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他已经被卷入了大潮之中,唯有随波逐流。

    他每完成一处的分田,就会有许多青壮加入,他们有的作为民夫,有的充当向导,有的干脆加入军中,提着一把马刀,就跟朱桂一起干了!

    这些普通的农奴和奴隶,都知道一个理儿,假如老爷们卷土重来,他们只会更加悲惨。既然如此,那就先下手为强!

    有了无数百姓的支持,朱桂势如破竹,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人才不够,会影响分田的进度,从而影响进军的速度。

    整整三个月过去,朱桂一路杀到了瓜州,这里是河西走廊的西端,换句话说,整个河西走廊,这一次真正纳入了版图!

    朱桂像是个小孩子似的,跳下来,捧着沙子,抛向空中,发疯大叫,他的部下也跟着王爷一起,扯着脖子嘶吼。

    朱桂喊累了一屁股坐在沙堆上……“你们知道吗?当年宋国公冯胜就打到了这里,结果冯胜没能守住!他退了!”

    朱桂咧嘴憨笑,“咱们比宋国公厉害!你们听到没有,咱们超过了宋国公!超过了!我朱桂不是废物!我是名将,能超过四哥的名将!”

    这家伙跟疯子似的,满嘴都是疯话。

    毫不意外,这些话语都被送到了朱棣手里。

    看过密报之后,朱棣只是哑然一笑,递给了柳淳。

    柳淳扫了几眼,突然叹道:“王爷果然有识人之明,这次用三王推行均田,实在是一招妙棋。”

    朱棣摇头道:“不是识人之明,而是感同身受!”

    柳淳摸了摸鼻子,的确,朱棣也是藩王啊,而且还是最出色的那个,他当然知道其他弟兄的心思。

    “这藩王虽然尊贵,可有多少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朱棣动了感情,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成为了藩王,就只能困守一城,唯一的外出机会就是进京朝贺,可惜的是进京的路线早就规划好了,不是他们说了算,进京待多少时间,也要听礼部的安排,就跟提线木偶差不多。

    攘夷塞王因为有兵权,要负责抵御外敌,权柄更重,地位也更高。可问题是九边多苦啊!好些地方连汉人都不多,他们身为皇子,要在一片荒凉之中,修城,建府,练兵,打仗……还要忍受朝臣的非议和攻讦,日子能好过就怪了。

    这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成为了藩王,这辈子基本就到头了。

    不但这辈子,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

    “说到底,藩王也是人,也要证明自己。”朱棣轻笑道:“藩王不缺吃穿,他们固然在意自己的利益,可若是有一展才能,名垂青史的机会,绝不会放过。只要见识了变法的好处,他们会比任何人都卖力气!”

    柳淳点头,表示赞同。

    的确藩王就是这么一群怪胎。

    他们每一个人都精力、财力、权力过剩……有人用来做好事,比如周王朱橚就编写医书,救济百姓。当然,更多的藩王则是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比如齐王,鲁王等等……

    藩王不是天生的坏人,关键看怎么引导利用。

    这不,代王朱桂,就携着大胜的威风,回到了西安。

    这家伙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战马,坐在上面,威风凛凛,得意洋洋,接受着军民百姓的欢迎。

    在朱桂的身后,是庞大的骑兵队伍,很多人连衣甲都没有,可他们确实是大明的骑兵!

    “四哥,咱们发达了!”

    朱桂急不可耐,向朱棣表功,“我这些日子,共铲除大小部落、村寨、豪族,一共七十三个。”他没有吹牛,因为很多都是小地方,随便派点人过去,也不用打仗,就能解决。当然了,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去。功劳当然要记在朱桂的名下。

    “一共毙杀头人以下,包括打手,共计七千八百多人!让二十五万以上的百姓奴隶,得到了田产牧场,还拿到了属于他们的牛羊牲口!”

    朱桂越说声音越高亢兴奋,因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在后面呢!

    通过均田,有一万五千多名,各族的青年主动投军,这还是严格把关的结果,不然拉起五万骑兵,一点难度没有。

    再有就是战马牲畜,这也是朱棣非常缺少的,朱桂弄到了一万多匹战马……朱棣素来以指挥骑兵见长。

    他终于能拉起骑兵队伍了。

    “十三弟,你可是立了大功啊!”

    朱桂矜持一笑,“是四哥让小弟一展身手,小弟感激不尽!对了,四哥,小弟还缴获了几份这个玩意,四哥你瞧瞧吧!”

