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鲁台仔细观察着高先生,发现他神情之中,满是惊叹之色,没有半点别的,看起来的确是真的了。
“不光是宝藏吧?”他随口说了一句。
高先生微微点头,顺着话就说了下去。
此刻的他就像是单纯的读书人一样,既然对方都知道了,说出来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的确我们找到了棺椁的位置。当年将成吉思汗的棺材安放于地下,又用十万马匹在上面奔跑,洒满了草籽,等到第二年牧草长出,士兵才离开。因此从表面上看,几乎找不到陵寝的下落。包括脱古思帖木儿也只知道大致位置。所幸经过这段时间的寻找,我们已经有了头绪,找到了位置。”
“你们怎么找到的?”阿鲁台呼吸急促,眼睛瞪圆。
高先生轻笑,“这有什么难的,虽然当初安葬成吉思汗的人很小心,但是他们忘了一件事,土是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他们胡乱回填,破坏的土层结构,我们只要把地下的土挖出来,进行比照,就能找到!不过这个工作也花了我们不少时间……”
阿鲁台傻了,半晌豁然站起,怒不可遏!
“你们这些该死的畜生,处心积虑,你们会遭到长生天的惩罚,你们必死无疑!”
他现在没有任何的疑问了,这些汉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成吉思汗想了那么多的办法,尚且没有办法保证安宁,既然如此,或许他老人家真的会复生,重新率领着铁骑,征服整个中原。
事到如今,这老狐狸也淡定不下来了。
“传令,把所有明军包围起来,明天拂晓,发起攻击!一定要把属于我们的拿回来!”阿鲁台咬牙切齿道。
……
“终于来了!”
徐增寿默默向地面倒了三杯酒。
“高先生,你现在是生是死,我还不清楚,就让我提前敬你,也免得忘了。”
徐增寿回到了帐篷,果断下令,所有人,从上到下,全部进入战斗位置,随时准备死战到底。
剩下的就看柳淳和陛下的了,但愿你们能及时赶到,不然我可就要没命了。
徐增寿暗暗祈祷着。
“启禀辅国公,有急递。”柳淳接过,顿时瞪大了眼睛,吃惊道:“怎么会这么快?”
说完这话,柳淳立刻下令,让所有将领集结起来。
“我刚刚得到了消息,鞑子大军南下,意图攻击定国公,我们必须立刻前去救援!”
这时候陈亨立刻站出来,“辅国公,陛下已经下了圣旨,要等陛下大军赶到北平,才能全线出击,我们不能违背旨意,要不……请定国公先回来?”
“放屁!”
柳淳破口大骂,“徐增寿怎么能退回来?且不说路上会遇到截杀,光是他在的那个地方,能交给鞑子吗?万一落到了鞑靼手里,不说那些财宝,光是那,那个东西,也会让蒙古各部空前团结的。”
“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出兵,立刻出兵!”
“可现在出兵,会违背圣旨!”陈亨也是国公,他据理力争,毫不妥协。
柳淳咬了咬牙,“违背圣旨也好过坐视不理,你们害怕,这事我一个人挡着!”
“传令,立刻点齐十万人马,准备一口棺材,放在最前面,陛下要杀人,先杀我姓柳的,跟你们没关系!”
柳淳彻底疯了,徐增寿可是他的舅哥,怎么可以有闪失!
大军果然浩浩荡荡,离开了大宁,一口阴沉木的棺材,就在全军的前面,格外显眼。
辅国公这是抬着棺材上战场啊,他真的拼了!
“师父啊,这口棺材还是弟子给你准备的,你居然没有扔掉,弟子多希望你能躺在棺材里啊!”
朱允炆喃喃自语,眼神之中,闪过一丝疯狂,大举出兵,已经有人把消息送给了阿鲁台。知己知彼,在这一点上,你已经输了。
但愿阿鲁台能有点本事,就算杀不了柳淳,也要先把徐增寿给宰了!
顶点
………………………………
第676章 朱允炆,为师想和你叙叙旧
柳淳带着一口棺材深入大漠,带给大宁包括北平,都是强烈的震撼,那些躲在暗处的人,欢欣鼓舞。
他们觉得能把柳淳逼到抬棺死战,已经是很爽的一件事了,假如他能败得稀里哗啦,简直可以包饺子庆贺,若是柳淳战死了,那就请来唱戏的,吃三天流水席,唱三天大戏!
