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望是宫里摆设之简单,惊叹则是老朱的简朴。
皇帝的寝宫,没有一点金银装饰,用的居然都是铜,连金粉也舍不得刷,其他的用品,也都是寻常货色,甚至连燕王府都不如。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怎么,有些意外?”
柳淳道:“陛下节俭,实在是天下人的表率,臣,臣钦佩得五体投地!”
朱元璋摇头,“别挑好听的说,朕这是寒酸不假,比起许多富户,都多有不如……朕不是不想换点好东西,住的舒服一点……可朕怕啊!朕如此节俭,下面的人还贪墨无度,奢靡享受……若是朕带头,他们还不定干出什么荒唐事情!”
朱元璋脸色越发难看,他用力敲着桌案!
“瞧瞧啊!朕给他们俸禄,给他们粮食,还出钱,帮他们养家丁奴仆……这帮畜生,是如何报答朕的?私造假币,败坏朝廷钞法!这就是朕的臣子,这就是大明的官吏!如此的畜生,朕不得不杀!也不能不杀!”
老朱说的就是这次宝钞案,制造假钞的元凶姓杨,叫杨馒头,是句容的一个村民,他伙同乡绅,还有银匠,造纸的,印刷的,一起钻研了几年,制作出来的假币,几乎能以假乱真,上面的花纹,印章,半点不差。难为一帮能工巧匠,心思都用来做假币了。
假币做出来了,还只是开始,要想让假币大行其道,就要有人帮忙,有人袒护……“句容离京不过90余里,就在天子脚边,明目张胆,败坏钞法,这些地方官吏,京城户部的人,都死到哪里去了?朕要是不杀他们,就愧对苍生百姓!”
朱元璋说到这里,又突然疑惑起来,仿佛自问自答。
“朕如此严惩贪官污吏,九十里路,沿途挂满了贪官的脑袋!人人心惊胆寒。可为何还有人胆敢以身试法,是觉得朕的刀生锈了吗?”
老朱眯缝起眼睛,浑身的杀气逼人,端得吓人。
柳淳的额头不由得冒出了冷汗,这么深奥的问题,还是你老人家自己想吧,找我来干什么?
“柳淳,上次你跟朕说,钞法存在弊端,这次又出了这么个案子……朕很想听听你的意思,大明的钞法,究竟该如何安排!放心,你可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说什么……朕都不会怪罪你的!”
说着,老朱坐在了椅子上,摆出一副倾听的架势……可柳淳却纠结了……说,还是不说啊?
这是一个问题!
………………………………
第134章 仗义的朱标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狠不狠?
这似乎是不用怀疑的,斩首,族诛,人皮枕头……几乎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就拿这一次的假币案来说,老朱再次祭起霹雳雷霆,把沿途能牵连进去的官吏,杀了个干干净净,九十里的路上,挂满了血淋淋的人头!
一贯冷酷无情的朱元璋都犹豫了,他是不是杀得太过了?
只是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另一个疑问取代,为什么就有人不知死活,非要一而再,再而三,逼着他杀人呢?
他把柳淳叫来,一是这小子指出过钞法的问题,二是他宣称是郭氏传人,精通实学,又得到太子的赏识,老朱还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而此刻的柳淳,却是天人交战……他当然可以什么都不说,或者人云亦云,他也不怕老朱瞧不起……反而他一心想赶快离开是非之地。
但问题是,钞法一日不解决,贬值的宝钞大行其道,他在大宁做的一切,都会变成笑话。没有稳定的金融秩序,商品农业就失去了根基。
大宁种的那些经济作物,是没法填饱肚子的。
相比之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反而更加有生命力。
先进和顽强,通常是矛盾的概念……
认命了吧,别找不痛快,你面对的可是洪武大帝,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玩刀子,外面人头跟西瓜似的,不差你一个!
柳淳眼神闪烁,不停飘忽,额头冒汗……朱元璋人老成精,岂能看不出这小子的惶恐和纠结。
太子数次推崇此子,如今看来,也是稀松平常啊……朱元璋微微摇头,如果柳淳真的说不出什么玩意来,就立刻把他逐出皇宫,想回大宁是不可能呢,凤阳倒是地方,可以留给他享用!
“陛下,陛下询问臣钞法的事情,臣斗胆,想先请教陛下,如何看待宝钞?”
