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顶点


………………………………

第550章 龙心大悦

    吃亏多了,人总会进步的,就比如丘福,他的确猜中了柳淳的心思。许多事情是交替进行的。就拿清理建文余党来说,这事情还在继续,落实均田,处置士绅地主,更是刚刚开头。

    对于主要的建文余党,还是势力庞大的豪族,当然需要斩杀,但是一些虾米,或者名声不错的士绅,就不能一杀了之。

    而且这帮人又不能留在当地,否则只会死灰复燃。

    迁居北平,就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正巧,北平又出现了危机,人口和资金涌入,不但能帮着北平渡过危机,还能让北平的产业更上一层楼。

    对于柳淳和朱棣来说,纷繁复杂的朝局,其实是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颗棋子都有作用,该走哪一步,都要反复计算,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朱棣扫视了所有的将领,沉吟道:“你们有人自从洪武十三年就跟着朕到了北平,有人晚些,但即便最短的人,也有十年以上的情分。朕视尔等为手足心腹。登基之前,就加封尔等官爵,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朕的心意,你们应该清楚。”

    朱棣不紧不慢,语重心长。

    在场的将领不少低下了头,老脸泛红。说起来,因为房舍钱财,闹得鸡飞狗跳,实在是丢人,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谁让苦了这么多年,素得太狠了,哪怕贵为国公爷,都拼命往手里捞钱,荣华富贵,谁不爱啊!

    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朕虽然贵为天子,可也不能为所欲为,上有祖宗家法,下有科道言官,还有万民百姓,全都在盯着你们。朕想保你们,也想你们能富贵荣华,长命百岁。可你们自己也要清楚,该怎么做人做事!”

    “要管住自己,要约束家人,不可娇狂跋扈,更不可带头败坏国典。若是有谁惹出了麻烦,朕纵然想保,也是有心无力啊!”

    朱棣说到这里,微微仰头,突然神色凛然,愤怒拍桌子。

    “朕已经听闻,尔等进京之后,有人到处抢占府邸,还有人勒索钱财,中饱私囊。更有甚者,接受投献,置办庄园田产。朕推行均田变法,你们却给士绅地主提供庇护。昔日,尔等为朕夺取天下,才几天的功夫,你们就要跟朕作对吗?”

    朱棣的话,宛如春夏之交的惊雷,在天空炸响,上天有怒,皇帝发威……到了现在,这帮将领才弄清楚,敢情朱棣什么都知道,他这是借题发挥,敲山震虎啊!

    朱棣讲的一点没错,自从进京之后,许多将领都觉得功成名就,迫不及待要开始享受。他们抢夺城中的府邸,霸占庄园田产。

    趁着惩办建文余党的机会,敲诈勒索,收取贿赂,中饱私囊……短短的时间之内,敛了不少财富。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功劳够大,吃点,拿点,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算朱棣知道了,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可是当朱棣说出曾经替朕打天下,转眼就要跟朕作对时,他们怕了。

    欺君之罪啊!

    罪不容诛!

    丘福趴在地上,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浑身颤抖哆嗦,老泪涌出,他跟朱棣还是有感情的,而且非常深厚,他以头触地,咚咚作响。

    “老臣糊涂,给陛下丢了脸,臣情愿一死,请陛下杀了老臣吧!”

    他咧嘴大哭,朱棣的鼻子也酸酸的。

    “哭什么哭,你这一哭,弄得朕也不好受了。都起来吧!”朱棣主动起身,把大家伙都搀扶起来。

    “进京之前,咱们是弟兄,进京之后,又是君臣。俺朱棣不会亏待你们大家伙,该给你们的,一定会给,而且会十分丰厚。”朱棣笑着指了指柳淳,“有他在,你们还怕吃亏吗?他可是先帝都称赞的善财童子啊!哈哈哈!”

    朱棣大笑,可丘福这帮人却笑不出来,眼泪在肚子里打转儿。

    要说柳淳敛财,的确是有一套。

    可这小子下黑手,那也是半点情面都不留,是又黑又狠,丘福现在是彻底领教了。

    “话又说回来。”朱棣沉着脸道:“你们都是吃朕这碗饭的,朕也会让你们吃饱。如果你们端着饭碗,还想从别处弄点什么,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万一把手里的饭碗打碎了,那可就不好了,你们说是不是?”

    朱棣脸上有笑容,可话里藏着刀子,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在警告他们,要让他们管住手脚啊!

    丘福带头道:“多谢陛下圣训,臣等明白!”

