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这么愉快的旅途,你怎么就打不起精神来?”朱棣忍不住责备道:“这可是风驰电掣啊!多美妙啊!早知道你这么无趣,朕就该把解缙叫过来,让他跟朕赋诗填词,你这个人,太没趣了。”

    柳淳翻了翻白眼,他也想兴奋起来,可是这个破火车做不到啊!

    朱棣是受不了柳淳的死样子了,他干脆把柳淳扔在了一边,主动去找别的臣子了。谈朱棣走出来,就发现混血小娃娃,常如意正在兴奋地跑着,蓝玉蹲在过道的一头,兴致勃勃瞧着,满脸的慈祥。

    朱棣见小娃娃跑过来,伸手将他抱起来,用满是胡茬的脸,狠狠蹭了小家伙一下,惹得常如意皱起鼻翼,仿佛要哭了似的。

    朱棣急忙又掏出一块玉佩,塞给了小家伙,才让他笑了。

    偏巧此刻火车停下来补充水和煤,朱棣干脆从车上下来,告诉小太监,去把所有勋贵都请到月台上。

    很快,朱能、火真、陈亨、王忠、李远、郑亨……这些靖难的功臣,纷纷跪在了朱棣的面前。

    朱能最是兴奋,他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陛下,到了山东了,前面不远就是济南!济南啊!”

    朱棣也露出喜悦的笑容。

    “没错,就是济南!”朱棣还记得,当初铁铉、盛庸等人守卫靖难,死死挡住了靖难大军南下的步伐。

    可是如今,早上出发,还没有天黑,他就已经距离济南咫尺之遥。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有这么快的速度,完全可以打守军措手不及,轻易就能杀进城去。

    “诸位爱卿,在十年前,你们想过会有这一天吗?”

    别说十年前,就算是一年前,也没人敢设想铁路修成的样子。这次出行,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朕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都觉得朕无情,朕逼着你们,背井离乡,去海外建藩立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真的是朕黑了心,要害你们不成?”

    “错了!大错特错了!”

    朱棣恨铁不成钢,他怒吼道:“大明变了,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铁路就在这里,你们也体验过了,是好是坏,你们应该清楚吧?咱们需要修更多的铁路,方便往来,让商贸变得更繁荣。咱们需要资源,要人,要矿石,要贩卖商品的市场……如果仅仅局限在大明,就没法快速完成这个壮举!”

    “你们还是朕的兄弟,心腹,是朕寄予厚望的国之栋梁。让你们去海外,既是为了大明好,也是为了你们能和朕一起,永享富贵。”

    朱棣说到了这里,深深吸口气,“何去何从,朕希望你们想清楚,千万不要再迟疑了,不然,就像着火车,不会等待迟到的人!谁都不行!”

    说完,朱棣断然转身上车,此刻水煤已经补充完毕,锅炉燃烧起来,白汽升腾,马上就要出发……


………………………………

第864章 朕就是神

    朱棣的御用专列在半夜时分,进入了济南站。山东巡抚汤怀率领着所有的文武官员,翘首以盼,等待着天子驾临。

    此刻的朱棣没有半点睡意,一双眼睛亮得像灯泡似的。他在嘴里不停念叨着,快,太快了!

    柳淳佯装睡觉,闭着眼睛,懒得搭理这个土老帽,你说快那就快吧!反正你这辈子估计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了,不过说句心里话,以现在的速度,也足以吊打一切了。接下来就是多修铁路,把大明东西南北都串联起来,到了那时候,自己就可以安心退休,到封地享受晚年了。

    柳淳闭目养神,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

    朱棣哪有心思想这些,他完全沉浸在震撼当中,来自工业力量的震撼!

    火车载着上千人,一天的功夫,就奔驰了一千里!

    一千里啊!

    过去最快的传播手段,也就是八百里加急。需要骑士昼夜不停奔波,人没了大半条命,马也会被跑死好几匹。

    说是八百里加急,其实两京之间,最快也要四天多,如果是道路崎岖的地形,那就要更长的时间。

    八百里加急耗费太大,能携带的东西又太少,因此除了最紧急的军情,少数的国家大事,根本用不起。

    可火车不一样,速度更快,运力万倍增加,平摊到货物上面,成本又大大降低……不光是军国大事,就连普通的商贾货运,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柳淳在总结修路的时候,最常用的六个字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看来,这小子还真没忽悠朕,他说的是大实话!

