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成道吸了口气,似有所悟,缓缓点头,“朱熹说存天理,我也觉得天下有至理存在,只是他的不一样罢了,可我说不好!”

    “我们师门称之为真理,或者叫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对,自然科学讲究一是一,二是二,不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车轱辘话。我们探索都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的学问!”

    陶成道听着,突然神情激动,觉得柳淳所讲,大合心意,跟他几十年的探索,竟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柳,柳大人,不知道小老儿能不能学习这门学问?”陶成道仗着胆子道。

    柳淳欣然一笑,“当然可以,我这个人学的东西太杂了,正好需要有人帮着发扬光大呢!”

    陶成道得到了肯定答案,突然大喜过望,他蹦着跳着,跟个孩子似的……一转眼就消失了,柳淳不解,心说这家伙是得了失心疯吗?

    差不多一盏茶的功夫,陶成道又回来了,在他的身后,跟着好几十个黑不溜秋的家伙……这些人普遍瘦小枯干,面皮晒得黑红,满身瘦骨嶙峋,没有几两肉,可眼睛都挺明亮的,很是精神。

    陶成道喜滋滋道:“你们快点给柳大人磕头,叫,叫什么呢?”

    这位竟然没想好,他为难地看着柳淳,“柳大人,你看他们都是我的弟子,是叫大人师父,还是师爷……”

    柳淳简直哭笑不得,“师父也不用叫,师爷更不用,他们还是你的徒弟,我,我把学问教给你就是了!”

    “那不行!”

    陶成道想了想,突然单腿跪地,“陶成道拜见师兄!”

    他拜了师兄,剩下的小子们立刻跪倒,管柳淳叫师伯,那叫一个干脆!

    其实好些人都比柳淳还大,但辈分摆在那里,不由得不磕头。

    柳淳也挺无奈的,只能接受。他仔细询问,这才知道,原来陶成道钻研火器,不少军中匠户的子弟都拜他为师。

    如今天下太平,他们这些人施展拳脚的地方少了。

    陶成道又一心研究飞天,不断摆弄火药。这家伙已经弄了好几次事故,把邻居的房舍都给点了,赔了不少钱。

    没法子,陶成道只能搬到城外的空旷地方,远离人家,继续试验。弟子们也走了不少,只剩下几十个了。

    原本李文忠还愿意接济他,等李文忠死后,陶成道只能靠着朝廷的俸禄,偏偏朱元璋的俸禄出了名的低,他又醉心研究,不懂理财,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吃了上顿没下顿。

    师父混成这个德行,弟子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陶成道之所以积极筹划,想要试验飞天,也是打算一举成名,朝廷有了赏赐,弟子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不必一个个都跟猴子似的。

    老陶说者无心,柳淳却是听着有意。

    日子这么苦了,还能追随左右,这帮小子要么就是痴人,要么就是笨人!痴人能成事,笨人不会坏事!

    在柳淳的眼里,他们都是一个个宝贝,只要稍加调教,就能在大明,燃起科学之火,最终星火燎原!

    不过就在实现伟大的目标之前,要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说,让热气球飞起来。

    柳淳跟陶成道商量一番,热气球的结构不复杂,首先是庞大的气囊。

    “这个必须用最致密、最结实的丝绸,小心缝好,不能漏气。”

    陶成道点头,“没问题,这个不难,只是,只是……”

    他吞吞吐吐,柳淳却笑了,“只是缺钱对吧?没事的,先支一万贯!”

    “一万贯?”陶成道傻了,连忙摆手,“多了,太多了,有500贯就差不多了!”

    柳淳笑道:“多就多,多出来的是我这个师伯给的红包,让大家伙换身新衣服,吃点肉,咱们可是技术工人,不能太寒酸了不是!”

    此话一出,陶成道的这帮弟子简直五体投地,师伯啊,你简直就是活菩萨!

    师父坚持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机会!苍天有眼啊!