朱元璋越发不快,“怎么,你居然敢拷问君父?”
“臣不敢!”柳淳咬着牙齿道:“老百姓有句话,叫做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若是不知道陛下设计钞法的初衷,臣又如何能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朱元璋哈哈大笑,“这么说,你倒自认为是良医了?”
“臣不敢……但这世上比臣更懂钞法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了!”柳淳沉声道。
“狂妄!”
朱元璋怒骂了一句,又笑了起来。
“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朕就回答你……朕扫灭大元,一统天下。彼时前朝的乱局尚未平息,市面上钞法混乱,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更何况天下缺铜,无法铸造铜钱,朕唯有降旨,颁行宝钞,算起来,已经有十三年了!”
“按照陛下的意思,臣是否可以理解为,宝钞能平抑物价,方便交易,是为了百姓着想?”
朱元璋顿了顿,“也可以这么说?”
“那臣能不能再请教陛下一件事……百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货币?”
朱元璋能察觉到,柳淳这小子是有些东西,但他这种说法的方式,让老朱很不痛快。
“你想讲什么只管说,朕已经说了,不会追究你的过错!”
柳淳心里苦笑,鬼才信你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都不算数,这一句承诺,能值几个钱?
不过是当一辈子的怂包,还是当一刻的英雄,就在此一举了!
柳淳下意识注意了一下大殿的屏风,隐隐约约,似乎有东西晃了一下,不会是寝宫也有老鼠吧?
柳淳一闪念,就继续躬身道:“陛下,臣以为,一个好的货币,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方便,安全,保值!所谓方便,就是交换的时候简单容易,便于携带。在这一点上,宝钞相比于金银钱币,都要强许多。只是在接下来的两点上,宝钞就出了问题,在安全方面,是假币横行,鱼目混珠。而在保值方面,问题就更严重了……朝廷历年来,屡次超发宝钞,造成市面上宝钞泛滥。加之缺少旧币回收,使得新旧混杂,同样一贯旧币,只能当新币的一半使用。而不出一两年,新币也变成了旧币……”
“老百姓拿着宝钞,即便不使用,放在家里,价值也在不断缩水,与日俱减,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试问老百姓又能如何?自然是尽量把宝钞花出去……市面上,人人抛售宝钞,人人争相储存金银钱币,如此一来,宝钞不是宝,反而成了负担……朝廷钞法败坏,也就没有什么稀奇……”
“够了!”
朱元璋气得一拍桌子,犀利的目光,如猛兽雄鹰,锁定了柳淳!
“你很好!朕的钞法让你说的一钱不值!你是不是想让朕废掉宝钞,顺应民意,恢复钱币啊?”
老朱的语气,堪比寒铁坚冰。
显然,有不止一个人,向他建议……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朱元璋知不知道宝钞贬值,知道!他能不能废掉宝钞,不能!
为什么?
道理不复杂。
宝钞在民间价值多少不管,官方定价就在那里……给百官的俸禄,将士的军饷,采买的费用,年节的赏赐……这些全都不是小数目,为了节约开支,老朱也要维持宝钞的发行,而且只会越发越多!
所以,从最初的设计上,宝钞就不是一种真正的货币……而是朱元璋靠着皇帝的威严,强力推行的一种特殊的“纸”!
百官多次上书,反对宝钞,而固执的朱元璋又不愿意认错,加之他认为百官居心叵测,是想从皇帝手里,抢走财权。
所以宝钞的问题,又从单纯的货币金融问题,变成了君臣之争,渐渐的,已经没有了是非对错可言!
“陛下!臣因为宝钞乃是一大创举,是金融的巨大进步,不但不能废除,还应该发扬光大……只是宝钞的弊病,需要纠正,拾遗补缺之后,才能让宝钞真正成为大明之宝!”
朱元璋面沉似水,半晌才道:“你说,要怎么办?”
“启奏陛下,臣以为首先宝钞不能随意增发,每年发行多少,都要有估算,要建立储备金制度……宝钞要在任何时候,都能兑换金银,确保币值稳定。再有,朝廷要建立一套宝钞的回收制度。还有,要扩大宝钞的使用,准许百姓用宝钞完粮纳税!”
柳淳一口气说了很多,朱元璋听完,突然朗声大笑,“真是巧舌如簧!你说的这些,无非还是替那些有钱的人讲话,还是想让朕废了钞法罢了……你,居心叵测!”