    这还不算什么,朱棣最震撼的是过黄河的方式,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黄河在,他们早就进入济南了。

    早在修铁路的时候,朱高煦就考察过,他跟许多人探讨,想要在黄河上修建铁路桥,短时间之内,是绝对做不到了。

    朱高煦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建造大型的平底渡船。

    采用类似福船的造型,把肚子尽量变大,降低吃水线。在甲板上,铺上铁轨,然后将几段渡船连结起来,形成一座浮桥。

    而且为了让浮桥足够坚固稳定,他还向河水中打入了铸铁桥柱。

    在这次南下之前,朱棣只知道大明的工匠相当了得,可工匠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还不清楚。

    可是在过黄河的时候,朱棣真真切切感触多了,合抱粗细的柱子,稳稳立在黄河之中,三百丈长的铁链,横断大河之上。

    汹涌澎湃的黄河,宛如被驯服的猛兽,乖乖匍匐在脚下。

    火车通过引桥,上了浮桥,向着南岸飞奔。

    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水,天堑变通途,这是何等的壮举!

    当初在靖难的时候,人扛马拉,把货物送到了北岸,然后装船,运到南边,再利用人力,畜力,向前运输。

    一个人过黄河容易,可是货物过河,简直比登天还难!

    多少民夫船工,牛马牲畜,被活活累死,尸体布满河面,何其惨烈!正因为如此,大江大河,从古至今,就成了许多动荡时期,分裂格局的天险。

    远的不说,当初朱允炆不就想着划江而治吗?

    如今铁路修成,一夜之间,朝廷禁军就能兵临城下,试问谁还有本事分裂疆土?

    铁路就是一条坚韧的大筋,把朕的天下紧紧绑在了一起,再也不会四分五裂,再也不会分崩离析。

    朕的江山,比钢铁还要坚固!

    朱棣这次南下,本来是想教训一下勋贵,让他们知道厉害。谁知道最受震撼的竟然成了朱棣自己。

    他此刻信心十足,充满了斗志。

    就算靖难勋贵通通反对又能怎么样?朕手上的力量根本不是你们能比的,想跟朕斗,你们还差得太远了。

    朱棣豪情万丈,豪气冲天!

    当他从济南站下来,见到了汤怀等一众官吏之时,朱棣主动大步走过来,伸手把汤怀拉了起来,没舍得让他下跪。

    君臣四目相对,噼里啪啦的火光四射,弄得汤怀都不好意思了。

    “陛下,臣等恭迎陛下,臣给陛下准备了鲁菜大宴,请陛下过去休息。”

    朱棣摆手,“不吃了,大宴留给你们了……朕想吃大葱!”

    “大葱?”汤怀生怕自己耳朵坏了,又反问了一句。

    “没错,就是大葱,有煎饼就更好了。酱要是没有就算了,火车上有,是六必居的。”

    汤怀也笑了,“陛下,要说酱,还是山东本地的好,京城的只是名气大罢了。”

    难得,朱棣没有反驳。

    下面官吏还真给朱棣准备了一大摞煎饼,还有正宗的章丘大葱。

    朱棣吃得香甜,还把柳淳叫起来。

    “来,尝尝这个夜宵,别有滋味。”

    柳淳勉强打起精神,尝了一卷,然后缓缓道:“汤怀,这几年修路,你们就吃这个吧?”

    汤怀点头,“嗯,吃葱力气大,修路没力气可不行!”

    朱棣将手里的煎饼卷葱塞进了嘴里,露出欣慰的笑容,用力拍了拍肩头。

    “你也算是将门勋贵出身,却能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朕都知道,你这个巡抚跟着百姓一起开山修路,着实辛苦啊!”

    朱棣回头看了眼柳淳,“你教了个好徒弟啊!”

    柳淳沉声道:“两京铁路,最难的一段就在山东的丘陵,他们能如期完工,的确不错。”说着,柳淳还冲着徒弟微微一笑。

    汤怀连忙低下头,他的眼圈泛红,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陛下盛赞,臣惶恐,先生的褒奖,更让学生坍塌不安。”

    朱棣不客气道:“你受得的,朕赏罚公平,绝不让有功之臣寒心。你现在就随着朕南下,一个工部尚书,朕许给你了!”