一个人能遭到这么多的怨恨,也足以自豪了。
柳淳离开大宁的第二天。
“人马就要托付给你了。”
柳淳对着朱能淡然说道,朱能吓得不轻,“柳淳,你到底什么打算啊?你不在了,谁统御三军,再说了,你离开干什么啊?”
柳淳哑然失笑,“我本来就不是将才,局做到了这一步,就算你成国公也可以了,更何况还有一位急不可耐,跑了好几千里,可不能让他白忙活。”
朱能眉头紧皱,“我没理解错,你说的是陛下吧?”
“嗯,很聪明!”
朱能吓得站起,四周看去,“陛下在哪?哪呢?他不是离着北平还有好几天吗?”
柳淳哈哈大笑,“我能玩的花招,陛下玩得比我还溜,他又岂会落在人后?至于陛下怎么找到你们,那就不是我管的了,总而言之,陛下离着不远,没准他还在咱们前面呢!”
朱能彻底懵了,朱棣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沿着运河北上,沿途都有地方官吏迎接,无论如何,朱棣也不能跑到他们前面去啊?
“柳淳,你跟我说实话,是不是你那个科学成功了,陛下会了缩地术?”
“你啊,最好瞧瞧朱勇的教材去,缩地术跟科学根本不挨边啊!”
朱能闷着脸,哼道:“就算陛下有办法赶来,那你走干什么?”
“唉,这次作战,看似很顺利,可暗中掣肘的人太多了,好好的九边都成了筛子,自从靖难之后,大军南下,北方空虚,几年的光景,出了太多的漏洞。要迁都北平,不把这些人处理了,如何能安居高卧?”
柳淳笑道:“你不会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吧?锦衣卫指挥使,我可不负责在阵前冲杀,替你们擦屁股,清扫老虎苍蝇,这才是我的使命。”柳淳笑道:“朱能,我相信你的本事,作为大将,不要藏拙,好好打,打出你的威风,往后还要太多的战斗等着你呢!”
朱能用力吸了口气,面色凝重起来。
他点头道:“你放心吧,阿鲁台还不是我的对手,就算是我一个人,也能把徐增寿救出来!如果救不出来……”朱能停顿了一下,柳淳还以为他要立个军令状呢!哪知道朱能憋了半天,哼道:“我,我就用你的棺材,替他收尸,也不浪费东西!”
“呸!”
这是柳淳送给朱能的临别礼物。
他悄然离开了军营,又悄悄返回大宁。
一切都安静无比,还没有到达大宁的时候,柳淳就已经开始下令。
该收网了!
从一开始,就不断有消息走露,明军的一举一动,包括发现成吉思汗的宝藏,这些消息,都源源不断送到了蒙古人的手里。
甚至连北平的锦衣卫都不可靠,柳淳表面上是借力使力,布了一个陷阱,但实际上,柳淳却是怒火中烧,怒气满胸。
这世上有可以原谅的错误,但是也有不可原谅的,而且触之必死。
给蒙古人送信,出卖军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最靠前的一种。
假如没有提前准备,几十万大军出塞,一旦兵败,损失惨重,那是会动摇国本的。
几十万个家庭破碎,多少女人会失去丈夫,多少孩子会失去父亲?
谁都是活生生的人,如果连这点良心都没有了,那就干脆不要做人算了。
朱棣五次远征大漠,虽然战果不小,但是始终没有抓到鞑靼和瓦剌的首领,而更倒霉的则是英宗,土木堡一战,几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朱棣是个很优秀的将领,论起指挥打仗,绝对是超一流的。
很可惜,他也有自己的短板,而这部分,正是柳淳擅长的。
不管是谁,只要敢出卖大明,敢勾结鞑子,等着你们的只有一个字:死!
……
大宁,小院,孤灯。
朱允炆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
他一边写着,一边思索,脸上时而笑起来,又时而狰狞苦思。
三年多的颠沛流离,三年多的民间生活。
让他饱尝苦楚,曾经一度朱允炆放弃了一切,只想能安然活下去。
可渐渐的,他发现朱棣的龙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稳当。
几年的功夫里,朱棣推行的变法太多了,而且也太快了。
地方的豪强士绅,宗族大家,文官武将,就连勋贵宗室,都被朱棣敲打了一遍,有些人下场还十分凄惨,他们都在心里怨恨着朱棣。
而随之崛起的商人势力,也觉得朱棣太过霸道,给他们的太少,这些商人也想要拿到属于他们的东西。
或许只有那些小民才会喜欢朱棣的变法。
可问题是这些小民能决定什么吗?