朱元璋的话,在寝宫里回荡,宛如雷霆炸响,重锤击顶。
柳淳突然双腿一软,匍匐在地,泪水流淌下来……
“陛下,臣幼年流落草原,幸有师门收养,教导学问本事……两年前,臣孤身一人,返回大明,几乎命丧山火之中……所幸得人相救,才能侥幸活命。臣自回归大明,便倾其所有,制造军粮,改良火药,建钢铁厂,屯田戍边,臣,臣……是想以一身所学,报效天子圣恩。”
“似臣这般年纪,两次目睹天颜,超擢为大宁经历官,已经是天恩浩荡,臣就算再没有良心,也不能跟其他人搅在一起!陛下若是如此看臣,那,那就不如把臣赐死算了!”
柳淳声泪俱下,痛哭流涕……他不是装得,而是不哭真的会掉脑袋!
老朱也迟疑了……柳淳说的没错,从他的经历看,的确不可能跟文官士绅搅在一起,“哼……朕不想听你的巧舌如簧,你要是没有办法,朕决不饶你!”
“陛下……臣建议陛下设立专门的大明皇家银行,负责宝钞的全套发行工作……陛下可以用皇家的名义入股,避开户部的干扰……另外,臣斗胆猜测,陛下不放弃宝钞,是为了国用充足,若是能把银行建立起来,陛下自然可以从银行借贷……还有,银行可以吸收百姓存款,如此一来,就能实现宝钞的回收,保证币值稳定……”
柳淳两眼放光,滔滔不断……朱元璋被他说得摇摆不定……
“陛下,若还是不放心,可以先在京城施行,如果能成功,再推广全国不迟啊!”没有法子,柳淳把“试点”的大招都抛出来了,是真的竭尽所能,要是还不能说服朱元璋,他就惨了!
就在朱元璋还犹豫之际,屏风后面,太子朱标快步跑出来,跪在了柳淳的旁边。
“父皇,儿臣听了许久,柳淳一心谋国,恳请父皇恩准!”说完,他跟柳淳,一起趴在了地上,等待老朱的裁决!
………………………………
第135章 金杯共汝饮
“太子既然替他求情,那朕就把他交给你了。”
老朱一甩袖子,转身走人……
两个人只好退出。
“柳淳,你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啊!”
朱标笑呵呵道:“没想到你敢跟父皇直言钞法弊端……我还以为你没这个胆子呢?”
柳淳在袍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咧嘴苦笑……他这个人胆子的确不大,可问题是整个大宁的未来,他的身家性命,全都压在了宝钞上面……假如这玩意币值变动剧烈,稳定不下来,他就没法做生意。
换言之,整个大宁都司的产业,都会彻底崩塌。
他的努力,就像是在沙漠上建城堡……这座城堡的基石就是商品交换,而宝钞则是基石之间的粘合剂。
稳定了,就拥有一起,不稳定,什么都是海市蜃楼。
柳淳觉得自己跟那些贪官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为了钱,不惜自己的性命,而柳淳呢,是为了保住事业,拼了小命,当了一回直言进谏的臣子。
等出了寝宫回想,柳淳真有点后怕,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估计就不会这么干了……事业损失也就损失了,小命要紧啊!
说起来还要感谢朱标。
没有这位太子帮忙,还真不知道是生是死哩。
“殿下,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既然圣人同意设立银行,稳定宝钞,也就没有下官什么事情了,我打算择日返回大宁。”
柳淳是真想走了,面对老朱,不但要跪啊跪的,还时刻提心吊胆,远不如待在大宁舒服。
听到柳淳要跑,朱标简直笑出了声:“柳淳,你想什么呢!就算我想放你,父皇也不会答应的……再说了,这银行怎么弄,宝钞该怎么办,还要靠你!”
“靠我?殿下,这么大的事情,我怕是扛不起来。殿下手下人才济济,一准有人能胜任的!”