    其余众人,也跟着磕头,一个个战战兢兢。自始至终,柳淳没说什么话,但是却看得最明白,朱棣这家伙当真是把权术用到了极致。

    和一味好杀的朱元璋不一样,朱棣更喜欢恩威并施,驯服人心、

    像丘福这些人,他们属于朱棣的老部下,也是当朝新贵,迫切需要将手中的权力兑现。说白了,就是该拿的位置要拿到,该得的财富要得到。

    挡路的旧人,他们会毫不犹豫碾碎,但同时作为一帮武夫,他们又没法直接打理这些到手的财富,自然要委托一些帮手……就好像刘备打进了巴蜀,他原来的老兄弟们,结合诸葛亮为首的荆襄阳集团,去压制巴蜀本土势力一样。

    所以对于朱棣来说,他不怕新旧贵胄争斗,而是担心他的将领们被江南的细雨微风给腐化了。若是丘福这些人跟江南的士绅豪商勾结在一起,结成同盟,朱棣想要推行变法,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一手敲山震虎,恩威并用。让逐渐归心,更为推动变法,扫除了潜在的障碍。有这些将领支持,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容易多了。”

    从丘福家出来,柳淳不断盛赞朱棣,拍马屁的话,一套接着一套。

    朱棣听得都腻了,“你也不用给朕灌迷魂汤。要不是你,挖了个坑给丘福,朕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柳淳,你是不是故意的?”

    柳淳慌忙摆手,“陛下说笑了,臣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算计的如此精准。”

    朱棣不屑一笑,他才不信柳淳的鬼话,这小子一肚子心眼,别人看三五步,他能看到十步,百步之外!

    他给丘福这些人挖坑,没准就是表面的,谁知道后面还有多大的坑在等着,没准朕都会掉进去的!

    还真别说,朱棣的预感是对的。

    自从宣布将北平作为外贸中心之后,房价下跌的态势迅速止住了,而且还出现了反弹的迹象。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了不得了,朝廷宣布,将交出土地的士绅,迁居北平,第一批就是五万人!

    这个消息传出去,整个东南都沸腾了。

    五万人,几乎相当于将应天和浙江的士绅一网打尽……过去朱元璋也迁居过豪强,但是像这么大的规模,却是十分罕见,而且迁居的目的地又是遥远的北平,更是前所未有。

    一些安土重迁的士绅强烈反对。

    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拜托官员上书,花钱疏通关节,朝堂上的新贵旧臣,都成了他们的目标。

    之前杨士奇处置徐家的财产,就有人送来一千两黄金,他才多大的官,简直就是小意思。

    这不,在丘福面前,就摆着足足五千两赤金!

    “淇国公,恳请您老仗义执言,小的们都听说了,陛下向来重视国公爷的话,可怜可怜小的们吧!祖宗坟茔,桑梓之地,让我们迁居北平,背井离乡,还不如杀了我们痛快呢!”

    丘福瞧着跪在脚下的家伙,他痛哭流涕,不停磕头。丘福忍不住想起了不久前的自己。

    幸好朱棣提前把话说了,不然收了这些金子,就会惹大祸了!

    “哈哈哈,你放心吧,本爵会想办法周旋的。”

    这位以为丘福答应了,喜滋滋道:“请国公爷放心,回头小的还有一份人心!”

    他乐颠颠下去,可是当他前脚进了府门,后脚官军就冲了进去。

    “奉户部之命,迁陈氏一族,即刻北上,不得停留!”

    士兵甚至不给他们辩驳的时间,直接抓人,送到了江边,塞进船里,立刻北上……就这样,一波又一波的人,含着泪被送到了北平。

    没有半点侥幸,这些士绅大族,虽然失去了田产,但是好歹还有些积蓄,他们到了北平,第一件事就是安身立命。

    一句话,那就是买买买!

    北平城里正在建的房舍,迅速涨价。

    在城外,不得不开辟土地,安顿这些外来者。

    强大的需求,带动北平的房价开始向上冲刺,几乎每天都在上涨……那帮分得了宅子的将领,欢欣鼓舞,每天更卖力抓人。

    相比之下,真正最大的地主,却是皇家。

    这一天,皇后徐氏特意把朱棣请来,三个儿子也都来了。

    徐氏眉开眼笑,“臣妾恭喜陛下,陛下大喜!”

    朱棣故意皱着眉头,“些许小钱而已,用不着兴师动众的。”

    徐氏抿着轻笑,漫不经心道:“陛下可真是心怀九州四海,宽广无比。一点小钱而已,也不过就是一万万,不用在乎的。就让臣妾跟几位皇儿高兴吧!”