不能!
绝对不能!
从古至今,都不是他们说了算。
朱允炆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
只要这一次柳淳战败,鞑靼袭扰北疆,迁都北平的想法或许就是失败。而那些商人就会大肆抛售朝廷的债券,撼动整个大明的财税,让朱棣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当年自己卖了皇家银行,彻底走向了失败,若是朱棣保不住金融,或许他也会走向失败吧?
一旦朱棣露出了破绽,那些反对的力量都会跳出来,群起而攻之。
或许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这个天下曾经属于朕,被朱棣抢走了,再回到朕的手里,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但愿那些山西人能够出力多一些。
要不要给他们一些许诺呢?
比如事成之后,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官商,或者把皇家银行卖给他们经营?
朱允炆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说这些还太远了,晋商很精明的,他们也不会相信空头支票。
朱允炆写了很多,一直到了拂晓时分,他仔细读了两遍自己写的东西,有方法,有目标,是篇不错的文章。
送给晋商之后,自己也该动身了。
大宁不能多呆了,朱棣马上就要到北平,那时候大宁就会变得很危险。
去西安吧!
在西北静等着天下变化,等着重新夺回江山的机会。
朱允炆匆匆收拾包袱,打算离开。
当他收拾到了一半的时候,朱允炆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他在大宁待的时间有点长了。
尤其是柳淳到了大宁之后,他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想看看柳淳会怎么应对,说白了,他太想看柳淳的笑话了。
这一点就违背了他一直以来的原则。
朱允炆十分后悔,他能安然无恙,就是靠着不但转移,明知道柳淳来了,竟然还不离开,实在是一大错误。
不过好在柳淳把心思都用在了军务上面,他也没心情管别的。
可万一柳淳战败了,他会不会找后账呢?
自己给那些晋商写东西,成了柳淳追查自己的证据怎么办?
想到这里,朱允炆扑到了桌面上,抓起写了一晚上的东西,撕碎扔进了火炉里,顷刻之间,化为了灰烬。
这样朱允炆还不满意,他又找出了这段时间,写过的东西,悉数焚毁。
等全部做完,朱允炆松了口气,他抓起包袱,推开了房门,等到了院外,他低着头,就向西边走去。
西边的院子正是当年脱古思帖木儿的房子,已经空了很久了,上次徐增寿赶来,贴了封条。
可谁知道,今天这个院子竟然没了封条,在院门还有一个人在等着。
“走得那么着急干什么,咱们师徒也该叙叙旧了!”
一句话,朱允炆如遭雷击,完全傻了……
顶点
………………………………
第677章 朱允炆要拉垫背的
在一瞬间,朱允炆极度惶恐,三魂七魄顺着头顶飞了出去,可片刻之后,他冷静了下来,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他艰难转头,瞧着柳淳,无奈苦笑道:“师父,没想到你来得这么快!”
柳淳哑然,“不是我来得快,而是你走慢了。”
柳淳说完,侧身指了指里面,“来,陪着为师喝茶,这小院装了两位废帝,也算是荣幸了。”
朱允炆的脸色非常非常惨白,他努力挺起胸膛,身为曾经的皇者,他还有最后的尊严,尤其是在一个乱臣贼子面前,他不能丢人!
朱允炆昂首阔步,迈进了小院。
清冷孤寂的院落,遍地荒草,一阵寒风吹过,又让朱允炆不由得缩了缩肩膀。
柳淳十分平静,看不出多少喜悦,也没有什么愤怒。
只是在里面准备了一个火炉,上面煮着一壶热水。柳淳从怀里摸出了一个小龙团,给自己和朱允炆各自倒了一杯,然后将精致的琉璃盏递给了朱允炆。
“多谢,师父的生活还是这么精致。”
柳淳含笑,“这是给你准备的,其实我平时更喜欢用竹器。”
“竹器?”朱允炆不解,不会太寒酸了吧!