“对不起,没有!”朱标给了柳淳一个大大的白眼,你不是也说了,懂这个的没几个人。
“父皇英明神武,治军有方,南征北战,无有不胜,创造出大明基业,固若金汤,虽古之雄主,亦不能相提并论……”
朱标突然一本正经,鼓吹起他老爹来。
柳淳愣了一会儿,怎么听起来像是说老朱只会打仗,不懂治国啊……其实这么说也不公平,朱元璋至少把均田做得非常好,老百姓得到田地之后,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严惩贪官污吏,肃清吏治……这一套做下来,天下百姓过得就不会太差。
老朱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只是天下太平二十年,物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商业的种子已经萌发,迫切需要合适的土壤生长。
但问题是老朱的经济学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他弄不懂复杂的金融游戏,对宝钞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靠着旨意,强制推行的阶段。
“柳淳,父皇还是很欣赏你的。”
柳淳低着头,没敢回话,但他的心里却十分鄙夷,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次进宫,从一开始,老朱就疾言厉色,仿佛要吃了他似的,远不如第一次面见的时候,那么和善,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
“哈哈哈……柳淳,你小子还敢埋怨父皇?你第一次面君的时候,父皇什么都没问出来……反而是你,大谈宝钞的事情,还让父皇派犯人去辽东开采金矿,你问问哪个臣子,敢指挥父皇做事……”
柳淳吓得咧嘴了……敢情在这里等着呢!就那么一点小事,老朱也揪住不放,足见他的心胸也不怎么样吗?
“柳淳啊,父皇让我在屏风后面听着,其实早就存心让你负责宝钞的事情,他老人家只是想试探你一下。果然,你直言进谏,没有让父皇失望……放心大胆去做吧!把银行办起来,把宝钞稳定了,我很看好你的本事!”
朱标一番热情洋溢的话语,说得人热血沸腾,可柳淳还没有糊涂,都说他能忽悠,其实最能忽悠的就是皇家!
这不,朱标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了。
“殿下,我能不能问一下,假如银行开不成,事情失败,会怎么样?”
朱标面部僵硬了片刻,低声道:“那个……还是要尽力做成的!”
“假如,臣是说假如!”柳淳坚持追问。
“那就要看你弄到什么样子。”
果然!
柳淳懂了,老朱对宝钞是没什么希望了……甩给柳淳,做好了是他的功劳,做不好就怪柳淳,如果弄点天怒人怨,没法收拾,就砍了柳淳的脑袋,平息众怒!
朱元璋,你丫的就是个无良的黑心老板!
包括朱标再内,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纯良!
你们都在算计小爷!
柳淳算是看透了,“殿下,臣斗胆说一句,假如真的把宝钞交给我,此事万万办不成!”
朱标不解,“你在父皇面前,说得头头是道,莫非你欺骗父皇?”
“殿下可不能诬陷臣啊!”柳淳慌忙摆手,“这银行能不能成,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信用!”
“信用?”
“嗯!”柳淳道:“殿下,宝钞就是一张纸,让这张纸发挥作用,靠两样东西……其一是天子授权,其二,是百姓承认。第一点没问题,现在就是要让老百姓有信心,能够接受宝钞。这么大的事情,至少要有个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持,假如全都由臣负责,百姓见到一个毛头小子,会放心把钱存进来吗?”
“这个……似乎也有道理!”朱标犯愁了,“除了你之外,朝中又有谁懂得这些呢?”
朱标犯了难,的确人才难找……柳淳这也是半真半假,他知道凭着自己的势力,没法染指银行这一块……可若是找一个废物出来,什么都不会,柳淳就能躲在背后遥控,其实也挺不错的。
“殿下,这个人不一定要懂宝钞,但是人品却一定要靠得住……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大可以学吗!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要紧的!”他很憨厚,诚恳地建议道。
不懂没事,只要找我,包教包会不收费,绝对不骗人……柳淳信誓旦旦,等着朱标上钩,可他哪里知道……这位太子殿下居然聪明起来了。
“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个绝佳的人才!”说完,朱标居然撇下柳淳,直接上了马车,去聘请贤才了!
望着马车扬起的灰尘,柳淳气得跺脚!
这个朱标跟他爹其实是一路货色,表面仁厚,刚刚还求小爷呢,现在有了人选,就急匆匆跑了……神马玩意!
柳淳带着一肚子气,返回了住处,结果到了第二天,消息就传开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个兄弟,像是包打听似的,跑来送信了。
“太子殿下去见了茹太素!”
“老茹要咸鱼翻身了!”
“柳哥,明明是你提议的,让别人抢了,你会不会失望啊?”