    朱棣拿过来,这是个告身,是任命为朝廷官吏的凭证……

    “这是朱允炆发的?”

    “没错!”

    朱桂道:“四哥,小儿辈为了对付咱们,居然许诺这些蛮夷首领,让他们当官,让他们永镇一方!你说气人不气人?”

    朱棣再仔细看看,的确如朱桂所说。

    “哈哈哈……咱们这位侄子可是真有趣,他要削藩,居然还册封土官!他真的是没把父皇的祖训当回事!”朱棣气得咬牙,他略微沉吟,立刻让朱桂在这里等着。

    快步到了里面房间,把东西扔给了柳淳。

    “你瞧瞧吧!”

    柳淳看完之后,并不意外,朱允炆还有他身边的那些人,君子不多小人不少,为了目的,没什么是不敢做的!

    “王爷,我们终于可以做一篇大文章了!”柳淳喜不自禁,他眼珠转了转,笑道:“王爷,你派遣使者,带着捷报,去太庙向先帝献瑞,就说光复了河西走廊,如何?”

    朱棣瞬间领会了柳淳的意思,这就是登门打脸啊!

    忍不住遗憾道:“这一招的确太庙,我只是担心,朱允炆未必会让使者进京!”


………………………………

第412章 水真的很凉很凉

    练大人,有些日子没见了,你还不错吧?”柳淳提着一坛子酒,笑呵呵出现在大牢里面。

    自从战败被俘,已经过去好几个月,练子宁被关在大牢,也没人管他,仿佛被遗忘了似的。最初的日子,练子宁又是骂,又是叫,也不吃不喝,只求速死。可随着时间久了,他的锐气也消磨了不少,没有最初的劲头儿。

    扪心自问,练子宁觉得自己犯了太岁!

    真的,先是麒麟的时候,他被关在大牢里面好几个月,险些丢了性命。

    现在又被俘虏,还是好几个月。

    难道他跟大牢这么有缘?

    不是犯太岁,又是什么!

    到了今日,他总算清楚了,因为那个太岁星出现了!

    “柳淳,你果然没死!李景隆那个贼,是不是跟你有勾结?你们狼狈为奸,黄子澄真是瞎了狗眼,居然让李景隆领兵,他,他害死老夫了!”

    练子宁双手抓着木栏,愤怒晃动,扯着脖子大喊,就像是一头被关起来的野兽似的。

    柳淳微微含笑,随手抓了把椅子,翘着二郎腿,坐了下来。

    “练大人,你都是阶下囚了,又何必在乎那些事情呢!今天我过来,就是给你送行的!”

    “送行!”

    练子宁心中一动,忍不住哀叹道:“果然你们要下毒手了!”他咬紧牙关,挺起胸膛,露出嶙峋的排骨。

    这几个月,练子宁已经瘦了几十斤,浑身上下,除了黝黑腐烂生疮的皮,就是一把骨头。

    “杀吧!杀了老夫,老夫为国尽忠,死得其所!”说完,练子宁把眼睛一闭,一副从容赴死的慷慨模样。

    他出身名门,少年聪明好学,深受师长喜爱,一路走来,都是标准的别人家孩子。考中进士之后,入东宫伴读,后来出任言官,一路升到了右都御史的高位。

    光看这部分经历,练子宁绝对有理由骄傲。

    可是他跟着朱允炆搅在一起,为了帮助夺嫡,参与麒麟造假,被扔到大狱,几个月的光景,受尽了折磨。

    不过他都扛下来了,好容易苦尽甜来,太孙继位,结果又兵败被俘,或许这就是老天有意跟他开玩笑吧!

    “杀吧!你们这些逆贼,顺便杀吧!老夫不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陛下一定会灭了你们这些乱贼,给老夫报仇雪耻!百年之后,世人皆知练子宁忠义,我青史留名,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啊!”他扯着脖子大叫。

    柳淳淡然一笑,“练大人,你还真说对了,朱允炆的确没有亏待你,已经给你办了丧事,赠太保、左都御史衔,对了,谥号也有了,叫忠贞,我现在应该称呼你为练忠贞公!很了不起啊!你是我认识的人当中,第一个知道自己谥号的人,而且还是通谥,了不起啊!”

    这回轮到练子宁傻眼了,谥号是人死之后才有的,通常情况下,一些名望卓著,立有大功的臣子,都会得到谥号,文官是文开头,比如文正,文公,文贞等等,武将用武开口,武勇,武忠一类的。

    练子宁得到了第三种,也就是文武全才才能得到,以忠开头的通谥。

    只不过讽刺的是他这辈子唯一一次与打仗有关系就是出任监军,结果一战就被抓了,因此这个谥号听起来,颇有些打脸!