“没办法,家里孩子多了,竹器摔不坏,即便坏了,也不会刺伤孩子。”
朱允炆点了点头,“弟子还没恭喜师父,师弟和师妹们,可好?”
“好坏还谈不上,倒是我新收的弟子还不错。”
“是朱瞻基?”朱允炆喝了口茶,正宗的小龙团,比宫里的还好,他丝毫不怀疑茶里有问题,这种手段可不是柳淳会使用的。
“不是,是个叫于谦的小孩子,倒是跟朱瞻基差不多大。”
朱允炆笑了,“能得到师父的赞许,这位于师弟一定是前途无限。真好,他那么小,就有师父提点。弟子真是怨恨啊……”
朱允炆无奈苦笑,不停摇头,他遇见柳淳太晚了,假如柳淳刚刚进北平,他就能想办法拜在柳淳门下,建立起牢固的师生之谊,或许就不会走到今天了。
“哈哈哈!”柳淳看穿了朱允炆的心思,淡然道:“我遇见燕王的时候,他已经二十多了,我遇见懿文太子的时候,年过而立。先帝更是厉害,都六十多了。”
朱允炆的手猛地颤抖,险些将茶杯掉落。
这三个人都是在成年之后,思想成熟,才遇到了柳淳。
可是他们依旧愿意接受柳淳的这一套,成为柳淳的靠山、朋友、盟友,看起来真的不是年龄的问题。
但又是什么,让他们师徒分道扬镳呢?
“师父,你为什么要背叛弟子?”
朱允炆的拳头紧握,上面青筋曝露。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有答案,而且他登基之后,就迫不及待干掉柳淳,说谁背叛谁,还真不好说。或许他只是想跟柳淳吵一架而已。
哪知道柳淳没有接他的话,而是淡然道:“背叛源于依附,我没有依附任何人,又何来背叛之说!”
朱允炆猛地吸了口气,乍听之下,柳淳的话像是胡说八道,你都当了人家的臣子,又怎么没有依附?
可朱允炆清楚,一直以来,柳淳主张的都是变法革新,富国强兵。他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认同了柳淳的想法,跟他站在一起,共同推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盟友,而非主仆,依附之说,当然就不存在了。
朱允炆无奈点头,“看起来连老天爷都不愿意帮弟子,弟子落到今日,也是咎由自取!”
柳淳放下了茶杯,轻笑道:“你还叫我一声师父,那我也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觉得老天要帮你?”
“这个……还用得着问吗?”朱允炆哼道:“我是大明的皇太孙,是储君,我继承皇位,天经地义。朱棣不过是一个藩王篡权,上天为什么不站在我这一边?”
他显得十分激动,双手颤抖,杯子里的茶水溅出,阴湿了一大片衣襟。
“朱允炆,怎么到了今天,你还糊涂着。天数渺茫,天道无常。真正能抓在手里的不过是人心而已。”
朱允炆哼了一声,哂笑道:“师父想说得民心者的天下?这也是老生常谈罢了,我在民间的这三年,骂朱棣的所在多有,就连师父你,在民间也没什么好名声。就连那些得到了土地的百姓,也在骂着皇帝老子,而且骂得比以前更凶。你知道吗?现在民间不少人提起我来,都有同情之心,说朱棣是乱臣贼子,以叔篡侄,天理不容!如果真的说民心,应该是民心在我才对!”
“哈哈哈!”
柳淳朗声大笑,“朱允炆,你知道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足,变法打破了所有旧的框架,人们一时适应不来,有所抱怨,朝廷不免背上骂名。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叫民意而非民心!”
朱允炆沉吟,“有区别吗?”
“民意就是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很多,比如想吃饱,想穿暖,想有个媳妇,想传宗接代,想高官厚禄,也想着安逸闲适,事少钱多!这些想法彼此是矛盾的,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有人骂,有人追忆曾经,把过去想得十分美好。对了,三代之治的神话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到了民心这里就不一样了,所谓民心,是一个人真正想要的东西,是在一大堆想法当中,选出最紧要,最现实,最根本的诉求。民间有怨言不假,可若是让他们放弃土地,放弃子女入学的机会,从每天吃饱,退回只吃半饱,变得像是行尸走肉一样,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敢想!他们会拼命的!”