    汤怀之前挂着佥都御史的衔,不过是四品官而已。如今跃升二品尚书,比连升三级还夸张,朱棣的手笔,真让人叹为观止。

    汤怀怎能不喜,可是在短暂的失神之后,他又忙道:“陛下,臣能不能斗胆请求,延迟一年半载,让臣把山东的事情落实下去,然后再进京。”

    朱棣道:“你还有什么事情?”

    汤怀立刻道:“启奏陛下,为了修路,山东父老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之前漕运废除,又影响了不少人的生计,臣打算替山东父老争取一些项目,也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臣觉得这是山东父老应得的。”

    柳淳哑然,“你这么说,格调就低了不少。”

    汤怀嘿嘿笑道:“弟子不在乎面子的!”

    “哈哈哈!”

    柳淳朗声大笑,“陛下,朝廷原本就打算在山东增设两所大学,另外还有两所职业学校。如今汤怀说了,是不是能设一个机械制造厂,既可以维修蒸汽机,又能制造火车配套的零件产品?”

    朱棣欣然同意。

    汤怀简直是大喜过望,这个大礼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

    两所大学,加上两所职业学校,一下子就让山东的教育资源比肩两京,超过了其他各省。

    至于设立机械制造厂,那更是如虎添翼山东的未来可期啊!

    “师父,你看是不是要尽快落实,弟子要怎么跟内阁礼部确认?”

    柳淳忍不住笑骂道:“你个兔崽子,我和陛下还会骗你不成,早晚都是嘴里的肉,着急什么?”

    “师父,这话不对啊,这肉没吃下去,肚子饿着呢!”

    朱棣也冷哼道:“柳淳,你的徒弟跟你都是一个德行的。山东父老替朝廷做了很多的贡献,朕现在就拟旨,你立刻让他们下面安排,用最快的时间,把学校和工厂建起来了。另外朕再拿出50万两,做为助学之用。”

    汤怀简直乐得找不到北。

    有付出,就有收获。

    山东为了修路,动员了许许多多的民夫,很多人都是自备口粮,无偿劳动。在施工过程中,受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只不过在付出了这些之后,山东也获得了一项了不得的能力,那就是对现代工业的掌握,对工程施工的熟悉。

    这可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全国建设之中,从山东走出了无数的施工队,几乎囊括了所有工程。

    甚至日后的海外施工,也离不开山东人的身影。

    朱棣的专列天还没亮,就已经离开了济南,一夜没睡的皇帝陛下,兴奋的像是个毛头小子,火车迅速南下,穿过泰安……朱棣又冒出一个想法。

    “柳淳,你说朕去泰山封禅怎么样?”

    柳淳低垂着眼皮,有气无力道:“臣这就安排,让天降祥瑞,赐下河图洛书,恭贺陛下文治武功,保佑大明千秋万代。”

    朱棣恶狠狠瞪了柳淳一眼,“你别以为朕听不出来!你这是反话正说,朕还没有笨到那个程度!泰山封禅,朕已经修成了铁路,这就是朕功绩最好的证明!用不着祈求神明保佑!朕就是神!”

    朱棣霸气十足道,柳淳终于睁开眼睛,仔细瞧了瞧这位眼珠子通红的新晋“大神”,发自肺腑说了一句。

    “陛下,还是赶快睡觉吧!”

    再熬下去,你就不光是神了,还是神经!

    朱棣无奈,也只有盖上了羊皮毯子,逼着自己把眼睛闭上。

    他们君臣休息,可是在另一边,那些勋贵们却睡不着了,一个个红着眼睛,该何去何从,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第865章 横行西方的无敌之师

    火车还在行进,已经过了淮安,旅途过半,所有人的心气也都随着飞驰的火车,跑得差不多了。

    陛下没有骗他们,现实的残酷无情,碾碎了所有勋贵最后一点体面。除了服从陛下的安排,去海外建国,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这铁路修成了,两千里的路途,不过三天之功,你们知道这是啥意思不?这就代表将领不值钱了。”

    朱能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对着大家伙感叹。

    “过去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知道什么意思不?就是相隔遥远,没法传递消息,没法掌控全局,故此身在后方,不要干涉前面将帅的选择。要是像两宋那样,随便瞎画一张阵图,让将士们照着布阵,不输才怪呢!”

