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妙锦这丫头,算是被柳淳给教坏了,怎么都是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徐妙云忍不住抱怨。

    在她旁边,站着丈夫燕王朱棣。

    朱棣却笑道:“我怎么觉得小妹干得不错啊!将门虎女,快意恩仇,颇有岳父的风范,这调虎离山计用的,真是恰到好处!”

    徐妙云气得哼了一声,“你最好跟我说,可千万别让那丫头听到,若是不然,她非惹祸不可!“

    朱棣满不在乎,“惹祸就惹祸,我这个姐夫,就是要给她撑腰!”

    朱棣说着,揽过妻子的肩头,指了指身前身后的大船……“你瞧瞧,这是多少东西!”朱棣豪情万丈……“这次父皇万寿,咱北平拿出来的东西最多,父皇一准高兴。”

    朱棣没有往下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要让京城的官老爷们瞧瞧,咱朱老四的实力和本事!

    这一百多艘漕船,就是朱棣治理地方政绩的最好证明。

    该让京城的人开开眼界了,看谁还敢说北平苦寒贫瘠……


………………………………

第159章 二王斗富

    “柳先生,父王要进京了!”

    朱高炽晃着圆滚滚的身躯,从进门就高声嚷嚷,乐得跟偷了灯油的胖耗子,气喘吁吁跑着。跟在他后面的朱高煦反而不怎么欢喜。

    他在京城玩得挺好的,不但被夸奖为神童,还跟着蓝玉学功夫……在皇孙一辈中,朱高煦是年纪最小的,但却是天赋最高。

    不管练功多苦,摔倒了多少次,朱高煦从来没哭过。

    蓝玉是真心喜欢朱高煦,假如他要是太子的儿子,蓝玉都想支持他当太孙!偏偏是朱棣的儿子,真是愁人啊!

    蓝玉替朱高煦扼腕叹息,但是在传授功夫上面,蓝玉可没有半点藏私,甚至教的更用心。

    姓蓝的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咱得让朱老四知道,我是不喜欢你,可我不会迁怒你的儿子,相反,我会把所有的本事都交给朱高煦,让他青出于蓝,等到你朱老四被自己的儿子比下去,那可就有趣了。

    “柳哥!”

    朱高煦凑到了柳淳的近前,突然道:“你能不能让父王跟师父吃顿饭啊?”

    柳淳愣了一下,突然笑道:“二公子,你这是想替他们讲和吗?”

    朱高煦嘟着嘴道:“师父对我是真心好,我想让他跟父王交朋友……”

    柳淳摸了摸朱高煦的头,“二公子,我知道的想法,但大人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蓝玉是朝中大将,近臣结交外藩,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会惹你皇祖父忌惮的。”柳淳顿了顿,又道:“二公子别担心,有我在,不会让他们真正闹翻的。”

    朱高煦沉着小脸,只能点头了。连柳淳都办不成的事情,别人就更没希望了。

    这时小胖墩又道:“二弟,你还是别管大人的事情了,想想你该怎么向父皇交代!”

    “交代什么?”

    “当然是交代你把朱尚炳给打了呗!我听说二伯已经进京了,万一他跟父王告状,你说怎么办?”朱高炽提醒道。

    朱高煦翻了翻白眼,“他明明比我大好多,还被我追着打,孬种一个!他要是敢告状,我就去找皇祖父!”

    “聪明!”

    小胖墩嘟着腮帮道:“二弟的确厉害了,可若是皇祖父不见咱们,那该怎么办?”

    朱高煦哼了一声,“你有主意?”

    “嗯,咱们去找含山姑姑,皇祖父最喜欢她,有含山姑姑帮忙说话,你就不用挨打了。”

    朱高煦下意识点头,可又很快扬起下巴,高傲道:“打就打,父王打我一下,我就打朱尚炳十下,告状的没好下场!”

    真不愧是最像朱棣的小崽子,真是够狠的!