    朱棣一口茶喷了出去,差点呛到。

    “多,多少钱?”

    徐氏没说话,只是把一张表送给了朱棣,这位皇帝双手颤抖,捧起来仔细阅读,仿佛捧着稀世珍宝,朱棣都不敢相信,真的有那么多吗?

    顶点


………………………………

第551章 朕要封圣

    朱棣的心情大好,一想到这么多钱,他就兴奋。继承天子之位,正要大刀阔斧,干出一番功业,可问题是做事情,尤其是做大事情,那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花大钱。有柳淳这么个善财童子在身边,实在是太幸运了。

    点手之间,就来了这么多钱,想想不久前,还在为了内帑空虚的事情发愁,一转眼,钱就从天而降,朱棣能不高兴吗?

    他在地上不停转圈,喜道:“传旨,让柳淳进宫,朕要赏赐……呃不,还是朕亲自过去吧!”

    说着,朱棣还真要行动,可徐氏却拦住了他,“陛下,你也不瞧瞧,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人家柳大人也要休息了。而且臣妾正在安排,要给他办个婚事呢!”

    朱棣略微迟疑,忍不住拍着脑门道:“唉,真是给忘了,这事情一定要好好操办,不能亏待了小妹,更不能亏待了柳淳,这不是有钱了吗,就从内帑出——朱高炽!”

    听到老爹叫他,朱高炽连忙晃着肥硕的身躯过来,“儿臣在。”

    “你师父的事情,你这个当弟子的多上点心,赶快办了,尤其是你小姨,也老大不小,不能耽搁了。”

    朱高炽连忙点头,其实这事情提了不是一次两次,可每次都因为有事情耽搁,不得不推迟,到了现在,已经是拖延不得了。

    朱棣吩咐之后,又把表格拿到了手里,仔细看着,他思前想后,突然涌起一个念头,“不对!不对啊!”

    徐氏愣了,“陛下,有什么不对的?地在这里,钱也是实打实的,难道北平的官吏还敢欺君?”

    朱棣拧着眉头,半晌冷笑,“你啊,还是太不了解柳淳了,这小子啊,他是惯会坑人的……你瞧着啊,他挖了一个坑,让你跳进去,等你进去之后,就有更大的坑等着,这里面的陷阱是一个接着一个,没完没了。父皇那么英明,都被他给算计了。”

    “你看着啊,北平房价绑住了诸将,为了救房价,就要迁居人口,诸将就跟士绅决裂了。现在价钱涨上来,咱们是看到了利益,可若是想吞到肚子里,必定还要付出代价!”

    朱棣冷哼道:“若是柳淳能让这一万万两,顺利揣进朕的口袋,他就不是柳淳了!”朱棣想到这里,扫了一眼三个儿子,老大毕恭毕敬,老二坦然对视,唯独老三,眼神飘忽,似有所思。

    朱棣一眼就看到了他。

    “朱高燧!你给我过来!”

    可怜的朱小三被提到了老爹面前,“父皇,儿,儿臣什么都不知道,儿臣没和师父密谋,真的!”

    朱棣冷笑,“瞧见没有,不打自招了。我问你,你师父打算在北平做什么?你给我说说?”

    “这个啊……”朱高燧挠了挠头,思忖道:“师父要做的事情可是不少。他说迁居士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想办法,把这些人变成工人,还说要在北平多设立工厂,要把学堂放在北平,要多鼓励发明。”

    朱棣皱着眉头,“这都是你师父说的?”

    “嗯,还有更多呢!”朱高燧有点小得意,“父皇,师父还让我拟定一个北平城市群发展纲要。其实啊……这是儿臣的优势,我大哥和二哥都不懂的,师父也懒得教给他们。父皇,以后要是扩建应天,重修皇宫,这些事情都交给孩儿,保证让父皇满意,价格优惠,童叟无欺!”

    “你给我闭嘴!”