    朱能嘿嘿道:“现在呢?不一样了,有了这铁路,就能快速出兵,人马派过去了,立刻投入战斗就是了,将领只需要执行上面的命令。虽说指挥上还有高低之分,但是想拥兵自重,胁迫朝廷,那是痴心妄想!”

    “别的不说,你们瞧瞧这沿途修路的工人,他们是手里拿着铁锹,这要是换上火铳,全都是最好的士兵!”

    朱能撇着嘴,自怨自艾道:“我是没办法了,只能认命了,陛下怎么说,我就怎么听。而且呢,我这个当爹的也管不了孩子的事情,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我现在就盼着陛下准许我解甲归田,好好过安稳日子。养几头牛,耕几亩田,挺好!”

    朱能眼珠上转,得意洋洋,一副缺少社会毒打的德行,是真的欠揍!

    可问题是在场这些人,还真没有跟朱能对打的本事。倒不是区区成国公有多了不起,而是朱能有个好儿子。

    这点非常重要!

    同为一个战壕里出来的靖难勋贵,大家伙彼此有点差距,不算啥问题。但是你可以欺负老,千万别欺负小。

    像他们这些人,生命过半,还能折腾几何?

    等自己两腿一伸,小辈们可就要惨了。

    现在能撑得起家业的二代子弟,首推就是朱勇,另外张辅也很不错,但是他身在安南,不太能干涉朝廷的事情。

    朱勇不但是柳淳的门人,还跟太子太孙关系密切,能同时得到陛下和太师的青睐,还跟未来的帝国继承人有交情,就这样的条件,在未来最差也是朝中大佬武夫里面的顶尖儿人物。

    儿子就是朱能最大的底气,他是真的一无所惧。

    再看看这些人吧!

    自己不算行,到了子孙后辈,就更加糟糕了。

    “我是真心提醒你们,等火车到了应天,陛下一声令下,你们的机会或许就再也没有了。真到了那时候,你们可不许怪我没提醒你们!”

    说完,朱能竟然也垂下眼皮,准备睡觉了。

    这可怎么办啊?

    勋贵们面面相觑,一个个跟苦瓜汁里面泡出来似的,海外建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保住荣华富贵,就这么难吗?

    到了最后,泾国公陈亨站了起来,他冲着大家伙道:“走吧,去见陛下!”

    他认输了!

    陈亨带头,后面火真、王忠、李远、郑亨,等等众将,纷纷前往朱棣的车厢,去拜见天子,祈求原谅。

    他们刚刚赶到,结果从车厢里传来响亮的呼噜声,离着老远,就听得清清楚楚,不是别人,正是朱棣!

    兴奋了一天多的皇帝陛下,终于睡着了。

    陈亨等人互相瞧了瞧,回去吧,等陛下清醒过来再说……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提醒道:“前面就是淮安,火车已经到了南直隶境内了!”

    南直隶!

    大家伙打了个冷颤,还真是快啊!

    靖难的时候,这段路走了三年多,如今只要三天的时间,对比太惨烈了!

    陈亨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真的走不动了。

    扑通!

    他跪下了。

    紧接着,其他的勋贵也都跟着跪下。

    狭窄的车厢,愣是让他们给堵满了。

    朱老四依旧酣睡,倒是柳淳,他已经被朱棣惊天动地的呼噜声给弄醒了,他对天发誓,以后就算是死,死铁轨上,从车窗跳下去,他也不跟朱棣坐一列车。

    实在是太折磨了。

    柳淳索性坐了起来,闭目沉思。

    勋贵们已经没有多少路可以走了。

    把勋贵拿开,就等于打破了将门家族对武职的垄断,义务兵役制、参谋制,再加上军校教育……这些足以让大明建立起傲视天下的强兵。

    横扫任何敌人,不在话下。

    或许接下来最该伤脑筋的就是如何治理庞大的疆域,如何消除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柳淳闭目沉思,火车到了第二天下午,终于离着扬州不远了,朱棣也从睡梦中醒来,他伸了个懒腰,浑身的骨头噼里啪啦作响。

    “舒服,真是太舒服了,就跟睡在皇宫一样,走了这么远的路,一点不疲惫,绝了!”

    如果给铁路选个代言人,朱棣绝对是最好的人选,在他的眼里,铁路就是个完美的姑娘,一切都是那么称心如意。

    就连混杂着浓烟的空气,都清新醒脑,充满了现代气息。

    柳淳丝毫不奢望让朱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了。更何况柳淳也不是吃面包要撕掉边儿的环保小公举,更不会觉得使用刀叉比筷子更环保,所以就任由朱棣沉浸在工业的伟力之中吧!