    这帮小子昂首挺胸,立刻去置办。

    接下来就是吊筐,这个更容易了,陶成道弄起来得心应手,他平时没少编椅子。

    “还剩下最关键的,就是加热装置,尤其是燃料,我原想是用猛火油,但猛火油浓烟滚滚,效果不好。要不要提炼一些石油呢?”

    柳淳喃喃自语,又很快否定了,毕竟靠着土法加温,能不能制造出合格的煤油,他表示强烈怀疑,朱元璋催得太急了,又有那么多藩国,一旦出了意外,他可就成了罪人,谁也救不了他了。

    “师兄,我有个提议,只是有点贵!”

    “贵?贵怕什么,反正又不是我出钱!”柳淳鼓励道:“讲,有什么好主意,只管说出来!”

    “师兄,你看能不能用点鲲油?”

    “鲲?什么鲲?”柳淳的脑子里闪过一个会唱、跳、rap,篮球的俏丽身影……

    陶成道耐心道:“就是海里的一种大鱼,渔民称之为鲲,鲲的油能用来点灯。”

    柳淳恍然大悟,“是鲸油!对!就用鲸油!”

    陶成道忧心道:“师兄,鲲油可不便宜,而且这些年海禁,渔民那里没有了,必须找朝中的水师要,没准还要惊动陛下哩!”

    “惊动就惊动!反正是给他办事,他还能不帮忙?”柳淳满不在乎,他甚至不理解为啥陶成道那么怕老朱!

    柳淳想了想,气囊,吊筐,燃料,全都有了眉目,还有好几十个能干的工匠,热气球没有理由飞不上去。

    既然能飞上去,这可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次了……

    柳淳思索再三,“老陶,你说咱能不能再来一个竞拍,让大家伙出钱,购买上天的机会!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啊!你说会不会很值钱?”

    陶成道直接翻白眼了,“师兄,你到底学的是什么?莫非是赚钱不成?”

    “怎么?不行啊!”

    柳淳没好气道:“你一把年纪了,总要替弟子们想想吧,不多挣点钱,他们怎么娶媳妇?没有媳妇,哪来的孩子,没有孩子,谁继承手艺……”柳淳恨铁不成钢道:“所以,我们搞科学的,必须先学会挣钱才行!”


………………………………

第183章 天子赐福

    柳淳捡了一大帮侄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还不到开宗立派的岁数,陶成道又那么大年纪,柳淳总不能收他当徒弟,然后直接升格成爷爷吧。

    按照江湖规矩,陶成道这算是“代拉师弟”,就是柳淳代替师父传授本事给他。两人之间,当然不能以年龄来算,只能靠着本事,谁传艺谁就是师兄,所谓长兄如父,在江湖上,同样适用,而且更加严格三分。

    陶成道既然认了师兄,要是敢背叛,光是吐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根本不用其他人出手。

    当然了,陶成道也不会糊涂到这个程度,苦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抱上了一根大粗腿,他怎么舍得放开,别说叫师兄,就算叫师父,他也认了。

    事实上,自从跟着柳淳做事,陶成道真的学到了很多本事。

    比如怎么安排几十个人,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

    他们只用了十天时间,就缝制出一个十丈大小的气囊,经过检验,完美!

    吊篮在五天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

    剩下的就是加热装置,尤其是铜嘴,必须足够结实,他们一共铸造了五十个之多……要知道每个都耗费了十几斤的铜,陶成道看得心里淌血。

    怪不得说科学要花钱呢,这不就是在拿真正的钱在折腾吗!