    朱棣想踢死他,这个兔崽子,真是学坏了,堂堂皇子一张嘴就是生意经,太让人发愁了。

    见老爹瞪眼睛,朱高燧也不敢贫嘴,赶快去把刚要取来,递给了朱棣。

    朱棣捧着厚厚的一摞,仔细看去。

    还真别说,这玩意格局够宏大的。

    柳淳提出,要以北平为核心,打造一个三百万人起步的工业化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当中,大宁负责采矿,冶金和重工业,还包括畜牧业。尤其是柳淳提到,要发展毛纺。他选择跟哈烈建立商贸联系,就是想改变传统的三大拳头产品,另外增加一项,那就是毛纺。

    哈烈国面积很大,在一些靠近北部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结实笔挺的毛呢肯定能受到欢迎。

    外贸中心,并非柳淳的一时心血来潮。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北平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商业化,工厂作法众多,一旦有了海外市场的需求,势必会快速爆发,比起江南,更有优势。

    北平在分工中,得到了金融中心,外贸中心,交通枢纽,科研中心,教育中心的定位……可谓是备受恩宠。

    天津主要是航运中心和生产中心。

    朱棣一边自己看着,一边递给皇后徐氏。

    “怎么样,你的感受如何?”

    徐氏眼睛瞪得老大,惊喜交加,“陛下,臣妾只觉得气势恢宏,非有大丘壑不能为之。如此手笔,真是令人惊叹啊!”

    徐氏发自肺腑赞道:“柳淳的确是当世能臣,世所罕见,陛下能得到柳淳辅佐,也是陛下天命所归。至于咱皇儿,他能负责执笔草拟,可见也是有真才实学。”

    朱高燧忍不住挺直了胸膛,充满了自豪,爹娘总算是发现了他的才华。

    徐氏又赞道:“国有贤臣,家有孝子,陛下洪福齐天,臣妾替陛下高兴啊!”

    朱棣哑然,他把纲要草案放在了一边。

    常常出口气,“你是看到了难得的一面,可我却看出了柳淳的用心!”朱棣按着大腿,冷笑道:“这就是柳淳的后手,也是他给朕挖的坑!”

    徐氏不解,“陛下,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是陷阱呢?”

    “哈哈哈,皇后你好好想想,如此庞大的规划,需要多少人,又需要多少投入?你再想想,现在为什么要迁居士绅?”

    这几个问题一出,徐氏终于恍然。

    “原来他是为了这个规划在准备人才?那柳淳也太深谋远虑了!”

    朱棣冷笑,“我看远不止如此,当初他在北平鼓动投资,说什么进行大规模建设,八成就是在为了这事情准备呢!”

    说到这里,徐氏都目瞪口呆了,当初靖难还没有成功,仅仅是暂时议和,柳淳就开始布局了,这个人也太可怕了吧?

    说他是妖孽,一点都不冤枉啊!

    徐氏有点怕怕的,“陛下,柳淳真的有这么深的心机?臣妾不信。”

    朱棣微笑,“你当初疑心柳淳,后来觉得他不错,又对他赞誉有加……说到底,这小子就是这么个人,从父皇那时候到现在,他都没有变什么。”

    徐氏道:“既然陛下这么说,可见柳淳就是个赤诚君子,是个可以信赖的臣子。”

    就凭这句话,就值一万万两,已付!

    听到皇后坚定的话语,朱棣暗暗感叹,柳淳的确是个很难得的臣子。虽然他算计深远,但是却很少为了自己谋划,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国家的发展上面。

    皇后说他是君子,也不为过,而且还是个会办事的君子。

    朱棣再度把表格和纲要草案拿在手里,不停看着,不停思索着……诚如柳淳规划的前景,大明势必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这也正是他期待的。

    朱棣犹豫了再三,终于下定了决心。

    该做这件事情了!

    转过天,并非大朝,朱棣却下旨,将主要的臣子,悉数召集到了武英殿。

    除了六部九卿之外,自杨士奇以下,还有解缙、杨荣、胡广、黄淮等几名新晋阁臣。

    在排列上,六部九卿,是高高在上,他们一水的大红袍,像姚广孝这种,更是穿着御赐的蟒服……而阁臣当中,最多也就是五品而已,全都是蓝精灵。

    但问题就是这些小小的蓝精灵,能列席御前会议,能参与决策,内阁的地位,的确不容小觑。

    朱棣扫视群臣,缓缓道:“今日朕召集众卿过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衍圣公的事情,自孔讷死后,衍圣公位置悬缺。孔家人上书,请求承袭爵位。朕遍查历代,发现孔家子孙,倚仗权势,为非作对,鱼肉乡里,败坏圣人门风,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配称这个圣字!故此,朕不欲让孔家子孙承袭爵位!”

    这下子许多人都吸了口气,吏部天官茹瑺探身道:“陛下,历来衍圣公都是孔家一脉承袭。的确如陛下所言,孔家子弟多有不肖之徒,民怨沸腾。可若是不用孔家袭爵,难道用颜家,或者曾家?”

