朱樉一听,气得跳起来,就给报信的侍卫一脚。
“滚!就说我不在!”
这位还没等滚呢,第二个侍卫来了,脸色都白了。
“王爷,不好了,外面的人准备了火药,说不开门,就把府门炸开!”
朱樉吓得一下子蹿起三尺高!
“瞧见没有,瞧见没有!这就是柳淳,换成别人,没这个胆子,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朱樉急得直转,王氏看不下去了,愤怒拍桌子。
“王爷,亏你还是个男人,怎么这么不扛事,你怕柳淳,那你去找不怕他的呗!”
“不怕?谁不怕?
“还能有谁,太子啊!”
“对啊!我去求太子哥哥,他会帮我的,他一定会帮我的!”朱樉拔腿就要走,突然又想起来,“不行啊,我走了,柳淳谁应付?”
王氏哼了一声,“我来!王爷放心吧,有妾身在,他进不了府门!”
朱樉终于笑了,他给夫人竖起两个大拇指。
“贤妻啊,你可是活菩萨啊!”
王氏越发生气了,“你现在知道我的好了?告诉你,往后别勾三搭四的,你养的那些狐狸精,一个顶用的都没有!”
“是是是,回头我立刻把她们送走,全都送走!”
王氏总算露出了一点笑容,“行了,别磨叽了,快滚吧!”
就这样,朱樉屁颠屁颠跑了。
王氏冷静了片刻,大声道:“去,把大门开放,所有人都在二门等着,我要亲自会会那个柳淳!”
秦王府门开放,柳淳带着人进来,一路到了二门,发现前面有一大排人阻路,全都是王府的侍卫,在中间,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贵妇人,看穿戴,应该是王妃。
柳淳瞬间想起了一个人!
这位不会就是传说中的那位赵敏吧?
当然了,金大侠的演义虽然精彩,但是却不能当历史来看。王保保的妹妹可没嫁给小明王啊,或者明教教主、
人家成了朱元璋的二儿媳,据说还挺受宠爱的。
“什么人都敢闯秦王府吗?”声音也挺好听。
柳淳微微一笑,“对面可是秦王妃?本钦差奉旨前来,请秦王出来!”
“秦王什么人?也是你能见的!”
“我是钦差!”
柳淳把圣旨举起,厉声喝道:“还不闪开吗?”
王氏白了他一眼,“钦差?谁知道真假,圣旨?对不见,我们蒙古女人不认识字!”
“你!”
柳淳哼了一声,“好啊,那就让你认识认识!”
柳淳招手,身后的蓝家武士就要往里面冲。
就在这时候,王氏豁然站起,面目狰狞!
“柳淳!你别仗着圣人宠爱,就敢为所欲为!这里是秦王府,我是朱家的儿媳!你的人敢冲过来,敢碰我一下,我就去应天府,去找父皇打官司!我倒要看看!什么能比朱家儿媳的脸面更重要?”
“还是那句话,我是蒙古女人,我不怕打头破脸!有本事就闹上金銮殿!”王氏冲着手下人厉声吼道:“不用怕!都给我打起精神了,老娘还就不信了,他柳淳敢以下犯上?”
柳淳算计过所有的情况,可就唯独没有料到,王氏会跳出来撒泼打滚!
还真别说,她讲的不无道理,不管怎么讲,她都是朱元璋的儿媳,闹起来对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