    五十个铜嘴,只留下了三个,剩下的全都报废了。

    柳淳盘算了一下,他发现光是靠鲸油还没发提供足够的热量,那要怎么办呢?他想起了自己在钢铁厂弄得预热装置。

    因此柳淳又赶制了一个巨大的鼓风机,四周准备炉子加热,然后弄了个大皮筒收集热气,对准热气球,把热气球鼓起来。

    这样鲸油燃烧只需要维持空气的热度就可以了。

    他们忙活了二十五天,终于一切妥当。

    柳淳是打算先搞个动物实验,可一想到之前的七头猪,他就犹豫了,猪是不行了,弄两只羊,看看成不成!

    就在柳淳准备动手的时候,突然风驰电掣,来了一伙人。

    为首的一位老者不怒自威,见面就骂!

    “你个小兔崽子,朕花了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居然不让朕第一个上去,你想欺君啊?”

    来的正是老朱,这位皇帝陛下,显然十分重视飞天大计,居然微服而来,他怒气冲冲,摆明了兴师问罪,

    柳淳这个无语啊,你还有脸提!

    那三十贯钱,连个吊筐都买不下来,其他的钱都是小爷出的好不好?

    很显然,柳淳已经把太子,朱棣,蓝玉,李景隆等人的投入,算成自己的功劳了,没毛病!

    “陛下,您确定要第一个上去?”

    朱元璋见柳淳一脸的坏笑,就忍不住道:“你小子到底打什么算盘,给朕从实招来!”

    “陛下,凡事都有风险,这第一次试验,难免会出现意外,所以需要先进行一下安全检验。”

    朱元璋若有所思,之前不就是陶成道弄得玩意炸死了七头猪吗!的确该验证一下,老朱可不想自己驾崩在热气球上。

    “也好,那你就替朕上去瞧瞧吧!”

    “什么?”

    柳淳简直想骂大街了,你个老不要脸的,你怕死,小爷就不怕啊!

    “陛下,第一次最好进行动物实验。假如用真人也行,臣请求陛下拿出二十万两黄金,作为勇士的补偿金,一旦殉国,这笔钱要给勇士的家人。”

    听柳淳这么一说,陶成道,还有他的学生们,都跃跃欲试,眼睛冒光,一条小命算什么,二十万两黄金啊,够盖个金房子了!

    “咳咳!”

    老朱面色不善,怒道:“为国效力,何必斤斤计较,既然要先用牲畜,那就试试吧!”

    柳淳算是摸准了老朱的脉,这位皇帝陛下,简直抠得厉害,只要提到了花钱,花大价钱,他立刻就改主意了。

    柳淳赶快下令,几个火炉一起点燃,那边鼓风机吹过来的风,通过火炉加热,再经过陶管,皮口,向着热气球里面挤进去。

    渐渐的,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了面前。

    朱元璋都看得目瞪口呆,好大!真是好大!

    热气球的直径达到了十一丈左右,陶成道也是不惜工本,柳淳给了那么多钱,要是再办不好,就真的该死了。

    大约经过半个时辰,热气球终于被充满了,鼓鼓的,向天上的冲劲儿惊人,要不是下面有八根巨大的绳索牵着,热气球就要飞了。

    “行!真的行了!”

    陶成道兴奋的拍巴掌,他下意识就想跳进去。

    飞天的梦想,近在咫尺啊!

    幸好柳淳手疾眼快,按住了陶成道。

    他让两个师侄把准备好的羊扔到了筐里,然后点燃了热气球本身的加热装置,铜嘴之中,喷出淡黄色的火焰。

    鲸油的热力充足,然后起来没有多少烟,甚至还带着淡淡的香气。

    八根绳索不断放松,热气球一点点先空中飘去。

    “一丈,两丈,三丈……”

    大家数着绳索上的刻度,每增加一点,都会带来一阵欢呼。

    陶成道仰望着热气球,泪水满眶,这么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跟他一起哭的,还有那些可怜兮兮的徒弟们。

    朱元璋痴痴看着热气球,眼中同样放出炽热的光芒。他终于能站在高空,俯视江山,一饱眼福了。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实验成功的时候,柳淳却发现了问题,因为热气球似乎不那么饱满了。

    “收绳索!”