    让柳淳意外的是秦王也进京了,而且是在朱棣之前进京。

    朱元璋崇尚节俭,又不愿意扰民。因此几位藩王,并不是每年都有陛见的机会。今年是因为彻底荡平北元,国库充盈,加之老朱年纪也大了,才下了血本,办这次万寿庆典。

    包括朱棣在内,秦王,晋王,周王,齐王,这几位都要一起进京,给他们的老爹过生日,热闹可期。

    “柳先生,明天咱们一起去码头,迎接父王,怎么样?”

    柳淳能拒绝吗!

    “好吧,我也想看看,燕王殿下能带来多少好东西!”

    转过天,柳淳带着俩小家伙去码头,刚出门,就碰到了徐增寿和徐妙锦,“大姐也来了,我们去迎接大姐。”

    五个人凑到一起,往码头前进。

    眼看快到了,突然马蹄声响,后面尘土飞扬,前面有几个骑兵开路。

    “闪开,全都闪开!王爷驾到,闲杂人等滚开!”

    他们风驰电掣一般,十分嚣张,路上的百姓,稍微怠慢,就会挨鞭子。

    柳淳他们的马车幸好躲得快,不然车夫都要被抽中了……徐增寿撩起车帘,向外面瞧瞧,然后狠狠啐道:“好威风的秦王!这是把京城当成了西安,肆无忌惮了!”

    徐增寿咬牙切齿,却也没啥办法,秦王朱樉是老朱的次子,马皇后所生,十分受宠,哪怕连太子朱标的话,他都未必在乎。

    徐妙锦好奇道:“这秦王吃错了什么药,为什么要去码头啊?”

    徐增寿道:“我也不知道,没准是去接燕王吧!”

    “不是!”

    朱高煦闷声道:“我听朱尚炳说,他爹带来了好多礼物,要献给皇祖父呢!”

    “哦!”

    徐增寿道:“我知道了,他这是想看看燕王带了多少东西,急着去炫耀了!”

    听到这话,柳淳嘴角抽搐了两下,“那个……我们可以替秦王默哀了!”

    朱樉作为老朱的次子,早早被封到了西安……西安这个名称,是明代才开始使用的,当年徐达率兵攻取奉元路,被改为西安府,后来秦王朱樉就藩西安,朝廷有下了大力气,整修城池,兴建王城。

    整个西安格局跟南京大同小异,差别只是规模小了不少而已。

    朱樉这家伙可不是个废物……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教子还是有两下子的。朱樉能文能武,到了任上,几次出击北元残部,立了战功。

    而且他还很有经商天赋,利用元代圈占的草场,饲养了十几万只羊,每年都向各地贩运羊毛,牟取暴利。

    所以某些靠着羊吃人的穿越前辈要注意了,这招真不新鲜,至少朱樉就能想到,而且还实践了。

    效果也挺不错的。

    秦王在诸位藩王当中,算是非常富有的,在柳淳出现之前,连朱棣也比不上他。

    “本王向父皇进献珍宝,香料,皮草,药材等物,凡一百余车。四弟在北平,可有这么大的手笔?”

    朱樉骑在马上,放声大笑。

    他的随从急忙谄媚道:“王爷,燕王哪里能比得上您啊,咱们王爷,是天下第一的大孝子,谁人不知?大家说是不是?”

    手下的人敢说什么,只能拍马屁呗。

    朱樉听着,哼了一声,“说得好,可父皇为什么把大宁,辽东这两镇都给了他?一个王爷,戍守三镇,四弟可真是好威风!”

    朱樉切齿咬牙,他瞧不起朱棣,毕竟他是马皇后亲生的,是嫡子,远不是朱棣这种庶出的小角色可比。

    偏偏这两年朱棣风头大盛,弄得朱樉非常不爽!

    “本王要好好看看,四弟究竟有多大的本事!能爬到本王的头上?”朱樉一路狂奔,赶到了码头。

    他来的时候,就听有人在数数。

    “……31 、32、33 ……”

    “这是干什么?”