    “陛下,泾国公他们都在外面,想要见陛下。”

    朱棣一听,狡黠冷笑。

    “果不其然,他们撑不住了,朕还以为能熬到应天呢!这还没到扬州,就打算投降了,真给朕丢脸!”

    朱棣有心起身,召见这些人,可又坐了下来。

    他看了看四周,竟然摸出一盘棋来。

    “别管他们,先配朕杀一盘!”

    柳淳又不能拒绝,只好陪着朱棣下棋。

    这俩人都算不上棋艺高手,柳淳是缺少天赋,至于朱棣,他更喜欢大开大合,横冲直撞,棋风泼辣有余,细腻不足。

    所以这俩货基本上是五五开,下的很过瘾。

    一直到了下午时分,火车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咯噔停住。

    柳淳的“炮”正好对准了朱棣的“帅”。

    “陛下,认输吧!”

    朱棣哼了一声,突然伸手,把棋盘一推,“不下了,等从应天返回,咱们再分胜负!”

    柳淳气得翻白眼,是我赢了好不好!你不能一下子都给清空了,朱老四,你就是个无赖!

    朱棣心情大好,推开了门,看了一眼跪在面前的人们。

    全都是靖难功臣,多年的老兄弟,出生入死,的确是不容易啊!

    “都起来吧!”

    朱棣见没人动弹,就提高了声音,责备道:“怎么?还要朕搀扶你们不成?”

    终于这帮人摇摇晃晃,站了起来,他们偷眼看朱棣,满脸都是羞愧之色,恨不得把脑袋埋到裤裆里。

    “知道羞愧了?知耻后勇,总算还有点良心。废话朕不多说了,只要愿意去海外建藩立国,朕都会鼎力相助,你们自己也要争气,要是连欺负蛮夷的勇气都没有,你们就真的连个娘们都不如了!”

    朱棣痛骂,大家伙情不自禁,涨红了脸膛。

    这还真不是一句笑话。

    享受了一次长途旅行的公主殿下,彻底疯了。

    她坚信大明就是天堂。

    没错,在经典里,也只是说天堂有数不尽的牛奶和蜜糖……可是在大明,比这两样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京城的烤鸭,天津的馒头,山东的扒鸡,沛县的狗肉……这一路下来,她品尝了不下一百种食物,每一种都比她从前吃到的所有食物都美味。

    不光是吃,就说火车,即便穷尽整个欧洲的想象力,交通工具也离不开马车,野兽,飞鸟,最多换成会飞的毯子而已!

    可是在大明,就有这种力大无穷,会冒火,能喷烟的怪物,这不是上帝才有的本领,谁会相信啊!

    “我的丈夫,能成为你的妻子,跟随着你,来到大明,是我最大的幸运!”

    公主殿下脸膛红扑扑的,愧疚道:“只是我依旧要去寻找父亲,我坚信他还活着。我会把父亲救出来,一起到大明,来享受天堂的生活。如果,如果……父亲遇害了,我就要灭掉那个国家,杀光他们所有人,用鲜血替父亲报仇,血债血偿!”

    常茂看着年轻的夫人,老脸之上,也满是自豪。

    “巾帼不让须眉,夫人果然不同凡响!”常茂欣然道:“陛下和太师已经给你准备了人马和装备,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支足以灭掉无数国家的力量!而你,很快就是这支力量的主宰!整个西方,没有人能阻挡你的脚步!”


………………………………

第866章 来自东方的怪物在加来港登陆

    皇帝陛下在无数的欢呼声中,驾临应天,距离从京师出发,只过去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准确说,是两天零10个时辰。

    行程两千三百余里,随员多达两千八百多人。

    当朱棣骑着高头大马,神采飞扬,进入应天的时候,道路两旁都是欢呼,遍地都是鲜花,欢迎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尽头。

    前来见证这一奇迹的记者不计其数。

    他们热泪盈眶,一边挥动大笔,撰写着眼前的一切。只不过就算最华丽的辞藻,最美妙的文字,也描绘不出百分之一。

    大家的心头,只有一个共同的念头。

    那就是自豪!

    毫不掩饰的自豪!

    不需要半点谦虚,这是只有大明才能做大的奇迹!