    柳淳果断下令,经过一刻钟,热气球回到了地面。

    里面的羊安然无事,只是不停咩咩叫唤。

    柳淳冲到了加热铜嘴的位置,仔细观察。

    “热度不够!”他下了断言,“师弟,你把剩下的两个铜嘴拿来,用三个一起加热!”

    陶成道毫不迟疑,把三个铜嘴箍在一起,又经过了一个半时辰,他们总算忙活完了,可以第二次试验。

    按理说皇帝陛下的时间,宝贵如金,可朱元璋就这么看着,丝毫没有不耐烦。

    而且在等待的期间,其他人也陆续赶来。

    太子朱棣,燕王朱棣,燕王妃徐氏,还有小胖墩和两个弟弟,另外周王朱橚,梁国公蓝玉父女,还包括蓝勇等人,再有李景隆和李无瑕兄妹,徐妙锦和四哥徐增寿也来了。

    大家伙眼巴眼望,都在看着这个庞然大物!

    终于,再度将热空气送进去,又加大了热力输出,果然,热气球升空的速度和力道都比之前强多了,很快突破了十五丈,向着三十丈冲击。

    大家伙的心,也跟着热气球一样,不断升高膨胀……

    真是太神奇了!

    两只羊加起来,一百多斤,比一个人只重不轻,羊能上去,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坐着热气球,飞上苍天,俯视壮丽河山!

    尤其是南京城就在长江边,谁不想领教一下,虎踞龙盘的豪迈气象!

    朱元璋已经按捺不住了。

    “谁都不许跟朕抢,朕要上去!”

    朱标和朱棣都有心阻拦,可朱元璋根本不听,他满不在乎笑道:“你们害怕朕出危险,没事的,朕有办法!”

    朱元璋扫了一眼,发现在人群后面的柳淳,忍不住骂道:“臭小子,躲那么远干什么,陪着朕——上天!”

    柳淳越来越讨厌朱元璋了,这个该死的老家伙,好事想不到自己,坏事又忘不了自己。

    凭什么,皇帝了不起啊,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朱元璋丝毫不在乎柳淳的怨气,小子,抱歉,皇帝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老朱拉着柳淳,一起上了吊筐。

    这一次有了人之后,柳淳亲手操控铜嘴,保证火焰输出,热气球飞得又快又稳,朱元璋贪婪地睁大眼睛。

    远处长江,水汽弥漫,横贯眼前,仿佛把大地撕成了两半!

    壮哉!

    钟山风雨,虎踞龙盘、

    雄哉!

    田连阡陌,鸡犬相闻,一眼望不到头。

    回看金陵,城池一层套着一层,不愧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气象森严!

    老朱越看越痴迷,这就是他的江山啊!

    许久,朱元璋才瞧了瞧,蹲在角落的柳淳。

    “臭小子,你怎么了?”

    “我,我有点恐高。”柳淳小脸发白,可怜巴巴的。

    朱元璋终于笑了,“唉,你小子立了这么多功劳,朕着实该赏赐你点什么,你看,朕给你三个夫人怎么样?”

    柳淳吃惊地瞪大眼睛,朱元璋却哈哈大笑,“你以为朕的锦衣卫都是吃白饭的吗?徐家丫头是中山王的掌上明珠,李无瑕也是京中的才女,这俩人配龙子龙孙,都绰绰有余,至于蓝玉的丫头,那也是,是……奇女子一个!你小子的福气不浅啊!”


………………………………

第184章 不赏金牌赏块玉

    柳淳这些天就在为这个事情烦恼,原来他是非常倾向于徐妙锦的,当然了,只是念头,并没有到非她不娶的地步,事实上柳淳也不太把爱情当成一回事,至少不会有”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却是爱情”这种荒诞的念头,毕竟小三上位成功的还是少数,而且能把成功经验堂而皇之变成的,又是奇葩中的奇葩。

    柳淳很喜欢徐妙锦那种相对独立的性格,两个人的相处很轻松愉悦。只不过这些日子,他又见了几次李无瑕,柳淳不得不承认,那是个标准的江南才女,很符合许多男孩心中女神的样子。

    至于蓝玉的宝贝女儿,柳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身材了,绝了!