    孟子不被老朱待见,所以茹瑺干脆没提,让颜家和曾家承袭衍圣公,总有些不妥当……正在大家思索呢,朱棣却哈哈大笑道:“孔、孟、颜、曾,的确都是圣人之家,不过千百年来,天下大势不断变化,学问之道,日新月异。依旧以这四家为圣贤,恐怕不够吧!”

    吸!

    所有群臣都变了颜色,能站在这里的都是聪明人,陛下直接说孔孟之道不够用了,那比孔孟之学还厉害的学问是什么?

    还不就是柳淳提倡的科学!

    柳淳当年也的确说过,要取代孔孟之道。

    莫非说……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你不会要给柳淳封圣吧?

    朱棣还真就是这么想的,“朕思前想后,少傅柳淳与国有大功,乃是朕的良师益友,他学问高深,关心民间疾苦。朕有意让他承袭衍圣公之位,大兴教化,弘扬科学……卿等可有话说?”

    :。:


………………………………

第552章 臣等宁死不从

    事到如今,大家伙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那些文臣武将都得到了封赏,唯独柳淳除了少傅衔什么都没捞到,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衍圣公,陛下你可真敢想啊!

    你要给柳淳封圣,对不起,我们不答应。

    是的,在场的文臣,几乎没有一个同意的。

    但问题是他们还没有想好怎么应对,毕竟朱棣轻易不会开口,既然说了也就不会草草收回去。而柳淳呢,又是个手眼通天的厉害人物,得罪了柳淳,也没有好下场。

    大家很忌惮,又不愿低头。

    因此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朱棣面色不悦,朕提议,竟然没人出来赞同,实在是可恶。

    他瞧了半天,对着礼部尚书蹇义道:“你们礼部什么意思?”

    蹇义急忙站出来,“启奏陛下,原本册封衍圣公的事情,的确是礼部负责。而衍圣公的职责又是每年祭祀孔夫子,统领士林,砥砺正气……柳大人才学盖世,文武双全,是陛下左膀右臂,臣以为不管是让柳大人执掌一部,还是辅佐陛下,都比担任祭祀官强多了,请陛下明察。”

    蹇义这货是洪武朝的进士,资历也就是比赵勉茹瑺等人稍微差一点,论起老练奸猾,还犹有过之。

    他的理由很强大,柳淳本事太大了,给个衍圣公委屈他了,让他干别的吧。

    朱棣却不吃这一套,淡淡道:“职掌是可以调整的,朕说了,大兴教化,推行科学,辅佐朝政,评议得失,这些衍圣公都可以做。以往衍圣公入朝,有什么建议,也都是可以上书的。”

    朱棣轻描淡写,把蹇义的话给挡了回去。这时候练子宁突然开口了,“陛下,臣斗胆请教,让柳大人继承衍圣公的位置,是不是也要去山东曲阜?”

    这就叫退而求其次了,真的要封也行,把他弄到山东去,我们就不在乎了。

    朱棣怒哼,这个练子宁,真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了。黄子澄那帮人都杀了,本来你也要去作伴的,念你投降很早,给你一点阳光,你怎么还敢灿烂起来了?

    “既然让柳淳负责朝政,岂能去山东?”

    练子宁吓得慌忙后退,不敢再说。

    连着两个人反对,朱棣十分不悦,冷冷道:“诸位爱卿,朕以柳淳为衍圣公,难道尔等都不同意吗?”

    这话怎么回答啊?

    沉默了好一会儿,光头姚广孝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老臣以为不是大家伙不同意,而是有点接受不了。”

    他笑呵呵道:“陛下请想,古往今来,能跟圣字沾边的,无不是公认的了不起的人物。拿释教来说,是如来我佛,道家呢,是老子圣人,儒家自然就是孔子了……如今陛下要让柳大人为衍圣公,有些,有些突然,老臣以为,能不能给大家点时间好好想想,老臣觉得,大家伙会想通的。”

    作为朱棣的谋主之一,道衍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

    这时候吕震、郑赐,几位侍郎也都站出来附议。

    最后大家伙都把目光落在了茹瑺身上,他面色凝重,很是为难。原本茹瑺是朱棣发掘的臣子,虽然她能去北平任职,跟柳淳的关系很大,但毕竟他是最早投靠朱棣的文官,茹瑺并不算柳淳的人。

    可问题是茹瑺等人被关押在天牢,是柳淳兵临长江,把他们救出去的,等于是欠了柳淳天大的人情。

    虽然说不能拿人情干扰国政,但茹瑺也左右为难。

    “陛下,诚如吴国公之言,的确太突然了一些,能否等一等?”