    不过……这不是重点!不是啊!

    练子宁都懵了,老子活得好好的,怎么会有谥号啊?谁造谣老子死了?到底是谁干的?

    柳淳哈哈大笑,“瞧瞧,你把眼珠子瞪那么大干什么?燕王没空给你定谥号,自然是朱允炆干的了!”

    “你胡说八道!”练子宁瞪圆了眼睛,我为了陛下出生入死,立了那么多功劳,付出了那么多心血,险些丢了老命。陛下怎么会不管我,还给我谥号?

    “是不是你们造谣,说,说老夫死了?对不对?你们这些卑鄙的逆贼,无耻,太无耻了!”练子宁又骂了起来,像是一条发疯的老狗。

    柳淳将手里的酒倒入杯子,一抖手,一杯酒泼到了练子宁的脸上。

    “你好歹也是个饱学之士,别跟泼妇似的!”柳淳冷哼道:“我们没心思拿你撒谎,相反,我们给朱允炆去了信,希望能够用你交换刘三吾老大人!”

    练子宁吸了口气,任凭酒水流入口中,是好酒,好酒啊!他的心瞬间活泛起来……刘三吾金殿痛骂朱允炆,被打入诏狱。

    毫无疑问,对于仗义执言,不惧生死的刘老先生,朱棣和柳淳都是感激的,一定要救出老人家。

    当抓到了练子宁之后,就有人在穿梭,希望促成此事。

    刘三吾虽然名望大,但毕竟是个耄耋老人,换一个风华正茂的练子宁练师父,朱允炆还是赚了便宜的。

    柳淳也琢磨着这笔生意能成功,只是结果很明白了!

    “朱允炆已经替你办好了丧礼,对了,咱们俩现在一样了,你死了,我也死了……这牢中相遇,就算是阴曹地府吧!来,我请你喝酒!喝了之后,你就去真正的地狱了,而我,还留在人间,看着朱允炆何时完蛋!”

    柳淳说完,就给练子宁倒酒,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练子宁盯着清澈的酒水,眼睛直勾勾的,像是中邪了一般。

    突然,他大吼道:“我不信,我不信!我不相信!陛下不会抛弃我的,不会!我替陛下做了那么多的事情,麒麟一案,我在大牢几个月,我替东宫所有人都扛下来……他们不能不管我!我,我比刘三吾重要多了,用一个老朽之人,换我的一条命,值得啊!他们为什么不换!为什么?”

    练子宁发疯大叫,他瞳孔充血,眼睛红赤,死死盯着柳淳,怒喝道:“是不是你?是不是?你骗我,从头到尾,你都在撒谎!你个无耻之徒!我要告诉所有人,你还活着,你处心积虑,你跟朱棣勾结,你们早就准备造反了……”

    柳淳用鼻子哼了一声,“练子宁,若不是为了救刘老,你早就死了!若不是救人无望,我也不会现身见你!你我都曾经是朱允炆的师父,现在又都落得这一步,或许这就是定数吧!”

    柳淳当然愤怒,别说一个练子宁,就算是三个,五个,能换回刘三吾的一命,他都心甘情愿。

    奈何朱允炆把事情做绝了,直接给练子宁办了丧礼,连追赠谥号都给配齐了。

    一个以忠正自诩的儒臣,必定能以身殉国。

    到了取义成仁的生死关头,他们又怎么会迟疑呢!

    朱允炆的举动等于告诉练子宁,放心死吧,你想要的,朕都会给你的。

    柳淳放下了酒坛,迈步走了几步,到了转弯处,他又停了下来。

    “练子宁,你是个文雅的人,我给你安排个文雅的死法,现在天气严寒,渭河结冰,我让人把渭河凿开,然后送你下去。你不是以清流自诩吗!我就让你在浊流中活活冻死!似你这般的伪君子,死再多也不可惜,倒是刘老大人……早晚要用朱允炆的命,去祭奠老大人在天之灵!”

    柳淳说完,甩袖子就走,身后传来了练子宁的骂声,还有……哭声!

    没错,练子宁哭了,真的哭了!

    活活冻死在渭河里!

    柳淳,你真够狠的!

    老夫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陛下,还有那些同僚,你们怎么就不愿意救我啊!我比刘三吾有用多了!我是朝廷的忠臣。我知道柳淳没死,我知道李景隆误国,我知道太多的秘密了……你们把我换回去,就能打败燕王朱棣了。

    真的!