    好吧,替蓝姑娘默哀一分钟,明明用心最多,却让柳淳这个没良心的排到了最后……

    总的来说,柳淳对三个人,都有那么一点欣赏,也曾经梦想过……但他知道,这很不现实。谁知道这么荒唐的事情,居然从朱元璋的嘴里说了出来!

    简直见了鬼了!

    “陛下,真,真的可以吗?”

    朱元璋的眼睛一直停留在吊筐的外面,贪婪地俯视着自己的天下,看着江上船只往来,何其壮美!

    “朕是天子,有什么做不到的!”

    朱元璋豪情万丈,没错,连天都上了,柳淳那点小事,根本不叫事!

    “多谢陛下天恩!”

    柳淳激动之下,都忘记了这是在三十丈的高空了,兴奋站起,吊筐跟着摇晃,吓得他又急忙蹲下了,可脸上还满是喜悦。

    朱元璋扫了他一眼,幽幽道:“朕当然可以赐婚,不过你要先让三家同意才行!”

    “什么?”柳淳瞪圆眼睛,朱元璋,你说的是人话吗?

    老朱满不在乎,“这几个孩子都是朕亲眼看着长大的,你要是有本事,让他们三家心甘情愿,朕当然乐得顺水推舟,成全你们,这有什么不好?”

    柳淳气得想冲上去弑君了……没错,他就是想整死这个老不要脸的。

    我有本事摆平三家,我直接求亲好不好,用得着你老人家多此一举吗?

    真的,假如柳淳不是恐高,他很想抓住老朱,胖揍一顿。

    朱元璋瞧着柳淳咬牙切齿,呼呼喘气的模样,越发开心了,简直跟饱览风光,有着同样的的快乐。

    “柳淳,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摆不平这三家,就算朕赐婚了,成亲之后,也会闹得天下不宁的。朕是过来人,是为了你好!”

    柳淳已经无力吐槽了,你老要是为了我好,就不该提这个茬儿,纯粹是没事找事。

    柳淳蹲在角落,郁闷得不说话,朱元璋又贪看了一阵风景,突然打了个喷嚏。柳淳不得不开口了,“陛下,高处不胜寒,还是赶快下去了,万一病了,臣可就罪莫大焉了。”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突然把手伸到袖子里,从里面顺出一个玉制的貔貅,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抛给柳淳。

    “拿好了!”

    柳淳下意识接过,这段时间他也见识了不少好东西,玉质温润,一看就是好东西。

    老朱道:“你不喜欢金牌,朕就给你个玉器,会有大用的。”

    柳淳瞧了瞧玉貔貅,又瞧了瞧老朱,咽了口吐沫,傻傻道:“陛下,这玩意有啥用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不用问朕,回家找你爹去,他知道!”

    老朱说完,便不再搭理柳淳,而是挥动吊筐上面挂着的小旗,热气球缓缓降落,柳淳捧着玉貔貅,心里头砰砰跳。

    老朱神色淡漠,话语不多,可经验告诉他,表面的东西越简单,背后的东西就越复杂。而且朱元璋提到了老爹,那这玩意就跟锦衣卫有关系了……柳淳吓得赶快塞到怀里,藏好,生怕让外人看到。

    朱元璋见他慌乱的模样,嘴角带笑,心说:“你要是真敢不当回事,没等落地,朕就收回来。这个宝贝,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的。”

    从热气球上下来,朱元璋笑逐颜开,意犹未尽。

    “好,真是太好了!等天气好了,朕还要来,这东西实在是太好了!”朱元璋看了眼跃跃欲试的儿子们,终于开了恩,“你们也上去瞧瞧吧!”