……
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叫个没完!
“等等,你们能不能跟我先说一下,这个茹太素是什么人?”
提到了茹太素,世人熟知的是两件事……其一,他早年的时候,给朱元璋上万言书,写的晦涩难懂,光顾着拽文,老朱那时候文化水平还不成,一气之下,赏了茹太素一顿板子……第二件事情就是四年前,朱元璋宴饮群臣,他跟茹太素说了两句著名的话,“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这两句话,可把洪武帝的为人说的清清楚楚……该喝酒的时候,朕会赏赐,可该杀头的时候,朕也不会手软!
茹太素呢,诚惶诚恐,回答道:“丹诚图报国,不避圣心焦!”
坦白讲,昔日一心拽文的茹太素,回的并不好,听到老朱的话,该焦虑的是群臣,不是皇帝!
果不其然,没有多久,茹太素就丢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被贬为御史。
柳淳提议用重臣执掌银行,朱标想到了这位昔日的户部尚书……又是三天时间,柳淳接到了茹太素的命令,让他立刻过去议事……连点礼貌都不讲,好歹来亲自邀请啊!柳淳有预感,这老货要倒霉了……
………………………………
第136章 找老朱要钱
虽然对老货心有不满,但毕竟人家干过户部尚书,是朝中重臣,柳淳也不敢怠慢,只能动身去见茹太素。
打听了一下,柳淳才知道原来老头的府邸在南城,周围都是各地的商贾,还有许多戏子,环境杂乱,院子也很小,甚至说有些寒酸。
等他赶来的时候,发现一个布衣老者正拄着拐杖,等在门口。
“请老管家代我通禀,晚生柳淳,拜见茹老大人!”
老头瞧了瞧柳淳,很年轻的一个少年郎,长得又帅气……不由得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鲜衣怒马啊!
“柳经历,老夫就是茹太素,在这里等你许久了。”
说完,老头请柳淳进去。
这时候柳淳才发觉,原来茹太素腿脚不便……对了,柳淳总算想起来,当年这老头在老朱面前拽文,上了晦涩难懂的万言书,结果让朱元璋痛打一顿,或许是落下了残疾……若真是如此,人家不去请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柳淳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到了客厅,分宾主落座,老头准备了点心,茶水,还有瓜果……“柳经历,太子殿下来找老夫,说是你说动了陛下,要筹建银行,还举荐年高有德的重臣执掌,太子殿下找到了老夫……说句实话,老夫是颇为意外,诚惶诚恐,想了整整三天,都拿不定主意,这才请柳经历过来,想跟你恳谈一番!”
老头态度诚恳,语气谦和,让柳淳好感快速上升。
“老大人执掌户部,清正廉洁,人所共知,筹建银行,也是手到擒来,小事一桩……晚生才疏学浅,年纪又小,若是老大人不嫌弃,晚生自然愿意竭尽所能。”
茹太素大笑着摇头,“柳经历太客气了,我跟刘学士可是老朋友,他从北平回来,就没口子夸奖你,说你把那些北元的俘虏教训的如臂指使,堪称当世干吏……而且你进京之后,就敢直言大弊,尤其是你在天子面前,直接询问设立宝钞的初衷,真是让老夫刮目相看!”
说着,茹太素居然站起身,颤颤巍巍,给柳淳鞠躬。
这下子可把柳淳吓到了,慌忙道:“老大人,陛下垂问,晚生实话实话而已!”
“唉!”老头深深叹口气,“实话实话,这四个字就不容易!在官场上,有几个人敢说实话!”茹太素重新坐下,对柳淳道:“三年前,老夫被免了户部尚书之职,从此之后,户部尚书就一直空缺,朝廷的大小开支,其实是操纵在陛下一人之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柳淳吸了口气,他初次跟茹太素见面,可不敢什么都说,哪怕这老货跟刘三吾是朋友,那也不行!谁知道是真是假……
见柳淳不语,茹太素反而更加欣慰,年轻人就怕嘴上没把门的。
“柳经历,你总听说过郭桓案和空印案吧?”