    要是没有我,你们连跟谁作战都不知道,你们会败得很惨的!

    陛下,你听见臣的肺腑之言了吗?

    陛下,我是你的师父啊!

    师徒如父子,你不能这么无情啊?

    这些日子一直绷着的练子宁,这一刻崩溃了……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

    转过天,柳淳去朱棣那里,商量着派谁充当进京使者。这个人必须有胆量,而且还要言辞犀利,不惧生死。

    朱棣想了想,“本王倒是有个人选,那个叫蒋才的年轻人,他还是不错的。只是他没离开过西安,见的世面太少,罢了……就当是磨砺了,少年正应该百炼成钢!”

    柳淳也笑道:“没谁是生下来就能干大事的,王爷应该多给年轻人机会。”

    正在聊着,忽然外面一阵狂风,紧接着天下飘落鹅毛大雪,硕大的雪片从空中飘落,渐渐地,雪片越来越大,下得越来越疾。

    没有多大一会儿,地面上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朱棣伸了个懒腰,笑道:“好大的雪,让他们温点酒,咱们喝两杯,好好聊聊接下来的事情。”

    正说话呢,朱能突然从外面跑进来,他身上有不少雪花,都来不及打扫,就对着柳淳道:“那个练子宁……我,我没杀!”

    柳淳脸沉下来,“你还心疼了,留着他浪费粮食干什么?”

    朱棣也说:“换不回刘老,冲着练子宁以前做的事情,该杀!”

    朱能苦笑道:“王爷,不是末将不想杀他啊,实在是我把他放到了冰窟窿里,他,他说水太凉了,想祈求活命,愿意替王爷做任何事情,还说,要把他知道的都告诉王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13章 德不配位

    练子宁低头了,这让柳淳有些意外,按理说这家伙不是该视死如归,拼了老命,维护朱允炆吗?他投降了,还要不要名节了,对于读书人来说,宁可没命,也绝不能丢了名声,不然千秋万代之后,都会留下骂名的、

    “这个练子宁不会是有什么谋算吧?”柳淳笑呵呵道。

    朱棣沉吟,他抓着胡子,不客气道:“这帮读书人,满肚子都是心眼,跟他们打交道,的确要小心三分。不过练子宁愿意说,咱们就听听,当个乐子!”

    柳淳含笑点头,朱能下去,不多时把练子宁带了上来。

    再度面对柳淳,练子宁已经没了牢房里面的劲头儿,满头乱发,背部佝偻,整个人就像是一场寒霜之后,地里残存的老茄子,蔫了,瘪了,残了,废了……

    “练子宁,你有什么想说的?”

    练子宁抬头,瞧了瞧柳淳,又转向朱棣。

    “燕王殿下,我所说关系重大,请王爷许下诺言,保我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朱棣斜着眼睛,根本没正眼看他。

    “柳大人问你话,你只管跟他说,在柳大人定夺之前,本王不会许诺你任何事情!”

    练子宁一愣,这是什么道理?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不管到什么时候,说了算的都是一个,他不愿意跟柳淳谈,想要让朱棣给他承诺,就是这个道理。可朱棣呢,竟然把皮球踢了回来,明确告诉他,这事情是柳淳管的,我尊重他的意见!

    这,这俩人竟然能彼此信任,到了这么默契的地步?

    或许这就是君臣相得吧!

    练子宁突然涌起了强烈的嫉妒,他跟朱允炆好多年,不但没有得到尊重和信任,反而还被对方催着去死,让人情何以堪啊!

    想到这里,练子宁就更加憋屈委屈!

    “柳大人从前就是先帝宠臣,如今更上一层楼,老夫五体投地,唯有佩服!”

    柳淳满不在乎,“有些事情,的确燕王殿下不清楚,我问你,懿文太子之死,你知道吗?”

    “啊!”

    练子宁打了个冷颤,包括朱棣,都瞪大眼睛,“柳淳,你说大哥的死?”

    柳淳继续道:“吕氏通过弟弟吕平,跟外面的人勾结……其中最主要的人就是齐泰,你跟齐泰又是好朋友,多少会知道一些消息吧?”

    练子宁怎么也没有料到,柳淳竟然问到了朱标之死,这让他如何回答啊!

    “柳大人,齐泰已经死了,吕氏也死了,事情早就断了线索,就算你想扣陛下一个弑父的罪名,只怕也做不到了。”

    他还称朱允炆为陛下,显然,还是没有完全转过弯。

    柳淳和朱棣都不在意这个,柳淳继续道:“那定远侯王弼呢?是谁去逼着他自杀的?”