    就这样,两个一对,两个一对,接连上天,惊呼之声,不绝于耳,哪怕稳重如朱棣,也脸涨得通红,喜不自禁。

    “真是壮观,真是不同凡响啊!”朱棣突然想起一个可能,“父皇,此物能飞到高空,会不会有人利用此物为非作歹呢?”

    朱元璋还沉浸在喜悦中,没想到这一节。

    “你的意思是?”

    “父皇,假如有人在皇宫附近,利用热气球升空,居高临下,对宫中不利,不可不防啊!”

    朱元璋想了想,又把柳淳叫来。

    “你小子说说,这东西能不能飞到皇宫上头?”

    “没问题的,这一次臣是担心危险,所以准备了绳索,假如去掉绳索,热气球就能随着风向飘飞。只要在上风口,飞到皇宫上头,也是可能的。”

    朱元璋突然眉头立起,“柳淳,那就是说,有人能飞到朕的头上,拉屎撒尿,甚至行刺朕!对不对?你小子弄这个玩意之前,怎么没提醒朕?”

    柳淳气得炸了,姓朱的,你当时给了我三十贯,就把我赶跑了,生怕我多管你要钱,现在倒好,又来责怪我,我这是怎么都不对了,你老东西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好少给点赏赐,你丫就是个黑心老板。

    “陛下,热气球虽然不算太难,但目前为止,也仅有臣这里能造得出来,臣是万万不敢欺君罔上。不过陛下的担忧也有道理,几年之内,必然会有人仿制,甚至有人以此来为非作歹。所以呢,臣建议,陛下应该立刻颁行法令,京城二十里之内,不许释放热气球,在城墙要准备弓弩,火铳,一旦发现热气球侵入,立刻击落。还有,臣觉得不能让什么人都可以造热气球,这个必须规范起来!”

    朱元璋频频点头,“你说的都有道理,只是要怎么规范,究竟谁能造,谁不能造?”

    柳淳笑道:“这个简单,陛下只需要颁布法令,重要的发明,归发明人所有,在五年之内,任何人不经授权,就随意仿制,需要承担数倍赔偿。如此一来,发明人就会替陛下监督那些非法制造热气球的人。”

    老朱想了想,突然勃然大怒!

    “好啊!柳淳!朕听明白了,你小子拐弯抹角,就是想独占热气球的利益,而且还堂而皇之,让朕颁行法令,你真是一张纸画个鼻子,你好大的脸!”

    把老朱气得歇后语都出来了,柳淳不服气了。

    “陛下,臣怎么是为了自己?臣斗胆请陛下见一些人!”

    朱元璋勉强点头,柳淳转身,不多时,把陶成道,还有他的弟子,全都叫来,大家伙跪了一大片。

    “陛下请看,他们都是军中的匠户子弟,这些年可是受了不少苦,好些人都二十好几,连媳妇都没有。陛下最是爱惜穷苦百姓,圣人恩泽,理当及于这些人才是啊!”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陶成道,你原来叫陶广义,对吧?”

    陶成道磕头作响,“回陛下,臣的名字是陛下所赐,臣五体投地!”

    朱元璋又道:“这些年,你的日子过得很不好?”

    陶成道抹了一把眼泪,摇头道:“都是臣自作自受,非要飞天,若非有柳师兄指点,臣只怕粉身碎骨,也实现不了夙愿。臣能追随陛下,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臣无怨无悔。只是,只是臣的这些弟子,他们还是最低等的匠户,除了正课税粮之外,每月要在作坊服役十天,还要在官吏的家里劳作十天,只有十天,可以由自己支配。经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一旦生病,还要缴纳一钱银子,让官府雇人代替,假如交不出,就会挨打,甚至送命……”