    包括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参与到了这个庞大的工程之中。

    一段接着一段的铁轨,一根挨着一根的枕木,数以百万计的工匠民夫,小心翼翼,兢兢业业,修好了贯穿南北的铁路。

    如今皇帝陛下,率领着文武重臣,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从京师赶到了应天。

    这不是皇帝陛下的专享。

    很快就会推出客运和货运的专线,到时候普通商人百姓,也都可以乘坐火车,体验急速飞驰的快乐。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兴奋!

    一贯矜持的百姓,此刻也癫狂起来。

    酒馆,茶楼,大街小巷,全都是谈论铁路的声音。

    报纸连篇累牍,介绍着大明取得的成就,夸张的用词,展示着无与伦比的喜悦。

    就连那些寓居在应天的外国人,也都被惊动了。

    要说起来,他们才是最惊骇的一群。

    这些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明。他们见证了大明的富庶,也看到了这里的神奇。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大明远远领先他们的国度。

    只不过曾经的领先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大明的百姓不过是吃的更好,穿的更漂亮,街道更宽阔,商贸更繁荣……可是随着火车的出现,这种差别就被拉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

    这些海外商人实在是理解不了,为什么一条钢铁制成的巨兽,能够老老实实在陆地上奔跑……或许这是神才有的能力。

    大明不存在神权,没有超越天子的神灵。在这里,即便是神仙,也要接受皇权的册封。没有皇帝的承认,就不是真正的神明!

    直到此刻,这些海外的蛮夷也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天子,的确比神明还要强大!他拥有无可匹敌的力量。

    很多人都情不自禁担忧起来。

    万一大明决定对哪个国家动手,那个国家恐怕只有乖乖投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成为大明的属地,或许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应天,江南,整个大明,都在承受着波涛荡漾,震动不断向外传递,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不用说别的,反应最激烈的就是股市,跟铁路有关的股票,简直像吃了药似的,快速蹿升,涨起来没完没了。

    幸好柳淳有先见之明,他早就通知下来,告诉股市要设立涨停机制,不能任由股价飞涨。

    他的反应还算及时,可即便如此,铁路板块也增加了三倍还多。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朱高煦再度成为了皇家财富第一人。他现在都有点闹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钱了。

    新式的安全火药,蒸汽机,铁路……毫无疑问,他膨胀了。

    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好了科学,掌握了技术,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财富。

    铁路的成功,使得推动科学之路上,最后的障碍也扫除了。

    如果这时候谁还敢说圣贤微言大义,半部论语治天下……哪怕是市井小民也会嘲笑无知,你的圣人再厉害,让他造出一列火车,让他弄出不用帆的铁船?

    新式教育,彻彻底底赢得了主导地位。

    随之而来的就是柳淳的地位再度提升,太师的名头几乎压过了朱皇帝。

    可以不知道朱棣,但是不能不知道柳淳!

    这算什么事啊?

    朕辛辛苦苦,又替柳淳做了嫁衣裳,朱棣一肚子气。

    “父皇,要不这样,把我师父封到海外算了,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朱高炽提议道,结果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

    “你个蠢才!”朱棣毫不客气大骂,“你就是目光短浅,铁路固然好,可是要怎么管理?铁路还会带来什么变化?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冲突?这些事情你都清楚吗?你不清楚!出了事情不还是要借助柳淳的本事,把他赶到了海外,万一他把这些都用来建设自己的封地,到时候有你哭的!”

    朱高炽表面上连连答应,可是在心里却暗暗叹息:“师父啊,不是弟子不帮忙,实在是我爹还不糊涂,所以您老人家就只能继续替大明贡献才智了。”

    当然了,朱棣也不能无所作为,任由喧宾夺主的事情发生。

    朕一定要做点什么,风头不能都让柳淳抢了。

    试问还有什么比开疆拓土更能彰显天子功绩呢?

    朱棣毫不迟疑,下旨召集人马,校阅三军,准备出征极西之地的事宜。

    三千名不甚高大的将士已经做好了准备。

    常茂随同着夫人也到了校场,亲自领略这支人马的风采。

    他们远远算不上精锐,全都是这次军制改革被裁汰下面的人马,当然他们也不是乌合之众。这些人很多都是蓝家和常家的部下,也包括一些年纪稍大的神机营。

    大明虽然用不着他们了,但是放在海外,还绝对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