柳淳笑呵呵说道,自信十足。
朱允炆脸色转青,手指不停颤抖,额头也冒出了大颗大颗的汗水。他突然笑了,“师父口才了得,弟子哪里是对手,弟子已经落入法网,就不谈那些大事了,弟子还想请教,师父是如何抓到弟子行踪的?”
朱允炆困惑纠结道:“弟子反复思量,也找不到有任何破绽。”
柳淳微微一笑,“只能说你找这个地方,太不好了,你不该住在这个院子的隔壁。”
“什么意思?”
“前些时候,徐增寿来取过一次东西,对吧?”
朱允炆点头,“是有这事情,那不是成吉思汗的宝藏吗?”
“哈哈哈!”柳淳笑得更开心了,“原来连你也信了,看起来我没有白费功夫!”
朱允炆吓得不轻,比刚刚颤抖的还要剧烈,他咬着后槽牙,惊恐到了极点。
“你,你说宝藏是假的?”
“嗯!”
柳淳点头,“我哪里知道什么宝藏,更不知道陵寝所在,脱古思帖木儿临死无非是让我妥善安葬他罢了。”
“什么?”朱允炆惶恐到了极点,他仿佛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话,既然这些都是假的,那,那现在做的是什么啊?
“当然是引诱鞑靼上钩了,说起来还要多谢你,往外面传递消息,你也出力了吧?”
轰!
朱允炆魂飞魄散,浑身瘫软,愣是从座位上滑了下去。
他突然咧嘴大笑,“假的,都是假的!师父,你真行啊!”
正因为宝藏是假的,柳淳害怕有漏洞,所以才对这个宅子周边监控起来,以防意外,结果就是这么个小小的动作,愣是捞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大鱼。
至于朱允炆,他琢磨着既然有宝藏,柳淳的所有心思都应在宝藏上面,他留在这里,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根本没人会来找。
殊不知,前提错了,接下来就错得离谱了。
朱允炆好恨啊!
假如不自作聪明,立刻逃遁,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也就不会成为阶下之囚,也就……晚了,说什么都晚了。
朱允炆愣了半晌,突然笑了起来,越笑越开心,连眼泪都出来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他挣扎着昂起头,盯着柳淳,声音颤抖道:“这,这是师父设的一个局,那,那阿鲁台是不是会完蛋?”
柳淳颔首,“不出意外,他已经落到了天罗地网之中。”
“那,那些给阿鲁台送信的人,会不会死?”
柳淳点了点头,“我回来就是查这些人,一定要把他们揪出来!”
朱允炆咽了口吐沫,激动的脸色通红,伸长脖子道:“那。那弟子想帮师父,行吗?”
柳淳哑然,“你帮我也没法赎罪的。”
“不!”
朱允炆断然摇头,“我不要赎罪,我早就是个死人了,当初我就应该跟三大殿化为灰烬,是吴华那个贼,为了延续锦衣卫的香火,才弄个人代替了我。如今我已经多活了三年,再无遗憾。如果能带着一大堆人上黄泉路,我也不寂寞啊!啊!哈哈哈哈……”
朱允炆咧嘴狂笑,仿佛压抑了几十年的情绪,都从心里迸发出来,笑得那叫一个猖獗,狂放。
柳淳甚至有种把他做成表情包的冲动。
“我可提醒你,别想诬陷攀扯。”
朱允炆五官狰狞,呲着牙,乐颠颠道:“放心吧师父,什么口外走私的商人,北平的豪强,甚至是隐藏的锦衣卫,他们都跑不了!”
………………………………
第678章 抓捕开始了
“师父,弟子能不能最后请教一件事情?”
柳淳瞧着朱允炆,微微颔首,“说吧,有些事情你知道多了,未必会舒服的。”
“那也总比糊涂着好。”朱允炆自嘲一笑,而后抬头道:“我……四叔呢?他明天就要到北平了吧?如今你们都不在前面领兵,这么大的一场战斗,是不是会有遗憾?”
柳淳淡然笑道:“陛下此刻怕是已经在前往东胜卫的路上了,最多一两天之内,就能神兵天降,加入围歼阿鲁台的战斗,对了,顺便再告诉你一件事,也免得你困惑。如今梁国公蓝玉已经统御大军,从河套出兵,直插阿鲁台的后方,这几十万鞑靼兵马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什么?”
朱允炆完全惊呆了,如果说他落到柳淳手里,是因为一时大意,只能认倒霉,那么五十万鞑靼人马,也被算计进去了,就实在是不可理解了,难道说真的能飞天遁地吗?