    “这个……”练子宁沉吟片刻,“这个或许齐泰清楚。”

    朱棣听得眉头立起,就要发作,你丫的不是说什么都告诉我么?结果现在一问你就往死人身上推,姓练的,你也太不要脸了!

    柳淳却冲着朱棣摆手,先别着急,这货还有那么一丝穷酸的架子,不愿意如实招供,必须先找到突破口才行。

    “练大人,我能不能再问你一件事,在锦衣卫方面,是谁跟你们勾结?”

    练子宁茫然道:“柳大人,我,我不清楚,锦衣卫不是你的人马吗?”

    柳淳哑然,“好,既然练大人不愿意多说,我也就不勉强了,传令下去,给练大人找一个专门的院落休息,另外再给练大人派两名胡姬伺候,练大人也是儒雅风流之人,这几个月受苦了,该好好放松一下。”

    说完,柳淳竟然真的让人带着练子宁下去。

    等人走了,朱棣才热切道:“柳淳,你方才问的事情,可有证据?属实吗?”朱棣的声音带着颤抖,没错,他很激动。

    假如能坐实一样,尤其是朱标之死,那样的话,朱允炆就彻底完蛋了,弑父大罪,顷刻之间,就让人朱允炆的道德破产。

    要知道朱允炆身边聚集的都是标榜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传统文人,假如他们知道了天子竟然是大逆不道之人,那该是多美好的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柳淳叹口气,“的确是过了几年,许多人都死了,真相想要揭开,难度太大了,不过我还在查,我很希望练子宁能给我一些线索。”

    朱棣道:“此事的确关系重大,那,那怎么不赶快严刑拷打,逼着练子宁说实话啊?”

    “王爷,你没看见,练子宁那副德行,严刑拷打,立刻就没命了。而且也不用我们动手,只要把消息传出去,说练子宁还活着,并且归顺了王爷,立刻就会有人帮着我们撬开练子宁的嘴巴。”

    朱棣沉吟片刻,哼了一声,“你就不能快点撬开练子宁的嘴?本王很着急!”

    柳淳无奈道:“王爷,这种事情只能让练子宁自己说出口,不然的话,他胡乱攀扯,我们就更没法查出真相了。”

    “嗯!”朱棣无奈哼了一声,“好吧,反正这些事情都交给你了,本王只要最后的结果!”

    ……

    从这件事情开始,朱棣就和柳淳达成了默契,练兵打仗,沙场对敌,这是朱棣的事情,至于刺探军情,舆论宣传,打击朱允炆的威望,撼动他的根基,瓦解军心,削弱士气……这些事情,都是柳淳负责。

    两个人,两条线,珠联璧合,配合堪称默契。

    这不,朱棣利用冬季,展开大练兵,现在朱棣的人马非常复杂,他的核心之后八十名王府侍卫,另外吞了亲王三千人,代王一万人,肃王五千人,最大的一部分是秦王府的三卫,超过三万五千人。

    另外朱棣又俘虏了李景隆的部下,差不多有几万人,还有在河西走廊等地招募过来的骑兵一万多人。

    都加起来,也有十万人。

    可这十万人良莠不齐,且彼此一点都不熟悉,甚至语言都不通。李景隆的部下多数是南方人,而几位王爷的三卫兵马都是北方的,而那些党项,吐蕃的骑兵,就更加复杂了……语言的隔阂,习惯上的不同,造成了很多矛盾,士兵经常冲突斗殴。

    对此,朱棣进行了彻底的整编,他把人马打散,按照骑兵、步兵、火铳兵,辎重兵进行重编。

    在重编过程中,朱棣给军中增加了一个系统,那就是文官体系!

    军中文官!