    朱樉抬头一看,发现江面上出现了庞大的万石漕船,原来这些人是在数漕船的数量,一艘,两艘,很快到了四十几艘!

    还真是不少!

    正在这时候,旁边有人突然道:“你说,这次燕王会带来多少船只?”

    燕王!

    老四!

    朱樉揉了揉眼睛,这才发现,在所有漕船上面,都挂着一面三角小旗,中间绣着燕字。

    这些船只都是朱棣的?

    正在朱樉迷糊的时候,旁边人又道:“这燕王真是有孝心啊,这是多少的东西,啧啧,真吓人啊!”

    另一个人插嘴道:“昨天不也有王爷进京,难道没带多少东西吗?”

    说到朱樉了。

    “带了,只有区区一百多马车而已,还不如人家一艘船来得多……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朱樉眉头乱挑,怒气高涨,就想过去教训这个胡言乱语的人。

    突然,码头上喊声高涨起来。

    “50,50艘了!”

    当这艘大船,晃着肥硕饱满的身躯,出现在码头,人群都沸腾了。

    朱樉更傻了,他完全没有和朱棣叫板的勇气了。

    他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棣究竟带了多少船只?怎么江上的漕船,都听他的调遣,简直岂有此理!

    不管朱樉怎么想,船依旧不断涌入,将空闲的泊位排满,所有的民夫跃跃欲试,等着搬运货物……

    “……109,110,111!”

    数数的人群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大,船只越来越多!

    还有吗?

    “……121,122……”

    朱樉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跟着那些人一起数了起来,他简直想给自己嘴巴子……你是来打朱棣脸的,不是来抽自己的!

    “……127,128,129!”

    终于,船只数量没有突破130艘,朱樉似乎松了口气,就在这时候,有人站在船头大喊,“今天到此为止,明天还有啊!”

    听到这句话,朱樉险些从马背上摔下去,没脸跟朱棣比了,赶快走吧!

    主人没了精神,连带着战马都跟打了败仗似的,从柳淳他们的马车旁,灰溜溜逃跑了……


………………………………

第160章 陛下夸奖你了

    朱棣带着庞大的船队,来到了金陵,声势浩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这一次老朱圣寿,是不许地方送礼的,怕的是地方借机盘剥百姓,搜刮地皮。

    只有几位就藩的王爷,可以名正言顺带礼物,毕竟儿子孝敬父亲,那是天经地义,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对几大藩王来说,这是个向老朱表示孝心,向朝野展现实力的绝好机会……所以秦王朱樉才会带着上百车的礼物,急吼吼赶来。

    原本朱樉是信心十足,觉得他就藩时间长,又善于做买卖,其他几个兄弟是无论如何,也置办不出这么多礼物的。

    奈何现实给这位秦王殿下一记暴击!

    他的礼物,还不如朱棣的一个零头!

    准确说,是第一天的一个零头,谁知道后续还有多少东西!

    朱棣还不知道他已经被二哥弄得内伤了,只是笑呵呵下了大船,燕王妃徐妙云拉着老三朱高燧一起下来。

    上一次两位哥哥进京,朱高燧年纪还小,就留在了北平,当下朱高燧已经快七岁了,小家伙长得十分秀气,一双眼睛,尤其像他的母亲。

    黑亮黑亮的,四处乱转,当看到二哥的时候,伸着小手,一头扑了过来。

    谁跟谁投缘,真是没办法,朱高煦探手把三弟抱在了怀里,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

    “瘦了,回头二哥带你吃桂花鸭去!”

    “嗯!”朱小三喜滋滋点头,情不自禁将手指塞入嘴里,流出一串晶莹的口水……又是一个吃货!