    朱棣哼道:“尔等都是推脱之词,不过你们要想想也可以,两日之后的大朝,朕要结果。”

    朱棣很愤怒地甩袖子离开,连“退下”都没说,这帮人只能杵在大殿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算什么事啊?

    好一会儿,太监木恩过来,陪笑道:“诸位大人,皇爷已经走了,你们可以退下了。”

    这帮大臣晃着头,从宫里出来,一个个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杨靖就拉住了赵勉,“赵大人,你怎么看?”

    赵勉叹口气,“在我看来,柳大人开创科学一脉,的确堪比古之圣贤,可历来古圣先贤都是死后封神啊!柳大人还不到而立之年,就给他这么高的赞誉,我怕会招来非议啊!”

    杨靖也道:“我何尝不是这个看法,只是陛下态度坚决,咱们又受了柳大人的恩惠,不能反对,你看……”

    赵勉想了想,“干脆这样,咱们去找柳大人,让柳大人主动拒绝。”

    杨靖立刻点头,这俩人就奔着柳府而来。

    他们俩却不知道,在他们之前,朱棣已经送来了手谕,而起还是让朱高炽亲自送来的,速度也是够快的。

    “父皇的意思,是不许师父推辞,无论如何,也要师父跟他并肩作战,一定要挺住!”

    柳淳简直哭笑不得,“陛下金刚不坏,当然能挺住,可问题是我的小身板还不被人喷死啊!”

    朱高炽嘿嘿道:“师父,弟子觉得以师父的学问人品,就是当世圣贤,若是有人敢质疑,学生就跟他们去辩论。”

    柳淳赏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别在这里吹牛了,有本事就让你爹收回成命,行不?”

    朱高炽讪讪摇头,他可做不到。

    其实前面朱棣就跟柳淳提起过这事,问题是他没有料到会这么快。

    假如再给十年,或许情况会好很多,不至于一边倒的反对,现在抛出来,实在是有点揠苗助长的意思。

    那朱棣为什么这么着急呢?

    “这事情啊,说到底,还是怪柳淳他自己!”

    道衍喝着茶,悠然自得跟老罗聊着。

    罗贯中不解,“大人,这话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陛下进京之后,不久任命解缙重修太祖实录,将建文一朝,彻底抹去,你知道其中的关键吗?”

    罗贯中道:“自然是正统之争,修史就是盖棺定论。”

    道衍点头,“到底是写书的人,心中有丘壑,看得明白。那给柳淳封圣,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罗贯中稍微思索,总算明白过来。

    朱棣继承朱元璋,推行变法,废掉了士大夫……等于是跟千年传统叫板。

    千万别小看文人,他们手里握着笔杆子,是非曲直,全都靠他们的一张嘴。

    让柳淳封圣,大兴科学……日后只要是柳淳门下,自然会拥护变法,百年之后,朱棣也不至于挨骂,变法也不会被轻易推翻。

    不得不说,朱老四的用心深远啊!

    罗贯中费解道:“大人,既然陛下的用意这么深,您老为什么还反对啊?”

    道衍把手里的茶杯放下,不忿道:“凭什么让他柳淳封圣?难道老夫就不行吗?”

    好嘛!

    原来这位不服气了,道衍真是气大了,本来他先跟朱棣混得,后来柳淳去了京城,大事小情,都是他跟朱棣谋划的。

    辛苦了这么多年,让柳淳捷足先登,成了靖难第一功臣,这还不打紧,连圣位都要给他!

    我差哪里了?

    凭什么我不能封圣?

    罗贯中干脆不说话了,道衍是厉害不假,可你老贼秃要想封圣,还不如俺老罗封个“圣”呢!

    两天的光景,转眼即逝,终于到了早朝的日子,这两天京城上下,就跟疯了似的,不断有人四处穿梭,商量着办法。

    别的不知道,总之早朝的时候,柳淳孤零零一个人站着,原本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全都跑到了一边。

    按照正常,柳淳也不会这么可怜,问题是他的学生都派出去推行均田了,弄得柳淳孤身一人,面对一大堆的质疑目光。

    柳淳心里暗骂,他本来是想辞掉的,无论如何都要辞掉……可一瞧这些家伙的驴脸,柳淳还就不想让了,你们不是觉得我不够格吗,老子就偏要当一当!

    双方的较劲已经开始了。

    朱棣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