    按照朱棣的要求,指挥作战,这是武将的职责,而发放粮饷,执行军法,沟通情况,解决士兵的困难……全都交给了文官负责。

    明眼人都知道,朱棣这是逼出来的。

    他既不放心那些将领,又对士兵的冲突矛盾不能视而不见。没有办法,就只能安排一群人,帮助他进行管理。

    只不过朱棣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做法,竟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军中文官渐渐分出两个类型,一类是专门负责打仗的参谋人员,另一部分则是跟士兵更为贴近的训导人员。

    这两类文官的出现,让各级将领的指挥作战能力提高了很多,而且呢,军营之中,士兵的压力也小了不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战斗力迅速提升。

    从更长远来讲,朱棣打破了文官之间泾渭分明的壁垒……这些有着军营经验的文官,后来大量进入了官僚体系,他们兼具文官的狡猾和武将的凶悍,有了这群人在,想要压制武人,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了,这些好处都是后话,朱棣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人马整编好,做到如臂指使,因为这个寒冬之后,恶战就会随之而来,生死之战,丝毫马虎不得。

    如果说朱棣的任务是强大自己,那么柳淳则是全力以赴,给朱允炆添乱。

    他们派出了使者,带着平定西北,光复瓜州和沙州的消息,向京城进发。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朱允炆也急需知道朱棣的虚实,通过使臣探听朱棣的情况,就成了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问题是这群使者太气人了。

    除了领头的年轻人之外,还带了不少说书唱戏的,这帮家伙带着锣鼓乐器,天生一副好嗓子,每到一处镇子,就大讲朱棣如何平定西北,如何分田分地……等到了县城,那就更热闹了,干脆在馆驿外面画出一圈地方,开始演出了。

    这是使者,还是卖艺的啊?

    把不少地方官吏都给折腾懵了,他们纷纷派出衙役看管,然后又给应天送信,请教礼部和鸿胪寺,使者可不可以表演?

    刚刚从家乡回来,接掌礼部尚书的陈迪,一看鼻子都气歪了。

    这是表演吗?

    分明是为匪宣传啊!

    地方官吏都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能允许!

    他连忙下达禁令,并且派遣一队锦衣卫,去专门护送使者进京,沿途再也不许他们跟被人接触,如果不听话,那就杀!

    陈迪的禁令还是晚了一步。消息已经传播开了……而且柳淳安排在暗处的那些眼线也都动了起来,全力以赴,宣扬朱棣大胜的消息。

    燕王开疆拓土,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而朱允炆则是倒行逆施,为了对付燕王,不惜违背祖训,勾结蛮夷……难道他忘了,蒙古人曾经屠戮中原,杀了无数的百姓吗?

    这一番质问,或许还算不得什么,可伴随而来的另一条消息,却让人懵了!

    朱允炆的师父,右都御史练子宁,终于看不下去,决定弃暗投明,追随燕王,一起讨伐朱允炆!

    这可是个超级重磅炸弹,五月五,一颗惊雷,在头顶炸响!

    谁?

    练子宁!

    那可是天子的师父啊!

    他怎么投降了朱棣?抛弃了自己的弟子?

    难道真如传言说的,练子宁失望透顶?觉得天子太过分了?徒弟背叛师父常听说,可师父背叛徒弟,还很少见。

    尤其是前些时候,朱允炆宣称练子宁落入敌手,殉国而死,还给师父大办丧礼,现在看起来,简直跟笑话一般!

    到底谁是谁非,又有谁说得清楚?

    可没过多久,从练子宁的老家临江府传来了消息,练氏宗族,决定将练子宁逐出家门,生不是练家的人,死不许入练家的坟!

    不忠不义,无君无父,屈膝投敌,寡廉鲜耻之徒,练家子弟,人人得而诛之!

    消息传到了西安,练子宁整整三日,不吃不喝,或许后世之人无法理解,一个人被开除宗族,意味着什么!

    可练子宁太清楚了,他完了!

    君父抛弃他无所谓,家族抛弃他,就连最后一丝念想也没有了,彻底成了孤魂野鬼,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朱允炆啊朱允炆!

    好歹师徒一场,用得着做得这么绝吗?家族的抛弃,让练子宁彻底放弃了最后的矜持,脸面这个东西,不要也罢!

    练子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他没有别的,只有一支笔,满腔愤懑!

    五天之后,一篇大作新鲜出炉,标题只有四个字:德不配位!

    顶点


………………………………

第414章 藩王皆反

    练子宁从书房里出来,比起几天前,要更加憔悴,身体佝偻的更厉害,浑身上下,就剩一堆骨头,皮肤缩成了一层膜,紧紧附在骨头上面,让他看起来很像是一个骷髅标本,唯一不同的就是闪闪放光的眼睛,炽热而疯狂,好似鬼火燃烧,就连柳淳看着都很不舒服。

    说实话,柳淳还是很想直接杀了练子宁,这家伙的感觉就是很危险,一个本来就满肚子主意的文人,再黑化了,结果绝对是威力成倍增长,对柳淳绝对构成了威胁。

    不过此刻朱棣正在用人之际,自己又想查清楚案子,没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