    柳淳摇了摇头,急忙跑过来。

    “殿下,太子本来是要迎接殿下的,只是寿典事务繁忙,脱不开身,所以请殿下谅解。”

    朱棣扫了眼柳淳,少年人长得就是快,才分别了不到半年,柳淳似乎就高了一点,神态举止,也成熟了不少。

    “太子哥哥事务繁忙,都是一家人,情理之中……对了,柳淳,你小子不是本王的长史吗?怎么又替太子殿下送消息了,莫非你想改换门庭?另谋高就?”

    朱棣话说得戏谑,但却不怎么好回答。一见面就出难题,果然是朱老四的风格!

    “燕王殿下,我倒是想投靠太子殿下……毕竟我惹出来的事不小,需要有人背黑锅,只是太子不愿意收下我。”

    朱棣哈哈大笑,“太子哥哥不愿意,那本王替你背黑锅,你觉得怎么样?”

    “那就多谢燕王殿下了。”

    朱棣又笑着跟徐增寿等人打招呼,徐妙锦也过来见过姐姐,寒暄了几句,大家纷纷上车离去……朱棣特意拉着柳淳和徐增寿,坐在了一驾马车上。

    刚上车,朱棣就叹道:“柳淳,这些日子你受了不少难,也为北平做了许多事。我都记在心里,不就是一个吉安侯陆仲亨呢,我给你兜着!”

    柳淳咧嘴苦笑,“王爷,还有呢!”

    “还有谁?”朱棣惊问,他是到了山东地界,听到的消息,莫非案子又扩大了不成?

    徐增寿道:“姐夫……刚刚平凉侯费聚被调入京城,打入天牢!”

    “哦?”

    朱棣大吃,“这个平凉侯费聚我虽然接触不多,可也是开国功臣,他怎么被拿了?”

    “据说是跟陆仲亨私通,又勾结胡惟庸!”

    “胡惟庸!”

    朱棣听到这三个字,脸立刻沉下来,面色凝重,插在一起的双手,不停摆弄,显示出纠结的心理。

    胡惟庸案发十年,当初被牵连进去的官吏,已经杀得差不多了。可自从前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到现任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都不断提起胡惟庸案,不断有人被抓下狱。

    说穿了,胡惟庸案就是个马桶,什么垃圾都能往里面装。而且一装还是一大堆!

    “父皇仅仅是抓了费聚吗?”

    “不!还有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徐增寿咧着嘴道。

    朱棣不由得吸了口冷气,转眼之间,四大开国侯爷牵连其中,悉数被朱元璋拿下……老爹够狠!柳淳捅得篓子也够大啊!

    徐增寿道:“费聚当初平定苏州等地,私下里收了不少产业,赵庸在福建和广东一代,剿杀方国珍残部,收拢了不少海商,私下里做走私的生意,唐胜宗则是在西北经营很多,家里面控制着京城三成的马市。”

    这三人都不在京城,算不上是权力核心,陆仲亨作为四个人当中,唯一在京的实权侯爷,他起到了勾结串联的作用,四家合在一起,共同发财。

    “父皇要借他们的头,来推行新钞?”朱棣也是耳聪目明,什么都清楚。

    “只怕不光是这四家。”

    “什么?”朱棣惊问道:“莫非还要牵连更多……更大?”

    假如四位侯爷都不够,那就只有从公爵里面找了!

    谁会有幸承受朱元璋的怒火呢?

    “这四个人都是韩国公李善长当年提拔的人。”

    李善长!

    朱棣默默念叨,这位已经离开大明权力中心十年,却依旧时刻牵动着朝局,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父皇跟李善长斗了二十几年,也该有个了结了。“

    朱棣到不担心老朱会输,他抬起头,盯着柳淳,严肃道:“从今往后,我让张玉跟在你身边,片刻不许离开……你小子也给我小心一点,假若父皇真的想收拾李善长的党羽,这帮人又没法抗衡,没准铤而走险,迁怒其他人……你明白吗?”