这个柳淳当然知道,郭桓原是户部侍郎,因为侵吞国库粮米千万石之巨,连累整个六部,侍郎以下,悉数被朱元璋处死,牵连官吏数百人之多。
“一直以来,天子都不信任户部官吏,老夫接任户部尚书之后,天子曾言‘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老夫战战兢兢,能活到今天,全赖太子殿下周全。老夫已经无意仕途,奈何太子相请,不得不勉为其难。只是老夫听闻,这银行要替天子理财……老夫以为其中干系太大,不得不防啊!”
茹太素轻敲桌面,柳淳心里头嘭嘭乱跳……他也想到了,历次朱元璋肃贪,户部都是重灾区,就算没事,也会被牵连进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强烈怀疑手下的官吏,尤其是管钱的户部,茹太素能活着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下来,已经可以偷着笑了。
茹太素见柳淳脸色微变,似有思索之意,老头把话锋一转。
“宝钞的事情,非比寻常……我思索了几天,柳经历不妨听听老夫的看法。”
“晚生正要请教老大人。”
茹太素微微点头,“你提到了,要用新的手段,区别假币……这个可以让工匠们去做,至于回收旧币,老夫是这么想的,你看是不是能仿效钱庄票号……对了,就是你说的那个银行,让商民百姓,把宝钞存入……朝廷只收取一些保管费和折旧费,等到了约定的时候,百姓就能来取出新的宝钞,如此一来,也就维护了宝钞的稳定,也达到了回收旧币的目的。”
听完茹太素的想法,柳淳差点喷了,这跟他设想的,完全是两回事啊!
柳淳是希望弄个存款有息的银行,而老头却要收保管费,谁还来存款啊?
其实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了……早期的柜房,金银店,钱庄,票号……其实都是向储户收钱的。
对于一般商人而言,长途贩运,携带太多的金属货币,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各地的金银成色也不一样,交易的时候,非常不方便。
他们把钱存在钱庄票号,然后由钱庄票号提供担保,虽然要支付一些费用,但也是可以忍受的。
只是……这一套办法,用在宝钞上,能行吗?
“老大人,若是百姓商贾,不愿意把钱存进银行,又该怎么办?”
茹太素深深吸口气,老脸之上,充满了纠结,半晌才道:“那就只有下严令,逼着商民百姓存钱了。”
柳淳沉吟道:“朝廷强令百姓使用宝钞,又强令百姓存钱,唯恐会加快民间抛弃宝钞的步伐……弄巧成拙,反而彻底毁了宝钞!”
柳淳能说着这番话,让茹太素颇为惊讶!
“柳经历果然敏锐!奈何……”老头没有说话,而是取来一个盒子,展开之后,将一个金杯递给了柳淳。
在杯底,有“御制”两个字!
“金杯?”
“嗯,是陛下赐给老夫的!”
柳淳眼睛都直了,金杯在前,白刃在后……要是办不成这件事,老朱就要杀人了!
茹太素晃着花白的脑袋,万般无奈。
“老夫固然知道,强令百姓存钞,会引来反弹……可若是不然,又如何能完成陛下的嘱托!到时候,怕是老夫就要用这个金杯,装满鹤顶红,自己喝下去了!”
看着老头可怜兮兮的样子,柳淳真的对洪武朝的官员,产生了一丝丝的同情……据说有人在上朝之前,都要准备好遗嘱,看起来不是夸张,真是提着脑袋当官啊!
柳淳盯着金杯,眼睛都不眨,茹太素还当他喜欢呢!
“柳经历,你要是能替老夫想个万全之策,这个金杯就是你的了!”
柳淳突然笑了,“御赐金杯,的确是好东西。老大人……你有胆子吗?”
“胆子?你要干什么?”茹太素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咱们去找陛下。”
“找陛下?”
“嗯,去找陛下要钱!让他给银行出本金!我就不信了,偌大的皇宫,就拿不出金银来!”
茹太素翻了翻白眼,简直要昏过去了。
这多年了,光看到往宫里送钱,就没见过皇帝陛下往出赔钱的!
“柳淳,要不你回去吧,这事老夫自己来就行……”茹太素突然觉得自己翻了个大错误……
“不成!”柳淳还来了劲儿,握紧拳头,用力挥舞,“老大人,赶快换朝服……办银行的钱,陛下出定了!”
………………………………
第137章 朱元璋的小金库
什么是真的猛士?
在今天之前,茹太素多半会认为是老朋友钱唐。
朱元璋阅读《孟子》,发现其中的话太难听了……尤其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