“师父可否给子弟解惑?”
柳淳笑道:“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徐增寿在东胜卫假意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有近三个月了,阿鲁台从最初的试探,到决定出兵,再到集结人马,真正南下,朝廷这边也不会闲着。不过为了迷惑阿鲁台,也迷惑那些想要通风报信的人。陛下先是派梁国公,秘密前往西安调集人马,而他则是离开了船队,偷偷坐上海船,走海路北上,带领三万人马,在辽西的登陆,而后直接向东胜卫扑去。”
朱允炆的脑子里,不断闪过地图,他渐渐凝重起来,抛开身份来看,这个安排简直绝了!
以蓝玉的身份和能力,统御西北的人马,截断阿鲁台后路,绰绰有余。
而朱棣走海路去辽东登陆,可以比走大运河快半个月时间。
换句话说,柳淳带着棺材出征,表面上朱棣距离北平还有五天的时间,可实际上,朱棣已经在十天前,登陆辽东,他的三万人马,沿着辽东方向,快速向西,以路程计算,他绝对能够跑到北平十万大军的前面。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柳淳用精湛的演技,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当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之时,两口致命的刀,已经向阿鲁台刺了过去。
假如只有一口刀,阿鲁台或许还有侥幸的可能,但是面对着朱棣和蓝玉,可就半点侥幸的空间都没有了。
在历史上,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固然威风凛凛,其实也透露一个无奈的事实,就是朱棣手上缺乏大将。
张玉本事过人,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靖难之役战死了,而朱能呢,统军征讨安南,在半路病死了。
剩下一个丘福,带领十万大军,攻击阿鲁台,结果因为大意轻敌,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三员大将,全都死了,朱棣只能自己出马。
不过在这一世,情况可不一样了,这三人都欢蹦乱跳不说,还多了个更厉害的蓝玉,其余平安,盛庸,冯诚,郑亨,整个大明,堪称将星云集,可用之才非常多。
最关键的是明军已经完成了部分的火器化,在下一代的将领之中,已经对个人的能力不那么推崇了,相反,越是老实听话,就越可能创造出骄人的战绩。
总而言之,以现在明军的实力,完全可以说一句,发现即消灭,抓到就跑不了。
朱允炆呆坐在椅子上,突然抽搐着笑了起来。
他不过是想看朱棣倒霉,就算战败一场也好。
可偏偏要让他看到酣畅淋漓的大胜,看着朱棣走上人生的巅峰,为什么,苍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老天要把一切好的都给朱老四!
师父还说没有天数,你不亏心吗?
朱允炆怒视着柳淳,嘴唇哆嗦着,不停切齿咬牙。
柳淳摇了摇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你很羡慕陛下是吧?你可知道,在京的时候,陛下成天吃白菜豆腐,没事经常去我的府上打牙祭!”
朱允炆咬了咬牙,冷笑道:“他一个九五至尊,想什么没有,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你说的也对,可他毕竟愿意约束自己,愿意把宫里的开销压缩下去,愿意拿出钱来兴学。愿意让穷苦人读书。朱允炆,你连戏都不愿意做,落到今天,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不管是太祖,还是当今天子,他们都清楚,所谓九五至尊,万民君父,不是老天爷给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若是真的以为自己是皇帝,就能为所欲为,可就大错特错了。不然的话,何来几百年一次的朝代轮回?难道百姓都疯了,要集体弑父不成?”
朱允炆的脸色灰白,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水滴落,拳头攥紧,半晌,长长出口气,“成王败寇,弟子没什么好说了。不过说到底,我也姓朱,我也当过天子,坐过龙椅,就让我临死之前,再做一点事情吧。”
说着,朱允炆从怀里摸出了一张纸,上面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字,“这是锦衣卫里面,跟我联络的人,顺藤摸瓜,应该能找出背后的那些家伙。当初吴华跟我说,他虽然会死,当早晚有一天,锦衣卫会卷土重来。”
朱允炆顿了顿,“他放我走,其实是为了养寇自重,我堂堂天子,竟然成了他手里的棋子,这个人该杀!他的手下更是该死!等朕死了,一定要去告诉他,锦衣卫重新回到了柳淳的手里,锦衣卫没有成为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