    柳淳能不明白了,他这些日子也在发愁,陆仲亨是因为银行和新钞的事情,被抓进去的,蒋瓛办案的效率那叫一个高,很快又拿下了三位侯爷……鬼知道最后能牵连多少人。

    这帮人可都是传说中的淮西勋贵,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狠人。

    他们抗衡不了朱元璋,但是随便派几个人,要了柳淳的小命,还是不难的。

    朱棣可不舍得柳淳出危险,毫不客气地说,整个北方三镇,全都压在了他的身上,咱朱老四可是很呵护手下的。

    这不,他把最亲信的张玉派出来,仔细保护柳淳。

    只是朱棣没有料到,打柳淳主意的人可不只是淮西勋贵而已!

    “父皇,儿臣恳请父皇赐一人给孩儿。”

    秦王朱樉,笑嘻嘻向老朱提出要求。

    朱元璋刚刚收下了儿子的礼物,心情还算不错。

    “说吧,你想要谁?”

    “要谁父皇都会答应?”朱樉给老朱下了个套。

    朱元璋拿鼻子哼了一声,“都有胡子了,还撒什么娇!你要是不愿意说,就滚蛋!”

    朱樉吓得一缩脖子,忙委屈巴巴道:“父皇,儿臣只想要一个人,儿臣听说他经营有道,才一两年的功夫,就让北平物产丰饶,财富遍地。儿臣久居西安,励精图治,奈何身边没有合用的人才。假如父皇能把此人交给儿臣,定然能让西安脱胎换骨,儿臣拜求父皇了!”

    说着,朱樉还真撩起蟒袍,跪在了地上。

    他从码头回来,就气急败坏,到处打听,心说老四的北平十分寒冷,人丁稀少,产出有限……虽然西安也衰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有道理,比不上北平,而且瞧北平的架势,怎么比江南的物产还多啊?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等问了一圈,终于有人告诉朱樉,燕王用了一个人,此人善于经营之道,在北平办钢铁厂,推行屯田……人家种粮食,他偏要种油菜籽,种黄豆。

    结果呢,长出来的东西深受江南欢迎,卖得可火爆哩。

    前番十几船的东西都卖光了,现在燕王又送来了新的货物,瞧着吧,准又是大卖。

    朱樉也在经营羊毛生意,很容易理解柳淳在北平干的那些。

    听完之后,他是大喜过望!

    这就是本王要的人才啊!

    朱樉琢磨着干脆抢在四弟前面,跟老爹说点好话,只要老爹答应了,这个人才就是他的了!

    “父皇,孩儿离京多年,前番还是母后驾崩,孩儿才赶赴京城奔丧。孩儿这些年,辛苦经营,无奈西北贫瘠,百姓穷苦,民不聊生。儿臣拜求父皇,赐予儿臣善于经营之才俊,以造福一方子民!儿臣感激不尽!”

    朱樉很是狡诈,他不经意间,把马皇后给搬了出来……等于是跟老爹说,我是嫡子,老四不是,有什么好的,应该先给儿子!

    朱元璋能听不出来吗!

    他只是长长出口气,“柳淳虽然年轻,但他建议设立银行,智虑深远,非比寻常。久后必是辅国之才,朕的户部尚书,就是给他留着的!”

    一句话:乖儿子,柳淳是你爹看上的人,你小子就别想了……


………………………………

第161章 老朱家的贪财基因

    秦王朱樉从宫里出来,整个人都晕乎乎的,要说老爹赏识一个人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些年被老朱夸奖过的臣子不在少数,同样,被杀的就更多了。

    所以还是那两句诗说得好,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这就是朱元璋!

    身为开国之君,气魄之大,古往今来,也是少有的。

    所以朱元璋不屑于说假话!

    既然没说假话,父皇如此推崇一个少年人,还许诺了户部尚书的位置。

    这可不是简单夸奖一句“人才”或者“大才”那么简单,要知道方孝孺也被夸过。这是直接给柳淳安排位置了

    还是总揽一国钱袋子的户部尚书!

    爹啊,你到底多喜欢这个臭小子啊!

    还有四弟,你这是捡了多大的便宜,弄了这么个宝贝!

    不行!