    陶成道说着,眼中含泪……朱元璋也不由得深吸口气,明代匠户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大家都觉得是老朱不近人情。

    其实这玩意是从元代延续下来的。

    蒙古帝国在四处征杀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工匠,每攻破一座城池,都会搜刮工匠,以为己用。

    老朱起兵的时候,攻克州县城池,自然能俘虏许多工匠。

    在战争中,成了俘虏,怎么可能享有和普通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当时老朱也没有足够的钱财,给予工匠优待。事实上,最初的工匠,还是能得到足够的粮米食盐,还定期赏赐衣服布料。

    可随着天下太平,工匠从最初服务军中,到给各级衙门做事,包括给宫里干活,伺候的主子多了,几乎完全沦为奴仆。很多人承受不住,就四处逃散,或者消极怠工,这已经成了大明的一个弊端。

    “柳淳,你是打算替匠户说话了?”

    “臣没有,臣只是给自己的工人说话……陛下若是能答应热气球的专利,臣就可以拿出一成的股份分给他们,每个人一年下来,能多拿几十贯,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老朱太清楚柳淳的德行了,这小子往往会挖个小坑,等你不自觉踩进去,就会赫然发现,这是个无底洞!

    所谓专利,多半也是这么回事!

    老朱思忖着,缓缓在工匠的中间走来走去,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黑的跟碳棒似的年轻人身上。

    “朕问你,假如给你五十贯钱,你会干什么?”

    “五,五十贯啊……我,我想娶张寡妇!”

    “张寡妇?”朱元璋轻笑道:“怎么不想娶黄花大闺女,某人还想娶三个哩?”

    黑小子憨憨道:“俺是贱民,娶黄花大闺女,会被大老爷抢走,不让俺睡的!俺只配娶寡妇,他们一看长得丑,就不跟俺抢哩!”

    黑小子人畜无害的笑,仿佛最辛辣的嘲讽,让老朱的脸彻底黑了……这些前朝的旧习怎么还存在?当朕真的看不到吗?

    :。:


………………………………

第185章 内帑满了

    朱元璋把所有人都叫到了宫里,有三位皇子在,他也只能在后面打酱油,本来柳淳是不想跟着的,奈何一瞧到那几位姑娘吃人的目光,还是跟着老朱算了,最多挨骂,不会有别的风险不是……

    事实上柳淳也真是打酱油的,到了大殿外面,他、蓝玉、李景隆、徐增寿都被留在了外面。

    老朱只把三个儿子叫了进去。

    “你们说说吧,这个事情要怎么处置?”

    朱元璋先问朱橚,“你的看法呢?”

    “回父皇,儿臣以为官吏欺压匠户,为非作歹,辜负皇恩,决不能饶恕,应该彻查工部,凡是有盘剥匠户的官吏,一律发配充军,全家贬为奴仆。他们不是能霸占别人的妻子吗,就该让他们尝尝同样的滋味!”

    朱橚咬牙切齿说着,他善良不假,可善良也不能是非不分啊,该处置的不能手软。

    朱元璋微微颔首,似乎有些满意。

    太子朱标向来反对杀戮,他急忙道:“父皇,万寿盛典就在眼前,如果这时候掀起大狱,实在是太不吉利了。儿臣斗胆恳请父皇,在大典之后,再行处置。另外工匠生存艰难,应该下旨,严谨官员使用匠户为自己做事,否则以贪墨论处!另外可以增加匠户每月的粮米两斗,以示皇恩浩荡,普天同庆。”

    朱标不愧是处置国政多年,做起事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就连朱元璋都找不出什么毛病。

    老朱沉吟了许久,才把目光落在朱棣的身上。

    “你也说说吧!”

    朱棣面前凝重,他能在父皇面前说话的机会不多,必须珍惜才是!

    “父皇,儿臣记得,在洪武七年,有个地方的知府向父皇上书,请求赐予一名妇人贞节牌坊,彰显十年守节之功,还说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