    绝对不行!

    我要去瞧瞧这个臭小子,看看能不能拉到自己这边来,老爹不肯给,他主动投效,那总没问题吧!即便没有投效,跟他谈谈经营之道,一起发财也是好的。

    朱樉做为皇帝次子,受封秦王,地位尊崇无比。到了封地,却一心养羊,四处卖羊毛……足见这家伙爱财之心。

    他回到了临时住处,竟然挑了好些礼物,有玛瑙,玉石,西域的香料,还有不少雪莲,羊皮……都是顶好的东西。

    装了三个箱子,就让人带来,去拜会老四,顺便瞧瞧柳淳……

    其实啊,朱樉不知道,当他提出要让柳淳替自己做事的时候,老朱的心是担忧的,对,没有半点舍不得,老朱只是替儿子担心!

    柳淳这个兔崽子,连天子都敢耍弄,虽说银行的设立,利国利民,但柳淳没有从一开始就讲清楚,反而设下圈套,请君入瓮。这让朱元璋非常愤怒,又无可奈何。

    连他都被柳淳算计了,自己的傻儿子能斗得过那小子吗?

    万一让柳淳耍得团团转,闯了大祸,惹了大事,到时候还不得当爹的擦屁股。

    朱元璋是出于担心,才不让朱樉跟柳淳接触……老朱又琢磨到,不只是朱樉,万一其他儿子也这么想呢?

    毕竟柳淳敛财的能力,太让人惊讶了。

    算了!

    这个小坏蛋就在朕的手上,哪也不许去!

    说你以后能当户部尚书,朕都砍了好几个了,你一个小兔崽子,还能斗得过朕吗?

    朱元璋的矛盾纠结,朱樉哪里能领会,他不但没离柳淳远点,还一头扎进来了。

    “二哥,没想到你进京比小弟还快,本来小弟还要去拜访二哥呢。”

    朱樉大笑,“四弟啊,二哥是轻车简从,能不快吗!倒是四弟,你带了那么多东西,真是难得啊!”

    朱棣笑道:“二哥,实不相瞒,过去漕船在秋冬之间,把粮食运到北方,就要陆续返回……去的时候,满满的粮食,回去呢,却是空船。小弟觉得是浪费,就索性跟河道衙门商量,让他们帮着运送一些北平等地的特产。也算是物尽其用,毕竟借助漕运便利,小弟是占了点便宜的。”

    这招柳淳就干过,朱棣不过是扩大了十倍规模而已。

    朱樉却听得耳目一新,“高!这样一来,能省去许多运费,四弟身在北平,漕运畅通,可要比二哥那里强多了。”

    朱樉在西安,为了贩运羊毛,不得不征调民夫,替他充当免费的劳力,这事情地方上叫苦不迭,好多官员弹劾,若不是朱樉地位够,早就被轰成渣了。

    过去只知道北平苦寒,却不知道作为前朝帝都,北平的格局,还有配套设施,都不是其他城市能匹敌的,甚至连金陵都差着一截。

    当初让父皇把我封去北平多好啊!

    朱樉在心里埋怨老爹,只是木已成舟,改变不了了。他想了想,又笑道:“四弟,漕运便利果然重要,可能有这么多的产出,却是四弟治理有方啊……我听说你麾下有位少年英才,最善于经营,很是了得。就连父皇都极为推崇,还说他是未来的户部尚书呢!”

    “什么?”朱棣被吓得不轻,“二哥,你是听谁说的?”朱棣是一万个不信,老爹不可能不知道柳淳的为人啊,这小子也能执掌一部,那不是开玩笑吗?

    朱棣神色诡异,面带迟疑。

    朱樉不知道四弟的想法,只当他舍不得让自己见柳淳,因此心里越发迫切,非要见识一下不可!

    “四弟,二哥急吼吼过来,还准备了礼物,难道你就不能赏一面吗?”

    朱棣迟疑了一下,忙道:“二哥别误会,柳淳也没在我这儿,他去梁国公府了,据说是梁国公请他过去,帮着教导皇孙……”

    “蓝玉!”

    朱樉眼前一亮,好一个柳淳啊!

    老爹视他为未来的尚书,四弟当宝贝一样对待,就连蓝玉都另眼相看,谁敢说他不行,老子给你一耳屎!

    “四弟,既然如此,我改日……”

    他刚要起身,小胖墩、朱高煦,外加上小小圆圆的朱高燧,围着柳淳,从外面进来。

    “父王,柳哥可厉害了!他去了就跟梁国公论理,让梁国公给我们放假,每旬休息一天!”

    小孩子就没有不喜欢放假的。

    朱棣一听,气得翻白眼,果然是柳淳才能干出的事情!

    好好的孩子,不让他们多读书,多练功夫,给他们休假,亏你说得出口!本王小时候可是一天都没休息过!

    当着朱樉,朱棣不好发作,只能咳嗽道:“没看见吗,你们的二伯秦王在此,快快行礼!”

    三个孩子连忙排成一排,给朱樉鞠躬问好。

    朱樉注意力全在柳淳身上,对三个孩子只是笑笑,就让他们下去了。转身的功夫,朱高煦就骂开了……呸,抠门!见面连红包都没有,小气!瞧着吧,回头我还要狠狠揍你家的那几个崽子!

    朱高煦是记仇了。

    柳淳早就领教过朱樉的威风,知道这位王爷不是好相与的,忙躬身施礼,“下官大宁都司经历柳淳,拜见秦王殿下!”

    朱樉眉头紧皱,“怎么,你才是一个小小的经历官?父皇没调你进户部吗?我还琢磨着,父皇会给你个郎中,或者侍郎呢!不过也不要紧,只要父皇赏识你,几年之内,户部尚书唾手可得!”

    柳淳乍听这话,也是吓了一跳。

    他可没心思当什么户部尚书,而且老朱也太难伺候了,等着寿典处理好,他就返回大宁,去建设老巢,静等靖难之役爆发,然后混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先把二百年的富贵弄到手,至于别的事情,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当然了,辽东的女真是必须处理的,要从根子上解决掉野猪皮!

    朱樉盯着柳淳,发现提到户部尚书,这个少年居然没有太多的喜色……宠辱不惊,真是个人物啊!

    好吧,这就叫情人眼里出西施,朱樉算是盯上柳淳了。

    “那个柳经历,你怎么看商贾之事……或者……干脆直说了,本王在西安圈了不少牧场,养了一些羊,近年也贩售羊毛,你觉得这个生意如何?”

    羊毛!

    柳淳愣了一下,这不是穿越者最喜欢的羊吃人吗?

    怎么这位秦王殿下提前用上了?

    难道他身体里也藏着另一个灵魂?

    柳淳迟疑之下,就问道:“殿下,你用羊毛,做什么啊?”

    “这个……当然是做毛毡,毯子,总之是用来保暖的,有什么问题?”

    柳淳听到这里,总算清楚了,朱樉没有穿越,他利用羊毛的方式还十分传统。用羊毛做毛毡,能追溯到什么时候柳淳不知道。

    但貌似邓艾进犯蜀汉的时候,就是用毛毡裹着身体,从阴平小路进军,一举灭了蜀汉的。

    只是毛毡粗劣、扎人,价值不高。上等的人家,多数用皮,普通百姓,也使用棉花御寒。只有军中,长途贩运的商人,或者一些大户人家,买了铺车厢,铺床板,隔绝潮气。

    柳淳沉吟一下,“殿下,羊毛的确是一门大生意,做好了,比丝绸还要赚钱。我也在做一些准备,只是一时还没有落实。不知道王爷有没有兴趣,咱们一起发财!”

    朱樉眼睛冒光,不停点头,“好啊,我就是来向柳经历求教的,有什么好办法,你赶快说吧!”

    朱棣在旁边默默翻了个白眼……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